GBT6100-1985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中段称重法.pdf_第1页
GBT6100-1985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中段称重法.pdf_第2页
GBT6100-1985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中段称重法.pdf_第3页
GBT6100-1985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中段称重法.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中段称重法 UDC 盯7 . 2 1 . 0 1 7 . 2 往 G日 51 00一 8 5 T e s t m e t h o d f o r l i n e a r d e n s i t y o f c o t t o n f i b r e s -C u t mi d d l e s m e t h o d 本 标准适用 于试 验 室测定 棉纤 维的线密度 ( 特数)、 细度 ( 公制支 数) 和 每毫克 纤 维根 数。 , 名词术语 1 . 1 线密度 纤维、纱线单位长度的质量,相当 于用直接制 ( 定长制)表示的细度。 1 . 2 特克斯 特克 斯是表示纤维纱线线密度的单位名称,为1 0 0 0 M长纤维、纱线的重 最以克表示的数值。 特克 斯的千分之一、 十分 之一和一千倍,分别称为毫特、 分特和千特。 2 原理 切取一束定长的一段纤 维,称出 重盘,计数其根数,从而计算出 棉纤维线密度的平均值。 8 试验仪器及工 其 3 . 1 1 0 m m中段切断器:精确度为1 0 1 0 . 1 m m, 8 . 2 显微镜或 投影仪:放大倍数为1 5 0 一 2 0 0 倍。 3 . 3 扭力天平:最大称量1 O m g ,分度值。 . 0 2 m g , 8 二 其他工具 : 烘箱、 计 数器、 限制器绒 板、 稀 梳 ( 1 0 针/ c m)、 密梳 ( 2 0 $ / c M )、 一号夹 子、 压板、 镊子、5 0 m m纤 维尺和 载玻片等 。 4 试验试样的制备 按G B 6 0 9 7 - 8 5 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 制 备试验 棉条, 从中 取出 一 定数里的 棉纤 维作为试 验试 样。试 验试 样质量 根 据纤 维的长 短粗细决定, 一般为8 一 1 0 m g ,以 保持中 段根 数在1 5 0 0 一 2 0 0 0 根 左 右。 。 调 湿和试 验用 标 准温 沮度 5 . 1 试验试样应放入4 5 一 5 0 C 烘箱中进行预调湿处理, 时间为0 . 5 h , 若试验试样的回潮率低于标 准平衡回潮率,可不进行预调湿。 5 . 之 将预调湿后的试验试样置于温度2 0 士2 , 相对湿度6 5 士3 % 的条件下调湿。时间不少于2 h 。 5 . 3 试验应在 温度2 0 士2 ,相对湿度,Y .“. 土3 % 的条件下进行。 . 试验步蛛 二1 整理棉束 试验样 品先 用手 扯整理几 遍,使纤 维成为比 较平 直的 棉束,然后握 住 棉束整齐一 端, 用一号夹子 国家标准 局1 二5 一 0 一 , 2 发 布 I . . 一 0 一 0 1 实施 C日 81 0 0一 . 5 从 棉束尖端分层夹 取纤维, 依次将全部纤维移置于限制器绒板上,并反复移置两次,使纤维平行伸直 成一 端整齐 的 棉束, 宽约5 一6 m m , 二2 梳理 将上 述整理好的棉束,从限制器绒 板上夹起,然后用一号夹子夹 住棉束整齐一 端5 一6 m m处, 先用稀梳后用密梳从 棉束尖端开始,逐步靠近夹持线进行梳理,梳去 棉束中 的游离纤维。然后将棉束 移置于另一夹子上, 使整齐一 端璐出于夹子外。根据 棉花的类别不同, 细绒棉梳去露出于夹子外的 1 6 m m及以下的 短纤 维,长绒 棉梳去解出 于夹子外的2 0 m m及以下的短纤维。梳理方法如前所 述。 二忿 切断 将中 段切断器夹 板抬起, 使上下夹板分开, 然后将梳理好的棉束平放在中段切断器 上下夹板中 间且 与 切刀 垂直。 细绒 棉的 棉束, 整齐端解出 夹 板外5 m m, 长绒 棉的 棉束, 整 齐端 笼出 夹 板外7 m m, 棉束平放于下夹 板上时,双手握持 棉束两端,使纤维平 行伸直,所受张力均 匀,然后合上夹板, 切断 全部纤维。 0 . 4 称重 二4 . 1 称重以前,应按本试验方法第5 . 2 条规定, 将切断的全部纤维进行调湿处理。 5 . 4 . 2 用扭力 天平 称取 棉束中段重量,精确至0 . 0 2 m g a :匕 制片 夹 持中 段棉束的一端,然后用 镊子从另一端每次夹出若干根纤维,依次移置于涂有薄 层甘油或水 的 载 玻 片 上 , 纤 维 排列 要 均 匀, 一 端要 紧靠 载 玻 片 边 缘。一 块载 玻 片 上 可 排两 行, 排完 后 用另 一 片 载 玻片 盖 上。 计数根数 将排好纤维的载玻片放在1 5 0 - 2 0 0 倍显 徽镜或投影仪下计数,记下每片的纤维根数。 但也可不经 过制片, 直接目 测计算中 段棉束的纤维根数。 二7 试 验次数 每根试验棉条测定两 次, 取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应符合第8 章精密度的规定。 7 试 脸结果计算 7 . 1 线密度计算 T, 阴l Lx” x 1 0 6 式中 :T , 线密 度,m t e x y m, 中段纤维质里,m g ; L 切 断 纤 维 长 度,L = l o m m , ” 纤维根数,根。 7 . 2 数字修约 线密 度的奄 特值修 约 至整 数。数字修 约 按G B 1 . 1 -8 1 标准化工作导 则 编写标准的一般 规定 附录C( 补充 件) “ 数字修约规则”的规定进行。 . 精密度 二1 重复性 用本标准的试验方法,对同一试验室样品,在相同条件下 ( 同一试验 室、同 .操作者、同一设备 和在 短时间间隔内 )所完成的两个单次试验,线密度结果之间差值的绝对值, 在9 5 概率水平下,应 小于重复性r , 值。r , 值等于8 . 7 m t e x , 用本标准的试验方法,对同一试脸 棉条,制作两个试验试样,在相同 条件下 ( 同一试验室、同一 操作者、同一设备和在短时间间隔内)进行试验,线密度结果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9 5 % 概率水平下.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CB 81 0 0一 . 5 应小于重复性; 2 值。r 2 值等于6 . 3 m t e x a 如果同一试验室内,对同一试验棉条,在重复性条件下试验的两个试验试样,试验结果差值的绝 对值大于 6 . 3 m t e x ,则应增试一次。用 格拉布 斯 ( G r u b b s )法对三个试验试样的试验结果进行异常 值检验。若有异常值,以 剔除异常值后余下的两个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若无 异常值,则 以临界 值7 . 6 m t e x 进行判断。若三个试验试样试验结果的极差小于此临界值,则以 这三个结果的平均 值作为 最终试 验结果;若大于 此临界值,则继续增试一次,再用 格拉布 斯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异常值检 验,以剔 除异常值后的所有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 8 . 2 再现性 用本标准的试验方法,对于同一试验室样品,在不同 的条件下 ( 不同的试验 室、不同的操作者和 不司 的设备) 各完成一个单次试验, 线密度结果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9 5 % 概率水平下,应小于再现性 R值。R , 值等 于2 0 . 4 m t e x o 用本标准的试验方法,对于同一试验棉条,在不同的条 件下 ( 不同的试验室、 不同的操作者和不 同 的设备) 制备 单个 试验试 样进行试验, 线密 度结果 之间 差值的 绝对 值, 在9 5 % 概率水 平下, 应小于 再现 性R 2 值。R 2 等于1 6 . 4 m t e x ,若 两试验 室试验 结果 所包 含的 试验试样 数各有两 个,则 这两 个试 验 室试验结果之间差值的绝对 值应小于1 5 . 8 m t e x o , 试验报告 试 验 报告包 括试 验结果,并写 明批样来 源, 品级 长度, 品种,样 品编号, 试 验日 期和温、 湿 度等 。 试验报告单如下: 棉纤维线密度试 验报告单 批样来源样品编号 品级长度一试验日 斯 品种温、湿度 、i9 i羚 第 一 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平均 棉束中段重,m g 棉束纤维根数,根 l 线密度,m t e x 复核试验员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C 日 s t o o 一 . 5 附录A ( 参考件) A . 1 本标准在测定棉纤维线密度的同时,可以计算出纤维的公制支数 q tr g 值。 计算公式如下: N. = Lx” . . , 二, . . 一 一 , . 一 一 ( AI) 式中 :N ,-纤 维 公 制 支 数, m / 9 . A . 2 本 标准6 . 4 . 2 改为“ 用 扭力 天平 分 别称取 棉束中 段和两 端纤维 的重量 , 精确至O . 0 2 m g “ , 则可 同时计算出 棉纤维的每毫克根数。 计算公式如下: M = 一 二 一一 . .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