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7559-2011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pdf_第1页
GBT27559-2011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pdf_第2页
GBT27559-2011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pdf_第3页
GBT27559-2011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pdf_第4页
GBT27559-2011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2 1 1 0 0 2 0 J1 1 a 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2 7 5 5 9 = 2 0 1 1 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 R o l l i n gb e a r i n g s m C y l i n d r i c a lr o l l e rb e a r i n g sf o rs p i n d l e so fm a c h i n e s 2 0 1 1 - 1 1 - 2 1 发布2 0 1 2 0 6 0 1 实施 宰瞀嬲紫瓣訾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 9 刖昌 G B T2 7 5 5 9 - - 2 0 1 1 本标准按照G B T1 1 2 0 0 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9 8 )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洛阳L Y C 轴承有限公司、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湖 北新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新哈精密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素青、周琳、邵彦、吴少伟、张利、许明奇。 1 范围 滚动轴承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 G B T2 7 5 5 9 - - 2 0 11 本标准规定了外形尺寸符合G B T2 8 3 2 0 0 7 或G B T2 8 5 - - 1 9 9 4 ,公差等级为5 级、4 级、2 级以 及S P 级、U P 级的机床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 以下简称轴承) 的结构型式、代号方法、外形尺寸、技术要 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防锈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轴承的生产、检验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 B T2 7 2 1 9 9 3 滚动轴承代号方法 G B T2 7 4 - - 2 0 0 0 滚动轴承倒角尺寸最大值 G B T2 8 3 - - 2 0 0 7 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 B Tz 8 5 1 9 9 4 滚动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 B T3 0 7 2 2 0 0 5 滚动轴承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 G B T1 1 7 6 1 9 8 7 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G B T2 8 2 8 12 0 0 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 Q L )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 B T4 1 9 9 - - 2 0 0 3 滚动轴承公差定义 G B T6 9 3 0 - - 2 0 0 2 滚动轴承词汇 G B T7 8 1 1 - - 2 0 0 7 滚动轴承参数符号 G B T8 5 9 7 - - 2 0 0 3 滚动轴承防锈包装 G B T1 8 2 5 4 - - 2 0 0 2 高碳铬轴承钢 G B T2 4 6 0 5 - - 2 0 0 9 滚动轴承产品标志 G B T2 4 6 1 0 42 0 0 9 滚动轴承振动测量方法第4 部分:具有圆柱孔和圆柱外表面的圆柱滚 子轴承 G B T2 5 7 6 9 - - 2 0 1 0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J B T1 2 5 5 - - 2 0 0 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 B T2 9 7 4 - - 2 0 0 4 滚动轴承代号方法的补充规定 J B T6 6 4 12 0 0 7 滚动轴承残磁及其评定方法 J B T7 0 5 0 - - 2 0 0 5 滚动轴承清洁度评定方法 J B T7 0 5 1 - - 2 0 0 6 滚动轴承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评定方法 J B T8 9 2 2 - - 2 0 1 1 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振动( 速度) 技术条件 G B T2 7 5 5 9 - - 2 01 1 3 术语和定义 G B T4 1 9 9 - - 2 0 0 3 和G B T6 9 3 0 - - 2 0 0 2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符号 G B T7 8 1 1 2 0 0 7 给出的以及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D 一D 一:组配轴承中单个轴承之间的平均外径相互差 d - - d 。口:组配轴承中单个轴承之间的平均内径相互差 K 。一K m :组配轴承中单个轴承之间的内圈径向跳动相互差 K 。d K e 吐:组配轴承中单个轴承之间的外圈径向跳动相互差 5 代号方法 G B T2 7 2 - - 1 9 9 3 和J B T2 9 7 4 - - 2 0 0 4 规定的代号方法适用于本标准。 6 结构型式和外形尺寸 6 1 机床主轴用单列圆柱滚子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外形尺寸按G B T2 8 3 - - 2 0 0 7 的规定。 6 2 机床主轴用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外形尺寸按G B T2 8 5 - - 1 9 9 4 的规定。 7 技术要求 7 1 材料及热处理 7 1 1 轴承的套圈和滚动体采用符合G B T1 8 2 5 4 - - 2 0 0 2 规定的真空脱气G C r l 5 钢或与其性能相当 或较其优越的其他轴承钢制造,其热处理质量应符合J B T1 2 5 5 - - 2 0 0 1 的规定,S P 级和U P 级轴承的 热处理质量应符合4 级或2 级轴承的要求。轴承套圈和滚动体均应经过尺寸稳定处理。 7 1 2 保持架采用金属保持架或工程塑料保持架。金属保持架的材料应采用符合G B T1 1 7 6 1 9 8 7 规定的铜合金制造;工程塑料保持架的材料应采用聚苯硫醚( P P S ) 、聚醚醚酮( P E E K ) 等材料或与其性 能相当或较其优越的其他材料制造。 7 2 公差 7 2 1 5 级轴承的公差应符合表1 、表2 的规定。 2 表1 内圈( 5 级轴承) G B T2 7 5 5 9 - - 2 0 1 1 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y 如 d f A 血。直径系列V - 叫j ( 。S d日。V _ 。 m m 90 、2 上极限下极限 上极限下极限 超过 到 偏差偏差偏差偏差 1 83 0O一6653480 1 2 05 3 05 0O一88645801 2 0 5 5 08 0O一997558O 一1 5 0 6 8 01 2 001 0 1 08569O一2 0 07 1 2 01 8 001 3 1 31 0 7 81 002 5 08 1 8 0 2 5 001 5 1 51 281 01 1O 一3 0 0 1 0 2 5 03 1 501 81 81 491 31 3O 一3 5 01 3 3 1 54 0 0O一2 32 31 81 21 51 5O 一4 0 0 1 5 4 0 05 0 002 72 82 11 41 71 70 4 5 01 7 5 0 06 3 0O一3 33 52 61 82 02 0O 一5 0 02 0 6 3 08 0 004 0 4 53 42 32 53 007 5 03 0 表2 外圈( 5 级轴承)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V 0 。 D D 。 直径系列V 0 。 K 。 S D已 I T e m 90 、2 上极限下极限 上极限下极限 超过 刭 偏差偏差偏差偏差 3 05 00775478 5 5 08 00997588 6 8 01 2 001 0 1 0851 098 1 2 01 5 001 1 1 1861 11 08 1 5 0 1 8 0 O 一1 31 3l O71 31 08 1 8 0 2 5 0O 一1 51 51 181 51 11 0 与同一轴承内圈 2 5 03 1 5 0 1 81 81 491 81 31 1 的a 。相同 3 1 54 0 0O一2 02 01 51 02 01 31 3 4 0 05 0 0O 一2 32 31 71 22 31 51 5 5 0 06 3 002 8 2 82 11 42 51 81 8 6 3 08 0 003 53 52 61 83 02 02 0 8 0 0 l0 0 0O 一4 05 02 92 53 53 02 5 10 0 012 5 005 05 53 73 15 04 03 0 3 G B T2 7 5 5 9 2 0 ” 7 2 24 级轴承的公差应符合表3 、表4 的规定。 表3 内圈( 4 级轴承) 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y 如 d d m直径系列V d 。K 。S dB 。V l 。 n l m 9 0 、2 上极限下极限上极限下极限 超过到 偏差偏差偏差偏差 1 83 005542 5 3 4O 一1 2 02 5 3 05 0 0 6653440一1 2 0 3 5 08 0O一7753 54501 5 0 4 8 01 2 0 0 88645502 0 04 1 2 01 8 0Ol O1 0856602 5 0 5 1 8 02 5 001 21 2 968 7 O一3 0 06 2 5 03 1 5O一1 51 51 1887O 一3 5 0 7 3 1 54 0 0O 一1 9 1 9 1 51 01 08O一4 0 08 4 0 05 0 0 0 2 32 31 71 21 09O 一4 5 0 9 5 0 06 3 0O 一2 6 2 62 11 41 21 0O 一5 0 01 0 6 3 08 0 0 03 4 3 42 71 71 51 5O 一7 5 0 1 5 表4 外圈( 4 级轴承)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V D - 。 D D 。直径系列n hK 。S D已 V t 。 m m 9 0 ,2 上极限下极限上极限下极限 超过到 偏差偏差 偏差偏差 3 05 0 06 653542 5 5 0 8 0 O 一7 7 53 5543 8 01 2 008864654 1 2 01 5 0O一9975755 1 5 01 8 001 0l O8585 5 1 8 02 5 001 11 1861 077 与同一轴承内圈 2 5 03 1 5O1 31 31 071 18 7 的一。相同 3 1 54 0 001 51 51 181 31 0 8 4 0 05 0 0O 一2 0 2 0 1 51 01 41 09 5 0 06 3 0O 一2 5 2 5 1 91 31 71 21 0 6 3 08 0 0 0 2 82 82 21 42 01 41 2 8 0 010 0 0O一3 53 52 71 82 52 01 5 l0 0 012 5 004 04 03 02 5 3 0 2 5 2 0 7 2 32 级轴承的公差应符合表5 、表6 的规定。 4 表5 内圈( 2 级轴承) G B T2 7 5 5 9 2 0 1 1 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d d 。n 。V d 。K 。S d8 。V 8 l n l T i 上极限下极限上极限下极限 超过到 偏差偏差偏差偏差 1 8 3 0 O一2 52 51 52 51 5 O 一1 2 01 5 3 0 5 0 O一2 52 51 52 51 5 0 1 2 01 5 5 08 0O一4422 51 501 5 01 _ 5 8 01 2 00552 52 5 2 5 02 0 02 5 1 2 01 8 0O 一7 7 3 52 52 5 02 5 02 5 1 8 02 5 0O一88454 0 3 0 04 2 5 0 3 1 5 O一1 31 l 7 55 0 3 5 06 3 1 54 0 0O一1 61 4855 0 4 0 07 4 0 05 0 002 01 51 055 O 一4 5 08 5 0 06 3 0O一2 31 71 26605 0 01 2 6 3 08 0 003 22 71 56 6 07 5 01 3 表6 外圈( 2 级轴承) 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D D 。y D 蚰V 加。K 。S oc 。 m m 上极限下极限上极限下极限 超过到 偏差偏差偏差偏差 3 05 0O一4422 51 5 1 5 5 08 0044241 51 5 8 01 2 00552 552 52 5 1 2 01 5 0055 2 5 5 2 5 2 5 1 5 01 8 00773 55 2 5 2 5 1 8 02 5 008847 4 4 与同一轴承内豳 2 5 03 1 5O一884755 的一。相同 3 1 5 4 0 0 O一1 01 0587 7 4 0 05 0 001 71 39878 5 0 06 3 0O一2 01 51 0971 0 6 3 0 8 0 0O 一2 51 91 31 17 1 2 8 0 0 10 0 0 O一3 02 51 51 21 01 4 10 0 012 5 0O一3 52 71 81 51 51 5 7 2 4S P 级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公差应符合表7 、表8 的规定。 5 G B T2 7 5 5 9 - - 2 0 1 1 表7 内圈( S P 级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圆柱孔 圆锥孔 a V j o , K 。 S d 如V B - m m d ,如D 4 ,m K 。“唧一血p H 。 上极限 下极限上极限 下极限上极限 下极限上极限下极限 趣过到 偏差偏差偏差偏差偏差偏差偏差偏差 1 83 0063上1 003+ 4O38O 一1 0 0 5 3 0 5 0O 8 4 + 1 2 O4+ 60480 1 2 0 5 5 08 0O95 + 1 5 O5 + 6 O48O 一1 5 0 6 8 01 2 001 05+ 2 0 0 5+ 805902 0 07 1 2 01 8 001 3 7 + 2 5 O7 + 8061 0O一2 5 08 1 8 02 5 001 5 8 + 3 0 O 8+ 1 0 0 81 1O一3 0 01 0 2 5 03 1 501 89+ 3 509+ 1 201 01 3O一3 5 01 3 3 1 54 0 002 31 2+ 4 001 2+ 1 301 21 504 0 01 S 4 0 05 0 0O 一2 8 1 4+ 4 501 4 + 1 5 01 21 804 5 02 5 5 0 06 3 003 51 8 + 5 0 O1 8+ 1 7O1 52 005 0 03 0 6 3 0 8 0 0O 一4 0 2 0+ 6 5O2 0+ 1 801 5 2 3 0 7 5 03 5 表8 外圈( S P 级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公差值单位为微米 D m m D 。,D 呻F 南, K 。S o d 已 V 凸 上极限下极限上极限下极限 超过到 偏差偏差偏差偏差 3 05 0 07458 5 08 0 O 一9 558 8 01 2 001 0569 1 2 0】5 0O一1 l671 0 1 5 01 8 0O1 3781 0 1 8 02 5 001 581 01 1 2 5 0 3 1 5 0 一1 8 91 11 3 与同一轴承内田的A e 。和y m 相同 3 1 54 0 002 01 01 31 3 4 0 05 0 0O 一2 3 1 21 51 5 5 0 06 3 002 81 41 71 8 6 3 08 0 003 51 82 02 0 8 0 010 0 0O一4 02 02 53 0 10 0 012 5 005 02 53 04 0 7 2 5 u P 级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公差应符合表9 、表1 0 的规定。 表9 内圈 1 2 0m m 的轴 承的振动以及轴承的噪声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或与用户协商确定。 7 8 清洁度 外径D 1 8 0m m 的轴承的清洁度应符合J B T7 0 5 0 - - 2 0 0 5 的要求,S P 级和u P 级轴承应符合 4 级和2 级轴承的要求,外径D 1 8 0m m 的轴承的清洁度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或与用户协商确定。 7 9 外观质量 7 9 1 轴承各个零件不应有裂纹,表面不应有碰伤。 7 9 2 所有表面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锈、腐蚀。 7 9 3 轴承非工作表面不应有不经酸洗即可见的烧伤。 7 9 4 标志的字迹应清晰可认。 7 1 0 其他 对轴承有其他要求时,可与制造厂协商确定。 G B T2 7 5 5 9 - - 2 01 1 8 检测方法 8 1 公差的测量 轴承尺寸公差及旋转精度的测量按G B T3 0 7 2 2 0 0 5 的规定。 8 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轴承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按J B T7 0 5 1 - - 2 0 0 6 的规定。 8 3 径向游隙的测量 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按G B T2 5 7 6 9 - - 2 0 1 0 的规定。 8 4 残磁的测量 轴承残磁的测量按J B T6 6 4 1 - - 2 0 0 7 的规定。 8 5 振动的测量 轴承振动的测量按G B T2 4 6 1 0 4 2 0 0 9 的规定。 8 6 清洁度的测试 轴承清洁度的测试按J B T7 0 5 0 - - 2 0 0 5 的规定。 8 7 外观质量的检查 轴承外观质量用目视检查。 9 检验规则 9 1 出广检验 轴承应经制造厂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出厂时,轴承的公差、游隙、残磁和 外观质量应i 0 0 进行检验;轴承的表面粗糙度、倒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