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需求分析.doc_第1页
智慧城管需求分析.doc_第2页
智慧城管需求分析.doc_第3页
智慧城管需求分析.doc_第4页
智慧城管需求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智慧城管市智慧城管 技术实施方案技术实施方案 20142014 年年 1 1 月月 2 目录目录 1项目概述项目概述1 1.1项目名称1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1 1.3建设方案依据1 1.3.1法律、法规、规章.1 1.3.2规范性文件.2 1.3.3相关规划与计划.4 1.3.4技术标准和规范.4 1.4项目建设目标6 1.5本期项目建设周期 8 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8 2项目背景项目背景8 2.1城市管理的几种模式 8 2.2城市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13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7 2.4.1政策可行性.17 2.4.2技术可行性.18 3需求分析需求分析18 3.1现状分析18 3.2业务需求分析19 3.3功能需求分析21 4总体建设方案总体建设方案.22 4.1建设原则和策略 22 3 4.2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 23 4.2.1总体建设目标.23 4.2.2分期建设目标.24 4.3总体设计方案30 5本期项目建设方案本期项目建设方案.33 5.1项目建设模式33 5.2本期项目建设目标 34 5.3支撑系统建设36 5.3.1统一基础服务管理.36 5.3.2统一GIS服务:.38 5.3.3统一定位管理.40 5.3.4统一消息服务.42 5.4应用系统建设42 5.4.1智能管控.42 5.4.2行政审批系统.50 5.4.3网上办案系统(权力阳光系统).52 5.4.4移动终端业务系统(执法通系统).56 5.5基础设施建设58 5.5.1服务器建设.58 5.5.2智能终端设备.59 5.5.3存储与备份系统设计.60 5.5.4网络建设.66 5.5.5视频监控设备建设.70 5.5.6基础链路建设.80 5.6运行环境建设81 5.6.1操作系统.81 5.6.2数据库系统.81 4 6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实施进度.84 6.1项目建设期84 6.2实施进度计划84 7投资估算投资估算85 7.1系统软件费用85 7.2基础设施费用85 7.3运营费用(一年) 86 8效益分析和建议效益分析和建议.86 8.1经济效益分析86 8.2社会效益分析87 第 1 页 共 22 页 1 1 项目概述 1.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市智慧城管应用系统(一期)建设方案 1.2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 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1.31.3建设方案依据 1.3.11.3.1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国务院第 492 号令, 2008 年 5 月 1 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1 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004 年 7 月 1 日实施)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101 号令,1992 年 8 月 1 日实施) 住建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2007 年 3 月 1 日实施) 住建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2004 年 5 月 1 第 2 页 共 22 页 日实施) 住建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规定 (1993 年 1 月 1 日实 施) 1.3.21.3.2规范性文件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2004 年 8 月 5 日签发)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 (2003 年 1 月 3 日签发) GBT 18521-2001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18316-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GBT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GBT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示 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11714-1997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12898-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7733.1 地名标牌 CJJ 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103-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 CJJ08-1999 城市测量规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 第 3 页 共 22 页 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 200217 号)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 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CJ/T 213-2005)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 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 (CJ/T 214- 2007)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 统地理编码 (CJ/T 215-2005)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 统技术规范 (CJJ/T106-2010)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 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 (CJ/T293-2008)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 统 绩效评价 (CJ/T292-2008)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 统 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 (CJ/T315-2009)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2005121 号关于推广北京市 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 第 4 页 共 22 页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客函2005100 号数字化城市 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办城函200742 号关于加快数字 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1.3.31.3.3相关规划与计划 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 年 4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 发展战略 (2006 年 5 月) 1.3.41.3.4技术标准和规范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89)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6-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 8567-88) 软件工程术语 (GB/T 1145789)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12260-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2504-90) 软件维护指南 (GB/T 14079-93)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 14394-93)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GB/T 21062-2007)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GB/T 21064-2007)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 息化工作办公室(2002 年 5 月) 第 5 页 共 22 页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 求 (GB/T 28181-2011)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 (GA/T669-2008)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DB33/T 629-2007 城管部关于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应用规范性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管部行业标准 (GA70-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67-200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115-87)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2000)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车载 DVR 技术规范 (GA/T 8322009)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 (GA/833-200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GB/T165721996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 GB152111994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 2007) 城管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规范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 (GB3659-83) 第 6 页 共 22 页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7401-198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 (GB/T 17963)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 2006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GA 216.11999)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6-8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城管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验收规范 (GA/T509)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90.9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 2007) 1.41.4项目建设目标 *市城市管理职能主要落在城建局与执法局两个部门,与杭 第 7 页 共 22 页 州、宁波等地区的区县级城管部门相比,存在着管理力量不足、信 息化基础薄弱等问题。 *市现有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只有数字城管系统一项,该系 统实际上是*市数字城管系统为*市数字城管所作的县市区拓 展,不属于*市的自有业务平台。除此之外,在城市管理问题发 现、队伍管理、现场处置、分析决策、应急指挥、公共服务等方面, 均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支撑与手段。 随着“智慧*”建设步伐的迈进,*市城市管理创新和城 市管理信息化推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建议利 用“智慧*”建设的契机,尽快推动*市“智慧城管”的建设。 *市智慧城管建设应当遵循科学的步骤循序推进,这个步骤的核 心在于“理念”与“建设”的同步发展。 目前*市智慧城管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薄弱 的基础、紧缺的人力和有限的资金,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和 对于信息化建设与运用的充分理解。智慧城管带来的不仅是新的技 术应用,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管理的变革,从而提升城市管理的效 能水平。 “智慧城管”的建设意味着创新与变革,创新变革意味着在体 制、机制上的深层次改变,改变必将影响到目前的部门的内部管理 和部门间的协同情况,而智慧城管信息化部分的建设,本质上只是 支持这种创新与变革的技术支撑手段。 第 8 页 共 22 页 考虑到这些创新与变革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我们在*市智慧 城管的建设步骤上将推荐循序、稳步的渐进式模型。这种模型是一 种先夯实基础,把业务信息化由内而外逐步拓展,逐步成熟的螺旋 式上升模型。 *市“智慧城管”总体建设目标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 现大屏幕显示、3G 移动执法车、运营车 GPS 定位监控、单兵执法等 系统协同一体,实现一个上连市执法局,下接街道城管中队,横向 联通各区城管业务部门的信息通道和交换枢纽,实现对全市环境监 控和执法力量的指挥、调度、协调。 满足系统建成后并实现执法业务办公自动化、工作流程标准化、 执法案件透明化、移动指挥智能化、监控可视化、执法响应快速化 以及监督举报社会化,加快执法局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化建设步 伐。 1.51.5本期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2014 年 6 月至 2015 年 5 月,共 12 个月。 1.6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期项目的总投资预算为 661 万元人民币,由市财政统一拨款 安排。 第 9 页 共 22 页 2 2 项目背景 2.12.1城市管理的几种模式 十八大指出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 。 城市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与民生息息相 关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既是实现科学化城市治理与经营的重要内容 之一,也是打造“美丽城市、美丽城区”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管理工作日 益严峻,为解决传统城市管理存在的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 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 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弊端,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探 索实践,期望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或较为先进的城市管理模式大致表现为以 下几种: 1 1、 “数字城管数字城管”模式模式 “数字城管”起源于 2003 年北京东城区首创的网格化城市管理 模式,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 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利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 第 10 页 共 22 页 流程,从而实现高效、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模式。 其核心内容是: 通过整合多个政府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创建监-管分离、 协调一致、双轴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提出城市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万米单元网格法、城市部件 和城市事件管理法,建成基于 GIS 的城市部件数据库; 研发实时实地采集城市管理信息的“城管通” ,以及相应的 无线传输、集成系统; 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扩建与新建相结合的手段,建成一个 支撑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城市管理的、集成化的 信息平台; 建立闭环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科学绩效评价体系。 自从北京东城区创建“数字城管”新模式以来,当时的国家建 设部颁布执行了系列行业标准,并通过试点城市向全国进行推广。 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已有超百个城市建成数字城管模式,作为城市管 理模式信息化、标准化的先行者,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为后续 的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奠定了技术与标准的基础。 2 2、 “智能管控智能管控”模式模式 “智能管控”模式源自 2010 年杭州市上城区承担的国家住建部 “十二五”规划中“精细化城市管理”试点项目杭州市上城区 第 11 页 共 22 页 城管执法智能管控平台。 杭州市上城区“智能管控”模式的建立,是在杭州市全市建成 “数字城管”大平台并取得良好运行成效的基础上,城市管理一线 单位为了满足全市性“全天候” 、 “全覆盖”的工作要求的背景下, 由上城区城管执法局于 2009 年提出的城市管理常态化工作新模式发 展而来的。 “智能管控”模式是围绕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并率 先将标准化引入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中,通过“标准化、信息化、 透明化、服务化、集成化”五化联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第一时 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形成“以动 制动、以快制快” ,结合共享“数字城管”平台再造城市管理模式, 从而实现精细、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智能管控”模式包含几个核心特点: 充分借助“实时化”特点,完成从“被动化”到“主动化” 的转变。在全市性不断提高的管理、考核要求下,区级城 市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实时化的信息管理平台,积极主动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人员管控为切入点,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整体绩效。 “智能 管控“的核心是对城市管理中的人与资源的管控,其中对 于人的管理是重中之重。通过量化考核、实时管控等手段, 有效提高人的绩效,从而全面带动工作绩效。 第 12 页 共 22 页 充分应用了先进技术。通过视频智能分析等新技术在城市 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强调“人防”与“技防”的结合,实 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全天候、全覆盖” ,形成了常态化管 理模式。 引入并落实“柔性执法”机制。利用沿街店家信息等城市 管理基础信息建立,实行“非现场”执法,实现管理思路 与工作方式从简单粗暴到人性化的转变,强化了城市管理 部门的服务职能。 “智能管控”模式的建立获得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注 与好评,同时吸引了很多省内外城市管理部门的关注。随着平台建 成、运行并取得良好成效, ”智能管控“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2012 年,杭州上城区完成城管与执法的机构合并, ”智能管控“平 台根据组织机构的调整和管理范围的变化,将重点围绕专业部门监 管的业务拓展以及区域内城市管理整体运行评价等方向,继续进行 深化、拓展。 3 3、 “智慧城管智慧城管”模式模式 2011 年,宁波市在建成“数字城管”平台三年之后,在宁波市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出台的大背景下,通过借鉴学习杭州市上城 区“智能管控”平台的建设经验,建成了全国首个“智慧城管”平 台,自此,宁波市的城市管理第一个迈入了“智慧城管”阶段。 第 13 页 共 22 页 宁波市的“智慧城管”是在智慧城市框架下,依托现代技术, 运用数字基础资源、多维信息采集、协同工作处置、智能督查考评、 预警决策分析等手段,量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建设城市管 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城市管理新 模式。 宁波“智慧城管”平台构建了以统一视频和业务办理为代表的 五大支撑体系(空间地理信息、基础管理服务、统一视频监控、统 一定位、统一呼叫)和四大应用系统(业务办理、实时管控、智能 识别、公共服务) ,并引入智能管控,强化人机结合,形成“直接可 观、真实准确、智能互动”的非现场管控模式。同时,通过智慧城 管网站、开辟官方微博、研发短信提示服务等方法,扩增问题发现 手段,强化公众服务能力,积极打造市区一级平台,两级部署的应 用格局,实现市、区两级平台联动。 与杭州上城区“智能管控”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宁波“智慧城 管”在市级智慧城管中心“协调、监督、考核”职能的基础上,充 分利用与市级职能部门、市区两级职能单位的协同、联动的优势, 强化了横向、纵向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业务上覆盖更全面,在技术 上应用更为先进。 除了上述三种模式以外,全国其他城市也在积极尝试城市管理 模式的创新,例如武汉的“全民城管”等。 第 14 页 共 22 页 2.22.2城市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2013 年,国家住建部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公布了首批 90 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的建设将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 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 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通过积极探 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服务民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智慧城市建设将覆盖到城市的多个领域,例如智慧交通、智慧 医疗、智慧能源、智慧安居等,尤其是城市管理作为城市运营重要 组成部分,智慧城管的推进势在必行。 在智慧城市大背景发展下,城市管理创新模式的建立应当满足 如下趋势发展的要求: 1、遵循“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原则,强调在业务和标准上 实现自上而下的双顶层设计。智慧城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乏 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不仅容易造成信息化的重复建设投资,还可 能形成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 。 “数字城管”提出的“9+X”架构实 际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堆积木式设计,这违背了顶层设计原则,在 杭州等地的数字城管后续建设中,利用数字城管平台进行业务扩展 建设时,就常常遇到因为原有架构缺陷带来的大量整合和打通信息 的障碍。要实现顶层设计,应当统一考虑城市管理完整的业务职责 和工作内容,建立统一的平台架构,实现统一城市各管理部门的软 第 15 页 共 22 页 件、接口和标准体系,提高区域内的信息共享效率。 2、站在“城市治理经营”和“大城管”的高度,通过体制和机 制创新,实现机构职能与管理资源的集中和整合,加强城市管理中 不同部门间协作。 3、实现精细化管理,注重对城市管理各类基础信息和审批流转、 案件处置、考核监督等过程信息的全面、细致、实时的掌握,利用 这些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充分运用在管理中。 4、实现运营机制创新,大力推动城市管理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注重“花钱换机 制” ,一是改变财政资金直接投入的结构,提高政府所主导的公共事 业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二是将相当一部分政府职能转移给市场,转 交到社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市场和社会“代行”部分管 理和服务职能。在城市管理领域,政府部门购买信息采集、市政/环 卫/园林养护等服务,已经在很多城市得以成熟实践,接下去可以进 一步将市场化运行机制拓展到公共服务等更多领域。 5、强化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务属性,更多的关注社会民生问题, 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便民服务内容,树立城市管理是公共服务产品 的理念,把公众对城市管理的认知与评价作为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要 考核内容。 2.3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市智慧城管的建设要从多方面进行规划与设计、从战略高 第 16 页 共 22 页 度考虑整个*市城市管理信息化中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 现*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要求。*市智慧城管更加 是“智慧*”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管不是孤立 的“智慧”项目,而是应该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都体现出与其 他“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之间密切的关联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必然要求 *市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的建立,所带来的管理体制、管理 机制的变化,必然对原有信息化体系带来改变。抓住“大城管” 、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等核心思想对信息化体系进行 再造。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城市管理体系和城市管理内容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不同,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上述的 核心思想在未来某一时期也会随着管理的模式、内容、重点发生变 化而随之变化,因此利用新的标准、新的体系、新的技术建立一种 共性、灵活、可扩展的体系架构,来适应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创新, 是*市城市管理发展给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启示和必然要求。 2、利用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加强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的要求 从城市管理信息化本身的发展趋势来看,共享、融合也是先进 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下,部门之间 的信息系统建设总是各自为政,由于数据建设的不标准无法做到数 第 17 页 共 22 页 据的有效共享,从而造成工作流程的处理上无法做到协调联动与一 体化,在新的体系框架下通过纵向与横向部门间互通以及内部系统 间互通实现信息的融合,使得管理具备了完善的信息资源基础,城 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得以实现的可能,加强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与工 作联动。 3、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变革。我们可以 看到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技术发展,让管理的视野更大、工作的效率 更高,近年来出现的 3S 技术、3G/4G 通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 新技术的兴起,无一不在赋予城市管理信息化提升的潜力。而我们 所倡导的“科技强管” ,正是需要利用技术力量来提升管理的能力和 效率,有效利用新技术,将为城市管理的模式、手段带来深远的影 响。 2.4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12.4.1政策可行性 十八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新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社 会管理的出发点、目标措施和重点工作。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理的具体措施。这些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三个加强建设” 。一是加 强制度建设。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三是加强信息建设。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行社会服务和管理。 第 18 页 共 22 页 “十二五”规划中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重点内容, 明确提出: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 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这为下一阶段城市 信息化和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城市信息化和城市管理信息化是当代发展趋势,也是城市走向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城市容量迅速扩张、 市政设施数量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组织机构、运作机 制、技术手段都表现出很多新的特征。为了适应“依法管理、信息 公开、服务到位、方式多样、技术先进、成效持久”的城市管理新 模式,城市管理信息化应运而生,从而使城市管理部门能充分利用 信息网络技术及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使管 理和监管工作能做到即时、准确、高效、可核查和有序控制,使城 市管理与被管理双方能建立信息交换、沟通互动的便捷模式。 城市管理的水平和绩效直接关系到城市功能的发挥,已成为现 代城市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同时,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 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2.4.22.4.2技术可行性 随着 GIS、GPS、无线传输、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不 仅实现了统一资源集成和管理,并且能够提供更为便捷的应用环境、 更为强大的平台环境及更为兼容的物理环境,为城市管理的科技化 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基于可视化富客户端(RIA)技术的应 第 19 页 共 22 页 用,将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高度可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有效提 升应用展现和用户体验。 3 3 需求分析 3.13.1现状分析 *市执法局为了满足*市对城市管理考核的要求,于 2013 年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机制,对 城市问题的“采集上报,问题派遣,最终实现协同处置” ,并通过网 上竞价和网上询价的方式在行政办公中心到城建局 100M 的专用光 纤,以租赁的方式并为采集人员配备了 30 台进行城市问题采集的 城管通设备,并为城市管理领导人员配备了 8 台领导通用于城市工 作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工作。 邀请*勘察测绘研究院实现了对*市 25 平方公里范围内进 行了地理数据采集,测量与基础数据普查工作,建立了*市数字 城管地理数据库,实现了对整个*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管理。 基于数字城管管理标准成立了监督指挥中心,建立了热线坐席, 为市民提供了对城市问题的上报渠道,有效加强了城市管理部门与 市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就目前来看*市执法局从总体上信息化水平建设还比较薄弱, 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去全面的支撑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日常运行, 第 20 页 共 22 页 例如对于执法工作的运行状况,还采取通过微信进行上报的方式进 行,这在整个流程管理,信息化监管,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都存在比 较落后的信息支撑手段。 但是随着“智慧*”工作的推进,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从系统功能以及硬件设备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智慧城市” “智慧城 管”的管理需求。在新的“智慧城管”体系下要求能够借助更加智 慧化的手段去进行城市问题的采集,实现城市问题的快速发现,通 过更加科学化的手段去派遣处置问题,加强对城市管理队伍的有效 监管,建立完善的督查考核机制,最终能够实现快速发现问题,快 速处置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机制。 3.23.2业务需求分析 智慧城管应当站在智慧城市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城市管理的 有效信息资源大多数掌握在政府不同职能部门,政府信息资源的开 发利用,直接承接城市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了全社会的组织间信息 交互模式改善,加速了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整体效能,加速政府 信息资源开发,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倍增效应。在智慧 城管的建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