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53.080 J83 JB/T 9229.31999 剪叉式升降台 试验方法 Scissors elevating platformsTesting method 1999- 06- 28 发布2000- 01- 01 实施 国 家 机 械 工 业 局 发 布 I 前 言 本标准是对 ZB J83 003.287剪叉式升降台 试验方法的修订。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 性修改,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ZB J83 003.287。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娜、马连芬、张静祥。 JB/T 9229.3 1999 1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 JB/T 9229.1 中所规定的剪叉式升降台(以下简称升降台) 。关于底盘试验,对于用 标准车辆底盘改装的升降车,改装后应不改变原底盘的行驶性能,本标准不规定其行驶性能试验,只 规定了非标准底盘的试验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49619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 GB/T 50081991起动用铅酸蓄电池 GB/T 74031987牵引用铅酸蓄电池 JB/T 9229.11999剪叉式升降台 型式和基本参数 JB/T 9229.21999剪叉式升降台 技术条件 3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 1 试验升降台的验收 3. 1. 1 登记产品合格证、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 3. 1. 2 需拆检零部件的原始尺寸填入表 A1。 3. 1. 3 试验样机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由制造厂提供) : a) 设计任务书; b) 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c) 升降台总体、各总成、电器和液压系统等装配图样。 3. 1. 4 检查、调整升降台,使其符合图纸技术条件的规定。 3. 2 磨合 3. 2. 1 目的:为使各运动件摩擦副配合良好,以保证升降台发挥正常的性能和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在 升降台试验之前进行磨合。对磨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作详细记录。 3. 2. 2 升降部分:按表 1 要求进行磨合,升降次数不得少于 50 次(升降一个循环为一次) ,升降高度 为全行程。 国家机械工业局 1999- 06- 28 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剪叉式升降台 试验方法 Scissors elevating platformsTesting method JB/T 9229.31999 代替 ZB J83 003.287 2000- 01- 01 实施 JB/T 9229.31999 2 表 1 升 降 次 数载 荷问 题措 施 10无 载 20最大载荷的 50% 20最大载荷 3. 2. 3 行驶部分:按表 2 要求进行磨合,在坡度较小的平坦硬路面或等效路面上行驶。 3. 2. 4 对于汽油机驱动的升降台,磨合后应将发动机限速片拆除,并应更换发动机减速箱和驱动桥的 润滑油以及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润滑各部分润滑点,清洗和更换各滤清器的滤芯。 4 试验条件 4. 1 试验样机使用的燃料油、润滑油、液压油以及温升应符合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按规定加足燃料 油、润滑油、液压油和冷却水。 表 2 行 驶 速 度行 驶 时 间 h内燃机驱动直流电机驱动 问 题措 施 015 不超过发动机标定转速的 50% 不超过相应行走电机的额定电流 1530 不超过发动机标定转速的 75% 不超过相应行走电机的额定电流 4. 2 起动、牵引用蓄电池的电压、电解液的密度和电解液液面高度,应符合 GB/T 5008 和 GB/T 7403 中的规定,并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充电。 4. 3 环境温度为10+35,风力不超过 3 级。 4. 4 对直流电机驱动式升降台(牵引用蓄电池的)试验时,周围空气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 90%(温 度为 20) 。 4. 5 升降台在性能试验前应充分预热: 4. 5. 1 发动机出水温度不低于 70; 4. 5. 2 发动机机油温度不低于 50; 4. 5. 3 液压系统的油箱油温不低于 40。 4. 6 升降台轮胎应符合如下规定: 4. 6. 1 充气轮胎的充气误差为 20 kPa; 4. 6. 2 实心轮胎应符合试验升降台技术的规定,同一个桥上两个轮胎之间的硬度相差不超过邵氏硬度 5 度。 4. 7 试验场地表面应是平整、清洁的混凝土或等效的硬路面,坡度不大于 1%,面积应能使升降台作 圆周回转。 4. 8 在整个试验期间,升降台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技术保养和维修,保养维修情况应作详细记录。 JB/T 9229.31999 3 5 整机结构参数及主要技术特性的测定 5. 1 升降台外部尺寸的测定见图 1。 升降台呈无载停车状态,按表 A2 中所规定的项目操作和测量,测量数据填入表 A2。 图 1 5. 2 升降台重量的测定 5. 2. 1 测量设备用地中衡,秤面和地面在同一平面。 5. 2. 2 测量时工作台收缩至最低,呈无载停车状态。 5. 2. 3 对于自行式升降台,先从一个方向驶上地中衡,停稳后发动机熄火,变速箱置于空档,放松制 动器,并不许用三角木顶车。称重后调转升降台 180再进行称重,取两次称重平均值;对移动式和固 定式升降台也应前后调转 180,称重后取平均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 A3。 5. 3 升降台桥负荷的测定 工作台收缩至最低、呈无载停车状态,先从一个方向驶上地中衡,依次称出前后桥负荷。测量时 只允许被测桥车轮停在秤台上并尽量停在秤台的中间。升降台停稳后发动机熄火,变速箱置于空档, 放松制动器,并不许用三角木顶车,称重后调转升降台 180再进行称重,取两次称重平均值,测量数 据填入表 A3。 5. 4 升降台重心位置的测定 工作台收缩至最低位置呈无载停车状态。 a) 水平位置:重心距前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L0由式(1)计算: mm, )( 0 f01 0 G GGL L =(1) 式中:L1轴距,mm; Gf无载停车状态前轴重,N; G0升降台自重,N。 b) 重心高度:重心距停车地面的垂直距离 H,见图 2 所示。 c) 测定方法:先将升降台前轴车轮置于称台上,抬起后轴,使升降台的纵向倾角为 20,测量抬 起后轴时前轴的轴重 Gf及前后车轮静力半径 Rf和 Rr,重心高度 H0按式(2)计算: mm, tg tg)()( r 0 frfff1 0 + + =R G GRRGGL H (2) JB/T 9229.31999 4 式中:Gf 升降台倾斜后前轴重,N; Gf 升降台无载停车状态时前轴重,N; Rf 升降台倾斜后前轮静力半径,mm; Rr 升降台倾斜后后轮静力半径,mm。 其测量方法根据具体条件也可采用起吊法、悬挂法等,测量数据填入表 A3。 图 2 6 最大测向力的测定 6. 1 升降台支腿伸出并调平,承受最大载重量和无载升至最高位置。 6. 2 测量用具:保护绳索,砝码等。 6. 3 测量方法(见图 3) :在升降台侧边的中点固定一绳索,另一端绕过一定滑轮系砝码盘,按表 A4 加砝码,测量数据填入表 A4。 6. 4 试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升降台倾翻和试验载荷的移动。 为防倾翻可用绳索等; 绳索不应收紧, 以便在倾翻之前对升降台无任何约束。 7 偏摆量的测定 7. 1 自然偏摆量的测定 7. 1. 1 升降台状态:在室内或室外 2 级风以下情况下,支腿伸出并调平,升降台自最低位置升至最高 位置的全过程。 7. 1. 2 测量用具:彩笔、长板、钢板尺等。 7. 1. 3 测量方法如图 4 所示:试验时借助高建筑物或与升降台并列放置其他设备,在建筑物或设备的 一面立长板,并在与此相对应被测升降台横向的中间系一弹性彩笔,使彩笔在升降台整个升降过程中 始终能接触到立板,由彩笔尖端作一垂直于底盘上表面的直线,并向上延伸至最大起升高度,测量彩 笔在起升过程中偏离立板上直线的最大距离,上述测量方法在升降台无载和承受最大载重量时各做两 次,测量数据填入表 A4。 JB/T 9229.31999 5 图 3 7. 2 最大偏摆量的测定 7. 2. 1 升降台状态:在室内或室外 2 级以下风力情况下,支腿伸出并调平承受最大载重量,升至最高 位置。 7. 2. 2 测量用具:重锤、钢板尺、保护绳索等。 7. 2. 3 测量方法如图 5 所示:按 6.3 条施加最大侧向力,测量时在台面纵向的中点固定一绳索,绳索 另一端系一重锤,记录施加最大侧向力的前后重锤在地面上投影间的垂直距离。上述测量方法在升降 台无载和承受最大载重量时各做两次,测量数据填入表 A5。 8 起升下降速度的测定 8. 1 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平,承受最大载重量和空载状态。 图 4 图 5 JB/T 9229.31999 6 8. 2 测量方法 8. 2. 1 起升速度的测定:工作台从最低位置升至最高位置,记录台面从最低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重 复上述试验两次,将试验数据填入表 A6。 8. 2. 2 下降速度的测定:工作台从最高位置降到最低位置,记录台面从最高到最低位置所需时间,重 复上述试验两次,将试验数据填入表 A6。 9 下沉量的测定 9. 1 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平,承受最大载重量。 9. 2 测量方法:工作台升至任意高度时静止 20 min,用钢卷尺测量工作台刚静止时和静止 20 min 时 的工作台面到支承升降台面的高度 h1 和 h2。重复上述试验一次,测量数据填入表 A7。 10 支腿回缩量的测定 10. 1 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平,要求车轮距支承地面 10 mm 承受最大载重量。 10. 2 测量方法:工作台升至任意高度,测量升降台支腿油缸伸出长度1,经过 15 min 后,再测一次 伸出长度2,重复上述试验一次,将试验数据填入表 A7。 11 承载能力的测定 11. 1 试验目的:检查升降台在超载和偏载作业时各受力构件是否发生永久变形和裂纹及其他异常现 象。 11. 2 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平。 11. 3 工作台均匀承受 125%的最大载重量,全行程升降 100 次,观察受力构件是否永久变形和裂纹, 将试验数据填入表 A8。 11. 4 将最大载重量的集中载荷放置在距工作台内周边 300 mm 处的任一地方,全行程升降 100 次, 观察受力构件是否有永久变形和裂纹,试验结果填入表 A8。 12 可靠性、耐久性试验 12. 1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考察零件的强度、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技术保养的方便性以及各种性 能的稳定程度。 12. 2 试验方法:工作台均匀承受最大载重量,对使用在生产线上的升降台 10 天内连续升降 2500 次 (升降一个循环为一次) ;对登高作业用升降台 6 天内连续升降 1500 次,升至最大高度和任意高度各 50%次,检查受力构件有无永久变形,以及主要易损件等有无明显磨损和其他异常现象发生。 12. 3 在试验过程中若发生零部件损坏,应详细记录损坏情况,将损坏零部件更换后继续进行试验, 试验记录应按表 A9 和表 A10 要求填写。 13 结构安全系数的测定 采用应变电测方法测定。在各主要受力点贴应变片,试验前升降台无载连续全行程升降 10 次,然 后承受最大载重量再连续全行程升降 10 次,最少测 10 个点,按试验大纲记录各点应变值。 14 作业稳定性的试验 14. 1 试验目的:为检查升降台在允许路面坡度上作业时工作台受最大侧向力或受 6 级风时的稳定性。 JB/T 9229.31999 7 14. 2 升降台状态:支腿伸出并调平至最高位置,受最大侧向力或六级风。 14. 3 试验设备和仪器:倾斜平台、角度仪、钢卷尺及安全保护装置绳索等。 14. 4 试验项目 14. 4. 1 工作台均匀承受 125%的最大载重量,在坡度 2.5%的平面上任一方向作业的稳定性。 14. 4. 2 对工作台可伸缩的升降台,工作台伸至极限位置,在伸出的部分上均布 150%该部承受的最 大载重量,在坡度 2.5%的平面上任一方向作业的稳定性。 14. 4. 3 将最大载重量的集中载荷放置在距工作台内周边 300 mm 处的任一地方,升降台置于水平面 上作业的稳定性。 14. 4. 4 工作台均匀承受 125%的最大载荷重量,在坡度为 10%的斜面上纵向作业的稳定性。 试验数据填入表 A11。 注:试验时应注意升降台的倾翻;如用防倾翻绳索,绳不能拉紧,在升降台倾翻之前对绳索应无任何约束。 15 最小转弯半径的测定 15. 1 升降台状态:工作台收缩至最低位置,呈运行状态。 15. 2 测量仪器:喷水针、钢卷尺等。 15. 3 测量方法:转弯时转向轮转到最大转角后方向盘(或操纵手把)保持不动,以最小车速分别向 左前、右前及左后、右后各转一圈,用装在车体最外侧竖直向下的喷水针向地面喷颜色水,分别绘出 车体外侧的转弯半径轨迹,上述试验重复一次,取最大值为最小转弯半径,测量数据填入表 A12。 16 各档最大行驶速度的测定 16. 1 升降台状态:工作台收缩至最低位置呈运行状态。 16. 2 测量仪器:皮卷尺、秒表等。 16. 3 测量方法:变速箱置于所测档位,直线行驶,测定各档以最大行驶速度通过 50 m测量区段的时 间,辅助行驶距离应保证升降台达到最大行驶速度,试验往返各进行两次,试验数据按表 A13 填写。 最大行驶速度按式(3)计算: km/h, 6 . 3 max t L v=(3) 式中:L测量区段距离,m; t通过测量区段的时间,s。 17 爬坡度试验 17. 1 升降台状态:工作台收缩至最低位置呈运行状态。 17. 2 测量仪器:皮卷尺、秒表、电流表、温度计等。 17. 3 试验坡道:应为坡度一致、平坦干燥的混凝土坡道,表面应有防滑措施,试验坡道按表 3 规 定设备。 表 3 设计坡度%12通过情况 JB/T 9229.31999 8 坡 长1215 坡底平路段长度m48 坡顶平路段长度510 17. 4 测量方法:发动机充分预热后停在坡道底部的平路段。对于内燃机驱动的升降台,以最低档速 度直线爬行,油门踩到最大通过 3 m的预备段,进入坡道中部长 10 m的测速段(车速不低于 2 km/h) 。 对于以蓄电池为行走动力的升降台,测定行驶牵引电机在爬坡过程中的工作电压、电流、温升时, 其试验方法同上。车速应不低于 2 km/h,行驶过程中牵引电机的工作电流、温升不得超过电机最大允 许电流及温升。上述试验重复一次,试验数据填入表 A14。 18 制动性能试验 18. 1 升降台状态:工作台收缩至最低呈运行状态。 18. 2 制动距离的测定:试验按表 4 进行。试验开始应先进行 10 次强制动磨合,制动减速度为 3 m/s2, 司机用脚制动器进行紧急制动,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脚制动力不大于 700 N,并脱开离合器,制动距 离为开始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轮位置到最后停车时车轮位置之间的长度。上述试验重复一次,试验数据 填入表 A15。 表 4 制 动 初 速 度 km/h 制 动 力 N 202700 低于 20 的用最高车速700 18. 3 坡道停车性能的测定:通过拉力传感器控制以小于 400 N 的力拉紧手制动器,使升降台停止在 干燥、均匀的规定坡道上,停稳后观察 5 min,测量升降台的下滑距离,将升降台调转 180,用同样 的方法再测量一次,上述试验重复一次,试验数据填入表 A15。 19 行驶稳定性试验 19. 1 试验目的:检查升降台在设计允许坡道上运行的稳定性。 19. 2 试验设备和仪器:倾斜平台、角度仪、钢卷尺及安全保护装置绳索等。 19. 3 试验项目 纵向稳定性:升降台纵向轴线平行于倾斜平台的倾斜方向。 横向稳定性:升降台纵向轴线垂直于倾斜平台的倾斜方向。 19. 4 试验方法:工作台收缩至最低,操作者将升降台停在倾斜平台上,拉紧手制动器,操作者离 开平台,平台从零度渐渐倾斜至设计行驶坡度。 试验时只靠制动装置定位,不得在车轮和平台间塞木块和其它东西;若手制动力不够,可用脚制 动锁定在制动位置上。试验时应注意升降台的倾翻;若用保护绳索,绳索不得拉紧,以保证升降台在 倾翻之前对升降台无任何约束,试验数据填入表 A16。 JB/T 9229.31999 9 20 噪声的测定 20. 1 试验目的:测定升降台的噪声量级。 20. 2 试验仪器:声级计、皮卷尺。 20. 3 试验方法:按 GB/T 1496 中关于拖拉机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测量数据填入表 A17。 JB/T 9229.31999 10 附 录 A A1 试验记录表格见表 A1表 A17。 表 A1 需进行拆检的零部件测检记录 升降台型号 测量时间 出 厂 编 号 测量场地 测量员 图纸尺寸原始尺寸 可靠性耐 久性试验 后实测值 磨损量测量温度 序 号 零 件 图 号 零 件 名 称 测 量 部 位mm 备 注 (标准的附录) 试 验 记 录 表 格 JB/T 9229.31999 11 表 A2 升降台结构参数测定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风速/风向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气温 序号项 目实测值 mm设计值 mm备 注 1 全 长L 2 全 宽B 3 全 高H 4 最大起升高度H1 5 台面最低高度H2 6 工作台长L2 7 工作台宽B1 8 伸缩台面伸出长度L3 9 最小离地间隙X 10 轴 距L1 前轮A0 11轮 距 后轮B0 12 支腿纵向跨距A2 13 支腿横向跨距B2 JB/T 9229.31999 12 表 A3 重量、重心、桥荷分配测定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试验员 轮胎气压:前轮:左 右 (Pa) 后轮:左 右 桥 负 荷桥 荷 分 配 总 重 前 桥后 桥前 桥后 桥序 号 N% 备 注 1 2 平均值 测 量 参 数重 心 位 置 水平位置 L0 mm重心位置 H0 mm () Gf N Gf N Rf N Rr N实 测设 计实 测设 计 备 注 JB/T 9229.31999 13 表 A4 自然偏摆量测定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风速/风向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试 验 员 载荷序号 最大起升高度 m 自然偏摆量 mm 允许偏摆量 mm 备 注 1 无 载 2 1 最 大 载 荷 2 表 A5 受最大侧向力时的偏摆量测定记录 升降台名称 试验日期 风速/风向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试 验 员 序号 载荷 状态 侧 向 力 N 偏 摆 量 mm 允 许 偏 摆 量 mm 150%设计值 275%设计值 3 最大 载荷 设 计 值 450%设计值 575%设计值 6 无载 设 计 值 JB/T 9229.31999 14 表 A6 升降台升降速度测定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气温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试 验 员 最大起升速度 m/min最大下降速度 m/min序 号 试 验 载 荷 测定距离 m 测定时间 h 设计值实测值 系统油压 Pa 设计值实测值 1 2 3 最 大 载 荷 1 2 3 无 载 表 A7 工作台下沉量和支腿回缩量测定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试验员 工 作 台 序号 高 度 h1 m 停留时间 min 高 度 h2 m 工作台下沉量 nm 液压油油温 备 注 1 2 支 腿 序号 伸出长度 1 mm 停留时间 min 伸出长度 2 mm 支腿下回缩量 mm 液压油油温 备 注 1 2 JB/T 9229.31999 15 表 A8 承载能力测定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气温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试 验 员 试验 载荷 试验 次数 试验要求 油缸压力 Pa 起升高度 m 试验结果备 注 125% 最 大 载 荷 100 观察是否有异 常 及 渗 漏 油 现 象; 安全阀是否起 作用; 结构是否变形 最 大 载 荷 (偏载) 100 观察台面是否 发 生 扭 曲 等 变 形; 是否有渗油及 异常声音发生; 受力构件有无 永久变形和裂纹 表 A9 可靠性、耐久性试验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气温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风 速 试 验 员 试 验 时 间 开 始停 止 升降作业时间 h 升降次数累积次数 因故障停机时间 h 备 注 JB/T 9229.31999 16 表 A10 可靠性、耐久性试验期间零部件损坏情况统计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驾 驶 员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试 验 员 序 号 损 坏 零 部 件 名 称 损坏时零 部件已工 作 时 间 h 损坏特征损坏原因 损坏后所 采取的技 术 措 施 技术措施 所产生的 效 果 JB/T 9229.31999 17 表 A11 作业稳定性试验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风速/风向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试 验 员 方 向 载 荷 状 态 坡 度 % 最大侧向力 (或六级风) N 横 向纵 向 试验结果 工作台均匀承受 125%的 最大载重量 2.5% 伸缩工作台上均布 150% 该部承受的最大载重量 2.5% 工作台周边以内 30 mm 的任一地方放置最大载重 量的集中载荷 0% 工作台均匀承受 125%的 最大载重量 10% 表 A12 最小转弯半径测定记录 升降台型号 试验日期 出 厂 编 号 试验场地 试 验 员 实 测 值 mm 项 目设 计 值 12最大值 备 注 左 前 进 右 左 后 退 右 JB/T 9229.3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025年广州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附详解含答案
- 铝行业规范条件
- 联系村工作分类指导实施方案范文(9篇)
- 敏感元件系统的高精度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
- 高温作业防暑降温用品配备
- 2025年泸州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城区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老爸的课件名称
- 老年综合评估技能操作课件
- 老年护理课程直播课件
- GB/T 18348-2022商品条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GB/T 17619-1998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 GB/T 10560-2017矿用焊接圆环链用钢
- 2023年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音标版中考必考英语1600单词
- 工程竣工初验报告表格
- 考勤及签到表30天
-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PPT
- 机械制造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公司级、车间级、岗位级)
- 的溶剂溶解度参数表
- 夏季高温施工安全生产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