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1 总则总则.1 1.1 制编目的1 1.2 编制原则1 1.3 编制依据1 1.4 目标3 1.5 服务年限4 1.6 主要计量单位4 2 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5 2.1 项目简介5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7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11 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12 3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14 3.1 土地复垦必要性分析.14 3.2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21 3.3 复垦标准.32 4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34 4.1 预防控制措施34 4.2 工程技术措施35 4.3 生物化学措施36 5 5 土土地地复复垦垦工工程程设设计计及及工工程程量量测测算算38 5.1 工程设计38 5.2 工程量测算45 6 6 土土地地复复垦垦投投资资估估( (概概) )算算测测算算48 6.1 编制依据.48 6.2 基础单价.48 6.3 费用构成.48 6.4 投资概算.50 7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土地复垦效益分析.56 7.1 经济效益分析56 7.2 社会效益分析57 7.3 生态效益分析57 8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59 9 9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61 9.1 组织管理.61 9.2 技术措施.61 9.3 资金保障.61 9.4 公众参与.62 2 1 1 总则总则 1.1 制编目的 编写贵州省(整合)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目的是提出矿山土地复垦目 标、任务、措施、预算和计划等,并将其落到实处。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贵州省 ) ,为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 依据,也为业主开展土地复垦提供技术支撑。 1.2 编制原则 根据、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 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的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 垦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修建砌体工程,预留保安煤 柱等措施,减少破坏的程度和范围。做到在生产建设的开始就尽量减小破坏的范围。 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结合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及的实际情况,协调好的生产活动和复垦工作的关系,确保复垦工 作的开展。 3、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根据矿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合理 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能复垦为耕地的优先复垦为耕地。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 (1999 年 1 月 1 日)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 3、 土地复垦规定 (国务院 1989 年 1 月 1 日)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9 日) ; 5、 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 (2008 年 1 月 1 日) 。 3 1.3.2 行业标准 1、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2002 年 1 月 1 日起试行) ; 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 3、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 (试行稿) (2005);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暂行) (2005) ; 5、 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 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 7、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水利部水总200367 号) ; 8、 矿区水文地质规程及勘探规范(GB12719-91) ; 9、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8337.3-2001) 。 1.3.3 相关文件 1、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6225 号) ; 2、 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81 号) ; 3、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 通知 (黔国土资发200779 号) 。 1.3.4 技术资料 1、 开发利用方案及其图件(单位:贵州宏景矿产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 2008 年 6 月) ; 2、 开采设计方案及其图件(单位:贵州宏景矿产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 2008 年 7 月) ; 3、 贵州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三级评估) (单位:贵州地矿建设 工程施工公司,2007 年 12 月) ; 4、 贵州省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 测中心,2007 年 11 月) ; 4 5、 贵州省1:10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 (单位:国土资源局) 。 1.4 目标 通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明确土地复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区破坏土 地现状,复垦土地面积与复垦率,复垦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状况。 一、项目区破坏土地状况: 项目区面积即矿区面积公顷。破坏土地总面积 20.8428 公顷,其中工业 场地 1.4810 公顷,为压占破坏,包括旱地 1.2120 公顷和天然草地 0.2690 公顷;预测塌 陷区 19.3618 公顷,破坏类型为塌陷,包括望天田 7.2054 公顷,旱地 9.3532 公顷,天 然草地 2.7029 公顷,灌木林地 0.1003 公顷。 二、规划复垦状况: 规划复垦总面积 20.8052 公顷,其中工业场地 1.4434 公顷,包括旱地 0.9102 公顷、 有林地 0.4799 公顷、农田水利用地 0.0533 公顷;塌陷区整治面积 19.3618 公顷,其中 旱地 15.9246 公顷、有林地 2.8032 公顷及农田水利用地 0.6340 公顷,土地复垦率 99.81%。 见表 1-1: 表表 1-1 破破坏坏土土地地及及规规划划调调整整表表 名称破坏地类面积(公顷)复垦地类面积(公顷)备注 旱地0.9102 有林地0.2220 旱地1.2120 农田水利用地0.0533 天然草地0.2690有林地0.2579 工业场地 小计1.4810/1.4434 保留进场道路 0.0309 公顷、石 坎 0.0067 公顷 农田水利用地0.6340 旱地7.2054 望天田9.3532 旱地15.9246 灌木林地0.1003 天然草地2.7029 有林地2.8032 预测塌陷区 小计19.3618/19.3618 将旱地与望天田 整治为旱地,灌 木林地和天然草 地恢复为有林地 合计20.8428/20.8052/ 三、复垦投资概况: 复垦静态总投资约 224.02 万元,亩均投资约 7178 元。其中工业场地的总投资 约 35.34 万元,亩均投资约 16324 元;塌陷区的总投资约 188.68 万元,亩均投资约 6497 元。 复垦动态总投资约为 284.17 万元,亩均投资约 9106 元。其中工业场地总投资 5 约 50.96 万元,亩均投资 23536 元;塌陷区的总投资约 233.21 万元,亩均投资约 8030 元。 四、项目复垦目标综述 对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后,在生态效益方面,可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生 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为项目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条件;在经济效益方面,提 高农作物产量,每年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约 1.1 万元;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宣传可提高 当地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矿区内社会的稳定。塌陷区整治后,每年增加收入约 19.97 万元。 1.5 服务年限 根据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930020,有效期限 2009 年 1 月到 2017 年 4 月) ,煤矿的生产规模是 15.00 万吨/年,有效期限为 8 年零 3 个月。从 2009 年 10 月计 算,矿山的剩余服务年限为 7 年零 6 个月。4 个工业场地闭坑后规划用 6 个月同时 对其进行复垦,另考虑到林地抚育时间 1 年,所以,本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按 8 年零 6 个月年计(2009 年 10 月2018 年 4 月) 。 1.6 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公顷(hm2) ;平方公里(km2) 长度:米(m) ;公里(km) 体积:立方米(m3) 产量:吨(t) ;万吨 单价:万元/公顷;元/吨;元/千克 金额:元、万元(人民币) 6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简介 受委托,我公司工作人员于 2008 年 12 月第一次到矿山进行初步调查,了解 矿山生产状况、破坏土地现状及技改情况,矿山土地权属情况,并进行了实地拍照。 第二次踏勘是在 2009 年 3 月,调查了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并获取了开发利用方案、 开采设计方案、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资料。 2009 年 7 月,为 了本复垦方案更切实际、更有针对性,特进行第三次踏勘,就矿山破坏土地复垦方向 征求当地村民及村委会代表的意见,并就复垦方案报告书获取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人 意见,并进行了拍照。 为整合煤矿,是由和共 4 个工业场地,于 2008 年 7 月整合而成,整合技 改从 2009 年 1 月开始到 2011 年 4 月完成,整合后的拐点坐标与面积见表 2-1。 表表 2-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面积及开采标高矿区范围拐点坐标、面积及开采标高 拐点号X 坐标 Y 坐标 0317462136394157 1317495036393750 2317330036392700 3317268036392395 4317186036392160 5317150536391685 6317055536390560 7317017036391037 开采标高:1300-300 米 矿区面积:公顷 煤矿于 2002 年 3 月建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6 万吨/年,矿区面积 127.8400 公顷, 开采深度由 720 米至 300 米标高。煤矿始建于 2001 年 5 月,设计生产能力为 3 万吨/ 年,矿区面积 51.31 公顷,开采深度由 1300 米到 650 米。两煤矿矿井开拓方式均为平 硐开拓,主采 C1、C5 煤层。采煤方法均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伪斜布置回采工作 面,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回采工作面顶板,放炮落煤,工作面铁皮溜槽运输,顺槽采用 厢木支护、矿车运输。采区运输采用溜煤斜巷自溜运输;主平硐采用 5t 蓄电池机车配 合 1t 固定式矿车运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采用自然排水。 由、副井和3 个工业场地组成,破坏土地总面积为 0.8078 公顷,破坏地类 7 包括旱地 0.5387 公顷和天然草地 0.2691 公顷。北主井和副井正在技改中,技改完成 后依然作为北主井与副井使用,南工业场地现待技改,技改完成后将作为 南主井使用。只有一个工业场地,破坏土地总面积为 0.6732 公顷,破坏地类为全为 旱地,工业场地现正在使用中,待原与副井技改完成后将作为风井场地继续 使用。 工业场地土地权属属于与集体所有,工业场地属于集体所有。 项目区土地权属属于、和集体所有。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2.2.1 自然环境: 一、气象:矿区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据气象局 1961 年2004 年气象资料:最高气温 30,最低气温零下 5.6,年平均气温 13.6,年平均降雨量 1138mm,雨季多在 58 月,枯季多在 12 月至次年 3 月。年平均相对湿度 81%。年霜 冻天数 5-16 天,平均 7.9 天,年平均风速 1.6 米/秒。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114.3 小时, 年平均总积温 5369,10的有效积温 4320。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冰雹、暴 雨和洪涝、低温霜冻等。 二、水文:矿区内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綦江水系松坎河上游支流,区内有木瓜河, 河水动态变化较大,季节性变化较显著,雨季暴涨,旱季流量较小,河水由南东向北 西径流,汇入松坎河。根据1981-2000 水文资料:木瓜河多年平均流量 17.76m3/s,平均径流量 6.25 亿 m3。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雨季地表水则 由碳酸盐岩高地向溶蚀洼地排泄。 三、地形、地貌:矿区地势总体南北高中部低,海拔一般 5001000m,最高点位 于矿区北部垭口山头,海拔 1100.7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木瓜河,海拔约 385.0m(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最大相对高差 715.7m。 矿区总体上属中低山地貌,区域地层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 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碎屑岩地层在反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 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 四、地质: 8 1、地层岩性: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二叠系上统龙 潭组(P3l) 、长兴组(P3c)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 ,以及第四系(Q) 。现由老至新 分述如下: (1)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块状、厚层状夹中厚层状灰 岩,微晶至细晶结构,局部含燧石结核。产筵、珊瑚等动物化石。厚度大于 100m。 (2)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为灰、深灰、黄灰色薄层状泥岩、钙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数层中厚层状、薄层状灰岩、泥质灰岩、燧石灰岩及煤层,底 部为硫铁矿层。可采煤层 2 层(C1、C5) 。产腕足、植物化石。厚度 5868 米,平均 62 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3)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色、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夹 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薄层。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 5070 米,平均 60 米。 (4)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 根据岩性岩相组合可分三段:沙堡湾段(T1y1) 、玉龙山段(T1y2) 、九级滩段 (T1y3) 。 A、沙堡湾段(T1y1):灰绿、黄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粉砂岩 组成,厚 1020 米,平均 15.45 米。 B、玉龙山段(T1y2):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夹薄层状石灰岩,泥晶结构,中夹 泥质灰岩,顶部具鲕粒状结构。厚 100135 米,平均 121.87 米。 C、九级滩段(T1y3):灰紫色、紫红色夹黄绿色,薄至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平均厚度约 200 米。矿区未出露。 (5) 第四系(Q):为灰、褐灰、黄灰色粉质土、砂质土等,厚约 06.0m。与下 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呈零星分布。 2、构造:矿区扬子准地台区黔北隆起遵义断拱松坎向斜北西翼区中段,区内地层 走向北东至南西,倾向南东,倾角 5459,平均 56。沿走向和倾向产状变化不大, 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地表未发现断层及次一级褶曲。结合邻区及区域构造特征,本区地质构造复杂程 度属中等。 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 地下水类型: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水动力条件, 9 将矿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类。 (2) 水岩组及其富水性: A、碳酸盐岩岩溶水 主要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1m)、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和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 龙山段(T1y2) 。含水岩组岩性为中厚层状灰岩、燧石灰岩等,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侵 裂隙及岩溶管道中,含水不均一。据 1:20 万桐梓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径流模 数一般为 3.87.5L/SKm2,一般泉水量在 1.510 L/S,富水性中等至丰富。 B、基岩裂隙水 包括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三叠系沙堡湾段(T1y1) 。含水岩组的岩性为砂岩、 页岩等,地下水主要运移在基岩的节理裂隙中,据 1:20 万水文地质资料,地下 水径流模数一般为 0.21.5L/SKm2,泉水量在 0.011.5 L/S,富水性十分贫乏。 C、松散岩类孔隙水 含水岩组主要为残积、坡积及冲积物,仅含微弱孔隙水,富水性贫乏。 (3)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 矿区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区集中在每年的雨季。在非岩溶 区,由于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强烈,其补给方式通过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并 通过间裂隙径流以泉的形式向低洼处或沟谷排泄。而在岩溶区,由于溶沟、溶槽发育, 降水通过溶沟、溶槽、溶蚀裂隙注入地下,通过岩溶管道汇集和径流,以岩溶泉的形 式排泄于低洼地带。 4、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含煤地层的上覆岩有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碳酸盐岩主要为长兴组、夜郎组玉龙山 段灰岩,岩体普遍较完整,多为块状,岩石致密、坚硬,属坚硬类型,抗压强度高, 抗风化能力强,岩体稳定性中等良,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良之处是这类岩石岩溶 发育较强烈,巷道掘进时应防止高地压、岩爆、掉块、跨塌、涌水、突泥等。碎屑岩 主要为沙堡湾段及九级滩段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岩石多为薄层状,层 理特征多为均匀层理、交错层理或水平层理,以泥质胶结为主,泥质含量较高,靠近 地表岩石容易遭受风化、剥蚀而形成残积土,地下深部则岩石较完整。 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坚硬岩组、半坚硬岩组、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四类。 坚硬岩组: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灰岩,二叠系上统 10 长兴组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 半坚硬岩组: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泥质粉砂岩和粉 砂质泥岩、夜郎组沙堡湾段泥质粉砂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细砂岩、粉砂岩等碎屑岩。 软弱岩组:主要包括强风化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 岩、夜郎组沙堡湾段粉砂质泥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碎屑岩、煤层等,以及胶结程度 中等、好的断层破碎带。 松散岩组:主要包括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 岩体稳定性中等良,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5、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夜郎组 地层及茅口组地层出露地段山高坡陡,在长期的日晒雨淋作用下,沿岩层节理或裂隙 岩层失稳,容易发生崩塌、错落,致使道路堵塞、建筑物遭受损坏。 五、土壤 项目区土壤分布主要为地带性黄壤。矿区内黄壤质地比较粘重,土层较厚,表土 灰棕色,向下由暗红棕色逐渐过渡为淡红棕色,底部是淡紫色石灰岩母质层。由于项 目区的黄壤是地带性的分布的,所以旱地的分布也是地带性的不是成片的分布于项目 区内。此外,项目区内有碳酸盐岩发育的石灰土。土壤剖面照片如下: 各工业场地的土壤情况介绍如下:、北主井与副井工业场地占用地均为旱地, 土类均为黄壤,土层厚度分别在 0.7 米、0.75 米和 0.7 米左右。场地周围农作物主要有 玉米、油菜,产量分别为 340 kg/亩和 110kg/亩。南工业场地占用地为天然草地,土 质一般,土层厚度约为 0.4 米。 六、植被 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大约为 21,主要树种有柏树、杉树和青杠;林下生长的灌丛 中有女贞、蕨、山茶等;此外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另有烤 烟、油菜、辣椒等经济作物。植被照片如下: 11 2.2.2 社会经济状况: 2009 年 3 月对、和进行调查,从当地村委会获知 2008 年总人口 3543 人,农业人口 3543 人,其中劳动力 1250 人,人均耕地 0.5 亩,人均收入 2564 元; 2008 年总人口 2543 人,农业人口 2543 人,其中劳动力 1120 人,人均耕地 0.6 亩, 人均收入 2100 元;2008 年总人口 2243 人,农业人口 2243 人,其中劳动力 1350 人,人均耕地 0.7 亩,人均收入 1864 元。因人多地少,为增加经济收入,部分村民在 外地打工,部分在周边矿山工作。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涉及土地属、集体所有,结合1:10000 土地利用现状 图(H-48-118-(63) H-48-130-(7)统计出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 2-2。 表表 2-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 单位:公顷单位:公顷 一级 地类 二级地类三级地类合计 比例 (%) 旱地35.3118 63.6814 18.7879 117.7812 57.87 耕地 望天田6.3120 14.9394 5.6375 26.8889 13.21 灌木林地0.8318 7.0149 2.7487 10.5953 5.21 林地 有林地2.8115 2.1557 1.3556 6.3228 3.11 牧草地天然草地20.5808 6.0563 26.6371 13.09 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0.1638 0.2516 0.1809 0.5962 0.29 农 用 地 小计66.0117 94.0992 28.7106 188.8214 92.77 居民点及独 立工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2.9866 1.5834 4.5700 2.25 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0.0210 0.0210 0.01 建设 用地 小计3.0076 1.5834 4.5910 2.26 未利用土地裸岩石砾地10.1231 10.1231 4.96 其它土地河流水面0.0058 0.0058 0.01 未利 用地 小计0.0058 10.1231 10.1289 4.98 合计69.0251 105.8057 28.7106 100.00 由表可知,项目区耕地面积为 144.6701 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71.08%,其 中旱地的面积为 117.7812 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57.87%,旱地主要种植的作物为玉 米和油菜,产量分别为 340 千克/亩,110 千克/亩,林地面积为 16.9181 公顷,占项目 区总面积的 8.32%;林地以柏树树种为主,其次还有构树、毛竹等树木分布;木瓜河 12 穿过项目区,但因工业场地地处山坡上,不能自然引水上山灌溉,水源全部来自天然 降雨,所以项目区水源不稳定,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内灌排设施也不完善,只有少量 的沟渠,无相应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四个工业场地附近都有道路经过,交通较为方 便。 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2.4.1 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 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07 年 11 月)整合后矿权范围内总资源量 713 万吨。包括保有资源量 554 万吨,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86 万吨, 开采消耗资源量(即采空区的资源储量) (111b)158 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68 万吨。 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由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 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组成。含煤地层龙 潭组厚 62.00 米,含煤平均总厚 3.92 米,含煤系数 6.33%;组内可采煤层 2 层 (C1、C5) ,厚度平均 2.10 米,可采系数 3.39%。现将 C1、C5 煤层分述如下: C1 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下距茅口组顶界 3.00-6.00 米, 煤层厚 0.61-0.82 米, 平均 0.68 米,煤层厚度较稳定,结构单一,局部煤层变薄,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 为泥岩。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C5 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长兴组底界 28.00-35.00 米, 煤层厚 1.45-1.53 米, 平均 1.48 米,厚度较稳定,结构单一,顶板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为区内主要可 采煤层之一。 2.4.2 生产工艺流程 矿区范围内地形高差起伏较大,根据其煤层埋藏条件,不具备露天开采条件, 设计采用地下开采。 采用平硐、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工作面 采用人工爆破落煤,支护方式采用厢木进行支护,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煤炭运输采 用人工装入矿车,经过运输巷、运输石门,然后至斜井井底车场,再使用地面绞车提 升到地面储煤场,通过汽车外运。 13 该井田煤层开采顺序是先采 C5 煤层,然后 C1 煤层。全井田划分为两个水平 (+447 米水平、400 米水平) ,两个双翼采区(南采区、北采区) ,南采区利用南 工业场地进行上山开采,北采区利用北工业场地和工业场地进行上山开采,详见 附图 2(整合)矿产资源赋存分布及开采工艺流程图。 2.4.3 项目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环节、顺序及方式 属于一般生产项目,土地的破坏区域主要是工业场地和采空区导致的地面塌 陷区,破坏方式分别为压占和塌陷破坏。 建设初期,由于工业场地需要建设,部分沟洼及坡地需要挖方大量土壤整平,因 此受到挖损破坏,附属设施的建设以及新修的进场道路也将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同 时对土地造成压占破坏。 生产期间,工业场地内煤和矸石对土地的长期压占,生产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长 期碾压地表,因此其破坏方式为压占破坏,直至闭坑。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可能会 导致地表塌陷,引发地质裂缝等灾害,破坏土地原有地貌、动植物生存环境、地表水 等。 14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 土地复垦必要性分析 3.1.1 已破坏土地现状 已破坏土地为矿区内的四个工业场地,即、北主井、北副井以及南 工业场地,矿区没有因采煤导致的滑坡、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 现场踏勘时,利用卷尺、工业场地内各设施的相对位置以及周围的地形状况绘出 踏勘草图,再将1: 10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 H-48-118-(63), H-48-130-(7)、井上井下 对照图等比例缩放重叠,找准井口及场地的位置和方向,在破坏预测图上标出矿区范 围,然后将工业场地位置和具体布局反映在平面图上,最终确定出项目区内土地破坏 类型及面积,详见表 3-1。 表表 3-1 项目区已破坏土地现状分析表项目区已破坏土地现状分析表 项目名称破坏现状 面积(公顷) 破坏地类 比例 (%) 破坏方式 储煤场0.05143.47 排矸场0.04152.80 建筑物0.05893.98 附属设施0.521435.21 压占 工业场地 小计0.6732 旱地 45.46/ 储煤场0.07595.13 排矸场0.02931.98 建筑物0.01991.34 附属设施0.188412.72 压占北主井工业 场地 小计0.3135 旱地 21.17/ 弃渣场0.02391.61 建筑物0.03252.19 附属设施0.168811.40 压占北副井工业 场地 小计0.2252 旱地 15.21/ 储煤场0.03082.08 排矸场0.02431.64 建筑物0.03282.21 附属设施0.181212.23 压占 南工业场地 小计0.2691 天然草地 18.16/ 合计1.4810/100.00/ 项目区已破坏土地总面积为 1.4810 公顷,旱地 1.2119 公顷,天然草地 0.2691 公顷。 15 、北主井、副井工业场地破坏前地类均为旱地,面积分别为 0.6732 公顷、0.3135 公顷和 0.2252 公顷。根据现场踏勘,3 个工业场地内土层厚度依次在 0.7 米、0.75 米 与 0.7 米左右,各工业场地周围均有耕地分布,土质较好,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和油菜 为主。南工业场地破坏前为天然草地,面积 0.2690 公顷,现场踏勘时,井处于停 产中,等技改完成后再投入生产,场地内土层较薄,厚度约 0.4 米,砾石含量较高。 3.1.2 拟破坏土地预测 一、工业场地拟破坏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资料可知,由和煤矿整合而成,其中由 、副井和3 个工业场地组成。整合后,北主井和副井作为北主井与副井使用, 南工业场地作为南主井使用。只有一个工业场地,整合后作为风井工业 场地继续使用。整合后现有工业场地的设施及面积能满足生产需要,利用现有工业场 地,不再新增建设面积,因此拟破坏的区域全部为塌陷破坏区。 二、地面塌陷区预测 本方案塌陷预测方法采用“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移动角”进行预测,即:塌陷治 理区上覆岩层厚度小于导水裂隙高度范围移动角影响范围禁采区。 1、地质调查分析 矿区范围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 厚 62.00m,含煤平均总厚 3.92m, 含煤系数 6.33%; 组内可采煤层 2 层(C1、C5), 厚度平均 2.10m , 可采系数 3.39%。 可采煤层 C1、C5 具体情况见 2.4.1 章节。 在贵州地区,一般认为当区域开采矿层上覆岩层厚度小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时 会发生塌陷。矿区扬子准地台区黔北隆起遵义断拱松坎向斜北西翼区中段,区内地层 走向北东至南西,倾向南东,倾角 5459, 平均 56, 沿走向和倾向产状变化不 大,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2、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计算 首先计算综合作用厚度 M 值,见表 3-2: 表表 3-2 综综合合作作用用厚厚度度计计算算过过程程及及参参数数表表 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间距(h)h/mC 值综合作用厚度 C51.53817.270.75M1 =2.20.752.2=3.85 16 C10.68M2 = 2.2 注:表中煤层的开采高度小于煤巷开拓最小高度 2.20 米,则煤层的开采高度按 2.20 米取值,煤层 平均倾角 56 度。 由于煤层倾角 56属于极倾斜,且岩石属于硬质岩组,根据矿层上覆岩层的性质, 运用矿区水文地质规程及勘探规范(GB12719-91) 中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计算公式 计算: H=(100Mh/(4.1h+133)+8.4=(1003.8547/(4.147+133)+8.4=63.96 式中: H:导水裂隙最大高度(米) ; M:综合作用厚度(米) (一般取最大值) ; h:采煤工作面小阶段垂高,这里取 47.0m。 3、移动角确定 根据贵州省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三级评估) ,下山移动角 取 48。 4、剖面投影 通过上述方法,结合本项目井上井下对照图、地形地质图、资源赋存分布图等相 关资料,以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控制垂向深度以确定出上覆岩层厚度小于导水裂隙带 高度范围,以下山移动角圈定出移动角影响范围,将其投影至破坏预测分析图上, 再结合地形和顶板岩性稳定性,所圈定的范围减去禁采区范围,即为塌陷区预测范围。 据此确定出本项目塌陷整治区面积为 19.3618 公顷,具体情况见表 3-3: 表表 3-3 塌塌陷陷区区预预测测分分析析表表 破坏方式破坏地类面积(公顷) 比例(%) 旱地9.3532 48.31 望天田7.2054 37.21 天然草地2.7029 13.96 预测塌陷区 灌木林地0.1003 0.52 合计19.3618 100.00 综上,矿山破坏土地总面积为 20.8428 公顷,其中工业场地已破坏土地面积 1.4810 公顷,塌陷区拟破坏土地面积 19.3618 公顷。 3.1.3 土地破坏程度分析及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 破坏土地的方式有压占破坏和塌陷破坏。压占破坏主要为工业场地内部的破 坏,进场道路保留,方便村民以后耕作,储煤场周围的石坎保留,可对保持水土起到 一定的作用,因此不对其进行评价。 17 根据工业场地内地表破坏方式、占地性质及其功能的不同划分评价单元。 预测塌陷区拟破坏地类包括旱地、望天田、天然草地与灌木林地。结合项目区特 点以及地类功能的差异,将塌陷区划分为旱地、天然草地、望天田、灌木林地四个评 价单元。详见表 3-4: 表表 3-4 破破坏坏土土地地评评价价单单元元划划分分表表 破坏时序评价单元评价面积(公顷)破坏方式占地性质 储煤场0.0514 排矸场0.0415 建筑物0.0589 原煤 矿工业场地 附属设施0.5181 压占临时 储煤场0.0759 排矸场0.0293 建筑物0.0199 北 主井工业场地 附属设施0.1652 弃渣场0.0239 建筑物0.0325 北 副井工业场地 附属设施0.1688 储煤场0.0308 排矸场0.0243 建筑物0.0328 已破坏 南工业场地 附属设施0.1701 压占临时 旱地9.3532 望天田7.2054 天然草地2.7029 拟破坏预测塌陷区 灌木林地0.1003 塌陷临时 一、土地破坏程度分析 1、工业场地 表表 3-5 压占地破坏程度评价因素及分值标准表压占地破坏程度评价因素及分值标准表 评价因子权重分级指标分值 350-50 浆砌石80-100 地表稳定性 砌体工程 0.25 干砌石50-80 80%80-100 50-80%50-80压占物的含土量 0.50 25, 地表有大量废渣,无有效 土壤,工业场地复垦前,储煤场的煤将全部运走出售,排矸场的矸石在开采过程中也 将及时运走,但是在生产期间,煤和矸石的压占使地表无有效土壤,破坏程度为重度, 不适宜作物直接生长。 以上三个工业场地的建筑物与附属设施: 建筑物地表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长期压占破坏土地,闭坑时,建筑物还存在,显 然不能直接进行耕作。 附属设施地表由于长期受到人员和机械的扰动,表层土中混杂有大量的砂砾石, 表层已无有效土壤,破坏程度为重度,不能满足直接耕作的需求。 2、北副井工业场地 北副井工业场地弃渣场: 实地踏勘时,场地西南边堆有弃渣,坡度25,技改过程所产生的弃渣也将及时 清理,土壤掺杂较多砾石与废渣,破坏程度为重度,不适宜作物直接生长。 北副井工业场地建筑物与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地表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长期压占破坏土地,混杂了大量废渣,地表无 有效土壤,不能直接为农业所利用。 (二)塌陷区 旱地塌陷后,破坏主要是产生的裂缝、凹陷导致作物死亡,破坏原有的生存环境, 以致作物不能正常生长。 20 望天田塌陷后,地表会产生裂缝、沉陷等破坏,土壤中水分流失,保水保肥能力 下降,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灌木林地塌陷后,地表植被被破坏,地面产生沉陷和裂缝,破坏地表树木生长的 环境,不适宜树木的正常生长,大大降低其生态环境效应功能。 天然草地塌陷后,地表会产生裂缝、沉陷等破坏,使原有生态功能遭受破坏。 综上,的工业场地在经过建设和生产后,破坏的地表不适宜作物的生长,不 能直接用于耕作。在煤矿闭坑后,破坏后的地表在雨水的冲刷下,会影响到工业场地 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及生 态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同时土地的长时间废弃也不符合国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 寸土地”的政策,所以的土地复垦势在必行。 3.1.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一、对地表、土壤的影响 工业场地破坏土地总面积为 1.4810 公顷,其中旱地 1.2119 公顷,天然草地 0.2691 公顷;预测塌陷区总面积为 19.3618 公顷。 采煤过程中破坏地表自然景观与土地资源,在煤矿生产和建设期间,由于机械设 备的碾压、建筑物、煤炭和矸石对土地造成的压占破坏,在工业场地的建设期间,植被 清除、废渣排放、土壤退化,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是致命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 后,某些耐性物种虽能在矿地实现植物的自然生长,但由于矿山废弃地土层薄、微生 物活性差,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非常缓慢,即使形成植被,质量也相对较差。 地表表层土壤与矿石、废渣等混杂,使土壤保肥能力下降,以上造成的破坏使土 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板结,土壤总孔隙度急剧减少,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被破坏,导 致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地表已经无有效土壤,植被、作物等都已不能 生长,甚至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塌陷区会产生地表裂缝、凹陷,其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岩体内部应力平衡受到破 坏,从而导致采空区上覆岩层发生位移、变形直至破坏,直接对耕地造成严重影响, 使整片的田地支离破碎,影响农作物耕种。 二、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 工业场地对土地的压占破坏,会改变地表水的汇流方向和水文,而地下过度 采水或疏干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供水发生困难和地面沉降等问题。塌陷区主要是旱 21 地(9.3532 公顷)和望天田(7.2054 公顷) ,因此复垦为灌溉水田是不太切实际的,特 别是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造成地表植被死亡。 矿山开采造成地下水及土地污染,由于矿井排出的水和煤矸石的淋溶水,是高矿 化度,高硬度、硫酸盐、纳离子含量很高,这些水直接渗入土壤,导致土壤盐分升高, 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塌陷改变微地貌结构,改变地表水汇流的方向,影响地下水体运动规律,由于采 矿破坏煤层上覆地层的原状,使上覆含水岩层受到影响和破坏,使地下水自然流场发 生变化,形成降落漏斗,使上覆含水层地下水导入矿井,以矿井涌水的形式排出地面, 最终使矿井上覆地面发生张裂,田地失去保水能力,导致田地失去耕种价值。 三、对生物的影响分析 1、对植物的影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粉尘等会对工业场地附近植物产生一 定污染。通过防治措施,其破坏程度可得到控制,影响不大。 塌陷会改变塌陷区地形地貌,破坏植被的根系,打破土壤、植物间的水分及营养 物质平衡,从而影响植被生长。且地下水、地表水的变化,会对植被造成影响,地表 土壤缺水,导致植被的退化,甚至消亡,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2、对小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工业场地由于地表植被消失、土层板结,微生物和 一些环境友好型小动物的生长环境受到破坏,导致部分或全部生物死亡,破坏了土壤 结构的生态平衡,降低了土壤肥力,阻断了土壤营养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从而加剧 土壤的贫瘠化,塌陷区由于其缓发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对生物不会产生特别明显的影响。 3.2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3.2.1 复垦范围的确定 除了保留进场道路 0.0309 公顷与石坎 0.0066 公顷,其余破坏土地均进行复垦, 复垦总面积 20.8052 公顷,其中工业场地 1.4435 公顷,塌陷区 19.3618 公顷,具体见表 3-7。 保留进场道路,主要是方便村民今后耕作;储煤场周围坡度较大,保留石坎可防 止滑坡,对保持水土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不对其进行评价。 表表 3-7 复垦范围分析表复垦范围分析表 22 复垦范围破坏现状面积(公顷)比例(%)破坏方式 储煤场0.05140.24 排矸场0.04150.20 建筑物0.05890.28 附属设施0.51812.50 压占 工业场地 小计0.66993.22/ 储煤场0.07590.36 排矸场0.02930.14 建筑物0.01990.10 附属设施0.16520.90 压占 北主井工业场地 小计0.29031.50/ 弃渣场0.02390.11 建筑物0.03250.16 附属设施0.16880.81 压占 北副井工业场地 小计0.22521.08/ 储煤场0.03080.12 排矸场0.02430.12 建筑物0.03280.16 附属设施0.17010.87 压占 南工业场地 小计0.25801.27/ 旱地9.353244.96 望天田7.205434.63 天然草地2.702912.99 灌木林地0.10030.48 塌陷 塌陷区 小计19.361893.06/ 合计20.8052100.00/ 3.2.2 复垦资源分析 一、土量分析 1、工业场地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工业场地全部占用旱地,评价总面积为 0.6699 公顷,场地 地势平坦,储煤场、排矸场位于场地西北侧,其边坡处有石坎围着,建筑物与附属设 施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地势较储煤场与排矸场区低,平均土层厚度 0.70 米。照片如: 坑前,储煤场与排矸场地表的原煤和矸石都将运走(原煤外售,矸石部分用于井 下回填,大部分卖给砖厂制砖) ,土壤厚度约 0.4 米,复垦时剥离地表混杂了煤、矸石 的废渣层,其下部土壤是可利用的,剥离废渣后土层厚度约 0.30 米。建筑物与附属设 23 施在拆除建筑物后,拆除硬化剥离地表废渣后,下部土壤是可利用的,平均土层厚度 约 0.62 米。 2、北主井工业场地 北主井工业场地占用地全部为旱地,评价总面积为 0.2903 公顷,其土层较厚, 平均在 0.75 米,土质较好,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区处于同一平台,地势较平坦,附近有 旱地分布。具体见下图: 地表被碎石压实硬化处理过,因此在复垦时剥离地表石渣与土壤的混合物约 0.06 米, 下层约 0.69 米的土壤可为复垦所用。储煤场与排矸场土层厚度约 0.50 米,剥离地表废 渣 0.1 米后,还有大约 0.4 米的有效土壤。 3、北副井工业场地 北副井工业场地全部占用旱地,评价总面积为 0.2252 公顷,建筑物附近有弃渣 场,场地周围旱地土层较厚,建筑物附近平均土层厚度在 0.7 米以上,土质较好,见下 图: 左图为弃渣场区域全景,地表因被石渣等废弃物长期压占,破坏了表层土壤理化 性质,不适宜直接种植农作物,弃渣场土层厚度约 0.60 米,剥离表层废渣 0.08 米后其 下部土壤还可利用,土层厚度约 0.52 米,建筑物与附属设施在拆除建筑物,拆除硬化 地表及剥离废渣后,下部土壤是可利用的,平均土层厚度约 0.65 米。 4、南工业场地 南工业场地破坏占有天然草地,面积 0.2580 公顷,场地内土层较 薄,厚度约 0.4 米,砾石含量较高,土壤质量一般。见下图所示: 矿山闭坑后,拆除地面建筑物,剥离地表废渣,下部土壤还可以利用,土层厚度 约 0.3 米。储煤场与排矸场土层厚度约 0.4 米,剥离地表废渣 0.1 米后,其下层土壤约 有 0.3 米厚。 二、水资源 矿区内泉水少,仅可供煤矿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取于木瓜河,但因工业场地 地处山坡上,无法直接引水进入场地,场地内部的灌溉水源全部来自天然降雨,所以 工业场地的水源不稳定。 三、其它资源 弃渣场全 景 24 北主井工业场地进场道路保留,便于以后村民耕作。 工业场地、北主井工业场地以及南工业场地内储煤场排矸场附近的石坎均 保留,因为此区域边坡坡度较大,如果拆除则工程量较大,也存在其上坡的水土流失 等潜在风险,同时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所以保留。 工业场地、北主井工业场地、北副井工业场地的建筑物与附属设施区域土 壤能够满足复垦为耕地最低土层厚度 0.6 米的要求,在整平场地之后,可以使得场地坡 度小于 5 度,同时考虑到工业场地周围的土地利用状况,将此区域初步规划复垦为耕 地。 而工业场地、北主井工业场地内的储煤场和排矸场以及北副井工业场地的 弃渣场区域坡度25, 土层厚度约为 0.3 米,因此初步规划复垦为林地。 南工业场地由于整体坡度25,且土资源较贫乏,地表剥离后,土层厚度只有 0.3 米,将初步复垦为林地。 3.2.3 复垦单元的形成 除了保留进场道路和石坎,其余破坏的土地均进行复垦,结合复垦区域资源 状况、地理位置等条件,形成工业场地复垦单元。详见表 3-8: 表表 3-8 工业场地复垦单元形成表工业场地复垦单元形成表 破坏单元复垦单元复垦面积(公顷) 储煤场与排矸场复垦单元 A0.0929 工业场地 建筑物与附属设施复垦单元 B0.5770 储煤场与排矸场复垦单元 C0.1052 北主井工业场地 建筑物与附属设施复垦单元 D0.1851 弃渣场复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线杆线描写生课件
- 电票知识及防范培训课件
- 北京市考试最难的题目及答案
- Diethyl-2-hydroxy-3-methylsuccinate-13C-MALIC-ACID-3-METHYL-DIETHYL-ESTER-sup-13-sup-C-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京安全员a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北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共卫生考试题及答案
- 苏州中考试题及答案
- 信天游考试题及答案
- 高校应急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秋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英语真题(无答案)
- 2025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下载
- 科学护肤知识课件
- 急性阑尾炎病人护理课件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考政治主观题背诵提纲汇编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电商数据分析报告顾问合同
-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第3版)课件全套 张有光 00 课程简介 - 12 中国大学教育:理念与实践
- 馕小屋管理办法
- (2025)全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