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1.什么叫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当植物受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干扰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2.什么叫病状和病征?各举几个病例说明。病状是指在植物病部可看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马铃薯干腐病和甘薯软腐病。类型定义分类1.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具体又可分为褪绿、黄化、花叶、红叶、脉明等类型。2.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坏死最常见的就是病斑,其它有叶枯、茎枯、穿孔、疮痂、溃疡等类型。3.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易发生。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猝倒及立枯也是腐烂的类型。4.萎蔫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植物可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所出现的凋萎现象,如黄萎、枯萎和青枯等。这种凋萎大多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亡。5.畸形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如矮缩、矮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瘤肿、丛枝或发根、徒长及变叶等。病征是指寄主在发病部位出现的病原物的子实体。由于病原物不同,植物病害病征常表现出不同的形状、颜色和特征。其中常见的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等。如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霜霉病,病部可见大量霜霉状物。多种植物的白粉病和黑粉病等。病征类型定义1.霉状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2.粉状物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3.锈状物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4.粒状物植物病部产生的颗粒状物。5.脓状物植物病部在湿度较大时产生胶粘状、似露珠的白色或黄色脓状物,即菌脓,干燥后形成薄膜或胶粒。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3.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者有何不同? 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等)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没有病原生物的参与,因而不能在植株个体间互相传染。非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病原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等,因此,按其病原生物的类型又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植物病害等。侵染性病害在植株间能够相互传染。性质成因传染性关系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如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等)不能在植株个体间互相传染非侵染性病害常常诱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侵染性病害病原微生物侵染在植株间能相互传染第2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1. 寄生性和致病性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病原物的两个重要属性: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强调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养分的能力。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强调病原物破坏寄主的能力。 联系:绝大多数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 寄生性的强弱与致病性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2. 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病害发生和流行中的作用。 真菌的繁殖形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过程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孢子的繁殖形式。真菌的无性孢子常见的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是植物病害的再侵染源。有性繁殖:是指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性孢子有: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3. 霜霉病菌P21、白粉病菌P22、黑粉病菌P25、锈病菌P26等所致病害各有何特点?各举一例说明。4.如何进行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的初步诊断?(分别参照书本P32,37,43) 植物真菌病害的诊断:是采用必要的鉴定技术和方法,运用病理学和真菌分类学的知识确定植物真菌病害的病原和病名,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地诊断病害,才能对症治疗,有效地开展防治。包括症状诊断,显微镜检查诊断,病原物致病性的测定。 细菌病害的诊断除根据寄主表现的症状特点外,更可靠的方法是观察“喷菌现象”。因为由细菌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无论是维管束组织受害还是薄壁组织受害,病原细菌都大量存在于受病组织内,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病组织内的大量细菌即会呈水雾状从病部喷出。喷菌现象即是植物细菌病害诊断的可靠方法,同时也是区别细菌病害与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手段之一。 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是引起寄主变色和畸形,包括病株黄化、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花变叶等。传播介体主要是叶蝉、飞虱、木虱和蚜虫等。 植物菌原体和木质部细菌性病害,在症状表现上往往与某些病毒病害难以区别,目前诊断主要依据电镜观察菌原体的形态、血清学反应以及四环素与青霉素对病害有无一定的治疗作用等。病毒诊断:田间症状观察病毒立体形态和大小测定寄主范围测定传播方式测定细胞病理学鉴定血清学鉴定5. 比较根结线虫、茎线虫和胞囊线虫在形态及引起病害症状上的不同。P476. 如何防治菟丝子的危害? 1)控制菟丝子的危害,最基本的防治措施是采用清洁的种子,严禁调运带有菟丝子种子的种苗; 2)利用寄生菟丝子的炭疽病菌制成生物制剂,在菟丝子危害初期喷洒; 3)在以营养生长为主的菟丝子生活史的早期,进行人工拉丝防除7.引致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由于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由于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的病害,如低温或高温造成的冻害或灼伤,土壤水分不足或过量引起的旱害或渍害,光照过弱或过强引起的黄化或叶烧,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风、雨、雷电、雹害等;(3) 由于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的病害,如肥料或农药使用不当引起的肥害或药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缺素症,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农事操作或耕作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的病害等。8.解释下列名词:菌丝体: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子实体: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营养生长阶段后,即进入生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转主寄生:有的真菌需要在两种或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菌丝体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果。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如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等)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害的病原物有的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亡细胞和组织中吸收养分,其营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活体营养型:植物病害的病原物有的从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其营养方式称为活体营养型。第3章 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1.试述植物病原物在致病过程中的化学致病机制。 病原物的致病作用(1)酶的作用 病原物能产生角质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蛋白质酶等多种降解酶类,这些酶类在病原物的侵入、植物组织浸离和细胞死亡之中起着重要作用。 (2)毒素的作用 毒素是病原物产生的除酶和生长调节物质以外的对寄主有明显损伤和致病作用的有害代谢产物。 (3)生长调节物质及作用 植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植物体内生长调节物质的控制,这些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等2.试述植物的抗病机制。(1)固有抗性:植物的固有抗性主要是以其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酶作用的稳定性而抵抗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2)诱发抗性:病原物的侵染可引起寄主植物一系列组织结构的变化和一些生理生化物质的积累,这些变化有的与抗病性密切相关。3.什么是病原物的致病性分化?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有哪些途径?(详细参照书本p56)不同病原物对寄主的致病性不同,同一种病原物对不同寄主的致病性也有明显的差别。4.什么是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各有何特点?P57 *垂直抗性:又称为特异抗性或小种专化抗性,是指寄主与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寄主品种能抵抗某一病原物或某些生理小种的侵害,但对其他一些病原物或其小种则没有抗性。 特点:具有这种抗性的品种多表现为免疫或高度抗病,但其抗病性往往不能持久,常因病原物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 在遗传学上,垂直抗性是由个别高效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抗性遗传表现为质量遗传。 *水平抗性:也称为非特异抗性或非小种专化性,是指寄主与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寄主品种对病原物所有小种的抗性反应一致的。抗性的机制:固有抗性和诱发抗性。 特点:具有这种抗性的品种多表现为中等抗病,抗病性较为稳定持久; 在遗传学上,水平抗性是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抗性遗传表现为数量遗传。5. 什么是基因对基因学说?如何理解基因对基因学说对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的意义?P58第4章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 昆虫纲的主要鉴别特征有哪些? 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体躯由若干体节组成,并明显地集合成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段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生有口器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以及单眼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腹部是代谢和生殖的中心,腹腔内含有大部分内脏,腹末通常生有外生殖器官2.昆虫纲繁盛有哪些表现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总体而言,昆虫纲的繁盛主要表现在一下4个方面: (1)种类最多(占地球所有动物数的2/3,约占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半); (2)数量最大;(3)分布广泛 形成原因:昆虫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动物界最繁盛的类群,是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 历史久远;(2)有翅善飞;(3)相对体小;(4)繁殖力强;(5)食性广泛;(6) 具有变态和发育阶段性3.昆虫的益与害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昆虫的益和害分别表现: 害虫:在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及健康等方面都会受到昆虫的侵害,通过危害经济动,植物和传播疾病给人类造成了重大损失的昆虫。农业害虫(蚜虫,飞虱和叶蝉),卫生害虫(蚊,蝇,蚤,臭虫,蟑螂)益虫:有些昆虫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造福人类,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有益的,因而通称为益虫.1)工业原料昆虫2)传粉昆虫3)天敌昆虫4)药用昆虫5)食用饲用昆虫)文化昆虫第5章 昆虫的形态结构1.昆虫的口器有那些常见类型?分述它们的构造和危害特点。 常见类型: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捕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害虫危害的共同特点是:造成植物明显的机械损伤,在被害部位常见件到各种残缺或破损, 使组织或器官的完整性收到破坏。 吸收式口器害虫危害的共同特点是:其取食造成了植物生理过程的破坏,加上植物对受害的动能反应, 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危害状。如植株体内水分,氨基酸和糖类的大量消耗,使植物营养失调。 刺吸式口器害虫是多种植物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2.昆虫的胸足和翅有那些常见类型?翅有哪些连锁方式?熟记假想脉序的构造。 昆虫胸足的类型:1)步行足 2)跳跃足 3)开掘足 4)捕捉足 5)游泳足 6)携粉足 翅的常见类型:1)膜翅 2)毛翅 3)鳞翅 4)缨翅 5)覆翅 6)半鞘翅 7)鞘翅 8)棒翅。 常见连锁方式有:膨肩连锁、翅轭连锁、翅缰连锁、翅钩连锁和翅褶连锁l假象脉序:P78图 不同类群的昆虫的脉序有多种变化,而在同一类群中则相对稳定。 为了便于描述各类昆虫脉序的变化,人们研究归纳出了假想模式脉序,把多样化的脉序归为一个基本形式。3.掌握雌、雄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及常见类型。P80 雌性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典型的产卵器是由3对产卵瓣组成 雄性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昆虫雄性交配器的构造比较复杂,较典型的是管状阳茎式的交配器,主要由阳茎和抱握器两部分组成。4.体壁可分为哪些层次?表皮层各层次的主要化学组成和作用是什么? 昆虫的体壁由内向外依次由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3部分组成,表皮层是皮细胞的分泌物,底膜则由血细胞分泌而成。 表皮层是体壁的最外层,结构比较复杂,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3层。1)内表皮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一般柔软而色浅,主要成分是含有几丁质和蛋白质的复合体。作用:可使表皮层具有特殊的弯曲和伸展性能,并表现出一定的亲水能力。2)外表皮位于内表皮外方,主要成分也是几丁质和蛋白质,但其蛋白质已鞣化为骨蛋白,因而已失去亲水性,色深而坚硬,性质更加稳定。3)上表皮是表皮最外面和最薄的一层,结构成分和性质很复杂,是最重要的通透性屏障,昆虫体壁皮肤的作用就是由上表皮表现出来的。上表皮的主要成分是脂类和蛋白质,不含几丁质。上表皮的层次因昆虫种类而不同,一般可分为3层,即由内向外依次为表皮质层、蜡层和护蜡层。 5.掌握昆虫主要内脏器官的构造特点和生理功能。(详细参照书本P83) 1)昆虫的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包括一条自口至肛门、纵贯于血体腔中央的消化道消化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摄取、运送、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2)排泄系统主要是马氏管,马氏管的功能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能从血淋巴中吸收含氮代谢废物,再经肠道与食物残渣一同排出体外。 3)循环器官的主体是背血管,主要功能是运输养料、激素和代谢废物,维持正常生理所需的血压、渗透压和离子平衡,以及对侵染物产生免疫反应等。 4)呼吸系统依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气门、气管和微气管3部分。主要靠扩散作用和呼吸运动的通风作用,使空气由气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和微气管,最后到达各组织,呼吸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气管系统逸出体外 5)神经系统联系着体表和体内的各种的感受器和效应器。由感受器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经过神经系统的协调,支配各效应器作出适当的反应。由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缘神经系统组成。 6)生殖系统包括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两部分,外生殖器用以完成两性的交配和授精,内生殖器官主要由生殖腺和与其相连的管道、附腺等组成。内生殖器官的作用是产生成熟的性细胞(卵子和精子)。 7)内激素和外激素由虫体内的各种腺体分泌的微量化学物质,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第6章 昆虫生物学1.昆虫主要有哪些生殖方式?它们各有何特点和生物学意义?P86 1)两性生殖,又称为两性卵生,必须通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受精)后,雌虫将受精卵产出体外,每粒卵发育成1个子代个体。绝大多数昆虫都以这种方式繁衍后代,其中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两性卵生的生殖方式是最原始的,其他特殊的生殖方式均由两性生殖演化而来。 2)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是指雌虫的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得现象。如蜜蜂、蚜虫和一些粉虱、介壳虫、蓟马等; 4)多胚生殖,在1粒卵能发育成成2个以上胚胎,每个胚胎均能发育成1个子代个体的生殖方式。多胎生殖是对活体寄生的一种适应,多胚生殖使得其一旦找到理想的寄主便可产生较多的后代。 5)胎生,有些昆虫(如高等双翅目昆虫)的胚胎发育是在母体内完成的,自母体所产出的是后代的幼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4)幼体生殖,一些昆虫在幼虫期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如瘿蚊,摇蚊,蚜虫2.昆虫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各有哪些特点?幼虫和蛹各有哪些类型?(详细参照书本p87-90)l(1)卵期对于行两性生殖和卵生的绝大多数昆虫来说,卵是个体发育的第1个虫态。卵期的发育亦即胚胎发育。 (2)幼虫期l 昆虫的幼体从卵内孵出到发育为蛹(全变态类)或成虫(不全变态类)为止的发育阶段,称为幼虫期或若虫期。主要是通过大量取食,为发育成性成熟、能生殖的成虫,因此大多数植物害虫的危害期多在幼虫期。l(3)蛹期 蛹(pupa)是昆虫由幼虫转变为成虫时,必须经过的一个特有的静息虫态。其生命活动虽然是相对静止的,但其内部却进行着将幼虫器官改造为成虫器官的剧烈变化。l(4)成虫期成虫(adult)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高级阶段,具有判别系统发生和分类地位的固定特征,是完成生殖和使种群得以繁衍的阶段。成虫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围绕着生殖而展开的。 幼虫分为:1)原足型幼虫 2)多足型幼虫 3)寡足型幼虫 4)无足型幼虫 根据翅和触角、足等附肢是否紧贴于蛹体上,以及这些附属器官能否活动及其他外形特征,可将蛹分为离蛹、被蛹和围蛹3种类3.掌握昆虫的变态类型及其特点。 (1)不全变态 不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具有的变态类型。其特点是,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幼期的翅在体外发育,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发育逐渐显现出来。不全变态又可分为半变态、渐变态和过渐变态3个亚型。 半变态的幼期水生,其幼体在体型、取食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及行为习性等方面均与成虫有明显的分化,因而特称为稚虫。如蜻蜓目等。 渐变态的幼期与成虫期在体型、习性及栖境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幼体的翅和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故称为若虫。如直翅目、半翅目、大部分同翅目等。 过渐变态为缨翅目、同翅目粉虱科和雄性介壳虫具有的变态类型。与一般渐变态不同的是,由幼期转变为成虫期需要经过一个不食和不大活动的类似蛹的虫龄,特称为“伪蛹”或“拟蛹”。 (2)全变态 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内生翅类脉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其特点是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幼虫期的翅在体内发育,幼虫与成虫间不仅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很不相同,而且在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4.名词解释: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幼虫期或若虫期:昆虫的幼体从卵内孵化到发育为蛹(全变态类)或成虫(不全变态类)为止的发育阶段。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蛹期:自化蛹至羽化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若虫和稚虫)脱皮而出的现象。成虫期:成虫自羽化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产卵前期:成虫从羽化到开始产卵所经过的历期。补充营养:对性腺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生殖器官外,还是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第2性征)方面 存在着性二现象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生殖力:世代:昆虫由卵(或幼虫和若虫)发育到成虫开始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过程称为一个世代或生命周期生活史:是指昆虫在一定阶段内的个体发育过程。*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条件消除时,昆虫便可以立即恢复生长发育。*滞育: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合适与否,都会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不食不动的现象。食性:不同种类昆虫取食食物的种类和范围不同,同种昆虫的不同虫态有事差异很大,昆虫的这种对食物的选择性,成为食性。趋光性:是指昆虫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活动。趋化性:是指昆虫对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假死性:昆虫受到某种突然刺激时,立即表现为身体扭曲,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跌落下来呈“死亡”状态,稍停片刻又恢复正常活动的现象。*群集: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扩散: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通常也称为蔓延,传播或者分散。*迁飞:昆虫通过飞翔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已的现象。保护色:昆虫具有与其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以有利躲避天敌视眼而保护自已。第7章 昆虫的分类1.物种的概念是什么?何谓双名法、三名法和优先律? (1)物种的概念 物种是分类的基本阶元,很多相近的种集合为属,很多相近的属集合为科,依次向上归纳为更高级的阶元,每一阶元都代表着一个类群。 (2)命名法 种的命名通常采用双名法,即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有时还附上命名人的姓。如棉蚜的拉丁学名为Aphis gossypii Glover。亚种的学名由属名、种名和亚种名3个词组成,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 一种昆虫的名称采用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叫优先律(Priority)。命名法规定,一个种物经科学工作者第1次作为新种公开发表以后,后人不得随意更改其学名;一种昆虫只能有一个学名,凡后人所定的其他学名都视为异名,而不被采用2. 掌握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P1003.掌握植物昆虫中重要目、科的主要鉴别特征。P101 (1)直翅目中至大型。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或剑状,单眼2或3个。前翅狭长、复翅、革质,后翅膜质,能作扇状折叠。后足多发达、适于跳跃,或前足为开掘足。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腹末有尾须1对。雄虫大多能发音。不全变态。多数生活在地上,也有生活在土中的(如蝼蛄)。成虫多产卵于土中(如蝗虫、蝼蛄、蟋蟀)或植物组织内(如螽斯)。多为植食性,其中很多是植物的重要害虫。 (2)缨翅目通称蓟马,体微小型。触角69节,丝状或念珠状。锉吸式口器。翅狭长,翅脉稀少,周缘具长缨毛。足末端具泡状中垫,爪退化。产卵器锯状、管状或无。过渐变态。很多种类行孤雌生殖。多数植食性,危害植物的花、叶、枝、芽等,而以花上最多;少数为肉食性,可捕食蚜虫、粉虱、螨类或其他种类的蓟马。 (3)半翅目通称蝽。体小至中型,刺吸式口器,喙34节。触角丝状,35节。有或无单眼。前胸背板和中胸小盾片发达。跗节一般3节。前翅为半鞘翅。胸部腹面常有臭腺。渐变态。大多为植食性,刺吸植物的幼枝、嫩茎、嫩叶和果实,少数种类捕食其他害虫。 (4)同翅目小至中型。刺吸式口器,喙3节,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似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皮质。除粉虱及雄介壳虫属于过渐变态外,均为渐变态。不同类群体形变化很大,繁殖方式各样,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也有卵生和卵胎生。不少种类为植物的重要害虫,并能传播多种病害。 (5)鞘翅目通称甲虫,体微小至大型。前胸发达,背板高度骨化。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不一,多为10或11节;单眼。前翅鞘质,盖住中后胸和腹部中胸小盾片多外露;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于前翅之下。跗节多为5节或4节。全变态。幼虫寡足型,头部发达,咀嚼式口器,一些钻蛀性种类完全无足。蛹多为裸蛹。植食性种类多取食植物的地上部或根部,也有的危害贮藏农产品。此外,还有肉食性、腐食性及少数寄生性种类。步甲科:前口式瓢甲科鞘翅上常有红、黄、黑等斑纹。 (6)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蝶类和蛾类。主要特点是:体、翅被有鳞片或鳞毛;触角有丝状、羽状、球杆状等;口器虹吸式。全变态,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成虫一般不危害植物。幼虫口器咀嚼式,绝大多数植食性,或食害植物的叶、芽,或钻蛀茎、根、果实,或潜食叶肉,或危害储藏的粮食等。成虫的分类,主要根据翅的脉序、斑纹等特征。蝶类和蛾类的主要区别在于:蝶类触角球杆状,静止时翅直立于体背,白天活动;蛾类触角非球杆状,形状不一,静止时翅呈屋脊状或平放体侧,夜间活动。 (7)膜翅目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体微小至中型,少数大型。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膜质,后翅小于前翅,以翅钩连锁,翅脉特化,有的翅脉非常简单甚至无翅脉。腹部第1节多向前并入胸部,形成并胸腹节;第2节常收缢成细腰,形成腹柄。也有一些种类腹部与并胸腹节相连处甚宽。分为细腰亚目和广腰亚目两个类群。雌虫具发达的产卵器,常呈锯状或针状,有的变为螫刺。全变态。幼虫通常无足,体软而色淡,但也有少数种类(叶蜂类)具3对胸足及6对以上腹足。蛹为裸蛹。食性复杂,很多种类是寄生性的,也有捕食性及植食性种类,以有益种类为多。 (8)双翅目具膜质翅1对,翅脉简单,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前、后胸小,中胸大。全变态。主要包括蚊、虻、蝇3类。幼虫均为蛆式,食性复杂,植食性种类可蛀果、潜叶或造成虫瘿;腐食性或粪食性种类取食腐败动植物体和粪便;捕食性种类可捕食蚜虫和其他小虫;寄生性种类可寄生于昆虫或家畜体内。第8章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1. 温度、湿度、光和风等气候因素分别对昆虫有哪些影响?P1161、 温度(1) 温度对昆虫的生态学意义(2) 适温区内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关系最适温区。一般为2030,在此温区内,昆虫的能量消耗最小,死亡率最低,繁殖力最大,寿命适中;高适温区。一般为3040,低适温区。一般为820,(3)温度对昆虫其他方面的影响:在可能生殖的温度范围内,生殖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过低常会影响成虫性腺发育或不能进行交配活动而产卵量减少;温度过高常引起不育,特别是雄性不育。 昆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适温范围内,昆虫的各种活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昆虫的飞行活动对温度反应更为敏感。2、 湿度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就某一种昆虫而言,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可因湿度条件而偏移;同样,适宜的湿度范围也可因温度条件而偏移。3、 光 昆虫的可见光范围与人的不同,昆虫能见的光在250700nm之间,即可见紫外光,而不可见红光。因而可利用昆虫对光波的选择性灯诱杀害虫4、 风 风对昆虫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但对昆虫的迁飞扩散影响很大。有观察表明,昆虫在微风时,常逆风飞行,当超过一定风速时则顺风飞行。2. 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子是如何影响昆虫的?P119第九章 1. 何谓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可将分为哪几个时期? 病原物的侵入过程:是指病原物从病原物从与寄生接触,侵入寄主到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简称病程。分为四个阶段: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2. 何谓病害循环?包括哪几个问题? *病害循环:是指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主要涉及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以及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是指病原物以一定的方式在特定场所渡过不利其生存和生长的冬天及夏天的 过程。病原物越冬和越夏有寄生、腐生和休眠3种方式。 (2)病原物的传播 1)自然动力传播:包括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或其他介体传播 2)主动传播 病原物还可依靠自身动力进行传播 3)人为因素传播 带有病原物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流动最为重要 (3)病原物的初侵染与再侵染 1)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称初次侵染或初侵染 2)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和健康的植物,称为再 次侵染或再侵染。3.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有哪些?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1)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器官;2)田间病株;3)病株残体;4)土壤;5)粪肥;6)昆虫等传播介体4. 试讨论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及流行变化的主导因素。P132人们通常用“病害三角”来描述寄主、病原物、环境条件3者之间的关系。常用“病害四角”来描述这种关系,即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以外,还加入了人为因素。导致病害流行必须同时具备3个因素:即病原物致病性强,繁殖量大;大量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面积集中种植;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繁殖和传播等。(一)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1寄主植物(1)感病寄主植物。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先决条件。在感病品种上病害的潜育期短,病原物繁殖量大,多循环病害循环周期短,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病害易发生和流行。(2)作物感病品种的栽培面积及分布。特别是单一种植感病品种,容易2病原物(1)病原物的致病力。病原物致病力强弱不同,当存在致病力强的菌系时,就会造成病害流行与危害。(2)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和有效传播.3环境条件 影响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包括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雨日、雾、露和光照等)、土壤因素、生物因素、耕作和栽培因素等。 温度和湿度是病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态因子。例如,棉花、水稻均为喜温作物,如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就容易诱发 土壤和栽培条件是影响病害局部流行的重要因素。例如,砂质土壤有利于多种线虫病的发生;十字花科植物的根肿菌在酸性土壤中发生较重;茄科青枯病在偏酸性土壤中发生较轻;施用石灰能有效地防治多种病害。(二)引起病害流行变化的主导因素 在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等多种因素中,任何一种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导致病害流行的变化。通过对病害流行变化进行具体分析,就会找到其主导因素。5. 何谓种群?种群结构包括哪些方面?熟记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式。P137 种群:是种下的分类单元,是指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种群结构即种群的组成,是指种群内不同状况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主要包括性比和年龄组配等。6. 何谓群落和群落演替? *群落:是在一定空间或一定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个单元。 群落演替:是指经过一定的发展历史时期及物理过程或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从一种群落类型逐渐演变 成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7. 病虫害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病虫害的预测方法:专家评估法,类推法,数据统计模型法和系统模拟模型法。各法的优缺点P142 现主要按照后种分类方式简要说明如下:1. 专家评估法 该方法是广泛采用的预测方法,是以专家为对象索取信息并利用专家的直观判断能力、经验和特有的思维推理方式,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归纳专家意见,进行病虫害预测的一种方法。此法比较适合因素多、关系复杂,且难以取得定量数据和难以建立模拟模型的病虫害预测。2. 类推法 该方法是长期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的简单归纳,比较适用于环境相对稳定的特定地域和病虫害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或有明显的主导因素或阈值,利用与病虫害发生有相关性或同步性的某种前兆现象或明显的生物、物理现象作为指标,推测病虫害发生始期或发生程序。一般以定性的短期预测为主,常用的如物候预测法、指标预测法、发育进度预测法和预测圃法等。3. 数理统计模型法 该方法是将系统当作“黑盒”处理,不一定追求内部机理,只要寻找相关的调查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相似性、周期性便可进行预测。建立预测公式需要大量规范的调查数据、数理统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充足的和高质量的数据。此方法适用于哪些只有1个或少数几个流行主导因素、有限的地域和时期的短、中、长期定量预测。需要注意的是,数理统计方法注重共性和一般状况,预测特殊情况下病虫害的发生能力较差。4. 系统模拟模型法 该方法是在对病虫害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和定量模型按照客观系统的结构重新组装成能够仿真的计算机模型,并通过运行这种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由于有计算机支撑,因而可以吸收多方面的变化因素,又由于程序体现了病虫害发生的连续过程,所以能够解析流行机制和做到多时段多方面的预测,也就更加适应病虫害的科学管理。建立系统模拟模型,需要进行一些基础的生物学实验和一些事实上的编程能力;应用时则需要输入有关的实况资料。该方法适用于流行因素多、关系复杂、相互关系中既有线性关系也有逻辑关系的病虫害预测,其缺点是建立模型比较繁难。 以上4类方法各有优缺点。专家评估法以专家为提取信息的对象,专家的头脑中蕴涵了大量的信息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因而最能体现预测的本质,然而也不能排除预测专家的主观性;类推法最简单,但应用的局限性很大;统计模型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但在特殊情况或极端情况下预测能力较低;系统模拟模型法解析能力强,适用范围广,但构建比较困难。因而在时间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病虫害情况、现有认识和资料、预测者的能力来选择使用。如果仅就数学模型方法和专家评估法之间进行比较,预测问题越复杂而内部机理不甚明了、预测期限越长、预测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考虑采用专家评估法。反之,就应考虑数学方法。预测实践是检验预测方法的唯一标准。在遇到一种新病(虫)害、一时又找不到十分可靠的预测方法时,也可同时试用两三种方法,以便相互补充和印证,待以后经过多次检验和修正后,再确定一种最好的方法。第十章1. 农业防治法主要包括哪些措施?联系对一些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予以说明。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是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一)改进耕作制度 1调整作物布局 (1)作物田块的设置。(2)轮作和间作。切断有害生物的寄主供应,利用作物间天敌的相互转移,或土壤生物的竞争关系,恶化发生环境,减少田间有害生物的积累。大面积单一种植同一品种的作物,对于病害的暴发流行有利。(3)种植诱集植物。根据有害生物的习性,在作物田内种植诱集植物带,诱集害虫集中消灭,也是一项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2土壤耕作和培肥 土壤是许多有害生物的栖息和活动场所,影响有害生物的生存繁衍。(1)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对有害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可以改善土壤中的水、气、温、肥和生物环境,有利于培养健壮的作物,提高对有害生物的抵抗和耐受能力;二是可以使土壤表层的有害生物深埋,使土壤深处的暴露在地表,破坏其适生条件;三是还会因机械作用,直接杀伤害虫,或破坏害虫的巢室而使其致死。(2)土地培肥。找不到适宜的寄主而死亡消解(二)使用无害种苗 某些有害生物以种苗等繁殖材料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目前生产上利用无害种苗繁育基地或对种苗无害化处理,以及工厂化组织培养脱毒苗等,都是获得无害种苗的有效措施。(三)调整播种方式 调整播种方式主要包括调整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如合理密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产,同时也有利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四)加强田间管理1合理排灌: 合理排灌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气条件,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可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积水或土壤湿度过大,有利于某些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 某种元素的缺乏或过量,均会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异常,形成类似于病虫危害症状的缺素症或中毒症。因此,施肥必须合理、适当、均衡。如氮肥过多,作物分支分蘖多,有利于大多数病虫的发生危害。磷、钾、钙及微量元素的合理平衡施用,也有显著的抗病虫效果。3田园卫生 主要是借助于农事操作,清除农田内的病虫害及其孶生场所,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五)安全收获 采用适当的方法、机具和后处理措施适时收获作物,对病虫害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如大田作物的籽实干燥后即可防霉贮藏;而多汁的水果、蔬菜,收获时必须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