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肺脑复苏术.ppt_第1页
现代心肺脑复苏术.ppt_第2页
现代心肺脑复苏术.ppt_第3页
现代心肺脑复苏术.ppt_第4页
现代心肺脑复苏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脏骤停 与心肺复苏术 -兼解读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2019年1月31日2月6日,由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联合会(AHA)共同举办的2019心肺复苏指南暨心血管急救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在美国达拉斯召开。,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参加会议的共有350余人,包括世界上最著名的复苏组织和专家。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制订 2019 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新指南于 2019 年 10 月正式出台; 与 2019年指南比较,新指南的变动主要在心脏按压、亚低温以及除颤等方面。,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4,心脏本身的病变 以冠心病最为多见,约占80%,其他如瓣膜病变、心肌病、心肌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占20%;,其他疾患或因素 如触电、溺水、自缢、严重创伤、休克、脑血管意外、某些药物中毒、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手术及麻醉意外、肺栓塞等。,心脏骤停的原因,5,神志突然丧失,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呼吸停止(立即出现或在心脏骤停60s以后);,心音消失(立即出现);,血压测不到(立即出现);,双侧瞳孔散大(3040s后出现)。,一、临床表现,心脏骤停的诊断,6,心室纤颤(VF),二、心电图诊断,心室静止 心电图呈一水平直线,心电-机械分离 心电图呈现缓慢、低幅而宽的不典型心室波,但不能引起心室收缩,心脏骤停的诊断,7,CPR开始早晚是关系患者能否存活的关键,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就越高:,4min开始复苏,成功率89%;,4min开始复苏,成功率约为10;,6min,成功率仅4左右;,10min,存活的可能性几为零。,CPR开始的时机,8,二、开放气道(Airway),CPR的步骤,三、人工呼吸(Breath),一、建立循环(Circuiation),四、药物治疗(D,drug),五、心脏除颤(F,fibrillation),六、脑复苏(H,human mentation),七、加强监护(I,intensive care),9,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人工呼吸比例不管单人还是双人均为30:2。5个循环为一个周期,再进行呼吸循环有无的判断。,2019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CPR的步骤-建立循环,10,按压姿势及作用力方向,CPR的步骤建立循环,11,1、关于按压深度,对于成人按压深度,欧洲复苏协会推荐45cm/1.52英寸,增加按压深度5cm与增加除颤成功率是相一致的; CT研究表明按压深度5cm/2英寸几乎等于胸廓前后径的20%,在儿童按压深度4cm/1.5英寸(胸腔前后径1/3)。,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2,按压深度和除颤成功率,Shock Success, Percent,Compression Depth, Inches,n=10,n=5,n=14,n=13,P=0.02,Edelson et. al,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3,2、关于按压的频率,虽然常用推荐的按压频率,但按压中断常常发生,结果导致实际按压次数减少; 实践表明每分钟按压次数是自主循环恢复、神经完好的决定因素; 由于增加胸部按压频率可提高生存率,因此推荐胸部按压100次/min或120次/min,最好不要中断,至少不能低于70次/min。,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CPR中断时间与复苏效果,_,_,0/5,20,42,10.8*,2/5*,15,44,8.2*,4/5,10,57,3.3,5/5,3,CPR后 效率(%),CPR时间 (min),成功复苏比例 No./Total,每分钟中断时间(秒),Yu T et al: Circulation 2019;106:368-372,*:p0.05 : p0.01 vs 3 sec interruption,15,Eftestol T, et al. Circulation, 105(19):2270-2273, May 14 2019. Sato Y et al. Crit Care Med, 25(5):733-736, May 2019. Anouk P, et al. Annu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October 2019.,CPR的不连续性会导致: 降低心电图波形的幅度和频率; 降低冠状动脉的灌注; 降低自主循环恢复率; 降低24h的生存率。,CPR中断时间与复苏效果,16,人工CPR的局限性,按压频率和幅度不均匀; 由于换人或转运患者而导致中断CPR; 非常容易疲劳; 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护人员,所建立的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灌注仍然严重不足。,17,机械按压,CPR的步骤,18,开胸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率为1014%,而开胸心脏按压复苏率为28%。胸外心脏按压的心排血量只有开胸心脏按压的一半。一般认为,胸外心脏按压20min无效,就应该开胸心脏按压。,CPR的步骤,19,能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的搏动;,紫绀消失、皮肤红润、四肢转暖;,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意识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有小便;,CPR有效的标准,20,二、开放气道(Airway),CPR的步骤,三、人工呼吸(Breath),一、建立循环(Circuiation),四、药物治疗(D,drug),五、心脏除颤(F,fibrillation),六、脑复苏(H,human mentation),七、加强监护(I,intensive care),21,舌后坠堵塞气道,仰头抬颏法,CPR的步骤-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内异物,CPR的步骤-开放气道,23,CPR的步骤-开放气道,24,二、开放气道(Airway),CPR的步骤,三、人工呼吸(Breath),一、建立循环(Circuiation),四、药物治疗(D,drug),五、心脏除颤(F,fibrillation),六、脑复苏(H,human mentation),七、加强监护(I,intensive care),25,鼻翼捏紧,口唇包紧,气道开足;,深吸气后缓慢吹入二次;,二次吹气间歇,放开患者的鼻翼。,2019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CPR的步骤-人工呼吸,26,CPR的步骤-人工呼吸,27,二、开放气道(Airway),CPR的步骤,三、人工呼吸(Breath),一、建立循环(Circuiation),四、药物治疗(D,drug),五、心脏除颤(F,fibrillation),六、脑复苏(H,human mentation),七、加强监护(I,intensive care),给药途径,静脉仍为最佳及最常用给药途径。但由于外周静脉给药到达周围循环、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药物峰浓度较低,因此应争取从中心静脉给药。为防止中断CPR,中心静脉放置导管时应尽量做股静脉置管。,CPR的步骤药物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可经气管滴注给药,肾上腺素,利多长因、溴苄胺、阿托品、安定等均可经气管滴入。气管给药的剂量一般要较静脉大一些,如肾上腺素为周围静脉的22.5倍。,给药途径,CPR的步骤药物治疗,80年代前CPR的给药途径多采取心内注射,利少弊多,已被废弃,主要缺点如下:,在注射药物过程中需中断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一次注射成功率不到30%;,可产生血气胸、心肌或冠状动脉撕裂、心包积血等。,给药途径,CPR的步骤药物治疗,31,改善心排及血压的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纠正心率失常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阿托品、溴苄胺,纠正酸中毒的药物,碳酸氢钠,CPR的步骤药物治疗,首选多巴胺,效果欠佳时可合用阿拉明,通常剂量为多巴胺一半,或合用左西孟旦; 去甲肾上腺素不作为一线治疗,仅在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补充血容量后收缩压仍90mmHg且伴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时方考虑应用; 应用升压药后收缩压85mmHg,肺动脉嵌顿压18mmHg,宜给予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或硝普钠; 若加用正性肌力药物,首选多巴酚丁胺。,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9),CPR的步骤药物治疗,正性肌力药物: 1、洋地黄类(a类,C 级) 2、多巴胺(a类,C 级) 3、多巴酚丁胺(a类,C 级) 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b 类,C 级) 5、左西孟旦(a类,B级),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9),CPR的步骤药物治疗,血管扩张药物: 1、硝酸酯类药物(类、B 级) 2、硝普钠(类、C 级) 3、rhBNP(a类,B级) 4、乌拉地尔(a类,C 级),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9),CPR的步骤药物治疗,下列情况下禁用血管扩张药物: 1、收缩压90mmHg,或持续低血压并伴症状尤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避免重要脏器灌注减少。 2、严重阻塞性心瓣膜疾病,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有可能出现显著的低血压;二尖瓣狭窄患者也不宜应用,有可能造成心输出量明显降低。 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9),CPR的步骤药物治疗,36,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标准剂量和大剂量时都能提高自主循环恢复,而只有自主循环恢复才能拯救生命; 2019年指南认为,没有改变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强有力的证据,但同时指出,现在推荐的1mg/35min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对心律不监测是错误的。,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7,二、开放气道(Airway),CPR的步骤,三、人工呼吸(Breath),一、建立循环(Circuiation),四、药物治疗(D,drug),五、心脏除颤(F,fibrillation),六、脑复苏(H,human mentation),七、加强监护(I,intensive care),38,除颤机理,心脏在停搏90秒内,心脏的应激性和传导性增强,实施电刺激有可能达到心脏复跳或除颤作用,在心脏停止后的15秒内进行成功率最高。,CPR的步骤心脏除颤,39,急需“电除颤” 的心律失常,VF,室速 (VT),40,非急需“电除颤” 的心律失常,无脉性电活动(PEA),心脏停止(Asystole),41,心律失常统计数据,42,除颤时间的重要性,VF发作5min 除颤容易,VF发作5min 除颤困难,43,除颤、CPR、时间,VF1min,VF3min,VF5min,小,除颤成功率越低。 电波形的幅度和频率越 VF发作时间越长,心,44,除颤、CPR、时间,VF5min,CPR3min,CPR5min,,提高除颤成功率。 心电波形的幅度和频率 有效的CPR,明显改善,45,无CPR延迟除颤 生存率02%。,早期 CPR延迟除颤 生存率28%。,早期 CPR早期除颤 生存率20%。,早期 CPR及早除颤 生存率30%。,ICCM, WT, 11/2000,CPR与心脏除颤,46,指南建议,当发生心脏骤停时,急救人员应当立刻进行CPR和尽早使用除颤器 ; 当院外心脏骤停事件发生时未被目击,特别是对骤停时间超过5min者,推荐先给予CPR然后再给予电击除颤。,除颤与CPR,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47,早期除颤增加存活率,100,100,80,80,60,60,40,40,20,20,0,0,除颤时间(min),0,0,5 10 15 20,每延缓除颤1min存活率降低10%,ICCM, WT, 11/2000,存活率(%),48,49,50,51,对VF及无脉性VT,推荐电击1次后而非3次后立即行CPR。5个循环的CPR后,如心脏没有复跳,可进行另一次电击。推荐一开始即高能量除颤。使用单向波除颤仪除颤,开始既可用360J,而第二次以及以后的电击也均应予360J。,2019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CPR的步骤,52,使用双向波除颤仪除颤,获得最高VF终止率的首次电击最佳能量目前仍未确定。几个研究结果显示用相对低能量(200J)除颤是安全的,并且其终止VF的效率相当或高于用与之相当或更高能量的单向波形。,2019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CPR的步骤,53,连续除颤与固定除颤,2019指南推荐低能双向波除颤,先低能量120J,再150J、170J,最后为最高能量; 关于双向波与单向波的选择,双向波较单向波能改善短期预后,但未改善存活率,多向波与双向波至今未有对照研究; 关于一次与三次除颤比较,单次除颤较多次除颤有益,推荐低能量除颤。,2019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54,二、开放气道(Airway),CPR的步骤,三、人工呼吸(Breath),一、建立循环(Circuiation),四、药物治疗(D,drug),五、心脏除颤(F,fibrillation),六、脑复苏(H,human mentation),七、加强监护(I,intensive care),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应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应根据指征提供亚低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亚低温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和存活率有好处,并且有利于患者预后。,(Geocadin RG,Koenig MA,Stevens RD,et al. Intensive care for brain injury after cardiac arres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nd related neuroprotective strategiesJ . Crit Care Clin,2019,22(4):619-636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56,脑保护-亚低温,轻度低温(32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超深低温(216);,亚低温(2835)。,CPR的步骤脑复苏,57,对院外VF自主循环恢复后无意识的心脏骤停患者,将温度诱导降至3234至少24h,可能有益处; 亚低温应尽早开始,迅速滴注冷液体30ml/(kg.h)是简单有效的。,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Geocadin RG,Koenig MA,Stevens RD,et al. Intensive care for brain injury after cardiac arres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and related neuroprotective strategiesJ . Crit Care Clin,2019,22(4):619-636 ),1、阻止细胞凋亡、减轻线粒体功能紊乱。,亚低温主要保护机制,2、抑制过度免疫和炎症反应。,3、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5、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4、降低脑组织温度及脑代谢率 脑组织温每下降1,脑代谢率就降低5%7%。,6、降低抗脑抗体-这种抗体可以损害脑组织,从而形成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59,脑温每降低1,颅内压和脑代谢可分别下降5.5和7,内脏温33时,脑代谢率可降低35%;内脏温30时,脑的耗氧量只有正常体温时的58%;,应争取在心脏骤停后5min内开始亚低温疗法,力争在30min内使内脏温降至37以下,于数小时内降至亚低温。,亚低温的作用,60,体表降温装置,61,体表降温装置,Arctic Sun 2000,体表降温装置,溺水病人:男性、19岁,溺水窒息约10min,20多min后送入医院。,脑复苏病例报道,脑复苏病例报道,入ICU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冰毯冰帽物理降温(食管温32);80h清醒,停低温疗法,5d后行脊柱固定术。,脑复苏病例报道,2月后痊愈出院,脑复苏病例报道,67,二、开放气道(Airway),CPR的步骤,三、人工呼吸(Breath),一、建立循环(Circuiation),四、药物治疗(D,drug),五、心脏除颤(F,fibrillation),六、脑复苏(H,human m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