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例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劝学》课例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劝学》课例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劝学》课例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劝学》课例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组合作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劝学课例研究报告 【摘 要】“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突出表现为在活动中学习,是“活动语文”。它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为特征,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增强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选择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主编:倪文锦、于黔勋)第六单元第二十三课)劝学做课例研究。【关键词】小组合作 活动 课例1、 目标确立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文章以短句为主,朗朗上口,易读易背;文章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要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旁征博引,娓娓说理,文中的比喻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而文中论述的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所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升“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必备中的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针对职高学生活泼的性格,爱热闹等个性特点,我试用小组合作、在活动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同时,强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融入翻转课堂的理念,先学后指导。我尝试以“课前学习,课中内化,课后巩固”这样的方式翻转一下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自行按时完成,课内只是内化知识,分享交流为主。本文教学从三个层面入手设立目标:文言文章文化。一是增强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字词;理解重点字、词、句。二是注重学生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理解本文的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并学以致用。三是注重学生人文知识和思想的积累与创新,要求学生能理解本文文化内涵,背诵全诗。二、过程设计 上课前三天,布置同学们复习和学习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并给出自学任务单,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并组织他们到图书馆去看有关的书籍,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如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古汉语字典等进行自主学习,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解决问题。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劝学自主学习任务单班级:姓名:小组:自我评价: 使用说明:以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工具书及网络完成预学案。 学习目标: 1.提高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搜集资料、组织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学习文中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并学以致用。 重点:理解、分析文章中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难点: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一、课前三天借助工具书自学,建议遇到问题可到图书馆、网络上查阅,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二、请完成以下任务: 1.搜集有关学习的名言、诗歌、成语。(三组或以上) 2.搜集有关古、今名人学习的故事(两个或以上)。 3.了解荀子的学派、核心思想等。 4.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易读错的,易写错的字整理到笔记上,并背诵全文。 5.找出本文重点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并分类整理。 6.理清文章脉络,品味“劝”的艺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哪个语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问题?) 7.时至今天,你认为文章中荀子提出的观点过时了吗?说说你对学习的看法。 8.请以“学习”为话题,拟定一个观点,围绕此观点运用比喻论证或对比论证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段。9.小组合作,为“学习”主题的手抄报写一段不超40字的推介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字词;理解重点字、词、句;2.基本能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1.部分实词、虚词的理解;2.特殊句型的判断、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荀子的谆谆劝意。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小组互问互答法、小组讨论法、探究谈论法、表演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劝学教学课件;椅子、话筒等道具。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设想 1.通过多次诵读让学生充分体味文本。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新课 解题:劝学劝勉学习,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学生活动)表演:在职校里,老师、家长是如何劝学的? (教师活动) 提问: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目标达成:以趣入课) 活动2 一读正其音 (学生活动)个别读、听范读、注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跂而望矣 君子生非异也 故不积跬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目标达成:正确认读字词。) 活动3 二读释其意 (学生活动)小组接龙读;小组学生互问、互答。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查漏补缺。 重点突破:理解部分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目标达成:理解重点字、词、句。) 活动4 三读概大意 (学生活动)齐读、分组讨论、自由表达 (教师活动)引导 中心论点:(提出问题)“学不可以已”(是什么?) 论证过程:(分析问题) 学习的意义。(为什么) 学习的作用。(为什么) 学习的方法。(怎么样) (目标达成:弄懂大意) 活动5 四读入其境 (学生活动)表演式读(三人表演“文章第二段”) (教师活动)引导 (目标达成:入其意境) 活动6 五读释劝意 (学生活动)欣赏名家朗诵劝学 (教师活动)引导 (目标达成:领悟荀子的谆谆劝意) 活动7当堂检测 (学生活动)1、小组接龙背诗句;2、全班试着齐声背诵全文。 (教师活动)引导 (目标达成:基本能背诵全诗。) 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200字左右) 结束语(教师活动)预告下节课精彩内容 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这节课就分享到这里,对于荀子,有人说他是孔门嫡传,有人说他是儒学异端,有人说他是法家,是黄老思想家,也有人说他是经师,是专制主义理论的祖师,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他写的文章到底精彩在何处呢? (目标达成:留下悬念。) 附:板书设计 五读 四读 三读 二读 一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并学以致用。 2.理解本文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难点 将本文所学的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劝学教学课件;话筒、卡纸、水彩笔等道具。 教学时间 45分钟 教学设想 1.从文言延伸到文章,最终探索文化内涵; 2.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授课过程 活动1 【导入】分享故事与名言 (学生活动)分享故事;分享名言或诗句 (教师活动)倾听 1.课前三分钟,学生台上分享一个有关“学习”的故事。 2.课堂热身:每个小组分享一句有关学习的名言或诗句,不可重复。 (目标达成:以趣入课) 活动2 理清全文脉络,品味“劝”的艺术 (学生活动)分小组完成任务单 (教师活动)引导 师:分享小组探究成果: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目标达成:掌握大意;理解本文的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活动3 个性解读:我有我看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谈想法 (教师活动)倾听 师:时至今日,你觉得荀子这些观点过时了吗? (目标达成:培养学生的多元思想) 活动4 合作共赢:近荀子,明文化内涵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倾听 1.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2.主张: 政治上:“法后王” 人性上:“性本恶” 思想上: 人定胜天 (目标达成: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 活动5 小试牛刀:微写作(推介词) (学生活动)微写作;推介 (教师活动)点评 师:小组合作,为“学习”为主题的手抄报写一段不超40字的推介词。 师:请2个小组代表推介自己组的手抄报。(学生讲台上推介,学生、教师点评。) (目标达成:学以致用) 活动6 【作业】开阔视野,巩固所学 师:请以“成功”为话题,试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目标达成: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结束语 (教师活动)有感情的祝福 成功令人向往,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且不说我们是骐骥还是驽马,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梦想勇往直前,锲而不舍,不断超越自我,必将马到功成! (目标达成:留情) 附:板书设计 是什么:学不可以已 为什么: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作用 怎么办: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三、实录呈现 (一)课堂实录片段一 朗读第一自然段。边朗读边画出你认为有困难的字词(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各自亮剑,说出你们的划线的字词。谁第一个说? 生(1):金就砺则利。就砺则利我不会翻译。 师:谁来帮助。 生(2):砺就是磨刀石,黄金在磨刀石上磨(生笑) 生(3):错,指刀剑的金属在磨刀石上,金不是指黄金。 师:这就是古代词义扩大缩小现象了。像河原来只指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河,金原来指一切金属,现在就是专指黄金。就是词义的缩小。现在老师讲两个虚词供大家思考。,同学们,在你眼中,虚词有哪些? 生(部分):之乎者也(有学生做摇头晃脑装) 师:同学们,你们的摇头晃脑深得古人读书之味。虚词是古人用来停顿的,摇摇头可能有利于感情的抒发,(生笑) 第一自然段中”于”和”而”是两个很重要的虚词,找出这两个家伙并分析分析(学生找出了三个于,还有一个日参省”乎”己中的”乎”找到,而“乎”字有于字用法,师生共同分析) (二)课堂实录片段二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分析后,老师有些纳闷,写学习的内容怎么净写风牛马不相及之之事,是离题了吧。还是别有玄机? 生(4):离题了,生活中的这些青啊,蓝啊的确跟文章没关系。 生(5):我反对,这只是表面的。 师:那你来个透过现象看本质吧(生笑) 生(6):两者有相似点。经过学习,人可以得到发展、提高,就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同样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就像木直中绳,其曲中规 一样。 师:还有吗? 生(7):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就像金就砺就利,木受绳则直一样 师:同学们,你们是真正的理解荀子的内心,如果他有灵的话,一定会发出欣慰的微笑,后生可畏啊!用比喻的论证手法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下面我们用行动来证明学不可以已,学习第二自然段。先读一边,老师读一句,大家跟一句,让老师的有些成就感。(学生跟师朗读) 师:说出本段中心论点。 生(部分):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师:恭喜你,答对了。谁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8):聪明的人的智商是没区别的,只不过君子是善于利用外在的事物。比如电脑、资料还有别人的帮助。 师:讲的有理。文章中有电脑吗?(生笑)找一找,有哪些外物? 生(9):登高顺风,这些好像是自然接的事物。 生(10):还有生活中的外物,舆马。舟楫。这些外物对获得成功有很大作用。 师:我们把这些外物的语句翻译疏通,注意其中另一个重要虚词“而”字用法(师指导学生翻译,强调“而”的用法,有连接,有修饰。有转折,学生一一理解掌握)。 师:说到外物,荀子很强调借助良师益友的来帮助自我提高。比如他曾经说过: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大家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集体):摇头 师:是说当面批评我的人是我的老师,称赞我的人是我的朋友,谄媚我的人是我的小偷。(生笑) 生(部分):老师,贼是敌人的意思。 师:你就是当面批评我的人,是我的老师。谢谢(生笑)当然,有些地方把“当”翻译成“得当恰当”也是有道理的。总之人的成长离不开客观条件。但更主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和内心决定的。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很有道理。荀子也深知此理。关于这一点,我们看他怎么论述? (三)课堂实录片段三 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揣摩。 师:同学们在朗读时很团结,有一个字都念错了,哪一个?(生思索状) 生(11):蚓无爪牙之利。爪念zho。 师:谢谢你为大家指出错误。我们把最后一句一遍,有问题吗? 生(12)“无爪牙之利”译起来有些别扭,爪牙的锋利。可能是个倒装句。 师:不是可能,是肯定。怎么个倒装。这是文言文中古人给我们开的玩笑。就是锋利的爪牙,那么筋骨之强就是 生(集体):强劲的筋骨。 师;能举一反三,孺子可教(生笑),这里提到蚯蚓,你喜欢蚯蚓吗? 生(13):有点恶心,但荀子看来很喜欢蚯蚓,因为蚯蚓能够在很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存,那是心思很专一。 师:那为何还提到横行无敌张牙舞爪的螃蟹呢? 生(14):和蚯蚓作对比。 师:这跟学习有什么关系?大家思考思考。不可能让大家养殖蚯蚓和螃蟹吧。 生(15):这是比喻论证手法.有些学生有先天的优势,但由于心思浮躁,最后学业不成功,浪费了时光,就好比螃蟹。而有些学生就像蚯蚓,用心专一,最后成功了。 师:你认为你是属于哪一类?是蚯蚓还是螃蟹?(生笑.)老师希望你是有蚯蚓的专心,在加上螃蟹的霸气和豪情,最后找到成功.有信心吗? 生(集体):有 师:除了着两种动物外,作者还提到了 生(集体):骐骥和驽马 师:;能说一说荀子的意图吗? 生(16);通过骏马和驽马的比较.证明最后到达终点是劣马.这也是个比喻。 师:说说这个比喻。 生(17):是说有些学生像千里马,但他骄傲了,有些学生是劣马,到最后成为优胜者.是说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师:你的回答让老师想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是说人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与人的意志和品质。荀子用这些通俗比喻形象的阐述了学习的态度的重要性。当然他也提到学习的方法。归纳起来一个字 生(集体):积 师:有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读一读有关积累的句子(生朗读,)同学们自己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体会。(学生围绕积累做阐述) 四、教后反思 (一)做得好的方面 1.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通过建立的小组竞争机制,为小组加扣分,奖惩分明,让每一位同学都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总体上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根据整理笔记、课堂回答及作业的反馈,证明学生真的很用心在学,找到的知识点也较为准确。给了学生更多的存在感、成就感。当学生发现原来语文可以这样学,对语文的兴趣随之提高了。上了这样活动性较强的课后,学生在对语文课的态度有了改观,课堂上有了更多的生气。或许有人认为活动就是热闹,就是虚无,但是,我本人觉得形式是为了内容服务,能将内容落实的形式就是好的形式。 2.教师适当地引导。教师更像一位主持人,课程中留意每一位学生的动态,给予一些适当的引导。而时间的把握需要教师灵活的引导技巧了。如果在某一个点遇到瓶颈不懂化解而虚耗时间,如果学生不愿意开口,课程则比较难完成。所以,教师的亲切态度,多用鼓励性语言是必须的。3.尝试翻转课堂模式。以“课前学习,课中内化,课后巩固”这样的方式翻转一下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自行完成,课内只是内化知识,分享交流为主。将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将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基础。很多时候教师讲读文言文,老怕学生不懂,细心地讲授到每个点上,字字句句落实,老师讲得自己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