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件)2018年传染病健康巡讲.ppt_第1页
(推荐课件)2018年传染病健康巡讲.ppt_第2页
(推荐课件)2018年传染病健康巡讲.ppt_第3页
(推荐课件)2018年传染病健康巡讲.ppt_第4页
(推荐课件)2018年传染病健康巡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冬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肺结核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猩红热 风疹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 流行性感冒等 麻疹,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1,.,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病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细菌性痢疾 伤寒,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2,.,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 大多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3,.,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 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4,.,一、肺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电镜下结核分枝杆菌,5,5,.,6,6,.,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传染源,7,7,.,结核杆菌主要以空气为传染媒介,也就是所谓的飞沫传染,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结核菌的痰液变成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正常人吸入后,结核菌便有机会在肺部繁殖,使肺部受到感染。常常和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最容易受到传染。,传播途径,8,8,.,典型肺结核症状,临床表现,起病缓渐 有低热 常在午后体温升高 入睡后出汗(盗汗) 疲倦乏力 体重减轻 咳嗽和少量咯血,9,9,.,检查,X线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辨别病变的性质、范围和部位,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判定都有帮助。,10,10,.,原发性肺结核(I型)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 浸润型肺结核(III型) 慢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 结核性胸膜炎(V型),分型,肺结核分为:,11,1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结核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使病灶全部菌,痊愈。传统的休息和营养起着辅助作用。,防治措施,治疗原则,12,12,.,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处理必须以预防为主。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三个环节。,预防方法,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染途径 接种卡介苗,13,13,.,要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早期发现一些无症状病人,发现有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控制传染源,14,14,.,确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进行治疗,注意锻炼身体、增加营养,以增强体质,控制传染源,15,15,.,要加强卫生教育,使学生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切断传染途径,16,16,.,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菌培养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切断传染途径,17,17,.,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接种对象是未被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接种方法有皮内注射,以皮内注射为佳。,结素试验,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18,18,.,一般来说,结核病不会通过吃饭经口传染,但吃饭时对方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也可以发生飞沫感染。,结核病防治常识,19,19,.,结核病人除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外,一般不需要住院。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接受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保证营养;按时服药;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对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以减少传播的可能性。,结核病防治常识,20,20,.,患过结核病的人有可能再次感染,也可能复发。经正规治疗而治愈的病人复发率不到5%。,结核病防治常识,21,21,.,得了结核病,应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正规的治疗,在医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家人、志愿者等督导人员的督导下,吞服每剂药品,避免漏服和减量,严格按医嘱服药,以保证治疗效果。疗程一般为6-8个月。,结核病防治常识,22,22,.,抗结核药物治疗必须保证足够的疗程,坚持正规服药,95%以上的病人可获得治愈;如果自行停药或间断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结核病就很难治愈,而且容易复发。,结核病防治常识,23,23,.,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脑膜炎奈瑟菌,24,24,.,流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冬春季发病率高,一般从每年1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据统计,每年的2到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流行病学,25,25,.,带菌者和病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飞沫传播,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在流行期间,人群中鼻咽部带菌率常显著增高,有时高达50%以上,所以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传染源,26,26,.,传染途径,脑膜炎球菌主要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因病原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 流行因素与室内活动多,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居住拥挤,患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有关。,27,27,.,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人群易感性,28,28,.,29,29,.,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并不产生任何症状。部分病人有咽喉疼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上呼吸道感染期,普通型,30,30,.,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症状。,流脑皮疹,瘀斑,败血症期,70%左右的病人皮肤粘膜可见瘀点或瘀斑等出血性皮疹。病情严重者瘀点、瘀斑可迅速扩大,且因血栓形成发生大片坏死。,31,31,.,少数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甚至6小时之内危及生命,此型病死率达50%,婴幼儿可达80%。,暴发型,32,32,.,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33,33,.,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34,34,.,药物预防 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发热伴头痛;精神萎靡;急性咽炎;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35,35,.,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36,36,.,三、猩红热,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有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溶血性链球菌,37,37,.,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流行病学,38,38,.,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此外,偶可见细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经口传播。患病皆因吸入病人排出的飞沫,或与病人直接、密切地接触而感染,鼻腔带菌者更容易传播疾病。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特别容易出现局部的流行。此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传染场所。,传播途径,39,39,.,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及带菌者,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带菌的分泌物通过飞沫侵入易感者的呼吸道,感染后可引起炎症反应、毒素反应和变态反应。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传染源,40,40,.,儿童尤其以3-7岁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感染后可获得较长久的抗菌和抗红疹毒素能力。由于红疹毒素有型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见到再次罹患本病者。,易感人群,41,41,.,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平均3天,普通型,典型病例可分为3期,42,42,.,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体温38-40之间。,咽部及扁桃体充血水肿明显,软腭处可见针尖大小出血点或红疹。,前驱期,43,43,.,病初舌被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白草莓舌。,舌面光滑鲜红,舌乳头红肿突起,称为红草莓舌。,前驱期,44,44,.,皮疹,皮疹多在发热第二天出现,最先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于24小时内布满全身。在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基础上,有均匀、密集的红色细小皮疹广泛分布,呈鸡皮样,触之似砂纸感,用手按压可消退,去压后红疹又出现。,出疹期,45,45,.,出疹期,皮疹在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密集并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pastialine)。,面部皮肤潮红而口鼻周围皮肤发白,形成口周苍白圈。,帕氏线,46,46,.,一般情况好转,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按出疹时的顺序于3-4天内消退,疹退1周后开始脱皮;脱皮程度与出疹程度一致,轻者呈糠屑样,重者则大片状脱皮,个别患儿可持续长达6周,不遗留色素沉着。,恢复期,脱皮,47,47,.,在冬春流行季节要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提倡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托幼机构及其他集居的儿童机构,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晨间检查,发现病人应立即隔离治疗。,预防,48,48,.,病人所污染的物品应煮沸和洗烫消毒。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引起感染,一旦与患者密切接触应观察 7-12天,每天仔细观察咽部有无炎症,全身有无皮疹,必要时可给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进行预防。,预防,呼吸道传染病2,49,49,.,四、麻疹,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麻疹病毒,50,50,.,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者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流行病学,51,51,.,潜伏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为四期,一般为421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52,52,.,典型症状,2.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1.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53,53,.,3.Koplik斑,在发 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典型症状,54,54,.,4.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 5.部分病例可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典型症状,55,55,.,麻疹皮疹1,56,.,麻疹皮疹2,57,.,并发症,喉、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 心肌炎 神经系统 结核病情恶化 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58,58,.,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与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发病;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预防,被动免疫,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59,59,.,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60,60,.,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切断传播途径,61,61,.,五、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62,.,风疹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感染。 2.免疫接种。选用减毒风疹活疫苗,有效免疫持续时间5-8年,疫苗需冷藏运输和储存,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重点措施是应急接种,重点人群为学龄儿童、青春前期妇女、医务人员和入伍新兵。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63,.,风疹,风疹,64,.,65,.,66,.,67,.,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食物、餐具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 潜伏期为12-25天,通常为18天。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68,.,流行性腮腺炎,69,.,流行性腮腺炎,70,.,流行性腮腺炎,71,.,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72,.,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 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73,.,七、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后可终身免疫。,74,.,水痘的皮肤表面,头面部的水痘,75,.,水痘症状和体症,起病较急可发热、头痛、咽痛及全身不适 12天后躯干、头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数小时变成水泡,疱疹周围红晕,有痒感。数日后干燥结痂,12周脱落,不留疤痕皮疹特点为向心性分布;同一部位有各期皮疹;头皮入发际可见各期皮疹等。个别患儿在会阴部可见疱疹。病程经过2-3周。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 血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76,.,水痘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血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77,.,水痘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末期有传染性 潜伏期:1124天平均两周左右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78,.,水痘预防措施,立即隔离病人,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无新皮疹出现; 患儿所在班或家庭立即消毒,如住室进行空气消毒、被服及用具应该曝晒消毒或煮沸消毒: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 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79,.,如何预防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