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纲要PPT参考课件.ppt_第1页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纲要PPT参考课件.ppt_第2页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纲要PPT参考课件.ppt_第3页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纲要PPT参考课件.ppt_第4页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纲要PPT参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 纲 要,1,青光眼学组制定工作模式的纲要,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的制定原则如下: 1.每一建议工作模式必须适用于临床工作并且详细、精确,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疗信息; 2.每一建议工作模式必须提供表明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的等级标记; 3.每一建议工作模式必须提供清晰的可信度等级标记,显示临床上证据对该条模式的支持以及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2,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建议工作模式是对临床工作的模式提供指导,而并非针对某一特例。 它必须符合绝大部分病例的诊疗需要,但不可能是所有病例。由于临床实际和社会因素的多变,对每一特殊病例作出最优的诊疗方案有赖于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所有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反之,盲目忠实于工作模式并不可能对每一病例作出正确判断。 这些模式中所提及的检查方法不能视之为必需;未提及的方法亦不能视为违规。,3,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关于每一主要眼部疾病的工作模式将包括对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的指导,简明扼要,同时包括对患者管理、随访以及教育的指导。 所有模式都以详细的MEDLINE英文文献搜索为先导,搜索结果由指定专家小组综述并提交作为制定工作模式的原始资料,同时依据其重要性和可靠程度进行分级。,4,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专家组首先对资料的重要性进行分级,表示其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度: A.尤为重要; B.重要; C.有关但临界。 其次对可信程度及是否符合循证原则进行分级: .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如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试验设计完善,试验对象合理,试验过程科学并能提供精确可靠的资料而且统计方法正确,试验设计的参数具有较高的统计学效力和/或较窄可信区间(无论该研究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或结果并无差别); .有真实、充足的证据支持,与等级类似但缺少其中一或数项 .专家意见,缺乏证据支持。,5,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制定建议工作模式目的在于作为临床工作的指导,特别注重技术方面。 在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模式特别提醒临床医生注意,完美的技术只有在以患者病情需要为第一要素的情况下才可获得完美的结果,同时将对临床上可能遭遇的医学伦理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初步评估),7,(一)初步病史收集(主要因素),1.眼部既往病史A:; 2.全身既往病史A:; 3.家族患病史A:; 4.相关的其他病史回顾A:。,8,(二)初步体格检查(主要因素),1.视力A:; 2.瞳孔大小及形态B:; 3.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检查A:; 4.眼压测量A:; 5.厚度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A:(注:对拟诊断高眼压症、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高度近视眼或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后拟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均应作中央角膜厚度测量),9,(二)初步体格检查(主要因素),6.双眼前房角镜检查A:; 7.视乳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评估A:; 8.眼底彩照记录视乳头形态A: 9.散瞳下眼底检查(允许散瞳情况下)A: 10.自动阈值视野检查A:。,10,(三)制定患者诊疗计划,1.设定靶眼压,将基线眼压降低20-30%(基线眼压造成视神经损害)A:;视神经损害愈严重,靶眼压应愈低A:; 2.绝大多数情况下,初始治疗为药物治疗A: 3.激光小梁成形术为可作为初始治疗的选择A:I 4.中晚期青光眼应选择滤过性手术A:I;,11,(三)制定患者诊疗计划,5.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对每一患者治疗风险、治疗费用、所能接受的生活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获得最大的收益A:;综合考虑患者全身及眼部情况、医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因素A: 6.选择最简单的用药方式,以最少的药物获得最大的疗效,保证良好的依从性A:,12,(四)激光小梁成形术及术后管理 确保正确的术后管理A:,术前及术后的诊疗计划包括: 1.手术同意书A:; 2.手术者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至少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A:; 3.术后30-120分钟内至少一次眼压测量A: 4.术后2周随访A:; 5.术后4-8周随访A:。,13,(五)滤过手术及术后护理 确保正确的术后管理A:,术前及术后的诊疗计划包括: 1.手术同意书A:; 2.手术者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至少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A:; 3.术后第一天(12-36小时)检查以及术后第2-10天内至少每天一次检查A:; 4.术后6周内如无出现术后并发症,进行2-5次常规检查A:; 5.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排除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A:; 6.出现浅前房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适当增加随访次数A:。,14,(六)药物治疗患者的用药指导,1.讨论诊断、疾病严重性、预后、诊疗计划以及终身用药的可能性A:; 2.教会患者局部点眼时闭睑和压迫鼻泪管以减少全身药物反应B:; 3.告知患者用药后全身和眼部将出现的变化A:; 4.详细告知患者关于病程、治疗原理和目的、现有情况、治疗的益处和风险,增加治疗依从性A:,1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随访观察),16,(一)病史收集,1.随访期内眼部病史A:; 2.随访期内全身病史A:; 3.用药后局部或全身反应A:; 4.日常生活中对视功能变化的大体描述B: 5.最后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频率和用量,确保准确无误B:。,17,(二)体格检查,1.视力A:; 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A:; 3.眼压测量A:; 4.视神经和视野评估A:;,18,(三)药物治疗患者的诊疗计划,1.每次随访均测量眼压并评价是否达到靶眼压A:; 2.每次随访均记录用药频率和用量,视患者反应决定是否需要调整A:; 3.当可疑房角关闭、前房变浅、前房角异常、使用缩瞳剂或加量时,应行前房角镜检查 A:;对有晶状体眼晶状体发生变化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前房角(如每间隔1-5年)A:; 4.若不能达到靶眼压但视功能损害不再进展,应对靶眼压进行调整A:;,19,(三)药物治疗患者的诊疗计划,5.若选用的药物不能降低眼压或降压效果不理想,应停药并使用新的药物A:; 6.若已达到靶眼压但不能阻止视功能损害进展,应再降低靶眼压A:;靶眼压降低幅度应为目前平均眼压的15%A:; 7.随访间期取决于视功能损害程度、所处病程、进展速度、眼压超过靶眼压的幅度以及视神经损害危险因素存在与否及多少A:; 8.减药或加药需调整随访间期作为药物洗脱间期或药物达到最大效能间期A:。,20,(四)患者教育,1.鼓励患者适应用药后的全身和情绪变化A:; 2.委托或鼓励低视力和盲目患者接受视觉功能康复治疗或者相关的社会服务A:。,21,随 访,随访建议模式,22,疑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初始干预及随访),23,(一)初步病史收集(主要因素),1.眼部既往病史A:; 2.全身既往病史A:; 3.家族患病史A:; 4.相关的其他病史回顾A:,24,(二)初步体格检查(主要因素),1.视力A:; 2.瞳孔大小及形态B:; 3.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检查A:; 4.眼压测量A:; 5.厚度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A:(注:对拟诊断高眼压症、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高度近视眼或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后拟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均应作中央角膜厚度测量); 6.双眼前房角镜检查A:; 7.视乳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评估A:; 8.眼底彩照记录视乳头形态A:; 9.散瞳下眼底检查(允许散瞳情况下)A:; 10.自动阈值视野检查A:。,25,(三)制定患者诊疗计划,1.设定靶眼压,将基线眼压降低20-30%(基线眼压造成视神经损害)A:;视神经损害愈严重,靶眼压应愈低A:; 2.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对每一患者治疗风险、治疗费用、所能接受的生活质量等综合考虑以获得最大的收益A:;综合考虑患者全身及眼部情况、医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因素A:; 3.选择最简单的用药方式,以最少的药物获得最大的疗效,保证良好的依从性A:,26,(四)随访期病史收集,1.随访期内眼部病史A:; 2.随访期内全身病史B:; 3.用药后局部或全身反应A:; 4.日常生活中对视功能变化的大体描述B: 5.最后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频率 和用量,确保准确无误B:。,27,(五)随访期体格检查,1.视力A:; 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A:; 3.随访间期取决于眼压超过靶眼压的幅度以及视神经损害危险因素存在与否及多少A:。,28,(六)药物治疗患者的用药指导,1.讨论危险因素及其严重性、诊断、诊疗计划以及终身用药的可能性A:; 2.详细告知患者关于病程、治疗原理和目的、现有情况、治疗的益处和风险,增加治疗依从性A: 3.教会患者局部点眼时闭睑和压迫鼻泪管以减少全身药物反应B:; 4.告知患者用药后全身和情绪将出现的变化A:,29,随访推荐模式,3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初始评估和治疗),31,(一)初步病史收集(主要因素),1.眼部现病史A:; 2.全身既往病史A:; 3.家族患病史A:; 4.生活习惯A:;,32,(二)初步体格检查(主要因素),1.视力A:; 2.屈光状态A:; 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中央和周边前房深度、以往房角关闭发作的任何体征A:; 4.眼压测量A:; 5.双眼房角镜检查,有条件者做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A:; 6.眼活体结构超声生物测定A:; 7.视野检查A:; 8.视乳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评估A:;,33,(三)诊断,排除继发因素,做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A: III,34,(四)适合周边虹膜切除术的患者诊疗计划,1.对急性浅前房,浅前房发作间歇期(亚急性)或慢性浅前房,房角粘连闭合范围累计小于180。、无视乳头和视野损害者,施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若不能施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予行周边虹膜切除术A:; 2.急性房角关闭发作时,通常先予药物治疗降低眼压及消除角膜水肿,为周边虹膜切除术做准备A:; 3.如果对侧眼存在与发作眼相似的解剖结构,予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A:;,35,(五)周边虹膜切除术及术后管理 确保正确的术后管理A: III,1.术前及术后的诊疗计划包括: 1)手术同意书A:; 2)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至少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A:; 3)激光手术后60-120分钟内至少一次眼压测量A:; 4)周边虹膜切除术后1周随访A:; 5)激光术后4-8周随访A:; 6)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排除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A:; 7)术后8周进行前房角镜检查A:; 2.围手术期使用降眼压药物防止眼压骤升,尤其在严重病例中A: 3.委托或鼓励低视力和盲目患者接受视觉功能康复治疗或者相关的社会服务A:。,36,(六)周边虹膜切除术患者的评估和随访,1.术后,对已有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随访参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A:; 2.术后,其余患者的随访参照疑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建议工作模式A:; 3.所有患者每年进行至少一次房角镜检查A:。,37,(七)未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患者的教育和管理,1.告知患者急性房角关闭的风险,详细告知急性房角关闭的症状并嘱患者如发生相关症状立即来诊A:; 2.警告患者避免使用任何可诱发青光眼的药物以及任何标明青光眼患者慎用的药物A:。,38,(八)适合行滤过性手术的患者诊疗计划,手术指征: 药物未能控制眼压,房角粘连闭合范围超过180。的急性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又不适合行周边虹膜切除术者(包括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术前及术后的诊疗计划包括: 1.手术同意书A:; 2.手术者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至少一次详细的眼科检查A:; 3.术后第一天(12-36小时)检查以及术后第2-10天内至少每天一次检查A:; 4.术后6周内如无出现术后并发症,进行2-5次常规检查A: 5.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排除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A:; 6.出现浅前房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适当增加随访次数A:,39,(九)适合行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诊疗计划,手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