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解剖PPT参考课件.ppt_第1页
耳部解剖PPT参考课件.ppt_第2页
耳部解剖PPT参考课件.ppt_第3页
耳部解剖PPT参考课件.ppt_第4页
耳部解剖PPT参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的解剖生理,1,耳的解剖,耳是听觉和平衡感受器的末梢器官 分为外耳、 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内耳包括膜迷路和骨迷路,有前庭、半规管和耳蜗,2,3,4,颞骨 (temporal bone),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听道包含在颞骨内 位于顶骨、蝶骨和颧骨、枕骨之间,参与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 分为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5,6,7,8,9,耳廓 (auricle),结构 易感染坏死耳廓畸形 易冻伤,10,11,外耳道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external auditory canal),2.5-3.5cm 软骨:1/3 骨:2/3 弯曲,检查时向后上(成人)或后下(小儿) 两处狭窄,峡部 炎症时痛剧 耵聍腺,毛囊和皮脂腺,12,中耳 (middle ear),鼓室(tympanic cavity)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Eustachian tube) 鼓窦(antrum) 乳突(mastoid process),13,鼓室(tympanic cavity),分六个壁 含有听骨、肌肉、韧带和神经 无纤毛的扁平上皮、纤毛柱状上皮 上鼓室(6mm)、中鼓室(2mm)、下鼓室(4mm),14,鼓室的内容物,锤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镫骨(stapes)形成的听骨链(ossicula chain) 韧带 肌肉:镫骨肌和鼓膜张肌 粘膜皱襞,15,16,17,18,鼓室的六壁(外侧壁),鼓 膜 (tympanic membrane),19,鼓膜(tympanic membrane),形状: 半凹、近圆、珍珠灰色、半透明 大小:8*9*0.1mm(有效振动面积为55%) 分三层:上皮层、内(深)环外(浅)放射的纤维层和粘膜层 紧张部和松弛部:松弛部纤维走行无规律 三标志:短突起、槌骨柄和光锥 四象限,20,21,22,鼓室的六壁(内侧壁),鼓岬 圆窗(蜗窗)和卵圆窗(前庭窗) 面神经管的水平段 外半规管的隆突和匙突,23,24,鼓室的六壁(前壁),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 颈内动脉管,25,26,27,鼓室的六壁(后壁),鼓窦入口 砧骨窝 后鼓室包括鼓室窦和面神经隐窝,28,29,30,鼓室的六壁(上壁),鼓室天盖 岩鳞裂,31,32,鼓室的六壁(下壁),颈内动脉管 颈静脉球,33,34,35,内耳(inner ear) 迷路(labyrinth),藏于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 解剖学分:前庭、耳蜗和半规管 组织学分: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含有听觉和位觉感受器,含内淋巴。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内外淋巴液不交通。,36,骨迷路(osseous labrinth),前庭(vestibule) 半规管(semicircula canals) 耳蜗(cochlea),37,38,前庭(vestibule),耳蜗和半规管之间,6*5*3mm,椭圆形 容纳椭圆囊和球囊 外侧壁有前庭窗和圆窗,内侧壁为内听道的底。 前庭导水管(含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相通),39,40,半规管 (semicircular canals),每侧有3个,位于前庭的后上方,2/3环形互成直角 外半规管(水平半规管,与地面成300)、上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后垂直半规管) 壶腹,单角和总角,41,42,耳蜗(cochlea),前庭的前部,形似蜗牛的壳 2.5-2.75周,耳蜗的底转是鼓岬 三个官腔:上方的前庭介(scala vestibuli)、中间者为中介(scala media)(膜迷路)和下方的鼓介(scala tympani)(圆窗封闭) 蜗孔,螺旋神经节,耳蜗导水管,43,44,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膜管和膜囊组成,悬在外淋巴中,密闭的内淋巴系统 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膜蜗管,相互连通 含感受器:位觉斑、壶腹嵴和Corti器,45,46,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 (saccule) 膜半规管和膜蜗管,位觉斑(maculae staticae)分为椭圆囊斑(macula utriculi)和球囊斑(macula sacculi) 相互垂直 壶腹嵴(crista ampullaris)和嵴顶(cupula terminalis)(帽) Corti 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内、外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盖膜组成。,47,48,49,50,51,听觉系统传导通路,听神经(acoutic nerve) 耳蜗神经(cochlear nerve)和前庭神经(vestibule nerve)组成。 1级神经元:双极,螺旋神经节 2级神经元:蜗核 3 级神经元:内上橄榄核 4 级神经元:下丘核和内侧膝状体 经内囊至上颞横回,52,53,54,前庭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前庭神经节,双极 第二级神经元:前庭神经核 小脑 脊髓 网状结构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 传入通路不明,中枢在颞叶。可能在听皮层附近。,55,56,内淋巴管系统,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免疫器官,57,58,内耳的血液供应,迷路动脉 (labyrinthine artery),59,60,面神经的解剖生理,混合神经:运动、感觉和副交感,司面部表情肌的运动、舌前2/3味觉、泪腺和鼻腔腺体的分泌、耳道的小部分感觉。 颞骨内发出三支:大浅岩神经、鼓索神经和镫骨肌神经 颅神经中出颅前在骨管中行走最长的神经,分8段。,61,62,耳的生理功能,耳的主要功能:听觉 和平衡觉,63,声波的传导,空气传导和骨传导,64,空气传导(主),声波 槌骨 砧骨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镫骨 前庭窗 外、内淋巴 螺旋器 听神经 中枢 空气振动 传声变压 液体波动 感音 神经冲动 分析 (外耳) (中耳) (内耳) (大脑皮层),65,66,骨传导,移动式骨导(800Hz),67,68,耳的生理功能,外耳:集音作用和辨别声源 中耳: 匹配作用: 鼓膜与镫骨地板面积比(55/3.2=17)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1.3/1=1.3) 鼓膜杠杆作用 声波提高1.3*1722.1倍,相当于27dB 加上鼓膜弧度的杠杆作用约30dB,69,70,内耳的生理功能(耳蜗),感音:将机械能转化为生物电能 耳蜗的基底转感受高频声音 耳蜗的尖转感受低频声音 编码:分析传入的声音,使大脑能处理刺激声中包含的信息 耳蜗有双向换能的功能(耳声发射),71,平衡生理,人体维持平衡依靠: 前庭(主) 视觉 本体感觉 半规管感受角加减速度的刺激 耳石器官(球囊斑和椭圆囊斑)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人体静态平衡,72,耳的常见症状及检查,73,耳的常见症状,耳痛(otalgia) 耳漏(otorrhea) 耳聋(hearing loss):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 耳鸣(tinnitus) 眩晕(vertigo),74,听力学检查,听力普查 (动态:新生儿听力筛查) 音叉检查 听力敏度图 声导抗 阈上功能检查 脑干诱发电位 40Hz相关电位,75,76,77,78,79,80,平衡功能检查,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 test) 过指试验(past-pointing) 行走试验 瘘管试验 姿势描记法(静态、动态和步态分析),81,眼震检查,眼震(nys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