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4-08-09 颁布
  • 2004-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A-T509-2004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pdf_第1页
GA-T509-2004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pdf_第2页
GA-T509-2004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pdf_第3页
GA-T509-2004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 CS 0 1 . 0 4 0 . 9 3R 8 06:中华人 民共和 国公 共安全行 业标 准G A/ T 5 0 9 - 2 0 0 4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T e r mi n o l o g y o f u r b a n t r a f f i c s i g n a l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2 0 0 4 - 0 8 - 0 9 发布2 0 0 4 - 1 0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 布GA / T 5 0 9 -2 0 0 4目次前言 m1 范围 12 基本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交 通 控 制 原 理 相 关 术 语 和 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控制方式相关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75 交通信号机相关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系统相关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9参考文献 , n中文索引 1 2英文索引 , 1 4GA/ T 5 0 9 -2 0 0 4目 U舀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永进、 邱红桐、 王长君、 袁建华、 苑雷、 包勇强。GA / T 5 0 9 -2 0 0 4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的专用术语。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 管理、 教学、 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基本 术语和定义2 , 1 交通信号 t r a f f i c s ig n a l 在道路上向车辆和行人发出通行或停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灯色信息。2 . 2 交通信号灯 t r a f f i c s ig n a l l i g h t ; t r a f f i c s i g n a l l a n t e r n 信号灯 由红色、 黄色、 绿色的灯色按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显示交通信号( 2 . 1 ) 的装置。2 . 3 交 通信号控制 t r a f f i c s i g n a l c o n t ro l 信号控制 利用交通信号灯( 2 . 2 ) , 对道路上运行的车辆和行人进行指挥.2 . 4 道路交通伯号控制机 r o a d t r a f f i c s i g n a l c o n t ro l l e r ; t r a f f ic s i g n a l c o n t r o l l e r ; l o c a l c o n t r o l l e r 交通信号机 信号机 能够改变道路交通信号( 2 . 1 ) 顺序、 调节配时并能控制道路交通信号灯( 2 . 2 ) 运行的装置。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3 , 1 12 . 5 车辆检侧器 v e h ic l e d e t e c t o r 检测车辆的存在及通过状态的装置。2 . 6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u r b a n t r a f f i c s i g n a l c o n t ro l s y s t e m 交通 信号 控 制 系 统 t r a f f i c s i g n a l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U TC S 由路口信号设备、 检测设备、 通信设备、 控制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所组成的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的系统 。交通控制原理相关术语和定义交通流特性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r a f f i c f l o w交通流的时间、 空间变化特征。G A/ T 5 0 9 -2 0 0 43 . 2交通流模型t r a f f i c f lo w m o d e l表示交通流特性( 3 . 1 ) 的数学模型。3 . 3交通流仿真t r a f f i c f l o w s i mu l a t i o n运用交通流模型( 3 . 2 )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际交通流运行状况的分析处理过程。3 . 4交通信号优化算法 t r a f f i c s i g n a l o p t i m iz a t i o n a l g o r i t h m由数学方式表示的用于获得交通信号控制参数优化值的一组规则及方法。3 . 5自 适应控制 a d a p t i v e c o n t ro l自 适 应交 通 控 制 a d a p t i v e t r a f f i c c o n t r o l根据交通流的状况, 在线实时地自动调整信号控制参数以适应交通流变化的控制方式。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1 8 飞3 . 6交通流 f t r a f f i c v o l u m e ; t r a f f ic c o u n t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截面的车辆或行人数量。3 . 7交 通需求 t r a f f ic d e m a n d单位时间内期望通过道路某一截面的交通流量( 3 . 6 ) . 小客车当f p a s s e n g e r c a r u n i t pr o 以小客车为交通流量( 3 . 6 ) 的基本计算单位。其他类型交通工具按一定的折算系数换算为小客车当量3 . 9 时Lel 占有率o c c u p a n c y 占有率 道路某检测截面或检测区内有车存在的时间与统计总时间之比。3 . 1 0 密度 d e n s i t y 某一时刻单位道路长度内的车辆数, 是表示车辆密集程度的指标值。3 . 1 1 交叉 路口 饱和流f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s a t u r a t i o n f l o w 饱和流量 s a t u r a t i o n f l o w 单位时间内车辆通过交叉路口停车线的最大流量3 . 1 2 交又路口 通行能力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通行能力 c a p a c i t y 在交叉路口信号控制( 2 . 3 ) 条件下, 单位时间内车辆通过交叉路口停车线的最大流量。3 . 1 3 饱和度d e g r e e o f s a t u r a t i o n 交通流量( 3 . 6 ) 与通行能力( 3 . 1 2 ) 之比。GA/ T 5 0 9 -2 0 0 43 . 1 4 流 f比f l o w r a t i o 交通流量( 3 . 6 ) 与饱和流量(M I D之比。3 . 1 5 过饱和o v e r - s a t u r a t i o n 交通需求( 3 . 7 ) 大于通行能力( 3 . 1 2 ) 的交通状态。3 . 1 6 延误d e l a y 车辆通过交叉路口或路段所需时间与正常行驶同样距离所需时间的差值。3 . 1 7 排队 长度 q u e u e l e n g t h 交叉路口停车线后排队的车辆数或所占路段长度。3 . 1 8 停车 次数n u m b e r o f s t o p s 车辆在通过交叉路口时受信号控制影响而停车的次数。3 . 1 9 性能 指标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d e x P I 交通参数优化中判别配时参数是否最优的指标。3 . 2 0 交通 拥挤 t r a f f i c c o n g e s t i o n 由于交通需求增加, 或交通事故、 工程施工、 违章行为和自然等原因, 导致车辆过度密集而增加延误和排队长度, 车辆间断运行的交通状态。3 . 2 1 交通阻塞 t r a f f i c j a m 由于交通需求增加, 或交通事故、 工程施工、 违章行为和自然等原因, 导致车辆过度密集而增加延误和排队长度, 车辆只能停车等候的交通状态。3 . 2 2 信号灯组 s i g n a l l i g h t g r o u p、 一个完整的车辆红、 黄、 绿三头灯或行人红、 绿二头灯的组合。3 . 2 2 . 1 机动车灯组m o t o r v e h i c l e l i g h t g r o u p 用于控制机动车交通的信号灯组( 3 . 2 2 ) ,3 . 2 2 . 2 非机动车灯组 n o n - m o t o r v e h ic le l i g h t g ro u p 用于控制非机动车交通的信号灯组( 3 . 2 2 ) .3 . 2 2 . 3 行人灯组p e d e s t r i a n l i g h t g r o u p 用于控制行人交通的 信号灯组( 3 . 2 2 ) .3 . 2 3 信号组s i g n a l g r o u p ; p h a s e 具有同一灯色序列的所有信号灯组( 3 . 2 2 ) 的集合。 3GA I T 5 o s-2 0 0 43 . 2 4 倍号 相 位 s t a g e ; p h a s e 相位 在一个信 号周期内, 同 时获得通行权的 一个或多个交通流的 信号显示状 态。 仁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2 13 . 2 5 周期 c y c l e 信号灯色按设定的相位( 3 . 2 4 ) 顺序显示一周所需的时间。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3 13 . 2 6 绿伯比s p l i t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 相位( 3 . 2 4 ) 时间与周期( 3 . 2 5 ) 时间之比。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5 13 . 2 7 相位差o f f s e t 协调控制中, 指定的参照交叉路口与协调交叉路口相位( 3 . 2 4 ) 的起始时间或结束时间之差。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3 . 4 13 . 2 8 相位绿灯时间 s t a g e g re e n t i m e 绿灯时间 g r e e n t im e 一个相位( 3 . 2 4 ) 所获得的绿灯显示时间。3 . 2 9 绿灯间隔时间 i n t e r - g r e e n t i m e ; c l e a r a n c e i n t e r v a l 一个相位绿灯时间( 3 . 2 8 ) 结束至下一个相位绿灯时间开始之间的时间。3 . 3 0 损失时间 l o s t t i m e 周期( 3 . 2 5 ) 中不允许车辆通行或被浪费的时间。3 . 3 1 起动损失时间 s t a r t - u p l o s t t i m e 绿灯开始时, 前面若干辆( 一般约三辆) 车从启动至通过停车线而累加的绿灯损失时间总和。3 . 3 2 两相位控制t w o s t a g e c o n t rol ; t w o p h a s e c o n t r o l 在一个周期( 3 . 2 5 ) 内使用两个相位( 3 . 2 4 ) 进行控制的控制方式。3 . 3 3 多相位控制 m u l t i p l e s t a g e c o n t ro l ; m u l t i p le p h a s e c o n t r o l 在一个周期( 3 . 2 5 ) 内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位( 3 . 2 4 ) 进行控制的控制方式。3 . 3 4 区域a rea 由多个交叉路口组成的需进行交通协调控制的范围。3 . 3 5 子区s u b a rea ; s u b s y s t e m 根据实际交通状况, 为获得交叉路口间的协调而将区域( 3 . 3 4 ) 中一些相关路口( 可以是单个路口)组成的集合 。GA / T 5 0 9 -2 0 0 43 . 3 6 关键路口c r i t i c a l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子区( 3 . 3 5 ) 内交通需求( 3 . 7 ) 较大或物理位置较重要的交叉路口, 是子区协调的基准路口。3 . 3 7 子区公共周期 s u b a re a c o m m o n c y c l e 在子区( 3 . 3 5 ) 协调控制时, 子区内各交叉路口采用的相同周期( 3 . 2 5 ) ,3 . 3 8 子区双周期s u b a rea d o u b l e c y c l in g 在子区( 3 . 3 5 ) 协调控制时, 某些交通流量( 3 . 6 ) 小的交叉路口其周期( 3 . 2 5 ) 可采用子区公共周期( 3 . 3 7 ) 的一半。3 . 3 9 控制方式c o n t r o l mo d e 交通信号机( 2 . 4 ) 自主决定的或受上位控制机决定的运行方式。3 . 4 0 控制方案 c o n t r o l p l a n 配时方案 t i m i n g p l a n 方案 p l a n 路口 关于 相位( 3 . 2 4 ) 设置、 相位序列设置、 信号配时的有序集合。 仁 G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6 3 . 4 1 日 时时间 表 t i m e - o f - d a y s c h e d u l e 日时表 为适应一天中不同交通需求( 3 . 7 ) 而设置的信号控制( 2 . 3 ) 时间段, 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控制方式( 3 . 3 9 ) 及配时方案( 3 . 4 0 ) 。3 . 4 2 周日日 时时间表 d a y - o f - w e e k t i m e - o f - d a y s c h e d u l e 针对一周内某天( 如星期一、 星期六等等) 所设置的日时时间表( 3 . 4 1 ) ,3 . 4 3 特殊日时间表s p e c i a l d a y s c h e d u l e 针对一年内某天( 如 1 月 1日、 法定节假 日等等) 所设置的日时时间表( 3 . 4 1 ) .3 . 4 4 特别路线方案V I P p l a n 为特种车辆或车队优先通过某路线而设置的控制方案( 3 . 4 0 ) ,3 . 4 5 绿波g r e e n w a v e 车流通过各个相邻交叉路口获得连续绿灯的信号状态。3 . 4 6 时距图t i m e - s p a c e d i a g r a m; t i m e - d i s t a n c e d i a g r a m 表达协调路口距离与信号配时关系、 反映车流运动的图示。二维坐标中, 一维表示交叉路口间的距离, 另一维表示各交叉路口信号相位( 3 . 2 4 ) 的时间。3 . 4 7 绿波带宽g r e e n w a v e b a n d w id t hG A/ T 5 0 9 -2 0 0 4 带宽b a n d w i d t h 车辆在协调的各交叉路口间连续获得通行的最小绿灯时间长度。3 . 4 8 绿波速度 g r e e n w a v e s p e e d 使协调路口获得绿波( 3 . 4 5 ) 时的相应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3 . 4 9 单向协调 o n e - w a y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在绿波( 3 . 4 5 ) 配时中只考虑一个行进方向的交通协调方式。3 . 5 0 双向协调 t w o- w a y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在绿波( 3 . 4 5 ) 配时中同时考虑上行下行两个行进方向的交通协调方式。3 . 5 1 最小绿灯时间 m in i m u m g re e n t i m e 相位( 3 . 2 4 ) 绿灯信号允许开启的最短时间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7 3 . 5 2 最大绿灯时间 m a x i m u m g r e e n t i m e 相位( 3 . 2 4 ) 绿灯信号允许开启的最长时间。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8 13 . 5 3 全红状态a l l red 所有信号灯组( 3 . 2 2 ) 灯色均显示为红色的信号状态。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1 0 3 . 5 4 绿冲突g ree n c o n f l ic t 规定不允许同时放行的信号灯组( 3 . 2 2 ) 的绿色信号灯同时点亮称为绿冲突。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9 3 . 5 5 车间时距 t i m e b e t w e e n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c a r s 对于同向行驶的两连续车辆, 前车尾与后车头通过道路某截面的时间间隔。3 . 5 6 可接受间隙 a c c e p t a b l e g a p 车流中前后两车之间允许另一辆车安全汇人的车间时距( 3 . 5 5 ) ,3 . 5 7 铁道优先 r a i l w a y p r e e m p t i o n 在铁道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的路口其正常的交通信号( 2 . 1 ) 可因列车通过而强制被中断或转至特殊状态的交通控制。3 . 5 8 特种车辆优先 e m e r g e n c y v e h i c l e p re e m p t i o n ; V I P v e h i c l e p r e e m p t i o n 交叉路口正常的交通信号( 2 . 1 ) 可因特种车辆或车队通过而强制被中断或转至特殊状态的交通控制。GA/ T 5 0 9 -2 0 0 43 . 5 9公交优先b u s p r i o r i t y公交车优先通行 的交通控制 。3 . 6 0车队离散 p l a t o o n d i s p e r s i o n车队在行驶过程中车头时距逐渐增大的交通现象。3 . 6 1同步信号 s y n c h ro n o u s s i g n a l为交叉路口之间信号机( 2 . 4 ) 实现相位差( 3 . 2 7 ) 协调所提供的时间参考信号。3 . 6 2冲突 点 c o n f l i c t p o i n t ; c o ll i s i o n p o i n t在交叉路口内两股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其行驶轨迹的相交点。控制方式相关术语和定义4 . 1 区域协调控制 a re a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o l 面控 区域优化控制 把城市某一区域( 3 . 3 4 ) 内的多个交叉路口交通信号( 2 . 1 ) 协调起来加以控制的控制方式。 G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1 7 4 . 2 线协调控制 a r t e r i a l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o l 线控 把一条道路上多个相邻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 2 . 1 ) 协调起来加以控制的控制方式。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1 5 4 . 3 绿波控制 g r e e n w a v e c o n t ro l 交叉路口之间实行绿波( 3 . 4 5 ) 运行的控制方式。4 . 4 指定相位 控制 p h a s e d w e l l i n g c o n t ro l ; f o r c e d s t a g e c o n t r o l 交叉路口信号机( 2 . 4 ) 按上位控制机发送的指定相位( 3 . 2 4 ) 命令运行的控制方式。4 . 5 无电 统协 调控制 c a b l e l e s s l i n k i n g c o n t r o l 无电缆线协调控制 线协调控制( 4 . 2 ) 的一种, 信号机( 2 . 4 ) 之间没有通信链路, 根据时钟同步, 通过设定相位差( 3 . 2 7 )来实现交叉路口交通信号( 2 . 1 ) 协调的控制方式。 G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1 6 4 . 6 单点控制 i s o l a t e d c o n t rol 由单个交叉路口信号机( 2 . 4 ) 自主控制的方式。4 . 7 多时段定时控制m u l t i p l e s c h e d u l e f ix e d - t i m e” - r rolG A/ T 5 0 9 -2 0 0 4 单点多时段控制 i s o l a t e d m u l t i p l e s c h e d u le c o n t r o l 根据交通需求( 3 . 7 ) 变化情况, 把一天的时间分成若干个控制时段, 随时间的推移, 按预置的方案( 3 . 4 0 ) 自动运行。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1 3 4 . 8 感应控 制v e h i c l e a c t u a t e d c o n t r o l 交叉路口信号机( 2 . 4 ) 根据车辆检测器( 2 . 5 ) 测得的交通流数据来调节信号显示时间的控制方式。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1 4 4 . 8 . 1 全感应控制f u l l - a c t u a t e d c o n t r o l 交叉路口所有相位均有感应请示的感应控制( 4 . 8 ) 方式。4 . 8 . 2 半感应控制s e mi - a c t u a t e d c o n t rol 交叉路口仅部分相位有感应请求的感应控制( 4 . 8 ) 方式。4 . 9 单点优化控制 i s o l a t e d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单个交叉路口 信号机( 2 . 4 ) 根据检测的 实时 交通状况进行配时 优化的 控制方式。4 . 1 0 手动控制ma n u a l c o n t r o l 采用手动方式控制交通信号( 2 . ”运行的控制方式。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1 1 4 . 1 1 黄闪 控制 f la s h i n g y e l l o w c o n t r o l 所有信号灯组( 3 . 2 2 ) 的黄灯信号均以固定频率闪烁的控制方式。 仁 G A 4 7 -2 0 0 2 , 术语和定义 3 . 1 2 5 交通信号机相关术语和定义5 . 1 行人过街触发 式信号机 p e d e s t r i a n a c t u a t e d c o n t r o l l e r 具有响应行人过街请求及基本信号控制( 2 . 3 ) 功能的信号机( 2 . 4 ) , 参见 G A 4 7 -2 0 0 2 , 技术要求 5 . 6 . 15 . 2 多时段定时式信号 机 m u lt i - i n t e rv a l p r e t i m e d c o n t ro l l e r 具有行人过街触发式信号机( 5 . 1 ) 所有功能并能根据预设的多个时段进行信号控制( 2 . 3 ) 的信号机( 2 . 4 ) , 参见GA 4 7 -2 0 0 2 , 技术要求5 . 6 . 2 5 . 3 感应式信号机v e h i c l e a c t u a t e d c o n t rol l e r 具有多时段定时式信号机( 5 . 2 ) 所有功能并具有车辆检测器( 2 . 5 ) 接口并可进行车辆感应控制( 4 . 8 ) 的信号机( 2 . 4 ) , 巨 参见 GA 4 7 -2 0 0 2 , 技术要求 5 . 6 . 3 吕GA / T 5 0 9 -2 0 0 45 . 4 集中协调式信号机c e n t r a l c o o r d in a t e c o n t roll e r 具有感应式信号机( 5 . 3 ) 所有功能并具有通信接口可与上位控制机或其他信号机( 2 . 4 ) 联接构成线协调控制系统( 6 . 2 ) 或区域协调控制系统( 6 . 3 ) 的信号机。 参见 G A 4 7 -2 0 0 2 , 技术要求 5 . 6 . 4 15 . 5 主信号机. r a s t e r c o n t r o l l e r 在多交叉路口协调时控制其他信号机( 2 . 4 ) 的主要交叉路口信号机。5 . 6 从信号机s l a v e c o n t rol le r ; s e c o n d a r y c o n t r o l l e r 在多交叉路口协调时受主信号机( 5 . 5 ) 控制的交叉路口信号机( 2 . 4 ) ,5 . 7 控侧单元c o n t r o l .妇 信号机( 2 . 4 ) 中控制交通信号灯( 2 . 2 ) 开关时间的硬件模块。信号机若具备与外部通讯功能, 则通讯接口包括在本模块中。5 . 8 灯驱动单元 l a m p d r i v e n u n i t 灯输出单元 信号机( 2 . 4 ) 中根据控制单元( 5 . 7 ) 的指令进行相应信号灯( 2 . 2 ) 开关的硬件模块。5 . 9 车辆检测单元v e h ic l e d e t e c t i o n u n i t 信号机( 2 . 4 ) 中接收检测器( 2 . 5 ) 原始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并把处理后信息送至控制单元( 5 . 7 ) 的硬件模 块。5 . 1 0 总线接口单元b u s i n t e r f a c e u n i t 信号机( 2 . 4 ) 中为各个单元提供电源与通讯联接的硬件模块。5 . 1 1 电谭单元 p o w e r s u p p l y u n i t 信号机( 2 . 4 ) 中为各个单元提供交流或直流电源的硬件模块。5 . 1 2 黄闪器f l a s h e r 使信号灯( 2 . 2 ) 产生连续黄闪的装置5 . 1 3 手持终端 p o r t a b l e t e r m i n a l 与信号机( 2 . 4 ) 通讯口相连的可显示信号机工作状态及设置信号机运行参数的便携式设备5 . 1 4 行人按钮 p e d e s t r i a n p u s h - b u t t o n 在交叉路口或路段上与信号机( 2 . 4 ) 相连的用于获取行人过街请求的按钮装置。系统相关术语和定 义交通控制计算机t r a f f i c c o n t rol c o m p u t e r ; m a s t e r c o m p u t e r承担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 . 6 ) 参数优化与控制的计算机。GA / T 5 0 9 -2 0 0 46 . 2 干 道协调控制系 统 a r t e r ia l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o l s y s t e m 线协调控制系统 把一条干道上一批相邻的交通信号联结起来进行线协调控制( 4 . 2 ) 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 . 6 ) .6 . 3 区 域协调控制系统 a r e a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o l s y s t e m 把一个区域( 3 . 3 4 ) 内所有交通信号联结起来进行区域协调控制( 4 . 1 ) 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 . 6 ) ,6 . 4 固定配时协调控制系 统 f i x e d - t i m e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根据预设的信号配时方案( 3 . 4 0 ) 来对整个区域( 3 . 3 4 ) 交通实施多时段定时控制( 4 . 7 ) 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 . 6 ) ,6 . 5 方案实时 选择 协调控制系 统 r e a l - t i m e p l a n s e l e c t i o n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对应于不同的交通状况事先做好各类控制方案( 3 . 4 0 ) 再根据实时采集的交通流数据选取最适用的控制方案来实施交通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 . 6 ) .6 . 6 自 适应协调控制系统 a d a p t i v e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o l s y s t e m 根据区域( 3 . 3 4 ) 内实时采集的交通数据进行联机优化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 . 6 ) ,GA / T 5 0 9 -2 0 0 4参考文献 9 1 0 1 1 1 2 GA 4 7 -2 0 0 2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任大任、 冉绍军等, 现代道路交通管理词典, 天津人民出版社, 1 9 9 3全永桑, 城市交通控制, 人民交通出版社, 1 9 8 9中国公路学会, 交通工程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1 9 9 8GA 1 1 5 -1 9 9 5 , 道路交通阻塞度及评价方法美国 联邦公路管理局, 交通网络 研究 方法软件7 F 修订版本( T R A N S Y T - 7 F ) 用户手册, 1 9 8 3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道路局, 悉尼协调 自 适应交通控制系统( S C A T S ) 用户手册, 1 9 9 7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 N E MA T S 2 -1 9 9 8 符合美国智能交通通讯协议( N T C I P ) 要求的交通信号控制机英国运输部T C C MC E 0 3 6 0 : 1 9 8 4 城市交通控制功能规范 澳大利亚国家标准 A S 2 5 7 8 . 1 -1 9 8 3 交通信号控制机第 1 部分: 机械结构和电气性能澳大利亚国家标准 A S 4 1 9 1 -1 9 9 4 移动式交通信号系统 欧洲标准 E N 1 2 6 7 5 : 2 0 0 1 交通信号控制机功能安全要求引门J刁J|1门1刁J,es.工F|1GA/ T 5 0 9 - 2 0 0 4中 文 索 引关键路口 3 . 3 6过饱 和 4 3 . 1 5半感 应控制饱和度 , . . . , 二饱和流量 . . . . . . . . 4 . 8 . 2 3 . 1 3 3_1 1黄 闪控制 一 4 . 1 1 5 . 1 2一黄 闪器车队离散 - 3 . 6 0车间时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5 5车 辆检测单元 , , 。 , , , , 5 . 9车辆检测器 , 。 2 , 5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 , 2 . 6冲突点 , . 3 . 6 2从 信号机 5 . 6带宽 , , 一3 . 4 7单点多时段控制 , 4 . 7单点控制 4 . 6单点优化控制 , . . . . 4 . 9单向协调 , 3 . 4 9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2 . 4灯驱动单元 , , , , , , , 一 , , , ,5 . 8灯输出单元 , , , .5 . 8电源单元 , 5 . n多时段定时控制 4 . 7多时段定时式信号机 5 . 2多相位控制 , 3 . 3 3机动车灯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2 2 . 1集中协调式信号机, 。 , , , , , , , , , , 5 . 4交叉路口饱和流量 3 . n交叉路口通行能力 3 . 1 2交通控制计算机 , . . . . . . 6 . 1交通流仿真 , , 二3 . 3交通流量 , , , , , , 36交通流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2交通流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1交通信号 , , , , 2 . 1交通信号灯 , ,. . . . . 2 . 2交通信号机 . 2 . 4交通信号控制 , . . . , 二2 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 2 . 6交通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交通信号优化算法 , , . . 3 . 4交通拥挤 , , , , ,3 . 2 0交通阻塞 , , , 3 . 2 1方案 , , , 3 . 4 0方案实时选择协调控制系统 6 . 5非机动车灯组 3 . 2 2 . 2可接受间隙 , , , , , , ,3 . 5 6控制单元 , 5 . 7控制方案 , , 一3 . 4 0控制方式 3 . 3 9感应控制 1 , , 。 , , , , ,4 . 8感应式信号机 53干道协调控制系统 , 6 . 2公交优先 3 . 5 9固定配时协调控制系统 6 . 4 t 2两相位控制 , , , 二 ,3 . 3 2流量 比 , , , , , , , , , 。 , 。 , , , , , , ,3 . 1 4绿波 , , , , , , 3 . 4 5绿波带宽 , , 3 . 4 7绿波速度 3 . 4 8绿波控制 一 4 . 3G A/ T 5 0 9 -2 0 0 4一一绿冲突 , , . 绿灯间隔时间 绿灯时间 绿 信比 . . . . . . , , ,:.无电缆线协调控制 一无电缆协调控制 : 一dCJ只户匕巴曰八乙弓9密度 3 . 1 0面控 4 . 1排队长度 1 1 甲 , , , 一3 . 1 7配时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4 0起动损失时间 3 . 3 1全感应控制 , 4 . 8 . 1全红状态 , 3 . 5 3区域 , , . . . . . . . . . . . . . . . . . 3 . 3 4区域协调控制 4 . 1区域协调控制系统 6 . 3区域优化控制 4 . 1线控 , 4 . 2线协调控制 4 . 2线协调控制系统 , . , ,6 . 2相位 3 . 2 4相位差 , , , , , , , , , 3 . 2 7相位绿灯时间 , , , 一 3 . 2 8小客车当 量 。 。 。 。 3 . 8信号灯 , , 2 . 2信号机 , 2 . 4信号控制 , , , , 23信号灯组 3 . 2 2信号相位 , , , , 1 1 1 , , , , , , , , , 3 . 2 4信号组 , , , , 3 . 2 3行人按钮 5 . 1 4行人过街触发式信号机 , 5 . 1行人灯组 3 . 2 2 . 3性能指标 3 . 1 9日时时间表“ 3 . 4 1日时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4 1一延误 . . 时间占有率 3 . 9时距图 3 . 4 6手持终端 , , 5 . 1 3手动控制。 。 。 , , , , , , 一4 . 1 0双向协调 , , 3 . 5 0损 失时间 一3 . 3 0特别路线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4 4特殊日时间表 “ 3 . 4 3特种车辆优先 3 . 5 8铁道优先 , , , , 3 . 5 7停车次数 3 . 1 8通行能力 , 3 . 1 2同步信 号 , , , 3 . 6 1占有率 , , , 3 . 9指定相位控制 , 一 , , , , , 44周期 。 , , , , , , , , , , , 3 . 2 5周 日日时时间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4 2主信号机 5 , 5子 区 3 . 3 5子区公共周期 3 . 3 7子区双周期 3 . 3 8自适应交通控制 , , , , , , , , , , 35自适应控制 , , , . 35自适应协调控制 系统 一6 . 6总线接口 单元, , , , 5 . 1 0最大绿灯时间 3 . 5 2最小绿灯 时间 15 1GA/ T 5 0 9 - 2 0 0 4英 文 索 引Aa c c e p t a b l e g a p 3 . 5 6a d a p t iv e c o n t r o l 3 . 5a d a p t iv e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 “ 二 6 . 6a d a p t i v e t r a f f i c c o n t r o l “ 二 ” 3 . 5a l l r e d 。 。 。 。 。 。 。 3 . 5 3a r e a 。 。 。 。 。 。 。 。 。 3 . 3 4a r e a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 o l 4 . 1a r e a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6 . 3a r t e r i a l c o o r d in a t e c o n t r o l 4 . 2a r t e r i a l c o o r d in a t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 二6 . 2Bb a n d wi d t hbu s i n t e r f a c e u n i tb u s p r i o r i t y3 . 4 75 . 1 03 . 5 9Cc a b l e l e s s l i n k i n g c o n t r o l 4 . 5c a p a c i t y 3 . 1 2c e n t r a l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 o l l e r 5 . 4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r a f f i c f l o w 3 . 1de a r a n c e i n t e r v a l 3 . 2 9c o l l i s i o n p o i n t 3 . 6 2c o n f l i c t p o i n t 3 . 6 2c o n t r o l mo d e 。 。 。 。 。 。 。 。 3 . 3 9c o n t r o l p l a n 3 . 4 0c o n t r o l u n i t 。 。 。 。 。 。 。 。 。 5 . 7c r i t i c a l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3 . 3 6c y c l e 3 . 2 5D3423133.163.10d a y - o f - w e e k t i m e - o f - d a y s c h e d u l ed e g r e e o f s a t u r a t io nd e l a y d e n s i t y Ee me r g e n c y v e h i c l e p r e e mp t i o n 1 43 . 5 8GA/ T 5 0 9 -2 0 0 4Ff i x e d - t i me c o o r d in a t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f l a s h e r 6 . 4f l a s h i n g y e l l o w c o n t r o lf l o w r a t i o f o r c e d s t a g e c o n t r o lf u l l - a c t u a t e d c o n t r o l5 . 1 24 . 1 13 . 1 4 4 . 44 . 8G354328345347gr ee ngr e engr e engr e engr e engr e enc o n f l i c tt i m ew av ewa v e b a n d wi d t hwa vew av ec o n t r o ls p e e d34 .4 33. 48Iin t e r - g r e e n t i mei n t e r s e c t i o n c a p a c i t yi n t e r s e c t io n s a t u r a t i o n f l o wi s o l a t e d c o n t r o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s o l a t e d mu l t i p l e s c h e d u l e c o n t r o li s o l a t e d o p t i mi z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 :f .l a mp d r i v e n u n i tl o c a l c o n t r o l l e rl o s t t i meMma n u a l c o n t r o lma s t e r c o mp u t e rm a s t e r c o n t r o l l e rm a x i m u m g r e e n t im e. . . . . . . ” . m in i mu m g r e e n ti m e: : :mo t o r v e h i c l e l i g h t g r o u p 3 . 2 2 . 1m u l t i - i n t e r v a l p r e t i m e d c o n t r o l l e r , , 5 . 2mu l t i p l e p h a s e c o n t r o l . . . . . 3 . 3 3m u l t i p l e s c h e d u l e f i x e d - t i m e c o n t r o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4 . 7mu l t i p l e s t a g e c o n t r o l 3 . 3 3 Nn u mb e r o f s t o p s , , 3 . 1 8 t 5GA/ T 5 0 9 -2 0 0 4n o n - mo t o r v e h i c l e li g h t g r o u p3 . 2 2 . 2Oo c c u p a n c y , 二 一 3 . 9o f f s e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2 7o n e - w a y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1 1 甲 , 3 . 4 9o v e r - s a t u r a t io n , , , , , , 3 . 1 5 Pp a s s e n g e r c a r u n i t , , 3 . 8p c u 3 . 8p e d e s t r i a n a c t u a t e d c o n t r o l l e r , 5 . 1p e d e s t r i a n l i g h t g r o u p , , , , , , , , , , , , , , 】 , 3 , 2 2 . 3p e d e s t r i a n p u s h - b u t t o n, , , , , , , , 一5 . 1 4Pe r f o r ma n c e I n d e x 3 . 1 9p h a s e , “ “ ” ” “ “ “ ” 3 . 2 3 , 3 . 2 4p h a s e d w e l l i n g c o n t r o l , , “ “ “ “ “ 4 . 4川3.40360P I 一p l a np l a t o o n d i s p e r s i o np o r t a b le t e r mi n a lp o we r s u p p l y u n it: :Qq u e u e l e n g t h3 . 1 7Rr a il wa y p r e e mp t io nr e a l- t i me p l a n s e l e c t io n c o o r d i n a t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r o a d t r a f f i c s i g n a l c o n t r o l l e r3 . 5 7 6 . 5 2 . 4Ss a t u r a t i o n f l o ws e c o n d a r y c o n t r o l l e rs e mi - a c t u a t e ds i g n a l g r o u pc o n t r o ls i g n a l l i g h t g r o u ps l a v e c o n t r o l l e r 。 。 。 , , s p e c i a l d a y s c h e d u l es p l i ts t a g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t a g eg r e e n t i m e “ 。 。 “” ” ”“ “ ” ” “ “ . “ “ ” “ “ ”s t a r t - u p l o s t t ime t 6 、 , , , , , ,3 . 1 1 S . 6 4 . 8 . 2 3 . 2 3 3 . 2 2 S . 6. . , , 一3 4 3 3 . 2 6 3 . 2 4 3 . 2 8 3 . 3 1GA/ T 5 0 9 -2 0 0 4s u b a r e a 。 。 。 。 。 。 。 。 。 。 。 3 . 3 5s u b a r e a c o mm o n c y c l e 3 . 3 7s u b a r e a d o u b l e c y c l i n g . . . . . . . . . . . . 3 . 3 8s u b s y s t e m 3 . 3 5s y n c h r o n o u s s i g n a l 3 . 6 1Tt i m e - d i s t a n c e d i a g r a m , 3 . 4 6t ime - o f - d a y s c h e d u l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