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聊城黄河防洪形势及应对措施-论文_第1页
浅谈聊城黄河防洪形势及应对措施-论文_第2页
浅谈聊城黄河防洪形势及应对措施-论文_第3页
浅谈聊城黄河防洪形势及应对措施-论文_第4页
浅谈聊城黄河防洪形势及应对措施-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浅谈聊城黄河防洪形势及应对措施(张淑红 郎晓蕾 吕延昌) 摘要:由于黄河防洪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和重要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防洪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防汛形势十分严峻。笔者针对聊城黄河防洪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聊城 防洪形势 应对措施 1.聊城黄河概况 聊城河段地处黄河下游弯曲性窄河段的最上端。位于黄河北岸,自河南省台前县张庄进入聊城阳谷县陶成铺,至东阿县李营出境。河道长 59.52km,主槽宽度 300 1000m,井圈险工 13 号坝与平阴外山相对,河宽仅 275m, 是黄河下游著名的卡口,设计泄洪能力 10000m3/s。聊城所辖黄河防洪工程主要由堤防、险工、控导、涵闸及北金堤滞洪区等组成。其中有防守任务的堤线长 143.88km,险工 26 处,控导工程12 处,涵闸 12 座。所辖的北金堤滞洪区跨豫、鲁两省,设计滞洪面积 2316 平方公里,内有 29 个自然村,约 1.41 万人 。聊城担负着金临两堤防洪的双重任务。 .聊城黄河防洪形势 .1 气候条件不确定性对黄河防汛抗洪形势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异常天气增多,暴雨、洪涝、台风、干旱、地震等灾害频繁交织发生。今年以来,年初南方部分省区遭2 / 8 遇百年不遇 的雨雪冰冻灾害, 4 月份罕见的雷雨大风冰雹袭击了湖南、湖北等地,月 12 日四川发生了 8 级强烈地震。几次灾害均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黄河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至今黄河洪灾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从历史上看,黄河来水一般十几年左右为一个丰枯交替的自然周期。黄河从 1982 年后已连续 25 年未发生大洪水,已远远超过了这一周期,久旱之后必有大涝的自然规律预示着黄河发生大洪水的时间 越来越近。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类似今年南方暴雪冰冻天气共有四次,其中两次分别发生在 1966 1967、 1976 1977 年度的冬季,黄河中游在 1967 年、 1977 年都发生了大洪水。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黄河花园口站发生 9090 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 据国家气象局预报,今年汛期黄河流域多雨区主要分布在 XX 以下区域,降雨量较常年多 2 5 成,该区正是黄河下大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一旦发生大洪水其预见期短、汇流急、来势猛,对下游防洪影响很大。不论这些是否具有相关性,但气候异常对黄河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悬河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虽然经过七次调水调沙,黄河河槽得到一定冲刷,但“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聊城河段 河床高于背河地面 2 5m,设防水位高于背河地面 8 10m,艾山水文站的防洪水位比聊城市城区地面高仍高 9m 左右,堤防一旦发生3 / 8 重大险情,后果不堪设想。部分河段河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即使中常洪水也可能发生高水位、出大险,大洪水时情况将更加严重。 .防洪工程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工程建设力度,新修了部分防洪工程,但我市黄河防洪工程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目前我市临黄堤防有 2.9 公里没有淤背加固; 多数控导工程强度严重不足,缺石量大、坡度陡,稳定性差,需要改建和加固; 堤顶道路尚有 40km 没有硬化,洪 水期间如遇阴雨天气,抢险车辆难以通行; 近两年,由于河势发生变化,部分常年脱水坝岸又重新着溜,如东阿范坡险工 9#坝、旧城险工上首 1# 13#坝,由于这些坝岸基础单薄,出险几率将明显加大。 新修工程未经过大洪水考验,容易出现重大险情,如阳谷陶城铺控导工程在 2004 年大河 流量仅有 300m3/s 的情况下就两次出现了坦石墩蛰和坍塌较大险情,东阿杨庄控导工程 2006 年 3 月份在大河流量仅有 700m3/s 多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坦石坍塌较大险情,大洪水时工程出险几率势必要增多。 北金堤防洪工程险点隐患多,工程严重失修,险工工程 缺根少石。如仲子庙、赵升白、八里庙三座病险闸没有改建加固,东池和道口两座旧闸在堤身内没有彻底拆除,还有一些獾狐洞穴也一直没有得到处理,北金堤防洪能力大大降低,金堤河排水入黄困难,末端积水严重,仅金堤河来水就4 / 8 能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如果滞洪运用,防洪工程将经受严峻考验。 .防洪非工程措施存在问题较多。 部分国家常备防汛料物不足,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落实困难;防汛抢险技术手段落后;基层办公设施不足,并且老化、落后;基层通信和抢险现场通信联络问题突出,微波设备老化,性能不稳定且无备件;黄河多年没来大水,防汛队伍没有经 过大洪水考验,存在麻痹思想,严重影响防汛工作的开展。 .应对措施 .1 明确防汛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防御建国以来最大洪水和最严重凌情为目标,以“洪水测报、指挥调度、查险抢险”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认真进行各项防汛准备,积极迎战黄河洪水,确保黄河防洪、防凌安全。 .强化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的落实。 各级防指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总印发的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突出抓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 各项防汛责任制的落实,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防汛工作的整体效能。继续实行市、县行政5 / 8 领导包黄河工程及分级、分部门责任制,重要堤段和北金堤滞洪区的各级防汛责任制要落实到人,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加大督察力度,确保各级防汛责任制落到实处。针对地方行政领导更换情况,各级要采取举办行政首长防汛研讨班等多种形式,让行政首长熟悉黄河情况,提高防汛指挥决策水平。各级黄河防办要及时向行政首长提供黄河防汛有关资料,提出抗洪抢险意见,当好参谋。 .深化防汛队伍改革,增强队伍的战斗力 黄河防汛实行专 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和军警民联防的原则。群众防汛队伍是黄河防汛抢险的主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是防汛抢险的突击力量,黄河专业队伍是防汛抢险的技术骨干。按照 “ 军民共建、专群结合、以群补专、防管结合 ” 的原则,加强防汛队伍建设。沿黄各级防指要按照 “ 军事化 ” 管理要求,组织好群众防汛队伍,加强查险抢险技术培训,一线群众队伍培训面不少于 60%,并重点培训一批查险、抢险技术骨干。对黄河专业队伍实行全员培训,搞好专业机动抢险队的抢险实战演练,全面提高抗洪抢险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黄河防汛抢险的坚强 后盾,请军分区和武警支队,对支援黄河防汛的兵力做出具体部署。各级防指要及时向部队提供汛情,协助做好技术培训,共同搞好军警民联防。 6 / 8 .切实搞好汛前工程普查,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 汛前各级防指要认真组织搞好工程普查,全面掌握所辖工程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尽快处理,汛前难以处理的,要落实度汛方案和措施。各级防指和成员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针对防汛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加多种不利因素组合的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精心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和工程抢险、物资供应、迁安救护等专项预案,并请政府领导、防指成员参与防汛预案编制 的审查、修改,由本级防汛责任人签发。 .搞好防汛物资储备,及时清除河道行洪障碍。 黄河河务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常备防汛物资的管理,及时进行维修、保养和补充。各级防指要落实好机关团体和群众备料情况,汛前要登记造册,挂牌号料,落实好存放地点、数量和运输方式。交通、铁路、公安部门要做好防汛物资的调运准备,保证防汛物资和防汛车辆优先通行。各级要加强河道管理,汛前做好对主河槽内行洪障碍和阻水片林的清除工作,东阿县防指务必于 5 月 31 日前按规定将河道内的阻水片林清除;要严格执行黄河下游浮桥建设管理办法,加强浮桥管理,确保 行洪畅通。 .做好北金堤滞洪区运用准备,落实好群众迁安救护措施。 各级防指要修订完善北金堤滞洪区运用预案、群众迁安7 / 8 救护方案,做好分洪运用准备。蓄滞洪区运用时,民政、卫生、粮食等部门负责做好防汛救灾、防疫救护、食品供应及群众迁移安置等工作。 .加大防汛宣传力度,切实克服麻痹思想。 各级防指和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进一步加大防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防汛法规,宣传黄河洪水的突发性、周期性和危害性,使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增强水患意识,自觉履行防汛义务和责任,主动做好防 汛工作。 .认真做好水文、气象测报和通信保障等工作。 黄河业务部门汛前要对各水位观测站水尺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严格按要求完成测报任务。气象部门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加强对暴雨、台风和异常天气的监测预报,及时向市防指和黄河防汛办公室提供长期、中期、短期气象预报和天气公报。通信部门要编制好通信、网络保障方案,预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