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_第1页
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_第2页
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采用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 徐军 赵晓 在目前我国地表水系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人们开始遍寻蓝藻破解妙法之时,日前,从浙江省临安市传出佳音 :“ 植物系统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的原理与关键技术 ” 项目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为处于 XX 流域源头的临安市做好护水文章又添新笔。 护“肾”妙方 作为浙江省重点科技项目,临安市环保局两年前与浙江大学、 XX 市环保局合作,利用青山湖水库的 3675 平方米淹没区,由临安污水处理厂开展日处理 2000 吨尾水的试验。试验有针对性地指向氮、磷。监测数据表明,试验区域水中的氨氮 去除率为 95以上,亚硝态氮去除率为 99以上,总氮去除率达 6080,总磷去除率为 6080。实验还表明,这套系统去除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效果优于常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的水体清冽,水质达到地表水 类水标准。 以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 XX 大面积蓝藻集中暴发,众多的人工治理措施没能有效解决湖水的富营养问题。浙江大学杨肖娥教授负责这一课题核心,就是用植物来解决水体污染,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微生物联合作用,对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进行聚集、分解、转化和吸收。这套系统净化技术从营养生态学和2 / 3 循环经济理论出 发,设计了物理、微生物等 5 个生态子系统,发挥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把生物膜技术、物理生物脱毒技术、陆生植物浮岛技术及传统的农业轮套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的植物生态系统,将污染水体中的氮磷 转化为生物资源取出和再生利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从根本上解决地表水系富营养化难题。全过程参与项目研究的濮培民研究员认为,当“技术”在被污染、破坏的生态面前遭遇难题时,只有“生态”自己出马才最有用,“到最后,还得让生态系统来修复生态系统。” 工程现场堪比生态公园 此项目的 工程现场如同一个绿色的“生态公园”,景色秀美 :梭鱼草、再力花、旱伞草、天堂鸟等水生植物和谐相处,鲜花绿草相得益彰;沟渠中流淌着清清溪水,小鱼小虾怡然自得,成群畅游。工程将反复选择出来的多种能高效吸收利用氮、磷植物种质资源与高效净化物理填料有机结合起来,普通的植物就变成了适合工程用的特殊植物。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孙铁珩院士认为,此项目对直接解决饮用水源区水质和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并相信对于加快 XX 蓝藻治理步伐,提升XX“ 防、控、治一体化 ” 治理的科技水平会有很好的借 鉴意义和促 进作用。 3 / 3 源头护水也减排 临安市地处 XX 流域源头,地理位置特殊。由于担负着为下游提供饮用水源的责任,临安市始终把环保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一贯注重发挥好杭嘉湖 “ 鱼米之乡 ” 的天然生态屏障作用。近年来,临安市更加注重 “ 源头护水 ” ,坚持引进高科技、轻污染项目,先后建成市区污水处理厂与青山污水处理厂两大污水处理项目;此次又在深化尾水处理上迈出了成功的创新步伐。据浙江省科技厅统计,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