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8591.2-1997CJ26、CJ28系列交流接触器_modify.pdf_第1页
JB8591.2-1997CJ26、CJ28系列交流接触器_modify.pdf_第2页
JB8591.2-1997CJ26、CJ28系列交流接触器_modify.pdf_第3页
JB8591.2-1997CJ26、CJ28系列交流接触器_modify.pdf_第4页
JB8591.2-1997CJ26、CJ28系列交流接触器_modify.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32 JB 8591.21997 CJ26、CJ28 系列交流接触器 1997-07-25 发布1997-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 布 I 前 言 JB 8591.2 1997 1 机械工业部 1997-07-25 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CJ26、CJ28 系列交流接触器 JB 8591.21997 1997-10-01 实施 JB 8591.21997 2 JB 8591.21997 3 JB 8591.21997 4 JB 8591.21997 5 JB 8591.21997 6 JB 8591.21997 7 JB 8591.21997 8 JB 8591.21997 9 接触器按额定绝缘电压 660 V、污染等级 3 级和绝缘材料组别a、b、所确定的爬电距离应不小 于 10 mm。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适用于触头开距和受电弧作用的部分。 7. 1. 3 接线端子 7. 1. 3. 1 接线端子的结构要求 接线端子的结构应保证良好的电接触和预期的载流能力,其所有接触和载流部件都应由导电金属 制成,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线端子应采用组合螺钉、螺栓、螺母等弹性连接或其它等效措施与导体(导线)连接以确保持 久地维持必要的接触压力。 接线端子的结构应在适当的接触面间压紧连接导线,而又不会损伤连接导体和端子。 接线端子的结构应不允许连接导体移动或者它们的移动不应有害于正常运行或不应使绝缘电压降 至低于规定值。 7. 1. 3. 2 接线端子连接导线的能力 接线端子能够连接的导线最大截面规定为相应表 17 温升试验所规定的导线或导体截面,按接线端 子的结构,Ith170 A 的接触器应采用带接线端头的导线或等效的铜排。而 Ith140 A 的各级接触器允 许接入非预制圆导体,其能够连接的相同导线类型的最大、最小截面见表 15。 7. 1. 3. 3 接线端子的连接 接线端子在安装连接外部导线时,导线应容易进入并便于接线。 接线端子上用于夹紧连接导线的螺钉和螺母不应作为固定其它任何零件之用。 验证接线端子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见 8.1.5。 7. 2 性能要求 7. 2. 1 动作特性 GB 14048.41993 中 7.2.1.2 适用。 按 8.2.3.1 规定进行试验时,接触器在其额定控制电源电压 Ua的 85%110%之间任何值应可靠地 闭合。此范围的 85%Ua适用于下限值,110%Ua适用于上限值。 接触器释放和完全断开的极限值是其额定控制电源电压 Ua的 20%75%(交流)和 10%75%(直 流) 。此范围的 20%Ua(交流)或 10%Ua(直流)适用于上限值,75%Ua(交、直流)适用于下限值。 闭合的极限值是在周围空气温度+40,线圈在 100%Ua下持续通电达到稳定温升后确定的。 释放的极限值是线圈电路电阻在5时确定的。 上述极限值适用于直流和规定频率的交流。 注:若对动作范围有其它要求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 7. 2. 2 温升 GB 14048.41993 中 7.2.2 适用。 接触器按 8.2.3.3 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时所测得的温升应不超过表 5 规不定期的极限值。 7. 2. 2. 1 主电路温升 主电路承载表 2 规定的约定发热电流,其温升应不超过表 5 规定的极限值。 7. 2. 2. 2 线圈温升 7. 2. 2. 2. 1 不间断工作制和 8 h 工作制线圈 当主电路通电时,接触器线圈持续承受 4.2.4 规定额定频率(当为交流时)的最高额定控制电源电 压,其温升不应超过表 5 规定的极限值。 7. 2. 2. 2. 2 继续周期工作制线圈 当主电路无电流流过时,线圈在额定频率(当为交流时)的额定控制电源电压下,按负载因数为 40%及表 3 规定的最高操作频率进行操作时,其温升不应超过表 5 规定的极限值。 7. 2. 2. 3 辅助电路温升 JB 8591.21997 10 辅助电路触头承载 4.2.5 规定的约定发热电流,其温升不应超过表 5 规定的极限值。 表 5 接触器各部件允许的温升极限值 1) 材料类型及部件说明 允许温升 K 备 注 裸黄铜65 铜(或黄铜)镀锡65接线端子 2) 铜(或黄铜)镀银70 热电偶法测量 线圈 B 级绝缘110电阻法测量 注: 1) 允许温升极限值仅适用于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 6.1 规定的情况; 2) 接线端子温升极限是以 PVC 电缆为依据而确定的。 7. 2. 3 介电性能 若接触器的所有电气间隙均不小于 7.1.2 的规定值则不必进行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接触器的介电性 能可仅用 8.2.3.2 所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考核。GB 14048.41993 中 7.2.3 适用。 接触器的主电路、辅助电路及控制电路应能承受 2500 V 工频试验电压(交流有效值)的考核,施 压时间规定为 1 min。 7. 2. 4 正常负载和过载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7. 2. 4. 1 接通和分断能力 接触器按 8.2.6.1 所述试验方法,应能接通和分断表 6 规定的电流,其操作循环次数为:接通 50 次,通断 50 次,表 6 中 Ic相当于表 2 中 AC3 使用类别额定工作电流。 表 6 接触器的接通、接通和分断(通断)条件 接通条件接通和分断条件 Ie AI/IeU/Uecos 间隔时间 s Ic/IeUr/Uecos f kHz Ie1000.450.45 Ie100 121.05 0.35 10101.05 0.35 2000Ic0.2 Ue0.8 10% 1.1 0.05 通电时间最小为 0.05 s,最大值不超过 0.1 s,若触头在重新断开之前已经完全闭合到底,则允许 通电时间小于 0.05 s。 表 7 验证额定接通和分断能力时分断电流 Ic和间隔时间之间的关系 分断电流 Ic A 间隔时间 s Ic10010 100 Ic20020 200 Ic30030 300 Ic40040 400 Ic60060 600 Ic80080 JB 8591.21997 11 JB 8591.21997 12 JB 8591.21997 13 表 11 接触器和 RT16 熔断器的组合情况 接触器型号CJ269、 12 CJ289、 12 CJ2616、22 CJ2816、22 CJ2632 CJ2832、38 CJ28 45、63 CJ28 75、85 CJ28 110140 CJ28 170205 CJ28 250、300 CJ28 400、475 熔断器型号 RT1625RT1650RT63RT16125RT16160RT16250RT16315RT16400RT16630 7. 2. 5. 2 短路条件下的性能(额定限制短路电路) 试验规定为: a) 试验电流“r”及 cos见表 12; b) 试验电流“q” :试验点的预期短路电流“q”规定为 50 kA,cos为 0.25。 表 12 相应于额定工作电流的预期试验电流“r” 额定工作电流(Ie/AC3) A 预期电流“r” kA cos Ie1610.95 16 Ie6330.90 63 Ie12550.70 125 Ie315100.50 315 Ie630180.30 7. 2. 6 耐低温性能 接触器应具有使用、运输、储存中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其试验方法见 8.2.4。 7. 2. 7 辅助触头的性能要求 接触器辅助触头的接通与分断能力、额定限制短路电流、机械寿命、电寿命等性能分别规定如下。 其试验方法见 8.2.10、8.2.11、8.2.12、8.2.13、8.2.14。 7. 2. 7. 1 辅助触头的接通和分断能力 a) 正常条件下的接通和分断能力 辅助触头应能在表 13 相应使用类别正常条件下的接通分断能力栏规定的试验参数时,接通和分断 电路而无故障。 操作循环次数为 6050 次,每分钟操作 6 次,其中前 50 次应在 U/Ue=1.1 的条件下进行。通电时间 规定为不小于 0.05 s(对于直流接通和分断能力试验,通电时间应大于等于 T0.95) 。 b) 非正常条件下的接通和分断能力 辅助触头应能在表 13 相应使用类别非正常条件下的接通分断能力栏规定的试验参数时接通和分断 电路而无故障。 操作循环次数为 10 次,每分钟操作 6 次,通电时间规定为不小于 0.05 s(对于直流接通和分断能 力试验,通电时间应大于等于 T0.95) 。 7. 2. 7. 2 辅助触头的机械寿命 辅助触头的机械寿命应作为接触器的整体的一部分在接触器的机械寿命试验中进行考核。 7. 2. 7. 3 辅助触头的电寿命 辅助触头的电寿命试验应在表 13 中相应使用类别电寿命栏规定的试验参数下进行,其操作条件及 操作循环次数均与接触器 380 V、AC3 使用类别电寿命试验的要求相同。 JB 8591.21997 14 表 13 辅助触头的接通与分断能力、电寿命试验参数 接 通分 断 试 验 项 目使用类别 I/IeU/UecosT0.95msI/IeU/UecosT0.95ms AC151010.3110.3 正常条件下的接通与分断能力 DC13116P1)116P1) AC15101.10.3101.10.3 非正常条件下的接通与分断能力 DC131.11.16P1)1.11.16P1) AC151010.7110.4 电寿命 DC13116P1)116P1) 注:1)P 为控制直流电磁铁负载的功率,6P 是经验公式,其上限值为 P=50 W,6P=300 ms,相应于表 4 中规定 的 P=30 W,T0.95=180 ms,P=60 W、T0.95=300 ms 7. 2. 7. 4 辅助触头的额定限制短路电流 当辅助触头被 RL625/16 型熔断器保护时,应能承受额定熔断短路电流的考核,其试验预期电 流值为 1000 A(有效值) ,cos为 0.50.7。 7. 2. 7. 5 噪声 交流控制的接触器在线圈施加额定控制电源电压时,在距离产品正前方 0.4 m 处,其噪声极限值 为 40 dB(A) 。 8 试验方法 8. 1 验证结构要求 8. 1. 1 耐湿性能试验 GB/T 14048.11993 中 8.1.2 适用。 被试接触器应是全新的、清洁的,并按正常工作位置安装,被试品在放入湿热试验室(或箱)以 前应存放在室温条件下不少于 4 h。 规定接触器采用交变湿热试验(Db) (GB/T 2423.41993) 。试验严酷等级为:高温温度为+40, 周期数为 6 昼夜。 接触器在条件试验结束前 ( “低温高湿” 阶段) 1 h 至 2 h 应进行 7.2.3 规定工频耐压值的 80%即 2000 V、1 min 的工频耐压试验,同时还应测量试品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最小值规定为 1 M。 8. 1. 2 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 GB/T 14048.11993 中 8.1.4 适用。 接触器的绝缘部件应能承受灼热丝试验的考核。对支持或固定载流部件的绝缘材料制成的零部件, 采用 960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温度允差为15,试验持续时间为 301 s;对绝缘材料制成的其 余部件,采用 650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温度允差为10,试验持续时间为 301 s。 8. 1. 3 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测定 GB/T 14048.11993 中 8.1.6 适用。 8. 1. 4 接线端子的机械性能试验 8. 1. 4. 1 接线端子的机械强度试验 GB/T 14048.11993 中 8.1.8.2 适用。 接触器接线端子机械强度用接入表 17 规定的导体来进行试验。拧紧力矩按表 14 的规定值。 每一试验应在完好的和新的接线端子上进行。 JB 8591.21997 15 JB 8591.21997 16 JB 8591.21997 17 JB 8591.21997 18 JB 8591.21997 19 JB 8591.21997 20 JB 8591.21997 21 JB 8591.21997 22 JB 8591.21997 23 JB 8591.21997 24 JB 8591.21997 25 件上进行一次试验,若相应的零部件为外协外购件,且外协生产厂能够提供相应材料的有效试验报告, 则接触器生产厂不需重复进行这些试验。外协生产厂提供的报告可构成型式试验报告的一部分。 9. 3 定期试验 对正式投入生产的接触器,应进行定期试验。定期试验期限的规定:CJ2632、CJ28205 及以 下为 5 年,CJ28250 及以上为 6 年,寿命试验允许延长一年。 9. 3. 1 定期试验规则 用作定期试验的接触器,必须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成批(大量)产品中任意抽取。定期试验采用顺 序试验方法(见 8.2.1)每一程序及未列入顺序试验的其它定期试验项目,试验数量除接触器用材料试 验、机械寿命试验外均为 2 台。所有规定的试验项目都能通过和所有承受试验的试品都合格,才能认 为接触器的定期试验合格,若在试验中仅遇一台一项不合格,则允许对该项目按原抽样数量加倍复试, 若加倍复试中全部合格,则仍认为定期试验通过,如仍出现一台不合格,则定期试验不合格。 9. 3. 2 定期试验项目 接触器的定期试验项目包括: a) 耐湿性能试验(8.1.1) ; b) 抗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8.1.2) ; c) 绝缘材料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测定(8.1.3) ; d) 接线端子的机械强度试验(8.1.4.1) ; e) 导线的偶然松动和损坏试验(弯曲试验) (8.1.4.2) ; f) 拉出试验(8.1.4.3、8.1.4.4); g) 最大规定截面的非预制圆铜导线的接入能力试验(8.1.4.5) ; h) 动作特性验证试验(8.2.3.1) ; i) 介电性能试验(包括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检测) (8.2.3.2) ; j) 温升试验(8.2.3.3) ; k) 接通和分断能力试验(8.2.6.1) ; l) 约定操作性能试验(8.2.6.2) ; m) 机械寿命试验(8.2.7) ; n) 辅助触头的通断能力和机械寿命试验(8.2.10、8.2.11、8.2.14) ; o) 噪音试验(8.2.15) 。 机械寿命试验的试品数量按双三或单八抽样方案的有关规定(8.2.7.4) 。 9. 4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分常规试验和出厂抽样试验二种。 9. 4. 1 常规试验规则 常规试验作为接触器生产过程的后续工序,必须对每台产品进行检验。 9. 4. 2 常规试验项目 接触器的常规试验项目包括: a) 外观检查:包括外观质量、零部件装配的正确性;铭牌、标志应无误;零部件的镀层和处理应 正确;螺钉连接的零部件不得松动;绝缘件应无气泡裂纹等现象。 b) 一般检查:触头开距、超程检查。 c) 动作特性试验(8.2.3.1) :本试验允许在室温和冷态下,采用经验证证明等效的试验条件进行; d) 1 s 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同 8.2.3.2 的规定) ; e) 噪音试验(8.2.15) 。 9.2.2 的相应规定适用于定期试验。 9. 4. 3 出厂抽样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