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预压施工方案.doc_第1页
路基预压施工方案.doc_第2页
路基预压施工方案.doc_第3页
路基预压施工方案.doc_第4页
路基预压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国水电集团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八年十一月四日目 录1、概况21.1预压段路基简况31.2双线地段预压路基结构42、路基预压施工62.1施工工艺流程62.2资源配置62.3材料72.4施工方法82.5注意事项9路基堆载预压施工方案1、概况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三标段五工区(水电三局)施工区段横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和曲阜市,起始里程DK496+265.27K514+786.04,正线全长18.52077km。区间内有大中型桥梁共13座,总长3.73km;路基14段,全长14.79083km;原设计预压路基有DK507+815851.92、DK512+139.61429.9、DK512+476.1880、DK514+300487.4四段,总长923.01m;根据设计文件变更预压路基有DK513+460DK513+940、DK512+880DK512+099.90、DK502+500DK502+747.21、DKDK511+450DK511+807.50四段,总长1304.61 m1.1预压段路基简况序号区间里程区间长度m堆载量m3备注1DK507+815851.92187.46089.526610个月2DK512+139.61429.9408.413270.88610个月3DK512+476.1880290.299432.915610个月4DK514+300487.436.921199.708610个月5DK513+460 94048013550.40610个月6DK512+880 099.90219.906207.78610个月7DK502+500 747.21247.216978.74610个月8DK511+450 807.50357.510092.23610个月合计2227.6266822.18(1)DK507+815851.92段位于马家峪大桥与梨园水库特大桥之间,线路以填方通过,地形较平坦。路堤中心最大填高 9.07m,路堤边坡最大高度为8.8m。该段基础处理形式为CFG桩;预压土堆载高度3.5m,堆载边坡坡度1:1。(2)DK512+139.61429.9段位于位于林程店大桥与林程店1号中桥之间,地貌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辟为耕地。线路以填方通过,路堤中心最大填高8.52m,路堤边坡最大高度为8.6m。该段基础处理形式为CFG桩;预压土堆载高度3.5m,堆载边坡坡度1:1。(3)DK512+476.1880段位于林程店1号中桥与林程店2号中桥之间,地貌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路堤中心最大填高7.92m,路堤边坡最大高度为7.98m。该段基础处理形式为CFG桩;预压土堆载高度3.5m,堆载边坡坡度1:1。(4)DK514+300487.4段位于林程店2号中桥与黄村中桥之间,地貌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线路以填方通过,路堤中心最大填高9.46m,路堤边坡最大高度为9.1m。该段基础处理形式为CFG桩;预压土堆载高度3.5m,堆载边坡坡度1:1。(5)DK513+460 DK 513+94段预压高度3.0m,预压时间不少于3个月。预压底部设置复合土工膜,预压土顶部宽度5.91m,两侧坡比为1:1,并按预压土的横断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6)DK512+880DK512+099.90段预压高度3.0m,预压时间不少于3个月。预压底部设置复合土工膜,预压土顶部宽度5.91m,两侧坡比为1:1,并按预压土的横断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7)DK502+500DK502+747.21段预压高度3.0m,预压时间不少于3个月。预压底部设置复合土工膜,预压土顶部宽度5.91m,两侧坡比为1:1,并按预压土的横断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8)DKDK511+450DK511+807.50段预压高度3.0m,预压时间不少于3个月。预压底部设置复合土工膜,预压土顶部宽度5.91m,两侧坡比为1:1,并按预压土的横断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1.2双线地段预压路基结构(1)原设计堆载预压路基结构预压土堆载高度3.5m,正线底宽一般采用13.3m,堆载边坡坡度1:1。堆载于基床底层施工完毕,基床表层施工前进行,先于路基基床底层顶面铺设一层经编土工膜,铺设宽度应大于堆载范围每侧不小于1.5m,其上分层摊铺预压土。双线堆载预压断面参见下图1-1。图1-1 双线地段堆载预压横断面(2)后期设计变更堆载预压路基结构预压土堆载高度3m,正线底宽一般采用13.3m,预压底部设置复合土工膜,预压土顶部宽度5.91m,两侧坡比为1:1。堆载于基床底层施工完毕,基床表层施工前进行,先于路基基床底层顶面铺设一层经编土工膜,铺设宽度应大于堆载范围每侧不小于1.5m,其上分层摊铺预压土。双线堆载预压断面参见下图1-2。图1-2 双线地段堆载预压横断面2、路基预压施工2.1施工工艺流程堆载预压施工工艺参见施工工艺流程图2-1。图2-1 堆载预压施工工艺流程图2.2资源配置堆载预压由五工区施工一、二处负责施工,相应资源配置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表2-1;主要人员配置见表2-2;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见表2-3。表1-1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状态1挖掘机日立ZX360H-3台4良好2振动压路机TB22t台3良好3推土机TY220台3良好4装载机ZL50辆2良好5平地机PY-180A台2良好6自卸车东风15T辆8良好7洒水车CA10B辆1良好表1-2 人员配置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施工负责人2负责全面施工组织协调工作2路基工程师2负责施工现场全面技术工作3技术员2负责整理搜集现场施工资料4试验人员2负责试验检测工作5测量人员3负责测量工作6机械操作人员17机械设备的操作7安全员2负责现场安全工作8施工配合人员8配合现场施工作业表1-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检定状态1经纬仪Sg台1合格2全站仪TC1800台1合格3水准仪NA2台1合格4水准尺5m铝合金尺把1合格5灌砂筒150mm个1合格6电子称AGT-10套1合格2.3材料2.3.1经编土工膜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经编土工膜,土工膜符合纵向抗拉力7KN/m,横向抗拉力7KN/m,渗透系数410-12cm/s,伸长率20的验标要求。2.3.2堆载填筑材料堆载填筑主要采用弃土场的路堑开挖料、CFG桩施工弃土、桥台基础开挖料等。要求填料不得使用淤泥并不含垃圾等杂物,防止预压土污染填筑好的路基。2.4施工方法2.4.1施工准备(1)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完成并验收合格;(2)由测量人员放出路基基床顶面边线,用白灰将堆载预压填筑范围及土工膜铺设边界洒线做出标记;(3)完善排水系统。2.4.1经编土工膜铺设土工膜铺设之前,首先清理基床底层顶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并确保顶面平整后按照放好的铺设范围白灰线铺设土工膜。土工膜沿线路轴线横向铺设,铺设时时应按紧,确保土工膜紧贴基床底层顶面,无凸起、无褶皱。土工膜单幅之间的搭接按不小于20cm控制,搭接采用热熔连接,确保连接紧密、无褶皱、无孔洞。2.4.2堆载填料基础填筑考虑到首先堆载填料多取自弃土场,各种废料混杂、填料质量不稳定;其次堆载预压顶面将要架梁通过等因素。故拟采用70cm的级配碎石作为堆载预压填料底层的基础,即在土工膜铺设完成后,首先填筑70cm厚的级配碎石,分层碾压密实后,再在其顶面填筑弃土场堆载料。70cm厚级配碎石分两层填筑,碾压施工采用过渡段施工采用的碾压组合,碾压68遍,确保密实。2.4.3堆载弃土场填料填筑取自弃土场的堆载料采用挖掘机装料,自卸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推土机平整,振动碾碾压,碾压按照填料的设计重度不小于18kN/m3控制,单层铺设完成后现场采用灌砂法检测密实度,并计算出相应的重度,合格后进入下一层填筑施工。2.4.4观测及卸载时间的确定堆载预压填筑过程中应同步进行地基沉降与土的侧向位移观测。堆载预压的卸载时间根据观测资料和工后沉降推算结果,由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卸载时间。2.4.5堆载预压卸载堆载料具备卸载条件后,由挖掘机挖除顶部的弃土场填料;为了防止卸载时对基床底层造成破坏,底部的20cm以上级配碎石基础填料由平地机配合人工挖除,预留20cm级配碎石填料保护层由人工清除。卸载全部完成后对基床底层顶面予以恢复并重新检测,合格后即可按照设计断面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2.5注意事项(1)堆载预压不得使用淤泥土或含垃圾杂物的填料,填筑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预压土污染填筑好的路基。(2)预压荷载不应小于设计荷载。(3)预压土的堆载宽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堆载预压土应边堆边推平,顶面应平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