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oc_第1页
灌阳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oc_第2页
灌阳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oc_第3页
灌阳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oc_第4页
灌阳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灌阳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l4期资源与环境科学灌阳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赵玉红叶海宁黄云清.(t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气象局,广西灌阳541600;金秀县气象局;灵川县气象局)摘要利用1961-2000年灌阳县气象站年平均气温,降水,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等资料,对灌阳县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O年来,灌阳县气温呈平稳态势,且略有下降,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量;灌阳县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14024102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口卅,为此许多国家纷纷研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对策,同时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诊断和预测工作.1资料和方法灌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北纬250.1032250.4537,东经110o4316111.2013之间,海拔263.1m.气象站位于县城西南方,四周群山环绕,观测环境保护良好,站内研究资料能较好地代表灌阳山区的气候特点.为进一步揭示灌阳县气候变化特征,特选取气象站1961-200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资料,绘出年,季各要素的历史变化曲线及5年滑动平均曲线,对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2气温的变化特征2.1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由图1可知,自1961年开始,年平均气温以升高一降低一升高的趋势变化.1963年平均气温升高到最高点19.0,1984年下降到最低点17.0oC,而后气温逐渐上升,到1998年上升到18.8.与最高峰值接近.年份图1灌阳县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由表1可知,20世纪60,90年代气温偏高,60年代的年平均气温较8O年代偏高0.31oC.从各季节(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的气温变化规律来看,变幅最大的是冬季,振幅为0.87;春季气温在60年代达到最高,到80年代下降到最低;夏季气温在70,9O年代偏低,在6o,80年代夏季较年平均值偏高;作者简介赵玉红(1978一),女,广西荔浦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工作.收藕日期20100610秋季气温在90年代达到最低;冬季平均气温在90年代达到最高.由此可见,近40年来,春季,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秋季气温呈下降趋势,从全年代来看有冬暖夏凉的趋势,且近40年来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的增温.表l灌阳县19612000年各年代平均气温()年代全年春季夏季秋1961一l97018.0617.8827.05l9.397.921971198017.8417.5226.7919.077.971981一l99o17.7517.2727.0919.157.5219912Ooo17.9017.5826.6518.978.3919612Ooo17-8917.5626.9019.157.952.2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由图2可知,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气温一样,总体上呈平缓趋势,60年代气候明显偏暖.1963年平均最高气温24.3,为近40年来的最高值,70,80年代的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1984年下降到最低值21.4oC,90年代平均最高气温略有上升,与年平均气温同步上升情况不是很明显.年份图2灌阳县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曲线2.3年平均最低气温由图3可知,年平均最低气温总体变化呈上升趋势.6o年代到70年代初期年平均温度呈下降趋势,到1971年下降到最低值13.8,70,80年代为波动时期,80年代后期到9O年代为逐渐上升趋势,到1998年上升到最高值15.3.3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由图4可知,降水量年代变化表现为6o年代到8O年代偏少,70,90年代降水量偏多,在1968年出现年最大降水量1946.7mm,而年最小降水量出现在1988年.为1l18.3mm.总体而言.灌阳县的年降水量态势在华南地区属正常偏多.由表2可知,60,8O年代平均降水量偏少,为1490mm左右,70,9O年代降水量最多,年平均降水量达到l580mln以上.春季降水量以70年代最多,6o年代最少;夏季降241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4期秋季降水量以6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冬季降水量以9O年代最多,60年代最少.各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并不一致.表2灌阳县1961-2000年各年代平均降水量绢l世年份图3灌阳县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曲线年份图4灌阳县年降水量变化曲线水量以90年代最多,80年代最少,落差高达127.42mm;年代全年春季夏季秋1961-1970l505.82567.02494.79255.74188.27197119801580.63687.34489.15202.412O1.731981-19901480.45612.87398.96230.56238.O61991-20001588.97618.44526.38185.70258.451961-2000l538.97621.42477.32218.6o221.634结论20世纪6090年代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不大,总体呈平缓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则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从年季变化看,夏,秋2季总体气温上升幅度平缓;而春,冬2季气温偏高,以冬季较为明显,故对于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各年代的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90年代以来夏季降水增多,使洪灾出现的频率增多.5参考文献1郑维宽.近六百年来广西气候变化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5(6):155-160.【2】黄嘉宏,张勇,罗忠红.广西45年来降水和气温的长期变化特征【J.广西气象,2003,24(4):3539.【3】黄雪松,周惠文,黄梅丽,等.广西近5O年来气温,降水气候变化.广西气象,2005,26(4):911.4】涂方旭,覃峥嵘,李耀先,等.广西近百年来降水量序列的气候变化特征岍.广西气象,2000,21(2):3033.(上接第240页)年以外,其他13年均明显高于常年平均值.从线性倾向率上看,年平均最低气温以O.50C/IOa的速度上升,其中冬,春2季明显大于年倾向率,分别为0.87C/IOa.O.64C/IOa.由表2可以看出,宁津县进入2l世纪以来年平均最低气温较前3O年高出1.0,其中春季高出1-3,夏季高出0.4,秋季高出0.8.冬季高出1.2.与年平均气温一样,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尤以冬,春季明显.表219712007年各年代4季及年平均最低气温()1971-19806.9020.567.766.887.O51981-19907.6020.427.687.207.04199120oo7.192O.677.826.177.4l2o0120078.5321.0o8.595-348.201971!O077.4820.647.916.3O7.362.3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特征由表3可以看出,宁津县进入2l世纪以来的年平均气温比前30年上升0.58,其中冬季增高0.5oC,春季增高1.0,秋季增高0.4.夏季持平.可见,本世纪以来年平均最高气温迅速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春季温度升高造成的.表3197l一2Oo7年各年代4季及年平均最高气温,一夏季秋季冬季年均l971198O19.8830.86198ll99019.6630.77l9912Ooo19.5031.02200l一20072O.6730.94197l一2O07l9.8730.89.424.0318.55.654.2918.56.575.28l8.85.934.9ll9.13.624.5018.742.4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由表4可以看出,20世纪7O,90年代降水较多,80年242代降水量明显偏少.进入21世纪,降水又明显偏少,以夏季降水减少最为显着.以每108作为一个阶段对比分析看,21世纪以来,年平均降水量比20世纪70年代减少104.7mm,其中夏季减少110.2mm.从线性倾向率看,一年四季均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13.5mm/lOa,夏季减少60.8mm/lOa,秋季减少19.0mm/lOa,冬季减少6.5mm/lOa.表41971-2007年各年代4季及年降水量,Linn,lJ1981199O74.7314.860.5l2.3457.31991200O67.1382.779.6l2.6541.120o1200770.3274.795.9l1.545Z6】97】一2O0767】344.582.4】3.4506.】3结论1971-2007年间宁津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增暖幅度更加明显,年平均气温较前30年升高0.7,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1.0.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0.58.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和春季的升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2.5倍.这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1971-2007年宁津县的降水总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