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松岭地区地质图及分析.doc_第1页
朝松岭地区地质图及分析.doc_第2页
朝松岭地区地质图及分析.doc_第3页
朝松岭地区地质图及分析.doc_第4页
朝松岭地区地质图及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松岭地区地质图11级茅以升学院1班 李鸿杰 20110235一、做图切地质剖面图1、在CAD中绘图,用绘图工具量出纵断面实际长度为3525m左右,高程范围是 300m1000m左右。 2、为保证剖面图看起来比较直观,要选取适当的纵横比例,此处,选择横向比例1:25000,纵向比例为1:10000,所以其纵横比例为n =2.5。3、以剖面线方向为X轴,以等高线方向为Y轴。 4、在平面图上量出剖面线、各岩层、断层走向,计算相关角度:按下式计算走向视倾角:tan= tan sin 按下式计算纵横视倾角:tan= n tan (n=纵比例/横比例)5、 实际数值如下表:走向倾向倾角与剖面线夹角横纵比sin(夹角)tan(倾角)nsin(夹角)tan(倾角)arctan视倾角1536315602.50.8660.26790.580.52630181915882.50.99940.08750.2190.215121182880252.50.42265.67135.9221.4058118127125882.50.99940.46631.1650.8614918227220892.50.99980.3640.910.738421798935862.50.99760.70021.7461.051606、所做剖面图如下:二、读图资料(地质说明书)1.基本信息图名:朝松岭地区地质图比例尺:1:25000图幅大小:2.25 km3.43 km方位:地质图左下方给出指北箭头(指向图幅左方略微偏上为正北方)。图例类别数量:煌斑岩脉,始新统()砂、砾岩,古新统()页岩,上二叠系()砂页岩,下二叠系()砂岩,上石炭系()砂岩,中石炭系()煤系,地形等高线,地层分界线,断层及其产状,钻孔及其编号。共11类。2.地形地貌水系本区有两条南北方向山脉,均为煌斑岩脉,其中一条被断层截断,相对高差800 m左右,最高点在图幅东南侧山峰,海拔1200 m。最低点在图幅西北侧,海拔400 m左右。本区无山谷、河流等。所属地貌单元为山地。3. 地层岩性(1)图例由图例可见,本区出露的沉积岩由新到老依次为:始新统()砂、砾岩,古新统()页岩,上二叠系()砂页岩,下二叠系()砂岩,上石炭系()砂岩,中石炭系()煤系。地质构造方面有断层通过本区,方向由北西至南东走向。在图幅内,有两条南北走向的煌斑岩脉。(2)地层分布年代较新的始新统砂、砾岩分布在整个山脉山顶处(包括图幅中心的山顶、东北部山顶和西南部山顶),而年代最老的中石炭系煤系岩层分布在图幅中地势最低的西北侧和东南侧,其余地层按年代顺序依次分布在山坡左右。(3)接触关系始新系、古新系沉积时间连续,地层界线彼此平行,岩层产状彼 此平行,为整合接触。古新系与上二叠系之间缺失了晚白垩系至早三叠系的地层,沉积时间不连续,地层界线与岩层产状均不平行,是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二叠系、下二叠系、上石炭系、中石炭系又为整合接触关系。本区最老地层为中石炭系煤系,最新地层为始新统砂、砾岩。(4)岩脉煌斑岩脉,有两条东南-西北向岩脉横贯主山脉。(5)断层有断层穿过本区。位于图幅中间北西至南东方向的各个地层被右下角至左上角的断层截断,形成断层错动。4.地质构造(1)褶皱由图可见,有两个褶曲构造。 第一个以上二叠系砂页岩为中心,两边对称出现下二叠系砂岩、上石炭系砂岩地层,其年代依次越来越老,故为一向斜构造。向斜轴线由南到北。顺轴线方向观察,地层界线封闭弯曲,沿弯曲方向凸出,所以这是一个轴线近南北,并向南倾伏的向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西侧岩层倾角较缓,东侧岩层倾角较陡,故为一倾斜倾伏向斜,轴面倾向南西西。 第二个以上中石炭系煤系为中心,两边对称出现上石炭系砂岩地层,其年代较新,故为一背斜构造。向斜轴线近乎由南到北。顺轴线方向观察,地层界线封闭弯曲,沿弯曲方向凸出,所以这是一个轴线近南北,并向北倾伏的背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西侧岩层倾角较缓,东侧岩层倾角较陡,故为一倾斜倾伏背斜,轴面倾向北东。(2) 断层本区有一北西向南东走向的断层,断层走向与褶曲轴线及岩层界线斜交,故属于斜断层。另外,此断层的断层面倾向北东,故北东侧为上盘,西南侧为下盘。比较断层线两侧的地层,北东侧地层新,为下降盘;南西侧地层老,为上升盘。因此该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从断层切割的地层界线看,断层生成的年代应在晚第三纪(始新统)后。由于断层两盘位移较大,说明断层规模较大。 5.区域地质简史根据以上读图分析可知,本地区在始新统和古新统之间,地壳下降,为接受沉积环境,无沉积物基底。晚白垩系至早三叠系之间,地壳上升,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没有沉积,缺失大量地层。上二叠系至中石炭系之间,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沉积。这两次地壳升降运动并没有造成强烈褶曲及断层。始新统和古新统期间以海相沉积为主,晚白垩系至早三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