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doc_第1页
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doc_第2页
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doc_第3页
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doc_第4页
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规划0ili论坛l0rUm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口赖寿华,袁振杰16瓶黟RnRER5摘要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采取建筑抽疏,拆违建绿,恢复河涌,调水补水,文塔广场恢复整治,建筑立面整饰与景观塑造等措施,规ij-17造诗意广州,重现一弯江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风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亚运会对市场的激活有限,城市更新中行为与制度间存在矛盾>中突等,导致规划目的与实施产生脱节现象,因此要在服务公益,服务亚运的目标下进行制度创新,有效实现城市更新的多元目标.关键词大事件;触媒;广州亚运会;城市更新:荔枝湾文章编号10060022(2010)12001605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AsianGamesandReflectionofUrbanRedevelopment:LycheeInletProjectExample/LaiShouhua.YluanZheniie隅呐栅咖TheLycheeInletrenovationprojectadoptedillegalbuildingstoprovidenewgreenspace.dredgedwaterways,rebuiltWentasquare,andrenovatedstreetfacadestoreinventthegreenriver,redlycheelandscape.Marketforcesplayedalimitedrolei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andtherewereconflictsbetweenestablishedinstitutionsandtherenovations.Institutionalinnovationisnecessarytoachievebeerresults.1Keywon蝴Bigevent,Catalyst,AsianGames,Urbanrenovation,Lvcheefnlet1城市大事件与城市更新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也是各类活动发生的舞台,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类事件在城市地域空间上不断交织与融合的过程.事件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在一定时空内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活动的总和11.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事件因其对举办地区乃至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及城市建设产生持续,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而被普遍公认为重大事件.城市发展中的各类重大事件往往成为城市空间成长的重要组织力量,重大事件的发生或展开也往往成为促进或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拐点和节点.因此,目前众多城市都热衷于争取举办大型事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美国城市设计师韦恩?奥图(WayneAttoe)和唐?洛干(DonnLogan)于20世纪末提出城市触媒理论,并在美国都市建筑都市设计的触媒中提出城市触媒是刺激和引导后续开发的重要要素.金广君通过参考相关学科的相似理论认为:城市触媒是能够促使城市发生变化,能够加快或者改变城市发展速度的新元素,即通过某一特定触媒元素的介入,引发某种链式效应,促成城市建设客观条件的成熟,从而推动城市按照人们的意志持续地,渐进地发展3.由于具有突发性强带动性持续影响性等性质,城市大事件常作为城市发展的触媒因素.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广州亚运会所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文化和社会活动,以及相关政策制定必定会给广州城市更新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其本身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触媒.城市更新与结构转型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和机制,具有经常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始终与城市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件由于引发相当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开发,直接影响了城市更新活动的进程与政策制定.西班牙为lg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专门制订了蒙特尤克体育设施发展计划,旨在不破坏老城区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为城市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2D00年奥运会给悉尼带来城市振兴,政府将一个严重污染的垃圾倾倒场变成了一个拥有体育场馆,自然保护资源和公园的地区,使地区的发展提速了1O年_5.展望2012年奥运会,伦敦市政府提出了新的伦敦空间发展战略),将对长期荒废的东伦敦地区进行战略开发,建设奥运会场馆引.上海世博会会场规划将破旧建筑拆除重建,同时也保留江南造船厂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作为展馆,在提高城市功能的同时体现和谐城市的美好愿望.可见,大事件常常能打破城市旧有发展态势,使城市获得更多的资源进行快速发展.大事件对于城市更新而言具有两面性,大事件能让举办城市得到更多发展资源及动力去实现城市更新的目标,但由于大事件往往具有更强的目标性与时限性,城市更新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建设目标不长远,对城市文化挖掘不深等.运动会所带来的触媒效应,从而带动城市发展.2O04年广州组织编制了(广Jt,l=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城市规划建设纲要,将城市发展目标与亚运会这一战略工具充分结合.2007年广Jt,l市政府提出(广Jt,l2010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对实施措施具体化.广州20lO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分为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亚运服务与城市保障,亚运文化与城市人文,亚运遗产与城市发展4个部分共76个专项计划,739个具体项目(图1).其中,重点通过城市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中的八大工程打造新广Jt,l即亚运场馆,重点建设,交通畅通,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市容改善,人文景观,设施配套八大工程9l.荔湾区作为发展历史最为悠长,承载广州西关文化的行政区,其改造项目数量最多且分布最集中.荔湾区相应地制定五区一街的亚运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五区指荔枝湾文化休闲区,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沙面欧陆风情休闲区,水秀花香生态文化区,一街指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本文以荔枝湾文化休闲区项目为介绍对象,旨在从城市公共部门的视角反映亚运城市更新项目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所存在的矛盾.荔枝湾整治工程主要内容亚运会背景下的广州城市更新荔枝湾文化休闲区的主题为诗改造计划广州善于利用大事件促进城市发展,前后利用六运会与九运会实现了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8I.自广州t获得了2O10年亚运会的举办权起,广州不仅把亚运会视为大型体育比赛,同时更希望启动大型综合性广N201OqF运城市行动计划城市基石出设施与环境建设八大工程打造新广州图1广州亚运行动计划意广Jt,所在地块东起泮塘路龙津西路,西至黄沙大道,北起中山八路,面积约为54hm2.该项目旨在保护西关大屋文化,恢复荔枝湾水系旧观,重现一弯江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风貌.3.1荔枝湾地区的历史文脉荔枝湾地区位于荔湾区西部,因南汉广植荔枝而被称为荔枝湾,后因河道纵横,百舸云集而成为明代羊城八景.荔枝湾承载了浓厚的岭南建筑艺术,如昌华苑,芳华苑,海山仙馆,小画舫斋等都是岭南园林建筑的代表.此外,荔枝湾带存留了老广州对十里荷香千株荔枝的集体回忆10.因此,荔枝湾改造是亚运城市改造中历史文化保护意义最重大的项目,受到广州人民的高度关注.3.2项目改造定位与改造步骤基于浓厚的岭南文化,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提出融自然与城市风光于一体,以传达本土丰富文化内涵为主旨的文化休闲区的项目定位,即融合荔湾湖的自然风光与西关文化风情,并加入城市休闲功能(图2).该项目将分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位于荔湾湖公园的南侧,总占地面积为10hm2,第一期项目地块涉及西关建筑保护区近代民居保护区竹筒屋集中保护区,以及耗资巨大的相关治水工程,因此备受关注.后期的工程将在亚运后开展.臣至至亚运服务与城市保障亚运遗产与城市发展韭运文化与城市人文2010年第12期第26卷17图2荔枝湾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图3一期工程的建筑整治分类图3.3荔枝湾改造工程重点与措施目前正进行第一期工程以及与第一期工程配套的景观提升工程,工程重点与措施包括以下5个方面.3.3.1建筑抽疏,拆违建绿规划首先进行的是沿河涌破旧建筑的拆除工程.地块现状建设量为18凝划秘nEF514万平方米,按规划将保留建筑10.63万平方米,拆除建筑2.6万平方米,新建建筑1.3万平方米(图3).在建筑抽疏的同时尽可能地营造绿色空间,提高空间绿化质量.项目第一期投资为5亿元,其中,拆迁约需3.5亿元,新建建筑投资为1.7亿元.地块的东北部将打造文塔广场,广场空间通过连片式地拆除周边破旧的企事业单位房产来获得.此外,文塔广场旁分布着古玩市场,艺术学校及荔湾博物馆广场,规划以西关大道及廊桥将各个建筑相连.规划将沿河岸的系列广场结合西关文化加以塑造,并将其打造成高端的休闲娱乐区,在为地方文化注入商业活力的同时推动地区的发展.3.3.2恢复河涌,调水补水2O世纪80年代,广州因缺乏污水处理厂,导致大量污水排入河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当时广州采用将所有河涌铺上水泥盖板的办法暂时性地解决了问题,但此办法也使重现一弯江水绿,两岸荔枝红河涌景观的机会随之消失.因此,规划重点之一是将河涌由暗转明,即采用恢复河涌的办法,重新掀起水泥盖板使河涌重新展现.同时,为解决河涌水质问题,规划采用了调水,补水与截污相结合的措施,在上游截污,对荔湾湖水进行生态净化,并将湖水抽调到上游进行补水.通过此措施使河涌水得到不断循环以逐渐恢复河涌水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解决河涌环境问题,恢复河涌景观.3.3.3文塔广场恢复整治荔枝湾文塔又称文晶塔,是广JJ1,l市中心唯一的文塔.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文塔空间被现代建筑逐渐侵蚀.规划将文塔重新修复,同时拆除周边建筑并建成文塔广场,这一方案的建筑与景观设计由来自多个单位的专家合作完成.文塔广场面积约为2000m,将以文房四宝纸,笔,墨,砚为广场主体景观.文塔为文笔,周边将建水井寓意墨水,地上将铺大石板寓意纸,另将建几个砚池.此夕l,紧邻文塔的地块也将改建成古玩售卖,交易的场馆,与文塔广场连成一体.3.3.4建筑立面整饰与景观塑造地块将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进行不同的立面整饰及景观塑造(表1).3.3.5相关配套工程地块改造需要进行一系列相关配套工程,主要包括景观工程,以及灯光,弱电和监控等相关工程.景观工程主要是景观细节的提升,如广场小品,河堤,公园的植物配置,以及门,亭等样式的确定等;岭南文化,西关文化,绿色,活力是景观打造的主题.另外,灯光工程将对骑楼街,洋楼及河涌在夜间营造泛光的照明效果,展现河涌沿线柔和流动的景观氛围.4亚运会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冲突分析按计划,项目期须在2O10年9月3O日结束,但目前许多相关工程未能依时竣工,规划目的与实际实施上存在较大的脱节.究其原因,是由表1建筑立面整饰与景观塑造的不同方式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冲突矛盾而导致规划实施效率低所造成的.4.1现代与传统:传统建筑风貌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老城区中许多具有传统建筑风貌的建筑一直保持着其居住的功能,但由于居住群体的不断更替及社会地位的下移,导致许多传统建筑破损严重.此外,由于老城区低层次商业的中击,许多传统建筑肩负起更大的利用强度,各种线路铺设,各种空间功能的改变等对本已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来讲更是一场灾难.因此,改造是需要的,但单纯的立面整饰却给建筑带来了更大的破坏.旧有的砖块,窗等配件在经过整饰或拆除后很容易产生漏水等房屋问题,并扰乱居民生活,这使居民宁愿居住在破旧的房屋中也不愿意进行整饰,从而产生了传统建筑风貌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4.2保护与更新:历史的错误在不断重犯房屋立面整饰的工作仍停留在涂脂抹粉的层面.在项目的改造中,本应使用原有的材料对历史建筑进行彻底的原貌恢复,但由于此前多次涂脂抹粉式的立面整饰对原有的青水砖,水磨砖进行不透气的全覆盖,使砖腐败,导致丧失彻底修复的机会.因为时间紧迫,工作强度大,无法对原有建筑进行细致的保留和复原,故在本次改造中依旧进行单纯的立面整饰,无奈地不断重犯历史的锚误.4.3政府与居民: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的矛盾在荔枝湾项目中,工程的推进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周边民众对规划表示赞赏与支持,但是当地的居民及商户却强烈反对.改造会对当地居民造成许多生活上的不便,如对原有违章建筑进行清理,对房屋进行整饰等,2010年第12期第26卷19因此当地居民觉得改造是被动式的不必要的的行为.对商户而言,其在原河涌的上盖临时建筑内经商,某些利益集团控制了上盖临时建筑向商户收取租金.因此在改造时,商户在利益集团的鼓动和驱使下会对工程进行阻拦,加大了施工的难度.由此可见,在荔枝湾项目建设中存在着较大公私利益的矛盾.4.4城市与社区: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争取项目资金的目标不一致对于荔枝湾项目,广州市政府为了使地区得到更大的发展,争取项目能尽快展现效果;但在落实层面,荔湾区政府则要寻求更多资金进行改造.在实施中,荔湾区政府试图通过土地经营,物业经营等方式引入市场资金,但最终因各种原因而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因此,广州市与荔湾区之间存在着发展目标不一致的矛盾,造成了工程资金的缺位,拖慢了工程进度.4.5整合与分拆:整体效率的需要与部门权力的矛盾荔枝湾项目是亚运建设的重点工程,整个项目由多个政府部门共同推动.荔湾区常委负责协调多部门进行建设工程,街道办公室负责街道外围建筑的立面整饰,文化局负责文物建筑的拆迁,环保局负责水生态处理,建设局负责建筑立面整饰,灯光工程和景观工程,农水局负责堤岸工程,污水公司负责洁污工程,规划局负责规划编制和修订建设.工程任务实行直线式的分派方式,各政府部门有备自的施工队进行施工.但由于改造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而负责统筹工作的机构实际协调效果有限,从而导致工程任务支离破碎,甚至相互推卸,部门间协调差,且因部门权力过于分散而导致整体改造效率低.20规划牺PL,RnnER54.6地上与地下:建筑整饰禾I:i三线下地的矛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建筑物经过整饰后,三线下地依然困难.一方面,老城区街巷窄,没有施工的空间;另一方面,资金不配套,不同部门对三线下地的协调不足,造成了老城区三线下地困难大.因此,改造工程存在建筑立面整饰一新但三线依然凌乱的矛盾.4.7室内与室外:外立面整饰光鲜和内部环境恶化的矛盾在整饰投资中,资金只针对建筑外立面,没有对建筑内部进行支持.由于目前老城区居住着大量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居住密度高,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少,卫生差,因此造成了室外建筑光鲜,室内居民生活环境不佳的矛盾.此外,对于文物保护建筑,建筑内部同样日久失修,不受关注.由此可见,改造工程存在建筑外立面整饰光鲜但内部环境却不断恶化的矛盾.4.8面子与里子:决策者看得见的地方与看不见的地方决策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具有核验工程质量的权力.由于地区范围大,项目也有主次之分,决策者-/-/并不能一一探勘,造成了决策者所到之处光鲜干净,未到之处情况欠佳的问题出现,尤其是老城区的窄小街道往往存在功能混杂,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但常因未受到决策者的关注而旧况依然.5结语5.1城市更新的多元目标难以实现在广州亚运改造执行工作中,决策者更多地关注物质环境改造,而忽略了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也没有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使得在这一波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中民意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因此,社会目标的缺失,公众参与的不充分,经济效果的未知性造成了城市更新多元目标难以实现.5.2亚运对市场的激活有限荔枝湾的更新改造虽因亚运会而能够提前,相对全面地实施,但也因亚运会而过于追求速度,导致许多问题考虑欠妥.广it,I亚运会激活了很多建设工程,但产生的激活市场和投资的作用有限.到目前还由于产权,经营关系不明确,以及部门问权力的相互制约而造成难以招商.因此许多项目都由政府买单,造成了市场参与度低,政府财政压力大,区级资源少等连锁问题.5.3大事件的影响是集体意识的结果城市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它并不是白发产生的,而是由城市主动应对,由多个行为,多个事件积累而成的.共同的目标会通过行政架构的传导变成集体意识.即使集体意识并非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但也属于主导意识,这是一种外部灌输,潜移默化而形成的集合力量.全民支持广州亚运就是这样一种集体意识的产物.因此,在共同目标下,许多不成熟的项目才得以提前实施.同时,在服务公共利益,服务亚运的目标下,项目的推进依然快速强力.5.4城市更新中行为与制度的矛盾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度往往约束了行为,使某些正确的选择难以被采用.如在项目中,由于某些负责统筹工作的机构具有干部任免权与行动决策权,导致许多好的,创新的意见在行政压力下不能自由提出,而所提出的意见也常被驳回.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类机构因协调各部门的工下转第27页络和邻里关系在短时间内很难重新建立,从而导致拆迁居民的文化心理失衡.(5)低收入居民赖以生存的社会网络和邻里关系的破坏,使获得就业信息,生活信息的渠道被切断,造成低收入群体在社会阶层中的重心下沉,甚至出现社会断裂.(6)动迁使社区居民的生活,就业受到影响,家庭成员间缺少时间进行情感交流,导致家庭矛盾出现,从而使拆迁居民的家庭稳定受到影响.(7)老人及儿童等弱势群体对于原社区有较强的依恋情绪,拆迁改造导致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对于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健康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迎接亚运会而推动的城市更新改造,显着改善了城市物质景观,提升了城市形象,然而,被改造的社区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成为了更新改造的社会成本承担者.针对现状,政府,市场以及社区应该转变观念.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引入公共参与机制,尊重社区居民在更新改造中的主体性地位;其次,市场(开发商)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感;再次,社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参与更新改造.总体而言,体育大事件推动下的城市更新既需要达到快速,高质,也需要在更新过程中强调居民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推进城市更新,使大事件的发生真正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起到持续,良性的推动作用,让城市居民充分享受大事件所带来的福祉.n参考文献1伦佐?勒卡达内,卓健.大事件作为都市发展的新战略工具:从世博会对城市与社会的影响谈起J.时代建筑,2003,(4):2833.2Metropol1sCommission.TheImpactofMajorEventsontheDevelopmentofLargeCit1esIN.WorkingPaper,2002.3JRBrentRitchie.AssessingtheImpactofHa1markEvents:Concep-tuaandResearchIssuesJ.JournaofTravelResearch.1984.4M1chaelShapcott.CommentaryonUrbanMegaevents.Ev1ct1onsandHousingRights:TheCanadianCasebyKrisOIdsEEB/OL.http:/divcom.otago.ac.nz:800/tour1sm/current-1ssues/.5HJK1m,DGursoy.SLee.TheImpactofthe2002WorldCuponSouthKorea:Compar1sonsofPre-andPost-gamesJ.JournalofT0ur一1smManagement.2006.(27):86-96.6何深静,于涛方,方澜.城市更新中社会网络的保存和发展J.人文地理,2001,(6):36-39.7王晓呜.国外城市旧住宅区改善研究.城市规划,1999,(5):5457.8蔡绍洪,徐和平.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IJ.城市发展研究,2007,(3):2631.9张伊规王桂新.旧城改造的社刽芏思考.城市问题,2007,(7):97一i01.10广州2010亚运城市行动协调委员会.广州2010亚运城市行动计划Z.2009.11徐菊芬,张京祥.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制度成因及其调控基于住房供给的视角.城市问题,2007,(4):9599.12ChrisGratton.Si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