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状动脉造影概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致的心肌损害,又称冠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除了临床症状之外,传统的诊断手段包括体格检查、生化检测、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试验、超声心动图及核医医学检查等等,其理论基础是依据据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心肌代谢、心脏电生理以及心脏功能变化对冠心病作出间接的诊断,具有简单易行、创伤小的特点,但不能确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缺乏冠心病诊疗的客观、直接的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的放射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其目的在于检查冠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的详细情况,包括冠脉起源和分布的变异、解剖和功能的异常以及冠脉间和冠脉内的侧支交通情况等,从而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的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余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由此诊断手段可得到如下信息:病变的位置,长度,直径和病变的形状;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存在与否以及狭窄的严重程度,狭窄病的特点(包括动脉内壁脂肪的沉积,血栓形成,内膜撕裂,痉挛或心肌桥);冠脉血流的评价;另外包括对冠脉侧支血管存在与否及其程度的评价。目前临床上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用于下述三种情况:冠心病诊断不确定和不能通过无创检查有足够理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存在并对其进行评价;评价不同形式的治疗,如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外科搭桥手术(CABG)方法的可行性与适宜性;评价治疗效果与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转归。动画冠脉造影的原理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时,投照体位以图像增强器(image intensifier)的位置而定,即从图像增强器位置来观察心脏,而不是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位。常用术语RAO (右前斜位): 影像增强器在患者的右前位LAO (左前斜位): 影像增强器在患者的左前位CRA(头位): 影像增强器邻近患者的头部CAU(足位):影像增强器邻近患者的足部侧位: 影像增强器在患者的侧面体位示意图体位示意图冠状动脉投照体位及X线解剖左前斜位60时,投照从心尖穿过,为心脏的正面观右前斜30时,投照垂直通过心脏的长轴,为心脏的侧面观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像,同一病变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投射体位才能充分地显示清楚。冠状动脉造影的目标就是利用两个相互垂直、图像清楚的投照体位对病变行准确评价。基于此病变的处理才能有的放矢,并可及时观察手术并发症。左冠状动脉造影体位一览图右冠状动脉造影体位一览图还有正常冠状动脉的x线解剖示意图不同体位下的冠状动脉造影示意图冠状动脉造影详述右冠脉造影比较简单,那就先说一下右冠造影。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常用体位LAO: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RAO:观察RCA中段APCRA :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左前斜(LAO) 45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The left anterior oblique view (LAO straight) shows the proximal and midportions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as well as the acute marginal branches (AM) and termination of the RCA in the posterior left ventricular branches (PLV).机位图示意图解剖图造影图解剖与造影对比图1解剖与造影对比图2解剖与造影对比图3造影视频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右前位(RAO)右冠状动脉象字母 “L”,观察RCA中段;The 30-degree right anterior oblique view (RAO) shows the midportion of the RCA, the conus branch, and the course of the PDA.机位图示意图解剖图造影图解剖与造影对比图1解剖与造影对比图2解剖与造影对比图3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后前位(AP)+ 头位(Cra) 20?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左前斜位(LAO)+ 头位(Cra) 20The 60-degree left anterior oblique view with 25 degrees of cranial angulation (LAO cranial) shows the midportion of the RCA and the origin and course of the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PDA).左冠造影体位:右前斜+足(肝位)、RAOCAU右前斜+头(右肩位)、RAOCRA左前斜+头(左肩位) LAOCRA左前斜足(蜘蛛位)、LAOCAU正位头、APCRA正位足、APCAU左侧位90主要观察内容:1)左前斜头位(左肩位LAO 45+Cra 25)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中远段;2)后前位头位(正位头位 AP+Cranial 25-35)观察前降支中远段、对角支和间隔支的开口和近段;3)右前斜头位(右肩位RAO 30+Cra 25-35)观察左前降支近中段;4)右前斜足位(右肝位RAO 30+Cau 20-25)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和左回旋支及其分支;5)后前位足位(正足位AP+Cau 25-35)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段分叉;6)左前斜足位(蜘蛛位 “spider”位 LAO40-45+Cau 30)观察左主干及三分叉部位。左冠状动脉造影基础体位:LAO和RAO实际操作时一般得加头或足,不过理解了这两个体位,再加头或足就好理解了。LAO机位示意图解剖图解剖造影对比图造影示意图造影图左冠状动脉造影基础体位:RAO机位示意图解剖图解剖造影对比示意图造影图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左前斜(LAO) 45+ 头位(Cra) 20-25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和全程。示意图机位示意图机位造影示意图造影图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LAO 45+ Cau 20(脾位、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三分叉),LCX体部、钝缘支(OM)开口和体部00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右前斜(RAO)30+头位(Cra)20(右肩位)观察LAD中、远段00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右前斜(RAO)30+足位(Cau)20(肝位):观察LAD、LCX起始部、LCX全程、钝缘支(OM) 全程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正位(AP)+头位(Cra)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观察LM开口用于支架定位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后前位(AP)+ 足位(Cau) 20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LCX体部和OM开口;帮助理解冠脉造影各种体位下冠脉的走形的小软件,以前单独发的,现再发于此处,以使帖子完整。参见:/bbs/topic/17796678?ppg=1&age=0#0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转贴在此,原文参考:/bbs/thread/21287298?keywords=如何正确阅读冠状动脉造影-宋现涛CIT2011#21287298能够从一张冠状动脉造影光盘结果中充分了解该患者的冠脉信息是一个冠状动脉介入医师的基本功之一阅读冠脉造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特点;二是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因此,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病变特点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为治疗决策提供充分依据。1.在阅读一张冠脉造影光盘之前,要尽可能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临床症状是否属于典型劳累心绞痛,发病时间长短、症状加重的时间、心肌梗死的时间(可大体推算CTO病变闭塞时间);有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发作当时,可推测罪犯病变);生化结果(肝肾功能等);X线胸片(有无心脏扩大、肺淤血);超声心动图(心脏大小、EF值、升主动脉宽度等);冠脉CTA(冠脉起源有无异常、钙化等);负荷ECT/运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部位)等。2.对于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分析。打开一张冠脉造影光盘后,对于左右冠状动脉,均要从近端(开口)开始观察,依次观察中段、远端血管有无病变;避免只关注最重的狭窄而遗漏其他重要病变(比如左主干开口病变)。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必须熟悉不同造影体位下重点观察的血管部位:熟练掌握每个造影体位下不同冠脉血管的走行。(2)左右冠脉优势分布:熟悉了左右冠脉优势分布可以避免遗漏闭塞的血管,比如对于一个右优势的冠脉分布,如果造影发现RCA和LCX都比较小,而LAD又没有大到跨过心尖到达后室间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遗漏可能闭塞的远端LCX或闭塞的PLA/PDA。(3)观察冠脉开口起源有无异常:多数情况下患者并没有做CTA,术者必须熟悉常见的冠脉起源异常情况。比如做右冠造影时,若常规的JR4.0造影导管不能到位,在窦底的非选择造影看不见RCA,则应该考虑RCA开口起源异常,有三种可能:瘠上、前壁、左窦。(4)观察冠脉血流情况(TIMI分级):正常的冠脉血流是TIMI 3级。如观察到血流慢一定要首先除外导管嵌顿导致的造影剂排空延迟(冠脉开口病变/痉挛或导管与冠脉开口不同轴所致)。有些患者冠脉本身没有明显或严重狭窄的病变,但血流慢,往往是TIMI 2级甚至1级,或者二级及以下的冠脉分支比较少或细小,对此一定要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如ECT)除外有无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3.对桥血管病变的分析。应该了解外科搭桥不同的术式,仔细阅读外科手术记录,重点观察吻合口及桥血管体部病变。了解不同体位下暴露不同的桥血管部位。4.从一张动态的冠状动脉造影影像中还可以观察到以下信息:(1)心率:如心率逐渐减慢提示可能造影导管坎顿导致冠脉缺血等;(2)心律:可以观察到心跳节律是否规整、有无早搏等;(3)心影大小:心胸比可粗略估计心脏是否扩大;心包内有无积液;(4)肺:有无肺淤血/肺水肿;(5)胸椎、腰椎有无增生、骨刺等,这些改变也可能引发类似劳累胸痛的症状。总之,若要正确地阅读一张冠脉造影光盘结果,需要掌握以下3点:(1)从临床相关资料中可以得出对冠脉病变判断分析的有价值信息;(2)掌握冠脉的解剖特点;(3)熟悉不同造影体位下不同冠脉分支血管的走行特点。hhxxl wrote:一个优秀的心内科医生必定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包括心血管解剖学、心血管生理学、心血管生理病理学、心血管药物学等等,心血管解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临床工作中的好多内容与解剖息息相关,解剖学与影像学关系尤其密切,学好心脏X线片,心脏CT、MRI,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核素显像等必定要对心脏的解剖有深刻的理解。最近为给科里医师讲课,复习了心血管解剖方面的内容,现将部分内容整理,与大家共享。特别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仅用于个人收藏和教学,勿做他用。好贴!赞!名家谈冠脉造影体位:-周玉杰冠状动脉在心外膜的走行系三维立体结构,而造影图像系二维平面结构,因此,短缩效应和重叠效应是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无法回避的难题。这在开口病变、分叉病变和偏心病变尤为明显。基于造影图像是二维平面结构,同一病变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投照体位angiopraphic才能充分展露清楚。因此,冠状动脉造影的目标就是利用两个相互垂直、图像清晰的投照体位对病变进行准确评价。实际操作中,没有程序化、万能的投照体位,合格的造影图像不是单纯指具备合格的图像质量或简单程序化的6个常规造影体位,而是根据病变灵活选择合适的体位。【影像增强器移动与图像变化的关系】影像增强器又称为球管或机头,影像增强器移动与图像变化之间有几个简单实用的规律,必须牢记:1、 无论机头怎样移动,LCX(还包括脊柱)总是跟着影像增强器走,LAD(还包括对角支及膈肌)则向相反方向移动(表1)。如影像增强器由右前斜体位(RAO)向左前斜(LAO)移动时,LCX位于图像的左侧,而LAD则位于右侧;如影像增强器向头侧(CRA)移动,LCX上移,LAD下移。2、 同一病变在两个相互垂直(90)的投照体位显示最佳。【投照顺序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先做左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再做右冠状动脉造影。左冠状动脉造影的首选体位不固定,可以选择正位(AP)、LAO或RAO。LAO体位的优势为:投照方向与冠状动脉窦内造影导管头端呈近似切线位,最利于术者对导管的操控;RAO体位的优势为:投照方向与左主干走行呈近似切线位,最利于导管准确到位;AP则介于LAO与RAO之间。不同的术者依经验和操作习惯进行选择。通常为了充分展露左主干的全貌,无论选择LAO、AP或RAO作为初始体位,均加足位(CAU)20左右。右冠状动脉造影的首选体位通常均选择标准LAO,因为在这一体位时投照方向与冠状动脉窦内造影导管头端及右冠开口均呈近似切线位,即利于导管的操控,也利于导管准确到位。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血管重叠和正确了解血管狭窄程度,常需要几个不同的冠状动脉投射视角。总的原则是右前斜(RAO)位时的脊柱在屏幕的左侧,而左前斜(LAO)位时,脊柱在屏幕的右侧。头位视角使膈影进入视野。因对角支和钝缘支供血给心脏侧面,它们一般并列行走,LAD位于心脏前部。在RAO位时,对角支位于心脏边缘而不是LAD。LAO位时LAD行走在心影边缘,而不是对角支。足位(CAU)使后面血管(例RCA后侧支或LCX钝缘支)下移。头位(CRA)使后面血管上移。为了避开膈肌,在大多数投射视角应该指导病人深吸气后屏住。为了把对角支与LAD分开,应采用RAOCRA位、呼气末,或在吸气末观察近段LCX。在LAOCAU位、呼气末可观察左主干和LAD开口、吸气末观察LCX。床移动应该平滑、缓慢。在移床观察感兴趣全程动脉前,最好等待二至三个收缩周期并集中注意近端血管。移动床寻找侧支循环相当重要。不同的造影投射视角(1)左冠状动脉 采用什么投射视角顺序可以有很大不同。许多手术者从后前位开始,重点注意左主干。单纯后前位的问题是与脊柱明显重叠。浅RAO角度可使冠脉避开脊柱。更深的RAO位使LAD与LCX分得更开。在RAOCAU位可减少近端回旋支的假性缩短,使对角支位于LAD下面。因此,20度RAO+20度CAU经常是首选视角,显示了整个左冠脉系统。也为近端LCX提供良好视野,如存在中间支,也有利于对它开口起源的观察。30度 RAO+25度CRA可把对角支与LAD 分开,使它位于LAD上方。后前位(AP)+40度CRA有利于观察中、远段的LAD 。45度LAO+30度CRA利于把LAD和它的对角支分开,尤其对垂直位的心脏。必须有足够的LAO角度分开脊柱与LAD。这个角度也有利于左侧PDA分支。更深LAO位进一步使LAD与LCX分离,并使LCX 避开脊柱,但也导致对角支起源与LAD 重叠及LAD远端与膈肌重叠。45度LAO+30度CAU(“蜘蛛”位)有利于观察左主冠状动脉和LCX近端起源。也可观察近端LAD,但有假性缩短。必须有足够的LAO使脊柱与心脏阴影分开。只需最小甚至不移动床。侧位可以观察中段LAD。另外,LAD远端未与膈肌重叠,LCX避开了脊柱。在侧位时,病人的手应放置于头后。AP+30度CAU为LCX提供了良好视角。2)右冠状动脉 一般在LAO和RAO位造影。30度 RAO提供了近、中段RCA的良好视野,同时也为纵长显示的PDA提供良好视野。加头位可把PDA从远端血管分离出来。40度LAO提供了近、中段RCA的良好视野,如果加头位,则提供了后侧动脉的良好视野。AP+30度CRA能提供PDA起源和后侧支视野。RCA侧位能提供中段RCA的良好视野。在RAO位,在房室沟的RCA把右心房、心室分开。因此,心房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版)DB15∕T 3380-2024 《马铃薯镰刀属真菌病害检测技术规程》
- 书中的奇遇读书故事叙事作文5篇范文
- (正式版)DB15∕T 3350-2024 《饲用燕麦草霉变评价》
- 电力入场考试题及答案
- 读书破万卷写物作文10篇
- 护理专科生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 护理人际关系面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以往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手册
- 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分析工具
- 别墅整装交付管理办法
- 《风景谈》课件-课件
- 实验室6S培训资料
- 小米之家培训课件
- 新版gmp指南培训课件
- 邮件沟通礼仪培训课件
- 拔罐适应症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4年药品监管业务知识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疼痛科质量控制管理
- 低空经济八大应用场景与实践案例解析方案
- 呼吸管路处理规范与操作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