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_第1页
第二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_第2页
第二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_第3页
第二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_第4页
第二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二、一代女皇武则天 三、开元盛世,唐前期形势图,(1)唐高祖 李渊 (618-626) (2)唐太宗 李世民(626-649) (3)唐高宗 李治(649-683) | (6)武则天曌 (684-704) _ | | (5),(9)唐睿宗 李旦 (4),(7)唐中宗 李显 (684,710-712) (683-684,705-710) | | (10)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8)唐殇帝 李重茂 (710) | (11) 唐肃宗 李亨 (756-762) )(12) 唐代宗 李豫 (762-779)(13) 唐德宗 李适 (779-805 ) | (15) 唐宪宗 李纯 (762-779) (14) 唐顺宗 李诵(805) | _ | | (16) 唐穆宗 李恒(820-824) (20)唐宣宗 李忱 (846-859) | | _ (21)唐懿宗 李漼 (859-873) | | | | (17)唐敬宗(18)唐文宗 ( 19)唐武宗 _ 李湛 李昂 李炎 | | (824-826) (826-840) (840-846) (22)唐僖宗 (23) 唐昭宗 李儇(873-888) 李晔(888-904) | (24)唐昭宣帝(哀帝) 李拀 (904-907),唐帝系表,唐史基本史料,唐朝历史分期,1、四分法 甲、初唐(唐高祖睿宗 共六帝),盛唐(唐玄宗肃宗 共二帝), 中唐(唐代宗文宗 共七帝),晚唐(唐武宗哀帝 共六帝)。 乙、初唐(唐高祖太宗 共二帝), 盛唐(唐高宗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共五帝), 中唐(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共六帝), 晚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哀帝 共九帝)。 2、三分法 唐前期(唐高祖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 共七帝), 唐中期(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宪宗元和十五年 共六帝) 唐后期(唐穆宗长庆元年哀帝 共九帝)。 3、二分法 甲、唐前期(唐高祖玄宗天宝十四年 共七帝), 唐后期(天宝十四年哀帝 共十五帝)。 乙、以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至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两税法”颁布为一个转折期,之前为唐前期,之后为唐后期。,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 李唐建国 (二) 玄武门之变 (三) 贞观之治,(一)李唐建国,1、政治经验、背景: 关陇军事贵族; 显赫政治世家。,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老子度世,李氏當王” “圖讖多言姓李將王”,唐高祖李渊像,独孤信,杨忠,宇文泰,李 昞,唐 高 祖,隋 文 帝,隋 炀 帝,周 宣 帝,周 武 帝,周 明 帝,周 静 帝,独孤 夫人,独孤 皇后,杨 皇 后,独孤 皇后,宇文 夫人,窦 毅,唐 太 宗,窦 皇 后,周 隋 唐帝室亲属关系图,关陇贵族集团与李唐家族,与隋的杨氏一样,李渊家族也出自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其祖父李虎曾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封唐国公。其父李昞袭封唐国公爵,其母独孤氏为隋文帝皇后的胞妹。李昞与周明帝、隋文帝是联襟,李世民的外婆是宇文泰的长女襄阳公主(窦毅夫人),李渊与隋炀帝则是表兄弟。,李唐皇室的政权组成,窦建德、刘黑闼;青齐徐兖,2、用兵策略: (1)外接突厥 据吕思勉读史札记:“唐高祖称臣于突厥” 盖唐世先世,出自武川,其自视原与鲜卑无异,以中国而称臣于突厥,则可耻矣,鲜卑则何有焉? (2)内奉隋朝 据唐会要九四,记载 : (裴)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帝曰:此掩耳偷铃。然逼於时事。不得不然。,李渊7岁承袭唐国公爵位,先后做过隋朝的州刺史、郡太守、中央卫尉少卿。615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 616年又提升他为太原留守,成为屯守军事重镇的方面大员。李渊在此期间卖力气扑灭了几支农民起义队伍,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但他对隋炀帝猜忌诛戮大臣将领的作风一直心存顾虑,眼看隋朝颓势已不可挽回,到太原后就开始了反隋的准备。他派自己的几个儿子和亲信加紧招揽联络四方豪强,同时密切注视形势的发展。617年5月,李渊在晋阳城设计杀死了隋炀帝特地派来监视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拥兵自立。年底,李渊攻克长安,立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 618年,隋炀帝被杀,李渊废杨侑,在长安称帝,是为唐高祖。,山西晋祠 据说李渊父子起兵前曾去祈祷,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和唐的建立,唐统一全国 唐朝统一全国的战争进行了10年。 618年(武德元年),李世民率兵灭薛举的继承人薛仁杲,占领陇西全境。619年,唐朝又利用李轨集团内部的矛盾推翻了这个割据政权,取得了河西五郡。620年,灭了刘武周势力。 621年至623年,唐军镇压了河北的起义军。 624年,唐军又镇压了辅公祏起义军。这样,长江流域及岭南等地也都被唐朝占领。,628年(贞观二年),唐太宗乘突厥衰乱,派兵击灭了占据朔方的梁师都政权。至此,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 。,唐彩绘骑马武士木俑,洛阳、虎牢之役 唐朝平定北方的关键一战,太宗十八舉義兵 白旄黄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業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白居易七德舞 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所生四子: 太子建成 秦王世民 卫王玄霸 齐王元吉,大业二年李渊造像记,昭陵六骏拓片,陈振江:从昭陵六骏看隋末农民起义的影响,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趁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唐太宗,昭陵六骏:白蹄乌 特勤骠 飒露紫 青骓 什伐赤 拳毛騧,唐代之长安,其宫在城北,故北军为卫宫之武力。苟明乎此,则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胜负,而北军统制之权实即中央政柄之所寄托也。 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626年六月四日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梗概,李世民是在唐统一全国后皇室的火并中夺得帝位的。唐高祖李渊有嫡子四人,第三子李玄霸早死,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第四子李元吉均有政治和军事才干。李建成是法定皇位继承人,通常留在李渊身边协助处理军政事务,领兵出征主要由李世民担任。世民积极参预李渊太原起兵,在统一战争中军功显赫,威望、势力、权欲迅速膨胀,使建成的太子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随着李唐政权对全国的控制逐渐稳定,兄弟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日益尖锐。李建成得到李元吉支持,拥有皇储身分,在宫廷、京城、地方党羽众多;李世民麾下则聚集了一大批著名谋士和唐帝国最优秀的战将。两派都想除掉对方,不断用各种手段来打击削弱对手。在斗争中,李渊比较倾向建成,这使世民只能孤注掷。626年(武德九年)6月4日,李世民先发制人,在长安皇宫北面的玄武门设下伏兵,射杀了一时疏忽的建成和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被迫让位,李世民在这一年8月登上皇帝宝座。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他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后庙号“太宗”。,历史是按胜利者的利益编纂的,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房玄龄等人“删略国史”编撰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时,“语多微文”,而后代的不少史书均取材于这两部实录和国史。 对建成、元吉的描写有失实的地方。建成的才干可能不如世民,但他曾与世民一起向李渊提出过一些正确的建议,共同建立过不少战功,而且幕下网罗了魏征、王珪等日后的名臣, 绝不是单纯的“喜酒色游畋”之徒。 元吉其人确有不少严重缺点,但亦“力敌十夫”,在军事上不完全是无能之辈。 建成早已立为太子, 如果不发生意外,本来有把握继承帝位,问题就出在世民不甘心只当秦王,所以后者是主动夺取皇位的发难者。 玄武门之变的性质,纯属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既不是不同路线的斗争,也不是地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政争,说不上那一方面具有或不具有正义性。 胡如雷李世民传,唐高祖爱好酒色,昏庸无能,他起兵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和战功,他本人并无创业的才干,连做个守成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他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李建成爱好酒色畋猎,亲近赌徒恶霸,同他一样是个纨裤无赖子。 他的第四子李元吉,尤其凶险。李建成、李元吉勾结宫中宠妃们,协力谋害唐太宗。 唐太宗杀李建成、李元吉,对本身说来是必要的自卫,对国家说来是有利于大局的行动。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册,他的硕士论文初唐的王位继承制度便以考古发现推敲出“玄武门之变”可能是史官替唐太宗掩饰弒兄罪名所杜撰。,金庸与其导师剑桥大学麦大维教授,最后没想到,评委们对玄武门之变这个选题很有兴趣。金庸说,自己对玄武门之变一直存疑,最近的考古成果证实了他疑之有理:当时太子的东宫与皇帝的宫殿之间有一条直接的通道,而历史记载的玄武门之变却绕了那么多的弯道。这段历史有必要重新审视。,(三)贞观之治,宋人画十八学士图,李靖 日本庆长版君臣图像,魏征像 古代画像,杜如晦像 古代画像,房玄龄像 古代画像,褚遂良像 古代画像,长孙无忌像 古代画像,贞观名臣画像,贞观之治概述,李世民即位于唐初政权草创、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这个阶段的政治特点是:隋末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封建秩序,直接调整了社会关系;富强的隋王朝短短时间亡于暴虐,给整个统治阶级以极大的教训;大规模农民战争后刚刚建立的统一王朝,不允许再出现昏暴之君。这是当时任何人执政都必须适应的形势。李世民雄才大略,在李渊家族中素质最为突出;多年复杂的环境和南征北战的磨练,使这位贵族青年具备了远大的政治眼光和高超的手腕,他出色地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贞观年间,李世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对待国内少数民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基本完成了唐高祖开始的国家各项体制的建设。他实行开明的封建政治,使唐前期很快出现了吏治清明,生产恢复,社会安定,国防强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较缓和的局面,这就是被历代史家所称誉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的三大“法宝”用人、决策、纳谏,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今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白居易七德舞,唐阎立本绘步辇图中的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政策措施和特点 实行开明政治, 宣传儒家 “仁政”理论,形成统治阶级内部良好的政治风气,是为贞观之治的核心。 唐太宗能从隋亡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采取措施缓和社会矛盾 善用贤臣,善于纳谏。 完善 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完善科举制度,广泛吸纳人才。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促进对外交往的政策。,贞观政要实际上寄托着八世纪初期政治家和史学家们的政治理想,反映出在经历了武则天,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纪赞 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已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 元 戈直贞观政要题辞,翻阅一下贞观政要这部书,就可以突出地感觉到,贞观一朝二十余年中,君臣之间几乎每天都在研究、探讨“治道”,甚至可以说他们举办了一个常设的政治理论研究班 胡如雷李世民传,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 兩漢之賢君六七作,何貞觀之政獨赫然耳目之間哉? 盖兩漢之時世已逺,貞觀之去今猶近。遷固之文髙古爾雅,而所紀之事略; 呉氏之文質樸該贍,而所紀之事詳。 是則太宗之事,章章較著扵天下後世者,豈非此書之力哉? 夫太宗之扵正心修身之道、齊家明倫之方, 誠有愧扵二帝三王之事矣。 然其屈已而納諌、任賢而使能、恭儉而節用、寛厚而愛民,亦三代而下絶無而僅有者也。,贞观政要 唐 吴兢 著,唐太宗著帝范日本刊本,贊曰: 唐有天下,傳世二十,其可稱者三君,玄宗,憲宗皆不克其終,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至其牽於多愛,復立浮圖, 好大喜功,勤兵於遠, 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然春秋之法,常責備於賢者,是以後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歎息於斯焉。 新唐書卷2太宗本紀,元 戈直 貞觀政要題辭,古人对贞观之治的评价,该书初撰于公元709年唐中宗时期,完成于玄宗开元七年(729),上距贞观(627649)已有80年之遥。,贞观政要实际上寄托着八世纪初期政治家和史学家们的政治理想,反映出在经历了武则天半个世纪非常手段的统治之后,士大夫们期待恢复太宗时期的政治秩序的强烈愿望。 吴宗国:贞观政要与贞观君臣论治 国学研究第3辑,后世书写与历史记忆,贞观之治的最后走向,魏征:十渐不克终疏,二、一代女皇武则天,(一)从“废王立武”到“二圣” (二)从“圣母神皇”到大周皇帝 (三)崛起与困惑,武则天像 古代画像,武则天像 古代画像,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资治通鉴卷197贞观十七年四月,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三子:太子承乾 魏王泰 晋王治,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 唐太宗 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 司马光,贞观后期的皇子斗争,唐太宗,长孙皇后,长子李承乾(太子),四子李泰(魏王),九子李治(晋王),贞观前期唐太宗三嫡子及封号,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恒山王承乾、濮王泰,楊妃生吳王恪、蜀王愔,陰妃生庶人祐,燕妃生越王貞、江王囂,韋妃生紀王慎,楊妃生趙王福,楊氏生曹王明,王氏生蔣王惲,後宮生楚王寬、代王簡。 承乾,太宗長子也,生於承乾殿,因以名焉。武德三年, 封恒山王。 七年,徙封中山。 太宗即位, 為皇太子,及長,好聲色,慢遊無度,。承乾先患足,行甚艱難,而魏王泰有當時美譽,太宗漸愛重之。承乾恐有廢立,甚忌之,泰亦負其材能,潛懷奪嫡之計。於是各樹朋黨,遂成釁隙。 尋與漢王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洋州刺史趙節、駙馬都尉杜荷等謀反,將縱兵入西宮。 貞觀十七年,齊王祐反于齊州。承乾謂紇幹承基曰:“我西畔宮牆,去大內正可二十步來耳,此間大親近,豈可並齊王乎 ?” 會承基亦外連齊王,系獄當死,遂告其事。太宗召承乾幽之別室,廢承乾為庶人,徙黔州,元昌賜令自盡,侯君集等鹹伏誅。 承乾敗,太宗面加譴讓。承乾曰:“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為泰所圖,時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為不軌之事。今若以泰為太子,所謂落其度內。”太宗因謂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舊唐書卷76太宗諸子傳,637年14岁 入宫为太宗才人 650年27岁 高宗复召入宫,封为昭仪 655年32岁 册立为皇后 675年52岁 皇太子(长子)李弘暴卒 680年57岁 废黜皇太子(次子)李贤 683年60岁 高宗卒,中宗(三子)李显即 位,则天临朝称制 684年61岁 废李显,立睿宗(四子)李旦 688年65岁 加尊号“圣母神皇” 690年67岁 称帝,改国号为周 695年72岁 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698年75岁 复立中宗李显为皇太子 705年82岁 病重,大臣拥立中宗。寻病卒,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旧唐书 人非温顺,地实寒微 骆宾王,国事?家事?,“二圣”,欧阳修,宋祁,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意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 “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仪下狱死,籍没其家。朝士流贬者甚众,皆坐与仪交通故也。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 “二圣”。 资治通鉴卷201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二圣,蒼生晏然,紫宸易主。 朱敬则谏除滥刑疏,女主王国土,果断强悍,知人善任,唐三彩陶女立俑,唐代妇女是中国古代妇女中比较幸运的一群,她们的社会地位不那么卑贱,她们所受到的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要少一些,还有着较多的自由。 唐人很崇尚女子的健康、英武甚至丰硕美。唐代社会物质生活富足,所以体态丰腴的女性居多;社会风气开放而有北朝尚武遗风,女性外出活动较多,并常参加骑射一类活动,因而往往体质健康,身姿英挺。这种现实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高世瑜唐代妇女,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用四个政治集团的发展演变来分析唐朝三百年的历史,这四个政治集团即关陇集团、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安史之乱后以“东南财富及汉化文化维持长安为中心”的长安集团、以及“其政治、军事、财政等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关系,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族文化之影响,即不以长安、洛阳之周孔名教及科举仕进为其安身立命之归宿”的河北藩镇集团。,武则天时期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武则天所处的时代仍是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士族地主势力趋向衰亡的时代,在武周代唐的过程中及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之后,唐统治集团内部的士、庶族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武则天就是借助于由文人、才子组成的庶族势力的支持、拥护,建立并巩固了武周政权。 永徽六年(655年)初,高宗欲另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以贞观老臣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等人为代表的关陇士族势力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武则天出身低微,又曾为太宗皇帝才人,不配当皇后。而以许敬宗、李义府、徐世勣等人为代表的庶族官僚则予以支持。两派斗争的结果是武则天依靠高宗和庶族官僚的力量,于同年十月被册立为皇后,并于显庆三年(658年)、四年先后将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贬杀。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之后,武则天掌握实权,相继居帝位的中宗、睿宗,实际上是她手中的傀儡,这更引起了士族官僚、特别是李唐宗室的愤怒。光宅元年(684年),柳州司马徐敬业以匡复唐室,拥立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江苏扬州)起兵反抗武则天,人数曾发展到十余万。垂拱四年(688年),琅邪王李冲在博州(山东聊城),越王李贞在豫州(河南汝南)又起兵反抗武则天,这两次起兵因力量单薄,很快被武则天派兵镇压了,和两次起兵有牵连的李唐宗室,大臣也被武则天除掉。 武周代唐后,武则天更是放手对她的政敌进行打击,欲“尽诛(李唐)皇室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旧唐书李承嗣传).神功元年(697年),武则天借箕州刺吏刘思礼谋反案,诛杀李元素,孙元亨等“海内名士”36家,其亲党连坐流窜者达一千多人。武则天还奖励告密,在朝堂放置铜匦,以收受告密信件,制造恐怖。又重用酷吏,专办所谓谋反大案。经过酷吏们的屠杀清洗,以李唐宗室为首的关陇土族元气大伤,拥护武则天的庶族官依则得到扶植,实力迅速增长。,李武与武韦政权关系略表,武则天,武承嗣,武三思,武攸暨,武延基,武延秀,武崇训,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李重俊,李重润,李重茂,永泰郡主,安乐公主,韦后,李隆基,武氏姪及姪孙辈子弟封王者近二十人。此处仅列几名重要者。,汝于彼佛暂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汝于尔时实为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 大云经 天授元年(690)十月,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 资治通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又畏天下有谋反逆者,诏许上变,在所给轻传,供五品食,送京师,即日召见,厚饵爵赏歆动之。凡言变,吏不得呵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变者遍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新唐书,编纂姓氏录,按官位,打击门阀氏族,武周革命的意义 李唐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之后裔也。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权之后,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创业垂统之野心。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鹄的。当时山东、江左人民之中,有虽工于为文,但以不预关中团体之故,致遭摒弃者,亦因此政治变革之际会,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遂不得不为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武则天登上帝位,是通过种种办法取得普通地主的支持和拥护的。普通地主给她提供了比较广大的社会基础。 汪籛汪籛隋唐史论稿,陈寅恪先生(18901969),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 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複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公等或家傳漢爵, 或地協周親,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顧命于宣室。 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師,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裂山河。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舊唐書卷67李勣傳附徐敬業傳 古来无道之君好杀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廿二史札记 则天大圣皇帝,内辅外临,将五十载,在朕躬则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 唐中宗诏 武后自高宗时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虽逐嗣帝,改国号,然赏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于上而治于下,故能终天年,阽乱而不亡。 新唐书后妃传赞 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旧唐书陆贽传,乾陵武则天墓前无字碑,对武则天的评价,705年 中宗复位,皇后韦氏与皇女安乐公主干政,武 氏家族武三思、崇训(安乐公主之夫)父子用 事,朝政混乱。 707年 皇太子重俊发动政变诛武氏父子,随后被中宗 镇压。 710年 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其少子重茂,韦 后临朝称制。临淄郡王李隆基(睿宗李旦第三 子)与太平公主(则天女、睿宗妹)发动政变 诛杀韦后、安乐 公主及其党羽,拥立睿宗复位, 隆基立为太子。 712年 睿宗传位于隆基,是为玄宗。 713年 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被玄宗挫败。,武则天后遗症,唐中宗、睿宗时的政局与唐玄宗的登基 705年(神龙元年) 武则天82岁时得了重病,宰柏张柬之、崔玄等五人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强迫武则天传帝位给唐中宗李显,复唐国号。事后,张柬之等五人同被封王,史称“五王政变” 。不久武则天病死。 武则天下台后,唐中宗昏庸懦弱,大权落入韦皇后手中。 710年(景云元年)毒死唐中宗。这时武则天第四子唐睿宗李旦和女儿太平公主还有相当势力,是韦后专权的障碍,因此成了韦党要消灭的对象。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发动羽林军抢先攻进皇宫,杀韦后并其党羽。后由太平公主出面,恢复了唐睿宗的帝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唐睿宗也是一个昏懦帝王,甘心听任太平公主的摆弄。太平公主势力的膨胀与李隆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712年(先天元年),唐睿宗让位给太子。李隆基即帝位,是为唐玄宗。唐玄宗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数十人,至此,动荡的局面才稳定下来。,唐玄宗调马图 古代画像,三、开元盛世,(一)李隆基称帝 (二)开元盛世 (三)盛唐气象 (四)制度调整与天宝政局,吐 蕃,唐,新罗,突 厥,唐玄宗前期疆域,682年复国 745年灭亡,唐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唐玄宗统治的三个阶段: 前期 开元元年十年(713722) 励精图治 盛世初现 中期 开元十一年二十四年(723736) 好大喜功 盛极渐衰 后期 开元二十五年天宝十五载(737756) 昏庸怠政 酿成祸乱,唐玄宗“开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从713年起,用过开元 (713741年)、天宝(742756年)两个年号。开元时期的李隆基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加强对诸王贵族的控制,一方面禁止他们政治上的实权,一方面又给予经济上的优待。同时吸取前朝教训,宣扬维护兄弟情感, 唐前期以来皇室不断的斗争暂时停止。他重用姚崇、宋璟等能负责敢进谏的“贤相”及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干练正直的官员,在他们协助下,改变了武周以来官爵冗滥、僧尼众多和宫廷生活奢糜的风气。在中央,他大批裁汰不称职的官吏,曾亲自在殿廷上考试新任命的县令,把认为不合格的四十五人斥免。为了限制武周以来恶性膨胀的佛教势力,于公元714年强迫一万二千余人还俗,并下令各地不得再造佛寺。为了节省开支,他规定不许采珠玉,织锦绣,并罢京城织锦机构,销毁了许多金银器玩。这一切使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