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气候.ppt_第1页
云南气候.ppt_第2页
云南气候.ppt_第3页
云南气候.ppt_第4页
云南气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 南 气 候,2007年8月,讲 座 主讲:王宇 (云南省气象台),一、 气候类型 二、 气候特点 三、 气候形成 四、 气候条件 五、 气候资源 六、 气候要素 七、 气候区划 八、 山地气候 九、 气候变化,一、 气候类型,气候 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 是多年间各种天气情况的综合表现。 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特点所划分的类型。 气候分类法:阿里索夫、柯本、桑斯威特 云南气候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低纬气候、高原气候、季风气候的特征。,全国 东部季风气候大区 西部干旱气候大区 青藏高原气候大区,云南 西部型季风气候区 东部型季风气候区 大致以10330为界 判断标准: 1、气温日较差大于年较差西部型 2、日照夏小型西部型 日照夏大型东部型,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 气候大陆度 k=1.7a/sin-20.4,二、 气候特点,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受季风气候制约,形成了云南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差异显著的低纬山原(山地、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1、四季温差小的低纬气候 云南地处北半球低纬度向中纬度过渡的地带,北回归线从省内南部穿过,形成了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低纬气候。,2、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 云南南近热带海洋,西北倚青藏高原,受东亚季风、西南季风和高原季风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冬干夏雨、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 3、 垂直差异显著的山原气候 云南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形成了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显著的山原(山地、高原)气候。,云南独特的地方气候特征,四季如春 长夏无冬 长冬无夏 三大火炉 气候“飞地” 双雨季 雨都、干谷 “日光城” 下关风,三、 气候形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是气候形成的三大基本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 太阳辐射因素,太阳辐射是大气、陆地和海洋增温的主要能源,是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是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子。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全年可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比较充裕,冬夏之间太阳辐射能收入差别较小,季节分配较为均匀,因而四季温暖,气温年较差小。 云南太阳辐射能总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与气温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大体一致。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总辐射量多,因而气温有夏高冬低的总体趋势。 云南太阳总辐射量春季多于秋季,故而春温高于秋温。,2、大气环流因素,大气环流是决定一个地方天气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影响云南的天气系统和气流干季和雨季有明显的不同。 干季(冬半年) 主要受西方干暖气团和北方干冷气团影响,高空主要受西风带天气系统控制,因而多晴朗天气,日照充足、降水少、湿度小、风速大,形成云南干季的气候特点。 雨季(夏半年)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空主要为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控制。因而多降水天气,日照少、湿度大,形成云南雨季的气候特点。,3. 地理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因素,诸如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特征、海拔高度等对气候起着重要的影响。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南近海洋,形成低纬高原季风气候。 低纬年温差小,高原日温差大,南近海洋冬干夏雨 的季风气候。 云南地势北高南低,气温北低南高,雨量南多北少。 哀牢山导致本省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 云南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气温降低,降水增多,具有多个垂直气候带的差异。,图1 云南地势遥感图,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森林砍伐和城市化影响等,这些人类活动对云南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昆明、楚雄、玉溪、保山等地由于城市发展,1990年代以来,观测到的气温明显偏高。 西双版纳雾日明显减少,雾持续时间变短,雾量减小。 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四、气候条件,云南气候复杂多样,气候资源丰富多彩,气象灾害种类繁多。 气候条件综合评价如下: 1、光能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大; 2、热量资源充裕,作物生长季节长; 3、雨量充沛,年内季节变化大; 4、雨热同季,配合较好; 5、气候条件地区差异大,垂直变异显著,“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6、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成灾损失大。,五、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经济活动所利用的气候条件,是一个地方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能、热量、水分、风能等气候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 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云南气候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悬殊,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幅较大。,1、优势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多样性) 气候资源有效性高(有效性) 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多宜性) 2、劣势 季节间不协调性 气温强度不足性 年际间多变性,六、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变化现象的物理量。主要有气温、降水、日照、太阳辐射、湿度、蒸发、风向、风速等。各种气候要素的数值可以表示出某地的气候状况。,1、 气温,总体分布趋势:气温南高北低,河谷高山上低。同海 高度同纬度气温东部低于西部。 特点: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温高于秋温。,图2 云南省年平均气温分布图,2、 降水,总体分布趋势:降水南多北少,河谷少山上多。由西南东三面向中部、北 部递减。4个多雨区(滇西南、怒江州北部、滇南、罗平附近)。4个少 雨区(金沙江河谷、滇西北高原、滇东北昭通附近、红河州中部)。 特点:有明显的干季、雨季之分,干季降水量甚少,雨季降水量多。 一 日最大降水量数值不大,多雨区、 少雨区降水量相差悬殊。,图3 云南省年降水量分布图,3、日照,总体分布趋势: 日照西多东少,坝区多山区少。由中部、北部向边境地区递减,与降水相反。多日照区:楚雄州中北部、 大理州东部、 丽江市大部、 德宏州大部、 红河州中部, 在23002500小时以上。少日照区:昭通市北部(12001400小时以下)、怒江州北部(1600小时以下)、 滇南边境地区(1600小时以下)。其它地区在20002300小时之间。 特点:春季日照多,多日照区、少日照区相差很大。,图4 云南省年日照时数分布图,七、气候区划,根据各地气候的主要特征,以气候要素(一般是热量、水分)为指标划定的气候分区。 云南省气候区划采用热量带为一级区划指标(共有7个热量带),水分区为二级区划指标(共有3个水分区)。 由一级气候热量带与二级气候水分区叠加组合,并考虑地形、植被等因素,全省共划分为17个气候区。,1、热量带,指标系统:,分带结果:,图5 云南省气候带分布图,表2 云南省各气候带的分布范围、海拔高度及面积,2 、水分区,指标系统:,*滇东北为1000mm,分区结果:,图6 云南省水分区划图,综合气候区划,图7 云南省综合气候区划图,17个气候区 a 北热带湿润气候区 b 北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c 北热带半干旱气候区 a 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b 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c 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区 a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b 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c 中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区 a 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b 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c 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区 a 南温带湿润气候区 b 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c 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区 b 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c 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八、山地气候,云南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云南是普遍的现象。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在气候水平地带性差异的基础上,又叠加了气候的垂直地带性,使得云南气候的地区分布更为错综复杂,各气候带和气候型交错分布。 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山系、不同坡向,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变化的情况大不相同。 哀牢山是云南气候的一条重要分界线。,1、气温,垂直分布 主要是线性递减 年内变化 夏高冬低,单峰型 气温直减率 影响因子:纬度、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山脉走向、坡向、坡位、山体干湿状况 变化类型:春大夏小型、春大冬小型、春大秋小型、夏大冬小型、冬大夏小型、冬春双峰型、全年缓变型。 坡向差异 屏障效应 焚风效应 冷湖效应 山地逆温效应 “气候飞地”,图8 哀牢山东坡、西坡气温垂直变化图,2、 降水,垂直分布 主要是线性递增 年内变化 夏多冬少,单峰型为主,怒江州北部双峰型 降水垂直递增率 最大降水高度 坡向差异 日变化(夜雨)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双雨季,图9 哀牢山东坡、西坡降水垂直变化图,3、日照,垂直分布 抛物线型(型、型、型)、线性递减 型、线性递增型、缓变型,图10 日照时数垂直变化图,西双版纳年日照时数垂直分布,怒江州年日照时数垂直分布,年内变化 冬大夏小型、夏大冬小型、春大夏小型、 春大秋小型、冬大夏小型 坡向差异,图11 哀牢山东坡、西坡年日照时数垂直分布,4、 哀牢山是云南气候的一条重要分界线,项目,气温差异 相同海拔高度、相同纬度气温西部高于东部,降水差异 西部降水量多,中雨以上雨日多。东部降水量少,中雨以上雨日少。,图12 云南省年平均风速分布图,风速差异,哀牢山以西风速小,以东风速大,图13 云南省山区立体气候分布示意图,九、气候变化,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全球气候和中国气候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变化和干湿变化规律。云南气候也有这样的变化。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近代气候变化,1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1万年以上至几亿年以来各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这一时期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又称为“古气候” ,主要采用地质学资料来分析判定。 地球气候史可以分成3个大冰期和2个大间冰期,时间尺度为108年。温暖的间冰期气候占90%的时间,寒冷的大冰期气候约占10%的时间。在大冰期或大间冰期中还存在着时间尺度稍短的冷暖波动,分别被称为亚冰期、副冰期、小冰期和亚间冰期、副间冰期、小间冰期。时间尺度分别为105年、104年、103102年。,全球地质时期气候变化,震旦纪大冰期:距今5 6亿年 历时1亿年 寒武纪 石炭纪大间冰期:距今3 5亿年 历时3亿年 石炭纪二迭纪大冰期:距今2 3亿年 历时2 3千万年 二迭纪第三纪大间冰期:距今2亿年 350万年前 历时2亿年 第四纪大冰期:距今350万年至1 2万年前 历时350万年 冰后期(温暖期):1 2万年前至今,3次大冰期和2次大间冰期冷暖差异达10 11 。 第四纪大冰期中亚冰期与亚间冰期冷暖差异为3 10 。 中国地质时期气候变化 我国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同上述世界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总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云南地质时期气候变化 和全球、中国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第四纪大冰期仅云南北部受到影响。,震旦纪(距今76亿年) 冷而干燥 寒武纪(距今65亿年) 炎热干燥 奥陶纪(距今54.4亿年) 炎热干燥 志留纪(距今4.44亿年) 炎热干燥 泥盆纪(距今43.5亿年) 炎热干燥 石炭纪(距今3.52.7亿年) 炎热干燥 二迭纪 (距今2.72.35亿年) 炎热干燥 三迭纪 (距今2.351.8亿年) 温暖湿润 侏罗纪 (距今1.81.35亿年) 温暖干燥 白垩纪(距今1.350.7亿年) 温暖干燥 早第三纪(距今70002500万年) 温暖湿润 晚第三纪(距今2500300万年) 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第四纪(距今3502万年) 大部地区温暖湿润(北部有冰川),2、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近几千年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大约是从1万年前开始至19世纪有气象仪器观测的近万年时间,也称为冰后期的气候变化。这一时期气候是以温暖为主要特征的。 全球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在冰后期的1万年间可以划分出4次温暖时期和4次寒冷时期。冷暖差异为25。 第一次暖期:距今100009000年 持续1000年 第一次冷期:距今90008000年 持续数百年 第二次暖期:距今80006000年 持续2000年 第二次冷期:距今60005000年 持续1000年 第三次暖期:距今50003500年 持续1500年 第三次冷期:距今30001100年 持续1900年 第四次暖期:公元900年1300年 持续400年 第四次冷期:公元1550年1900年 持续350年(现代小冰期),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与全球大致相似,也有4个温暖时期和 4个寒冷时期。距今年代与全球不完全一致。 云南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是在全球和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故其主要特征与全球和中国相似,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仰韶时期(距今80003000年) 温暖 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220年) 偏冷 汉、晋至唐、五代、北宋(公元前220年公元1100年)温暖 南宋至明代(公元1100年1644年) 偏冷 清代(公元1644年1900年) 前期偏冷,中后期冷暖交替,3、 近代气候变化,从19世纪后期开始有气象观测以来,这段时期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1653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建立了全球第一个气象观测站,1841年俄国人在北京建立气象观测站,1912年中国人自己在北京建立了中央观象台。 云南最早有气温观测资料的是腾冲站,始于1916年,最早有降水观测资料的是昆明站,始于1901年。,近百年来气温变化,云南与北半球和全国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时段出现年份不同,经历了冷 暖冷暖四个阶段的变化。,图14 昆明1901 2000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