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的起源发展功能教学培训PPT.ppt_第1页
安全人机工程的起源发展功能教学培训PPT.ppt_第2页
安全人机工程的起源发展功能教学培训PPT.ppt_第3页
安全人机工程的起源发展功能教学培训PPT.ppt_第4页
安全人机工程的起源发展功能教学培训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 全 人 机 工 程,讲解的主要内容;,1、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 2、安全人机工程所研究的内容 3、人机系统 4、人机系统的类型 5、人机系统的综合可靠度 6、生产现场人、机、环的安全管理与安全人机工程的关系。,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人机 工程学在欧洲是以劳动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国有欧洲开展人机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于1950年成立了英国人机学研究会,1957年创办会刊 ergonomics。美国于1957年成立人类因素工程学会,同时发行了会刊。日本于1963年成立日本人间工学研究会。苏联、德国、法国、荷兰、 瑞典、丹麦、芬兰、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开展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1960年成立国际人机学协会。我国进入80年代以后,也开始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安全人机工程,主要是 研究人、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环境符合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人一机械一环境相经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 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学科。 或者解释为;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并使三者在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最佳匹配,以确保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安全人机工程,三个方面的因素研究; 1、人的因素方面;主要研究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及生物力学。 2、机的因素方面;主要研究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 3、环境因素方面;主要研究包括采光、照明、尘毒、噪声和定置的设计。 4、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人机系统的整体设计、岗位设计、显示器设计、控制器设计、环境设计、作业方法和人机系统的组织管理等。,安全人机工程综合研究的大体内容;,1 研究人机之间分工及其相互适应问题。分工要根据两者各自特征,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高效、安全、舒适、健康的目的。 2 研究信息传递过程。人与机器在操作过程中要不断传递信息,因此,机器上各种显示器、控制器要设计得适合于人使用。 3 研究作业环境,创造安全的条件。生产场所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例如高温、高湿、振动、噪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工作地的状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的 健康。安全人机工程研究的目标,是要将这些因素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环境条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适和安全。,安全人机工程综合研究的大体内容;,4 研究安全装置。许多设备都有“危区”,若无安全装置、屏障、隔板、外壳、将危区与人体隔开,便可能对人产生伤害。因此,设计可靠的安全装置,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 5 选择合适的操作者。人的个体差异,使操作者对工作的适应程度不同。在人事安排上,要研究人机关系的协调性,人适其职,才有利于安全生产。 6 研究生产过程中,操作者疲劳的特点以及减轻疲劳和紧张度的措施。 7 研究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人机系统的安全。研究事故的预防和危险情况的控制。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和模拟法。,安全人机工程研究的基本原则关系;,(1)客观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全面、客观、真实的反应研究对象的主观实际情况,要从实际出发,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避免主次不分,面面俱到。 (2)系统性原则; 人机系统中人、机、人机接合面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影响、渗透的有机联系。而且每个接合面又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各子系统各自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每个子系统又要符合大系统的整体性,所以寻求各要素之间的最佳匹配,必须要有系统论的要求,才能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与工效人机工程学的关系; 工效人机工程学是从工作效率的角度,侧重于人保证机的作用,强调设备效率和人在操作时的条件,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安全人机工程学则是从安全的角度,侧重于人机接合面,最大限度的保证人的安全健康、愉快舒适的前提下,保证工作效率。 (二)与安全心理学的关系; 安全心理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机系统中人的精神作用这一环节,重点是活动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活动,在人的信息接受、储存、加工、传递处理等方面对实现安全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和执行等问题的研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与人体测量学机生物力学的关系; 人体测量学是根据人体静态和动态尺寸(身高、上下肢长度、坐姿时肢体运动的角度和尺寸等)的测量资料,为人机系统的设备设计和工作空间布置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生物力学是侧重与研究人体这个生物系统运动规律的学科,主要内容是人体各部分的力量、活动范围和速度,人体组织对不同力量的阻力,重心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等问题,对人体的作用,保持在人的承受范围之内(不超出安全阈值)。,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四)与安全工程学的关系; 安全工程学体系的形成,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 安全管理工程学 、安全设备工程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学 如果将四部分看成子系统,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是;安全人机工程学(代表安全 人体工程学)是实现安全工程学的科学依据 和最活跃的人的作用因素;安全设备工程学 是实现安全工程学的物质条件;安全管理 工程学是实现安全工程学的“人与物的 关系”的组织手段;安全系统工程学是实 现整个安全工程学内在联系的方法论。,安全系统 工程学,安全设备 工程学,安全管理 工程学,安全人机 工程学,人的特性,一、人的生理因素与安全的关系 1、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 视觉;明适应、暗适应、眩光、视错觉、视觉损伤、视觉疲劳。 视觉的运动规律;眼睛水平运动快于垂直,顺序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 注意;视线突然转移的过程中,准确率只有3%。 目标最短的注视时间需要0.070.3s。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时间需要0.17s 。 眼睛能够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值为1000000cd/. 2、人的感觉反应 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为0.10.5s ,取值0.3s.判断复杂目标需35s的时间。,视野;,人的特性,2、人体的特性参数; 静态参数; 动态参数; 生理学参数; 生物力学参数; 人体劳动强度参数; 3、疲劳,人的特性,(二)人的心理因素 1、能力;感觉、知觉和观察力、注意力、记忆、思维和操作。 2、性格;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5种。 3、气质;(双重性)精力旺盛主观任性,安静稳定动作迟缓,孤僻寡言行动谨慎。 4、需要与动机; 5、情绪与情感; 6、意志力;,机械的安全特性及故障诊断技术,机械安全的定义; 指机器按预定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对操作者不发生损伤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 实质为;在机器寿命期内,可预见的误用时、非正常情况下,出现风险事故时机器都是安全的。(机械的本质化安全) 机械的安全特征; 系统性、防护性、友善性、整体性。,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及其原因(生产现场),常见的事故有;卷入与挤压、碰撞和撞击、接触伤害。 事故原因; 1、先天性的缺陷 2、设备磨损和老化 3、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3种行为;,人的3种安全行为的相互关系;,安全行为包括三类;(1)个体安全行为。 (自我约束) (2)群体安全行为。*(营造氛围) (3)领导安全行为。(影响带动) 安全行为的作用; 安全行为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个人安全行为是自身的根本保证。 群体安全行为的作用是将个体的力量结合成新的力量,以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是使成员获得安全感。 领导安全行为是一种行为与影响力,不是指个人的职位,而且是指导和影响他人或集体在一定条件下向组织目标迈进的行动过程。,影响安全行为的因素;,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1)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2)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3)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4)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5)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6)社会舆论对行为的影响。 (7)风俗与时尚对人行为的影响。 (8)环境、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1)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真抓实干的作风。 (2)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3)较高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素质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作业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 (1)作业人员的生理素质。 (2)作业人员的心理素质。 (3)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4)作业人员的品德素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模型; (1)设备材料内部检测(应力)检测技术; (2)设备内部结构检测(调节能力)检测技术; (3)设备运行状态检测(功能体现能力)检测技术; 综合诊断; 1、异常和故障的原因、部位、程度; 2、可靠性及寿命预测; 3、性能优劣、使用好坏的评价; 4、决定修复和改善的方法;,机械的可靠性设计;(设备本身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度量指标可靠度;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是时间的函数。 用 r(t) n nf(t) / n 表示。 相反的为不可靠度用 f(t) nf(t)/n表示。 或可近似计算为f(t) 1 r(t),机械的可靠性设计;(设备本身可靠性),机械的可靠性度量指标; 机的运行可靠度。机器在运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事故的概率。机器的可靠度是机械工程设计的内容,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时就已确定。 如果用r(t)表示单位时间t的可靠度函数; 表达式为;r(t) n nf(t) / n 其中;nf(t)规定时间内共有nf个产品出故障。 相反的为不可靠度用 f(t) nf(t)/n表示。 或可近似计算为f(t) 1 r(t) 根据构造函数(x),可计算出串联系统中的可*度为: 则整个机器的可靠度rm可用下式表示;,机械的可靠性设计;(设备本身可靠性),产品失效过程的三个阶段; (1)早期故障期 (2)偶发故障期 (3)磨损故障期 平均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维修度 有效度,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预计,(一)串联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1)串联系统中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越低;个单元本身可靠性越低,则系统的可靠性越低。 (2)串联系统可靠性总是小于系统中可靠度最低单元的可靠性,而且其寿命取决于该单元的寿命。 (二)并联系统可靠性表示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单元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 (三)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串联和并联系统组合而成,可靠度的计算为分别计算后,再求出总可靠度。,人机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能完成预定任务的人和机器、设备、工具、环境相结合的整体。 人机系统有五种类型和三种基本形式。 五种类型是:人与工具的结合;人与工作机的 结合;人与动力机的结合;人与控制机的结合;人与微机的结合。 三种基本形式是:人作为劳动者的人机结合形式;人作为控制者的人机结合形式;人作为监视者的 人机结合形式。各种类型的或形式,均以安全、舒适和高效为目标。,人机系统的安全,一般以下列要素作为研究基础: 1人的要素。主要考虑人的心理智力和生理特点,防止人的“意识中断”或“意识迂回”(走神)时产生的危险。 2机的要素。主要考虑安全预防措施,防止人在能力不足时引起的事故。 3环境要素。主要考虑环境要适合于人的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 4作业因素。主要从作业方法、作业负荷、作业姿势、作业范围等方面考虑到人能否胜任,能否减轻劳动强度,能否减轻疲劳,对人有否危害等。,人机系统类型,人机系统类型分类多种多样,有些很简单,有些极复杂。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1从反馈作用上可分为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两种类型。 闭环人机系统也叫反馈控制人机系统,其特点是:系统的输出直接作用于系统的控制; 开环人机系统的特点是:系统输出不对系统的控制发生作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能控制下一步的操作。,人机系统类型,2 从自动化程度上可分为人工操作人机系统、半自动化人机系统及自动化人工系统三种类型。 人工操作人机系统中,由人供给系统所需动力并控制整个操作过程。 半自 动化人机系统中,人作为生产过程的控制者,在操作过程中感知信息和处理信息,操纵具有动力的机具设备。 自动化人机系统中,人通过显示器对生产过程进行监 督,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接受及处理全部由机械完成。,人机功能分配及原则;,人优于机器的能力有;信号检测、图像识别、灵活性、随机应变、归纳、推理、判断、创造性等;机优于人的能力有;反应、操作速度快、精确度高、输出功率大、耐力强、重复性好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短期记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等。 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是;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精度高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价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恶劣的工作适合机器来做;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制、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及应付不测工作,适合于人来完成。,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一)系统中人的可靠度计算 是指操作者与机器设备相结合反映的无故障工作的概率。这是评价人机系统好坏的一项重要内容。 1、人的基本可靠度是指系统不因人体差错而发生功能降低和故障的成功概率;(操作者在作业时不失误的概率) 人的操作错误在下列条件下可能造成事故: (1)外部环境,如由于外界的信息模糊不清而导致判断错误。 (2)人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异常、听觉异常、触觉迟钝,不能正确传递信息,而导致事故。 (3)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如大脑中枢的功能降低,或活动能力下降,本应该看到的信息,却没有及时发觉。 (4)人的运动器官,如动作不准确,或误操和等造成事故。 人本身是不确性的,如何定量地表示人的操作可靠性是较为困难的问题。人机学者曾提出如下公式:,(一)系统中人的可靠度计算;,1、人的基本可靠度(不考虑外部环境的理想状态下使用) 人本身是不确性的,如何定量地表示人的操作可靠性是较为困难的问题。人机学者提出如下公式: r =123 式中: 1输入可靠度(考虑有不能感知的信息,不知道其意义的信号 等); 2判断可靠度(考虑有不能正确判断因素); 3输出可靠度(考虑有技术不熟练,按错开关等)。 上述三个可靠度表示出人的一系列的行为动作,三者相乘就表示人的操作基本可靠度。 a1、a2、a3 的 取值见表;4 -3 r 值的基本不可靠度(失效概率)为; r =(1rs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2、人的作业可靠度(考虑了外部环境因素可靠度) rh=1b1 b2 b3 b4 b5 (1r) b1-作业时间系数 b2-作业操作频率系数 b3-作业危险度系数 b4-作业生理和心理条件系数 b5-作业环境系数 取值按表4-4;,人机系统综合可靠度 计算;,(二)人机系统可靠度计算(rs) 操作者与机器设备相结合反映的无故障工作的概率。这是评价人机系统好坏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机系统可靠度的表达式为; rs=rhrm 式中: rs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rh人的可靠度; rm机的可靠度。 若机的可靠度为1,人的可靠度为0.8,则系统可靠度为:rs=10.8=0.8。,人机系统综合可靠度 计算;,1、两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当系统由两人监控时,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正确操作的概率)可靠度比一人控制增大了; (1)异常情况下并联 rhb=1(1r1)(1r2) 由于增加冗余功能,可提高可靠 度,若操作者甲的可靠度为:rh1=0.8,操作者乙的可靠度为:rh2=0.9, 则综合可靠度为:rs=1(10.8)(10.9),rs=0.98 高于单个操作者的可靠度。 (2)正常情况下串联 rhc=r1r2 正常情况下,切断电源的的失误增加了(不产生误动作的概率) 即;rh=0.8x0.9 = 0.72 从以上两种情况看;异常情况下两人监控比一人监控的可靠度增加了,正常情况下两人控制比一人控制的可靠度减少了,产生误操作的可能性增加了。,提高人机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途径;,一、合理进行人机功能分配,建立高效可靠的人机系统; 1、对部件等系统宜选用并联组装。 2、形成冗余的人机系统;系统在运行中应让其由充足的多余时间,不能使系统无暇顾及运行中的错误情形,杜绝其失误运行。 3、系统运行时运行频率应适度。 4、系统运行时应设置纠错功能,即便出现失误也不能出现事故。 5、经过上岗前严格培训和考核,允许具有一定“可靠度”的人上岗操作。,提高人机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途径;,二、减少人为失误 1、使操作者意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 2、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训练和安全教育。 3、减少单调作业。 4、改善劳动环境;(岗位、设备设施布置,颜色,照明等。) 5、依照岗位特点选则操作者。,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在工程、作业现场的设计阶段,就应全面考虑人机结合面的安全,以人为中心,主动设计除能制约机器和环境系统的安全装置,使之具有保障系统安全的功能。 2、产品人性设计的原则; 在产品设计阶段,注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的参数的设计,使人机达到最佳合理的搭配,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 3、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于全过程的原则; 设计时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使产品在使用时快速、方便、省力、安全。,安全人机工程与现场安全管理(sc小组),基本内容; 现场定置管理、 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 现场安全风险与控制、 现场安全检查、 安全管理小组,现场安全定置管理;,一、生产现场系统的构成要素;,生产现场系统构成,生产运行与控制过程,场 所 条 件,工 艺 设 备,操 作 规 程,能 流 物 流,作 业 人 员,工 具 材 料,作 业 方 法,劳 动 组 织,信 息 流,管 理 制 度,硬件构成,软件构成,投入,产出,现场安全定置管理;,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机(物)、环境(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 定置的含义;规范化、标准化 定置的基本内涵; 分析现状、优化配置、规范定置; 定置管理的目的; 消除无效劳动,防止和避免生产中 不安全因素,对现场的物品的定置 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 并使现场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 和标准化。,分析 系统 目前 状态,人,场,物,现状,分析 系统 目前 状态,分析 系统 目前 状态,人,物,人,场,场,物,现状,现状,安全定置管理的内容;,1、人、物、场所结合状态的分析; a、b、c三种基本状态; a、良好状态; b、需要改进的状态; c、最差的状态 人与物的结合状态; a、人与物处于能够立即结合并发挥效能的状态; b、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尚不能很好的发挥效能的状态; c、人与物失去联系的状态; 场所布置的状态; a、良好状态; b、需要改善的状态 c、需彻底改造的状态;,2、定置管理设计; 就是要通过相应的设计、改进和控制,消除c状态,改进b状态,使之都成为a状态,并保持下去。 (1)定置图的设计 (2)信息媒介物设计 3、定置调整; (1)固定位置 (2)自由位置 4、现场定置 分为设备定置、布局定置、工具箱定置、仓库定置、物流定置、信息定置、作业定置、环境美化和净化定置。,定置管理的基本原则;,定置管理设计原则; 采用单一的流向和看得见的搬运路线; 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最大的操作方便和最小的不愉快; 最短的运输距离和最少的装卸次数 切实的安全防护; 最少的改进费用和统一的标准; 最大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安全定置管理基础工作的“5s”活动;,“5s”活动的内容;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简称“5s”工作法; “5s”活动的推行步骤; (1)成立推行组织,制度激励措施; (2)制定实施规划,形成书面制度: (3)展开宣传造势,进行教育训练; (4)全面实施“5s”,实行区域责任制: (5)制定检查考核制度,并组织检查与考核。,安全定置管理目标的9个率; 定置率、目视信息到位率、物流受控率、设备点检率、危险点监控率、有害作业点监控率、“5s“整顿率、人员防护率、岗位定置率。 计算公式;实际到位率/规定到位率的比值的%数。 特别注意;抓好重点性,不需要各项指标都具备;制定值要先进,具有可比性,措施要有针对性。 实施按”pdca”循环原理实施。,安全定置管理目标的建立;(班组),生产现场安全定置的布局设计;,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诊断(调查); 调查入手;1、安全文明生产;2、信息流;3、劳动条件;4、生产工艺装备;5、物流管理、6、作业情况;7、设备管理;8、劳动组织;9、危险源分布;10、搬运;11、在制品管理;12、仓库管理;13、职工素质; 定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人机工程学原则;2、重要性原则;3、使用频率原则;4、功能原则;5、使用顺序原则;,布置设计;,1、车间布置设计; 根据工艺流程,首先要做到功能分区; a 危险性工艺和作业要首先定位,按使用频率的高低,使用顺序依次定位,形成安全顺畅的作业线路, b功能分区后,要进行作业空间定置,即;作业者的行动空间、多人集体作业要考虑协同作业空间、应考虑预留空间。 c作业空间确定后,要考虑搬运路线布局、包括人流到、物流道和机动车道的定置。 d各种管线的布置、包括动力线、蒸汽管、压缩空气、可燃气体等管道的布设定置。 e/危险点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定置,消防设施的定置。 f/车间各种标志的布设,包括通道、警示等标志。,现场作业安全定置管理,1、作业过程分析程序与内容; 分析作业项目的确定作业调查作业观察按5w1h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改善作业方法。 确定分析作业项目; 原因(why)为什么这样干? a、曾经发生过事故,特别 对象(what)干什么? 是事故多发的作业。 5w1h 地点(where)在什么地方干? b、危险作业。 时间(when)什么时间干? c、危险设备作业。 人员(who)什么人干? d、使用新设备作业。 方法(how to do)怎样干? e、过分紧张的作业。 f、新材料、新工艺、 新技术的作业。,现场作业安全定置管理,2、寻求改善作业方法的原则; 取消 合并 改进 重组 简化 依次考虑方案。 3、危险作业的安全监护; 危险作业的特点;临时性、不固定性和危险性,具体表现在;作业时间、地点不固定;临时组织的人员互相不熟悉;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固定、不合适;危险性大;技术要求高;等 危险作业的划定; 为了对危险作业实行安全监护,应首先确定危险作业的范围,并对危险等级做出评定。 划定的步骤为;界定出危险作业和非危险性作业,查明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作业的触发因素,确定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评价危险等级,制定措施、对策。,危险作业安全监护程序;,作业审批监护,提出申请,组织设计监护,人员组织,作业设计,技术交底,作业审批,下达任务,作业过程,作业检查,作业准备,作业过程监护,现场主要危险源点的安全管理;,危险源点是指生产现场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成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现场常见的危险源点; 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储罐、瓶区、库房区、 2、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作业岗位、场所; 3、输配电场所、设施; 4、电焊作业点; 5、压力容器、锅炉等;,现场危险源点定置管理的一般要求; 1、防护设施布置的定置; 2、消防、应急设施的定置; 3、设置信息标志; 4、定人管理; 总之;定置管理是现场管理的一个方法,在定置管理中会结合使用很多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方法,其中“安全管理小组”(sc小组活动)就是班组安全管理(攻关)的有效的方式 。,安全管理小组(sc小组活动),1、基本概念 sc小组是安全管理小组(safety control circle)的简称,也可称scc,是企业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安全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安全生产和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和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运用安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sc小组的组建原则 企业可以根据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管理现状、员工素质、技术设备等实际情况,采用行政干预、自由组合或两者兼之的方式组建sc小组,小组可以在班组、车间、队、部门设立,也可以跨部门、跨单位组建。 (1)行政命令式。要求有关基层单位如部门、车间、队、班组等都要或部分成立sc小组,活动课题可指定也可自定。 (2)自由组合式。完全由基层或员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结合,自主提出开展活动的要求,自己提出活动课题。 (3)半行政半自由式。上级提出活动要求或方向目标,由基层或员工自由组建并开展活动。,(1)管理型sc小组 (2)现场型sc小组 (3)攻关型sc小组 (4)创新型sc小组 sc小组的注册登记 注册登记是组建sc小组的必要程序,也是企业对小组进行管理的有效方式。sc小组成立后应到安全主管部门登记,填写“sc小组注册登记表”,确定活动课题,便于在活动中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 一般sc小组应每年进行一次注册登记,对停止活动半年的sc小组予以注销。,活动程序;,1、选择课题 2、现状调查 3、确定目标 4、原因分析 p阶段 5、确定主要原因 6、制定对策 7、实施对策- d阶段 8、检查效果- c阶段 9、巩固措施 10、总结回顾及下一步 a阶段,sc小组活动成果,企业应建立sc小组活动的管理机制,通过组织成果发表、评价、激励等方式,引导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调动积极性。sc小组成员应把通过开展活动取得的有形和无形成果编写成果报告,报告或发表成果。 1、sc小组成果报告的编写 2、成果发表 3、sc小组成果的评价和激励,sc小组活动管理和考核,企业应制定s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具体规定有关sc小组成立、注册登记、开展活动、成果报告与发表、成果评审与奖励、检查与考核等小组管理内容,形成机制,深化推进,管理和引导sc小组活动逐渐普及,发挥全员安全管理作用。 1、sc小组成员及要求 sc小组成员由组长和组员构成,小组成员一般在215人左右,设组长1人,攻关型小组可邀请安全技术人员参加或顾问,提高小组的专业技术能力。,sc小组活动成果,2、sc小组及课题的注册登记 sc小组成立或确定活动课题后,应向安全主管部门或所在基层单位登记注册,一般每年12月份进行登记,课题注册在每选定一个活动课题进行活动前都有要进行一次课题注册。 3、sc小组的管理 企业安全主管部门负责 sc小组的建立、选题、注册登记、业务培训、经验交流、成果鉴定和发布等工作。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sc小组,要进行帮促,对停止活动持续半年的sc小组应予注销。,4、sc小组活动过程的检查指导 sc小组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其中集体活动每月不少于二次,活动时间由小组根据活动计划自行安排。应如实做好活动记录,包括活动课题、辨识评价、交流讨论、对策措施、实施情况及出席人员等内容。活动记录本应统一。 5、成果报告与发表 成果报告要以事实说话,通过图表、数据来表达取得的实际效果。sc小组取得的成果,应经企业安全主管部门或基层单位的认可。成果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