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论我国IT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 引言(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不断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这种结构转型直接体现为IT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IT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IT企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引擎。纵观IT产业的发展,其能够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的主要原因是其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足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十二.五”战略规划中,提出了发展知识经济的构想,而IT产业正好契合这样的发展规划,因而进行宏观的产业分析对于IT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后,我国逐渐取消了国外资金进入我国的限制,在这种背景下,IT企业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因而如何有效的构建属于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从国内外对企业发展的研究来看,凡是能够取得良好发展的企业必定拥有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从1990年Prahalad、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发表以后,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就从未间断,并形成了相对丰富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在企业上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还存在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企业在构建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中照搬理论,不能够有效的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核心战略建设上来。那么本文在知识经济时期对IT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构建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相对丰富,因而在国外的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从国外研究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1995年,福斯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还处于低级阶段,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体系,因而应该挖掘、培育、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1998年,康特在战略管理行为一书中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充分整合企业资源并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能力或技能,这表示企业的竞争力的获取是以企业不可替代的技能或能力为前提的。2000年,Richard Makadok、Gordan Walker从实证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该研究中利用动态数据进行验证短期利率的预测能力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与因果,并且认为公司绩效与这种预测能力呈正相关。从国内研究来看,1999年李东红对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的来源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其从概念、理论体系、内外部因素等五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局限性进行了探讨。2000年,王毅等从整合、联盟、协调等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性梳理,并且对这些观点的局限性、优势等都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国内在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2001年,郭斌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呈生命周期形态的,其生命周期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周期与技术周期是具有相关性的。2004年,杜慕群从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国内IT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外企业竞争力的获取进行了对比研究;除此之外还结合企业内部角度与外部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竞争优势获取的原因。2006年,苏建新在我国IT企业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一文中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信息化程度三个角度对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企业树立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以信息化规律为基础来实现。二、IT企业的定义及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一)IT企业的内涵分析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信息技术的意思,在早期学者通过对IT进行研究,认为IT可以分为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技术等四类。也有学者认为IT包括信息基础、信息作业及信息系统等三类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逐渐形成以微电子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这些技术的发展充分完善了现代信息网络,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笔者认为所谓IT是指包括生产、存储、反馈等为一体的专业信息化技术,而IT产业是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市场为载体所展现出来的信息技术商品的专业分支产业的集合,包括信息基础、系统、应用为一体的信息产品或服务。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存在很多争议,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麦肯锡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关键性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在英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学者哈默尔(G.Hamel)看来,核心竞争力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这些定义我们都不难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消费者剩余,有如下五种资源有助于企业建立核心竞争能力:第一,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源,是指帮助企业有效理由外部环境中的机会,降低潜在威胁并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源。第二,稀缺的资源,是指企业占有的资源越稀缺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越有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不可被模仿的资源,是指那些独特的实物资源、企业文化、商标专利、品牌忠诚度等资源。第四,不可被替代的资源,是指那些来自于替代产品的威胁。第五,持久的资源,资源的贬值速度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直接相关。三、我国IT企业核心力构建的现状、特征及问题分析(一)我国IT企业核心力构建现状分析1.行业发展较快从产业角度的发展来看,IT产业保持了较快幅度的增长,已经成为全国各工业产业的之首。早在2001年全国IT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就达到1.36万亿元,同比增加达到27%,比国内工业增速高出17%;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8237亿元。2003年上半年,IT产业的销售额就达到733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9%。根据工信部发布2011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IT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3万亿元,增幅超过20%;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74909亿元,同比增长7.1%;软件业实现收入18468亿元(快报数据),比上年增长35.9%。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75445亿元,同比增长21.1%。手机、计算机、彩电、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3亿部、3.2亿台、1.2亿台和719.6亿块,同比增长13.5%、30.3%、3.4%和10.3%。由此我们不难看出IT 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2.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其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获取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2001年我国IT产品的出口规模就达到了1241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4%,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4%。其中进口591亿美元,出口650亿美元。2002年IT产业增长率达到20.4%,高于工业增幅8个百分点,实现IT产品销售额达到6038亿元,增加值1228亿元。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保持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112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1.0%,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8%,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贡献率达21.9%。从月度走势看,受上年基数逐步走高影响,总体呈前高后低态势,特别是9月份后,出口增速连续低于10%。进口468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26.8%,对全国外贸进口增长的贡献率为13.3%。3.区域化特征相对明显从我国IT产业的发展来看,已经形成了长三角洲、珠三角洲及津京地区等信息产业集聚区,其中珠三角地区主要以IT产品的零部件及部分整机的生产组装基地。2011年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继续居全国首位,总产值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互联网网民数达到6300万人,普及率达60.4%,连续二十一年位居全国首位,成为全球最大IT产业硬件生产基地。深圳2011年IT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451亿元,约占全国1/7,IT产品1109.1亿美元,占该市出口总额的45.2%,占全国IT产品出口的16.8%。深圳工业百强中超七成企业为IT企业,境内外上市IT企业40多家。深圳15家企业入选2011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9家企业入选2011年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津京地区以科研开发及生产为主,包括摩托罗拉、松下等世界性企业都在此具有一定影响力的IT企业。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半导体、笔记本电脑为主的IT产品生产集聚区。(二)我国IT企业发展特征分析1.经济效应外部性相对明显网络效应是指通过网络的营销方式形成强大的外部效应,即某一消费者的产品选择与其他消费者选择是相关的。而IT企业的产品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特征,如电话、邮箱、微博等都属于IT产业的产物,其用户量越大,用所享受到的收益就越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牛”的讲解课件
- 水银血压计使用课件
- 混凝土养护与加速养护方案
- 学生宿舍照明节能与智能控制方案
- 混凝土混合物的性能检测与控制方案
- 标准厂房安全出口与疏散方案
- 水电镀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胰岛素赵娜娜51课件
- 二零二五版服务业劳动保障监察及员工权益保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公务车借用协议书模板
-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 哪一款“套餐”更合适教学课件设计
- 采油采气井控题库
- “三重一大”决策 标准化流程图 20131017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精选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3版)
- “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二)(110道)
- 外科学课件:食管癌
- 汽机专业设备运行日常点检
- 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
- 设备基础知识-动设备课件
- GB/T 12599-2002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