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黄昌勇期末考试题库(更适合考研842用)(精心总结的).pdf_第1页
土壤学黄昌勇期末考试题库(更适合考研842用)(精心总结的).pdf_第2页
土壤学黄昌勇期末考试题库(更适合考研842用)(精心总结的).pdf_第3页
土壤学黄昌勇期末考试题库(更适合考研842用)(精心总结的).pdf_第4页
土壤学黄昌勇期末考试题库(更适合考研842用)(精心总结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学 842 考研备考攻略 本总结同样适用于本科生土壤学期末备考 说在前面: 1.首先很重要的一点, 参考用书, 强烈推荐这本书 土壤学(第三版 黄昌勇 徐建明 主编) , 本总结与该书一一对应,该书封面如下图,为方面您复习备考,请选择配套该书本。 2.考纲和原题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硕士招生 下载, 大纲几乎年年都一样, 真题 只有 2012 年和 2013 年的官方公开版 (大纲和 12、 13 年真题会放在本文附件中, 敬请参考) , 其他年份的真题官方没有公开, 但网络上有流传考生回忆的真题, 一般来说, 可靠性还可以。 3.经对多年真题的比对,发现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是反复考的,比如土壤的概念、土壤肥 力的概念、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等。 4.名词解释中考到的有些点可能是有些比较小的点。 5.土壤学 (考研科目代号 842)试题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出题思路尤其是后面 实验设计题、论述题比较贴合于实际生产应用,备考者应当注意这一点,把知识灵活应用。 6.本攻略将会根据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同时会附以出题频率,但不 会直接把答案写上去,会给你标明页码,你自己把答案填上去。因为本身就没有官方的参考 答案,一般来说,只要你的答案合情合理够专业,得分是没有问题的。 7.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考试的这门课程的试题并不会很难,只要你下了功夫,90+没有问 题,不过要争取 120+,因为业务科在考研课程中是得分最容易,特别能提高分数的,一定 要保证高分。 希望本攻略对你的考研有所帮助, 也希望你看完本攻略后再形成一种属于自己 的认知。 8.注意:下文中表示考过一次,表示考过两次及以上。 9.答案在书中基本都能找到,请自行填写总结,最值得信任的是自己,背自己写的东西最靠 谱。有需要补充的还望补充。断断续续花了好几天时间,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只有自己整理的答案才是适合自己,用着最放心的,所以你自己从书 上抄写一遍吧,另外看看有没有补充的可以加上) 1. 土壤定义: (经典定义) (p3) 2. 单个土体: (p3) 3. 聚合土体: (p3) 4. 原生矿物: (p19) 5. 次生矿物: (p19) 6. 土壤基本结构单位: (p20) 7. 同晶替代: (p23) 8. 土壤有机质: (p29) 9. 土壤腐殖质: (英文) (p30) 10.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p31) 11. 腐殖化过程: (p31) 12. 腐殖化系数:腐殖化系数是指定量加入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以碳量计)腐解一年后的 残留量(以碳量计)与原加入量的比值。一般用腐殖化系数来度量动、植、微生物残体在微生 物作用下, 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形成腐殖质的程度。 腐殖化系数是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 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13. 土壤生物: (p44) 14. 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p47) 1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p47) 16. 土壤酶: (p48) 17. 根际: (英文) (p50) 18. 根际效应: (p51) 19. 根土比: (p51) 20. 菌根: (p51) 21. 吸湿水: (p58) 22. 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 (p58 答案不明确)毛管孔隙又称小孔隙。具有明显毛管作用 的孔隙。其孔隙直径一般小于 0.1 毫米。因土粒小、排列紧密而形成。非毛管孔隙又称大孔 隙,孔隙直径大于 0.1 毫米的土壤孔隙。 23. 膜状水: (p58) 24. 毛管水: (p58) 25. 重力水: (p59) 26. 地下水: (p59) 27. 吸湿系数: (英文) (p60) 28. 凋萎系数: (英文) (p60) 29. 田间持水量: (英文) (p60) 30. 饱和含水量: (英文) (p60) 31. 无效水: (p60) 32. 有效水: (p60) 33. 质量含水量: (p61) 34. 容积含水量: (p62) 35. 相对含水量: (p62) 36. 土壤储水量: (p62) 37. 土水势: (p64) 38. 基质势: (p64) 39. 土壤水吸力: (p66) 40.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p68) 41. 土壤通气性: (p72) 42. 土壤热容量: (p75) 43. 土壤导热性: (p76) 44. 土壤热导率: (p76) 45. 土壤母质: (p81) 46. 地质大循环: (p91) 47. 生物小循环: (p91) 48. 成土作用分类: (p92) 49. 溶迁作用: (p93) 50. 螯迁作用: (p94) 51. 悬迁作用: (p94) 52. 原始成土过程: (p96) 53. 有机质积聚过程: (p96) 54. 黏化过程(作用) : (p96) 55. 钙积与脱钙过程: (p97) 56. 盐化脱盐过程: (p97) 57. 碱化与脱碱过程: (p98) 58. 富铝化过程: (p98) 59. 灰化、隐灭化和漂灰化过程: (p98) 60.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 (p99) 61. 白浆化过程: (p99) 62. 土壤熟化过程: (p99) 63. 土壤发育: (p101) 64. 土壤个体发育: (p101) 65. 土壤系统发育: (p101) 66. 土壤剖面: (p102) 67. 土壤诊断层: (p104) 68. 土壤颗粒: (p108) 69. 土壤粒级: (p108) 70. 有效粒径: (p108) 71. 当量粒径: (p108) 72. 土壤密度: (p111) 73. 土壤容重: (p112) 74. 容重、密度、孔隙度的关系: (p112) 75. 土壤孔性: (p113) 76. 土壤孔度: (p113) 77. 当量孔径: (p115) 78. 土壤质地: (p116) 79. 土壤结构: (p121) 80. 土壤结构体: (p121) 81. 土壤结构性: (p121) 82. 多级孔度模型: (p125) 83. 饱和流: (p140) 84. 非饱和流: (p140) 85. 达西定律: (p140) 86. 入渗: (p142) 87. 土壤水的再分布: (p143) 88. 土面蒸发: (p144) 89. “夜潮”现象: (p145) 90. “冻后聚墒”现象: (p145) 91. 土壤水的有效性: (p146) 92. 对流: (p151) 93. 分子扩散: (p152) 94. 机械弥散: (p152) 95. 水动力弥散: (p152) 96. 比表面积: (p158) 97. 永久电荷: (p159) 98. 可变电荷: (p159) 99. 土壤净电荷: (p160) 100. 电荷零点: 当土壤胶体所带负电荷和正电荷的数量相等时, 即胶体的净电荷为零 时的 pH 值。 101. 吸附作用: (p161) 102. 交换性阳离子: (p162) 103.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 (p162) 104. 盐基饱和度: (p163) 105. 活性酸: (p172) 106. 潜性酸(p172) 107. 土壤缓冲容量: 是指使土壤溶液的 pH 值改变一个单位所需要加入的酸量或碱量。 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缓冲容量大就可以稳定土壤溶液反应, 使酸度保持在一 定范围,为植物生长创造稳定的土壤生态条件。 108. 总碱度: (p175) 109. 碱化度: (p176) 110. 氧化还原电位(Eh) : (p179) 111. 土壤呼吸作用: (p191) 112. 氨化作用: (p198) 113. 硝化作用: (p198) 114. 反硝化作用: (p200) 115. 激发效应: (p202) 116. 土壤肥力: (p219) 117. 土壤生产力: (p220) 118.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p220) 119. 质流: (p225) 120. 土壤背景值: (p234) 121. 土壤自净: (p236) 122. 土壤环境容量: (p237) 123. 土壤污染: (p240) 124. 土壤质量: (p268) 125. 土地退化: (p276) 126. 土壤退化: (p277) 127. 土壤沙化: (p280) 128. 土壤流失: (p282) 129. 土壤盐渍化: (p284) 130. 残余盐渍化: (p285) 131. 潜在盐渍化: (p285) 132. 地下水临界深度: (p285) 133. 人为土: (p363) 第二部分 填空(都是比较基础的) 1. (p70)自然界土壤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2. (p102)由完整的土壤发生层次组成的垂直土层序列为土壤剖面。 3. (p26)黏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矿物。 4. (p29)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土壤母质中的有机体,但自然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是土壤 上生长的植物残体和根系分泌物。 5. (p32)外来有机物不断输入土壤,经微生物分解和转化形成腐殖质,土壤原有有机质 不断被分解和矿化而离开土壤。 6. (p111、112)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空隙)的质量称为密度,而自然垒结状态下 单位容积土体(包括空隙)的质量称为容重。 7. (p108)固相骨架中以单个形式存在的矿质土粒称为单粒,而许多矿质土粒(单粒)及 有机质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土粒称为复粒。 8. (p121)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称为土 壤结构性。 9. (p113)孔隙性质(孔性)是由土壤孔隙总量和大小孔隙的分配所决定的。 10. (p177)一般地,酸性旱田土壤淹水后,其 pH 上升(上升/不变/下降) 。 11. (p109)在卡钦斯基、美国农部和中国三个土壤粒级分类中,砾的尺寸都是大于 1mm。 12. (暂未从书中发现)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是我国土壤的三个土类,其中水稻土是地 带性土壤。 13. (p199、212,答案不确定)在氮、磷、钾三种元素中,氮、钾在土壤中存在矿物晶格 固定。 14. (p18)土壤固相一般分为三部分,它们是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体。 15. (p220,钠在书中未明确给出)对于所有植物而言,在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Na +、 Fe 3+、H+中,H+ 、Fe3+是必需营养元素, Na+ 是有益营养元素。 16. (p19)土壤矿物按矿物的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7. (p45,无明确答案)土壤微生物根据其对营养和能源的要求,一般将其分为化能有机 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和光能无机营养型。 18. (p114)土壤孔度通常是根据土壤容重和密度来计算的,其计算公式是孔隙度=(1-土 壤容重/土壤密度)100%。 19. (p140)土壤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水分运动,分别是饱和水流、非饱和水流和水汽移动。 20. (p118)中国土壤质地分类中细黏粒的粒径是 0.001mm 。 21. (p172)在强酸性土壤中,土壤活性酸的主要来源是铝离子。 22. (p30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 定量化的土壤分类。 23. (p163)一般来说,含高岭石较多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较小。 24. (p128/129)土壤的粘(黏)结性是指土粒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起来的性质,而土壤的 粘着性是指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 25. (p94)悬迁作用又称为黏粒的悬浮迁移作用,它是指土体内的硅酸盐粘粒分散于水中 形成的悬液的迁移。 26. (p20)铝氧八面体的结构是由 1 个铝离子和 6 个氧离子所构成。硅氧四面体的结构是 由 1 个硅离子和 4 个氧离子所构成。 27. (p75)土壤三相组成中,热容量最大的是 水,热容量最小的是气体。 28. (p146)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29. (p70)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中,其主要原因在于土壤中生物活动,有机 质的分解和根的呼吸作用能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30. (p207)提高土壤有效磷的途径主要有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 、土壤淹水 和 合理 施用磷肥 等。 31. (p23、24)高岭石等 1:1 型矿物晶层之间 氢键 相连;蒙脱石矿物晶层之间 分子引力 相连。 32. (p224)植物吸收营养的方式有 根系截获、质流 、扩散 。 33. (p296、306 需参考最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富铁土是一种土类还是土纲,土纲 。 34. (p174)石灰位的表示方法 pH-0.5pCa。 35. (p60)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及下限分别是 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 36. (p12)农业化学土壤的创始人是德国的 李比希。 37. (p38)土壤腐殖酸的含酸功能团包括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上的的 羧基和 酚羟基。 38. (p48, 未从书中找到明确答案, 此题答案来源于百度学术) 土壤酶在土壤中以 胞内酶、 胞外酶 状态存在。 39. (p111)土壤密度是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上多 以重量代替) 。 40. (p118)中国制的土壤粘粒的上限是 1m。 41. (p121)土壤结构的二重性包括 结构体和 结构性 。 42. (p58)土壤吸附水包括 吸湿水 和 膜状水。 43. (p196)水田有效氮的形态是 铵态氮和硝态氮 。 第三部分 简答、论述、分析、计算、实验设计,考题多贴合实际研究,尤其是实验设计题 和论述题,计算题近几年较少被考到。以下大部分题是往年原题,一部分是预测考题,有些 题不止一次被考到。 1. 论述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p1) 2. 简答土壤的主要功能。 (p4) 3. 简述硅酸盐黏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 (p23) 4. 简答土壤腐殖质的分组(分离)方法。 (p37) 5. 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p39) 6. 简答提高土壤有机质常用的措施。 (p42) 7. 论述土壤根际养分与非根际养分。 (p51 书中无明确答案) 8. 简述土壤水分形态。 (p58) 9. 简述土水势。 (p65) 10. 简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 (p69) 11. 简答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 (p70) 12. 请写出土壤热量收支平衡公式。 (p74) 13. 简述土壤形成因素。 (p80) 14. 简述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p83) 15. 简述土壤形成过程中大小循环的关系。 (p91) 16. 基本土壤成土过程有哪些?(p95) 17. 简述砂土和黏土哪个对酸的缓冲性大。 (p119) 18. 简答团粒结构与非团粒结构的特异性差别。 (p121) 19. 论述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p126) 20. 简述土壤结构改良的方法。 (p127) 21. 论述土壤水分运动方式及如何减少水分对土壤中营养元素运动的影响。 (p140) 22. 请简述农田土壤水分平衡。 (p145) 23. 论述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专性吸附与其在控制重金属污染方面的作用和实际意义。 (p165) 24. 简答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p177) 25. 如何计算石灰需要量?(p178) 26. 简述 Eh、pH 和 pe 的关系。 (p179) 27. 简答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p182) 28. 请概述土壤碳循环。 (p189) 29. 概述土壤微生物与有机碳转化。 (p189) 30. 论述土壤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 (p193) 31. 论述土壤氮循环和提高土壤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p196) 32. 论述氮的形态、转化过程和对环境的影响。 (p196) 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