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过国家矿用产品MA安全标志现场评审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执行企业产品标准:Q/MKYX 029-2005MA安全标志编号:20064476ExibI 防爆证号: 206406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XIAN BRANCH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YD32(A) 高分辨电法仪 文件编码:MYXZ-JS-182/4 Rayleigh Wave Seismograph 使用说明书 李 萍 王继矿 吴 迪 编写王有杰 审核 安装、使用仪器设备前,请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修订日期:2007年10月10日欢迎您使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研制生产的YD32(A)高分辨电法仪,一旦拥有YD32(A)高分辨电法仪,物探仪器研究所的全体专家和技术人员将竭诚为您提供精良的技术和热诚的服务。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理想品质,优异服务,秉承为用户优质服务的宗旨。西安研究院建立的质量体系符合IS9001:2000标准,通过认证范围:物探工程、物探仪器的设计开发、生产与服务。本产品已经通过国家矿用产品MA安全标志审查和检验,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已取得该矿用产品MA安全标志。希望在今后的生产应用过程中,加强沟通与联系,对产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反馈给我们,谢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物探仪器研究所YD32(A)高分辨电法仪照片以科技为动力 以质量求生存理想品质,优异服务,秉承为用户优质服务的宗旨!本产品设计、生产执行标准:Q/MKYX 037-2005通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MA现场评审和检验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ISO9001:2000注册商标(注册证号 4316516):“煤科” 警示、警告: 本产品严禁在具有爆炸性危险场所进行充电!本安关联配接产品不得随意改变配置!在仪器维修时,不得改变本安电路和与本安电路有关元器件的电气参数、规格和型号! 警示、警告: 在维修YD32(A)高分辨电法仪时,不得改变本安电路和与本安电路有关元器件的电气参数、规格和型号!用户需更换电池时,必须使用西安金驰锂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3Li277010-1或西安烽力新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3LP2716AB锂离子电池组。 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YD32(A)高分辨电法仪使用说明书目录目 录第一章 概述 11.1 产品特点 11.2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11.3 型号组成 11.4 使用环境及工作条件 11.5 外形尺寸及重量 21.6 包装内容 2第二章 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32.1 结构特征 3 2.2工作原理 4第三章 技术特性 6 3.1 主要功能 6 3.2主要性能 6第四章 安装使用及操作 7 4.1安装 7 4.2 使用前准备 7 4.3 仪器操作 7 4.4 施工方法 184.5 数据处理 374.6 施工注意事项 45第五章 充电机 46第六章 常见故障及处理 47第七章 保养、维修 48第八章 运输、储存、开箱检查 49 8.1运输 49 8.2储存49 8.3开箱检查 49 8.4 售后服务 49ii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YD32(A)高分辨电法仪使用说明书第一章 概 述1.1 产品特点YD32(A)高分辨电法仪以煤层或岩体为介质,根据岩石电阻率成像探测识别巷道顶、底板隔水层厚度、断裂破碎带、含水和导水构造等地质构造。仪器为本安防爆型,可在煤矿井下或其它有防爆要求的环境下使用。仪器采用锂电池组供电。1.2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YD32(A)高分辨电法仪主要用于探测采煤工作面隐伏断层、破碎带、陷落柱,尤其是含水、导水破碎带,甚至潜在的突水点等含水构造。1.3 型号组成本产品为YD32(A)高分辨电法仪。Y D 32 (A) 高分辨电法仪 1 型 主参数32路 电法 仪器1.4 使用环境及工作条件环境温度:040;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25);环境气压:80kPa106kPa; 环境气体:有甲烷和煤尘,但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的场合; 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ExibI(150)。1.5 外形尺寸重量外形尺寸: 275mm205mm200mm 整机重量: 约10Kg/台1.6 包装内容见装箱单第二章 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2.1 结构特征YD32 (A)高分辨电法仪是井下电法勘探仪器,也可用于地面进行电法勘探工作。仪器由锂电池组、发射输出、单片机控制、A/D转换、PC104工控机、存储体、电源系统等组成。发射电路由两个相同电路板组成,必要时可以两路同时供电,以增大发射电流信号。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压由逆变升压电路产生90V的高压,经整流滤波、极性变换输出、继电器切换,给不同的电极供电,即通过Ai(i=1,2,3,4)电极和无穷远电极向大地供电,建立稳定的人工电场;同时通过33个接收电极Mj、Nj+1(j=1.32)接收大地的感应电压信号,接收转换由32个继电器切换,模拟信号经过滤波和放大后进入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PC104工控机,形成文件存储。电流信号由取样电阻和V/F(电压/频率)转换器组成,在发射过程中采集发射电流并存储;接收的电压和电流信号文件以及施工参数由超前探测软件调用,处理形成含水构造剖面图,从而进行地质分析。另外仪器具有电极检测、电池电压检测等功能。组成框图见图2.1。 图 2.1 YD32 (A)高分辨电法仪组成框图2.2 工作原理矿井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它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在全空间条件下建场,使用全空间电场理论,处理和解释有关矿井水文地质问题。超前探测是研究掘进头前方地层电性变化规律,预测掘进头前方含、导水构造的分布和发育情况的一种井下电法探测新技术。由于采用点源三极装置进行井下数据采集工作,无穷远电极对巷道内测量电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其电场分布可近似为点电源电场。由于供电电极位于巷道中,其电场呈全空间分布,可利用全空间电场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解释。根据点电源场理论分析,点电源在均匀全空间的电力线呈射线发散,等电位面为以供电点为球心的球面,电位差则是以供电点为球心的同心球壳,球壳厚度应为测量电极间距。 图2.2 点电源电位及电力线分布图 图2.3 点电源球壳原理图均匀介质中,当A点供电时,测量电极M、N所产生的信号是由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影响,在全空间条件下,该阴影包含供电点前后左右上下等各个方向的体积。由于阴影所包含区域的影响可以反映到MN处,显然,前方的异常信息也可以反映到MN处。如电法勘探原理图所示,堵头内某位置的异常会使测量电位差曲线产生畸变,但该畸变在堵头内部并不能直接测量,图中虚线所示。根据电法勘探的体积效应,畸变的实质是球状等位面发生畸变,即MN所在的球壳发生变形,根据等值性原理,在掘进巷道内的测量点上也可以观测到这种变化,所不同的是幅度可能会降低,如图中实线所示。图2.4 电法勘探原理示意图实际上,井下三极装置探测的是勘探体积范围内包括巷道影响在内的全空间范围的岩石、构造等各种地质信息。根据视电阻率微分公式:由此可知,在均匀地层中,视电阻率是以测量电极所在地段的真电阻率为基础,并与测量电极所在地段MN间的电流密度jmn成正比。这说明实测视电阻率在地层均匀且无地质构造影响时,其曲线波动主要受MN电极所在地段的地层真电阻率的影响,即此时的视电阻率曲线反映的是迎头后方MN电极附近巷道的影响。目前,巷道掘进有许多是穿层进行的,各层岩石,其真电阻率变化很大,如泥岩、砂岩、灰岩真电阻率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并且即使是沿同一层掘进,往往会碰到破碎、积压、断裂等局部地质现象,进而使测量地段的真电阻率在横向上产生变化,这种变化远远大于巷道前方异常体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进行消除。一般在电法勘探中是把煤层作为高阻体勘探的。为了在地下建立人工直流电场,一般采用对称四极装置,其中A、B为供电电极,M、N为测量电极,由于电极尺寸大小相对于AB、MN距离来说很小,因此可以认为AB供电点为点电源。A M O N B图2.5 对称四极装置图点电源的电场是以点电源为中心的辐射场,电流线呈辐射状分布,等位面是以A 图2.6 点电源示意图为球心的半球壳。在对称四极情况下,两电极仍然是以点电源为中心,电流线成辐射状分布。在接近电极附近时电位面是近似的半球面,而电流线近似于辐射的直线。在远离电极时等位面则变为一组近似的椭球面,电流线也变成一簇复杂的曲线。但在两电极中间的地段,约1/3 AB区域内,等位面近似垂直地平面,而电流线的分布也近似为平行地面的平行线,在电法勘探中把这部分场称为均匀场。当地下不均匀地质体存在时,会引起均匀场的变化,在地面就能观测到。第三章 技术特性3.1 主要功能l 电法仪运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98(中文版)以上操作平台;l 人机对话方式:防水防尘鼠标;l 人机对话功能:设置电法仪电流发射方式、电压接收方式、施工参数、记录多路电压信号、记录发射电流值,测量自然电位以及电池电压等功能;l 发射电压为双极性直流电压,每一秒钟切换一次极性。 3.2 主要性能a. 电 源:采用3Li277010-1或3LP2716AB锂电池组供电;b. 发射通道:2道;c. 发射电压100V,发 射 电 流50mA或发射电压50V,发 射 电 流130mA;d. 发射电流系统误差: 10%;重复误差: 0.5%;e. 直流输入阻抗:20106;f. 接收电压范围: -1V+1V ;g. 接收电压误差:5%;h. 接收电压重复误差:0.5%(100mV); i. 分 辨 率 : 10 V;第四章 安装、使用及操作4.1 安装YD32(A)高分辨电法仪面板上有四个接线插孔,如图4.1所示,面板右方由上至下依次为:32芯接收电极插孔,9芯发射电极(发射A)插孔, 4芯无穷远发射电极(发射B)插孔,7芯充电/USB插孔。 图4.1 YD32(A)高分辨电法仪面板图4.2使用前准备(1) 检查电量是否充足,开机看电源显示是否为满刻度。 (2) 检查YD32(A)高分辨电法仪工作是否正常,通过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仪器自检,确定工作是否正常。(3) 准备施工装置:接收线(1根)、发射线(1根)、发射电极(不锈钢电极6根)、无穷远电极(不锈钢电极2根)、接收电极(铜电极32根)、榔头、无穷远线和限流电阻盒。4.3 仪器操作YD32(A)高分辨电法仪的面板见图4.1,左侧由上至下有3个按键,依次为:(1)复位 键:相当于仪器发射电路开关,应用于第一次发射前和仪器过流保护后。仪器开机后发射电路仍处于关闭状态,需按复位键开启。过流保护后发射电路被强制关闭,需再次按复位键开启。(2)开 键:用于打开仪器电源。(3)关 键:用于关闭仪器电源。YD32(A)高分辨电法仪的人-机接口由仪器面板上的LCD彩色液晶显示器、小型密封式两键鼠标组成。操作人员使用鼠标通过采集控制软件完成施工检测和数据采集任务,LCD彩色液晶显示器可动态实时显示采集结果。施工过程中的仪器操作任务十分简单,如图4.2施工流程图所示。在桌面上双击“高分辨电法仪”图标进入仪器操作主界面,见图4.3。图4.2仪器操作主界面u 主界面:由3部分构成,左上数据显示区,左下图像显示区,右侧功能键区。u 数据显示区:位于屏幕左上部,主要用来显示仪器当前状态和数据采集结果。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u 仪器参数框:显示设定的仪器参数;u 电压、电流显示框:显示采集的电压值和电流值;u 状态指示灯:显示当前发射状态,等待发射为黄色,发射中为绿色;u 进度条:指示发射采集的进度;u 状态栏:显示正在工作的发射电极号。u 图像显示区:位于屏幕左下部,图像框的左侧和下部另有一些功能键和数据显示框,将一一介绍。u 图像框:图像框显示每个接收电极对应的视电阻率折线图。发射电极1所测点的折线图以蓝色显示,发射电极2所测点的折线图以红色显示,发射电极3所测点的折线图以绿色显示,发射电极4所测点的折线图以黄色显示。u 图像框左侧:有4个功能键1 、2 、3、 4与图像框下方的接收电极滑动条配合,查看已采数据或进行单点的重测。u 图像框下方:共有4个参数框,1个滑动条和6个功能按键。4个参数框:u 视电阻率(Y轴): 表示图像框的Y轴为视电阻率。显示根据对应接收电极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的视电阻率值。u 接收电极号(X轴):表示图像框的X轴为接收电极号。值为从030,通过旁边的滑动条来选择,并显示当前值。u 重测视电阻率: 显示单点重测后的视电阻率值。u 测点距离值: 所选发射电极到对应接收电极的距离。1个滑动条:u 接收电极滑动条:与图像框左侧的1、2、3、4按键配合,查看已采数据或进行单点的重测。(在“已采数据的查看”和“单点的重测”时设置接收电极号。“接收电极号X”窗口显示当前接收电极号,默认为接收电极0)3个功能键:u 重测:选定发射电极号和接收电极号后,进行单点重测。u 保存:将重测后的数据替换原始数据保存。u 重绘:显示折线图后如果打开其他界面再返回时,图像显示区空白,此时点击重绘键,恢复刚才的图像。功能键区:屏幕的右部主要由多个功能键组成,点击后进入相应的功能界面。自然电位检测: 图4.2 自然电位检测界面如图4.2所示。经过自然电位的检测,可以确定现场的电场情况,从而进一步指导施工工作。电池电压检测:图4.3 电池电压检测界面如图4.3所示。仪器电池电压检测。(主界面的右下角也有电量显示)其他键的功能将下面的章节中将分别介绍。 第五章 施工及仪器操作51 三极超前施工511 三极超前探测施工布置超前勘探前方含水异常常用方法为“三点源法”,即在掘进头布置第一个供电电极,形成一个点电源场,然后在同一直线上向掘进后方距离第一个电极等间距布置第二个、第三个形成三个供电点,布置无穷远电极B见图5.1所示。具体施工时,依据上法布置供电电极,布置好以后,供电电极、无穷远电极及仪器均固定不动,测量电极M、N根据设计的观测系统由仪器自动切换。先接通第1供电点A1,对每个测量点M1、N1,记录供电电流、电位差、桩号、电极距等数据,接下来移动测量电极到M2、N2位置,测量所有数据,然后移动测量电极到M3、N3位置继续测量,直至所有MN测量完成,然后断开A1,接通A2,重复以上过程,记录A2点源产生的供电电流、电位差、桩号、电极距等数据,然后接通A3供电电源,并记录A3点源产生的供电电流、电位差、桩号、电极距等数据。完成所有的设计观测点。YD32(A)高分辨电法仪具有根据参数设置自动进行测点和测线切换的功能,因此更加方便快捷第 52 页 共 50 页仪器操作:1发射检测2接收检测3施工参数设置4仪器参数设置5发射6结果成图 距迎头的距离口 发射周期2 发射方式5 起始电极1 终点电极口 施工布置检测 仪器设置 图5.1 三极超前探测施工布置图 图5.2 三极超前施工流程图512 三极超前探测仪器操作5121 发射电极检测:点击主界面上的发射检测按键,进入发射检测界面。图5.3 发射电极检测在施工布置完毕后,需首先进行一次施工系统检测,其中包括发射电极检测和接收电极检测,以保证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的接地保持良好。首先进行发射电极检测,界面如图5.3所示。选择发射方式(发射方式1,2,3,4为对应电极单独检测;发射方式5为1,2,3同时检测;发射方式6为1,2,3,4同时检测。)后单击“检测”键开始检测,正常为绿色显示,异常则为红色显示。若有异常的发射电极,则要先检查发射电极是否接地良好,或在电极周围浇水改善电极周围接地条件,然后重新检测,直至电极全部正常。5122 接收电极检测:点击主界面上的接收检测按键,进入接收检测界面。发射电极检测结束后可继续进行接收电极检测,界面如图5.4所示。选取需要检测的起始接收电极号和终点接收电极号后即可以开始检测过程,正常为绿色显示,异常则为红色显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发射采集和检测的实质是采集相邻接收电极之间的信号,例如有接收电极M1,接收电极M2,那么我们检测的为M1,M2之间的点O1点的状态。因此我们共有32个接收电极,那么共检测31个点(黄色指示标志)。若有不正常的接收电极,可能接地电阻过大,先检查接收电极是否打好,可以在电极周围浇水以降低接地电阻,改善接地条件。然后输入需要重检的起始、终点接收电极号,重新检测,直至接收电极全部正常,即可开始进行采集工作。如果处理后始终为红色异常显示,也可能确实为现场施工条件造成,再次确认电极已接地良好,可忽略此异常报告。例如:有接收电极M26,M27,M28,其中O26(M26M27),O27(M27M28)的状态为红色报告异常,那么检查时首先应怀疑接收电极27没有布置良好。图5.4 接收电极检测 施工检测一切正常后,就可以进行施工参数设置和仪器参数设置。5123 施工参数设置:点击主界面上的施工参数按键,进入施工参数设置界面。 图5.5 施工参数设置距迎头的距离:最前发射电极到迎头的距离。最重要的施工参数,根据施工布置情况设置,数值保存在“电阻率.dat”文件的第一行。发射接收距离:最前发射电极到第一个接收电极间的距离。默认值为12,一般不需修改。最前发射电极:距迎头最近的发射电极号。默认值为1,一般不需修改。发射电极间距:默认为4米,一般不需修改。接收电极间距:默认为4米,一般不需修改。施工描述设置:可输入施工地区、地质描述、施工人员、施工单位、施工时间,文字输入可通过系统自带输入法中的软键盘输入。施工时间由系统自动提供,不需要操作人员输入。以上参数需根据现场施工布置情况设置,设置完毕后点“确认”键,显示参数已确认,按“返回”键返回主界面。5124 仪器参数设置:点击主界面上的仪器参数按键,进入仪器参数设置界面。图5.6 仪器参数设置1) 仪器参数需要设定的内容如下:发射周期:决定从每个接收电极采集到的数据量的多少。有四种选择1为快速,2为标准,3为大数据量采集,4为最大数据量采集。采集的数据越多所需要的时间更多,精度也有所提高,通常情况下选择发射周期选择2已经足够。发射方式:发射方式共有6种选择。1,2,3,4分别为所对应的单电极发射,1为1号发射电极;2为2号发射电极;3为3号发射电极;4为4号发射电极;5为1,2,3号发射电极依次自动切换发射;6为1,2,3,4号发射电极依次自动切换发射。默认值为5,三极超前探测参数。起始电极:第一个接收电极编号。默认值为1,根据施工布置设定。终止电极:最后一个接收电极编号。默认值为32,根据施工布置设定。2) 文件保存设置:仪器参数界面的下半部为文件保存设置。设置采集数据的保存路径和保存的文件名。如果不输入“数据文件名”时,将以“施工日期”“文件编号”“施工地点”电阻率.dat,产生默认文件名。每次发射后,文件编号自动加1,可以点击功能键“文件名编号1”或“文件名编号1”改变文件编号,防止因为文件名相同覆盖文件(文件名相同时,文件将自动覆盖)。右侧为选择文件保存路径,默认为“c:Datas”。注意:重新启动程序后文件名编号自动归0,请小心因文件同名覆盖已有文件。5125 发射采集:施工参数和仪器参数设置完毕后点击“确认”键后显示“参数已确认”,点“返回”键,返回主界面即可点“发射”键,开始数据采集工作。主界面上显示每次测得的电压和电流,进度条显示工作进度。采集数据自动保存在文件中供后期数据处理。在发射过程中除退出键外将屏蔽其他功能按键,发射结束时自动结束屏蔽状态。采集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人员值守,仪器将自动采集至工程结束。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某点造成发射电流过大造成仪器发射电路进入过流保护状态,电流减为非常小。如果进入过流保护状态,电极仪器面板上的“复位”键(“开”键上方),使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图5.7 点发射键开始采集采集结束后可以查看数据或者对单点进行重测。然后双击桌面的“结果成图”程序,打开数据文件(*电阻率.dat)就可以在井下现场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从而直观的显示本次勘探结果,此次工程结束。(如果多次重测后会在文件末尾中自动添加回车,可能引起处理程序认为文件格式有误。此时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记事本程序打开数据文件,删除文件末尾的回车行即可。)5126 查看已存数据:图5.8 查看已存数据数据采集结束后,首先对已采数据查看。选择图像框左侧的按键1、2、3、4选择预查看的发射电极号,查看各发射电极时采集的数据。与折线图相同,发射电极1对应的电压、电流值以蓝色显示,发射电极2对应的电压、电流值以红色显示,发射电极3对应的电压、电流值以绿色显示,发射电极4对应的电压、电流值以黄色显示。然后,拖动图像框下方的接收电极滑动条选择要查看的接收电极号(滑动条对应的接收电极号为131,当前电极号在“接收电极号X”处显示),拖动的同时在屏幕上方显示当前接收电极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例:首先点左侧按钮2(选择发射电极为2),然后拖动接收电极滑动条的值为8(选择接收电极号为8)。那么对应的在屏幕上就是以红色字体显示的一组“发射电极2,接收电极组89(O8)的电压值和电流值”。5127 单点的重测:图5.9 单点重测如果发现有数据异常的点(电流或电压值过小)可以进行单点重测。首先,与“已采集数据的查看”的操作完全相同。在图像框左方选择“发射电极号”;然后,通过“接收电极滑动条”选择接收电极号(此时接收电极号为2即重测O2点),选择完毕后点击重测键即可以进行单点重测。重测过程中,左上的状态灯变为绿色,同时在状态栏显示“重测中”。重测结束时,状态灯变为黄色,重测的值显示在“重测视电阻率”处,可以与“视电阻率Y”处显示的值(原始测量值)相比较。如对数据仍不满意可点击重测键,再次重测。每次重测后数据只是临时记录并显示出来,并未保存在文件中, 必须点保存键,新数据才能覆盖原文件中的旧数据。注意:如果多次重测后会在文件末尾中自动添加回车,可能引起处理程序认为文件格式有误。此时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记事本程序打开数据文件,删除文件末尾的回车行即可。52 测深施工521 测深施工布置四极测深M 和N 每次移动1米A 和B 每次移动4米测点1(第一个地点):一 测点号1 AB/2=4 MN/2=1 Zab=4 Zmn=1二 测点号1 AB/2=8 MN/2=2 Zab=4 Zmn=1三 测点号1 AB/2=12 MN/2=3 Zab=4 Zmn=1测点2(第二个地点):一 测点号2 AB/2=4 MN/2=1 Zab=4 Zmn=1二 测点号2图5.10 对称四极测深施工布置图 AB/2=8 MN/2=2 Zab=4 Zmn=1三极测深M 和N 固定不动;A每次移动4米,B为无穷远电极测点1(第一个地点):一 测点号1 AO=8 MN/2=4 Zro=4二 测点号1 AO=12 MN/2=4 Zro=4二 测点号1 AO=16 MN/2=4 Zro=4 测点2(第二个地点):一 测点号2 AO=8 MN/2=4 Zro=4二 测点号2 图5.11 三极测深施工布置图 AO=12 MN/2=4 Zro=4522 测深施工仪器操作1) 进入仪器操作主界面,见图5.12所示。 图5.12 2) 点击“跑极测深”进入施工方法选择,见图5.13所示。 图5.133) 选择施工方法后进入文件保存设置,见图5.14所示。 图5.14文件保存设置:设置采集数据的保存路径和保存的文件名。如果不输入“数据文件名”时,将以“施工日期文件编号施工方法电阻率.dat”,产生默认文件名。如图有“4-9-0-4极测深电阻率.dat”,当施工方法选择为3极超前和3极测深的时候分别为“4-9-0-3极超前电阻率.dat”和“4-9-0-3极测深电阻率.dat”。开始新工程时可以点击功能键“文件名编号1”或“文件名编号1”改变文件编号,将数据保存到新的文件中,否则会因为文件名相同追加保存在原有文件中。右侧为选择文件保存路径,默认为“c:Datas”。注意:重新启动程序后文件名编号自动归0。电极确定后左侧显示“路径已确认”,下方的参数设置按键变为可用,点击后进入施工参数设置界面。4)施工参数设置u 4极测深施工如图5.15发射电极A、B电极的间距AB;接收电极M、N间距为MN;每次发射后A和B分别移动距离为Zab,M和N分别移动距离为Zmn;每次电极采集过后,AB/2、MN/2、会根据Zab、Zmn自动增加。(测量深度AB/20.75,例如预测深75米,需要测量至AB/2=100米)图5.15 四极测深施工示意图在第一个地点(测点1)时:一 测点号1 (图5.16)AB/2=4 MN/2=1 Zab=4 Zmn=1二 测点号1 (图5.17)AB/2=8 MN/2=2 Zab=4 Zmn=1三 测点号1 (图5.18)AB/2=12 MN/2=3 Zab=4 Zmn=1在第二个地点(测点2)时:一 测点号2 (图5.19)AB/2=4 MN/2=1 Zab=4 Zmn=1二 测点号2 AB/2=8 MN/2=2 Zab=4 Zmn=1四极测深施工参数设置图5.16图5.17图5.18图5.19u 3极测深施工如图5.20所示,接收电极M、N间距为MN;发射电极A距MN的中点O的距离为AO;B为无穷远电极;MN固定不动,每次发射后A移动距离为Zro;每次电极采集过后,M、N电极固定不动;AO的值会根据Zro自动增加。(测量深度AO0.75,例如预测深75米,需要测量至A0=100米)图5.20 三极测深施工示意图第一个地点(测点1)时:一 测点号1 (图5.21)AO=8 MN/2=4 Zro=4二 测点号1 (图5.22)AO=12 MN/2=4 Zro=4三 测点号1 (图5.23)AO=16 MN/2=4 Zro=4第二个地点(测点2)时:一 测点号2 (图5.24)AO=8 MN/2=4 Zro=4二 测点号2 AO=12 MN/2=4 Zro=4三极测深施工参数设置图5.21图5.22 图5.2353施工注意事项5.3.1发射电流几乎为0检查发射电极是否接地良好,改善发射电极接地条件。u 状况一 地面浮渣太多,用工具清理出一个小坑后,使发射电极打在真正的底板(侧帮)上,保证电极接地良好u 状况二 接地太干燥(接地电阻太大)在电极周围浇水(食盐水)然后重新检测。u 调试限流器内的电阻大小u 怀疑无穷远电极是否打好5.3.2 发射电流不够大(小于30mA),检查发射电极是否接地良好,改善发射电极接地条件5.3.3 供电电流始终发不出来改善发射电极接地条件,调试限流电阻后仍然发不出电流,可能是无穷远电极没有打好,检查无穷远电极,重打电极。5.3.4井下接收数据不稳定:u 状况一 可能是接收电极M和N接地不好,这种情况下应对M和N极加深加固,然后重新采集数据u 状况二 也可能是由于干扰信号较强(如:电机车开动、巷道皮带运转、附近变压器工作等带来的电场干扰),这种情况下应该避免此时测量或避开此地进行测量。5.3.5 供电电流突然几乎变为0u 供电电流过大引起过流保护,这时应该在增大限流盒的电阻值,然后按复位键,再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后进行数据采集。u 无穷远电极可能被人为改动,比如被人拔走了。地面有水:发射电极应打在比较潮湿的地方,有小水洼不影响发射电极的布置。但是应注意不能有地面的流动水或者地面虽然潮湿把几个电极短路,第六章 数据处理6.1 系统简介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特点:(1)系统的基本硬件要求:CPU:586以上IBM PC或与其100%兼容的PC机型;内存:内存32MB以上;显示器及图形卡:高分辨率彩显,支持800*600*256色,1024*768*256色图形模式;硬盘:至少一个IDE硬盘或SCSI硬盘,容量不小于1GB;打印机:支持Windows环境下的各种打印机型,如EPSON MJ-510等。(2)系统的软件运行环境:本系统运行在WINDOWS环境下。(3)系统的特点:a.采用语言编程,优化编译,突破了内存限制,便于进行大数据量的处理;b.工作于800*600、1024*768分辨率,256色的图形模式下,具有高的分辨率和清晰的图象色彩;c.采用下拉式菜单界面,操作直观、简便;d.采用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事件驱动技术编程,可通过键盘或鼠标操作,特别是工具条、按钮、对话框、文件选择窗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并且是全中文提示。6.2 资料处理流程资料处理操作说明如下: 施工采集的数据文件都自动保存在仪器中,可将USB通信线连接在仪器面板上的充电/通信口,插入U 盘拷贝数据文件到台式机后通过 “YD32(A)高分辨电法仪资料处理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地质等值线图。在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增强有效信号,压制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等手段,使地质异常体能够清晰成像。图6.1 YD32(A)高分辨电法仪资料处理系统菜单示意图整个软件系统包括YD32(A)高分辨电法仪的资料处理全部功能模块和辅助程序模块及常用工具,其菜单示意图如图6.1所示,菜单行位于工作区域的上端位置,采用下拉式菜单。YD32(A)高分辨电法仪的基本资料处理流程如下:(如果数据不需编辑)打开文件预处理数据处理等值线图成果图图6.2如果数据需要编辑整理则进行文件处理。如果采集的数据是四个发射的记录,这时需要进行数据分离,从而得到能够进行下一步处理的数据,这时点击 文件 下的 数据分离(四发射),则可出现打开画面图6.2所示。选取需要进行分离的数据文件名,则可把四发射(1、2、3、4)文件*电阻率.dat分离成(1、2、3)文件 *1电阻率.dat和(2、3、4)文件 *2电阻率.dat。如分离11-17-1切眼电阻率.dat,则分离成11-17-1切眼1电阻率.dat和11-17-1切眼2电阻率.dat,分离后的数据可以直接进入基本资料处理流程。如果采集的是单个发射的数据,在进行超前探处理时需先进行合并数据文件,如图6.3所示.图6.3先选择需要合并的文件所在盘符(c:、d:、e:),再选择所在目录,然后旁边就会显示该目录下的文件,双击文件名,则在合并文件名中显示,双击几个文件则合并几个文件,另外需输入合并的几组数据的发射电极间隔即发射电极距,最后输入合并后的文件名*,这样合并后的文件为(*电阻率.dat)。如果数据在井下采集前的参数设置有误或采集的是2、3、4发射电极的数据,在文件的数据编辑过程中可以进行改正,首先打开需要修改的数据文件,如图6.4所示。图6.4然后输入参数,如图图6.5所示。图6.5根据数据文件填入:最近电极号:即现有数据的距迎头最近的发射电极号1或2;最远电极号:即现有数据的距迎头最远的发射电极号3或4;发射点间距:即发射电极之间的间距4或5,它可不与原始数据一致,如果在井下输错了,在这里可以改正,只需输入正确的发射电极之间的间距;最近发射点与迎头的距离:即离迎头最近的发射电极与迎头的距离,如果在井下默认为0,在这里可以改正为准确值;经过数据编辑后的数据就可以进入基本资料处理流程:打开文件预处理数据处理等值线图成果图得到满意的结果。在等值线图里还有一个功能 超前成图对比,可以将采集得到的等值线图进行对比显示。双击文件名即可选择,对比显示最多可以有三张图,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有效的判断异常区域,如图6.6所示。图6.6若需进行施工记录和处理结果的打印输出则点击成果图,则会进入如图6.7界面.图6.7首先导入超前探测记录,如下图6.8所示。图6.8需要输入探测结果名称(即施工地区名,在最后提交的成果图中显示)、观测系统文件(*参数设置.dat)、数据文件(*bj.dat),则可以形成超前探测施工记录表,如图6.9所示。图6.9作完这步后就可以添加超前探测结果图了,如下图6.10所示.这里需要先选定需要添加的探测结果,再选择需要出图的数据文件(*ht.dat),确定后可形成超前探测结果图,见图6.11所示,进行保存(注意必须先形成超前探测施工记录表,才可添加超前探测结果图)。图6.10图6.11若需重新编辑,则按编辑超前探测结果和编辑超前探测结果图,选定需要编辑的地区名,则可以重复前面的操作。另外软件还有超前探测结果查询和删除功能,可以查看并打印所需的探测结果。最后软件还有一些帮助信息:关于、仪器概述、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63 使用SURFER8 结果成图流程进入 高分辨电法仪资料处理系统:u 三极超前:1) 文件“打开”2) 预处理“三极”生成“*bj.dat”3) 数据处理“超前探”生成“*ht.dat”u 三极测深:1) 文件“打开”2) 预处理“三极”生成“*bj.dat”3) 数据处理“测深”生成“*pl.dat”u 四极测深:1) 文件“打开”2) 预处理“对称四极”生成“*bj.dat”3) 数据处理“测深”生成“*pl.dat”附:测深施工时通常要采集多个测点的数据,但是如果只采集了1个测点的数据,则可用surfer8打开“*pl.dat”,需要复制一组数据用于成图。复制的数据A列改为20(桩间距),选择B列点 数据变换“B=-B”,保存。进入surfer8软件:4) 点击 文件新建图形文档5) 点击 网格 选择数据“*pl.dat”直接点确定,生成“*pl.grd”网格文件。6) 点击 地图等值线图新建等值线图点“*pl.grd”打开。成黑白色图。7) 双击图形常规: 填充等值线 颜色比例 平滑等值线 都打上钩等级: 填充前景色 低值选“蓝色” 高值选“红色” 插入中间点 选“黄色”(中间值一般定为100)可成彩色图。表6.1施工方法三极超前三极测深四极测深预处理三极三极对称四极数据处理超前探测深测深成图文件*ht.dat*pl.dat*pl.da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YD32(A)高分辨电法仪使用说明书第五章 充电机YD32(A)高分辨电法仪准备使用时,必须对电法仪内的可充电电池组进行充电, 仪器面板配有专用通讯及充电插头和传输线,仪器使用的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组,充电采用专门的充电机,该充电机为智能型充电机,采用恒流充电,当充满后或电源电压突变时能自动切断充电电流,保证电池不会被充爆,极大限度地延长了电池寿命。在充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规定:a.充电时必须关闭电法仪电源。b.连接充电机交流电源插头,充电机采用220V/50HZ的交流电作为电源。c.连接充电机输出插头和电法仪充电插座,注意插头插座的定位缺口。打开充电机电源开关开始充电,充电机上显示充电电流的大小,同时充电指示灯亮红光。当接近充满时,充电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减到100mA以下时,则表示充满,正常充电时间约需6小时。第六章 常见故障及处理在您使用本产品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故障严重时,其无法正常工作。出现这种情况时,请仔细阅读本章表6.1的内容。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时,请与供货商联系,由生产厂家维修。表6.1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方法不能开机1 探测仪电源不足2 单片机不工作1 充电2 复位或关机重开接收电极检测显示红色1 电阻过大1 重新打电极或浇水发射电极检测显示红色1 供电电流小1 重新打电极其它情况拨打服务电七章 保养、维修使用维修注意事项: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稞真菌毒素防治技术规范
- 食品溯源工程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脱灰剂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4年通辽市库伦旗乌兰牧骑招聘演职人员真题
- 2025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白兰地相关饮料酒合作协议书
- 项目二 常见热处理
- 2025年耐磨球段项目建议书
- 全球视野下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 诊所中药饮片清单
- 妇幼保健院高危儿童管理方案
- 自愿放弃财产协议范本书
- GB∕T 16895.21-2020 低压电气装置 第4-41部分:安全防护 电击防护
-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完整版)资料
- Soul app用户体验分析市场调研分析报告PPT模板
- [浏阳]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给水管道结构施工图14张(大院出品)
- T∕CSPSTC 55-2020 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培训)
- 甲级写字楼服务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