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技术要求.doc_第1页
装配技术要求.doc_第2页
装配技术要求.doc_第3页
装配技术要求.doc_第4页
装配技术要求.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本要求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2. 联接方法的要求2.1 螺钉、螺栓联接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一的规定 。 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螺钉、螺栓一般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2.2销连接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一90。 重要的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工作长度的60%,并应分布在接合面的两侧。2.3 键连接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2.4 铆接 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 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2.5 滚动轴承的装配 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 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一般应注入约二分之一空腔符合规定的润滑脂。 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不得通过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 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0.05mm,其它轴承应不大于0.1mm。 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装配可拆卸的轴承时,必须按内外圈和对位标记安装,不得装反或与别的轴承内外圈混装。 可调头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以便识别。 带偏心套的轴承,在装配时偏心套的拧紧方向应与轴的旋转方向一致。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不得有卡滞现象。.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应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法检验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的12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就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不得塞入外环宽度的三分之一。 在轴的两边装配径向间隙有可调的向心轴承,并且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端盖限位时,只能一端轴承紧靠端盖,另一端必须留有轴向间隙C=tl+0.15(L:两轴中心距(mm) :轴的材料线胀系数 t:轴最高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0.15:轴热胀后应剩余的间隙(mm)3. 链轮链条的装配 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千分之二。 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 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2%调整。4. 带与带轮的装配 同一回路的带轮轮槽对称中心面的位置度为:中心距小于1.2m时不大于带轮中心距的0.3%;大于或等于1.2m时不大于带轮中心距的0.5%。 各传动带的张紧度应达到福田“谷神2”系统检验卡的要求。5. 液压系统的装配 液压系统的管路在装配前必须除锈、清洗,在装配和存放时应注意防尘、防锈。 各种管子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不得有扭转现象。 管路的排列要整齐,并要便于液压系统的调整和维修。 注入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装配后液压管路及元件不得有渗漏油现象,为防止渗漏,装配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和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液压操纵系统和转向系统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液压系统装好后,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运转试验。 有关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的其它要求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6. 电气系统的装配 电气元件在装配前应进行测试、检查,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装配。 仪表、指示器显示的数码、信号应清晰准确,开关工作可靠。 应严格按照电气装配图样要求进行布线和连接。 所有导线的绝缘层必须完好无损,导线剥头处的细铜丝必须拧紧,需要时搪锡。 焊点必须牢固,不得有脱焊或虚焊现象。焊点应光滑、均匀。7. 平衡7.1 脱粒滚筒、无级变速和转速超过400r/min、重量大于5kg的带轮应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平衡精度均不应低于G6.3级。7.2 对回转零部件的不平衡质量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校正: 用补焊、螺纹连接等加配质量(配重)。 用钻销去除质量(去重)。 改变平衡块的数量和位置。7.3 用加配质量的方法校正时,必须固定牢靠,以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松动或飞出。7.4 用去除质量的方法校正时,注意不得影响零件的刚度、强度和外观。7.5 对于组合式回转体,经总体平衡后,不得再任意移动或调换零件。8.各调节机构各调节机构应保证操作方便,调节灵活、可靠。各部件调节范围应能达到规定的极限位置。9.各操纵机构各操纵机构应保证操作轻便灵活、松紧适度。所有要求自动回位的操纵件,在操纵力去除后,应能自动返回原来位置。10. 总装 总装时,对随机附件也应进行试装,并要保证设计要求。 刚性割台离地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