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166-1993.pdf_第1页
JJG-166-1993.pdf_第2页
JJG-166-1993.pdf_第3页
JJG-166-1993.pdf_第4页
JJG-166-1993.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 j j g 1 6 6 - 1 9 9 3 二vl,.吞小叼写 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 扩幸幸幸 十今. 个4. 和“. 1 v e rif i c a t i o n re g u l a t i o n o f d . c. r e s i s t o r s 子j j g 1 6 6 -1 9 9 3 1代替j j g 1 6 6 -1 9 8 4 气 。 .。 j j g 1 2 6 - 1 9 8 8 本检定规程 经国家 技术监督局于1 9 9 3 年0 7 月1 5日 批准,1 9 9 4 年0 7 月1 5 日 起施行。 归口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计量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技术条文由 起草 单位负 责解释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沈聪聪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阴天晓 ( 中国 计量科学研究院) 黄 永宁 ( 上 海市计量 技术研究所) 目录 一 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8 二检定项 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2 三 检 定 方 法与 检定 条 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2 ( 一) 外 观、 线路 初步 检 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2 ( 二) 绝缘检 测 , , 3 6 3 ( 三 ) 残 余电 阻 的 检 定 , , 3 6 3 四 墓本 误差的 检定 , , 3 6 4 ( 一 ) 检定 的 一 般 条 件 3 6 4 ( 二) 检定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5 五 影 响 量特 性及 变 差 的 侧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7 六检定结果的处理与检定周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0 直流 电阻器检 定 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下列直流电阻器的检定: 准确度等级为 0 . 0 0 0 0 5 - - 0 . 0 0 2 级的电阻工作基准器、标准器; 新制造、 使用中 和修理后作为 工作计量器具的、 准确度等级为0 . 0 0 0 5 - - 1 0 . 0 级的单值 或多值电阻器; 新制造、 使用中 和修理后作为工作计量器具的、 准确度等级为0 . 0 0 0 5 -1 0 . 0 级的 单盘 或多盘十进电阻器。 本规程不适用于: a ) 仅作为电 量比 率器的 单值或多值电阻器和单盘或多盘十进电阻器, 如h a m o n 量具、 分压器、 分流器等; b )仅在电路中作永久性安装元件的电阻器及仅作调节用的电阻器; c ) 在交流或脉冲电 路中 使用的电阻 器; d ) 仅作为电测仪器附件而不能单独使用的串联或并联电阻器; e )有源电阻器。 一技术要求 1 电阻器面板或机壳上应有以下主要标志和符号 a )名称、型号、编号 ; b )标称值、准确度等级; c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d ) 标称使用温度范围; e ) 标称 ( 或 最大) 使用功率 ( 电流 或电 压) ; f ) 表示其他必要内容由 单独文件给出的符号。 2 各等级电阻工作基准器和标准器的基本误差极限、偏差极限、电阻温度系数及电阻标称 值范围应符 合表1 的要 求。 3 作为工作计量器具的 各等级电阻器的 基本误差极限及偏差极限应符合表2 的要求。 4 多值电阻器中, 电阻实际值与各个电 阻器有关, 无论是单个的还是组合的,每一示值应 对应 确定的电阻 值, 能 直接 通过所标明的端 钮或其 他连 接方 式进 行侧量。 5 对开关器件有零位档的多值电阻器, 残余电 阻值不应超过其最小步进电阻允许基本误差 极限的5 0 %, 否则制造厂必须标明残余电阻的 标称值及其允差, 其残余电阻的 允差不应大 于最小步 进电阻 值允许 基本 误差的5 倍,且最大不 得超过l o m f 2 , 注: 对 1 9 9 1 ) 年以前生产的低精度多盘十进电阻器允许放宽到 2 0 m na 带有开关、 插头器件的多 值电阻器,由 每个触头接触引起的电阻变差, 应不大于最小步 进电阻 值允许 基本误 差的5 0 %,对最小步进电阻值小于或等于0 . 0 1 5 2 、且电阻 器最高准确 度等级低于或等于0 . 1 级时,触头接触电阻的变差不应大于最小步进电阻值允许基本误差的 1 0 0% 具有分路盘的多值电阻器, 若其最小步进电阻值小于或等于0 , 01。时,由每个开关触 头接触引起的电阻变差不应大于允许基本误差极限的50%。 7 各等 级电阻工 作基准器、 标准器使 用时的温度、 相对湿度、 功率应符合表3 的 要求 表 1 等级指 数c 基本误 差极 限 偏 差 极 限一 温 度 系 数 。 标称值 失 加, % 1 0 6 %)1 0 6( %)1 0 61 0 6 龙( 口 ) 一 。 0 00 0 50 5 十几 目 r 目 1 二0 5 士0 . 0 1 土1 0 0l 1 01 , 1 0 , 1 0 2 , 1 0 ,l e 司 作 基。 . 0 叨1 准 器 一琶 1士 0. 00 01士l土0 一 0 1二1 0 0 0 一 0 叨 22士0. 0 ( 托 叹士2亡0 一 01士1 00 等 标 准 器 0 0 叨 1 1士c o 旧 1土1二0 一 0 1士! 001 0 一 0 阅 3 3士0 0 阅 3土3士0 卜 01士! 00 1 o1 , 一 1 0 . 1 梦, 1 0 3 ,1 0 布 0 一 加 0 66土0 0 的 6土6土0. 01 1 0 ,1 02 ,1 田 镖 准 器 0. 阅 11 0土 0 一 0 0 1士 1 0土0 01 一 1叩 1 01 ,1 ,1 0 ,1 0 2 , 1 0 3 ,1 0 习 0. 00 2加二。. 00 2, 、一 , 。 。 1士 1 0 0 1 oj ,1 0 一 2 1 0 5 , 1 o 6 ,1 o 7 裹 2 等级指数。一基 本 误 差 极 限 偏差极限 关 ( %) 义 0 一 一( % ) x1 0 6 ( %) 洲1 0 一 6 。 . 00 055 一一 士 00 即5生5士 0 卜 0 1 一 二 1 0 0 0. 00 11 0 土 d 刀 0 11士 1 0 上0. 0 1立 1 0 0 0. 0 02加士0 00 2土2 0土0. 0 1士 1 0 0 0 0 0 55 0 士0. 即 5士5 0土0 0 1上 1 00 0 一 0 11 0 0土0. 0 1士1 阁土c. 01士 1 阅 0 . 02 20 0土 幻 . c z士2 叨士0 0 2土2 阅 0 . 055 oo士 0 0 5 士5 阅士0. 0 5士5 即 0 l1 0 朋土0 . 1士1 阅 0二 0 . 1 1 士即 。 o 2 2 阁 0士0 . 2土 2 1 减 0 士 0 绝1土 2 的 0 0 . 5 一 5 ( 阳0 一 一二0 . 5士 5 0 0士0 5士5 叨 0 1 1、 。一土 1 土 1 即 阅士 l 士1 叨 叨 22 减 洲 洲 ,士 2 即阅 士 2 即 叨 55 阅 即 士 5土5 00 阅士5士5 的 叨 l 01 叨 00 0士 1 0士 1 的 叨 0士1 0士 月 00 0 00 对。 . 00o 5 一001级电阻器的电阻实际值与其标称值之间的偏差。应不超过标称值的上 0 . 01%;对0 . 眨一10级 的电阻器其电阻实际值与标称值之间的 偏差应不大于相应等级指数值 注:。5 一10级的单值电阻器仅对标称值妻1 阁m幻及簇1 叨闷的电阻器 3 5 9 表 3 类别 等 级 指 数 c( 1 0 一 ) 1 沮 度 ( ) 相 对湿度( % 功 率( w) 工作基 准器 0 卜 52 0土0 0 5 4 0 一 6 qi 0一 0 1 0 一 0 2 l 2 0士0 1 0 0 322 0 士0. 2 一等标 准器 1 一 2 0士0 1c 0 5 0. 0 5 一 3即 二。. 3 幻. 1620 士0 6 二等标 准器 l 0 即 二 1口. 3 2 0加 士20 3 8 各等 级电 阻器对温度、 湿度的 标称使用范围 极限 应符合要求条件 8 . 1 表4 的 要求。 衰 4 影响t 等级指数 阻值1 一 . 一丽州标 称 使 用 范 欧 限 x l 0 6( q ) 一 环境祖 度 ( 大气、 抽槽、空气御) 一 5 所有阻 值参考值士 。5 一 所有 阻值 参考值土 1 加 所有 阻值 渗考值士 2 5 0 一 1 仍 所有 阻值参考值二 5 加 o 1 0 参考值士 5 加 oi c 6 参考值土10 5 00 一 所有 阻值参考值二1 。 一 ! 0 00 一1 0 叻的 要 1 护 参考值不 川 1 0 6参考值土 巧 相对湿度 加 0 一 1 00 即 02. 5 1 3 5u 10 电阻器的线路与侧试用参考 接地端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 ( 45一 65)比 的实际正弦波交流电压历时 1 而n 的 试验, 而无击穿与 飞弧现象。 试验电压为; a) 对最大工作电流等于或小于 i o n 认的电 阻器应符合表7 的要求。 切 对最大工 作电 流大于10 n 公 、 的电阻 器应符合表8 的要求。 衰 8 标称使用电压上限值 ( k v) 试 验 电 压( kv )标称使用电压上限值 ( 卿) 试验电压 (kv ) ( 刀 叮 一 0一 537 动. 25一1 . 5 4一9 ( 0 . “一2一 一5,11 1一3一1 一6 l 3 2一5一,1。一一2 1 c ) 对具有交流电 网供电部件 ( 如恒温、 程控开关等)的电阻器,按a ) , b )的要求, 但不 得低于2 k v , 最 大 工 作 电 流 j箕 黯漏蔷 1 1 准确度等级为。0 1 级及以上等级的单值电阻器,在两倍的 温度标称使用范围内 任一温 度下的电阻实际值可按下述温度公式计 算,从而 减小温度影响量引起的变差 或扩大 其温度使 用范围 r , =r 2o 1 + a ( t 一 2 0 ) + p ( t 一 2 0 ) z 川 式中 r t - 温度为t 时的电阻实际 值 ( 。 ) ; r2 o -温度为 2 0 时的电阻实际值 ( l i ) ; a 次项电阻温度系数 ( 1 / c) ; p 二次项电 阻温度系数 ( 1 / c 2 ) ; t 电阻器的温度 ( ) 。 在温 度标称使 用范围内, 标准电阻器的电阻实际值与按温度公式计算获得值之间的差 值, 不应大于相应等级指数的 1 / 5 . 二检定项目 1 2 电阻器的检定项 目见表9 衰 , 俭定项目 出厂时一 。理后 周期检定 外观 及线路 检查 丫 i v v 绝缘 电阻检 测 . 丫v 用 户要求时 绝缘 强度 试验 一 v j 用 户耍求时 残 余 电 阻 的 检 定 一,/ vv 接触 电阻变 差 v v丫 基本误差的检定丫j 丫 温 度系数 的侧t jx 用 户要求 时 电 压变差 的侧量 ” vv 首 次时 温 度变差 的检定 xx 用户 要求时 湿 度变差 的检定xx 用户 要求时 功 率变差 的检定 x x一用 户 要 求 时 仅对开关器件有零位挡的电阻器。 仅对单值电阻器 仅对标称便用电压上限值大于或等于5 0 0 v的高压电阻器。 三检定方法与检定条件 ( 一)外观、线路初步检查 1 3 外观检查 a )按第一条要求检查被检定电阻器面板或铭牌上的符号或标志。 3 6 2 b ) 被检电阻 器应保证零、 部件完 整, 无 影响计量性能的残缺或污损, 否则 应在修复后 方予检定。 1 4 初步检查 用欧姆表对被检电阻器进行初步测量, 应无明显不稳定及短路或开路现象。 1 5 安放检定装置的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被检电阻器等级高于或等于0 . 0 0 2 级的检定装置, 环境温度为 ( 2 0 士 2 ) c, 其余等 级为 ( 2 0 1 5 ) c, 但不得低于标准仪器保证准确度的温度范围。 b )其 相对 湿度为2 5 %- - 7 5 %, 但不得低于标准仪器保证准确度的 湿度范围。 c )被检电阻器检定前应至少在安放检定装置的环境中 存放2 4 h , ( 二)绝缘检a ) 1 绝缘检测应在下述的 环境条件下进行 1 6 . 1 直流电阻器的 绝缘电 阻可采用绝缘电阻表 ( 兆欧表) 、高绝缘电阻表 ( 高阻 计)或按 图1 用检流计法测量; 测量应在电阻器电路和与电路无电气连接的外部金属点 ( 通常为机 壳)间进行。 1 6 . 2 测量绝缘电阻的 试验电 压为 其标称使用电 压上限 值, 但不得低于5 0 0 v o 1 6 . 3 测量绝缘电 阻的 误差应不大于1 0 % 0 1 6 . 4 测量结果应在施加电压后 1 - - 2 m i n内读出。 图 1 检流计法测量绝缘电阻电路图 k , , k z , k ,单向开关; rl . r 2一分压电ie; r , -保护电阻; r.很测绝 缘电阻; r - 检流计分流电阻; e -直流电饵; v -直流电压表 6 产 - 检流计 1 7 绝缘强度试验 1 7 . 1 直 流电 阻器的 绝缘强度试验用耐压测试仪进行。 1 7 . 2 进行绝缘强度试验的 耐压测试仪的 基本误差不应大于5 %0 1 7 . 3 耐压测试仪应具有足够的 输出 功率, 检查的方法为: 使耐压测试仪在空载下, 输出置 于 待试电 压 u , 的5 0 %, 随后接上被试电阻器, 这时其输出电压不应低于。 4 5 u , 1 7 . 4 试验电 压应平稳上升至电 阻器所规定的电 压值, 历时l m i n , 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1 7 . 5 电 压试验时, 漏电 保护动 作电 流应置为5 r r ao ( 三)残余电阻的检定 1 8 残余电阻及其允差的侧量 直流电阻器残余电 阻及其允差采用准确度不低于2 %、 分辨度不大于0 . 1 r n n的毫欧计 或双电 桥按如下程序测量: a ) 测量前应 将每只开关器 件在其最大 范围 间来回 转动不少于3 次, 然 后使示值置于 零位。 b )测量应重复进行 3次,取 3次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1 9 接触电阻 变差测量 1 9 . 1 接触电 阻变差用分辨度不大于0 . 1 m n的 毫欧计或双电 桥测量。 程序如 下: a 试验前将每只开 关在最大范围间转动数次 ( 不少于3 次)后, 使末只开关示值置1 , 即 最小步进 值 r, 其他各只开关均置零。 测量并记 取此时电 阻值m。 ; b )测第一只变差时, 将第一只开关在 最大范围间 再转动数次后,使示值重置零位, 测 量 并记取此时电阻 值 9 1 , ; 则第一只开关电阻变差 ( 以 百分数表示) s , 一 (m o - m ,a r) / 10 0 ( 2 ) c ) 依次对 每只开 关按b 进行测量得从 , 则第i 只开关电阻变差为 产 m_ 一 从、 改= x l u u 凸 代i ( 3 ) 以上铡量应重复进行3次。 取以上多只开关最大的变差值作为 该电阻器开关的接触电 阻变差值。 1 9 . 2 对端钮式或插塞式的电阻器接触电阻变差的测量方法,参照 1 9 . 1 进行。 四墓本 误 差 的检 定 ( 一)检定的一般条件 2 0 由 标准、 检定装置及环境条件所引起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被检电阻器等级指数c : 的 1 2 ( 对电阻基准器、 标准 器和0 . 0 0 2 级及其以上等级的电阻器)和1 / 3( 对其他电阻器) 。 2 1 检定装置重复测量的标准偏差应不大于相应范围最高等级被检电阻器等级指数的1 / 1 0 , 测量次数x1 0 次。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不小于o h o 2 2 检定时的温度 a )电阻基准器、标准器应符合表 1 0的要求。 裹 1 0 名称工作基 准器 一 等 标 准 器二 等 标 准 器 工作计量器具 等 级指数 c , ( 1 0 - 6 ) 0 . 5t36 ! 1 0 一 加 所有 等级 允差 a t , ( ) 一 士0 . 0 0 5土0. 0 1二0 . 0 3 一 士 0 . 0 6士 o . l 士0 . 2 标称使用范围的1 / 1 0 . 但不小 于 0 . i c 测量准 确度 4 r ( ) 一 0. 0 1 。 .二 。 0 5 0. 1 5( 1 左) a e 2 3 检定装置中 灵敏度常数即电阻 相对变化常数c r 应符 合表1 1 的要求。 衰 1 1 名称工作基 准器一 等 标 准 器二 等 标 准 器 工作计t器具 等级 指数 c , ( 1 0 - 6 ) 0. 51 3 61 02 0 所 有等级 灵 。( 嘿p _la r / r )2 001 x 10 - 0 10 01 x 1 0 - 一 3 o 1 x1 0 s 一 1 5 0 i - 1 0 - 11 1001 x 10 -下 501 x 1 0 - c ( 读 10 -6c r lt a lf e ) 0 . 0 50. 10. 30 . 612 等级指数的1 / 1 0 注:c r 即为装里灵徽度引起的误差 2 4 检定时被检电阻器承受的功率 ( 电压或电流)应不超过以下规定。 a )对工作基准器、标准器和0 . 0 0 2 级及其以上 等级电 阻器应不 超过表1 2 的规定; 裹 1 2 名称 工 作 基 准 器一一等标准器一二等标准器 等级指数c , ( 1 0 - e )0. 5i3 ! !2 0 检定功率p( w)0. 0 1 。 020 .0 30 . 0 5 0 . 0 5 b ) 对作为工作计量 器具的电阻器根据其性能及工作状态可为 ( 1 )对通用电阻器应在参考功率或参考电压 ( 电流)下进行; ( 2 )对专用电阻器应为其标称最高使用功率或标称最高使用电 压 ( 电 流) 下进行。 2 5 检定时由连接电阻、 寄生电势、 绝缘泄漏、 静电 感应、 电磁干扰、 零电 流等诸因 素引起 的误差应不大于被检电阻器等级指数c 、 的1 / 2 0 0 26 对于多值电阻器, 仅对与所标明示值对应的 端钮或其连接方式进行检定。 ( 二)检定方法 基本误差的 检定是在参考条件下进行, 根据被检电 阻器的 等级指数、 标称值, 可采用直 接测量法、 同标称值替代法、 累积差值法和过渡传递法。 考虑到检定条件与使用条件的一致, 对单盘、多 盘电 阻器, 本规程推荐尽可能使用整体 检定法。 2 7 直接测量法 当 用比被检电阻器高两个准确度等级的电阻测量仪器或装置来侧量被检电阻器电阻值 时, 可采用直接测量法, 被检电 阻器r 二 的电 阻值的 检定结果为 r x=a二( 4 ) 式中 a x 电阻测量仪器示 值。 常用的电阻侧量仪器或装置有电桥、电流比较仪、电压比较仪、数字欧姆表等。 2 8 同标称值替代法 当 电阻测量仪器或装置达不到比 被检r 二 准确度等级高出两个等级,而 又有与被检电阻 器r 二 同 标称值的电 阻标准器r , 时, 被检电阻器电 阻值的检定可采用同标称值传递法。最 常用的同 标称值传递法是替代法。替代法是用电 阻测量 ( 或比 较) 仪器依次测量标准电 阻器 r , 和被检电 阻器r 二 的 电阻值。检定结果为 尺 二 =尺 ; +( a 二 一a , ) ( 5 ) 式中 a s 一 一测量r , 时测量仪器的 示值。 常用的电 阻比 较仪器除第2 7 条所述外, 还有电阻比 较仪、 电位差计等。 2 9 累积差值法 对具有连续、同 标称值步进的多值电 阻器如十 进盘电 阻器,当 具有与 其步进值同 标称值 且可实现相加连接的电阻标准器r , 或参 考电阻器r t 时,r 、 的检定可在相应的测量仪器上 采用累积差值法进行整体检定c 。乙1=0 被 检十 进 盘电 阻 器尺 二 二 二 。 十 二 , 十 厂 : +.二 + r 、 十 一 测量仪器与r 二 对应的十进测量 机构可表示为 m = m0 +m1 +m2 +一 二 , 十 一艺n ll 检定程序如下: a ) 令, =: + 1 , b = a + 1并 依 次 取i = 0 , 占 在m上 测 得m b 一( r _ + r , )一艺m ,h ( 6 ) 夕 = u 并依次取i = 0 ,2 . a ( 7 ) 一 。 r , + zd i 一 y 8 ;( 8 ) 价杭 .艺间。艺 - 构凡 艺脚 b ) 令7 =i , b = a , 在m上 测得m。 一 r . 二 c )整理可得 ( =o ; =o t = 0 d ) 如采用参考电阻 器r t 代替r , , 可在i = 1 或 =1 0 时, 用同标称值替 代法为r t 定 值后再按。 ) 计算检定结果。 注意: 用m测量r 时, m必须按a ) , b )两 程序中的关系设置, 差值和8 用m 尾 数或差值测量仪器读取。 e )第2 7 , 2 8 条的电阻比 较、 测量仪器均适用于累积差值法。 3 0 过渡传递法 通过确定r 二 与r , 的电阻比 值b来实现电阻量值传递的方法称过渡传递法。 检定结果 为 r . =丑 r , ( 9 ) 常用的电阻比的 检定方法有直接测量法、 标准量具法和累积差 值法。 3 0 . 1 直接侧量法 用作为标准的电 阻比 测量仪器或装置直接测量r 二 与r , 的电阻比 值b , 测量结果为 b x =a二( 1 0 ) 式中 a , 电阻比侧量仪器的示 值。 常用的电阻比 测量仪器有电 流比 较仪、 电压比 较仪、 电桥和某些具有比 率测量功能的数 字式仪表。 加. 2 标准量具法 由 两只 或两组) 电阻器组成的、 具有已知电阻比 值的电阻比 例器称为标准电阻比量 具 。 常用的电阻比 量具有h a m o n 量具和比 例量具, 两只不同标称值的电阻标准器也可以作 标准电阻比量具使用。 用电阻比量具测定电阻比的方法有电阻比较法和比例替代法。 满足本规程要求的电阻比 量具的单元电 阻器也可以 作为电阻标准器使用。 3 0 . 2 . 1 电 阻比 较法 当 电阻比 量具分别是由 与r 二 和r : 同标称 值的 单只或 组合电阻器风i 和r 构成时, 可 以按第2 8 条 通过 r 二 和r b l 及r 。 和r 。 两组同 标称值的电 阻比 较确定b x o 程序为 r 二 与r b l 比 较得 r , = r b , + ( a 二 一 a b l ) r , 与r 比 较得 r s = r b 2 + ( a s - a b 2 ) 则测量结果为 b k 一 叠 - 一 。 。 ( , r b , 十( a、 一a b , ) r bz+( a 、 一a 反 ) 蜘 尺 榷 a、 一a卜 1 1 十下 万 - - 找b l a, 一a陀 十 代 1 己 a、 一ab1a, 一a巳、 十一1 找b l代巳1 ( 1 1 ) 电阻比较法可适用于 l l a ll k , n 量具和比例量具。 3 0 . 2 . 2 比例替代法 b 二 可以与具有相同电阻比 标称值的电阻比 量具bs, 在电阻比测量仪器或比较仪器上通 过电阻比 的替代比 较求得b 二 , 测量结果为 b 二 =b , +( a 二 一 a 、 )( 1 2 ) 式中 a , 一一 测量b , 时,电阻比 测量仪器的 示值。 除3 01 款电阻比测量仪器外, 电阻比较仪也可进行某些特定比 率的电阻比比 较。 3 1 用直接测量法、同标称值替代法和累积差值法检定标准电阻器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a) 作为 标准的电 阻测量仪器,电 阻标准器的 等级指数c , 应不大于被检电阻器等级指数 c 二 的1 乃 ( 对电 阻基准器、 标准器和0 . 002 级及以上等级电阻器)和1 /4一1 /5 对其他等 级电阻器) 。 b) 作电阻替代比 较用的电阻测量仪器引人的误差应不大于0 . i cx。 c ) 检定时灵敏度引人的误差应芝 返 刀. i c 。 32 用过渡 传递法检定电阻 器时, 应满足如下 要求 a) 电阻 标准器应比3la) 款高一等级。 b )仅一次过渡传递时, 由电阻比 测量仪器、电 阻比量具以 及灵敏度引起的 误差各自 应 不大于 oi c x 。 。 )多 次过渡传递中, 每次传递时由电阻比 测量仪器、 电阻比量具和灵敏度引起的 误差 应按比c 二 高一等级要求。 33 电阻 器检定时, 允 许采用经认证的 保证满足 第20条关于检 定总 不确定 度要求的其他 方法。 五 影响,特性及变差的侧t 各影响量引 起的变差试验,均 应在 其他 影响量 保持在相 应的 参考条 件下进行。 34 温度系数的测 量 34. 1 测量温度点 测量温度点的 选择应 符合表13的 要求, 所选择的温度点必须恒温30 on 后方可进行侧 量 衰 1 3 等级指数c ,( x l o6 ) 一 5 、1 0 、2 05 0 、 1 0 0 温度点 ( 、勺了 22 3勺老 2丈 测 r r l 时1 5土 1 一 1 0士2 测 r 吐 时 2 0士 加 上2l 侧 尺。 时 一 2 5 上 1 3 4 . 2 测量原理 在上述所选的温度点下, 测量r 二 的电 阻值凡; 、 尺 小 凡3 ,由 于 r , 1 =r 2 , 1 +。 ( ; 一 2 0 ) + f ( t ; 一 2 0 ) 2 r r 2 =r 2 0 1 +a ( t 2 一 2 0 ) + r ( t : 一 2 0 ) 2 r r 3 =r 2 0 1 +a ( 0一 2 0 ) + p ( t ; 一 2 0 ) 2 解上述方程得 ( r , : 一 r , 1 ) ( t : 一t 2 ) ( 1 3 + 1 2 一4 0 ) +( r , 3 一r a ) ( t 2 一t 1 ) ( 4 0 一t ; 一t 2 ) r h ( t 3 一1 2 ) x ( t 2 一t l ) ( t 3 一t 1 ) ( r , 3 一 r , z ) ( t 2 一t , ) 一( r r 2 一r,1)(0一, 2 ) 一rh ( t 3一t 2 ) ( t 2一t 1 ) ( t , 一t 1 ) ( 1 3 ) ( 1 4 ) 式中 r h 电阻器标称值。 3 4 . 3 测量装置 测量电阻器温度系数的装置的误差 0 x 应满足表1 4 的要 求。 3 5 电 压变差的测量 3 5 . 1 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进行电压影响试验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本身引人的误差应不大于被测量电阻器基本误 差的1 / 1 0 . 3 5 . 2 电压引起的变差试验 3 5 . 2 . 1 电压影响试验通常在参考电压和标称使用电压间进行,对参考电压等于其 标称 使用 电压的电阻器,试验在标称使用电压及其 1 乃 电压间进行。 3 5 . 2 . 2 程序 a ) 在参考条件下, 对电阻器施加参考电压 ( 或1 1 5 标称使用电 压)u ( , 测试和记录电 阻实际值r , 。 对多 值电阻器原 则上应对每个值进行, 对十 进盘多值电 阻器, 允许选择每 个 盘的示值 1 , 2和 1 0三点进行。 b ) 对电 阻器施加标称使用电 压上限值 u 2 ,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测量并记录电阻实际 值 r 3 5 . 2 . 3 计算 ( 以 百分数表示) 电 阻u 2 引 起 的 变 差s l . 按 下 式 计 算 r一 r d r r = - - 二 二丁 - - 又 l u u - x找 f ( 1 5) 式中 r f基准 值。 3 5 . 2 . 4 对电压变差的要求 在参考条件下,电 阻器试验电 压自 参考值或参考范围上限值改变到标称使用电压值 ( 或 称使用范围上限值)间的任意值后,引起的变差应不超过相应等级指数,对没有标明参考电 压的 电阻器, 取其标称使用电压上限值的1 1 5 为其参考电压。 3i .环境温度引起的变差试验 3 6 . 1 程序 a )在参考条件下, 测量和记录电阻器的实际 值 r , j 。 对多值电阻 器, 应在标明相同等 级的阻值范围内,至少选三点相隔近似等同的分度值进行测量。 b ) 使电阻 器经受超过参考温度的标称使用温度范围上限的温度,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按 程 序a ) 测 量 并 记 取电 阻 实 际 值r , 1 0 c )在参考温度中, 使电阻器冷却, 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测量并记取电阻实际值r 2 = d ) 使电 阻器经受低于参考温度的标称使用温度范围下限的温度, 直至达到稳定状态, 测量并记取电 阻实际值r r 2 - e ) 上述求得的温度变差不一定是标称使用温度范围内 温度变差的 最大值, 温度变差最 大值还需考虑温度曲线峰值点是否落在标称使用温度范围内。 峰值温 度 t h 为 t h 一 2 0 一 _a2 13 ( 1 6 ) 3 6 . 2 计算 ( 以百分数表示) a ) 在标称使用温度上限值时, 温度引起的变 差s , , 为 8 , 1 r,1 一r, 1 ri x 1 0 0 b )在标称使用温度 下限 值时, 温度引起的变差6 , 2 为 乙2 r, 2 一r r 2 ri x 1 0 0 ( 1 7 ) ( 1 8 ) c ) 在标称使用温度范围内峰值点处引起的变差s , 、 为 乙h r, h 一rr h rf x 1 0 0 当5 , 1 , 6 1 2 及s , h 三者不等时, 取其中最大的作为温度引起的变差, 使用温度范围 外, 则取8 , 1 , 8 , 2 中 较大的 一个。 ( 1 9 ) 若峰值点落在标称 d ) 通 常 温 度 系 数a , 夕 和 t h 可 在 测 定r a , r , i , r t 2 后, 按 式 ( 1 3 ) , ( 1 4 ) 和 ( 1 6 ) 求 得c 3 7 相对湿度引起的变差试验 3 7 . 1 程序 a ) 在参考条件下, 测量并记取电阻器的实际值r , 。对多值电阻器应在标明相同等级的 数值范围内, 至少选三点相隔近似等同的分度示值进行测量。 幼 将电阻器置于 相对湿度为2 5 %- 3 0 % 的环境中,直 至达到稳定状态后, 进行 测量并 记取电阻实际值r h c )将电阻器置于相 对湿度为7 0 %- 7 5 %的 环境中, 直至达到稳 定状态后, 进行测量并 记取电阻实际值r h 2 o 3 7 . 2 计算 ( 以百分数表示) a ) 在标称使用相对湿度下限值时, 湿度引起的变差s h . 为 s hl 一 气黔x 10 0 b )在 标称使用 相对湿度上限 值时, 湿度引 起的变差 4 2 为 。 二 = r , - r hz x 10 0r f ( 2 0) ( 2 1 ) c ) 当s , 与8 12 不等时, 取其中较大的 作为湿 度引 起的变差。 3 8 电阻器自 热引 起的 变差 3 8 . 1 程序 a ) 在参考条件下, 对电阻 器施加参考功率 ( 电压)值时, 测量并记取电阻实际值r , o 对多值电阻器原则上每个值都应进行试验,而对十进盘多值电阻器则允许选每个盘的示值 1 , 2 和1 0 进行试验。 b )对电阻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