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 0 7 . 0 6 0 a 4 5 (r i g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5 9 2 0 一 1 9 9 5 语学 术 羊 学海 洋理 海物 o c e a n o g r a p h i c t e r mi n o l o g y p h y s i c a l o c e a n o g r a p h y 1 9 9 5 一 1 2 一 2 0 发布 1 9 9 6 一 0 8 - 0 1 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 布 目 次 1 主题内 容和适用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1 2 温、 盐、 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海流 ” ” , “ ” “ “ ” ” “ “ ” 6 4 海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9 5 潮汐 。 “ “ 一 ” ” ” “ ” “ ” ” ” ” ” “ ” “ 一1 2 6 海冰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7 海洋气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1 7 8 海洋声、 光、 电、 磁 “ ” “ ” “ ” “ “ . ” 一 , . ” “ 1 8 附 录a 汉 语 索 引( 参 考 件) , “ ” ” “ ” ” ” “ ” ” ” ” ” “ ” 一 2 1 附录b 英文索引 参考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 t 1 5 9 2 0 一1 9 9 5 语学 术洋 学海 洋理 海物 o c e a n o g r a p h i c t e r mi n o l o g y p h y s i c a l o c e a n o g r a p h y 主肠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物理海洋学专业术语共3 4 7 条。 本标准适用于教材、 书刊的编写, 有关标准、 技术文件的制订及文献翻译等。 2退 、 盐 、 深 2 . 1 海水s e a wa t e r 构成海洋水体的 水。含有基本恒定组成的多种无机盐类, 呈现复杂多变的物理、 化学特性。 2 . 2 海面水温s e a s u r f a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 s s t ) 表示海洋表面小 于2 c m水层海水热状况的物理量。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 2 . 3 现场温度 i n s i t u t e m p e r a t u r e 海上现场测量的海水温度。 2 . 4 等温线i s o t h e r m 海水温度分布图上, 温度值相等点的连线。 2 . 5 温度深度图 b a t h y t h e r m o g r a m 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图线。 2 . 6 暖水舌w a r m w a t e r t o n g u e 海水温度分布图 上表示高温水进入低温水区的等温线舌状分布。 2 . 7 冷水舌 c o l d w a t e r t o n g u e 海水温度分布图上表示低温水进入高温水区的等温线舌状分布。 2 . 8 暖水圈 w a r m w a t e r s p h e r e 大洋中水温高、 铅直梯度大的上层区域。 其厚度随纬度的增高逐渐减小, 至亚北极和亚南极海区消 失。 2 . 9 冷水圈 c o l d w a t e r s p h e r e 大洋中水温低、 铅直梯度小的下层区域, 它随纬度的增高逐渐向上扩展, 在极地区域上升到海面。 2 . 1 0 盐度 s a l i n i t y 海水中含盐量的一个标度。 1 9 0 2 年首次定义为: 一千克海水中的澳和碘全部被等当量的抓置换, 而且所有的碳酸盐都转换 成氧化物之后, 其所含的无机盐的克数。以符号s 喻表示, 单位为克/ 千克。 1 9 6 6 年根据相对电导比 对盐度重新定义为: 国家技术监.局 1 9 9 5 一 1 2 一 2 0 批准 199 6一 08 一 01实施 gb/ t 159 20一 199 5 s yo 。 二习a ir i s 式中: 凡。 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和 1 5 条件下, 海水样品与盐度为3 5 . 0 0 0 的标准海水的电导率比 值。 其后, 于 1 9 8 2 年 1 月1 日 实行, 1 9 7 8 实用盐度标度( 见2 . 1 1 , 2 . 1 3 条) 测定海水实用盐度。实用盐 度 s与绝对盐度 s a的关系为: s a二 a+ b s 系数a , b 取决于海水成分间的比 值。 对子标准海水, a二 0 b = 1 . 0 0 4 9 2 . 1 1 1 9 7 8 实用盐标 p r a c t i c a l s a l i n i t y s c a l e 1 9 7 8 ( p s s 7 8 ) 以质量比 为3 2 . 4 3 5 6 x1 0 - , 的抓化 钾标准溶液为基准的单一盐度参照点。 在1 5 和一个标准大 气压条件下, 海水样品电 导率与相同 条件下的基准溶液电导率之比( 凡5 ) 准确为1 时, 实用盐度 恰好等于3 5 , 采用实用盐标后, 盐度成为独立参数, 与氛度之间不再存在实质性关系。 2 . 1 2 绝对盐度 a b s o l u t e s a l i n i t y 海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以 符号s 表示。 2 . 1 3 实用盐度 p r a c t ic a l s a l i n i t y 以实用盐度标准为基准所得盐度。用符号s表示。实用 盐度由k 通过下式确定: s 一ea ;k i / 2 . 1 4 2 . 1 5 2 . 1 6 2 . 1 7 式中, k , , 为在 1 5 和一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 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相同条件下, 质量比为 3 2 . 4 3 5 6 x 1 0 - 的 抓 化 钾 溶 液电 导 率 的比 值; a 为 常 数 项: a o = 0 . 0 0 8 0 a , =0 . 1 6 9 2 a , =2 5 . 3 8 5 1 a s =1 4 . 0 9 4 1 a , =7 . 0 2 6 1 a 。 二2 . 7 0 8 1 2 (s 4 2 等盐线 i s o h a l i n e 海水盐度 分布图上盐度值相等点的 连线。 盐舌 s a l i n i t y t o n g u e 海水盐度分布图上表示海水向盐度不同水区扩展的等盐线舌状分布。 盐指 s a l t f i n g e r 海水盐度 分布图上, 表示高温、 高盐水层位于低温、 低盐水层之上时界面发生的高盐水向下伸展 的等盐线指状分布。 盐 水 楔 s a l t w a t e r w e d g e 海水与河水在河口区混合时, 上层密度较小的河流淡水和下层密度较大的高盐海水的分界面向 河流上游倾斜呈楔状潜入的现象。 cs / t 1 592 0一 1 995 2 . 1 8 2 . 1 9 2 . 2 1 温盐图解 t - s d i a g r a m 以温度( t) 为纵坐标、 盐度( s ) 为横坐标表示海水温度、 盐度关系的坐标图。 温盐指标t . s . i n d e x 表示水团特征及鱼群分布的特定温度 和盐度的数值指标。 热盐结构t h e r mo h a l i n e s t r u c t u r e 由海水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所反映的海洋内部结构。如分层结构、 阶梯结构、 跃层结构和锋面结 构等。 海水密度 s e a w a t e r d e n s i t y 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是海水温度、 盐度和压力的函数, 符号为p, 单位为k g “ m - , 现场密度 i n s i t u d e n s i t y 根据现场海水温度( t ) 、 实用盐度( s ) 和压力( p ) 计算出的海水密度。 用符 号p , “ p 表示。 密度超量 d e n s i t y e x c e s s 为简便密度计算和书写而引人的参量。用符号y表示, y=p 一 1 o o o k g m- 2 . 2 5 2 . 2 6 2 . 2 7 2 . 2 8 2 . 2 9 2 . 3 0 2 . 3 4 海水比 容 s p e c i f i c v o l u m e o f s e a w a t e r 单位质量海水所具有的体积, 是海水温度、 盐度和压力的函数。是海水密度的倒数, 符号为a , 单 位为m 3 k g - . 现场比容 i n s i t u s p e c i f i c v o l u m e 根据现场海水温度( t ) 、 实用盐度( s ) 和压力( p ) 计算出的海水比 容, 符号为a , ., . , , 单位为m 3 . k g - . 比 容偏差 s p e c i f ic v o l u m e a n o m a l y 海水现场比 容a , . , , 与相同压力下盐度 为3 5 , 温度为。 的海水比 容0 3 3 , 0 , , 之差, 用符号s 表示 即 s =a , , , , 一0 3 5 ,0 , 0 热比容偏差 t h e r m o s t e r i c a n o m a l y 海洋表面海水的比容偏差。用符号 ( s . t ) 表示, 即 ( s . t ) =a . ., . o -a s s . o . o e 铅直稳定度 v e r t ic a l s t a b i l i t y 海洋各水层保持铅直方向上原来位置能力的量。 对流混合 c o n v e c t i v e m i x i n g 上层海水密度大于下层海水密度时, 铅直方向海水对流作用所产生的混合。 涡动混合 t u r b u l e n t m i x i n g 海水随机涡动作用下产生的海水混合。 分为 铅直涡动混合和水平涡动混合。 同义词 : 湍流混合。 潮混合 t i d a l m i x i n g 由潮流引起的海洋中热量、 盐分或其它物质浓度的分布从不均匀到均匀的不可逆物理过程。 混合 增 密 c a b b e l i n g , c a b a l l i n g 两种不同密度海水混合后的密度大于混合前两者平均密度的现象. 温跃层t h e r mo c l i n e 海水温度在铅直方向上出 现跃变的水层。 主 温 跃层ma i n t h e r mo c l i n e 在海洋混合层以下、 海水温度分布铅直方向上常年存在跃变的水层。 g s / t 1 5 9 2 0 一1 9 9 5 2 . 3 6 2 . 3 7 2 . 3 9 2 . 4 0 2 . 4 2 2 . 4 4 2 . 4 5 2 . 4 6 2 . 4 7 2 . 4 9 2 . 5 1 2 . 5 2 同义词: 永久性温跃层。 季 节 性 温 跃 层 s e a s o n a l t h e r m o c l in e 中纬度海区海水表层出现的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的温跃层。 盐跃层 h a l o c l i n e 海水盐度在铅直方向上出现跃变的 水层。 密 度 跃 层 p y c n o c l i n e 海水密度在铅直方向上出现跃变的水层。 内波 i n t e r n a l w a v e 密度稳定层结的海水内部产生的波动。 逆置层 i n v e r s i o n l a y e r 在平流侵入影响下出现的海水温度、 盐度、 密度等状态参数随深度变化与总趋势相逆的水层. 均匀 层 h o m e g e n e o u s l a y e r 海洋中海水温度、 盐度、 密度等状态 参数的铅直分布几乎处于 均匀状态的 水层。 混合层 m ix e d l a y e r , m i x i n g l a y e r 海洋中在动力和热力因素作用下, 形成的海水温度、 盐度和密度等状态参数基本均匀的水层。 同义词: 表面扰动层. 大 洋对 流 层 o c e a n i c t r o p o s p h e r e 从海面至均匀层之间海水对流作用明显的水层。其厚度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层化海洋 s t r a t i f ie d o c e a n 因海水状态参数( 密度、 温度、 盐度等) 铅直分布的不均匀出现 分层结构现象的海域。 冷涡 c o l d e d d y 流系中由冷水组成的气旋形中尺度涡旋。 暖涡 w a r m e d d y 流系中由暖水组成的反气旋形中尺度涡旋。 水型w a t e r t y p e 具有某种温盐结构、 在温盐图解上用单一的点表示的水体。 水团w a t e r ma s s 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 具有在长时间保持相对均匀和稳定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 变化趋势, 而与周围海水存在一定差异并可与海( 洋) 尺度相比 较的宏大水体。 水系w a t e r s y s t e m 某一海水总体中只考虑单一特征( 如温度或盐度) 的相对均匀水体, 为一定条件下若干个水团的 集合体。 表层水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受风浪、 降水、 蒸发等各种外因 直接影响的接近于海面的海水。在海洋中其厚度从几米至二百米 不等. 次 表层 水 s u b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表层水与主温跃层上界面之间的 水体。 具有盐度极大值特征, 厚度一般为2 0 0 - 3 0 0 m层。 中层水 in t e r m e d ia t e w a t e r 主温跃层与深层水之间的水体。通常以盆度极小层来识别。 深层水 d e e p w a t e r 中层水之下到约4 0 0 0 m深的底层水之间的水体。厚度比 其它水层都大, 温度、 盐度和密度的铅 直分布几乎相同。 同义词 : 下均匀层。 g s / t 1 5 9 2 0 一1 9 9 5. 2 . 5 4 2 . 5 6 2 . 5 8 2 . 6 1 2 . 6 3 2 . 6 4 2 . 6 5 2 . 6 6 2 . 6 7 2 . 6 8 2 . 6 9 底层水b o t t o m w a t e r 大洋中深度大于 4 0 0 0 m的深海底层的海水, 或浅海中海底以上比较薄的海水。 沿岸水c o a s t a l w a t e r 靠近海岸流动, 盐度低, 水文要素受陆地、 气象条件及径流影响季节变化大的海水。 中央水c e n t r a l w a t e r 大洋中 部, 南亚热带辐合带到西北辐合带之间广阔区 域的 高盐水体。 南极绕极水团 a n t a r c t i c c i r c u m p o l a r wa t e r m a s s 南极底层水与西风表层漂流水混合由西绕南极大陆东流的水体。 位于水下几百米到三、 四千米之 间, 具有低温、 低盐特征。 北极水a r c t ic wa t e r , no r t h p o l a r wa t e r 北极圈夏半年极昼期间冰雪融化的 北冰洋表层水。 副热带模态水 s u b t r o p i c a l m o d e w a t e r 北太平洋 和北大西洋中央海域北半部内, 水温的季节性跃层与永久性跃层间准等温的水体。 黄海冷水团 h u a n g h a i ( y e l l o w we a ) c o l d wa t e r ma s s 黄海中 央低洼区暖 半年温跃层下, 以低温为主要特征的水体。 长江冲淡水 c h a n g j i a n g d i l u t e d wa t e r , c h a n g j i a n g r i v e r p l u m e 夏季在长江口外, 长江及钱塘江的入海径流与沿岸水混合并向偏东扩展的低盐水。 赤道辐合 带 e q u a t o r i a l c o n v e r g e n c e z o n e 来自 南、 北半球的水相汇合的 地带。 除印 度洋外, 此带通常位于北半球。 海洋锋o c e a n ic f r o n t 海洋中 物理、 化学、 生物、 运动学特征等参数的梯度明显增大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水平混合 带。 广义 的是指海洋中 海水任何一种参数的不连续面。 细结构 f in e s t r u c t u r e 铅直尺度为1 一1 0 0 。的海洋物理要素场结构。 微结构 m ic r o s t r u c t u r e 铅直尺度小于1 m的 海洋物理要素场结构。 海面带斑s l i c k 较平静的海面由于浮游生物或人 造的有机物单分子层减少了水表面张力, 并受风作用而形成片 或条纹状的现象。 海洋湍流 o c e a n ic t u r b u l e n c e 海洋水体中 任意点的 速度大小和方向 具有显著变动的不稳定的紊乱流动。 同义词: 海洋紊流或海洋乱流. 双扩散d o u b l e d i f f u s i o n 海水分子热传导系 数因大于盐度扩散系数而造成快慢不同 的密度变化的不稳定现象。 海水状态方程 s e a w a t e r s t a t e e q u a t i o n 描述海水各种要素间 关系的方程式。最常用的是表达海水的现场密度同温度、 盐度、 压力之间 关 系的经验公式。 现采用1 9 8 。 年新的国际 海水状态方程, 包括一个大气压下的方程和高压海 水状 态方程。 海色s e a c o l o u r 海洋观测现场水体所呈现的表观颜色。 水色w a t e r c o l o u r 位于透明 度值一半的深度处, 白色透明度 盘上所显示的海水颜色。 用水色计的色级号码表示。 注:海洋光学研究中沿用水色代替海色. gb / t 1 5 9 2 0 一 1 9 9 5 7 1 海水透明 度 s e a w a t e r t r a n s p a r e n c y 表征海洋水体透明 程度的物理量。 方法是用白 色透明度盘铅直放入水中 的最大可见深 度表示, 计 量单位为 m, 注: 海洋光学研究中海水透明度沿用以光束通过单位直线距离后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百分比表示 海流 3 . 1 海流o c e a n c u r r e n t 海水因受气象因素和热效应的作用而沿一定途径的流动。 3 . 2 总环流 g e n e r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 全球范围内海水长时间的平均运动。 3 . 3 大洋环流o c e a n c ir c u l a t i o n 在海面风力和热盐效应等作用下, 海水从某海域向另 一海域流动而形成的首尾相接的独立循环系 统或流涡。广义的大洋环流系指海水及海水中的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循环于世界大洋的自 然现 象 。 3 . 4 热盐环流t h e r m o h a l i n e c i r c u l a t i o n 海水由于受热盐变化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海水运动。 3 . 5 热盐对流t h e r mo h a l i n e c o n v e c t i o n 海水热量和盐量在铅直方向上的交换过程。 3 . 6 深渊环流 a b y s s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 六千米以深的环流。 3 . 7 赤道流 e q u a t o r i a l c u r r e n t 赤道附近, 由 于信风作用而形成的流势强 大、 流向稳定的自 东向西的海流。 有北赤道海流和南赤道 海流。 3 . 8 漂流d r i f t c u r r e n t 风的拖曳效应形成的海流。 3 . 9 西风漂流 w e s t w i n d d r if t 在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自西向东的海水运动。 3 . 1 0 南极绕极流 a n t a r c t ic c ir c u m p o l a r c u r r e n t 发生在南纬4 0 0 与 南极大陆之间的辽阔洋面上, 水 体自 西向东绕南极作大规模运动的西风漂流。 3 . 1 1 西边界流 w e s t e r n b o u n d a r y c u r r e n t 大洋西边界处由 于夕 效应西向强化了 的海流总称. 注: p效应: 科氏参数随纬度的变化. 3 . 1 2 风海流w i n d - d r i v e n c u r r e n t 由风的拖曳效应, 或由风引起的海面倾斜和海水密度重新分布而形成的海流。 3 . 1 3 地转流 g e o s t r o p h i c c u r r e n t 在忽略海洋湍流摩擦力作 用的海洋中, 海水水平压强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的稳定海 流。 3 . 1 4 密度流 d e n s it y c u r r e n t 海水因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水平压强梯度力与 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的稳定海流。 3 . 1 5 坡度流 s l o p e c u r r e n t 江河径流入海、 降水、 融冰、 气压变化和风力作用不均匀等原因使海面发生倾斜而引起的海流。 同义词: 倾斜流。 3 . 1 6 信风海流t r a d e w i n d c u r r e n t gb/ t 15 920 一 19 95 3 . 2 0 3 . 2 1 3 . 2 3 3 . 2 4 3 . 2 5 3 . 2 6 3 . 3 2 信风作用引起的海流。 季风海流m o n s o o n c u r r e n t 季风作用引起的海流。 补偿流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c u r r e n t 由另一海域的海水流来补充海水流失而形成的海流。有水平补偿流和铅直补偿流。 逆流c o u n t e r c u r r e n t 靠近主流流动但流向与主流相反的海流。 赤道逆流 e q u a t o r i a l c o u n t e r c u r r e n t 处于南北赤道海流之间, 以补偿大洋东部被赤道流所带走的海水而产生的与赤道流方向相反的 自西向东的海流。 赤道潜流 e q u a t o r i a l u n d e r c u r r e n t 发生在赤道附近海域的次表层水中、 流速比表层流速大、 流向与南北赤道流相反的自 西向东流动 的海流。 太平洋赤道潜流 p a c i f ic e q u a t o r ia l u n d e r c u r r e n t 位于太平洋赤道上, 宽度约3 - 4 , 从1 4 0 0 e - 9 0 0 w的次表层东向海流. 1 9 5 2 年由 克伦威尔等发 现 。 同义词: 克伦威尔海流 c r o m w e l l c u r r e n t , 大西洋赤道潜流a t l a n t i c e q u a t o r i a l u n d e r c u r r e n t 位于大西洋赤道上, 宽度约3 -4 的次表层东向海流。1 9 6 1 年由苏联“ 罗蒙诺索夫” 号调查船发 现 。 同义词: 罗蒙诺索夫海流。 l o m o n o s o v c u r r e n t 印度洋赤道潜流i n d i a n e q u a t o r i a l u n d e r c u r r e n t 只在每年东北季风期, 印度洋赤道附 近由于在次表层海水中微弱的东向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 引起的海流。 上升流u p w e l l i n g 流场水平辐散导致的海水上升流动。 下降流d o w n w e l l i n g 流场水平辐聚导致的海水下降流动。 沿岸流c o a s t a l c u r r e n t 沿着海岸流动的海流。 渤海沿岸流 b o h a i c o a s t a l c u r r e n t 沿鲁北沿岸向东流至渤海海峡的海流。 黄海沿岸流 h u a n g h a i ( y e l l o w s e a ) c o a s t a l c u r r e n t 与渤海沿岸流衔接, 沿山东 北岸东流, 绕过成山角后大致沿4 0 -5 0 m等深线的走向南下至长江 口北转向东南、 流入东海的一支海流。 东海沿岸流 d o n g h a i ( e a s t c h in a s e a ) c o a s t a l c u r r e n t 沿浙、 闽沿岸流动的海流。主要由长江和 钱塘江入海径流组成, 流向 随季风变化。 南海沿岸流n a n h a i (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 ) c o a s t a l c u r r e n t 沿广东省沿岸和海南省东岸及中南半岛东海岸 流动的海流。 流向随季风变化。 顺岸流lo n g s h o r e c u r r e n t 海浪由外海向海岸传播至破碎带破碎后产生的 一支平行于海岸运动的海流。 表层流s u r f a c e c u r r e n t 上界面为自由海面具有一定厚度的海流。 g b / t 1 5 9 2 0 一 1 9 9 5 3 . 4 0 3 . 4 1 3 . 4 6 3 . 4 7 3 . 4 8 3 . 5 0 3 . 538 次表层流s u b s u r f a c e c u r r e n t 发生在次表层水中的海流。 深层流 d e e p c u r r e n t 界于次表层流与近底层流之间的海流。 底层流b o t t o m c u r r e n t 下界面为海底 , 并受海底影响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海流。 暖流w a r m c u r r e n t 温度比周围海水高的海流。 黄海暖流 h u a n g h a i ( y e l l o w s e a ) w a r m c u r r e n t 对马暖流在济州岛西南伸入黄海的一个分支。 台湾暖流t a iwa n wh : m c u r r e n t 来 自台湾东北海域和台湾海峡并沿闽、 浙沿岸流动的海流。 南海暖流na n h a i (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 ) wa r m c u r r e n t 位于南海北部沿岸流外侧的流向东北、 流速较强、 具有显著时 一 空变异的海流。 黑潮ku r o s h io 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南起台湾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流入东海经吐 噶喇海峡流向日本南岸, 具有流速强、 流量大、 流幅狭窄、 延伸深邃、 高温高盐等特征。 对马海流t s u s h i ma c u r r e n t 在 日本九州西南海域由黑潮主干分出来的暖水与陆架水混合后北上并穿过对马海峡进入 日本海 的海流。 湾流g u l f s t r e a m 北大西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 从美国东海岸的哈特勒斯角向东流至纽芬兰浅滩、 具有流速强、 流量大、 流幅狭窄、 流路蜿蜒、 流域广阔、 高温、 高盐、 透明度大和水色高等特征。 寒流c o l d c u r r e n t 温度比周围海水低的海流。 亲潮 o y a s h io 靠近千岛群岛和北海道东南岸南向的海流。 余流r e s i d u a l c u r r e n t 实测海流中, 除去潮流分量后余下的海流。 流涡 g y r e 一种封闭的, 尺度较大的海水环形流动。 流环 r i n g 海流弯曲到一定程度后与母体脱离, 形成直径约 1 0 0 3 0 0 k m, 具有明显水文特征的冷涡或暖 涡 。 体积输送 v o l u m e t r a n s p o r t 水层水体沿水平方向的输送量。 动力方法 d y n a m i c m e t h o d 根据无运动面上方某一等压面上任意两点的位势高度, 计算地转流速的方法。 无运动面l e v e l o f n o m o t i o n 海洋等压面和地势面相重合的面。 位势高度 p o t e n t i a l h e i g h t 相对于某一参考面, 单位质量海水的位势所对应的高 度。 风 因子wi n d f a c t o r gh/ t 1 5920 一 1 995 3 . 5 6 3 . 5 7 海水表面流速与海面风速之比。 埃克曼漂流 e k m a n d r i f t c u r r e n t 无边界、 无限深和密度均匀的海洋中, 海面受稳定风长时间吹刮, 水平湍流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 平衡时的海流。 埃克曼深度 e k m a n d e p t h 埃克曼漂流表层以下的海流, 当流向和表层流向 完全相反, 流速约为表层流速的4 %时的深度。 同义词: 摩擦深度。 埃克曼层 e k m a n l a y e r 从海面到埃克曼深度的水层。 埃克曼螺旋 e k m a n s p i r a l 埃克曼漂流的流速矢端在空间所构成的曲线。 埃克曼输送 e k m a n t r a n s p o r t 在埃克曼层中, 在北( 南) 半球偏于风向右( 左) 方并与风向垂直的体积输送。 埃克曼抽吸 e k m a n p u m p i n g 由于埃克曼漂流的总量辐聚和辐散, 在埃克曼层底部与下层准地转流之间产生向下或向上的流 动。 底摩擦层 b o t t o m f r i c t i o n l a y e r 近海底的海流, 受海底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影响的水层厚度。 斜压海洋 b a r o c l i n ic o c e a n 等压面与等密度面斜交的海洋。 正压海洋 b a r o t r o p ic o c e a n 等压面与等密度面重合的理想海洋。 中 尺度涡 m e s o s c a l e e d d y 叠加在海洋平均流场上, 尺度从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的水平涡旋。 卷吸e n t r a in me n t 海洋上混合层中的湍流将下层海水卷挟进上混合层的现象。 同义词: 上层混合卷吸作用。 波流w a v e - i n d u c e d c u r r e n t ( w a v e c u r r e n t ) 由于波浪运动轨迹发生形变, 水质点在完成一个 波浪运动周期后偏离原始位置的位移。 裂流 r ip c u r r e n t 海浪由外海向 海岸传播至波浪破碎带破碎时产生的由 岸向 深水方向的海流。 海浪 4 . 2 4 . 5 海浪o c e a n wa v e 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 包括风浪及其演变而成的 涌浪。 风区f e t c h 风速、 风向基本不变的风所吹刮的海区 长度。 风时w i n d d u r a t i o n 风区中, 风所吹刮的时间。 最小风区mi n imu m f e t c h 在一定风速风时下, 风浪成长至最大尺寸所需的风区长度。 最小风时mi n i m u m d u r a t io n 在一定风速风区下, 风浪成长至最大尺寸所需的时间。 g b / t 1 5 9 2 0 一 1 9 9 5 4 . 6 等 效风区 e q u i v a l e n t f e t c h 在某一风速下产生给定波高的海浪所需的风区长度。 4 . 7 等效风时 e q u i v a l e n t d u r a t i o n 在某一风速下产生给定波高所需的风时。 4 . 8 波高 w a v e h e i g h t 相邻的波峰与波谷间的高度差。 4 . 9 有效波 s i g n if i c a n t w a v e 具有某时段内测得的1 / 3 个大波波高 平均值的波。 4 . 1 0波 周期 w a v e p e r i o d 相邻两个波峰( 谷) 间的时间间隔。 4 . 1 1 波陡 w a v e s t e e p n e s s 波高与波长之比。 4 . 1 2 波龄 w a v e a g e 波速与风速之比。 4 . 1 3 波候 w a v e c l i m a t e 海浪的长期平均状况。 4 . 1 4 毛细波 c a p i l l a r y w a v e 在水表面张力作用下的波动。 4 . 1 5 重力波 g r a v i t a t i o n a l w a v e 受重力支配的波动。 4 . 1 6 孤立波 s o l it a r y w a v e 只有一个波峰或波谷的波动。 4 . 1 7 边沿波 e d g e w a v e 能量显著集中在大陆架上, 频率高于惯性颇率的沿岸传播的长波。 4 . 1 8 陆架波 s h e l f w a v e 能量显著集中在大陆架上, 频率低于惯性频率并与海岸平行传播的长波。 4 . 1 9 浅水波 s h a l l o w w a t e r w a v e 水深/ 波长小于 1 / 2的波。 注: 工程上另有规定. 4 . 2 0 深水波 d e e p w a t e r w a v e 水深/ 波长大于或等于 1 / 2 的波。 4 . 2 1浅 水系 数 s h o a l i n g f a c t o r 在传播过程中, 浅水波高与深水波高之比。 4 . 2 2 短峰波 s h o r t - c r e s t e d w a v e 波峰线长和波长相比较短的波。 4 . 2 3 长峰波 l o n g - c r e s t e d w a v e 波峰线长和波长相比较长的波。 4 . 2 4 规则波 r e g u l a r w a v e 波列中波形和波要素相同的波。 4 . 2 5 不 规则 波 i r r e g u l a r w a v e 波列中波形和波要素不相同的波。 4 . 2 6 波浪爬高 s w a s h h e i g h t 岸坡上被波浪浸没的最高点相对于静止水面的高度。 g b / t 1 5 9 2 0 一 1 9 9 5 4 . 2 8 4 . 3 0 4 . 3 3 4 . 3 5 4 . 3 6 4 . 3 7 4 . 3 9 4 . 4 0 4 . 4 2 4 . 4 3 4 . 4 5 4 . 4 8 船行波 s h i p w a v e 船只航行时兴起的水波。 余摆 线 波 t r o c h o i d a l w a v e 波形为余摆线的波。 椭 圆 余 弦 波 c n o i d a l w a v e 波剖面用椭圆函数描述的波。 椭 圆 余摆 线 波 e l l i p t ic t r o c h o id a l w a v e 波形为椭余摆线的波。 斯托克斯波 s t o k e s w a v e 一种稳定的、 有限振幅的、 周期性液体波动。 俘获波 t r a p p e d w a v e 能量集中在陆架上的一类长波。 碎波b r e a k e r , s u r f 波浪传向海岸并破碎形成的波。 崩碎波( 崩顶碎波) s p i l l i n g b r e a k e r 浪花和泡沫向前传播逐渐发展的波。 激碎波( 激散碎波) s u r g i n g b r e a k e r 掺和泡沫的水体往复振荡的碎波。 卷碎波( 卷跃碎波) p l u n g i n g b r e a k e r 波峰整个水体向前卷倒, 空气渗入, 生成气泡的碎波。 碎波带s u r f z o n e 波浪在海岸附近发生破碎的区带。 风浪w i n d w a v e 风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水面波动。 白 冠w h i t e c a p 波浪破碎时, 波浪顶上的白色浪花。 波群 w a v e g r o u p 由包含几个波的组构成的群。组内中央部分波的振幅最大; 波与群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充分成长的风浪 f u l l y d e v e l o p e d s e a 能量消耗率与能量传递率相等时成长至最大尺寸的风浪. 波级w a v e s c a l e 表示海浪大小的等级。波高愈大 , 级别愈高。 波峰线w a v e c r e s t l i n e 垂直于波向的波峰连线。 海浪谱 o c e a n w a v e s p e c t r u m 海浪能量密度相对于频率和方向的分布。 方向波 谱d i r e c t i o n a l w a v e s p e c t r u m 反映内部方向结构的海浪谱。 海浪反射o c e a n wa v e r e f l e c t io n 海浪在传播过程中遇障碍物时产生反向传播的现象。 海浪折射o c e a n wa v e r e f r a c t i o n 海浪传播时因水深变化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海浪绕射o c e a n wa v e d i f f r a c t i o n gb/r 1 5 9 2 0 一1 9 9 5 海浪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防波堤或岛屿等障碍物时, 可以绕过这些障碍物而传到它们几何掩蔽区 的现象。广义的海浪绕射是由振幅梯度产生的。 涌浪s w e l l 风浪离开风作用海区后, 或风作用海区内 风速急 剧下降或风向急剧改变后, 成为涌浪。 先行涌 f o r e r u n n e r 在涌浪能量锋到达之前出现的长而低的涌。 潮汐 5 . 1 1 5 . 1 2 5 . 1 3 5 .1 612 潮汐t i d e 由天体的引潮力作用而产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 潮位 t i d e l e v e l 潮汐出现时, 海面相对基准点的高度。 高潮h i g h wa t e r ( hw) 潮汐涨落一周期内的最高潮位。 同义词 : 满潮。 低潮l o w w a t e r ( l w) 潮汐涨落一周期内的最低潮位。 同义词 : 千潮。 潮 差 t i d a l r a n g e 相邻高、 低潮位之差。 涨潮f l o o d 一个潮汐周期内潮位上升的过程。 落潮e b b 一个潮汐周期内潮位下降的过程。 大潮 s p r i n g t i d e s 朔( 初一) 、 望( 十五) 后一至三天. 由月球与太阳引起的潮汐相加而形成的潮差大的潮。 同义词: 朔望潮。 小潮 n e a p t id e s 上弦( 初七、 八) 、 下弦( 二十二、 三) 附近日 期月球与太阳 引起的潮汐相减而形成的潮差小的潮。 同义词: 方照小潮。 双高潮 d o u b l e f l o o d 由 于高频浅水分潮叠加在半日 潮上, 在高潮前后出现两次高潮的特殊潮汐 现象. 双低潮d o u b l e e b b 由于高频浅水分潮叠加在半日潮上, 在低潮前后出现两次低潮的特殊潮汐现象。 平潮 s t i l l t i d e 高潮前后的一段时间内, 海面处在不涨不落的平衡状态。 停潮 w a t e r s t a n d 低潮前后的一段时间内, 海面处在不涨不落的平衡状态。 潮升 t id a l r i s e 海图的深度基准面至平均大( / i n ) 潮的 高潮面的铅直距离。 有大潮升和小潮升之分。 引 潮 力 t id e - g e n e r a t i n g f o r c e 月球、 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的物体的引力与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 引潮势 t id a l p o t e n t i a l g s / t 1 5 9 2 0 一1 9 9 5 自引潮力为零的地点( 地心) 移动单位质量物体至地球表面任一点, 克服引潮力所做的功。 5 . 1 7 天文潮a s t r o n o mic a l t i d e 由月球、 太阳等天体的引潮力所引起的潮汐。 同义词 : 引力潮。 5 . 1 8 假想天体 f i c t i t i o u s b o d y 计算分潮理想化的具有简谐运动周期的天体。 5 . 1 9 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材种植回收合同(标准版)
- 2025合同样本:投票权委托合同年份月份
- 冲刺伤寒考试题
- 2025独家代理合同
- 水族箱专用造浪泵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林业生物质能源储存与运输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果直播销售平台拓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管材供货合同(标准版)
- 家畜疫苗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桑蚕养殖与丝绸加工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6.2 人大代表为人民 第二课时 课件 2025-2026学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统编版
- 2025年甘肃省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能操作人员社会招聘40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4.2 遵守规则 课件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T/CIE 189-2023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
- 2025年北京市单位劳动合同样本
- 借游戏账号合同5篇
- 广播稿的写法课件
- 2025年中职政治专业资格证面试技巧与答案解析大全
- 保密法课件教学课件
- 十八项核心医疗制度试题(附答案)
- 计生政策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