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8 3 1 4 0 9 9 g4 4 备案号:3 0 1 3 3 - - 2 0 11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 g t2 8 8 8 - - 2 0 10 代替h g t2 8 8 8 - - 1 9 9 7 20 10 1 1 - 2 2 发布 橡胶家用手套 r u b b e rh o u s e h o l dg l o v e s 20 11 - 0 3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刖菁 h g t2 8 8 8 - - 2 0 1 0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a s t md4 6 7 9 - - 2 0 0 2 橡胶家用或美容师用手套。 本标准代替h g t2 8 8 8 - - 1 9 9 7 橡胶家用手套。 本标准与h g t2 8 8 8 1 9 9 7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2 章) ; 在规格尺寸中修订了尺寸指标,并增加了手套尺寸的公差范围( 表2 ) ; 将“扯断伸长率”修订为“拉断伸长率”( 表3 ,6 3 2 ) ; 增加了手套尺寸测量示意图( 图1 ) ; 修订了手套充水量( 表4 ) 。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乳制品分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 3 5 s c 4 ) 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蚌埠瑞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阴妙洁胶乳有限公司、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 中心、中国化工橡胶株洲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耿继文、徐国清、刘洪伟、王晓炜、邓一志、王金英。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1 0 2 1 4 - - 1 9 8 8 、h g t2 8 8 8 1 9 9 7 。 1 范围 橡胶家用手套 h g t2 8 8 8 - - 2 0 1 0 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家用手套的抽样和试样选择、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的方 法。手套的安全和正确使用方法不在本标准范围之内。 本标准适用于以橡胶胶乳为主体材料制成的可作为家用的绒里及光里手套( 以下简称手套)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5 2 8 - - 2 0 0 9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 b t5 2 8 - - 2 0 0 9 ,i d t i s 03 7 :2 0 0 5 ) g b t2 8 2 8 1 2 0 0 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 q l )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戈4 ( g b t2 8 2 8 1 2 0 0 3 ,i d ti s o2 8 5 9 1 ;1 9 9 9 ) g b t3 5 1 2 - - 2 0 0 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拉伸负荷t e n s i l el o a d 试片在拉伸断裂时,在测试部位上,单位宽度所承受的力。单位:n c m 。 4 抽样和试样选择 4 1 抽样 应按g b t2 8 2 8 1 对手套进行抽样检查,抽样检查的单位为一副手套。检验水平和接收质量限 ( a q l ) 应符合表1 的有关规定。 表1 检验水平和接收质量限( a q l ) 项目 检验水平a q l 规格尺寸 s _ 24 o 外观 s - 46 5 拉伸性能 s - 24 o 不漏水性 s - 32 5 设计 22 5 当检验批产品的检查结果不超过表1 规定的a q l 值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批。 当检验批产品的检验结果的任何一项超过表1 规定的a q l 值时,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加严检查一 次,如果合格则判定为合格批,如果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批。 4 2 试样的选择 试样用g b t5 2 8 规定的1 型( 6m m ) 裁刀裁取,试样应从手套的腕部、背部及掌部的平滑面沿浸 1 h g t2 8 8 8 - - 2 0 1 0 渍方向裁取。对绒里手套,绒毛不需去除。 5 要求 5 1 规格尺寸 按6 1 的方法测量时,手套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2 的规定。对规格尺寸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 商定。 表2 规格尺寸和公差单位为毫米 尺寸 规格 特小( x s ) 小( s )中( m )大( l )特大( x i 。) 掌宽叫 8 5 59 0 土59 5 土51 0 0 土51 0 5 士5 长度f 2 6 0 5 2 外观 手套成品外观应一致,无褪色、薄点、气泡、杂质、粘折和其他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 5 3 拉伸性能 手套老化前、后的拉伸性能按6 3 的方法试验时,应符合表3 的规定。 袭3拉伸性能 项目老化前老化后 拉伸负荷( n c m ) 7 85 9 拉断伸长率5 0 03 7 5 注:自生产日期起1 2 个月后不须做老化试验。 5 4 不漏水性 按6 5 的方法试验,应符合表1 规定的a q l 值。 5 5 设计 按6 6 的方法试验时,手套应成副提供( 左手、右手) 且花纹、颜色、规格尺寸、袖口形式等一致。 6 试验方法 6 1 规格尺寸测定 如图1 所示,用分度值为1m f 1 的直尺测量手套的长度( z ) 和掌宽( w ) 。 长度应是从中指的顶端到袖口边缘的最短距离。 掌宽的测量是在食指的根部到拇指的根部的中点位置测量。测量时,应将手套平放。 6 2 外观检查 采用目测法。 图1手套长度和掌宽的测量 6 3 拉伸试验 拉伸负荷及拉断伸长率按g b t5 2 8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 3 1 拉伸负荷按式( 1 ) 计算。 l 一百f h g t2 8 8 8 2 0 1 0 式中: l 拉伸负荷,单位为牛顿每厘米( n c m ) ; f 最大负荷,单位为牛顿( n ) ; b 试样工作部分宽度,单位为厘米( c m ) 。 6 3 2 拉断伸长率按式( 2 ) 计算。 r r e 一! 2 1 0 0 ( 2 ) l a 式中: e 拉断伸长率,以表示; l 。标距,单位为毫米( m m ) ; l b 拉断时标线间长度,单位为毫米( m m ) 。 6 4 老化试验 按g b t3 5 1 2 进行。老化试验条件为:7 0 士2 ;9 6h 士1h 。 6 5 不漏水性试验 固定手套的袖口端,保持垂直位置,在室温下往每只手套内充人表4 中规定的充水量,观察泄漏情 况,观察时间不少于3 0s ,以检查手套上的孔洞,手套有水渗出,即构成漏水缺陷。 h g f r2 8 8 8 - - 2 0 1 0 表4 手套充水量单位为毫升 l规格特小( x s ) 小( s )中( m ) 大( l )特大( x l ) 充水量6 0 0 士2 5 7 0 0 土2 5 7 0 0 士2 5 8 0 0 土2 510 0 0 5 :2 5 6 6 设计检查 采用目测法。 7 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7 1 标识 7 1 1 每只手套应有规格标识。 7 1 2 包装袋上应注明产品名称、商标、标准号、规格、使用说明、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或生产批 号、失效日期。 7 1 3 包装箱上应注明产品名称、商标、标准号、规格、生产厂名、厂址、数量、颜色、生产日期或生产批 号、防潮、防晒标识。 7 2 包装 7 2 1 一副手套装入一个包装袋中,若干个包装袋装入一个包装箱中,每个包装箱中应有产品检验合 格证。 7 2 2 包装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车店修理厂合同协议
- 明星视频拍摄合同(标准版)
- 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六)
- 挤压作业安全规范讲解
- 亲子读书妈妈分享
- 2025年云南省建筑安全员证练习题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浙江宁波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07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3年银行考试个人理财真题及答案
- 07第七讲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检验科笔试题
- 计算材料学导论
- 人工智能概论课件(郭福春)第四章 AI芯片让人工智能大脑更聪明
- 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GB/T 25747-2010镁合金压铸件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书
- 李冬梅:第一讲+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理念目标与实施
- 龙泉股份:淄博龙泉盛世物业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 《建筑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