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2 9 2 4 0 2 0 k 4 7 备案号:2 8 9 8 8 2 0 1 0 口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7 3 行业标准 d l t3 5 7 2 0 1 0 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技术条件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t r a n s m i s s i o nl i n e f a u l tl o c a t i o ne q u i p m e n tb a s e do nt r a v e l i n gw a v e 2 0 10 0 5 2 4 发布2 0 1 0 1 0 一0 1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目次 d l ,t3 5 7 2 0 1 0 前言- l 范围- - 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2 5 试验方法7 6 检验规则- 9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 0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行波测距基本描述1 2 d l ,t3 5 7 2 0 1 0 刖吾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 0 0 6 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 发改办工业 2 0 0 6 1 0 9 3 号) 的安排制定。 由于采用行波原理的故障测距装置能够消除故障类型、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系统运行方式等因 素的影响,可实现输电线路故障的精确定位。近些年,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已日趋成熟,开始广泛进入 工程应用。为规范该类装置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特提出并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淄博科汇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 限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覃剑、陈平、张道农、张巧玲、舒治淮、赵有铖、刘靖、李京、邱宇峰、陈 羽。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 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1 号,1 0 0 7 6 1 ) 。 i i 1 范围 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技术条件 d l ,t 3 5 7 2 0 1 0 本标准规定了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对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行波原理的交流、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装置( 以下简称行波故障测距装置) 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2 8 8 7 2 0 0 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 b t2 9 0 0 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 b 厂r2 9 0 0 1 7 电工术语量度继电器 g b t 7 2 6 1 - - 2 0 0 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 b t7 2 6 7 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控制、保护屏及柜基本尺寸系列 g b t9 3 6 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 b t1 1 2 8 7 - - 2 0 0 0 电气继电器第2 l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 试验第1 篇:振动试验( 正弦) ( i e c6 0 2 5 5 - 2 1 1 :1 9 8 8 ,i d t ) g b t1 4 5 3 7 - - 1 9 9 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i e c6 0 2 5 5 2 1 2 :1 9 8 8 ,i d t ) g b t1 4 5 9 8 9 电气继电器第2 2 3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 骚扰试验( g b t1 4 5 9 8 9 _ - 2 0 0 2 ,i e c6 0 2 5 5 2 2 - 3 i2 0 0 0 ,i d t ) g b t1 4 5 9 8 1 0 _ - 2 0 0 7 电气继电器第2 2 - 4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电快 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 e c6 0 2 5 5 - 2 2 4 :2 0 0 2 ,i d t ) g b t1 4 5 9 8 1 3 2 0 0 8 电气继电器第2 2 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1 m h z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 e c6 0 2 5 5 - 2 2 一l :2 0 0 7 ,m o d ) g b r i “ 1 4 5 9 8 1 4 1 9 9 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2 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i e c 2 5 5 2 2 2 :1 9 9 6 ,i d t ) g b t1 4 5 9 8 1 7 2 0 0 5 电气继电器第2 2 6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射频 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i e c6 0 2 5 5 2 2 6 :2 0 0 1 ,i d t ) g b t1 4 5 9 8 1 8 - _ 2 0 0 7 电气继电器第2 2 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浪涌 抗扰度试验( i e c6 0 2 5 5 - 2 2 5 :2 0 0 2 ,i d t ) g b t1 4 5 9 8 1 卜2 0 0 7 电气继电器第2 2 7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一工频 抗扰度试验( i e c6 0 2 5 5 2 2 7 :2 0 0 3 ,i d t ) d l t4 7 8 - - 2 0 0 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 l ,r6 3 0 1 9 9 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 l r f6 6 7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 部分:传输规约第1 0 3 篇:继电保护设备接口配套标准 ( d l t6 6 7 - 1 9 9 9 ,i e c6 0 8 7 0 5 1 0 3 :1 9 9 7 ,i d t ) d l ,t3 5 7 2 0 1 0 3 术语和定义 g b t2 9 0 0 1 和g b t2 9 0 0 1 7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行波测距基本描述见附 录a 。 3 1 对时及对时系统t i m e - 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a n ds y n c h r o n i z a t i o ns y s t e m 对时指由标准的时间源为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提供统一的时间同步信号。 对时系统指能够提供标准时间的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 g p s ) 、国际海事卫星系统 ( d 琢d a r s a t ) 等。 3 2 故障测距f a u l tl o c a t i o n 确定输电线路故障位置的实用技术。 3 3 输电线路行波t r a n s m i s s i o nl i n et r a v e l i n gw a v e 沿输电线路传播的电压、电流波,其中沿参考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正向行波( 或前行波) ,沿参考 方向的相反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反向行波( 或反行波) 。行波过程由建立在分布参数线路模型基础上的 电报方程来描述。 34 单端测距s i n g l e - e n d e df a u l tl o c a t i o n 利用在线路一端检测到的故障初始行波与故障点反射波或对端母线反射波之间的时差计算故障点 位置。 3 5 双端测距d o u b l e - e n d e df a u l tl o c a t i o n 利用线路内部故障产生的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计算故障点位置。 3 6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f a u l tl o c a t i o ne q u i p m e n tb a s e do nt r a v e l i n gw a v e 在厂站采集、处理线路行波信号并能给出测距结果的设备。 3 7 测距主站m a s t e rs t a t i o no ff a u l tl o c a t i o ns y s t e m 用于接收各行波故障测距装置传送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同时可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管理的设备。 3 8 测距系统f a u l tl o c a t i o ns y s t e m 由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授时单元、通信通道及测距主站组成的系统。 3 9 测距误差f a u l tl o c a t i o ne r r o r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测量的故障点与实际故障点之间的距离。 3 1 0 时间误差t i m e - t a g g i n g e r r o r 不同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在标注同一事件发生时刻时所产生的相对时间差。 4 技术要求 4 1 环境条件 4 1 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2 d l ,t3 5 7 2 0 1 0 a ) 环境温度:一5 + 4 5 。 b ) 相对湿度:5 9 5 ( 装置内部既无凝露,也不结冰) 。 c ) 大气压力:8 6 k p a 1 0 6 k p a 。 4 1 2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 ) 环境温度:+ 1 5 + 3 5 。 b ) 相对湿度:4 5 7 5 。 c ) 大气压力:8 6 k p a t l 0 6 k p a 。 4 1 3 试验的基准大气条件 a ) 环境温度:( 2 0 2 ) 。 b ) 相对湿度:4 5 7 5 。 c ) 大气压力:8 6 k p a 1 0 6 k p a 。 4 14 贮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贮存、运输及安装允许的极限环境温度为- 2 5 + 7 0 ,相对湿度不大于 8 5 ,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不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后,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性能符合 43 、4 4 、4 5 、4 7 的规定。 4 15 周围环境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超过 4 1 0 要求的震动源,无超过4 8 规定的电磁场存在,应有防御雨、雪、风、沙、尘埃及防静电措施。场 地应符合g b f r9 3 6 1 中b 类安全要求,接地电阻应符合g b t2 8 8 7 - - 2 0 0 0 中4 4 的规定。 4 1 6 特殊环境条件 当超出4 1 1 4 1 5 规定的环境条件时,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 4 2 外观、结构及其他要求 4 2 1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机柜的尺寸应符合g b t7 2 6 7 的规定。 4 2 2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防电磁辐射干扰的措施,机箱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 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 4 2 3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具有自复位电路,在因干扰造成程序走死时,应能通过自复位电路自动恢 复正常工作。在硬盘发生故障时,故障数据采集单元应能正常工作,历史故障测距数据应有备份。 4 2 4 装置不同回路采用的连接线应为铜芯导线,其截面面积应符合d l t4 7 8 2 0 0 1 中表1 的规 定。 4 2 5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机箱应满足发热元器件的通风散热要求。 4 2 6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所有引出端子不允许同装置弱电系统( 如c p u 的电源系统) 有电的联系。 针对不同回路,可以分别采用光电耦合、继电器转接等隔离措施。 4 3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主要功能 4 3 1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具有多种启动方式,各种启动方式可方便地由用户选择,并可远方更改。 可根据用户要求接入开关量,作为故障线路判别依据。 4 3 2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具有在线硬件和软件自动检测功能。当装置异常时,应发出报警信号。 4 3 3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具有掉电报警功能,并具备保存外部电源中断前所采数据的能力。 434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自动给出故障测距结果( 当网络通信正常的情况下,一般应在1 5 m i n 内 给出测距结果) ,在当地和远方都能显示,可人工分析数据。可根据实际记录故障数据对行波波速进行 修正。 4 3 5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提供通信功能。 a ) 具有标准r s - 2 3 2 或r s - 4 8 5 接口: b ) 具有标准1 0 1 0 0 m b s 以太网接口,采用t c p i p 网络通信协议; d l ,t3 5 7 2 0 1 0 c ) 支持公众电话网、专线及电力数据网通信; d ) 支持d l t6 6 7 通信协议。 4 3 6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具有远程数据交换功能。 a )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线路两端所在厂站内的行波故障测距装置之间可以远程交换故障数据以 实现自动测距。 b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自动将故障数据( 包含故障初始行波到达时刻以及故障暂态行波数 据) 传递到故障测距主站,测距主站也可以调取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故障数据。 4 3 7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测距误差不应受运行方式、故障位置、故障类型、负荷电流、过渡电阻等 因素的影响。 4 4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基本参数 4 4 1 额定参数 a ) 交流电流:5 a 、1 a 。 b ) 交流电源:额定电压2 2 0 v ,频率:5 0 h z 。 c ) 直流电源:额定电压1 1 0 v 或2 2 0 v 。 4 42 功率;肖耗 直流电源回路:当正常工作时,不大于8 0 w ;当线路故障时,不大于1 0 0 w 。 交流电流回路:当i n = 5 a 时,每相不大于1 v a ;当氐= 1 a 时,每相不大于0 5 v a 。 交流电压回路:当额定电压时,每相不大于1 v a 。 4 4 3 测量线路数目 每套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可监测1 条8 条线路,特殊情况厂家与用户另行商定。 4 4 4 过载能力 交流电流回路: 2 倍额定电流,连续工作; 1 0 倍额定电流,允许1 0 s ; 4 0 倍额定电流,允许1 s 。 交流电压回路: 1 2 倍额定电压,连续工作; 1 4 倍额定电压,允许1 0 s 。 4 4 5 采样频率 不小于5 0 0 k h z 。 4 4 6 数据存储 a ) 测距主站可储存的故障数据次数不小于1 00 0 0 次。 b )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可储存的故障数据次数不小于2 0 0 次。 c )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连续两次记录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o 0 2 s 。 d ) 记录行波数据时间长度不小于4 m s 。 4 4 7 时间误差 小于1 0 邺( 采用外部对时系统时,可采用秒脉冲和串口与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对时) 。 4 4 8 测距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应以双端行波测距法为主,辅助以单端行波测距法或其他方法。 线路长度在3 0 0 k m 以下,双端测距平均误差应不大于5 0 0 m ;线路长度在3 0 0 k i n 及以上,双端测 距平均误差应不大于1 0 0 0 m 。 4 5 绝缘性能 4 5 1 绝缘电阻 4 d l ,t3 5 7 2 0 1 0 a )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带电回路和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 间,用开路电压5 0 0 v 的绝缘电阻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 b ) 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不同额定绝缘电压的各回路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 中的规定值。 表1 绝缘电阻要求 额定绝缘电压绝缘电阻要求 被试电路 v m n 直流电源回路一地 6 0 2 5 0 2 0 ( 用5 0 0 v 兆欧表) t a 端子一地 6 0 2 5 0 2 0 ( 用5 0 0 v 兆欧表) 异常输出触点一地 6 0 2 5 0 2 0 ( 用5 0 0 v 兆欧表) 4 5 2 介质强度 a )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5 0 h z 。历时l m i n 的工频耐压试 验而无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 b ) 试验电压值按表2 进行选择。 c ) 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回路施加试验电压时,其余回路等电位互联接地。 表2 介质强度要求 绝缘电压等级试验电压 被试电路 v v 直流电源回路一地6 0 2 5 02 0 0 0 t a 端子一地 6 0 2 5 02 0 0 0 异常输出触点一地 6 0 2 5 02 0 0 0 4 5 3 冲击电压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直流电源输入回路、异常输出触点回路对地,以及 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 2 5 0 p a 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开路试验电压5 k v ,被试部分不加 激励量。试验后,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性能和参数应符合4 3 、4 4 的规定。 4 6 供电电源要求 4 6 1 交流电源 4 6 1 1 交流电源指标 a ) 额定电压:2 2 0 v ,允许偏差范围一2 0 + 1 5 。 b ) 频率:5 0 h z ,允许偏差0 5 h z 。 c ) 波形:正弦,波形畸变不大于5 。 4 6 1 2 交流电源影响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分别改变4 6 1 1 条中规定的各参数中的任一项为选定的极限条件( 其余 为额定值)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可靠工作,性能及参数符合4 3 、4 4 的规定。 4 6 2 直流电源 4 6 2 1 直流电源指标 a ) 额定电压:1 1 0 v 、2 2 0 v ,允许偏差范围- 2 0 + 1 0 。 b ) 纹波系数:不大于5 ,噪声值( p - p ) 小于5 0 m v 。 4 6 2 2 直流电源影响 a )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分别改变4 6 2 1 条中规定的各参数中的任一项为选定的极限条件 d l ,t3 5 7 2 0 1 0 ( 其余为额定值)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可靠工作,性能及参数符合4 3 、4 4 的规定。 b )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突然加上电源、突然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时,装置均不应 误启动。 c ) 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中1 0 4 的规定,进行直流电源中断2 0 9 s 影响试验,装置不应误启动。 4 7 耐湿热性能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承受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9 4 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试验温度( 4 0 2 ) ,相对湿度( 9 5 3 ) ,试验时间为4 8 h ,分为两周期,每一周期历时2 4 h 。在试验结束前2 h 内,根据4 5 1 的要求,测量各导电回路对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 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 5 m q ,介质强度不低于4 5 2 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幅度的7 5 。 4 8 抗电气干扰性能 4 8 1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9 中规定的严酷等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按表 3 规定的临界条件施加激励量,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选取若干频率点施加辐射电磁场骚扰,要求装置不 误动,不拒动。 表3 临界条件下激励量测试 l项目参考整定值考核误启动考核拒动 设定动作值1 0 厶动作值的9 0 动作值的1 1 0 4 8 2 快速瞬变抗扰度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0 一2 0 0 7 中第4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b 级的快速瞬变抗 扰度试验。 4 8 3 脉冲群抗扰度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3 2 0 0 8 中第4 章规定的1 m h z 和1 0 0 k h z 的脉冲群抗扰 度试验。 测试回路为装置的直流电源、电流回路、报警输出回路。试验时,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无死机现 象。在表3 中规定的临界条件下施加激励量,要求装置不误启动和不拒动。试验结束后,行波故障测 距装置的性能和参数应符合4 3 、4 4 的规定。 4 8 4 静电放电抗扰度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4 1 9 9 8 中4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静电放电试验。 测试点为装置的机箱前面板、按键、把手、指示灯,要求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在试验期间不应误启 动,试验后性能和参数应符合4 3 、4 4 的规定。 4 8 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7 2 0 0 5 中第4 章规定严酷等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的抗扰度试验。 4 8 6 浪涌抗扰度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8 2 0 0 7 中第4 章规定严酷等级的浪涌抗扰度试验。 4 8 7 工频抗扰度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9 8 1 9 2 0 0 7 中第4 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a 级的工频抗扰度 试验。 49 连续通电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不少于1 0 0 h ( 常温) 或7 2 h ( + 4 0 ) 连续通电试 验。试验期间,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工作应正常,不应有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试验结束 6 d l ,t3 5 7 2 0 1 0 后,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性能和参数应符合4 3 、4 4 的规定。 4 1 0 机械性能 4 1 0 1 振动( 正弦) 4 1 0 11 振动响应 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1 2 8 7 - - 2 0 0 0 中3 2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 级的振动响应试验 表3 规定的临界条件施加激励量,要求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4 1 0 1 2 振动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1 2 8 7 - - 2 0 0 0 中3 2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l 级的振动耐久试验 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 2 规定的要求。 4 1 0 2 冲击 4 1 0 2 1 冲击响应 装置应能承受g b f f1 4 5 3 7 - - 1 9 9 3 中4 2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 级的冲击响应试验 表3 规定的临界条件施加激励量,要求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4 1 0 2 2 冲击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g b f r1 4 5 3 7 - - 1 9 9 3 中4 2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 级的冲击耐久试验 验后装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 2 规定的要求。 4 1 0 3 碰撞 试验期间,按 试验期间及试 试验期间,按 试验期间及试 装置应能承受g b t1 4 5 3 7 - - 1 9 9 3 中4 3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1 级的碰撞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 置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 2 规定的要求。 4 ”用户应提供的技术参数和条件 用户应提供的技术参数和条件包括: a ) 准确的输电线路长度。 b ) 信号提取及变换: 1 ) 对交流线路。 在同一电压等级,对两条及以上出线的厂站,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直接引入t a 二次侧的 电流信号:对只有一条出线的厂站,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可通过测量c v t 地线电流的专用 互感器提取行波信号或根据母线端接地电容的情况接入t a 。 2 ) 对直流线路。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可通过测量直流耦合电容器接地引线电流的专用互感器提取行波信 号。 c ) 监测线路的电压等级、t a 变比等供生产厂家参考。 d ) 需安装的g p s 接收机天线长度。 e ) 直流电源供电电压。 f ) 测距装置屏柜尺寸、色标。 5 试验方法 5 1 试验条件 5 1 1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应在4 1 2 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5 1 2 被试装置和测试仪表必须良好接地,并考虑周围环境电磁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 2 试验仪表 5 2 1 一般使用仪表精度不低于0 5 级,电子式仪表不低于2 5 级。 5 22 测量交流工频电量的仪表精度不低于0 1 级。 5 2 3 测量相位用仪表精度不低于1 0 级。 7 d l ,t3 5 7 2 0 1 0 5 2 4 测量温度用仪表。误差不大于1 0 1 2 。 5 2 5 所有标准表的精度应符合d l 厂r6 3 0 1 9 9 7 中5 4 2 规定的要求。 5 3 结构和外观检查 按4 2 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5 4 技术性能试验 a ) 是否正常运行、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将两台行波故障测距装置通过通信设备与测距主站相连 接,并完成对各行波故障测距装置的整定。 b ) 异常告警功能是否正常。在断开直流电源、断开对时系统的异常情况下,行波故障测距装置 能够发出告警信号。 c )故障检测启动单元动作正确性检查和灵敏度试验。试验方法由生产厂家的企业标准规定。 5 5 功率;肖耗试验 根据4 4 2 的要求,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中第7 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功率消 耗试验。 5 6 过载能力试验 根据4 4 4 的要求,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中第1 4 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过载 能力试验。 5 7 低温试验 根据4 1 1 的要求,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9 章的规定,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低温试验。 5 8 高温试验 根据4 1 1 的要求,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9 章的规定,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高温试验。 5 9 湿热试验 根据4 7 的要求,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9 章规定,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湿热试验。 5 1 0 绝缘试验 根据4 5 的要求,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1 2 章规定,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分别进行绝缘电阻测 量、介质强度及冲击电压试验。 5 1 1 抗电气干扰性能试验 5 1 1 1 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 根据4 8 1 的要求,按g b t1 4 5 9 8 9 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辐射电磁场骚扰试 验。 5 ”2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根据4 8 2 的要求,按g b t1 4 5 9 8 1 0 _ - 2 0 0 7 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快速瞬变干 扰试验。 5 ”3 脉冲群干扰试验 根据4 8 3 的要求,按g b t1 4 5 9 8 1 3 2 0 0 8 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脉冲群干扰 试验。 5 ”4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 根据4 8 4 的要求,按g b t1 4 5 9 8 1 4 一1 9 9 8 的规定和方法 扰试验。 5 1 1 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干扰试验 根据4 8 5 的要求,按g b f r1 4 5 9 8 1 7 2 0 0 5 的规定和方法 的传导干扰试验。 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静电放电干 对行波故障测距装景进行射频场感应 5 1 1 6 浪涌干扰试验 根据4 8 6 的要求,按g b t1 4 5 9 8 1 8 2 0 0 7 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浪涌干扰 8 d l ,t3 5 7 2 0 1 0 试验。 5 1 1 7 工频干扰试验 根据4 8 7 的要求,按g b t1 4 5 9 8 1 9 2 0 0 7 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工频干扰试 验。 5 1 2 电源电压适应性试验 根据4 6 的要求,按g b t7 2 6 1 - - 2 0 0 8 第1 0 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电源电压 适应性试验。 5 1 3 机械性能试验 5 1 3 1 振动试验 根据4 1 0 1 的要求 动响应试验。 5 1 3 2 冲击试验 根据4 1 0 2 的要求 击响应试验。 5 1 3 3 碰撞试验 根据4 1 0 - 3 的要求 6 检验规则 按g b t11 2 8 7 - - 2 0 0 0 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振动耐久和振 按g b t1 4 5 3 7 - - 1 9 9 3 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冲击耐久和冲 按g b t1 4 5 3 7 - - 1 9 9 3 的规定和方法,对行波故障测距装置进行碰撞试验。 6 1 检验分类 检验种类分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现场检验三种。 6 2 出厂检验 每台装置出厂前必须由生产单位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 行。检验项目见表4 。 表4 检验项目 序号试验项目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现场检验 要求 试验方法 1 结构和外观检查 4 2 目测与触摸 2 性能试验 4 3 5 4 3 功率消耗试验 4 4 25 5 4直流电源影响试验 4 65 1 2 5高、低温试验4 l l 5 7 、5 。8 6 连续通电试验 4 94 9 7 电气干扰试验 4 85 1 1 8 湿热试验+4 75 9 9机械性能试验4 1 05 1 3 1 0 绝缘电阻试验 4 5 1 5 1 0 1 1 介质强度试验4 5 25 1 0 1 2冲击电压试验4 5 35 1 0 1 3过载能力试验4 455 6 注:表示试验规定项目; 表示具有破坏性,一般型式试验慎做。 9 d l ,t 3 5 7 2 0 1 0 6 3 型式检验 6 3 1 型式检验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6 3 2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新产品定型鉴定前; b ) 产品转厂生产定型鉴定前; c ) 连续批量生产的装置每三年一次; d ) 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 )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f ) 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g )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批产品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h ) 合同规定时。 6 3 3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4 。 6 3 4 型式检验的抽样与判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任意抽取两台作为检验样品,分a 、b 两组分别进行检验。 a 组样品按表4 规定的l 7 各项进行技术性能检验。 b 组样品按表4 规定的8 1 3 各项检验内容,进行具有某种破坏性的极限性能检验。 b ) 样品经过型式检验,未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产品合格。检验中如发现有一个主要缺陷,则 进行第二次抽样,重复进行型式检验。如未发现主要缺陷,仍判定该装置型式检验合格,如 第二次抽样样品仍存在主要缺陷,则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 c ) 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样品型式检验结果达不到4 3 和4 4 要求中的任一条时,均按存在主要缺陷 判定。 d ) 检验中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出现故障允许进行修复,修复内容如对己做过检验的项目的检验结 果没有影响,可继续往下进行检验;反之,受影响的检验项目应重做。 6 4 现场检验 现场检验是用来检查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在现场能否投入运行的重要依据,检验项目见表4 。现场检 验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1 标志 7 1 1 产品标志 每套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应在机柜或机箱的显著位置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标志下列内容: a ) 装置型号和代号; b ) 产品名称的全称; c ) 制造单位全称及商标; d ) 出厂年月及编号。 7 1 2 包装检查 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铁员工考试题及答案
- 团队项目进度管理及任务分配模板
- 助人为乐的阿姨500字10篇
- 销售团队客户信息管理工具表
- 农村环保型养殖模式应用合同
- 学习中的挫折与成长事件作文11篇
- 班级才艺展示活动话题的作文13篇
- 《信息检索与利用技巧:大学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 特种文献检索课件模板
- 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平台模板
- 车险诉讼案件培训课件
- 医院后勤技术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产品开发版本管理办法
- 第2章-静电场和恒定电场
- 激光武器物理课件
- 用户运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DBJT15-110-2015 广东省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2025年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标准)直播买手协议书
- 2025至2030年中国海岛文化旅游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4.2认识一次函数第1课时“均匀”变化的现象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