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测速雷达.pdf_第1页
驼峰测速雷达.pdf_第2页
驼峰测速雷达.pdf_第3页
驼峰测速雷达.pdf_第4页
驼峰测速雷达.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 m 5 3 6 2 1 - 3 9 6 - 9 6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3 1 8 5 一 9 1 驼 峰 测 速 雷 达 r a d a r s p e e d o me t e r f o r ma r s h a l l i n g y a r d 1 9 9 1 一 0 9 - 2 1 发布 1 9 9 2 一 0 5 一 0 1 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 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驼 峰 测 速 雷 达 gb / t 1 3 1 8 5 一 9 1 r a d a r s p e e d o me t e r f o r m a r s h a l l i n g y a r d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 驼峰测速雷达( 以下简称雷达) 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及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编组站的测速雷达。 2 引用标准 g b 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5 0 8 0 . 1 设备 可靠性试验 总要求 g b 6 5 8 7 . 1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 g b 6 5 8 7 . 2 电 子测量仪器 温度试验 g b 6 5 8 7 . 3 电 子测量仪器 湿度试验 g b 6 5 8 7 . 4 电 子测量仪器 振动试验 g b 6 5 8 7 . 6 电 子测量仪器 运输试验 g b 6 5 8 7 . 7 电 子测量仪器 基本安全试验 s ) 2 1 6 6 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的一般要求( 暂行) s 7 2 0 6 4 电 子设备可靠 性验证试验( 统计试验方案) s 7 1 8 8 9 电 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方案 3术语 雷达有效作用距离 雷达安装在铁路现场, 当空平板车在雷达天线 正前方以3 - 3 0 k m / h 的速度运动, 雷达能稳定显示 车速时, 空平板车与雷达的最大距离。 产品分类 4 门雷达型号的含义 tl口口口 1 匕- fit 序号 1与雷达配套设备 驼峰设备 国家技术监晋局 19 91 一0 9一 21批准19 92 一 05一 01实施 gb/ t 13 185 一 91 2 外形尺寸 由产品标准规定。 技 术要求 5 . 1 外观 5 . 1 . 1 外观应光滑细致, 镀层牢固, 不得有斑点、 突起和伤痕。 5 . 1 . 2 漆层应平整清洁、 光滑且有较好的光泽, 颜色一致, 不得有皱纹、 流痕、 起泡等缺陷。 5 . 2 主要性能 5 . 2 . 1 雷达工作频率 9 3 7 5 士3 0 mh z ( 在温度试验中, 允许 9 3 7 5 士1 0 0 mhz ) , 5 . 2 . 2 雷达有效作用距离 )5 0 mc 雷达天线在现场安装位置, 应符合附录 a( 补充件) 的规定 。 注:5 0 m相当于 z c l - 2型驼峰雷达综合测试仪( 以下简称测试仪) 衰减器的衰减量等于 1 0 d b. 5 . 2 . 3 雷达测速范围 3 - 3 0 k m/ h, 5 . 2 . 4 雷达测速相对 误差 士1 %. 5 . 2 . 5 雷达多普勒信号放大器( 以下简称放大器) 输出的雷达总噪声电压 (6 0 m v, 5 . 2 . 6 雷达天线水平面内 方向图( 主瓣半功率点处) 张角 簇3 0 , 5 . 2 . 7 雷达天线增益 )2 6 d b, 52 . 8 雷达天线驻波系数 a . 在 9 3 7 5 士5 0 mhz 范围内: 1 . 2 ; b . 在 9 3 7 5 士1 0 0 mh z 范围内: 1 . 4 , 5 . 2 . 9 振荡器( 体效应振荡器) 特性 a . 工作频率: 9 3 7 5 士3 0 mhz ; b . 输出功率: 芬8 0 mw; c . 工作电流: 成7 0 0 ma, 在温度试验中, 允许颇率为9 3 7 5 士1 0 0 mh z , 功 率大于或等于4 0 m w, 5 . 2 . 1 0 混频器噪声电压( 含放大器) 5 0 mv, 5 . 2 . 1 1 放大器特性 最大放大量( 在1 5 0 h z 处) : )5 0 0 0 ; 放大量( 在1 5 0 h : 处) : 3 0 0 0 士 5 %( 在温度试 验中, 允许为3 0 0 0 士2 5 %) ; 通频带宽度: 以1 5 o h: 处放大量为 1 , 5 2 h z , 5 2 1 h: 处的放大量均应为。 . 6 -0 . 8 ( 在温度试验 氏阮乙 中, 允许为 。 . 5 - 0 . 9 ) ; d . 放大器信号枪出 波形: 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 5 0 h z , 幅度在0 . 1 -1 0 0 m v范围内 变化 时, 正负半 周时间 差不大于半周期的士 2 0 写; e输出噪声电压: (3 0 mv; t . 整形电 路的触发灵敏度( 当 输入 信号频率为1 5 0 h : 时) : 0 . 2 v 士2 0 %, 5 . 2 . 1 2 雷达电源技术指标 g b / t 1 3 1 8 5 一 9 1 见表 1 , 表 1 项技术指标振荡器电源放大器电探 i 输出电压范围v 1 0 - 1 41 2 士 0 . 8 2 最大负载电流ma 7 0 04 0 0 3 纹波系 数x 1 。 一 , 3 ( 负载电流为 7 0 0 ma) 5 ( 负载电流为 1 0 0 ma) 4 精出电压稳定度( 拾入电 压2 2 0 v 士1 0 %)纬 i 5 温度稳定度( 一4 0 - 7 0 c) v 士 0 . 5 6 电像内阻n 簇 0 . 1 5 5 . 2 . 1 3 耗电指标 a . 供电电源: 5 0 hz , 2 2 0 v f 1 0 0/ n ; b . 耗电 量: 簇2 5 w, 5 . 3 环境条件 5 . 3 . 1 温度 工作范围、 极限条件、 贮存条件温度均为一4 0 -7 0 c . 5 . 3 . 2 湿度 工作范围: 5 0 0c , 5 - 9 0 % r h; 贮存条件: 6 0 0c, 9 0 yor h, 4 8 h , 5 . 3 . 3 振动 雷达处于工作状态。 5 . 3 . 3 . 1 共振搜索 a . 频率循环范围: 5 5 5 一5 h z ; b . 扫频速率: 1 0 c t / m i n ; c . 驱动振幅( 峰值) : 。 . ”m m , 5 . 3 - 3 - 2 共振保持 a . 驭动振幅( 峰值) : 1 . 5 9 mm( 5 hz f 1 0 hz ) 0 . 7 6 mm 1 0 h z f 2 5 h z ) 0 . 1 9 mm( 2 5 h z f 5 5 h z ) ; b . 时间: 2 0 m i n , 5 . 3 . 3 . 3 振动方向 z轴方向。 5 . 3 . 4 运输 5 . 3 . 4 . 1 振动 a . 颇率: 5 , 1 0 , 2 0 , 3 0 hz ; b . 加速度: 9 . 8 士2 . 5 m / s ; c . 持续时间: 每个点频3 0 m in ; d振动方向: z轴方向。 5 . 3 - 4 . 2 自由跌落 按 g b 6 5 8 7 . 6 表 1 中 2 级规定进行. g b / t 1 3 1 8 5 一9 1 3 . 4 . 3 翻滚距离( 仅限7 5 k g g 2 mn; b . 试验电压: )1 . 5 k v; c . 泄漏电流: 交流( 峰值) , 5 m a; 直流, 2m 图 1 6 . 2 . 1 . 2 将雷达夭线与测试仪夭线相对放置。 6 . 2 . 1 . 3 接通雷达和测试仪电 源, 将测试仪的 “ 工作状态” 开关置“ 功率” 档, 钮子 开关扳向下, 置“ 功率. 位置, 按图1 要求调整测试仪和雷达夭线的相对位置, 使测试仪功率指示最大, 并 保持此位置。 6 . 2 . 1 . 4 用测试仪测量雷达工作频率, 应符合 5 . 2 . 1 条要求。 6 . 2 . 2 6 . 2 . 2 . 6 . 2 . 2 . 雷达有效作用距离 按图2 连接仪器与被测雷达。 在 6 . 2 . 1 条基础上, 将浏试仪的“ 工作状态选择” 开关置 信号” 档, 钮子开关扳向上, 置“ 调制” 位置, 且将测试仪的“ 衰减量” 旋钮右旋到底( 衰减量最小) 。 4 gb / t 1 3 1 8 5 一 9 1 6 . 2 - 2 . 3 将示波器输人端与放大器整形输出端相接。此时, 在示波器上将出现一稳定方波。若扳动测 试仪的“ 频率选择” 开关, 则示波器上的方波频率也随之变化, 其频率必须与测试仪频率选择开关所指的 频率一致。 而后, 将测试仪的“ 频率选择“ 开关置2 0 0 h : 位置。 6 . 2 - 2 . 4 将测试仪的“ 衰减量” 旋钮慢慢向左旋, 直至示波器上2 0 0 h : 方波刚开始出现不稳时立即停 止, 记下此时测试仪衰减量的分贝数, 应符合5 . 2 . 2 条要求。 6 . 2 . 3 雷达测速范围 该指标在整机指标分配时, 已在接收机设计中, 由 放大器通频带宽度保证, 试验方法见 6 . 2 . 1 1 . 4 条 。 6 . 2 . 4 雷达测速相对误差 该指标测量在使用现场进行. 6 . 2 . 5 6 . 2 . 5 . 1 6 . 2 - 5 . 2 放大器输出的雷达总噪声电压 按图 3 连接高灵敏度晶体管电压表( 以下简称交流毫伏表) 和被测雷达。 接通雷达电源, 在周围无运动目标的环境下, 用示波器观察轴出波形, 应为热噪声, 用交流毫 伏表在放大器信号输出端测量总噪声电 压, 应符合5 . 2 . 5 条要求。 6 . 2 . 6 6 . 2 . 6 雷达天线水平面内方向图( 主瓣半功率点处) 张角 按图 4 连接仪器与被测雷达天线( 以下简称天线) 。 图 4 6 . 2 - 6 . 2 接通各仪器电源。 6 . 2 - 6 . 3 将微波信号发生器频率调为 9 3 7 5 mh z , 旋转被测天线, 调节衰减器使测量放大器指示保持 不变。 读出衰减量, 绘出方向图。从方向图 上量得半功率点处张角, 应符合5 . 2 . 6 条要求. 6 . 2 . 7 雷达天线增益 6 . 2 . 7 . 1 仪器与被测天线连接同图4 0 6 . 2 - 7 . 2 将被测天线最大幅射方向对好后, 调节衰减器的衰减量, 使测量放大器的指示为5 0 , 此时, 衰 减器的衰减量( d b ) 记为b , 。 6 . 2 - 7 . 3 用已知增益为g a ( d b ) 的标准喇叭天线代替被测夭线, 并安装在相同位置。 调节衰减器的衰减 5 gb / t 1 3 1 8 5 一 9 1 量, 使测量放大器的指示仍为5 0 , 将这时的衰减量( d b ) 记为b z 。 6 . 2 - 7 , 4 被测夭线的增益, 按式( 1 ) 计算。 g二b 、 一b : 十g 。 式中; g 被测天线增益, d b ; b , 第一次衰减量, d b ; b , 第二次衰减量, d b; g o 标准喇叭天线增益, d b, 式 i 计算的结果, 应符合 5 . 2 . 7 条要求。 ( 1 ) 6 . 2 . 8 6 . 2 . 8 . 1 6 . 2 - 8 . 2 雷达夭线驻波系数 按图5 连接仪器与被测天线。 目 t旅大器 .故信号 发 生粉 偏亩 衰减翻目 t 蛆 被一t达 图 5 当微波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在9 3 7 5 士5 0 m h : 和9 3 7 5 士 1 0 0 m h : 范围时, 在天线前方无任何 反 射 体 的环 境 下 , 角测 量 线 测 量 天 线 的 驻 波系 数 , 应 符 合5 . 2 . 8 条 要 求。 6 . 2 . 9 振荡器特性 6 . 2 . 9 . 1 按图 6 连接仪器和被测振荡器。 图 6 6 . 2 - 9 . 2 接通各仪器电源, 5 mi n后, 用波长计测量振荡器工作频率; 用小功率计测量振荡器输出功 率, 应符合 5 . 2 . 9中a , b 条要求。 6 . 2 . 9 . 3 接通振荡器电 源后, 可从直流稳压电源的电流表上测出振荡器的工作电 流, 应符合5 . 2 . 9 c 条 要求。 6 . 2 . 1 0 混频器噪声电压( 含放大器) 6 . 2 . 1 0 . 1 按图7 连接仪器与被测混频器。 g b / t 1 3 1 8 5 一 9 1 图 7 6 . 2 - 1 0 . 2 将微波信号发生器输出的连续波预率调至 9 3 7 5 士1 0 mh z ; 调节衰减器的衰减量, 使小功率 计指示为1 一1 . 8 m w, 将此信号加至混颇器的 本振输入端。 6 . 2 - 1 0 . 3 用交流毫伏表 , 在放大器信号输出端测量 a . 当混颇器信号输入端不加噪声时的电压 记为u , ; b . 当用标准荧光噪声发生器( 1 8 d b ) 在混频器的信号输入端加入噪声时的电压记为 u . 当u z / u : 大于或等于5 时, u , 应符合5 . 2 . 1 0 条要求。 6 . 2 . 1 1 放大器特性 6 . 2 . 1 1 . 1 仪器与被测放大器连接按图8 , 图 8 6 . 2 . 1 1 . 2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 以下简称发生器) 翰出信号送人放大器, 并使放大器输入信号为1 5 0 h z , 1 0 0 ,w。 用交流毫伏表在放大器信号输出端进行测量, 当右旋放大器放大量调节电位器到底时, 输出电 压与输人电压的比值为最大放大量, 应符合 5 . 2 . 1 l a 条要求. 6 . 2 . 1 1 . 3 将放大器放大量调节电位器从右极端往左旋, 使输出电 压与输人电压的比 值符合5 . 2 . 1 1 6 条要求. 6 . 2 . 1 1 . 4 当 发生器频率改变时, 应保持放大器输入电压1 0 0 ,t v不变, 用交流毫伏表在放大器信号轴 出端测量电 压。 当5 2 h z , 5 2 1 h : 时的输出电 压为1 5 0 h : 时的输出电 压的。 . 6 - 0 . 8 时, 此频率范围( 通 频带宽度) , 应符合5 . 2 . i l c 条要求。 6 . 2 . 1 1 . 5 将发生器频率调为1 5 0 h z , 并调整幅度使放大器输入端电压有效值由1 0 0 k v逐渐变化到 1 0 0 m y, 在变化过程中, 用示波器观测放大器的信号愉出波形。按式( 2 ) 计算正负半周时间差与半周期 gb/ t 131 85 一 9 1 之 比。 a 一 b 0 . 5 ( a十 b )x1 0 0 % ( 2 ) 式中: a正半周宽度; b 负半 周宽度。 应符合 5 . 2 . l l d 条要求。 6 . 2 . 1 1 . 6 关闭发生器电源, 用交流毫伏表在放大器信号输出端测量放大器输出噪声, 应符合5 . 2 . l 1 e 条要求。 6 . 2 - 1 1 . 7 将示波器与放大器整形输出端相接, 用交流毫伏表在 放大 器信号输出端测量, 调整发生器的 频率为1 5 0 h z , 从小到大慢慢增大放大器输入信号幅度。当示波器上刚刚出现稳定的1 5 0 h : 方波时, 立即停止轴入幅度的增加。 此时交流毫伏表指示的电压为触发灵敏度, 应符合5 . 2 . l i f 条要求。 6 . 2 . 1 2 雷达电源 6 . 2 . 1 2 . 1 按图 9 连接仪器和被测雷达电源。 图 9 6 . 2 - 1 2 . 2 将调压变压器输出电压调为2 2 0 v 。 调整负 载电 阻, 使放大器电 源负 载为4 0 0 m a, 振荡 器电 源负载为7 0 0 m a, 应符合表 1中第 2 项要求. 6 . 2 . 1 2 . 3 在负载电流为 4 0 0 ma下, 检查放大器电源输出电压, 应符合表 1 中第 1 项要求. 6 . 2 - 1 2 . 4 在负载电流为 7 0 0 ma下, 检查振荡器电源输出电压调整范围, 应符合表 1中第 1 项要求。 6 . 2 . 1 2 . 5 在振荡器电源负载电流为 7 0 0 ma、 放大器电源负载电流为 1 0 0 m a, 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振 荡器、 放大器电 源的纹波电 压, 换算后的系数应符合表1 中 第3 项要求。 6 . 2 - 1 2 . 6 利用调压变压器, 使被测雷达电源的交流输入电压变化士1 0 %,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测量放大 器电源、 振荡器电源, 在放大器电源负载电流为 1 0 0 ma、 振荡器电源负载电流为 7 0 0 m a的输出电压变 化量, 该量与输出电压的百分比, 应符合表 1 中第4 项要求。 6 . 2 - 1 2 . 7 断开负载电阻,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测量雷达电源的空载输出电压 u o, 接上负载电阻, 用直流 电 流表和直流数字电 压表分别测量振荡器和放大器电 源的负载电流和电压。用式( 3 ) 计算电源内阻r o ( 振荡器电源负载电流为 7 0 0 m a、 放大器电源负载电流为 1 0 0 ma ) . 材。一材l (3 ) 式中: r o - 雷达电 源内 阻, n , 。 。 空 载 轴出 电 压, v , u l领 定 轴出 电 压, v ; i l额定负载电流, a. r 。 的计算值应符合表 1中第 7 项要求. 6 . 2 . 1 3 耗电指标 6 . 2 . 1 3 . , 按图 1 0 连接仪器与被测雷达。 g b / t 1 3 1 8 5 一 9 1 图 1 0 6 . 2 - 1 3 . 2 调整调压变压器, 使被测雷达输入端的交流电压表指示 2 2 0 v, 瓦特表指示应符合 5 . 2 . 1 3 b 条要求。 6 . 3 环境条件 6 . 3 . 1 温度 按照g b 6 5 8 7 . 2 中第, 组( 一4 0 - 7 0 c ) 进行。 本标准规定工作范围温度与极限条件、 贮存条件温 度相同。热平衡时间至少为1 h , 检查性能按试验方法6 . 2 . 5 , 6 . 2 . 9 , 6 . 2 . 1 1 , 6 . 2 . 1 2 条进行, 并应符合 5 . 2 . 5 , 5 . 2 . 9 , 5 . 2 . 1 1 , 5 . 2 . 1 2 条 要求。温度循环试验应按时序图( 图1 1 ) 进行。 图 1 1 6 . 3 . 1 . , 基准工作条件( 见g b 6 5 8 7 . 1 表3 ) 温度测试: 在 温度为2 0 土2 的 高、 低温箱内 或在近似基准 工作条件的室内进行试验, 热平衡后, 接通雷达电源, 预热后, 检查性能, 然后断电。 6 . 3 . 1 . 2 工作范围下限温度试验: 雷达仍处于断电 位置, 使高低沮箱内 温度降至时序图中对应阶梯的 温度数值, 热平衡后, 接通雷达电源。预热后, 检查性能。 6 . 3 . 1 . 3 基准工作条件温度试验: 使高低温箱内沮度升到基准温度, 热平衡后, 检查性能。在此过程中 严禁受试雷达凝水。 6 . 3 . 1 . 4 工 作 范 脚上 限 温 度试 验: 雷达 仍 处 于 通电 状态 , 使 高 低 温 箱内 温 度升 到 时 序图 中 对 应 阶 梯 的 温度数值, 热平衡后, 检查性能. 6 . 3 . 1 . 5 工作范围上限温度运行试验: 雷达仍处于通电 状态, 使高低温 箱内温度保持在时序图中对应 阶梯的温度数值。经 1 6h后, 检查性能。 gb / t 1 3 1 8 5 一9 1 6 . 3 . 1 . 6 基准工作条件温度试验: 雷达仍处于通电 状态, 使高低温箱内的 温度降至基准工作温度, 经热 平衡后, 检查性能。 6 . 3 . 1 . 7 上述试验过程后, 对雷达进行目测检查, 应无锈蚀、 裂纹、 涂覆层剥落等损伤; 文字和标志应清 晰, 紧固部位应无松动; 塑料件、 印制 板应无起泡、 裂开以 及变形等现象。 6 . 3 . 2 湿度 按照 g b 6 5 8 7 . 3中第,组( 工作范围5 0 c, 5 %- - - 9 0 %r h; 贮存条件 6 0 0c, 9 0 %r h, 4 8 h ) 进行。雷 达按正常工作位置放入潮湿箱中。 热湿平衡时间至少1 h , 检查 性能按试验方法6 . 2 . 5 , 6 . 2 . 9 , 6 . 2 . 1 1 , 6 . 2 . 1 2 条进行 , 并应符合5 . 2 . 5 , 5 . 2 . 9 , 5 . 2 . 1 1 , 5 . 2 . 1 2 条要求。 湿度循环试验应按时序图( 图 1 2 ) 进行。 羞 本安全试 脸 时 间 (尸侧目印4020 全 4 f i 月 日 o j lo h ) 到e t -*! 4 . 一 ( 2 4 助i 时 间 图 1 2 6 . 3 . 2 . , 基准工作条件湿度试验: 在温度为2 0 士2 c , 相对湿度为4 5 %-7 5 0 o 的条件下进行。 热湿平衡 后, 接通雷达电源, 预热后, 检查性能。同时应按试验方法 6 . 4 条进行基本安全试验. 6 . 3 - 2 . 2 工作范围下限湿度试验: 雷达仍处于通电 状态, 使潮湿箱内 温、 湿度分别升降至时序图中对应 阶梯的 数值。经热、 湿平衡后, 检查性能。 6 . 3 . 2 . 3 墓准湿度试验: 雷达仍处于通电 状态, 使潮湿箱内 湿度升到时序图中 对应阶梯的数值。 经热湿 平衡后, 检查性能。 6 . 3 - 2 . 4 工作范围 上限湿度试验: 雷达 仍处于通电状态, 使潮湿箱内 湿度升到时序图中对应数值。经 热、 湿平衡后, 检查性能。 6 . 3 - 2 . 5 基准工作条件湿度试验: 雷达仍处于通电状态, 使潮湿箱内温、 湿度降至 基准工作条件的数 值。 经热、 湿平衡后, 检查性能。然后使雷达电源播头脱离电网。 6 . 3 - 2 . 6 贮存条件湿度试验: 雷达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 使潮湿箱内温、 湿度升至时序图中对应阶梯 的数值, 按 4 8 h的贮存时间进行贮存。 1 0 g b / t 1 3 1 8 5 一 9 1 6 . 3 . 2 . 7 基本安全试验: 雷达电源开关仍处于接通位置, 但仍不接入电网, 使潮湿箱内的温度降至时序 图中对应阶梯的数值。经热、 湿平衡后, 按试验方法 6 . 4 条, 立即进行基本安全试验。 6 . 3 - 2 . 8 基准工作条件湿度试验: 雷达处于通电 状态, 使潮湿箱内的温、 湿度降至基准工作条件, 待恢 复2 4 h 后, 检查性能。 6 . 3 - 2 . 9 试验后应对受试雷达外观进行目 测检查, 应无 锈蚀、 裂纹、 涂覆层剥落等损伤, 文字和标志应 清晰; 紧固 件应无松动; 塑料件、 印制板应无起泡、 开裂、 变形等现象。 6 . 3 . 3 振动 按照g b 6 5 8 7 . 4 中的第, 组。在z 轴方向 进行共振搜索和共振保持。 6 . 3 . 3 门 将受 试雷达按模拟正常工作位置紧固 在振动台 上, 应注意受试雷达重心应位于 振动台面的中 心区域, 并不得附加任何缓冲装置。 6 . 3 . 3 . 2 在振动过程中, 雷达应通电按 6 . 2 . 2条进行检测, 但须将测试仪“ 衰减量” 旋钮右旋到底。 雷达 放大器整形输出端有方波输出时, 可确认雷达工作正常。 6 . 3 - 3 . 3 试验顺序为共振搜索, 共振保持。 在z 轴方向 上对受试雷达进行扫频, 并记录共振点。 对z 轴 方向上的共振点, 按规定的振幅进行共振保持试验。共振点较多时, 只取 4 个较大的共振点。当雷达在 规定的扫频范围内未出现共振点时, 应在上限频率( 5 5 h z ) 加 0 . 1 9 m m的振幅, 保持 2 0 m i n的持续振 动。 6 . 3 . 3 . 4 上述试验结束后, 按试验方法 6 . 2 . 1 一6 . 2 . 4 , 6 . 2 . 9 , 6 . 2 . 1 1 , 6 . 2 . 1 2 条检查性能.应符合 5 . 2 . 1 5 . 2 . 4 , 5 . 2 . 9 , 5 . 2 . 1 1 , 5 . 2 . 1 2 条要求。 还应 对受 试雷达进行目 测检查, 结构件不应有破裂、 明 显 变形或紧固件松动等现象。 6 . 3 . 4 运输 受试雷达完整满包装( 以下简称受试品) 后, 按gb 6 5 8 7 . 6表 1 中流通条件 2 级的试验条件进行各 项试验。 6 . 3 . 4 . 1 振动试验( 固 定点 频 5 , 1 0 , 2 0 , 3 0 h z , 正弦波) 将受试品垂直固定在振动台 上, 其重心应位于 振动台面的中心区域, 然后进行 z方向上的固定点频试验。在试验过程中, 当发现受试品有异常现象 时, 立即停止试验, 及时检查并分析原因, 待故障排除后, 重做此项试验。 6 . 3 . 4 . 2自由跌落试验, 将受试品处于正常运输状态, 其底面与地面平行, 底面与地面距离按 g b 6 5 8 7 . 6 表 1 规定, 以受试品底面向水泥地面做自由 跌落( 初速度为 零) 三次, 然后将前、 后、 左、 右4 个面分别朝下各跌落一次, 共计跌落 7 次。 6 . 3 - 4 . 3 翻滚试验( 仅限7 5 k g g 1 0 0 k g ) , 将受试品从正常运输位置开始, 以每一棱边为轴且作为 平衡边支于水泥地面, 而以 其相邻的垂直面作冲击平面, 按g b 6 5 8 7 . 6 中表2 规定的顺序依次冲击各 面。翻滚距离共计不小于 3 0 m, 6 . 3 - 4 . 4 各项试 验结束后, 应对受试雷达按试验方法6 . 2 . 1 一6 . 2 . 4 , 6 . 2 . 9 , 6 . 2 . 1 1 , 6 . 2 . 1 2 检查性能, 应 符合5 . 2 . 1 - 5 . 2 . 4 , 5 . 2 . 9 , 5 . 2 . 1 1 , 5 . 2 . 1 2 条 要 求, 还应 对 包 装 箱、 雷 达 进行 外 观 检 查 。 包 装 箱 不 应 有 较大的变形和损伤; 雷达不应有变形松脱、 涂筱层剥落等机械损伤。 6 . 4 基本安全要求 6 . 4 . 1 雷达处于非工作状态, 开关处于接通位置。 用通用电器耐压测试仪( 以下简称耐压测试仪) , 在雷 达电源变压器初级任一端与机壳之间, 施加 5 0 0 v直流试验电压, 当稳定 5s 后, 测量绝缘电阻, 应符合 5 . 4 a 条要求。 6 . 4 . 2 雷达仍处于非工作状态, 开 关仍处于接通位置. 在雷达电源变压器初级任一端与机壳之间, 用耐 压测试仪逐渐向上施加 试验电 压, 直至1 . 5 k v为止。 试验中 不应出现飞弧和击穿, 但允许出 现电 晕效 应及类似现 象。此试验可在机壳不同 部位 进行, 但不少于4 次, 应符合5 . 4 6 条要求。 6 . 4 . 3 将雷达电 源置于绝缘工作台上, 摘人 2 4 2 v的最高额定 供电电压。当 雷达工作正常 且温度趋于 平衡后 , 用内阻为 5 o k f 1 的电压表侧量可触及导电部分、 测量接地端子及金属箱对地的文流电压有效 1 1 gb/ t 1 3185 一 9 1 值。若此电压值大于 5 0 v, 则须用耐压测试仪测量雷达电源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任一端与地之间的泄漏 电流, 测得的泄漏电 流交流( 峰值) 和直流电流均应符合5 . 4 c 条要求。 6 . 5 可靠性 试验方法见附录 c( 补充件) 。 检验规 则 7 . 1 检验实施 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 负责进行, 订货方可派代表参加, 检验后应提交检验报告。 7 . 2 检验分类 a . 定型检验; b . 交收检验; c . 例 行 检 验。 7 . 3 检验项目 见表 2 。 了 . 4 定型检验 7 . 4 . 1 产品在设计定型时应进行定型检验。 7 . 4 . 2 定型检验样品数为一部。 7 . 4 . 3 检验中出现故障或某项指标达不到要求时, 应停止检验, 分析故障原因, 消除故障后重新进行检 验, 直至合格为止. 75 交收检验 7 . 5 . 1 提交用户前的 每一部产品都要进行交收检验。 了 . 5 . 2 检验中出现故障时, 应停止检验, 分析故障原因, 排除故障 后继续进行检验。同一项目 重 新检验 两次不合格时, 整批产品退回生产单位, 找出原因, 全部返工, 重新交验。已检验合格的项目, 仍然有效. 了 . 6 例行检验 7 . 6 . 1 例行检验样机应在每批交收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 抽取, 抽样比 率为3 0 0 5 0 0 , 不少于2 部。 了6 . 2 例行检验的项目应全部合格, 若有不合格的项目, 则对此项目进行加倍抽验, 加倍抽验合格则认 为例行检验合格。 若加倍抽验仍不合格, 则对本批产品全部返修, 并重新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检验, 直至 合格为止。 7 . 了 使用保修期 凡用户 遵守运输贮存和使用规则而质量低于产品标准的产品, 生产方在出厂一年内负责无偿保修。 出厂日期以产品质量合格证填写的日期为准。 表 2 检 验 项 目定型检验 交收检验例行检验 技术要求( 条) 试验方法( 条) 外观 任份 赞 5 . 16 . 1 基本安全 份任 苦 5 . 46 . 4 温度 份 赞 5 . 3 . 16 . 3 . 1 湿度 价璐5 . 3 . 26 . 3 . 2 振动 .份 5 . 3 . 3 6. 3. 3 运翰 肠 谷 5 . 3 . 4 6. 3 . 4 工作颇率 璐价 带 5 . 2 . 16. 2 . 1 g b / t 1 3 1 8 5 一9 1 续表 2 检 验 项 目定型检验交收检验例行检验技术要求( 条)试验方法( 条) 有效作用距离 书踌 5 . 2 . 26 . 2 . 2 测速范围 5 . 2 . 36 . 2 . 3 测速相对误差 价 5 . 2 . 46 . 2 . 4 总噪声电压 赞 赞碑 5 . 2 . 5 6 . 2 . 5 方向图张角 劝朴5 . 2 1 66 . 2 . 6 天线增益 赞资 5 . 2 7 6 . 2 . 7 驻波系数 苦朴 5 . 2 . 86 . 2 . 8 振荡器特性 井份份 5 . 2 . 96 . 2 . 9 混孩器噪声电压 资 .5 . 2 . 1 06 . 2 . 1 0 放大器特性 资份价5 . 2 . 1 16 . 2 . 11 电源 桩价任5 . 2 . 1 26. 2 . 1 2 注:份 表示必作项目; 一表示不作项目。 8 标志、 包装、 运愉、 贮存 8 . 1 标志 81 . 1 产品标志 e . 制造厂名; b . 产品名称及型号; c , 商标; d . 出厂编号; e . 制造日 期. 8 . 1 . 2 包装标志 e . 收发货标志; b . 图示标志: 小心轻放、 向 上、 防湿等, 应符合g b 1 9 1 的规定。 8 . 2 包装 8 . 2 . 1 雷达高频部分密封箱用简易包装, 其余部分应采用坚固的木箱包装。 8 . 2 . 2 产品包装箱内 应附有产品合格证、 产品说明书、 装箱单、 随 机备附件清单、 图 册及验收记 录。 8 . 3 运输 包装好的产品应能经受任何方式的长途运抽, 途中 严禁雨、 雪直接淋袭和任何机械损伤。 8 . 4 贮存 8 . 4 . 1 包装好的产品, 应贮存在通风良 好的 库房内; 库房温度为一1 0 - 3 5 相对湿度不大于8 5 ; 周 围空气中 应无酸性、 强碱性及腐蚀性化学物质的燕汽等。 8 . 4 . 2 产品贮存期限为一年。 当超过一年时, 应立即对全机通电2 4 h以上, 并进行全面检查。 以后每隔 半年必须再通电2 4 h以上, 同样进行全面检查. gs / t 1318 5一 91 附录a 雷达高颐部分密封箱安装要求 ( 补充件) 雷达高频部分密封箱( 以 下简称密封箱) , 应装在线路的直线段, 其中心线应与线路的中心线重合。 密封箱一般应装在 减速器靠驼峰一侧, 如受条件限制, 也可装在减速器的另一侧。密封箱的玻璃 钢窗口 应向 减速器, 与最近的制动钳中心线相距8 1 2 m, 密封箱应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 基础深 1 m, 密封箱的最高点与轨面在同一水平上, 允许误差 _ ; o m m , 密封箱安装在轨枕空档中, 前后两轨中心距为9 0 0 m m, 密封箱与减速器过渡道床之间 采用6 9 型 混凝土轨枕。 密封箱的安装要求如图al , 娜一 创劝材中 心 图 al g b / t 1 3 1 8 5 一 9 1 附录b 测试用仪表清单 ( 补充件) 表 b1 序号名称规格 1驼峰雷达综合测试仪 频率测量范围: 9 2 0 0 9 5 0 0 mh z 调制频率: 5 0 , 1 0 0 , 2 0 0 , 4 0 0 hz 线性测盘误差: 士2 % 2精密可调衰减器 工作频率范围: 8 7 0 0 9 7 0 0 mh z 衰减测量范围: 。 . 2 3 0 d b 衰减器的绝对精度: 士。 . 3 d b 3波导检波器频率范围: 8 2 0 0 1 2 4 0 0 mhz 驻波比: 可调至1 . 0 5 4 标准喇叭天线频率范围: 8 7 0 0 - 9 7 0 0 mhz 增益: 2 0 d b 5 徽波信号发生器工作频率: 8 2 0 0 1 2 4 0 0 mhz 频率稳定度: 士5 m h z 频率测量精度: 士。 . 1 % 6 天线参数测试仪 方位角: 0 - 3 6 0 0 精度: 2 7 测量线工作频率范围: 8 2 0 0 - 1 2 5 0 0 mhz 浏量总误差: 5 % 8隔离器 频率范围: 8 5 0 0 - 1 0 5 0 0 mhz 最大损耗: 。 . 3 d b 最小隔离: 2 0 d b 9波长计 频率范围: 8 2 0 0 - 1 2 4 0 0 mhz 测量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