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技术+滑阀真空泵.pdf_第1页
真空技术+滑阀真空泵.pdf_第2页
真空技术+滑阀真空泵.pdf_第3页
真空技术+滑阀真空泵.pdf_第4页
真空技术+滑阀真空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2 3 1 6 0 j 7 8 备案号:2 1 6 8 7 - - 2 0 0 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 b t12 4 6 2 0 0 7 代替j b t1 2 4 6 1 9 9 7 真空技术滑阀真空泵 v a c u u mt e c h n o l o g y - - r o t a r yp l u n g e rv a c u u mp u m p 2 0 0 7 0 8 2 8 发布2 0 0 8 - 0 2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次 j b ,r12 4 6 2 0 0 7 1 筘言i l 范l 目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型式与基本参数1 4 1 型式1 4 2 参;g e 2 4 3 型j 0 2 4 4 标记示例2 5 技术要求2 5 1 适用条件2 5 2 要) | e 2 6 抽样及判定方法3 6 1 抽样方法3 6 2 判定方法3 7 试验方法3 7 1 试验条件3 7 2 抽气速率的测定3 7 3 极限压力的测定4 7 4 消耗功率的测定4 7 5 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5 7 6 工作温度的测定5 7 7 不漏油的测定5 7 8 最低起动温度的测定5 7 9 连续运转试验5 8 检验规则5 9 标牌、标志、包装和贮存,6 图l 测试装置4 图2 体积流率、消耗功率一人口压力曲线6 表1 性能参数2 刖舌 本标准代替j b ,r1 2 4 6 - - 1 9 9 7 滑阀真空泵。 本标准与j b 厂r 1 2 4 6 “ - - 1 9 9 7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h - 1 2 0 、2 h 1 2 0 、h 6 0 0 的基本参数( 见表1 ) ; 修改了技术要求内容( 见第5 章) ; 修改了试验方法( 见第7 章) ; 增加了最低起动温度的测定( 见7 8 ) ; 增加了连续运转时间的规定( 见7 9 ) ; 增加了型式检验记录( 见8 2 4 ) o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1 8 )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凯尼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神工真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台州星光真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台 州市佳力真空设备有限公司、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国民、许涛、张宝夫、孟凡林、王德顺、陈海壶、陈勇、李春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 b 厂r1 2 4 6 - - - 1 9 9 2 、j b 厂r1 2 4 7 一1 9 9 l ; 皿厂r1 2 4 6 - - 1 9 9 7 。 i i i 真空技术滑阀真空泵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滑阅真空泵的型式与参数、技术要求、抽样及判定、试验方法、检验规贝及标牌、标 志、包装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单级、双级滑阀真空泵( 以下简称泵)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t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t1 9 1 2 0 0 0 ,e q vi s o7 8 0 :1 9 9 7 ) g b t3 1 6 3 真空技术术语( g b r r3 1 6 3 - - 1 9 9 3 ,n e qi s o3 5 2 9 :1 9 8 1 ) g b t1 3 3 0 6 标牌 g b f r1 3 3 8 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 b , r l “ 1 9 9 5 6 1 2 0 0 5 i s o1 6 0 7 1 :1 9 9 3 容积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第1 部分:体积流率( 抽速) 的测量( i s o1 6 0 7 一l :1 9 9 3 ,i d t ) g b t1 9 9 5 6 2 - - 2 0 0 5 i s o1 6 0 7 2 :1 9 8 9 容积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第2 部分:极限压力的测量 ( i s o1 6 0 7 - 2 :1 9 8 9 ,i d t ) j b , r r7 6 7 3 真空设备型号编制方法 j b t8 1 0 6 容积真空泵噪声测量方法 s h t0 5 2 8 矿物油型真空泵油 3 术语和定义 g b f f3 1 6 3 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抽气速率v o l u m ef l o wr a t e 当泵装有标准测试罩并按规定条件工作时,从测试罩流过的气体流量与在测试罩上指定位置测得的 平衡压力之比,简称抽速,单位为l s 。 3 2 极限压力u l t i m a t ep r e s s u r e 泵装有标准测试罩并按规定条件工作,在不引入气体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趋向稳定的最低压力,单 位为p a 。 3 3 几何抽速g e o m e t r i cp u m p i n gs p e e d 泵每转理论吸气容积与额定转速的乘积,单位为l s ,转速的时间单位为s 。 4 型式与基本参数 4 1 型式 滑阀真空泵的结构为在偏心转子外有一滑阀环,转子旋转时带动滑阀环沿泵壳内壁滑动和滚动,固 1 j b 厂r1 2 4 6 _ 之0 0 7 定在滑阀环上的滑阀杆能在装于泵壳适当位置可摆动的滑阀导轨中滑动,而把泵腔分为两个可变容积。 分单级和双级两种结构。 4 2 参数 泵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性能参数 极限压力极限全压力抽气效率推荐电动机泵法兰名义内径 序型抽气速率噪声w比功率 号号m s ( 关气镇)( 关气镇) ( ) 功率 d b ( a )w s 几 p ap a 1 5 k p a 时2 p a 时 k w 进口出口 1 h 8 6 1 0 - 1 88 2 1 1 22 h 86 1 0 - 22 o4 5 5 02 5 3h 1 56 1 0 - 1 1 58 71 3 02 2 42 h - 1 56 1 0 - 22 04 5 5h - 3 0 6 i o - 3 09 146 34 0 62 h 3 06 x l o - 22 o4 5 7h - 7 016 59 0 7 08 07 58 06 3 82 h 7 06 l o - 2 2 0 4 5 1 1 0 9 4 9 h 1 2 016 59 0 1 2 0 l l 1 02 h - 1 2 06 l o - 22 04 51 0 5 1 0 0 8 0 l lh 1 5 0l6 59 0 1 5 09 61 5 1 22 h 1 5 06 1 0 - 22 o4 51 0 0 1 3i i _ 3 0 03 0 01 0 03 01 6 01 0 0 l6 59 0 1 4h 6 0 06 0 0 1 0 5 5 52 5 01 5 0 注1 :抽气效率为泵的实测抽速与几何抽遮之比。 注2 :比功率为泵的最大消耗功率与抽气速率之比。 注3 ;表中极限压力指麦氏计示值,极限全压力指用经校准的全压力真空计的示值,此指标暂不作为出厂考核指标。 注4 :表中噪声指泵在极限压力下运转时测褥的噪声声功率级。 4 3 型号 型号的编制和表示方法应符合j b , t7 6 7 3 的规定。 4 4 标记示例 a ) 抽气速率为7 0 l s 的双级滑阀真空泵,标记为: 2 h - 7 0 b ) 抽气速率为1 5 0 l s 的单级滑阀真空泵标记为 h 1 5 0 5 技术要求 5 1 适用条件 5 1 1 泵应在环境温度为5 “ c 4 0 。c 范围内使用。 5 1 2 泵长期运转的最高入口压力允许值:双级泵为1 s k p a ,单级泵为1 5 k p a 。泵抽大气时间不得超过 3 0 r a i n 。 5 1 3 推荐采用s h t0 5 2 8 规定的真空泵油。 5 2 要求 5 2 1 泵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 规定( 极限全压力值除外) ,并按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2 j b t r12 4 6 2 0 0 7 5 2 2 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泵起动1 5 r a i n 内真空度应达到接近极限压力的水平( 不大于极限压力的2 倍) 。 5 2 3 泵不应有漏油、漏水现象。 52 4 可靠性指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 t b f ) 应在说明书中给出。 5 2 5 泵应能够在环境温度为5 “ c 时起动。 5 2 6 在泵排气阀附近测得的外表温度为泵的工作温度。在规定的环境温度、规定的冷却条件下( 对 水冷泵,其冷却水进口温度应低于3 0 “ c ) ,泵在极限压力下连续运转的工作温度不得超过6 0 “ c ,泵在最 高入口压力允许值下连续运转的温度不得超过8 0 “ c 。 6 抽样及判定方法 6 1 抽样方法 6 1 1 检查批的组成 单台泵经简单汇集形成检查批,检查批可以与投产批、销售批、运输批相同或不同,由同一规格型 号或不同一规格型号、同一质量等级、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台泵组成。但每个检查批的批 量不得超过2 5 0 台。 批的组成、批的大小以及识别批的方式等,应协商确定。 6 1 2 抽样方案 采取一次抽样方案。每批样本数为两台,不合格判定数为0 。 6 1 3 样本的抽取 样本应从检查批中随机抽取,可在批构成之后或在批的构成过程中进行。 6 1 4 样本的检查 抽取的样本按第7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6 2 判定方法 每台泵( 样本单位) 必须符合本标准全部考核项目的技术要求为合格产品,凡达不到本标准规定的 任何一项指标,均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组成样本的两台泵均为合格产品,则判该批为合格批,否则判该 批为不合格批。 7 试验方法 7 1 试验条件 7 1 1 泵实测转速与额定转速之差不大于3 并应进行修正。 、 7 1 2 泵油种类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 1 3 水冷泵的冷却水流量和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 1 4 环境温度在1 5 2 5 “ c 之间,试验期间波动不大于1 。 7 1 5 试验气体为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 5 。 7 1 6 测气镇泵时,其掺气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 2 抽气速率( 体积流率) 的测定 测试装置如图1 所示,按g b ,r1 9 9 5 6 1 2 0 0 5 进行测量。 当泵实测转速与额定转速之差不大于3 时,按式( 1 ) 进行修正: sa = s n o t n t 。+ 。 式中: j # 额定转速下的抽气速率,单位为l s r 实测转速下的抽气速率,单位为u s ; n o _ 一额定转速,单位为r m i r a n l 实测转速。单位为r r a i n 。 3 d j b t12 4 6 - - 2 0 0 7 l 滑阀真空泵; 2 电动机; 3 测试罩; 4 流盈测量装置; 5 馓调阀; 卜辅助进气阀; 7 真空计; 8 功率表。 图1 测试装置 7 3 极限压力的测定 测试装置如图1 所示,按g b t1 9 9 5 6 2 2 0 0 5 进行测量 7 4 消耗功率的测定 7 4 1 原理 在各种不同入口压力下,用功率表测泵的驱动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然后乘以其不同负荷下的效率 即为泵的消耗功率。 7 4 2 装置 7 4 2 1测试罩 按g b t1 9 9 5 6 1 2 0 0 5 中3 1 规定。 7 4 2 2 压力计 按g b r1 9 9 5 6 1 2 0 0 5 中3 2 规定。 7 4 2 3 功率袭和电流互感器 功率表应具有0 5 级精度; 7 4 3 程序 消耗功率测试装置见图1 。 关闭微调阀和辅助进气阀 4 电流互感器应具有0 2 级精度。 待泵温平衡后,开启微调阀或辅助进气阀,使罩内压力由低至高,逐点 稳定,同时测取功率值,测试值应具有两位有效数字。 对于气镇泵,应在上述测试后完全打开气镇阀,待泵温再一次平衡后,测试气镇时的消耗功率。 7 4 4 计算 根据所测输入功率消耗功率按式( 2 ) 计算: p 钠艴= p 从卵电动机 式中: pm 耗- 一泵的消耗功率,单位为k w ; p _ 一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单位为k w ; 巩n “电动机的效率,。 7 5 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 7 5 1 泵的安装和工况 7 5 1 1 安装 被测泵应放在试验场所地面上或弹性物上。当泵振动过大时 明。 采用上述安装时均应避免产生附加噪声。 7 5 1 2 运转条件 测气镇泵时,关闭气镇阀。 7 5 1 3 工况 ( 2 ) 可采用固定安装,并在测试报告中注 被测泵不连接测试罩,关闭进气e l ,泵至少运转3 0 m i n ,待泵温平衡后并达到极限压力时方可进行 噪声测量。 7 5 2 程序 按j b 厂r8 1 0 6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7 6 工作温度的测定 7 6 1 装置 温度计误差不大于1 。 7 6 2 程床 泵在极限压力下运转l h 后,连续测量排气阀附近的外表温度,若在l h 内温度变化不超过i c ,温 度计的最终指示温度即为泵的工作温度。 对于气镇泵,应在上述测试后,完全打开气镇阀,继续运转1 h ,再测试气镇时的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最好与极限压力同时测量。 7 7 不漏油的测定 测试前,应将泵擦拭干净。泵累计运转6 h 后,目看、手摸,无明显油迹即判为合格。测试应在9 h 内进行。 7 8 最低起动温度的测定 应使泵处于最低起动温度5 “ c 下。 将泵油注入泵后,泵应运转约l o m i n ,接着泵停止运转至少l h ,然后检查泵是否还能启动。 7 9 连续运转试验 泵在极限压力下进行连续运转试验,对于抽气速率5 1 5 0 l t s 的泵,时间不少于6 h ,对于抽气速率 j 1 5 0 l s 的泵时间不少于4 h 。 8 检验规则 8 1 每台产品必须经制造厂质量检查部门按出厂检验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时应附有产品合 格证。 5 j b t12 4 6 _ 2 0 0 7 8 2 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8 2 1 型式检验是按5 2 的要求对泵进行全面的测定。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试制的新产品; 当泵的设计、工艺或材料有重大变动可能影响泵的性能时; 泵批量生产时,每批均应按第6 章进行抽样检验。 8 2 2 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为: 极限压力; 连续运转试验; 不漏油、不漏水。 8 2 3 各项检验项目均应按第7 章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8 2 4 型式检验记录: 8 2 4 1记录泵的性能参数和试验条件 a ) 泵盼陛能参数包括极限压力、抽气速率、转速、配用电动机功率等; b ) 试验条件包括室温、大气压力、采用的真空计型式、采用的流量计型式、环境湿度 仪表、冷却条件等。 8 2 4 2 记录试验数据和计算试验结果 a ) 极限压力测量时应记录极限压力和对应的消耗功率; b ) 抽气速率测量时应记录入e l 压力、吸人气体流量、消耗功率、抽气速率、泵转速、 气速率; c ) 消耗功率测量时应记录人口压力、泵转速、消耗功率; d ) 噪声测量时应记录泵噪声、环境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