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1).pdf_第1页
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1).pdf_第2页
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1).pdf_第3页
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1).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 国专业标 准 z b b 6 40 1 0 一 8 9 水 杉 速 生 丰 产 用 材 林 1 主面内容与适应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指标和主要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国营、 集体和个人营造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 以下简称丰产林) 。 2 丰产林指标 2 . 1 计算年龄 丰产林生长指标以2 0 年为计算年龄, 包括苗龄。 2 . 2 生长指标 i 类区蓄积年平均生长量每亩达到0 . 7 8 m ( 每公顷1 1 . 7 m ) 以上, 林分平均胸径达到2 2 c m以上。 i 类区 蓄积年平均生长量每亩达到。 . 7 m ( 每公顷1 0 . 5 m ) 以 上, 林分平均胸径达到2 0 c m以 上。 i i i 类区蓄 积年平均生长量每亩达到0 . 6 m ( 每公顷9 m ) 以上, 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 7 . 1 c m以上。 不同林龄的下限生长量指标见表1 , 各栽培区区划指标及栽培范围见附录a . 表 1 水杉丰产林生长量指标 年龄 i 类区0 类区1 1 1 类区 平均 树高 m 平均 脚径 em 年平均 生长量 m / 亩 平均 树高 m 平均 脚径 c m 年平均 生长量 m 0 / 亩 平均 树高 m 平均 脚径 cm 年平均 生长量 m / 亩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4 l 5 2 . 4 3 . 2 4 . 4 5 . 5 6 . 9 7 . 7 8 . 8 1 0 . 0 1 1 . 2 1 2 . 5 1 4 . 1 1 4 . 8 4 . 3 5 . 4 6 . 7 7 . 9 9 . 1 1 1 . 3 1 3 . 0 1 4 . 6 1 6 . 9 1 8 .2 0 . 0 5 0 . 0 9 0 . 1 5 0 . 1 9 0 . 2 4 0 . 3 0 0 . 4 3 0 . 6 0 0 . 7 2 0 . 7 4 1 . 6 2 . 5 3 . 6 4 . 6 5 . 7 6 . 7 7 . 8 8 .8 9 . 8 1 0 . 8 1 2 . 5 1 3 . 3 3 . 3 4 . 5 5 . 6 6 . 8 8 . 2 1 0 . 1 1 1 . 2 1 2 . 0 1 4 .8 1 5 . 9 0 . 0 4 0 . 0 7 0 .1 0 0 . 1 5 0 . 2 1 0 . 2 8 0 . 4 0 0 . 5 2 0 . 5 7 0 . 6 4 1 . 3 2 . 0 2 . 6 3 . 0 3 . 9 4 . 8 5 . 8 6 . 4 7. 1 7 . 9 1 0 . 0 1 0 . 5 3 . 0 4 . 0 5 . 1 6 . 1 7 . 2 8 . 0 9 . 5 1 0 . 6 1 1 . 9 1 2 . 8 0 . 0 3 0 . 0 8 0 . 1 1 0 . 1 7 0 . 2 3 0 . 2 8 0 . 3 7 0 . 4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 9 8 9 一 1 1 一 0 3 批准 1 9 9 0 一 0 4 一 0 1 实施 1 2 2 z b b 6 4 0 1 0 一 ;f 续表 1 年岭 1 类区0 类区 n 1 类区 平均 树高 m 平均 胸径 c m 年平均 生长量 m 盆 / 亩 平均 树高 m 平均 胸径 cm 年平均 生长盘 m v亩 平均 树高 m 平均 脚径 c们 口 年平均 生长量 m昌 / 亩 1 6 1 8 2 0 2 5 1 5 . 5 1 6 . 6 1 7 . 5 1 8 . 5 1 9 . 3 2 0 . 0 2 2 . 0 2 4 . 0 0 . 7 6 0 . 7 9 0 . 7 8 0 . 7 5 1 4 .1 1 5 . 6 1 6 . 5 1 7 . 5 1 6 . 8 1 8 . 2 2 0 . 0 2 2 . 0 0 . 7 0 0 . 7 4 0 . 7 0 0 . 6 8 1 1 . 8 1 3 . 7 1 4 . 6 1 5 . 5 1 3 . 7 1 5 . 4 1 7 . 1 1 9 . 2 0 . 4 4 0 . 6 2 0 . 6 0 0 . 5 6 2 . 3 培育目 标 i 类区以培育中径材为主, 轮伐期1 5 - 2 0 年. 1 1 类区、 1 1 1 类区培育中, 小径材, 轮伐期2 0 2 5 年。 2 . 4 丰产林规模 丰产林面积要求相对集中, 面积不得少于3 0 公顷。 其中一片丰产林面积不小于2 公顷。 2 . 5 成活率和保存率 造林成活率不低于9 5 %, 保存率不低于9 0 yo0 3 丰产林主要技术措施 3 . 1 选地 根据水杉生态特性及各栽培区的自 然条件按表2 要求选择适宜的造林地. 3 . 2 种苗 3 . 2 . 1 种子必须采自 种子园、 母树林和优良 林分, 并经检验符合质量要求. 3 . 2 . 2 插穗必须采自 采稚圃和优良 母树。 3 . 2 . 3 苗木规格: 二年生苗木高1 . 2 m以上, 地径1 . 5 c m以上; 一年生苗木高6 0 c m以上, 地径1 c m以 上. 需选择顶芽、 侧芽饱满、 根系发达的壮苗。 3 . 2 . 4 外调苗木须经检疫。 表2 丰产林造林地条件表 栽 培 区 地 形 地 势母 岩 土 获立 地 条 件 海拔在5 0 m以下的江河冲 积平原, 滨湖滩地, 四川盆地以 及海拔在9 0 0 - “ 1 2 0 0 m的原产地 低、 中山沟谷澳边 近代冲积物发育的冲权土, 湖积土. 页岩、 千枚岩、 砂岩等发 育的山 地黄坡、 黄棕城、 黄红城 a .平原湖区土层厚度1 m 以上, 黑土层厚度1 5 c m以上. 地 下水位在l m以下 b .山区沟谷澳旁及盆地平 原, 土层厚度g o - 以上, 黑土层 厚度1 0 c m以上 黄河、 淮河流城. 海拔2 0 0 m 以下的丘使以及海投1 0 0 0 m以 下的低山山洼及山趁 砂页岩, 千牧岩等, 发育的 黄捺族、 黄红城、 黄土. 第四纪黄 土、 红土发育的妈土 c . 江河平原、 岗丘懊沟两 旁, 土层厚度l m以 上, 黑土层厚 度1 5 e m以上 d . 山洼及较潮湿的山慈缓 坡地. 土层厚度6 0 c m以上, 黑土 层厚度1 0 c m以上 z b b 6 4 0 1 0 一 8 9 续表 2 栽培区地形地势母岩土壤立地条件 海拔5 0 0 m以下的丘陵以及 海拔1 0 0 0 .以下的低山山洼 页岩、 砂岩、 干枚岩等发育 的红城, 第四纪红壤 e .山洼、 高丘懊沟旁及较 潮湿的山趁缓坡地土层厚度 6 0 -以上, 黑土层厚度1 0 c m以 上 3 . 3 整地 3 . 3 . 1 在造林前一年的秋、 冬季节整地。 3 . 3 . 2 在江湖滩地全面整地, 整地深度2 0. 2 5 c m ; 在沟谷、 山洼、 较湿润的山麓缓坡地及丘陵岗地采用 块状或带状整地。 3 . 3 . 3 栽植穴的规格为不小于6 0 c m x 6 0 c m x 5 0 c m , 3 . 4 密度 不间伐一次成林的初植密度每亩7 4 - - 8 3 株( 每公顷1 1 1 0 - 1 2 5 。 株) ; 间伐的初植密度每亩1 1 1 -1 6 7 株( 每公顷1 6 6 5 - 2 5 0 0 株) 为宜。 3 . 5 栽植 3 . 5 . 1 起苗多带宿土, 少伤根系, 并注意保护苗根湿润。 3 . 5 . 2 栽植季节从晚秋到初春均可, 忌选在土壤冻结或干操时栽植。 3 . 5 . 3 苗木栽植时要根舒、 苗正、 分层填土、 打紧, 穴面培土略高于地面。 3 . 5 . 4 在干早季节栽后及时浇水。 3 . 6 施肥 根据造林地土壤肥力状态, 在栽植时施基肥。 有条件地区 要适时追肥。 3 . 7 抚育 3 . 7 . 1 幼林抚育根据造林整地方式分别采用相应的抚育方法。 全面整地从栽植到林分郁闭前进行间 作, 以耕代抚, 块状整地或不间作的在林分郁闭前, 每年进行除草、 松土2 - 3 次。 3 . 7 . 2 栽植后第三年开始修枝, 修枝高度为树干高的三分之一。 3 . 8 间伐 3 . 8 . 1 林木下层枝条出现枯死时, 即可进行间伐, 以下层间伐为主。 3 . 8 . 2 第一次间伐强度为林分总株数的2 5 0 o -3 5 0 o ; 第二次为2 0 写-3 0 %; 间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 0 . 6 ; 间伐间隔期4 -6 年, 留下每亩4 0 7 5 株( 每公顷6 0 0 -1 1 1 0 株) 保持到主伐。 3 . 9 保护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强病虫害防治, 护林防火及防止人、 畜危害. 及时清除林内 病虫源木, 保持 林地卫生。 4 其他 4 . 1 营建丰产林前必须按林业部有关要求规划设计, 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 4 . 2 造林施工的同时, 建立技术档案, 井按统计学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固定祥地, 逐年观测记载。 4 . 3 有关施工设计、 检查验收、 建立档案的具体内容和办法按林业部有关规定执行。 1 21 z b b 6 4 0 1 0 一 8 9 附录a 水杉丰产林栽培区划 ( 补充件) 栽培区 ( 气候带) 热量指标水分指标 丰产林栽培 范围及生产区 )1 0 “c 积温 无 曹 期黔 相对湿度 % 1 类区 ( 北 亚 热 带、 部分 中亚 热 带) 4 4 5 2 . 5 产 叫 , j 5 6 8 1 . 9 2 0 3 . 2 户 吮 创 2 7 8 . 2 9 0 8 . 6 产 、州 1 8 8 0 6 9 . 0 产 , 8 5 . 0 杭州湾、 天目 山东南坡, 淮南平 原及皖江淮地区. 里下河平原, 洞庭 湖平原及原产地, 以及川眠江、 宵衣 江等流域 i 类区 ( 南温带部分 地区) 4 6 6 8 . 9 产毛, 碑 4 9 5 3 . 9 2 1 7 . 0 户 、 2 3 0 . 0 6 4 0 . 9 产 、 尹 1 2 7 4 . 2 6 6 . 0 曰甲 7 7 . 0 黄河流域 以 南, 黄淮平原, 南 阳盆地及那西北 低山区 川类区 ( 南亚热带、 部分 中亚 热 带) 5 0 5 4 . 7 洲 . 侧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