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pdf_第1页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pdf_第2页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pdf_第3页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pdf_第4页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 二 2 . ,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gb 4 3 9 9 -8 4 p o r t a b l e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f i r e e x t i n g u i s h e r s 本标准适用于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 以 下简 称灭火器) 。 1 型式、规 格 1 . 1 型式 该种灭火器是二氧化 碳型贮压式。其充 装的灭火剂为 二氧化碳 ( c o , ) . 1 . 1 . 1 灭火器喷筒与阀门的连接型式: a . 刚性连接式, b . 软管连接式。 1 . 1 . 2 灭火器的放置型式: a . 悬挂式; b . 直立式。 灭火器型号的 编制方法应符合g n 1 1 -8 2 消防产品型号编制方法的规定。 标记示例: 充装二氧化碳5 公斤。 阀门为手动开启,自 动关闭的型式。 二氧化碳灭火剂。 灭火器。 1 . 2 规格 灭火器的规格按充装的二氧化碳重量划分,系列规格分为2 公斤、3 公斤、5 公斤、7 公斤共4 种。 1 . 3 基本参数 1 . 3 . 1 灭火器在2 0 土 5 时,其性能参数应符合表1 的规定。 国家标准局1 9 8 4 一 0 5 一1 6 发布 1 9 8 5一 0 1 一 0 1 实施 gb 4 3 9 9 -8 4 表 1 飞 户火 m t2mt3 m t5m t7 灭火剂重量k g 2 _ 02 - o . is3 _ . 15 5 _ 1 . 2了 _ . 2 有效喷射时间 8 8 9 1 2 有效喷射距离m 1 . 5 1 . 5 2 2 喷射剩余率% 1 0 喷射滞后时间 5 充装系数k g / i 0 . 6 7 注: 有效喷射距离指由灭火器喷筒的顶端起,至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最集中处中心的水平距离。 充装系数指灭火器的单位容积内所装人的二氧化碳重量。 1 . 3 . 2 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手提式灭火器通用 技术条件中第3 . 3 . 1 款的 规定。本标准推荐使用温度范围为一1 0 一十 5 5 “c e 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喷射性能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 3 . 2 款的规定。 一 : 一: 灭火器的灭火性能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 4 . 2 款的规定。 灭火器的总重量不得大于2 8 公斤。 2 技术要求 2. 1 2 . 1 . 机械强度 灭火器筒体的最小壁厚的设计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0第3 . 6 . 1 款的规定。 2 . 1 . 2 灭火器筒体, 受内压的器头及筒体与器头的连接零件等应进行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压力应为 灭火器设计压力的1 . 5 倍。 试验时不得有渗漏和宏观变形等影响强度的缺陷。 其残余变形率: 新制造的 筒体不得大于3 %;定期检查的筒体应不大于6 %。 灭火器的喷射软管及接头的水压试验压力为9 兆帕,试验时不得有泄漏、鼓胀及接头脱落等缺陷。 2. 1 . 3 2 . 1 . 4 2 . 1 . 5 2 . 1 . 6 的强度, 2 . 2 2 . 2. 1 2 . 2 . 2 灭火器的水压爆破强度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 6 . 3 款的规定。 灭火器抗振动性能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灭火器抗冲击 性能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6 . 4 和3 . 6 . 5 款的规定。 6 . 6 款的规定。 灭火器用橡胶、塑料件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 9 条的规定。 灭火器的喷筒应具有足够 在2 0 士5 时,喷筒口端应能承受2 5 公斤重 物的挤压不开裂和永久变形等。 结构 灭火器的操作机构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 1 0 . 1 款的规定。 刚性连接式的喷筒应能绕其轴线回转, 并可在任意位置停顿。 软管连接式的喷筒应能绕阀门 出口处的接头回转,并应设有能耐一 5 0 以下低温和绝缘的手柄。 2 . 2 . 3 灭火器应设有 超压安全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中与大气相通的排出孔应对称设置。 保护装置的 动作压力范围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 1 0 . 5 款的规定。 gb 4 3 9 9 -8 4 2 . 2 . 4 2 . 3 2 . 3 . 1 规定。 灭火器的阀门应能手动开启,自 动关闭。 材料 灭火器的筒体应采用合金钢或优质碳素钢材料制造, 其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不得低于表2 的 表 2 材斜 化 学 成 分%机 械 性 能 碳碑硫铜 伸长率6 5 %冲击韧性 a 4 k g f “ m/ c m 不大于不低于 合金钢0 . 4 90 . 0 40 . 0 4 50 . 2 01 06 碳素钢0 . 5 5 0 . 0 40 . 0 4 50 . 2 01 44 制造筒体的材料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书。每批材料应进行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复验。 2 . 3 . 2 灭火器的阀门等主要零件应 选用铜合金、 不锈钢、 铝合金等耐腐蚀材料制造,其化学成分和 机械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2 . 3 . 3 超压安全保护装置中安全膜片应选用耐碳酸气和潮湿空气腐蚀的材料制造。 2 . 3 . 4 灭火器的橡胶、 塑料件应采用耐低温的材料制造, 在一 5 0 时不得发脆和 破裂。喷射软管应 采用耐压、绝缘的钢丝编织胶管。 2 . 3 . 5 灭火器内二氧化碳应符合二氧化碳灭火剂的有关标准规定。 2 . 4 制造工艺 2 . 4 . 1 灭火器筒体应采用无缝结构制造, 内 外表面不得有裂缝、 结疤及夹杂物等影响强度和外观的 缺陷。 2 . 4 . 2 灭火器筒 体成形后应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筒体的金相组织应进行下列检查: a . 金属显微组织检查; b . 非金属夹杂物检查; c . 晶粒度测定. d . 脱碳层深度测定, e . 带状组织和魏氏 体组织评定。 检查方法和评定应符合本标准3 . 1 4 条规定。 2 . 4 . 3 金属零件的加工未注公差尺寸的 公差等级应符合g b 1 8 0 4 -7 9 ( ( 公差与配合 未注公差尺寸 的极限偏差 中 i t 1 4 级的规定。 铸锻 零件的加工 未注 公差尺寸的 公差 等级应符 合g b 1 8 0 4 -7 9 中i t 1 5 级的规定。非金属零件的加工未注 公差尺寸的 公差等级应符合g b 1 8 0 4 -7 9 中i t 1 6 级的规定。 2 . 4 . 4 灭火器零件的螺纹公差应符合g b 1 9 7 -8 1 普通螺纹 公差与配合中内螺纹7 h级,外 螺纹8 9 级的规定。 阀门与筒体的连接螺纹应选用特种锥形密封螺纹, 其在基面上的外径为功2 5 . 4 毫米 ,内 外螺纹在 基 面 上 的 中 径 极 限 偏 差 为 1 0 . 1 8 毫 米 , 每 英 寸1 4 牙 , 锥 度 为 3 , 2 5 , 牙 形 角 5 5 度 , 牙 形 角 平 分 线 应 垂 直 于 锥 螺 纹 母 线 。 螺 距 应 在 平 行 于 锥 螺 纹 母 线 方 向 测 量 。 螺 纹 表 面 应 洁 净 , 不 得 有 凹 痕 、 裂 纹 、 切 口 及 断纹等缺陷。 2 . 4 . 5 筒 体与器头的连接 处应涂有 性质稳 定的密封填料。连接后 应留有3 一4 牙余螺纹。 2 . 4 . 6 灭火器的内部不得有残留水分、油 脂、铁屑、氧化皮及其他杂物。 gb 4 3 9 9 -8 4 2 . 4 . 7 灭火 器外部及其零部 件表面应 进行防腐蚀处 理,其 性能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 7 . 1 款 的 规定。灭火器内 部应耐 灭火剂的腐蚀,其 性能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 第3 . 7 . 2 款的 规定。 2 . 5 密封性能 2 . 5 . , 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 阀和各接头处不得有泄漏。 二氧化碳应流畅地喷出,流道不得堵塞和 冻结。 2 . 5 . 2 灭火器的密封性能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3 . 5 . 1 , 3 . 5 . 3 款的规定。 2 . 5 . 3 每具灭火器应按本标准中第3 . 4 . 1 款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能试验。试验时不得有泄漏气泡,并 前后二次称得的重量应相符。 2 . 5 . 4 灭火器阀门应按本标准中第3 . 4 . 2 款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能试验。试验中当 阀门关闭时,不得 有泄漏气泡出现。当阀门开启时,不得有连续的泄漏气泡出 现。 2 . 6 外观质f 2 . 6 . 1 灭火器的漆膜厚度应均匀,无龟裂,无明显的气泡、划痕、流痕、皱纹等缺陷。 2 . 6 . 2 电镀件表面应均匀、光洁,无明显划痕、碰伤等缺陷。 2 . 6 . 3 贴花应端正、平服,不缺边少字,无皱播 且经外部腐蚀试验后应不脱落。 2 . 6 . 4 筒 体肩 部应 打钢印。 钢印应清晰、 排列 整齐。钢印的 字体高 度为4 - 7 毫米,深度为。 . 2 - 0 . 4 毫米。钢印标记的内容及位置排列见示例。 筒体钢印的内 容及位置排列示例: 制造厂名称或代号 3 试验方法 3 . 1 喷射 性能试验:将灭火器喷筒中心线离地面1 米且平行后固定在试验架上,然后进行试验。 3 . 1 . 1 有 效喷射时间、喷射滞后时间和喷射 剩余率等试验的方法应按g b 4 3 5 1 -8 4 中第4 . 1 条的规 定。 3 . 1 . 2 有效喷射距离试验应与3 . 1 . 1 款的试验同时进行。 试验时, 在喷射方向的地面上预先以2 5 0 毫米 为间隔定出长6 米的标记线。标记的零线应与喷筒顶端面对齐。在进行连续喷射性能试验的同时,测 定二氧化碳气体最集中处中 心的位置所对应的标记线即是有效喷射距离 ( 试验应在室内或室外无风时 进行) 。 3 . 2 使用 温度的喷射性能试验方法应符 合g b 4 3 5 1 -8 4 中 第4 . 2 条的规定。 3 . 3 灭火性能试验的方法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4 . 4 条的规定。 3 . 4 灭火器密封性能试验的方法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4 . 5 条的规定。 g b 4 3 9 9 -8 4 3 . 4 . 1 制造厂对每具灭火器应进行气密性能试验: 3 . 4 . 1 . 1浸 水 试验 : 将已 充 装完 灭火 剂的灭 火 器( 不 带喷射 软 管及 喷 筒) , 浸 没 在5 5昙 的 温水中 , 水面应高于灭火器顶端5 0 毫米以上,保持3 0 分钟并观察灭火器的泄漏情况。 其结果应符合2 . 5 . 3 款的规 定。 3 . 4 . 1 . 2 存放试验: 将经过浸水试验合格的灭火器逐具称出重量, 放置在室内常温下1 5 天后再逐具 复称。前后二次侧得的重量应相符。 称重的精度为士 1 0 克。 3 . 4 . 2 灭火器的阀门应在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下进行气密试验。 3 . 4 . 2 . 1阀 门 关闭 试 验: 将阀 门 关闭,在 阀 门虹 吸 管连 接处 接 人 等 于设 计 压力 的压 力 气 体, 把 阀 门 全 部 浸没在不低于5 的清水中,水面应高于阀体顶端5 0 毫米以上,保持3 0 秒并观察阀门的泄漏情况,其 结果应符合2 . 5 . 刁 款的规定。 3 . 4 . 2 . 2 阀门开启试验:将阀 门开 启, 在 阀门虹 吸 管连接处接人等 于设计 压力 的压力气 体把阀门 全部 浸没在不低于5 的清水中,水面应高于阀体顶端5 0 毫米以上,保持3 0 秒并观察阀门的泄漏情况,其 结果应符合2 . 5 . 4 款的规定。 3 . 5 灭火器的水压试验和爆破试验方法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4 . 6 条的规定。 3 . 6 灭火器振动试验的方法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4 . 7 条的规定。 3 . 7 灭火器冲击试验的方法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4 . 8 条的规定。 3 . 8 灭火器腐蚀试验的方法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4 . 9 条的规定。 3 . 9 灭火器超压安全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第4 . 1 4 . 1 款的规定。 3 . 1 0 灭火器喷射软管及接头的爆破试验应按g b 4 3 5 1 -8 4 中第4 . 1 3 条的规定。 3 . 1 1 喷射软管及接头的水压试验:将喷射软管及接头组合件,一端接人试压泵,另一端封闭,缓 慢升压。当压力达到 9 兆帕时保持3 0 秒,试验结果应符合2 . 1 . 2 款的规定。 3 . 1 2 灭火器喷筒挤压试验:将灭火器喷筒放置在2 0 士5 环境中2 4 小时,取出后在2 0 士5 环境 中进行试验。试验时将喷筒水平放置在试验台上,在喷筒口端上面放置重2 5 3 0 . 2 公斤, 底面直径为 2 0 厘米的压块,挤压5 分钟。试验结果应符合2 . 1 . 6 款的规定。 3 . 1 3喷 筒 低 温 试 验 : 将 灭 火 器喷 筒 放 置在一 5 0 一 昙 环 境中 保 持2 4 小 时 , 取 出 后 在 一 分 钟 之内 试 验 。 试验时按喷筒顶端向上、向下及水平三个方向分别从离水泥地面1 米高处自由跌落各1 次。结果应符 合2 . 3 . 4 款规定。 3 . 1 4 灭火器筒 体的金 相组织检查: 金相组织检查试样,应分 别在筒 体上、中、 下部 位截取。 金相显微组织检查按y b 2 8 -5 9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法规定。基本组织应符合相应的热处理规 范的要求。 非金属夹杂物检查按y b 2 5 -7 7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法规定。 显微夹杂物最高级别不 得超过:氧化物及硫化物各为3 级,二者之和5 . 5 级。 晶粒度测定按y b 2 7 -7 7 钢的晶粒度测定法规定。实际晶粒度 ( 1 0 0 倍)应在5 级以上。 脱碳层深度测定按g b 2 2 4 -7 8 (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规定。 脱碳层深度: 外壁不得超过0 . 3 毫米, 内 壁不得超过0 . 2 5 毫米。 带状组织和魏氏组织评定按y b 3 1 -6 4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法规定。带状组织不得高于3 级, 魏氏 组织应小于3 级。 3 . 1 5 灭火器操作机构试验的方法应符合g b 4 3 5 1 -8 4 中4 . 1 2 条的规定。 4 检验规则 4 . 1 4 . 2 产 品出厂应经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检验, 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要求。 试验取样方法及结 果的评定应按g b 2 8 2 8 -8 1 ( 逐批检查计 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或g b 2 8 2 9 -8 1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的规定。 4 . 3 检验项目按表 3 规定。 2 9 8 gb 4 3 9 9 -8 4 表 3 序号 检验项目 方法 总重及灭火剂重量测定 全检 喷射性能试验 季检 有效喷射距离测定 季检 使用温度内的喷射性能试验 年检 灭火性能试验 结构变更时检验 密封性能试验 年检 筒体容积测定 抽检 气密性能试脸 全检 筒体材质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检验批检 灭火器水压试脸 全检 灭火器爆破强度试验 抽检 阀门气密性能试验 全检 灭火器振动试验 结构、材料变更时检验 灭火器冲击试脸 材料变更时检验 安全膜片爆破试验 抽检 灭火器腐蚀试验 材料、工艺变更时检验 喷筒挤压试验 材料变更时检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