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doc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doc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doc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doc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研究论文-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1930年代早期,华北若干乡村中的手工织布业出现了以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半工业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主、客现因素作用的结果。早期工业化的影响与相关区域內的民间组织和地方能人起了关键作用。但是,由于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的侵华战争等的迭加影响,半工业化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就步入了衰退尽管如此,半工业化在农村社会经济变迁中仍起了积极作用,应该将半工业化阶段的乡村手工业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冢庭手工业区别开来。关键词:半工业化;华北乡村;近代中国本文以近代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个案,分析半工业化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发展及其衰退的全过程。半工业化是相对于工业化而言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工业化是指非生物动力取代生物动力的过程,西方传统工业化史论者认为,以技术变革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是工业化的开端,德国经济史学家鲁道夫吕贝尔特在其名著工业化史一书中就曾经典性地指出:“在机器时代破晓以后,随着纺织的机械化,随着蒸汽机作为一项新的能源,随着从单件生产过渡到系列生产,过渡到大规模生产,人类社会才开始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工业化的这种变化”1(P1)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史学界强调制度变迁重于技术进步,提出了原始工业化理论,把工业化的历史追溯到大机器工业产生之前的农村手工业经济内部,着重探讨原始工业化与工业化第一阶段、即纺织工业之间的联系,美国经济史学家门德尔斯于1972年发表了其成名作原始工业化: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并不断修正原始工业化的概念,最后将它表述为“为传统组织的、为市场的、主要分布在农村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如果从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的整体而言,原始工业化对工业化的导向作用无疑是存在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原始工业化才真正具有了“原始”的含义。但如果从单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形分析,并非所有的原始工业化都能导向工业化,反过来说,并非所有的原始工业化都在工业化启动并获得一定发展之后便销声匿迹,尤其在落后国家和地区,由于工业化基本上是移植外来工业文明的结果,原始工业化甚至传统乡村工业仍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不过,这时候的乡村手工业作为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的“原始”意义就不再存在了。但是,在若干行业、若干地区,工业化早期的乡村手工业与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手工业确实不同,其固有面貌正在日益改变,笔者主张用“半工业化”来描述这种现象,本文所界定的“半工业化”包括以下内涵:在工业化的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进步的、分工明确的专业性手工业乡村的兴起与发展。在一个时期中,乡村手工业在地区经济总量及家庭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乡村手工业依附于农业的自然经济状态,转向与工业化建立更密切的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华北织布业中的若干区域,如高阳、宝坻、定县、潍县等就是半工业化特征最为明显的地区首先,从技术进步层面分析高阳、宝坻、定县、潍县等地先后使用了效率大大高于老式木机的铁轮机,在整体上形成规模生产,如高阳,在1908年以前还使用双手投梭的老式木机,生产效率低下,1909年左右,高阳旅外人士从天津引进铁轮机,到1914年,“高阳有织机25003700架之数,其中木机约十分之一二”,铁轮机已开始占据绝对的优势,此后高阳区内铁轮机迅速增加,1915年,为5726架,1917年突破l万台,1920年超过2万台,到1928年达到29631台,其中拥有技术水平较高的篓子提花机4056台2(P9-18)。改良机的应用增加了土布的花色品种、提高了土布的标准化,高阳手织布的“最初制品仅有16支纱织成之白粗布、粗斜纹布两种,宣统二年(19101911)间,添用20支及32支纱织标布、市布、细斜纹布、提花条子布、被褥被面等。民国元年更添用42支纱织造爱国布及各种袍料,民国七八年间更添用人造鸶造各色提花缎(俗名法麻缎,花色极繁)”3同样,定县在清朝末年,“于引进机纱之外,定入复将投梭改良为拉梭式,生产力增加一倍。民元以后,又输入铁轮机,纺织两方面技术上的限制,得此解除,定县织业,方能迅速发展。”4潍县织布区半工业化的兴起和发展也离不开机纱的使用和改良织机的输入,民国初年潍县东乡有人从天津携机数架回乡推广传习技术,改良出品,该机“系铁轮木架之铁木机,通称铁轮机亦名脚踏织布机,各种轮轴系以生熟铁制成,其架框则以槐楸木制之,高l公尺7寸,长l公尺l寸,宽2公尺,计重250公斤,能织白粗布、蚊帐布、斜纹布、线呢、哔叽及各种提花布、白细布等”5该县东乡潍河沿岸各村庄手织业者迅速接受了新式织机,1915至1916年间发展到500台左右,1923年前后又由东乡传人南乡、北乡、西乡,遍及全县,布机达5万台以上,成为一个后起的半工业化地区。其次,从市场层面分析,华北乡村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家庭消费,而是为市场生产,尤其是为区域外市场生产宝坻、高阳、定县、潍县等地区所生产的土布大多销往本县以外的市场,其中东北、内蒙古、西北等地是上述地区土布的主要市场,如宝坻土布业较为发达的1923年,棉布销售额的92和销售值82都在当时河北以外地区,具体销售区域如表1:表11923年宝坻棉布销售区域销售区域|数量(匹)|百分比|价值(元)|百分比热河|3303000|72|7392000|6l东三省|680000|15|1734000|14西北|246000|5|792000|7河北|360000|8|2226000|18总计|4589000|100|12144000|100资料来源;方显廷、毕相辉:由宝坻手织工业观察工业制度之演变,政治经济学报第4卷,第2期。高阳棉布销售区域更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如表2所示1932年河北本省销售高阳布共计515581匹,占全国销售总额的4295,销售值4283301元,占全国销售值的40。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值,高阳棉布的主要市场都在本省以外值得注意的是,1932年是高阳织布业衰落的年代,在河北本省所销售的棉布中,真正在本地集市上所售棉布仅为149889匹,销售值为1379077元,在全国销售额中的比重分别为1249和1284表21932年高阳布匹销售区域分布情况区域名称|销售数量(匹)|百分比|销售价值(元)|百分比河北|515581.0|42.95|4283301.25|39.88山西|238857.0|19s9|1990542.62|l8.53河南|177515.0|14.79|1566649.14|14.59山东|6700.0|0.56|82006.4l|o76绥远|52326.5|4.36|278953.55|2.60察哈尔|21772|1.81|18137415|1.69陕西|82610|6.88|829698.81|7.73甘肃|27386|2.28|247524.28|2.30湖北|23309|1.74|324399.28|3.02湖南|11571|0.96|163599.94|1.52四川|31966|2.66|665700.58|6.20江苏|1168.5|0.10|13157.04|0.12广东|1965|0.16|37751.03|0.26贵州|7184|0.59|85566.92|0.80总计|1200361|100.00|10740224.90|100.00资料来源:据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第236238页表重新计算编制。19世纪90年代初,定县棉布开始销往境外,甲午战争后,专营口外贸易的晋商在定县开设的布店日多,定县土布输出也日益增多,据估计,1913年达200万匹,1914年达260万匹,1915年达400万匹,约值2494000元,是定县土布输出的最高记录4另据估计,潍县织布区,“每年出布约1000万匹,约值7500万元以上。其销路遍及全国,而且以河南为最。”6(P132)后起的潍县织布区也是以区域外市场为依托的。最后,从乡村手工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手工织布业在近代华北乡村尤其是河北高阳、宝坻、定县、山东潍县等地区经济总量及其家庭经济中的地位显著上升,对传统农业的依附性大大弱化,转而与工业化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在这些地区,农户从事乡村手工业所获得的收人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如1924年,河北宝坻织布业经济区内织户每家依靠织布的平均纯所得为1051l元,依靠农作物的净收入佃农平均为2638元,半自耕农为8662元,也就是说,佃农农户的织布收入约占总收入的80,半自耕农的织布收入占总收入的557,高阳织布区1932年共计50793人从事织布,据对344家织户的抽样统计分析,“平均每家全年收入15291元,织布工资7511元,占4912元,自织布匹净利4560元,占2982,两项合计为12071元,占7894,而平均每户耕地净利仅2796元,占1829,副业及其他工艺收入424元,占277。”2(p142)可见,手工织布业在高阳农民家庭经济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定县、潍县两大织布区的情形与上述两地大体相似。明清史学者对于明清之际的中国是否存在着原始工:业化现象歧见明显,但基本上肯定在手工棉纺织业中没有出现原始工业化的迹象。也就是说。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乡村手工棉纺织业仍然处在家庭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之中,华北地区也不例外。那么工业化发生之后,为什么没有摧毁手工棉织业?相反,是什么力量导致乡村手工棉织业某种程度的发展呢?首先,华北乡村手织业的半工业化得益于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乡村手工棉纺织业在我国农村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主要是受到农业生态环境恶劣、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的影响,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以家庭为生产与消费单位的自给自足体系仍然广泛地存在,“如果不受外来经济势力的推动,一切仍如从前一样,那么相信它还会继续下去的”2(P11)在半工业化的兴起过程中,我们不必讳言外国先进技术的客观作用,“倘无外国之货物与技术之输入,中国经济社会恐犹是二千年来之社会,而不能有丝毫之改变今日之得有新式工业,岂非受外国工业品之刺激而始然乎?”8(P390)所谓“外来势力”就是大机器工业的全球化浪潮,对于传统的手工业来说,工业化尤如一面双刃剑,它既给传统手工业以致命一击,又在一定意义上激活了乡村手工业中的某些生产环节。对棉纺织业来说,遭受致命打击的是传统手纺纱,质优价廉的机纱剥离了手纺纱与手织布的紧密联系,剥夺了它赖以生存的出路;激活的是织布业,长期因纺纱的供不应求而得不到发展的手工织布业,因此解除了发展的“瓶颈”,它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要求改良织机,提高效率。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相继出现了改良的手拉机与足踏机,“拉机一人一日,约能织布四、五十尺”9(P682),比起老式的木机来,手拉机的效率已大大提高。1905年后,又有日本铁轮机的输入,该机“每日可织布80至100尺之多,且无须用手来投梭,因此布面可加宽至2尺2寸以上,而仿制进口的宽面洋布。”2(p11)改良织机的输人大大提高了手工织布的效率,提高了土布质量,增加了花色品种,使其更适于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的机纱与改良织机的输入与使用激活了乡村手工业,“宝坻手织工业之兴起,即系受新式织布机及洋纱输入之影响”7。华北其他乡村织布业的半工业化亦莫不如此,这是就客观条件而言的。其次,在主观上,在华北乡村半工业化发轫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政府在“振兴工艺”的口号下大力兴办工艺局,培养了一批适应半工业化所需的技术力量,这批乡村技术人才的出现恰逢其时,他们回到乡村,推动了半工业化的发展如成立于1903年的直隶工艺局,所设实习工场从1903年至1907年,“先后毕业者共计二千余人”。此外,直隶各属传习工场艺徒人数达2712人10(p526532)。这些毕业生成为直隶乃至华北乡村手工业的技术骨干,直隶“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厂毕业工徒;东三省、山西、河南、陕西诸省官立工厂,来场调用工徒亦复不少。”11(P12)“实习工场对华北手工业最大之贡献,则为高阳土布之发展。盖当时由工艺局行文各县,提倡手工艺,经高阳李氏派人来实习工场实习机织,并由劝业铁工厂供给织机。返乡以后,逐年推广,遂造成河北省高阳土布之巨大工业”12(p46)宝坻也同样受益,直隶织布工场织染部设立后,“宝坻学生之来津习纺织者,即传人日本机器及新式织布方法肆意仿制,织布业亦于是发展矣。”7山东各属工艺局的“毕业工徒,无虑千数,分布各地,类能实行其所学说者。谓今日山东工业之发达,实基于此。”13民间组织与地方能人在华北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起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仅以高阳县为例,该县土布的改良就是由高阳商务分会肇始,1906年“高阳商会集资向天津日商田村洋行购买织机,试办工厂,是为高阳布实行改良之始,光绪末年商会诸人所办之织布工厂已养成王徒多人,加以天津实习工厂及各县工艺局养成之工徒,亦多散归乡间辗转传习,因之高阳附近农民熟悉织布新法日渐增多”,高阳商会还针对手织业者无力置机和购纱的状况,“又联合各布庄筹集资金,向天津购买大批织机,规定贷机并领纱织布之办法”3,同时“选本地良工巧匠仿做若干架,放给织布客户,改织宽面土布,推广实行,日增月益”14(p225),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