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pdf_第1页
蓝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pdf_第2页
蓝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pdf_第3页
蓝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pdf_第4页
蓝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蓝莓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摘要摘要:利用蓝莓的茎段或茎尖为材料,在 MS 和 MPS 培养基上添加相应组合比 例的激素,快速繁殖蓝莓植株体。同时探索蓝莓离体繁殖影响因素,筛选蓝莓离 体所需最佳启动、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1 立题依据 1.1 研究的目的 筛选出适宜蓝莓外植体的培养条件等影响因素。 进一步探索不同的激素对 蓝莓外植体组织培养、所育苗质量的影响及生根情况,探索最适合蓝莓外植体组 织培养的激素组合及比例。总结其组培培养的应用技术,为今后蓝莓的育种工作 及基因工程技术奠定基础。 1.2 研究的意义 蓝莓果实皮薄、风味酸甜可口,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蓝莓果实中含有较多 的花色素苷、黄酮等生理活性成分,能有效防止脑神经衰老、糖尿病等疾病的发 生,增强心脏功能,而且在明目及抗癌等方面也具有独特功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 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蓝莓作为一种具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水果,是 21 世纪具 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果树品种之一。蓝莓所含的花青甙类色素具有色泽艳丽、加工 稳定性高的特性,是迄今已被利用的最佳天然色素之一,被广泛用于药物或高级美 容用品的生产。在美国,蓝莓被誉为“21 世纪功能性保健浆果” 、 “水果中的皇后” 和“世界第三代水果” 。蓝莓鲜果和加工品在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市场上深得销 售者喜爱,虽然价格昂贵但仍供不应求。一些专家学者开展了对其组织培养体系 的研究,以期产业化快速培育蓝莓种苗。 因此研究其高效繁殖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前, 我国种植的蓝莓在生产上通常采用组织培养和扦插相结合的育苗扩繁 方法。应用组培方法扩繁速度快,适宜于优良品种的快速扩繁。吉林农业大学于 1983 年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蓝莓引种栽培工作,到 1997 年,从美国、加拿大、芬 兰、德国引入抗寒、丰产的蓝莓优良品种 70 余个,其中包括兔眼蓝莓、高丛蓝 莓、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红豆越橘和蔓越橘六大类型。1989 年,蓝莓组培 育苗获得成功,采用组培脱毒技术对所选优良品种快速扩繁,并解决了蓝莓组织 培养工厂化育苗扩繁技术后,在长白山建立了 5 个蓝莓引种栽培基地。1995 年, 初步选出 4 个适宜长白山区栽培的蓝莓优良品种,并开始推广种植。在兔眼蓝莓 研究上, 南京植物研究所于 1988 年从美国引入 12 个优良品种, 并在南京和栗水 两地试栽成功。1999 年,日本环球贸易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李亚东教授达成合 作协议,由日方投入资金,中方投入技术,在山东青岛组织蓝莓产业化生产,开 创了我国蓝莓产业开发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先河,至 2005 年,山东青岛蓝莓基地 于 2001 年定植的苗木进入丰产期。与此同时,李亚东教授通过自建和技术支持 等方式在辽宁、吉林相继建立了以公司为主体的蓝莓产业生产基地。在南方,南 京植物研究所贺善安、於虹等教授通过技术支持,先后在浙江、贵州等地建立了 上万亩兔眼蓝莓生产基地。 吉林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在成功建立蓝莓组培 快繁技术的基础上,正在建立蓝莓扦插和种子繁殖技术体系。硬枝扦插主要适合 于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而绿枝扦插主要适合于兔眼蓝莓、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 中硬枝扦插生根困难的品种。总体来看,国内组培育苗技术及扦插技术已经比较 成熟,但缺少自主培育的品种,多为引进品种。 北美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是蓝莓技术研究最早、技术力量最强的国家。到目 前为止,美国全国有 30 多个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蓝莓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 在优良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和果实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等方 面。美国在品种选育研究上已先行一步,选育出了适宜美国南北各州、各种气候 条件的优良品种 100 多个。继美国之后,加拿大、欧洲的波兰和德国、南美洲的 智利和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前苏联等 20 多个国家先后开展了蓝莓的引种、 育种及种植工作。 东欧的波兰华沙农业大学和波兰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是欧洲境内 从事蓝莓研究的主要科研单位,他们根据波兰的气候条件,以提高抗寒能力和果 实品质为目标,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进行蓝莓的杂交育种和品种选育工作, 选育出了果实大、品质佳、抗寒力强的优良品种。 美国关于蓝莓离体繁殖已有大量报道。 我国学者在组织培养蓝莓研究中表明, 宜选用蓝莓的茎段或茎尖为外植体,最佳培养基为改良 WPM。组织培养兔眼蓝 莓较好的激素组合是6-BA5.0mg/L+ZT1.0mg/L+NAA0.2mg/L或 6-BA5.0mg/L+ZT2.0mg/L+NAA0.3mg/L。组织培养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在改良 WPM 培养基中加 ZT0.52.0mg/L 可显著促进外植体增殖。 据研究证明, 蓝莓在试 管内生根慢、生根率低,故采用试管外生根,方法是将试管苗幼枝基部培养基洗 净,用 1000,2000,3000mg/LBA 溶液速蘸(1s)处理,扦插于腐熟的苔藓基质上,扣小拱 棚置温室内,冬季棚温控制在 1525,夏季不越过 28,20d 即可生根。 其他外植体培养中,Hrlsko D 等研究者 1993 年从蓝莓的实生苗上获取子叶 和上胚轴作 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获得成功,把蓝莓的根作为外植体诱导植株再 生尚在研究探索阶段。Chem ik 等人进行上胚轴诱导不定芽试验,研究表明以真 叶器官诱导偶尔获得不定芽。Sidorovich 等对种子和胚诱导不定芽尚未成功。相 比之下,众多研究者以蓝莓叶片诱导不定芽获得成功的几率较多大。利用高丛蓝 莓和兔眼蓝莓的叶片诱导出不定芽均有获得成功的报道。 矮丛蓝莓以子叶或胚可 诱导生成愈伤组织进而长出不定芽。当以老叶为外植体进行诱导不定芽时,萌动 率高于用幼叶时。在以叶片为外植体研究过程中 Sharon 以无菌苗的叶片诱导增 殖时, 在 WPM 培养基中添加 10-15mol/mL 2ip, 经 4 周培养后, 获得 70一 100 叶片不定芽的再生。Rowland 于 1994 年探讨了蓝莓叶片再生体系中激素浓度的 配比对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 20mol/mL ZT 的处理是加人 15mol /mL 2ip 的 处理不定芽分化率 6 倍之多。孙阳以改良 WPM 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的玉 米素(ZT)对 3 个蓝莓品种叶片离体再生分化率及生根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ZT 浓度在 0.15 mg/L 时对蓝莓叶片离体再生效果最佳,IBA 对蓝莓叶片离体再生能力 影响较小。 最适宜叶片诱导再生培养基配方为改良 WPM+ZT0.15mg/L+IBA 0 01m g/L,最高叶片分化率为 61.蓝莓叶片培养的适宜方法:取继代培养 35 d 左右的组 培苗,将叶片剪掉叶梗和叶尖, 剪成 1cm 的方块接种于改良 W PM 培养基上 ,先 在黑暗条件下培养 12 周,然后移至光下培养 2 周进行继代培养。 3 研究方法 3.1 已有条件 蓝莓植株体材料,灭菌、培养等所需设施。 3.2 准备采用方法 实验采用的培养基是在MS和WPS基础上改良的WPM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 质量浓度的 6-BA 和 NAA,制成改良的 WPM 培养基。从中选择最适合幼芽诱导 分化、增殖生根的培养基。培养基 pH4.05.0 在 121、131kpa 的条件下灭菌 20min。培养温度(242),光照 1012h/d,光照强度为 12001600lx。 3.3 技术路线 蓝莓外植体选择外植体灭菌 接种 激素配比及浓度调节初步培养基配置及灭菌初代培养 接种 激素+继代培养基配置继代培养 接种 激素+生根培养基配置生根培养 4 设计方案 4.1 外植体的选择 有试验证明:带叶柄的叶片出芽率更高,此外,蓝莓的外植体材料还可以选 择剪去茎段两端多余部分后的中间部分。所以,选长势旺盛的幼嫩枝条,除去所 有叶片,切取除顶芽外的第 310 节茎段作外植体。 4.2 外植体的灭菌 切取 3cm 带顶芽的幼嫩茎段去叶片留叶柄,用清水洗干净,75%酒精浸泡 30s,0.1 升汞溶液消毒 78min,无菌水冲洗 45 次,用滤纸吸去水分,将茎段切 成 12 个腋芽的小段。 4.3初代培养 外植体的初代培养所用基本培养基:WPM +蔗糖+琼脂+激素,其中蔗糖浓度 为 2 % 3 % ,琼脂为 0.60 % 0.65 %, 各种激素浓度范围 6- BA 0. 5 5. 0 mg/L, NAA0 . 05 0. 30mg/L 等。综合培养条件为 pH 值 5.0,121高温灭菌 20min,培养 温度(25),空气相对湿度为 60%左右,光照强度 1500lx, 11 h/d。 4.4 继代培养 将丛生芽切割 2cm 左右茎段,每瓶接种 45 节,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中继 代增殖培养,3 个月后观察实验情况,再进行继代增殖培养。 4.5 生根培养 在继代增殖培养基中生长的苗,一部分用以继续增殖,另外转入生根培养基 进行生根培养。取 2cm 长的新梢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接种后首先黑暗处理 20 天,然后转到光照下培养,3040 天可以移栽。生根培养基 1/2WPM + NAA0.15 mg/ L。 5 预计研究成果 5.1 预计工作量本次实验预计所需时间半年,具体安排如下: 5.1.1 第一个月,利用大约一周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及确定最终实施流程;第二 周,准备初步实验所需器材,采集新鲜蓝莓植株体的叶子,要求带叶柄,先进行 少许的灭菌及初步探索接种, 为后续大量实验时总结经验及教训; 在后续时间中, 观察初代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大量实验准备实验:外植体的筛选及灭菌, 培养基的配置、激素的配比及浓度调节等; 5.1.2 第二、三个月,根据第一个月探索的情况,按流程进行实验。初代培养基 配置及激素的调节,灭菌及接种,初代培养基上的外植体一周后可能开始萌发, 愈伤组织诱导形成芽,68 周后长成所预计的新梢。 5.1.3 将初代培养基上的新生枝转接到继代增殖培养基上,二至三个月可能离体 茎段发生的不定芽增殖、分化,一般每 3 个月继代一次。再转接到生根培养基 上培养,二个月后不等将会生根。 5.2 预期结果 经过几个月的实验, 能够在瓶内生根培养基上观察到由蓝莓外植体快速繁殖 出的蓝莓植株。 根据查阅文献,以蓝莓幼嫩的茎段为外植体 ,其启动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最 佳配方均为 MW + NAA0. 05 mg /L+6-BA 0.5 mg /L,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 1/2MW +NAA 0.15 mg/L。 参考文献 1 Line Brissette, Laurence Tremblay, Danitel Lord. Micropopagation of lowbush blueberry from mature field-grown plants J.Hortscience,1990,25(3):349-351. 2 Wolfe DE, Eck P, Hin C. Evaluation of seven media for micropropaga-Tion of highbush blueberry J.Hort Science, 1983, 18(6):703-705. 3 Kader F. Rovel B. Fractio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henolic compounds of highbush blueberries (Vaccinium Corymbosum L. J.Food Chemistry,1996,55(1):35-40. 4ARENAME,MARTINEZPGJ.AdventitiousshootinductionfromleafexplantsofRibesmagellanicumcu lturedinvitroJ.ScientiaHorticulturae,1997,72:73-7 5 李守萍,张德财.浅谈浆果类 树种在辽宁省果业发展 中的地位J.辽宁农业科 学,2003(1):37-38. 6 刘树英, 张志东。 兔眼越桔芽增生诱导培养基及激素的筛选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4 (1):55-57。 7 刘庆忠,赵红军.高灌蓝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2 , 38( 3): 253 . 8 黄文江,刘庆忠,阚显照.高灌蓝莓离体繁殖的研究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 27(3): 314- 317 . 9 董朝莉.蓝莓芽诱导与再生研究 J.广西农业科学, 2009 , 40( 3): 293-295 . 10 聂飞,廖优江,何健, 等.美国兔眼蓝莓繁殖技术研究 J.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 , 33( 4): 39- 41 . 11 邢瑞丹, 刘庆忠, 陈新, 等. 两个蓝莓品种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J. 山东农 业科学, 2009(5): 8- 11 . 12 王连润, 马钧,胡忠荣,等.蓝莓离体快速繁殖研究 J.红河学院学报,2009 , 7( 5): 16- 18 . 13 姚平, 孙书伟. 蓝莓组织培养瓶内复壮瓶外生根快繁技术 J. 北方园艺, 2009( 4): 161- 162 . 14 张凤生,鹿娜, 姜淼,等.蓝莓组织培养与快速繁育 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3): 3- 5 . 15 刘树英,张志东,吴林, 等. 兔眼越桔芽增生诱导培养基及激素的筛选 J.吉林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