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6 5 . 020 . 2 0 b o 4 n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n y/ t 1 31任 一 2 0 0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香蕉 t e c h n i c al c o d efo re v a l u ati ng g e r m p l asm re s o u rce s 加0 7 一 0 4 一 1 7发布 b anana( 用 ru s as p p . ) 2 007 一 0 7 一 0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部发布 n丫/ t 1 31 9 一2 0 0 7 月 u吕 本标准中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 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黄秉智、 许林兵、 杨护、 魏岳荣、 钱永忠。 ny/ t 1 3 1 9 一 2 0 0 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香蕉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香蕉属( m血 sas p l . ) 种质资源鉴定的 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香蕉属( m血 。5 即. ) 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果实性状和抗病性的 鉴 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 括勘 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然而, 鼓励根据 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 3 / t6 1 94 水果、 蔬菜可溶性糖测定法 g b / t6 1 95 水果、 蔬 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2 , 6 一 二氯靛酚滴定法) g b / t122 9 3 水果、 蔬菜制品可滴定酸度的测定方法( 指示剂 滴定法) g 1 3 / t122 95 水果、 蔬莱制品可溶性固形物 含量的测定 折射仪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1 假茎 由叶鞘紧密包裹而成 的茎干 。 32 第三叶l eaf皿 植株顶部第三叶子。 3 . 3 雌花m a lefl owe r 子房长度占全花的 2 /3 以上的花。 3 . 4 雄花众 mo l en ower 子房长度占全花的 1/3以下的花。 3 . 5 两性花 h erm aph r . 川 i tefl owe r 子房长度占全花的近一半且有花粉囊和花粉的花 3. 6 中性花 ne u l r a l n ower 子房长度占全花的近一半但无花粉囊或花粉的花。 3. 7 果穗b unch 由果轴和果梳组成的穗状果实, 也称果串、 条蕉。 ny/ t 1 31 9 一20 0 7 3. 8 穗柄p 曰 i unc le 由果穗从假茎的抽出处至果穗的第一梳果柄的着生处的花序轴。 3. 9 花轴 撇hi s 由果穗末梳果着生处至雄蕾( 着生中性花或两性花和雄花) 的花序轴。 3 . 1 0 苞痕 加 舰t sc ar 雄花苞片脱落后在花轴上留下的疤痕。 3 . 1 1 果梳f n l i t h and / f r u l t c o n l b 由单个果指组成的果数超过果穗各梳果指数平均数一半的梳状果实, 也 称果把、 果手、 果段, 有时简 称梳。 3. 1 2 中间梳 m id 巾 and 位于 果穗中央的一梳, 如果梳数为偶数, 中间 梳则取从头梳数起, 以 梳数除以2 的商数, 加1 的梳 1 3 果指fruit f i n g e r 指单个果实。 1 4 果指长度f r u i t l enth 指果指果身( 不包括果柄部分) 中心线的长度。 要求 数东 4 . 1 样本采集 应在植株正常生长情况下采集样本。 4 . 2 鉴定内容 鉴定内容见表 1 。 表 1 香蕉种质资源鉴定内容 植 物 学 特 征 假茎 假茎高度、 假茎基部粗度、 假茎中部粗度、 假茎颜色、 假茎光泽、 假茎色斑、 内层假茎颜色、 内层假茎色斑 叶 叶姿、 叶鞘蜡粉、 叶柄基部斑块、 叶柄基部斑块颜色、 叶柄沟槽、 叶柄边缘形状、 叶柄边缘颜色、 叶柄长 度、 叶片长度、 叶片宽度、 叶面颜色、 叶背颜色、 叶面光泽、 叶背光泽、 叶背蜡粉、 叶背中脉颜色、 叶面中脉颜 色、 叶片皱性、 叶片基部形状、 叶片基部对称性、 卷筒叶颜色 苞 片 苞肩形状、 苞尖形状、 苞片排列、 苞片外色、 苞片内色、 苞片内褪色、 苞尖颜色、 苞片彩纹、 苞片上举、 苞 痕、 苞片形状、 苞片脱落前行为、 苞片蜡粉、 苞片凹槽、 雄花脱落前行为 雄花 合生花瓣底色、 合生花瓣着色、 合生花瓣圆裂片颜色、 合生花瓣状态、 游离花瓣颜色、 游离花瓣形状、 游 离花瓣外观、 游离花瓣尖端的发育、 游离花瓣边缘、 游离花瓣尖形状、 花丝颜色、 花柱底色、 花柱着色、 花柱 突出情况、 花柱形状、 柱头颜色、 子房形状、 子房着色、 子房底色、 子房胚珠列数 花序 穗柄长度、 穗柄粗度、 穗柄空节数、 穗柄颜色、 穗柄毛、 结果花性、 花轴位置、 花轴外观、 雄蕾形状、 雄蕾大 小、 果穗位置、 果穗形状、 果穗结构、 梳形、 果穗长度、 果穗粗度、 果穗梳数、 最大梳果指数、 第三梳果指数、 总果指数 生物学特性定植至现蕾时间、 定植至收获时间、 宿根蕉生长周期、抽蕾期青叶数、 收获期青叶数、 总叶片数 n y/ t 1 3 1 9 一2 0 0 7 表 1( 续) 果 实 性 状 果指位置、 果顶形状、 果顶花残余、 果形、 果指大体形状、 果指外弧长度、 果指内弧长度、 果指长度、 果指粗度、 果柄 长度、 果柄粗度、 果柄毛、 生果皮色、 果指横切面、 生果肉色、 产量、 单果重、 熟果皮色、 果皮爆裂情况、 熟果脱把、 果皮 厚度、 剥皮难易、 熟果肉色、 果肉质地、 可食率、 货架期、 梅花点、 主要风味、 果肉香味、 品质评价、 果实化学分析( 可溶 性固形物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可滴定酸含量、 维生素c含量) 抗 病 性 枯萎病抗性、 假尾抱菌叶斑病抗性、 黑星病抗性、 束顶病抗性、 花叶心腐病抗性、 南方根结线虫抗性 5 鉴定方法 5 . 1 植物学特征 5 . 1 . 1 假茎 抽蕾至雌花开完时观察或测定 , 每份种质测定株数不少于3株。 5 . 1 . 1 . 1 假茎高度 测量假茎从地面至顶部果轴抽出点的距离,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 i cm 。 5 . 1 . 1 . 2 假茎基部粗度 测量距地面 30 二 处的假茎周长,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1 二 。 5 . 1 . ! . 3 假茎中部粗度 测量假茎中部( 1/2 假茎高度) 处的假茎周长,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i c m 。 5 . 1 . 1 . 4 假茎颜色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假茎颜色( 测定时剥去干枯的叶鞘, 但不剥外叶鞘) 。 见附录 a 。 5 . ! . 1 . 5 假茎色斑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假茎色斑。假茎色斑分无色斑、 褐斑、 锈褐斑、 紫黑斑。 见附录 a 。 5 . 1 . 1 . 6 假茎光泽 观察 5 . 1 . 1中样本假茎的光泽。假茎光泽分无光泽( 有蜡质) 、 有光泽( 无蜡质) 。 5 . 1 . 1 . 7 内层假茎颜色 用5 . 11 样本, 观察剥去外叶鞘假茎的 颜色,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内 层假茎 颜色。 见附录a 。 5 . 1 , 1 . 8 内层假茎色斑 用5 . 1 . 1 样本, 观察内层假茎着色情况, 用标准比卡(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内 层假茎色斑。 见附录 a 。 5 . 1 . 2 叶 在抽蕾期至开雌花时期, 观察、 测定植株第三叶叶片, 每份种质观察、 测定株数不少于 3 株。 5 . 1 . 2 . 1 叶姿 观察测定第三叶 顶端和叶 柄基部的连线与水平线的 夹角( a), 依据夹角的平均 值, 按图1 确定叶 姿。 叶姿分为直立( a 6 0) 、 开张( a 三巧 一6 了) 、 下垂( a 1 5 。 , 叶片顶端略高于叶基或低于叶基) 。 5 . 1 . 2 . 2 叶鞘蜡粉 用 5 . 1 . 2 样本, 手指触摸靠近叶柄处的叶鞘蜡粉。依据附着在手指上的蜡粉量确定叶鞘蜡粉含量。 叶鞘蜡粉分为无、 少、 中、 多。 5. 1 . 2. 3叶柄基部斑块 ny/ t 1 3 1 9 一2 0 0 7 直 立 开 张 下 垂 图 1 叶姿 用51 . 2 样本, 观察叶 柄基部着色状况。依据斑块大小确定叶柄基部斑块状态。叶柄基部斑块分 为无斑、 稀少斑点、 小斑块、 大斑块、 大片着色。 5 . 1 . 2 . 4 叶 柄基 部斑块颜色 用5 . 1 . 2 . 3 样本, 观察确定叶柄基部斑块颜色。叶柄 基部斑块颜色分为褐、 深褐、 黑褐、 紫黑、 棕红。 5 . 1 . 25 叶柄沟槽形状 用5 . 1 2 样本, 按图2 确定叶柄沟槽形状。叶 柄沟槽分为沟槽开张边缘外展、 沟 槽宽阔边缘直立、 沟 槽直边缘直立、 边缘向内弯、 边缘重 叠。 创 彭 些 幽囚 沟槽开张沟槽宽阔沟槽直边缘向内弯边缘重叠 边缘外展边缘直立边缘直立 图2 叶柄沟槽形状 5 . 1 . 2 . 6 叶柄边缘形状 用51 . 2 样本, 观察叶柄与假茎交界处叶柄边缘的形状, 叶柄边缘形状分为有叶 翼且波浪状、 有叶 翼但不 抱紧 假茎、 有叶 翼且抱紧假茎、 无叶 翼但抱紧假茎、 无叶 翼也不抱紧假茎。 5 . 1 . 27 叶柄边缘颜色 用5 . 1 . 2 . 6 样本, 观察叶柄与假茎交界处叶 柄边缘的 颜色, 用标准比色卡(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 确定叶柄边缘颜色。 5 . 1 . 2 . 8 叶柄长度 用5 , 1 . 2 样本, 测量叶 柄与假茎交界中 央至叶片 基部的长度 结果以 平均 值表示, 精确到i cm。 5 . 1 . 2 . 9 叶片长度 用5 . 1 . 2 样本, 测量叶片基部至顶端长度,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i c m 。 5 . 1 . 2 . 1 0 叶片宽度 用5 . 1 . 2 , 9 样本, 测量叶片最宽处的宽度,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1 。 5 . 1 . 2 . 1 1 叶面颜色 用 5 . 1 . 2 . 9样本, 观察叶片正面的颜色, 用标准比色卡( 色卡a)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叶面颜色。 51 . 2 . 12叶背颜色 用5 . 1 . 2 . 9 样本, 观察叶片 背面除去蜡粉的颜色,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叶背 颜色。 5 . 1 . 213 叶面光泽 4 ny/ t 1 3 1 9 一2 0 0 7 用5 . 1 . 2 . 9 样本, 观 察叶片表面光泽, 叶面光泽分为暗淡、 有光泽。 5 . 1 . 2 . 1 4 叶背光泽 用51 . 2 . 9 样本, 观 察叶片下表面光泽, 叶背光泽分为暗淡、 有光泽。 5 . 1 . 2 . 15叶背蜡粉 用5 . 1 2 样本, 观 察叶片下表面的蜡粉状况, 叶背蜡粉分为极少、 少、 中、 多。 5 . 1 . 2 . 16叶背中脉颜色 用5 . 1 . 2 . 9 样本, 观 察叶片背面中脉颜色,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叶背中 脉颜 色。 5 . 1 . 2 . 1 7 叶面中脉颜色 用5 . 1 . 2 . 9 样本, 观 察叶片正面中脉颜色,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叶面中 脉颜 色。 5 . 1 . 2 . 1 8 叶片基部形状 用5 . 1 . 2 样本, 观察叶片 基部形状, 按图3 确定叶片 基部形状。叶片基部形状分为两边圆、 一边圆 一边尖、 两边尖。 甲 甲 甲 两边 圆一边 圆 一 边尖两边 尖 图3 叶片基部形状 5 . 1 . 2 . 19叶片基部对称性 用5 . 1 . 2 样本, 观察叶片 基部两侧对称状况, 确定叶片基部两侧对称性。叶片基部对称性分为对 称、 近对称、 明显不对称。 5 . 1 . 2 . 2 0 叶片皱性 用5 . 1 . 2 样本, 观 察叶面上垂直于叶脉的条纹凸出状态, 确定叶片皱性。叶片皱性分为平滑、 小波 纹、 大波纹。 5 . 1 . 2 . 21卷简叶颜色 在抽蕾前, 观察刚抽 生且未打开卷筒叶的颜色,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a ) 确定卷筒叶颜色。 5 . 1 . 3 苞片 在雄花开放期, 观察仍紧粘附着雄蕾的第一张苞片, 每份种质观察测定株数不少于3株。 5 . ! . 3 . 1 苞肩形状 用5 . 1 . 3 的样本, 观察苞片基部的形状, 按图4确定苞肩形状。苞肩形状分为窄肩、 中肩、 宽肩。 -户几 厂勺 _ 皿 窄 肩中 肩 图4 苞肩形状 5 . 1 . 3 . 2 苞尖形状 用5 . 1 . 3 的样本, 观察苞片顶端的形状, 按图5确定苞尖形状。 宽 肩 苞尖形状分为锐尖、 尖、 钝尖、 钝圆、 5 n y / t1 3 1 9 一2 0 0 7 钝圆且开裂 。 矛.o00 锐 尖 钝尖钝圆钝 圆且开裂 图 5 苞尖形状 5 . 1 . 3 . 3 苞片顶端排列 观察雄蕾顶端苞片排列状况。按图 6确定苞片顶端排列。 片) 、 小覆瓦状( 稍见内 苞片) 、 大覆瓦状( 内 苞片明 显外露) 。 5 . 1 . 3 . 4 苞片外色 用5 . 1 . 3 的样本, 观察苞片外表面的 颜色, 用标准比色卡 (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苞片 外颜色。 5 . 1 . 3 . 5 苞片内色 用5 . 1 . 3 的样本, 观察苞片内 面的 颜色, 用标准比色卡( 色 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苞片内色。 5 . 1 . 3 . 6技片内褪 伍 完全覆盖小覆瓦状大搜 瓦状 图6 苞片顶端排列 用5 . 1 . 3 的样本, 观察苞片内 面颜色由 顶端至基 部褪色状况。苞片内 褪色分为不均匀、 均匀。 5 . 1 . 3 . 7 苞尖颜色 用5 . 1 3 的样本, 观察确定苞片顶端的颜色。 苞尖颜色分为黄色( 褪色) 、 无黄色。 5 . 1 . 38 苞片彩纹 用51 . 3 的样本, 观 察确定苞片外表面上色彩条纹。 苞片彩纹分为无褪色条纹、 有 褪色条纹。 5 . 1 . 3 . 9 苞痕 用5 . 1 . 3 的样本, 观察确定苞片脱落后在果轴留 下的 苞痕状态。 苞痕分为明显、 不明 显。 5 . 1 . 3 . 1 0 苞片形状 用5 . 1 . 3 的 样本, 按图7 测量苞片基部至苞片最宽处的 长度( x)及苞片基部至先端的 长度( y ) , 计算 x 、 y 的比值, 依据比 值确定苞片 形状。苞片形状分为披针形( x / y 0 . 2 8)、 椭圆形(0. 28镇x / y 0 . 3 0)、 卵形( x / y )0 . 3 0 ) 。 脚 不 卷 曲 图7 雄花苞片形状 5 . ! . 3 . 1 1 苞片上举 用5 . 1 . 3 的样本, 观察确定苞片上举姿势。 卷曲 图 8香蕉苞片脱落前行为 苞片上举分为不上举、 一次举一片、 一次举两片或更多。 5 . 1 . 3 . 1 2 苞片脱落前行为 在苞片 脱落前, 按图8 确 定苞片脱落前行为。 苞片 脱落前行为分外卷、 不外卷。 ny/ t 1 3 1 9 一2 0 0 7 5 . 1 . 3 . 1 3 苞片蜡粉 用5 . 1 . 3 的样本, 观察苞片蜡粉状况。苞片蜡粉分为无( 或很少) 、 少、 中、 多。 5 . 1 . 3 . 14苞片凹槽 用5 . 1 . 3 的样本, 观察苞片 外表面上的凹槽状况。 苞片凹 槽分少槽( 或无槽) ( 苞片完 全或几乎完全 光滑) 、 浅沟槽( 苞片表面可见 平行皱摺) 、 深沟槽( 苞片表面有深的平行沟) 。 5 . ! . 3 . 1 5 雄花脱落行为 在 雄花开放期, 观察雄花开后的 脱落行为。雄花脱落行为分为先于苞片脱落、 和苞片同时脱落、 后 于苞片脱落、 雄花( 或中性花) 不脱落。 5 . 1 . 4 雄花 在 雄蕾开花初期, 取未展开的 第一苞片里的雄花进行观察, 每株取10朵雄花( 图9)。 柱 头 花 柱 顶端 复 合花瓣 游离花 瓣 子 房 复 合 花 瓣 圆裂 片 花药 花 丝 图9 雄,及花 5 . 1 . 4 . 1 合生花瓣底色 用5 . 1 . 4 的 样本, 观察花合生花瓣底色( 不含圆 裂片 颜色) ,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b)按最大相似原则 确定合生花瓣底色。 5 . 1 . 4 . 2 合生花瓣粉色 用5 . 1 . 4 的 样本, 观察合生花瓣着色。 合生花瓣着色分为无( 或很少) 着色、 有锈色点、 有粉红色。 5 . 1 . 4 . 3 合生花瓣圆裂片颜色 用5 . 1 . 4 的 样本, 观察合生花瓣圆裂片 颜色, 用标准比色卡( 色卡b)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合生花瓣 圆 裂片颜色。 5 . 1 . 4 . 4 合生花瓣状态 用5 . 14 的 样本, 观察合生花瓣的 状态。 合生花瓣状态分为闭合、 张开。 5 . 1 . 4 . 5 游离花瓣颜色 用5 . 14 的 样本, 观察游离花瓣的 颜色。游离花瓣颜色分为半透明白 色、 不透明白 色、 黄、 粉红。 5 . 1 . 4 . 6 游离花瓣形状 用5 . 14 的 样本, 观察游离花瓣的 形状。 游离花瓣形状分为矩形、 卵形、 圆 形、 扇形。 5 . 1 . 4 . 7 游离花瓣外观 用5 . 1 . 4 的 样本, 观察游离花瓣尖端下的 外观。游离花瓣外观分为无皱褶、 轻微皱褶、 皱褶。 5 . 1 . 4 . 8 游离花瓣尖端发育 用5 . 1 . 4 的 样本, 观察游离花瓣尖端, 按图10确定游离花瓣尖端发育。 游离花瓣尖端发育分为极 少发育、 发育、 很发育。 5. 1 . 4, 9游离技瓣尘形状 n 、 丫 t 1 3 1 9 一2 0 0 7 用5 . 1 . 4的样本, 观察确定游离花瓣尖的形状。游离花瓣尖 形状分为线状、 三角形、 钝形。 5 . 1 . 4 , 1 0 花丝颜色 用5 . 1 4 的样本, 观 察花丝 颜色, 用标准比色卡( 色卡b)按最 大相似原则确定花丝颜色。 5 . 1 . 4 . 1 1 花柱底色 用5 . 1 4 的样本, 观察花柱底色, 用标准比色卡( 色卡b ) 按最 大相似原则确定花柱底色。 5 . 1 . 4 . 1 2 花柱着色 用5 . 1 . 4 的样本, 观察花柱着色。 花柱着色分为 无着色、 紫色。 5 . 1 . 41 3 花柱突出状况 o 极 少 发 育 图 1 0 用5 . 1 . 4 的样本, 观察花柱与合生花瓣圆 裂片基部比 较的突出 情况。花柱突出情况分突出、 平齐、 嵌人。 5 . 飞 , 4 . 1 4 花柱形状 用5 . 14 的样本, 观察花柱形状。 按图n确定花柱形状。 花柱形状分为直、 顶部弯曲、 基部弯曲、 弯两次。 5 . 1 . 4 . 1 5 柱头颇色 用5 . 1 . 4 的 样本, 观察柱头颜色,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b)确定柱头 颜色。 5 . 1 . 4 . 1 6 子房形状 用5 . 1 . 4的样本. 观察雄花子房形状。按图 12确定雄花子房形状。雄花子房形状分为直、 弯。 认牡了弯 叭扒妇口直 干 厂 顶部 弯 曲基 部 弯 曲弯 两 次 图 11花柱形状图 12雄 花子房 形状 5 . 1 . 41 7 子房底色 用5 . 1 . 4 的 样本, 观察子房底色, 用标准比 色卡( 色卡b)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子房底色。 5 . ! . 4 . 1 8 子房着色 用5 . 1 . 4 的 样本, 观察子房着色情况。子房着色分为极少着色、 紫红。 5 . 1 . 4 . 1 9 胚珠列数 雌花开花后 , 果实充实前, 每穗果随机选取 3 根果指, 图 13 观察幼果的横切面每心室胚珠排列数,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1 列/ 室。 5 . 1 . 5 花序与果穗图 5 . 1 . 5 . 1 穗柄长度 在收获 期, 测量果穗从假茎抽出处至第一梳果着生的 穗柄外弯的长度, 每份种质测定株数不少于3 株,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i ctn。 5 . 1 . 5 . 2 穗柄粗度 用5 . 1 . 5 . 1 的样本, 测量穗柄长度 1 /2 处的周长,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i c m。 n y / t 1 3 1 9 一2 0 0 7 5 . 1 . 5 . 3 稼柄空节数 用5 . 1 . 5 . 1 的 样本, 观察记录从假茎抽出点至第一梳 果间的穗柄不着生果实的节数。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 到 1 节。 5 . 1 . 5 . 4 稼柄颜色 用5 . 1 . 51 的样本, 观察雌花开放时的穗柄颜色, 用标 准比 色卡( 色卡a ) 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穗柄颜色。 5. 1 . 5. 5稿柄毛 昏 嘎 卧 2 列/ 室4 列/ 室 图 13胚珠列数 用 5 . 15 . 4的样本, 观察包括穗柄毛状况, 穗柄毛分为无毛、 少毛、 毛多而短( 2二 ) 、 毛多而长 ( )2 二 ) 。 5 . 1 . 5 . 6 结果花性 幼果生长期, 观察形成果实的花性别。结果花性分为雌花、 两性花。 5 . 1 . 5 . 7 花轴位置 收获期, 观察花轴的生长位置, 每份种质观察株数不少于3 株, 按图14确定花轴位置。 花轴位置分 垂直向下、 向下斜生、 弯曲下弯、 水平伸展、 直立向上。 冲 气 号飞 垂 直 向下向下 斜 生弯 曲下 弯水 平 伸 展直立 向 l 图 14花轴位置 5 . 1 . 5 . 8 花轴外观 选取在高温季节生长的 果穗至少3 株, 收获时观察花轴的外观。 花轴外观分为裸露、 具中性花( 1 至几梳中 性花, 以下裸) 、 靠近雄蕾部分具雄花 或苞片、 被中性花或雄花及残存苞片包裹、 被中性花或雄 花包裹但无苞片残存、 雄蕾以上由中性花或两性花形成的小果、 无花轴。 5 . 1 . 5 . 9 雄蓄形状 用5 . 1 . 5 . 7 的 样本, 观察雄蕾, 参照图巧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雄蕾形状。 雄蕾形状分为陀螺状、 披 针形、 近椭圆形、 卵形、 圆形。 雄 0 必 小 扩 陀螺 状披 针 形近 椭 圆 形卵形 圆形 图 巧雄蓄形状 5 . 1 . 5 . 1 0 雄曹大小 用 5 . 1 . 5 . 7的样本, 测量雄蕾的长度和最大直径 ,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 精确到 1二。 ny/ t 1 3 1 9 一2 0 0 7 5 . 1 . 5 . 1 1 果穗位皿 用 5 . 1 . 5 . 7的样本, 观察果穗生长形态上偏离垂直方向的角度。果穗位置分为垂直、 微斜、 斜生、 水 平、 直立。 5 . 1 . 5 . 1 2 果穗形状 用51 . 5 . n的样 本, 观察果穗的形状。果穗形状分为长圆柱形( 果穗长度不小于果穗直径的2 倍) 、 短圆柱形( 果穗长度小于果穗直径的2 倍) 、 截锥体( 圆台 形) 、 不 对称果穗且果轴接近直、 果轴弯曲、 螺旋形。 5 . 1 . 5 . 1 3 果稼结构 用5 . 15 . 11的样本, 以 手掌和拳头为参照物判断果穗梳果的排 列状况( 果梳间的松紧 度) 。 果穗结 构有疏松( 梳间可轻易放人拳头) 、 紧凑( 梳间可放人手掌, 但不能放人拳头) 、 很紧凑( 梳间不能放人手 掌) 。 5 . 1 . 5 . 1 4 梳形 用5 . 1 . 5 . 11的样本, 计数每穗果三层果的梳数( 两排果向相反方向弯曲的, 按三层果计) 。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1 梳/ 穗。以三层果梳数确定梳形的 整齐度。梳形分为整齐( 三层果梳数0 一1 . 0 梳/ 穗) 、 较整齐( 三层果梳数 1 0 梳/ 穗一 2 . 0 梳/ 穗) 、 不整齐( 三层果梳数)2 . 0 梳/ 穗) 。 5 . ! . 5 . 1 5 果穗长度 用5 . 1 . 5 . 11的样本, 测 量果穗头梳至末梳果实的 长度,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i c m 。 5 . 1 . 5 . 1 6 果穆粗度 用5 . 1 . 5 . 11的样本, 测量果穗1 / 2 长度处的周长,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i cln。 5 . 1 . 5 . 1 7 果祖梳数 用5 . 1 . 5 . n的样本, 计数果穗的梳数,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1 梳/ 穗。 5 . 1 . 5 . 1 8 最大梳果指数 用5 . 1 . 5 . n 的 样本, 计数果穗最大梳的果指数,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1 根/ 梳。 5 . 1 . 5 . 1 9 第三梳果指数 用 5 . 1 . 5 . 11 的样本, 计数果穗第三梳的果指数,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 1 根/ 梳。 5 . 1 . 5 . 2 0 总果指数 用 5 . 1 . 5 . 11 的样本, 计数果穗的总果指数,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 1 根/ 梳。 5 . 2 生长结果习性 每份种质 测定株数不少于3 株。 5 . 2! 定植至现蓄的时间 记录 植株定植至现蕾的时间,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天。 5 . 2 . 2 定植至收获的时间 记录 植株 定植至收获的时间,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天。 5 . 2 . 3 宿根蕉生长周期 记录 植株 第一茬蕉收获至第二茬收获的时间,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天。 5 . 2 . 4 开花期的青叶数 观察记录 植株现蕾至雌花苞片打开时功能叶片数,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1 片/ 株。 5 . 2 . 5 收获时的青叶数 观察记录收获时植株的功能叶片数,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1 片/ 株。 5 . 2 . 6 植株抽生的总叶数 记录植株定植前的叶数和定植至现蕾植株抽生的叶数, 并计算总叶数,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 l 0 n y / t 1 3 1 9 一2 0 0 7 01片/ 株。 5 . 3 果实性状 收获时观察果穗, 每份种质观察株数不少于3 株。 5 , 3 . ! 果指位置 用53 的样本, 选取各果梳内排中央1 根果指, 观察其绕果轴生长的情况。 果指位置分为弯向 果 轴、 平行于果轴、 向 上弯4 5 . 、 垂直于果轴、 下垂。 5 . 3 . 2 果顶形状 用5 . 3 的 样本, 观察果指顶端形状( 以正造果为主) , 参照图16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果顶形状。 果 顶形状分为尖、 长尖、 钝尖、 瓶颈状、 圆。 刀 了叭 刀几 长 尖钝 尖瓶颈 状 图 16果顶形状 5 . 3 . 3 果顶花器残存 用5 . 3 的样本, 观察果实果顶花器残存情况。 果顶花器残存分为无残存、 花柱宿 存、 花柱基部宿存、 干枯的花柱及花瓣残存。 5 . 3 . 4 果指弯形 用5 . 3 的样本, 观察果指的纵向弯曲形状。 参照图17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确定果形。 果指弯形分 为直、 微弯、 弯、 末端直( 基部弯) 、 5形弯曲( 双弯) 。 0 ; 叹 议 直微弯弯末端 直5 形 弯 曲 图 17果指形状 5 . 35 果形 用5 . 3 的样本, 观察果指大体的形状。果形分为圆形、 长柱形、 葫芦形、 椭圆形。 5 . 3 . 6 果指外弧长度 用5 . 3 的样本, 测量果形弯曲的种质果穗第二梳、 中间梳及末梳各外排中 央1 根果的 果身外弧长度 ( 不含果柄)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1 cln 。 5 . 3 . 7 果指内弧长度 用53 的样本, 测量果形弯曲的果 穗第二梳、 中间梳及末梳各外排中央1 根果的果身内弧长度( 不 含果 柄) 。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i c m 。 5 . 3 . 8 果指长度 用5 . 3 的样本, 测量果穗第二梳、 中 间梳及末梳各外排中 央 1 根果指的果身中心线的长度 不含果 柄) 。 果形直的测量果柄与果身交界至 果顶的长度, 果形弯曲的计算果指外弧长和内弧长度的平均值。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1 二。 l 1 n、/ t 1 3 1 9 一2 0 0 7 5 . 3 . 9 果指粗度 用5 . 38 的样本, 测量果指中 部处的周长,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i crn。 5 . 3 . 1 0 果柄长度 用53 的 样本, 测量中间 梳外排中间5 根果指的果柄长度( 不含并生的部分) ,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l mm 。 5 . 3 . 1 1 果柄粗度 用5 . 3 . 8 的 样本, 面向 果梳, 测量果柄中间处的 宽度,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l mm 。 5 . 3 . 1 2 果柄毛 用5 . 3 的 样本, 观察果实果柄表面的 茸毛。 果柄毛分为无毛、 有毛。 5 . 3 . 1 3 果指横切面 用5 . 3 的样本, 观 察果梳中间果指的横切面, 按图18确定 果指横切面。果指横切面分为棱角明显、 微具棱角、 圆形。 庭爵 ) 棱 角 明显微 具棱 角 圆 形 图 18果指横切面 5 . 3 . 1 4 生果皮色 用5 . 3 的 样本, 观察未催熟果实果皮的颜色, 用标准比色卡( 色卡b)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生果颜 色。 5 . 3 . 1 5 生果肉色 用53 的 样本, 观察未催熟果实的 颜色, 用标准比色 卡( 色卡b)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生果肉 色。 5 . 3 . 1 6 株产 用5 . 3 的 样本, 将果穗在头梳蕉指前s cm 处的果轴砍下, 末梳 底部果轴砍齐, 测定果穗的重量。 结 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i k go 5 . 3 . 1 7 单果重 用5 . 3 . 16的样本, 称量果穗中间梳中间5 根果指的 质量。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1 90 5 . 3 . 1 8 种子数 用5 . 3 . 16的 样本, 在果穗上、 中、 下各部位随机选取3 根( 共9 根) 果, 计算果指的 种子数, 结果以平 均值表示, 精确到1 粒/ 果。 5 . 3 . 19种子表面情况 观察种子表面情况。按最大相似原则确定种子表面平滑度, 种子表面分为平滑、 皱缩。 5 . 3 . 2 0 种子形状 观察确定种子的形状。种子形状分为扁平、 角状( 似锥体) 、 球状、 扁球状。 5 . 3 . 2 1 熟果皮色 用5 . 3 . 16的样本, 在适温( 1 8o c 一 2 4o c)、 适湿( 85%一 95% r l l ) 及s o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