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7 5 1 8 0 1 0 e1 1 备案号:2 2 0 6 6 - - 2 0 0 7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 y t6 6 8 6 - - 2 0 0 7 井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t e c h n i c a lc o d eo i lc r o s s w e l ls e i s m i cd a t aa c q u i s i t i o n 2 0 0 7 1 0 0 8 发布2 0 0 8 0 3 0 1 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数据采集设计一 4 野外施工 5 质量控制, 6 资料整理 7 资料验收 8 资料存档与上交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书格式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井问地震仪器班报格式 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档案卡格式 附录d ( 资料性附录)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施工总结格式 附录e ( 规范性附录) 井问地震数据标签格式 s y t6 6 8 6 - - 2 0 0 7 ,5 7 7 8 8 9他m加 s y t6 6 8 6 - - 2 0 0 7 刖昂 本标准的附录b 、附录c 、附录e 是规范性附录,附录a 、附录d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又生。 1 范围 井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井间地震( c r o s s w e l ls e i s m i c ) 数据采集作业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全过程。 s y t6 6 8 6 - - 2 0 0 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 y t5 1 7 1 石油物探测量规范 s y t5 4 5 4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规程 3 数据采集设计 3 1 项目设计 3 1 1 井区位置及所用井组分布 对拟实施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井区位置和井组分布进行说明。 3 1 2 地质任务和项目要求 应明确项目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主要包括: a ) 地质任务和( 或) 项目目标。 b ) 施工工期和预测工作量。 3 1 3 项目组织与协调 在人力资源和项目实施等重点环节上进行缜密安排,设计应包括: a ) 参加数据采集的人员总数以及构成。 b ) 项目协调。 3 1 4 施工要求 明确不同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其中包括: a ) 施工前期准备。 b ) 施工中工序等设计。 c ) 施工后井场等方面的处理。 3 1 5 技术措施 说明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a ) 观测系统设计:基于地质任务和项目目标,确定观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手段。 b ) 采集参数优化:基于数据处理和解释,确定基本原则。 c ) 野外试验:资料分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调整及确定。 d ) 施工方案设计:提出基于观测系统设计的现场施工方案的设计思路。 3 1 6 井况、井场基本条件和设备要求 应对拟投入施工的设备及主要参数进行说明。 通过现场踏勘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分析井况和井场条件对井下设备的要求,确保所用设备能适应 】 s y t6 6 8 6 - - 2 0 0 7 实际条件。主要说明应包括: a ) 井况和井场基本条件。 b ) 井下激发系统:主要是井下激发源性能参数的说明,即激发的主要波场类型( p 波、s 波或 p 波、s 波联合激发) 、带宽、能量;井下激发源的直径、耐温、耐压、推靠( 解锁) 性能以 及对井况的要求等说明。 c ) 井下接收系统:使用的级数、级间距、接收分量、带宽、噪声、一致性等,短节直径、耐温、 耐压、推靠( 解锁) 性能以及对井况的要求等说明。 d ) 地面设备:主要包括工作环境及条件要求,尤其在冬、夏两季施工的条件要求。 3 1 7q h s e 控制 q h s e 控制主要按以下要求设计: a ) 质量控制体系。 b ) 井场h s e 管理体系。 3 2 采集技术设计 3 2 1 地质任务和项目目标 采集设计是围绕具体的地质任务和项目目标进行,应逐条落实。 3 2 2 资料收集与分析 收集与项目实施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a ) 地质资料:区域地质资料、目的层地质构造、地层和岩性等描述。 b ) 钻井资料:钻井完井报告、井况资料、岩性柱状图、钻井轨迹数据等。 c ) 测井资料:综合测井图,声波、横波、自然伽马、密度、自然电位、电阻率、声幅和井径等 主要测井数据。 d ) 井区开发资料:观测井段油气开采状况、射孔段分布、套管现状、目的层温度和压力、附近 井生产状况等。 e ) 地面地震资料和v s p 资料:主要目的层地面地震构造图、过井地面地震剖面、该井或附近井 v s p 测量数据、地震速度资料等。 f ) 根据收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3 2 3 井场踏勘 对井场周围地区进行现场踏勘,获得进行数据采集设计和施工所必需的现场资料。 a ) 井场周围情况及人文环境( 场地大小、地形、道路和居民居住点分布等) 。 b ) 井场周围可能的噪音源调查( 电网、周围井的注采状况、井中气体、公路和铁路等) 。 c ) 绘制踏勘简图。 3 2 4 井况分析 井况分析( 套管结构、套管畸变、水泥环固结状况等) 主要考虑对数据采集质量的影响。 a ) 套管畸变对井下设备移动的影响。 b ) 水泥环固结质量对激发和接收质量的影响。 c ) 射孔段和( 或) 开采段对施工和设备的影响。 d ) 钻井的空间位置( 直井、斜井和水平井) 。 3 2 5 设备因素 3 2 5 1 概述 设备因素与观测系统设计紧密相关,设计中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 2 5 2 激发因素 根据井况条件确认井下设备物理尺寸、应用条件以及电缆种类、震源缆车及深度控制措施等。不 同震源应考虑以下内容: 2 s y t6 6 8 6 - - 2 0 0 7 a ) 重锤震源: 1 ) 推靠、收臂性能( 推靠性震源) ; 2 ) 激发能量和频率; 3 ) 无破坏性( 推靠性震源) 。 b ) 可控震源( 包括压电、偏心轮、液压) : 1 ) 扫描方式:线性和( 或) 非线性; 2 ) 扫描频段:最大扫描频段范围; 3 ) 扫描长度和记录长度:应考虑目的层的纵波和横渡反射的传播时间; 4 ) 驱动幅度; 5 ) 扫描信号及相关子波特征( 扫描信号的畸变、相关子波的相位特征等) 。 c ) 空气枪: 1 ) 气枪容积; 2 ) 组合能力; 3 ) 管波抑制。 d ) 电火花: 1 ) 工作电压; 2 ) 电容量和电储能量; 3 ) 充电周期等。 3 2 5 3 接收因素 接收因素包括: 检波器和( 或) 水听器级数。 级间连接长度。 级间连接方式。 与采集能力和效率有关的因素( 采样率、级数、数传速率和内存容量等) 。 井下仪器的前放增益范围等。 电缆种类、缆车和深度控制措施。 3 2 5 4 地面仪器因素 地面仪器因素包括: 数据采集现场监视系统。 井下状况监视设备。 井下设备控制系统。 仪器下井装备。 电源、车辆及必需的工作环境。 3 2 6 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设计 3 2 6 1 概述 根据地质任务、井间地震的观测特点以及设备情况设计多套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方案。从观测系 统设计角度,基于初至波的速度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的观测系统设计应该有别。 3 2 6 2 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设计内容 3 2 6 2 1 通过已有相关资料的初步解释,分析主要目的层段的井间地震条件,建立井间地震模型。 3 2 6 2 2 按照设计的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方案进行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用于分析目的层地震波 场响应,为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方案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包括: 地震射线模拟。 3 s y t6 6 8 6 - - 2 0 0 7 声波方程模拟。 弹性波方程模拟:对于采用三分量数据采集,应使用弹性波方程模拟。 3 2 6 3 理论地震响应分析与评估 3 2 6 3 1 速度层析成像要求: a ) 穿过目的层的地震射线数( 炮检对数) 要大于网格化后的面元数( 或待求的空间速度点的个 数) 。 b ) 目的层地震射线分布较为均匀。 3 2 6 3 2 反射波成像要求: a ) 目的层的入射角要小于临界角。 b ) 观测点间距应满足空间采样定理,防止空间假频出现。其相邻两观测点距离d a 应满足: 如菱 式中: d 相邻两观测点距离,单位为米( m ) ; 。最小层速度,可根据声波测井或v s p 资料得到,单位为米每秒( m s ) 二。期望最高频率,单位为赫 兹 ( h z ) 。 c ) 时间采样盛应满足采样定理: 出亮 式中: d f 时间采样,单位为秒( s ) 。 ( 2 ) d ) 目的层反射覆盖次数分布较为均匀。 3 2 6 3 3 通过对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和评估,最终确定观测系统方案和采集参数,并据 此完成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设计图件及文档。 3 2 6 3 4 绘制用于施工的观测系统基本图件。 3 2 6 4 观测基准面要求 设计中要统一激发、接收起算基准面。 3 2 7 施工设计 3 2 7 1 人员分工 应按专业分工,避免施工过程混乱,责任到人。数据采集施工现场可分为四组: a ) 激发班组:负责井下震源的操作。 b ) 接收班组:负责井下接收系统的操作。 c ) 生产控制班组:负责协调激发接收班组、数据采集质量监控和施工进度等。 d ) 协调班组:主要负责在施工期与甲方( 采油厂) 协调井场设备、井处理等有关事宜。 3 2 7 2 工序优化及施工计划 工序优化及施工计划包括: a ) 按观测系统设计要求制定并优化施工工序。 b ) 按观测系统设计要求优化观测方式,如共炮点共接收点等。 c ) 统一激发、接收起算深度基准面。 d ) 接收、激发提升和下放顺序。 e ) 提放速度和每一次间隙时间。 f ) 确定考核点( 位置、时间等) 。 g ) 制定计划进度。 s y t6 6 8 6 - - 2 0 0 7 3 2 7 3 现场班报等档案的记录准则和责任 按要求准确及时记录现场施工等信息,要求: a ) 班报填写应字迹清楚,内容尽量详尽并表达准确。 b ) 相关人员应在班报上签字,责任落实到人。 3 2 7 4 激发接收同步控制约定 同步信号误差范围为1 个样点,并保持稳定。 3 2 7 5 施工h s e 的要求 施工期应遵循h s e 规定,规划细则。基本内容包括: a ) 井场施工人员健康和安全要求。 b ) 井场安全与应急预案。 c ) 井场环境检查与保护。 d ) 井下设备故障应急方案。 3 2 7 6 数据文件命名约定 数据文件命名应反映所在井区、施工年度、炮井、接收井及观测扇区序号 共炮点和( 或) 共接 收点 ,扇区的大小取决于接收系统的级数。 示例:d g 2 0 0 4 一s x 一r a b ( x ) i x ;表小地区,2 0 0 4 表示年度,s 表示激发井,r 表示接收井,x 表示井名,a 表示炮点位置序号,b 表示接 收点位置序号( 对于多级检波器,按最浅一级设置) ,括号内数据表示重复观测序号。 3 3 编写数据采集设计书 按31 和32 要求编写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书( 格式参见附录a ) 。 4 野外施工 4 1 设计的审批 野外施工应在数据采集设计书审批通过后实施。 4 2 井位测量 4 2 1 用于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所有井位位置须重新测量。 4 2 2 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技术要求按s y t5 1 7 1 的规定执行。 4 2 3 如果深度相对参考点从井日起算,应测量井口到地面的距离( 如三通至地面的距离) 。 4 3 井场准备及井处理 与井场负责单位协商井处理和井场准备问题,确保顺利施工。 4 3 1 井处理过程主要包括: a ) 洗井。 b ) 通井测试。 c ) 清蜡( 无射孔则不需) 。 d ) 用井径规探测套变。 e ) 打桥塞( 在影响接收时) 。 4 3 2 井场准备: a ) 电源。 b ) 作业车等地面设备。 4 4 施工前试验 4 4 1 激发:根据设计选定的井下震源,应按设计的最小、最大炮检距确定近、中、远炮检距,分 别进行激发对比试验。主要内容有: a ) 激发能量:根据现场监视记录或回放记录的打印结果,观测有效信号,要求初至波清晰、续 s y t6 6 8 6 - - 2 0 0 7 至波能量较强。 b ) 多次激发一致性:重复观测的初至时问误差不宜大于1 个样点。 c ) 频谱特性:要求反射波的优势频率宜高于按1 4 波长计算分辨项目地质目标的频率,并具有 较宽的频带。 d ) 对于推靠性震源,需测试其耦合性和推靠性能。要求当震源推靠井壁后,放松电缆1 m 2 m , 震源不会受重力影响向下滑动。 4 4 2 接收:根据设计选定的井下接收系统,应进行以下试验: a ) 检波器: 1 ) 耦合性; 2 ) 推靠收臂性能( 状况、顺序、时间) ; 3 ) 多级检波器极性; 4 ) 通过不同炮检距离对前放增益进行试验,一旦确定,尽量保持一致。 b ) 水听器:多级一致性、灵敏度、信噪比等。 4 4 3 数传校验:应进行数传试验,确认无误。 4 4 4 地面仪器的测试应包括: a ) 数据采集现场监视及处理功能、实时性能等。 b ) 数据采集现场对井下设备的控制功能。 c ) 数据转储和备份功能。 4 4 5 电缆、电缆拉伸、电缆连接器检测和深度控制措施,按有关要求进行相关检测: a ) 常规电缆检测按s y t5 4 5 4 的规定执行。 b ) 特殊电缆检测按相应的工业标准执行。 c ) 深度记数和校验。 4 4 6 仪器连调与测试:仪器连调与测试应进行时断信号测试,极性遵循s e g 标准。 4 4 7 井下环境测试:通过井下环境测试,并与井下仪器工作条件对比,确保能正常工作。井下环 境测试包括: a ) 温度。 b ) 压力。 c ) 井液等。 4 5 数据采集 4 5 1 对根据设计和实验的结果确定的施工方法和参数进行数据采集。 4 5 2 应按工序实施震源和接收排列的移动和定位。 4 5 3 井下仪器每次移动推靠后,接收电缆宜放松2 m 5 m 。观测完后,待电缆恢复承受力后井下 仪器方能收臂移动。 4 5 4 对于推靠性震源,在采用共炮点观测方式时,如果连续激发次数过多,宜根据井况微调激发 点位置,微调距离不得超过02 m 。同时应注意记录微调后的深度值。 4 5 5 施工过程中应按要求填写井间地震仪器班报,见附录b 。对特殊事件应有详细的备注。 4 5 6 观测时如遇意外中断,待恢复观测时,至少需要一个激发重复观测记录,并与原来的观测记 录进行对比,其初至时差不能大于一个时间采样,振幅量级相当。 4 5 7 观测结束或观测中断且井下仪器提至地表,需对其进行检查、调试和保养。 4 5 8 在每次电缆移动后,现场地面仪器操作员和电缆操作员都要口头相互核对当时记录的深度值。 4 6h s e 4 6 1 执行项目合同中的有关h s e 规定。 4 6 2 协调工农关系。 6 5 质量控制 s y t6 6 8 6 - - 2 0 0 7 5 1 现场监视 5 1 1 通过现场数据实时回放,p 波初至应能清楚分辨。信噪比低时需通过垂直叠加改善,可分辨 的道数不低于9 5 ,否则不可进行下一次激发。 5 1 2 同步信号准确。在连续观测中,初至的变化应是渐变的。当激发点和接收点的深度相近时, 可利用简单的时距关系求取其速度,并与相应的测井速度对比,如果差异较大,应查明原因。 5 1 3 无明显强能量持续于扰噪音。 5 2 考核点 5 2 1 每一个完整的共炮点扇面( 最浅接收点至最深接收点) 至少有一个共炮点子扇面( 由接收系 统的级数决定) 作为考核点,试验点可作为考核点。 5 2 2 在相同位置上两次观测的数据精度要求初至差不大于一个采样点。 5 3 仪器检测 所有施工设备的动态检测。动态检测内容主要包括: a ) 工作状况:井下温度、压力、推靠收臂、数传、电缆、漏电等。 b ) 深度误差:作业完成后井下设备返回后的所测深度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 5 4 原始数据质量评估 5 4 1 合格品应满足: a ) p 波初至起跳清晰,可分辨的道数不低于9 5 。 b ) 激发信号、起跳时间准确。 c ) 主要目的层反射波不受干扰波的严重影响。 d ) 激发点和接收点的深度误差小于千分之一。 e ) 测量班报等记录正确、详尽,并具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班报记录的参数与实际数据文件中的 要求一一对应。 f ) 原始数据室内解编正确无误。 5 4 2 不合格:凡上述中任意一条不符合的视为不合格品。 6 资料整理 6 1 班报整理 6 1 1 按时间记录顺序整理班报,使其与采集的数据文件对应。 6 1 2 按电子文档或纸文档保存并提供给用户。 6 2 监视记录整理 6 2 1 监视记录按数据文件存档,凡通过垂直叠加满足质量要求的,将叠加后的结果作为监视记录 存档,其中需标注叠加次数等参数。 6 2 2 数据文件中的记录头内容包括工作日期、队号、施工井号、当日震( 炮) 次、文件号、激发、 观测点深度及范围。 6 2 3 有关监视记录的信息可填在仪器班报上,包括工作日期、队号、施工井号、当e 1 震( 炮) 次、 文件号、激发和观测点深度、叠加次数,初至是否清晰、评估说明。 6 3 原始采集数据整理 原始采集数据整理包括井位测量、井间地震采集数据、测量后的声幅测井等。 6 4 建立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档案卡 按井对建立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档案卡,见附录c 。 s y t6 6 8 6 - - 2 0 0 7 6 5 观测基准面要求编写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施工总结 编写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施工总结( 格式参见附录d ) 。 7 资料验收 项目结束后,编写报告,根据上交的资料进行全面验收。 7 1 基础资料验收 a ) 井位测量资料。 b ) 设备测试资料符合规定、齐全。 c ) 仪器班报、井况资料、档案卡等内容填写认真,主要内容完整。 7 2 井间地震采集资料验收 a ) 检查试验资料的合理性。 b ) 施工方法、施工因素和采集工作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 ) 检查监视记录、质量评估、考核点等资料的可靠性并分析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d ) 原始资料回放正确无误,与班报等资料一一对应。 8 资料存档与上交 8 1 上交资料要求 上交资料填写应准确无误、字迹清楚,不得任意涂改,由队经理或技术负责人检查,7 d 内上交 主管部门验收和存档。 8 2 填写数据标签 详细说明存储介质和存储格式。井间地震数据标签格式见附录e 。 8 3 上交资料 上交资料包括: a ) 数据采集设计书。 b ) 施工班报。 c ) 监视记录及文档。 d ) 采集的原始数据( 磁带或光盘) 。 e ) 地面测量数据。 d 施工总结报告。 g ) 档案卡一式两份。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书格式 a 1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书封面1 格式见图a1 。 s y t6 6 8 6 - - 2 0 0 7 图a 1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书封面1 格式 a 2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书封面2 格式见图a2 。 l o 图a 2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书封面2 格式 s y t6 6 8 6 - - 2 0 0 7 图a 3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书目录格式 s y t6 6 8 6 - - 2 0 0 7 1 2 情颦旧辅联斟黯基蛾眯孵藉麟碧唇泰_【匝 懈颦骧最椎基燃甍疽软 一瞄蛰掣埭檗一 目噼蓝 s y t6 6 8 6 - - 2 0 0 7 、r 趣g h 增 鼯整 墨驰量嘲蜒 皤芒蜷雌基 崩 啦 , 坦 基 鉴 帽 话 型 耐 如高 整 站 g 粼嗣 量魁 m 葺 饼 稚 擘薹 擐 至鍪 躲 帐 j 填餐 螺拍籍景纂 f _ 垃 二y 脚雌:盂棋 一 善 刨 趟 耋s 掣 靶 妊划曜键 斟 扫 圈 舞 出矧 蜡 骚 划 世 辎s 掣蒜 船 重 稚 犍 #趟驻 基鼎 蜊 朔 雠 型 1 1 1 垛 辎 悄 心 盘 址 敞 纠 辎 靶埘垂越瓣蜊器 锄】 幅 矧出 辑瞧 聪 出 件涩 一 n 酷啦 捺柏磐 担 辖逛心 恤 懈 基 毯 脚 走 刈皿旷掣 谊 口 蚓 赵 燕 划 姐 , 连 齄 姆 睡癸邕越懈瓣瓤 鼹 划甘幄椒骚 制 删 廷世嘲招d鞋 饰 暑巅 士 趔 l 靼瓣y 脚 蜊 鹤 鬟s 臻蝼 垛 嚣 鼋 姬铽趣捌毅甜面 斟 每 最鞍 蓁霎 萋霪 樱 丑嚣 蜊嚣 苕堪 露 嫠s最离裁磺燕矮 善 鲻 空 面l 坦辱 收 辱 彘 蟮强媾小由 圹矗髓 n k k 型 垂士鞍引善】丑 蜊 一 聪g嚣 善 l 掣 , _ _ 遥皑趟 皑 鲻 增 _ 、 幅靼辖罱椎基心眯孵糕樱簧唇采_【僻 。_悄暑韬枣辎疑难警碳咪肇簸蠼鲁垦撒n s y t6 6 8 6 - - 2 0 0 7 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档案卡格式 1 4 图c 1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档案卡封面格式 c 2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档案卡说明格式见图c2 。 s y t6 6 8 6 - - 2 0 0 7 图c 2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档案卡说明格式 s y t6 6 8 6 - - 2 0 0 7 躯娃笔蜷 面 逛 警 掣妊是 副褂恤bj 璀 妊 铽哥型妊 妊 彝辅 删刳露 戤 捌 鼎 趣 粼嚣 牦|型 磐班 巳 蜮 址 赔囊 垒剞 擎莩螺 稚榷 箍 敬 趟峭惴 璺善 剥 杈辍喵菇 盛 船 蝼鲻脚 锁鲻鲻 擗 供 _ 蹰 淄 锄 髓 躜盥 彝震 匪 啦秘靼螋 j 盂 _ 蹈 、 警 鲻 霆 h 剐 厘 厘 蒋 瓤 糕 蔫 曹罄轶 删 革鞍 “ 嚣 露辎 上】 一 兽 删鹅善 忙 副划 捺 键 d j 辎接垂 蠼 霹厘嫩橄 羲 翊杂燕燕辎 脉 出 丑 型 矧 划 也 堪誓鲁 擎鼎 厘 啦 垦睾 螺 彀 d 辎 舟 抖 鼎 餐 蒜籁册捌婚燃嘲 螺 啦 鼯 出垂 懈 审l l划器蓝掘潍 鼯坠帮蜓鼎 矧 岳 辖 极 臻 业 饰勰喀 疆 , 聪世 螺 螽抠颦援 面 采 趔 1 斗 删 掣 翟 峨罹 艄咧h脚曜捌皿旷脚 逛 回 丧 * 誊磊趣婶拉 瞳 杀 越 善 蘸 拯 目g昌 kkn 爵埘 螺 副 懈 褂辍蝗摄涨趟裂 拦谊 世蟛 粼 出 哥 粼收嚣 制 丑i 】 鼍 1 皿 鞍极 惶蚓姬 莲 稚 * l 蝾撼 划 鞋 谁 口 嫩转轶韬 蚓 雌基 螺 摧鞲藉f扩 甚 辕怅根抿 轶*蒜_ 蠕 垛 嚣 霹褪橱赵毪需越蛰裸 咖 涣 q蛩 艇 螺 岳椒鞍漳妆稔蜒 嫒 魍 口 雕划划撼嚣 饕 掣嫩 趔 *艇 替 昱 屯 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转公司团建活动方案
- 韩语发音考试题及答案
- 管道保温考试题及答案
- 古代变法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保险考试题及答案
- 阜阳话考试题及答案
- 财务成本预算编制模板涵盖项目分析功能
- 企业人员招募面试与评价记录表
- 法律造价考试题及答案
- 食品质量检测合格承诺函5篇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件完整版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大学语文》普通高等院校语文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学校护学岗制度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燕子矶水厂改建工程(净水厂工程)环评报告表
-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下册单词(含音标)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春》 课后提升训练试卷
- T-CPQS C010-2024 鉴赏收藏用潮流玩偶及类似用途产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