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u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第3部分信令传输.pdf_第1页
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u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第3部分信令传输.pdf_第2页
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u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第3部分信令传输.pdf_第3页
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u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第3部分信令传输.pdf_第4页
2ghz+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u接口技术要求第二阶段第3部分信令传输.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 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 d ,t13 7 4 1 7 2 0 0 7 2 g h zt d s c d m 删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i u 接口技术要求( 第二阶段) 2 0 0 7 0 5 16 发布 ( 第1 部分至第7 部分) 2 0 0 7 - 0 5 - 16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y 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2 gh zt d s c d m 删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iu 接口技术要求( 第二阶段) 第3 部分:信令传输 t e c h n i c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l ui n t e r f a c eo f2 g h zt d - s c d m a w c d m a d i g i t a lc e l l u l a rm o b i l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 ( p h a s ei i ) p a r t3 :s i g n a l l i n gt r a n s p o r t ( 3 g p pt s 2 5 4 1 2v 4 1 0u t r a ni ui n t e r f a c es i g n a l l i n gt r a n s p o r t ,i d t ) 2 0 0 7 - 0 5 - 16 发布2 0 0 瑚5 _ 1 6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前 l 2 3 4 5 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a 1 m 层o r a n a p 信令承载 5 1 介绍” 5 2c s 域的信令承载- 5 3 p s 域的信令承载- 5 4 信令承载提供的服务 目次 q 1屯吧吧屯吧吗嘻 y d 厂r18 7 4 3 _ _ 2 0 0 7 刖舌 本部分是( ( 2 g i - i z t d s c d m a w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 u 接口技术要求( 第二阶段) 标准之 一,该标准共分7 个部分: 一第1 部分:总则 一第2 部分:层一 一第3 部分:信令传输 一 第4 部分: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 r a n a p ) 信令 一第5 部分:数据传输与传输信令 一第6 部分:用户平面协议 一第7 部分:服务区广播协议( s a b p ) 2 g h zt d s c d m a w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 u 接口技术要求( 第二阶段) 是2 g h z 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 1 )2 g h z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 2 ) 2 g h z 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钡l 试方法 ( 3 ) 2 g h z 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 4 )2 g h z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 5 ) 2 g h z 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 u 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 6 )2 g h z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 u 接口层二技术要求 ( 7 ) 2 g h z 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 u 接口r r c 层技术要求 ( 8 ) 2 g h z t d s c d m a w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 u 接口技术要求( 第二阶段) ( 9 ) 2 g h z t d s c d m 唧,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 u 接口测试方法( 第二阶段) ( 1 0 ) 2 g h z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 u b 接口技术要求 ( 11 ) 2 g h z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 u b 接口测试方法 ( ( 2 g h z t d - s c d m a w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 u 接口技术要求( 第二阶段) 也是基于3 g p p r 4 的2 g h zw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等同采用( ( 3 g p pt s 2 5 4 1 2 - - u t r a ni u 接口:信令传输( 版本:v 4 1 0 ) 。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贺敬、乌娜、武珂、徐霞艳 i i 2 g h zt d s c d m a w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i u 接口技术要求( 第二阶段) 第3 部分:信令传输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r a n a p 信令消息通过i u 接口的传输方式。 本部分适用于r e l e a s e - 42 g h z w c d m a 、t d s c d m 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i u 接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1 t u - t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q 2 1 0 0 ( 0 7 1 9 9 4 )b i s d n s i g n a l l i n g a t m a d a p t a t i o n l a y e r ( s a a l ) - o v e r v i e wd e s c r i p f i o n i t u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2 1 1 0 ( 0 7 1 9 9 4 ) b i s d na t m a d a p t a t i o nl a y e r s e r v i c es p e c i f i c c o n n e c t i o n o r i e n t e d p r o t o c o l ( s s c o p ) u -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2 1 4 0 ( 0 2 1 9 9 5 ) u - t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2 2 1 0 ( 0 7 1 9 9 6 ) u - t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i 3 6 1 ( 1 1 1 9 9 5 ) 玎u -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i 3 6 3 5 ( 0 8 1 9 9 6 ) i t u - t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7 1 1 ( 0 7 1 9 9 6 ) n u -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7 1 2 ( 0 7 1 9 9 6 ) i t u -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7 1 3 ( 0 7 1 9 9 6 ) n u -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7 1 4 ( 0 7 1 9 9 6 ) i t u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7 1 5 ( 0 7 1 9 9 6 ) i t u -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7 1 6 ( 0 3 1 9 9 3 ) i e t fr f c7 9 1 ( 0 9 1 9 8 1 ) i e t f r f c2 6 8 4 ( 0 9 1 9 9 9 ) i e t f r f c2 2 2 5 ( 0 4 ,1 9 9 8 ) i e t f r f c2 9 6 0 ( 1o 2 0 0 0 ) 3 g p pt s2 5 4 1 0 b - - i s d na t m a d a p t a t i o nl a y e r s e r v i c es p e c i f i c c o o r d i n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f o rs i g n a l l i n ga tt h en e t w o r k n o d e i n t e r f a c e ( s s c f a t n n i ) m e s s a g et r a n s 断p a r tl e v e l3f u n c t i o n sa n dm e s s a g e s u s i n gt h es e r v i c e so f i t u - t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q 2 1 4 0 b - i s d na t m l a y e r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b - i s d na n 证a d a p t a t i o nl a y e rt y p c5 f u n c t i o n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s i g n a l l i n gc o n n e c t i o n c o n t r o lp a r t d e f i n i t i o na n df u n c t i o no fs i g n a l l i n g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t r o l p a r tm e s s a g e s s i g n a l l i n g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t r o lp a r tf o r m a t sa n dc o d e s s i g n a l l i n g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t r o lp m p r o c e d u r e s s i g n a l l i n g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t r o lp a r tu s e rg u i d e s i g n a i l i n g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t r o lp a r t ( s c c p )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t e r n e tp r o t o c o l m d t i p m t o c o l e n c a p s u l a t i o n o v e r a t m a d a p t a t i o n l a y e r 5 c l a s s i e a li pa n da r po v e r 爿玎垤 s t r e a mc o n t r o lt r a n s m i s s i o np r o t o c o l u t r a ni ui n t e r f a c e :g e n e r a la s p e c t sa n dp r i n c i p l e s y d 厂r1 3 7 4 3 _ - 2 0 0 7 r f c3 3 0 9 3 缩略语 s c t pc h e c k s u mc h a n g e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a a la t ma d a p t a t i o nl a y e ra t m 适配层 a a l 5a t ma d a p t a t i o nl a y e r5 a t m 适配层5 a t m a s y n c h r o n o u st r a n s f e rm o d e 异步传输模式 c sc i r c u ks w i t c h e d电路交换 pi n t e r n e tp r o t o c o li n t e r n e t 协议 m 3 u as s 7m t p 3u s e ra d a p t a t i o nl a y e r s s 7m t p 3 用户适应层 m t p 3 - b m e s s a g et r a n s f e rp a r tl a g e r3 - b r o a d b a n d 消息传递部分层3 一宽带 p sp a c k e ts w i t c h e d 分组交换 r a n a pr a d i oa c c e s sn e t w o r ka p p l i c a t i o np a r t 无线接入网应用部分 r n cr a d i on e t w o r kc o n t r o l l e r 无线网络控制器 s a a l - n n is i g n a l l i n ga t m a d a p t a t i o nl a y e r n e t w o r kn o d e 信令a t m 适应层一网络节点 i n t e r f a c e接口 s c c p s i g n a l l i n gc o n n e c t i o nc o n t r o lp a r t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 c t ps t r e a mc o n t r o lt r a n s m i s s i o np r o t o c o l 流控制传输协议 s s c fs e r v i c es p e c i f i cc o - o r d i n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特定服务协调功能 s s c o p s e r v i c es p e c i f i cc o n n e c t i o no r i e n t e dp r o t o c o l 特定服务的面向连接协议 4a t m 层 根据1 3 6 1 ,a t m 用于无线网络控制平面。u r r a n i u 接口中使用的信元头的结构是n n i ( 参见l 3 6 1 的图3 ) 的信元头格式和编码。 5r a n a p 信令承载 5 1 介绍 本节规定支持r a n a p 信令协议的信令承载协议栈。 信令承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以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方式提供可靠的控制平面信令消息传递: 一为单独u e 的区分处理提供分离的独立连接; 一监控单独u e 的“l i e 连接”并给高层提供其连接状况信息: 一提供网络和路由功能; 一在信令网中提供冗余: 提供负荷分担。 5 2 c s 域的信令承载 5 2 1 用于c s 域的协议栈 图1 解释了把宽带信令系统n o 7 作为i u 接口r a n a p 的信令承载的协议模型。对于c s 域,图1 表 示出了服务原语的调用点。此s a p 提供s c c p 原语。 2 i u - c s 控制平面 r a n a p ! 竺! 竺d ) s c c p m 1 p 3 b s a a l n n i 图1r a n a p 和面向l u - c s 域的传递层之间的s a p s c c p 提供第0 类无连接业务和第2 类面向连接业务。通过面向连接链路上移动基站和通过移动 基站建立面向连接的链路来区分连接的移动终端。 一l v l t p 3 - b 提供消息路由选择、鉴别和分配( 只用于点对点链路) 、信令链路管理负荷分担和一条 链路组中的链路之间的转换。排除了多链路组需求的可能。 一s a a l n n i ( a t m 信令适配层网络节点接口) 。 一由以下予层组成:s s c f ( 特定业务协调功能) 、s s c o p ( 特定业务的面向连接协议) 和a a l 5 ( a 1 m 适配层5 ) 。s s c f 将上层的要求映射成s s c o p 的要求,并提供s a a l 连接管理、链路状态和远端处理机 状态机制。s s c o p 提供连接建立和释放并且在信令实体间提供可靠的交换信令信息的机制。适应上层协 议对较低层a t m 信元的要求。 一a n 。 5 2 2 协议业务 5 2 2 1s c c p 业务 按3 g p p t s2 5 4 1 0 的规定使用s c c p 。 5 2 2 2m t p 3 - b 业务 i v l t p 3 - b 应遵守q 2 2 1 0 。 5 2 2 3s a a l - n n i 业务 应有可能使用预先配置的s a a l - n n i 连接作为p v c ,用于i u 接口上的信令传输。 5 3 p s 域的信令承载 5 3 1 用于p s 域的协议栈 p s 域的协议堆栈如图2 所示。标准允许运营商选择2 个标准化的协议之一用于传送s c c p 消息。 图2 指出了i up 域的服务原语的调用点。独立地定义了该信令承载的一个单独的s a p 。此s a p 提 供了s c c p 原语。图2 并不限制其结构。 3 y 叽13 7 4 3 - 2 0 0 7 i u * p s 控制平面 r a n a p 直圈强业 一 s c c p 一一n 卜 8 “卜 删 图2r a n a p 和它的i u l p 域传递层之间豹s a p s c c p 提供第0 类无连接业务和第2 类面向连接业务。通过面向连接链路上的移动基站和通过移 动基站建立移动用户的面向连接来区分连接的移动终端。 一m t p 3 b 提供消息路由选择、鉴别、分配( 只用于点对点链路) 、信令链路管理、负荷分担和一 条链路组中的链路之间的转换。排除多链路集合的需要。 一s a a l n n i 由以下子层组成:s s c f - n n i ,s s c o p 和一a a l 5 。s s c f 将上层的要求映射成s s c o p 的要求,并提供s a a l 连接管理、链路状态和远端处理机状态机制。s s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