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pdf_第1页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pdf_第2页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pdf_第3页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pdf_第4页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 第12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4,Vol34No12 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 2) 增加绿色防控资金投入。 为切实推进绿色植 保技术的示范、推广、宣传、普及等工作,建议通过植 保工程基本建设项目, 加大对采用了生物防治等技 术的绿色植保产品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 增加财政 资金预算投入, 建立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补贴 机制,提高农民使用绿色植保措施的积极性。 3) 加快植保立法进程。 为实现依法防灾和依法 治虫防病,从长远需要看,需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快推 动植物保护法或植物防疫法的立法工作。 从近 期紧迫需要看,应加快推动农作物病虫防治条例 出台,确保重大病虫防控的实施和监管规范运行。 推进绿色植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 政府支持、专家参与、植保系统践行、生产者响应。国 内外的经验证明, 没有掌握绿色植保技术的农业生 产者,不可能生产出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没有强有力 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不可能全面推行绿色植保技 术。 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扎实工作,才能 保障植保防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才能为农业生产 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 长期依赖传统技术和传统方式来防控病虫害, 不仅难以应对异常气候条件下病虫灾害复杂多变的 新挑战,也难与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相适应。技术创 新是推动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的源泉, 是确保 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动力。 自农业 部提出“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来, 技术创新一直成为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核心力 量1。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创新不仅在于原创性 的防控技术发明, 而且还在于具有实用价值的防控 技术集成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植保工作者认识 到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重要性2-5。 如何真正理解和 把握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如何应用技术集成的思想 来指导具体的病虫防控生产实践活动已成为当今建 设现代植保的焦点和热点。然而,有关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的原则、 途径和实现形式等在理论和实践上尚 未形成统一、完整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绿 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本文尝试从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的基本原则、过程、途径和实现形式等方面来阐 述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基本规律, 以便为推进农作 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技术集成基本原则 1)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首先必须遵循病虫害综 合治理(IPM)基本原则6。 以作物健身栽培为基础, 组装和配套良好的农业栽培措施; 从增强农田生物 多样性入手,组装及配套使用生态调控措施,充分保 护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 从保护利用天敌种 群入手, 组装配套使用自然天敌或人工增殖及释放 天敌控害技术措施,充分保护利用有益生物控害;从 科学使用农药入手,杜绝高毒、高残留和高污染农药 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7。 2) 必须遵循轻便和简单原则。 绿色防控技术集 成的目的是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般来 说, 农民对新技术的应用比率与技术的复杂程度成 反比。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就是要通过进一步的技术 熟化开发、组装配套和规范化,实现复杂技术的轻简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杨普云 1, 梁俊敏2, 李 萍 1, 王 强 1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摘要: 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基本过程、途径和实现形式。根据绿色防 控技术集成的基本规律, 探讨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集成; 技术模式; 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6820(2014)12-0065-04 65 2014年 第12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4,Vol34No12 化,从而提高绿色防控新技术采用比率,解决绿色防 控技术的使用成本过高和需要更高质量或数量劳力 投入的问题。 3) 必须遵循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绿色防控技 术集成的制定必须遵循有章可循、 有标准可依的原 则, 因集成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配套的规范 化、合理化和标准化。如人工释放天敌数量和防控面 积之间必须保持平衡,释放过少起不到防控效果,释 放过多又造成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规范好这个 度就是所谓的标准和规范。 再如“三诱技术”,即色 板、杀虫灯和性诱剂的集成,色板、杀虫灯和性诱的 使用起止时间, 控制面积以及悬挂高度针对不同的 作物不同, 如何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得最佳防控效 果,需要制定集成技术的使用规范和标准等。 2技术集成基本过程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是对已开发研究出来的、并 将在生产中应用与推广的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的研 究、评价、精炼与组装配套的过程, 基本过程是依次 由技术选择、应用技术研究、技术组装配套、技术标 准化4个环节组成的重复循环。 1) 技术选择。 一般来所说,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必须围绕作物来进行。技术选择前,首先要深入实地 调查了解当地目标作物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种植 制度与规模, 特别是要调查该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 律,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态度和防治习惯等。 通过 系统调查找准和明确农作物病虫害防控、 相应的农 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或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 题, 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与根源,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 案,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技术 选择要始终坚持优先采用生物、 物理和生态调控等 非化学农药防治技术,重视技术的安全、简便和有效 性的同时,一定要保证作物、环境、天敌、人畜和农产 品质量等安全。 2) 应用技术研究。 应用技术研究就是要将所 选择的技术在当地目标作物上进行田间技术熟化 试验研究。 应用技术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测试比较新 方法、改进选择的新技术是否适应当地情况、以及 检验所选择的技术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 应用技术 研究一般可分为3类种类型。适应型试验研究, 主要是对引进的新技术开展当地适应性研究与示 范。探索型试验研究,主要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 题,设计田间试验研究,全面探索所选择技术的使 用参数和指标等。检验示范性试验研究,开展示 范性试验研究,获得结果,检验、测试或展示所选择 技术的应用效果。 3) 技术组装配套。 主要是对在应用技术研究中 得到验证的各种技术进行评价、精炼、选择和组装的 过程。 绿色防控技术评价与选择的标准在于追求病 虫害的可持续治理效果,不要单纯要求短期防效;追 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而不要简单 地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 绿色防控技术选择与组装 应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 追求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提高(农业生物多样性服务)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和农产品质量提高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而不要仅仅 是从单个病虫出发,追求单纯的防治效果。组装的过 程也就是所选择的绿色防控技术与其他农艺措施如 品种选择,栽培,肥、水管理等有机整合以及与播种、 耕作、收获贮藏等农机措施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通 过技术的组装配套形成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产品或 技术模式。 4) 技术标准化。 所谓技术标准化就是通过进一 步的精炼、选择或排除、组装或配套使技术进一步集 成而形成使农民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的过程。 由 于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可能包括了农业、 生物、物 理、生态和化学防治等多方面技术不同的组合。不同 的作物模式技术组成应不同, 不同靶标病虫的技术 组成也应不同,因此技术标准化尤为重要。绿色防控 技术集成过程往往是在示范区经过多年应用技术研 究,选择和组装配套等过程,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得 到了检验和验证,通过技术集成的标准化,形成的技 术规范和标准, 可以确保绿色防控的投入产出比达 到最优组合,农民使用更为方便和容易,将显著促进 绿色防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3技术集成的实现形式 1)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实现形式可能体现为 某种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或产品。 通过集成多种防 控技术,研发集成新的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或产品, 这也是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具体表现形式。 如频振 66 2014年 第12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4,Vol34No12 式杀虫灯,它的研发利用了昆虫的趋光、趋波、趋色、 趋性信息的特征,引诱成虫扑灯后,灯外又配以频振 式高压电网触杀灭虫; 防虫网和银灰色地膜产品融 合了物理隔离和昆虫的驱害避害特性; 人工释放的 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等的应用需要融合天敌繁育、 释放装置(释放袋、蜂卡等)等技术;利用微生物育种 技术, 研发了苏云金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融合菌 株等多种生物工程产品2等,为绿色防控研发集成 了一系列新的关键技术或产品。 2)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实现形式也可能体现 为某种技术模式。 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一般针对不同 作物和靶标,综合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生态等多 方面技术,是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综合表现。如四川 省青神县针对柑橘作物, 探索形成了一套融合生态 调控、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绿色防 控集成技术模式,即生草栽培(马唐、飞蓬、繁缕为 主)+前处理 (螺虫乙酯SC和阿维菌素EC)+5月挂 捕食螨1次+灯光诱杀+点喷防治叶螨8。 山西省定 襄县针对玉米螟这一靶标害虫, 提出了以生物防治 和物理防治为主的防控技术模式, 即白僵菌封垛+ 杀虫灯诱控技术+性信息素诱杀+球孢白僵菌灌心+ 松毛虫赤眼蜂+食诱剂, 辐射带动全县玉米绿色防 控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实现形式还可能体现 为某种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技术规程的制定要基于 合理的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是试验设计、标准筛选 和效果评价的过程。 如曹建明等9对杀虫灯不同悬 挂高度、灯控半径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认为距离 地面110140 cm的悬挂高度和灯控半径设置60 80 cm较理想。 李志鹏等10研究了捕食螨释放密度 和防治效果的关系, 结果表明捕食螨释放密度越 高,并非防治效果越好,释放捕食螨7 d后开始显 效,且一直持续到释放后35 d,但释放21 d后控制 效果最好。此外色板和杀虫灯的设置方位、密度,生 物制剂和化学药剂的用量、剂型和安全间隔都需要 通过试验研究及相应防治效果评价,才能列入绿色 防控技术规程。 此外,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不仅要包 括上述具体防控技术标准, 同时还要包括防控原 则、具体产地要求、技术实施的人员配置(如测报人 员)等。 4技术集成途径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途径主要围绕作物、靶标、 技术和农产品4种途径形成, 其他途径还包括结合 生产基地特点形成的特有技术模式或规程。 1) 以作物为主线的途径。 根据作物不同生态区 条件和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 组装关键 技术产品,形成全程绿色化防控技术模式或规程2。 如水稻特殊的水田种植条件,形成了稻鸭共育11、灌 水灭螟3,12等特有的技术模式;茶树、果树等木本植 物, 通用的技术模式包括清洁田园, 人工刮除老翘 皮、病斑、树干涂白等5,13-14。 2) 以靶标病虫害为主线的途径。 以农作物重要 靶标病虫害为主线,组装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形成 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建立和完善技术规程。 如玉米螟靠成虫大量产卵、幼虫咬食玉米地上部分为 害,针对成虫趋光特点和越冬关键时期,形成了杀虫 灯诱杀越冬成虫,赤眼蜂寄生虫卵和白僵菌封垛灭杀 越冬诱虫的技术模式15。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重要 病害,针对其病原菌气流传播特点,需要各地植保部 门联合防治,形成了主要采取播前药剂拌种,秋苗期 “一喷三防”和春苗期统防统治的技术集成模式7。 3) 以技术产品为主线的途径。 以绿色防控技术 产品或投入品为主线,在性诱剂、食诱剂、人工释放 的天敌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方面, 形成 绿色防控产品应用技术模式。 如市面常见的大螟迷 向、果瑞特实蝇诱杀剂等。农户既可以自制简易诱捕 器,将诱芯悬挂于水盆上方一段距离(不同靶标距离 不同),也可在市面购买,有蛾类诱捕器、跳甲类诱捕 器、三角形诱捕器、船形诱捕器等。 人工释放的天敌 主要包括寄生蜂和捕食螨。 寄生蜂中应用最广泛的 是赤眼蜂,可以寄生玉米螟、黏虫、棉铃虫、斜纹夜蛾 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 目前可以工业化生产 主要以蜂卡的形式使用16,其次丽蚜小蜂多用于防 治温室粉虱类若虫17。 捕食螨产品如胡瓜钝绥螨产 品等,已在我国广泛用于防治叶螨、锈壁虱、柑橘全 爪螨等18-19。 生物农药如绿僵菌油SC,可防治飞蝗、 土蝗;绿僵菌乳粉剂,可防治斜纹夜蛾、蛴螬、菜青 虫、小菜蛾、土天牛等;白僵菌乳粉剂,可防治水稻和 玉米螟虫。 如苏云金杆菌(Bt)针对小菜蛾、甘蓝夜 67 2014年 第12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4,Vol34No12 蛾、螟虫、棉铃虫等多种不同的害虫7,20,技术集成出 不同的菌株和剂型。 4) 以农产品为主线的途径。 分别针对无公害、 绿色和有机等不同级别的农产品要求, 提出相应的 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立和完善技术规程。无公害是 农产品基本要求,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质量要符 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其生产过程允许使用 化学农药和化肥,但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这 类产品的病虫防控模式主要是化学防治占重要地 位,集成其他防治技术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绿色农 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样允许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但 对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比无公害产品的标准更严 格, 因此这类产品的病虫防控模式主要是非化学防 治技术占重要地位, 集成科学用药技术的绿色防控 技术模式。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的过程中要求禁止使 用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因此这类产品的病虫防控模式无疑是排除了化学防 治,由农业、生态、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等非化学防 治技术集成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5结论与讨论 自2006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各地 植保部门积极开展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以来,绿色防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系列绿色防控 技术集成的产品,包括理化诱控产品、驱害避害技术 产品、生物防治技术产品、生物多样性技术、生物工 程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产品等到了大面积应用2。 2009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先后建立 了150个以上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区, 集成了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涵盖水稻、小麦、 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果树、蔬菜、棉花、茶树等 经济作物以及油菜和花生等油料作物, 同时集成了 农作物重要靶标(玉米螟、柑橘大实蝇、小麦条锈病、 马铃薯晚疫病等)的技术模式。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 应用,显著推进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防控 技术应用范围从2006年的不足10个省扩大到 2013年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用作物从 2006年不到10个增加到2013年的30种以上主要 农作物;推广应用面积从2009年的330万hm2次到 2013年的0.53亿hm2次以上。但同时也要正视我国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观念落后。 人们受传统防治观 念影响, 往往认为一种防治技术只能发挥一种防治 功能,忽略了多种防治技术集成的作用,这种观念束 缚了人们对技术集成产品的了解和应用, 造成技术 集成推广范围受阻。关键技术产品选择性少。目前 的绿色防控技术产品主要有杀虫灯、性诱剂、色板和 人工天敌等,存在选择性少,产品组合不灵活,产品 功能单一等问题, 直接制约着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 规模和应用范围。技术集成规程不够完善。许多绿 色防控技术集成未遵循绿色技术集成的基本规律, 按照正确的途径来进行, 应用推广有些仍处于试验 阶段,未进行技术应用研究,缺乏熟化过程的技术, 导致农户操作困难,而且容易出现操作不当、操作不 规范等现象,从而直接影响防控效果。技术集成的 评价体系不健全。 技术集成是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组 装的过程,因此技术模式呈现多样化,但我国缺乏健 全的技术集成评价体系, 对已经集成的一系列技术 模式不能有效比较和筛选, 导致技术集成的防治效 果参差不齐,使用效果差。 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植 保部门一定要重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遵循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的基本规律,克服上述问题,才能 促进绿色防控工作进一步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 J.农业技 术与装备,2011(10):4-7. 2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 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0):5-9. 3张迁西,毕甫成,邹乾仕,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集成应用示范效果初报 J.江西植保,2009,32(4): 186-187. 4夏敬源.全面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创新与 产业化推广J.湖南农业科学,2011,14:8-10. 5王亚红,吴锋,严攀.苹果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 控集成技术J.中国果树,2014,1:32. 6Elliott N C.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M. Springer, 1995. 7杨普云,赵中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J. 2012. (下转第59页) 68 2014年 第12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4,Vol34No12 (上接第68页) 8罗怀海,张梅,王胜,等.四川柑橘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 绿色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1):25-28. 9曹建明,杨凌云.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高度,灯控半径和 防治效果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2):75-76. 10李志朋,徐鸿,黄勇.利用捕食螨和药剂防治板栗针叶 小爪螨的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6):29-31. 11许德海, 禹盛苗.无公害高效益稻鸭共育新技术J. 中国稻米,2002,3:36-38. 12胡德辉,吴易雄,李族成,等.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 实践与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1(3):35-36. 13林水发,郭水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中国 植保导刊,2009,29(4):30. 14王艳,霍淑君.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绝招重刮皮J. 农业知识:瓜果菜,2010(5):22-22. 15王楠.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J.现 代农业科技 , 2014,10:99. 16王玉玲,肖子清.中国赤眼蜂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 国农学通报,1998,14(1):43-44. 17张世泽,万方浩,花保桢,等.烟粉虱的生物防治J. 中国生物防治,2004,20(1):57-60. 18张辉元,马明,董铁,等.胡瓜钝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 生物防治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91-196. 19陈天礼.柑橘“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J.植物医 生,2007,20(1):35-36. 20朱昌雄,蒋细良,姬军红,等.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进 展及对未来发展建议J.现代化工,2003,23(7):1-4. 收稿日期:2014-10-05 作者简介:杨普云,博士,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 综合 技术推广工作。E-mail:yangpy 实现纯经济效益949.44万元。 比较单机日作业量(表3),“一防双减”新型药 械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效率明显高于人工防治, 直升 机防治效率约为多旋翼机和单旋翼机的20倍,人工 防治的19 364倍。 应用新型药械能大量节省劳力。 而且在玉米中、后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