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_第1页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_第2页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_第3页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_第4页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6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 由 2016 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 由 2016 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 潘新和 高考作文命题“伪写作”导向已成泛滥之灾,是到了该当头棒喝的时候了。 以往我们认为,语文高考许多试题并不能真正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属于废题,唯有作文题最能检测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然而,如今这种认知也遭到质疑。因为高考作文命题观念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考生“伪写作”,“伪写作”势必导致“伪评价”,而作为教学导向的高考“伪评价”,又必然导致 “伪教学”。语文教育便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空转,消耗着莘莘学子宝贵的青春年华,悄然吞噬着他们的言语生命、精神生命。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均为“供料作文”题型,如果出得好,自有其长处,就是类同于自然状态下的写作,由“材2 / 5 料”形成“观点”:如果出得不好,那就可能与其他题型一样,难逃“伪写作”之弊害。福建高考作文题便属于出得不好的,是较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为示例。由于“伪写作”命题观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讨论中,自然也会涉及其他各套作文题,在此一并讨论,供命题者与老师们思考,以期唤起语文界对伪写作 伪评价、 伪教学之觉悟,使高考作文与语文教学回归到正轨。 一、伪立意:写无我之文 “供料作文”题的局限,在于名日“供料”,实为“供意”。“供料”的目的是为了“供意”。因而“命题”就成了“命意”,题目包含着命题者的“观点”,这个“观点”即考生文章中的“论点”或“主题”。题目“命意”,不论是否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都意味着考生写作“被立意”、“伪立意”。如此,写作主体被架空,成为他人观点支配、操纵下的傀儡。 在文章中,“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立意”的能力,是写作最重要的能力,是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意”的创新,是思考力、想象力、精神创造力的集中体现。“被立意”、“伪立意”,以他人之“意”,当作自己之“意”,这3 / 5 是写作吗?这样的考试有多高的信度?还有评价的意义吗?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作文题强加观点 “命意”,对考生之“意” “思想”的持之以恒的压制,话语权的毫不留情的侵夺,对他们造成的心灵创伤与精神泯灭,不是一时的,不只是眼前一纸分数得失的裁判,而是终生的,是自由生命的屠戮。 “供料作文”题的“命意”形态有两种,“显性”命意与“隐性” 命意。前者是直接将“意”告诉考生,考生只需照“意”构思行文即可:后者一般是将“意”隐藏在故事、寓言、新闻等材料之中,让考生去解读出其中之“含意”。这两种类型的“命意”,在考生“被立意”、“伪立意”上,并无实质的不同。 “福建卷”便属于“显性”命意。“显性”命意,再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单一观点入题”与“多观点入题”。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略好点,因为后者可以让学生从“多观点”中“选意”,考生尽管没有“立意”的空间,好歹还有“选意”的机会。如“天津卷”、“广 东卷”、“江西卷”、“浙江卷”、“湖南卷”、“山东卷”等就是此类。而前者则没得挑,给啥是啥,只能逆来顺受,捡到筐里就是菜,再怎么不想要也得要。“福建卷”就是属于这类。这“单一”的“意”是4 / 5 再明白不过的: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意”即:在有限的生命中要与他人赛跑、要快跑 人生要拼搏、惜时尽管题目中“要求”“立意自定”,但不论是命题者还是考生都心知肚明,这只是例行公事罢了:是“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的欺人自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伪善”。没有哪个考生愚蠢到敢于“自主立意”。 “观点”入题,当是作文命题之大忌;“单一观点入题”尤不可取。“单一观点入题”,使考生连“猜意”、“解意”、“选意”的“思考”机会都不可得。尽管“多观点入题”也与真实的写作行为相距甚远,但毕竟还可以让考生多少体现出他们的一点判断力、选择力,让他们体会到一丁点儿不由自主中的自主。“单一观点入题”,则把考生所有的思考之门都关闭了,等于是明目张胆的绑架。 “隐性”命意,命题者不直接“授意”,考生在解“意”上增加了一道手续,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个“意”是自己“发现”的,是自己“立” 的 殊不知,这些“意”也都是命题者预设的 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今年的“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卷”、“重庆卷”、“安徽卷”、“北京卷”、“辽宁卷”等都属于此类。 (教学论文 )这只是比“显性”5 / 5 命意,增加了一些审题难度而已,在“被立意”、“伪立意”上毫无二致。 命题者“命意”,考生“被立意”,绝不是“学生本位”思维,而是“教师本位”、话语霸权意识使然。考生(学生)写作而“被立意”,等于“精神思想”被阉割。还有什么伤痛比这更惨酷吗?缺乏“立意”自由,写他人之“意”;文章徒有躯壳,却没有灵魂,还有评价的效度、信度可言吗? 二、伪材料:写无源之文 “福建卷”考生被“立”之“意”:“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是以“材料”的形态呈现的,以“单一观点”作为考生“立论”的依据、来源。而这个“材料”却是经不起推敲的。以简陋的或编造的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