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研究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_第1页
“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研究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_第2页
“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研究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_第3页
“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研究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_第4页
“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研究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研究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研究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高仲传 常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西山学校) 摘 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然而,课堂却出现了“去问题”化现象,“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值得庆幸的是,教师正在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西山学校“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组的老师们,正在不断地探索、思考 课堂的“去问题”倾向正在改变。 关键词:预测;复习法;问题;意识 “创造始于 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个个不平凡的问号,为人们画出一条条创新成功的起跑线。无数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往往会得出意想不到的新发现,这正是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然而,我们的课堂却“去问题”化了。通常我们的教师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说明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很好,没有问题了。我们习惯在临下课时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2 / 5 问题吗?”当听到学生一起说:“没有问题了”,教师就放心了。还 有更“敬业”的老师,不仅问学生是否掌握了问题,还要抽查学生,老师是多么“辛苦”啊!当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确的,都符合“标准”答案时,教师才放下心来,才会露出“满意”的、富有“成就”感的微笑。我们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把这种课堂教学倾向,叫做“去问题”倾向。 由于观念不同,一些发达国家并不这样理解教育,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教师在回答他们的问题的时候,有意通过情境、疑问甚至故意的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教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最后教 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把我难住了,课后我回去认真准备一下,下节课回答你们,你们课后也多多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在这种理念下,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所以,在这种理念下,培养出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不足为奇了。 大家熟知,咱们中国的孩子放学以后,家长们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别说一般的家长,就是我们当老师的,大部分也是这个样。每天过午放学后,同事的孩子背着小书包刚到办公室门口 ,3 / 5 我发现同事也是问的这句话:“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多数家长关心的是学校老师给孩子既定的学习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这就是观念,这就是观念的不同,这就是束缚我们的观念障碍。 由于观念的束缚,我们教育的“去 问题”倾向比较普遍。所有的孩子第一天走进学校的时候都是兴高采烈的,都是充满奇思异想的,每个孩子都怀有无穷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第一天当老师向学生问问题的时候,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每个人都太想回答问题了。这时老师说了,“请举一只手”,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的积极性,一只手就一只手吧,剩下来的一只手依然举得老高,不仅高,而且左右摇摆,无非是想要老师注意他(她):“我要说,我要说!”面对学生的这种热情,老师又说了:“举手要有正确的姿势,手臂不要离开桌面。”孩子从此踏上了“去问题”化教学的征程,“整齐”“规范”“ 一刀切”,我们的“工业大生产”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不雷同”那才奇怪呢! 曾记得,一个美国科学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听了一4 / 5 位特级教师的一堂高一的物理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时间安排精当,当教师说到“这堂课就上到这里”恰好下课铃声响起,下面几十名听课教师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鼓起掌来。可是,听课的几位美国朋友却丝毫没有表情,当第二天接待者请他们谈谈对课的感受时,他们的回答让我们意想不到:“这堂课教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既然教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那这节课 还上它干什么?”是的,既然问题学生都会,那么这课我们还上它干什么?我们到底是在追求什么呢? 值得庆幸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我们的教师正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 同样,我们西山学校“预测式复习法”课题组的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紧跟教学改革步伐,不断地研究、尝试,在“自学释疑达标”(试验模式)各个教学环节中,以“问题”为纽带,正在不断地探索、思考 我们课堂的“去问题”倾向正在改变。 参考文献: 黄玉秋。让学生找 回失落的问号 J。教书育人, 2002( 17)。 作者简介:高仲传,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