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当的使用过渡语.doc_第1页
如何恰当的使用过渡语.doc_第2页
如何恰当的使用过渡语.doc_第3页
如何恰当的使用过渡语.doc_第4页
如何恰当的使用过渡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恰当的使用过渡语 中心小学 王淑玲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要想课堂取得高效,就得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如何讲究课堂教学语言?一是提高语言质量;二是把握语言的原则;三是锤炼语言的艺术性。通过教师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课堂教学过渡语的功能:主要是串连功能和开启功能。即把课堂中的各环节上下内容串连起来,把学生的思维的大门打开,迎接新的知识的跨入。 二、课堂教学过渡语的作用,除了承上启下作用外,还有四方面的作用: 1、对各环节内容的“穿线”作用。即在一堂课中,运用教学过渡语把教师施教的各种手段、各程序的内容、方法等有机地串连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使整个课堂上下贯通,结构紧密,浑然为一体,以整体形象感知学生。 2、提醒学生注意、激发思维作用。课堂上运用过渡语,可以提醒学生下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注意力:如运用质疑和设问方式过渡可以激发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为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起一些引导作用。 3、温固知新的作用。如果在教学过渡时,采用复述式或总结式过渡语,就等于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要点再重温一遍,这就给学生加深印象,有利于巩固刚才所学知识,对不足的、不清楚的地方学生还可以立即向教师质疑,可以增加一定的新知识。 4、给课堂教学增加美感。课堂教学中,如果用得巧、用得妙的教学过渡语,加上教者生动的表述,将会给课堂教学增添美感。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课堂教学效益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特色得到充分展现,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到知识。 三、教学过渡语的类型: 1、直入式即教者直接引入施教的内容。此类用语大多用于一堂课的开头。教师在上课时,直接说“我们今天本节课学习什么内容”的语言来过渡。当然课的开头方法千变万化,教师可依据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过渡方式。 2、承上启下式(顺流式)。此种类型的过渡语,是一种基本用语形式,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都行。如用于课堂教学中间某环节,教师就说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下面接着继续学习什么内容之类的语言过渡。 3、小结式(归纳式)过渡。这类过渡语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这类过渡语的特点是,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给学生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效果。 4、问题式过渡。教师用一句话把上环节内容说出来,然后提出问题,引入下环节施教内容。这类过渡语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常用而又较好的一种过渡手段。如果教师能够深入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式,把握问题的层次和梯度,配之以声情并茂的表述,将会给你的课堂教学润色不少。 5、复述式过渡。这类过渡语一般是把上一环节或几环节所学主要内容,复述一遍或结合板书复述,然后过渡到下环节施教内容上来。这种过渡方式既可以给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帮助中差生重温上环节知识点,既有温故的作用,又为新授知识作铺垫。 6、评论式过。这类过渡语是教师对上环节或以前所学知识的优劣、利弊进行精要的简评,从而提出新授知识点来的一种过渡方式。这类过渡方式的特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上环节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暗示学生学习下环节内容的方法,以便把上环节知识与下环节施教知识进行比较教学。 另外,体态语也应视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教学语言,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补充、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常能产生“妙不可言”、“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四、课堂教学用语的一般运用原则 1、导入语要以情“煽”情,富有激趣性 新课伊始,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导语应该充满情感,激发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比如我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先揭示课题后,以充满阳刚之情的语气导读: 在我的心目中,战争的场面是激烈的,战士们是勇敢善战、坚强机警的代名词,可是这儿的战斗是在哪呢?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本课中写谁与谁的战斗?结果怎样?学生的心弦一下子被抓住了,自然产生阅读的急切欲望。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再比如我在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是这样引导过渡的:“庐山除了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峦,更吸引人的是它那神奇美丽的云雾。今天请大家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细细领略一番。在乘车登山的路上,首次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奇景?”学生通过阅读,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把第一个波峰(山间云变成浓雾的奇景)尽情地欣赏一番之后,我又往前推进说:“浓雾瞬息万变,美景引人入胜,而牯岭的庐山雾更是神秘莫测,趣味无穷。它的神秘在哪里呢?”学生简要介绍第二个波峰之后,我又立即过渡:“此景只堪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牯岭可真算得上是人间仙境。现在,我们站在大天池处,来观看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一景云海”“一路行来,我们在沿途见到了哪些奇景?”最后:“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怪不得北宋伟大诗人苏东坡要大叹不识庐山真面目,更难怪清代的一代学者要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去时,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2描述语要生动,富有感染力 教师课堂教学时描述性语言同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教师声情并茂地叙述,抑扬顿挫地抒情,时而渲染诗情画意,拨动学生心弦;时而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时而深沉悲怆,催人泪下。这些富有文采与情感的语言,总是能引起学生内心世界强烈的反响与共鸣,于不知不觉中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如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先播放桑兰比赛、获奖的镜头,再现她轻盈、优美的动作,让学生具体感受桑兰跳马成绩的优秀。继而教者以舒缓的语调描述:桑兰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多次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是我国女子体操队最优秀的跳马选手。如此优秀出色、运动事业前程似锦的17岁少女,在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上意外从马箱上摔下,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稍作停顿后语气转而激昂)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未使桑兰悲观绝望,她以顽强的毅力微笑着承受一切!请找出有关语段感情朗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然深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撼,语言得到训练。 3、提问语要精炼明确,富有启发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一条主要渠道,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语言应该简洁明确,问题宜少而精,教者应精心设计一两个主干问题串连全文内容、人物情感和文本思想,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所谓要言不烦。例如:教学梦圆飞天一课,先播放“神舟5号升天的录像片段,让学生欣赏,可以设计以下个问题导读:同学们,看了录像后,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话要说?课文是怎样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这几个问题地探究,就能较好地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相关的大体内容。悬念的设置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诱惑力的问题,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他们去深入学习来解开这个富有诱惑力的疑团。因此从本质上说,这是对以后的学习活动的总的照应。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在学生深读课文之后,给学生一个“空白”:四川省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十分奇异,这一点通过学习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可五彩池这篇课文的写法也有“奇异”之处,使孩子们感到“可真新鲜”。于是,教师留下的这一悬念,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 4点拨语要适时适度,富有点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并非每个学生都能轻易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也常常会遇到疑难费解的问题。在学生疑而思、思而不解之际,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其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作用。同时,教师的点拨语要适可而止,不能全部代学生所劳,否则“解铃还是系铃人”,必须削弱了“问题”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的点拨应像一个路标,为学生指点迷津,提示思考的方向;教师的点拨应像一个支点,使学生借助于这个“支点”能自主地深入探究,向文本知识的深处“潜游”。 5过渡语要自然,富有灵活性 过渡语犹如桥梁,能带领学生从这一个学习点转向下一个学习点,使教学环节前后贯通,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承接,使学生思维螺旋式深化。教者安排过渡语要依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思维现状,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适时引导学生,或切换思维点,或深入挖掘、感悟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过渡语贵在自然妥贴,贵在灵活而不牵强,让学生思路如潺潺溪水,一路畅行,不觉突兀。 6评价语要恰如其分,富有激励性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态与课堂表现,教师少不了要进行点评。一般说来,评价语应简洁明确,对错优劣恰如其分。同时,评价语要带有激励性,表现好的固然要加以肯定、表扬,表现欠缺的也要找出其可肯定处,略作肯定,并指出需要更改、努力的方向,避免“一味捧杀”与“一味棒杀”。 7.总结语要情思绵长 一堂语文课的总结语因文而异,或收束聚合或拓展开放,但都应达到“课已尽,趣未尽”的效果,卒章显志,点明文章主旨与情感。好的总结语对所学课堂知识起着总结强化作用,对学生思维起着整理升华作用。有位老师在教学水上飞机时,这样设计结尾:人类真有本领,能研制出“水上飞机”,不仅能在海面上驰骋,而且能够腾空飞向蓝天!让我们做个小小科学家,放飞自己的想象,造一架水上飞机,让它发挥新的作用。请以“我开水上飞机”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开的是哪一种水上飞机,它什么样儿,你在水上飞机上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学生自然会梳理课文的脉络和内容,进行模仿。这样安排既对课文略作整理,又激发了学生对新兴科技成果的好奇和向往之情,甚至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结束安排真可谓情思绵长,课尽意未尽。 五、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要想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教师首先要潜下心来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源头活水”,使教学语言扎根于一个较丰厚的文化层面上;其次教师还应向身边的人学习,尤其是教师同行,多方采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加强教学反思,反思自己课堂语言的成败得失,长此以往,必然能逐步修炼到文思泉涌、妙语连珠的境界。唯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算作语言大师,才能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像蜜一样“粘”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如沐春风般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语言不是画卷,却比画卷色彩斑斓;语言不是糖果,却能让人咀嚼出甘美香甜;语言不是蜂蜜,却能粘住听者的奔放思绪;语言不是钥匙,却能启迪人们心灵的闸门。我们教师要刻苦修炼课堂语言艺术,让它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总之,好的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