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苎麻.pdf_第1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苎麻.pdf_第2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苎麻.pdf_第3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苎麻.pdf_第4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苎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 5 . 0 202 0 b d4 n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n y / t 1 3 2 1 一2 0 0 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芝麻 t e c h n i c al c 0 d efore v a l u aii n gg e rm p l asm (bo e h me r 勿 n iv e a ) 2 0 0 7 一 0 4 一 1 7发布 re s 0 u r c e s 一 ra mic 2 0 0 7 一 0 7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农业部 发布 n 丫 / t 1 3 2 1 一2 0 0 7 月 ij舌 本标准中附录a 、 附录b 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中国 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揭雨成、 许英、 薛召东、 孙志民、 陈建芳、 邢虎成、 佘玮、 钱永忠。 n y / t 1 3 2 1 一z q d 7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芒麻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竺麻【 且 卫 夕 m oa ni 二 ( l ) g a u d . 种质资源的鉴定技术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竺麻【 及 理 沂 mer 必ni 二 ( l . ) gaud. 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品 质性状和 抗逆性的鉴定。竺麻属( a 卫 级 、二 ) 其他种的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品质性状和抗逆性的鉴定可参 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 修改版(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5 8 8 2 竺麻束纤维断裂强度试验方法 g b5884 竺麻纤维支数试验方法 g b5 8 8 6 竺麻单纤维断裂强度试验方法 粥 5 8 8 9 竺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 3 技术要求 3 . 1 鉴定材料 鉴定地点的环境条件应能够满足竺麻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 小区面积20时, 栽竺麻嫩 梢扦插繁殖苗60株, 从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连续6 季麻观测与鉴定。 3 . 2 鉴定内容 鉴定内 容见表1 。 表 1 竺麻种质资源鉴定内容 性状鉴定项目 植物学特征 克形、 茎色、 麻骨色、 叶色、 叶柄色、 叶脉色、 叶形、 叶序、 叶尖、 叶基、 叶缘锯齿、 叶面皱纹、 叶柄着生角 度、 雌蕾色 生物学特性 出 苗期、 现蕾期、 开花期、 工艺成熟期、 种子成熟期、 工艺成熟期天数、 全生育期、 熟期类型、 分株数、 株 高、 茎粗、 有效株率、 鲜皮厚度、 鲜茎出 麻率、 鲜皮出 麻率、 单克原麻产量 品质特性原麻色、 原麻长度、 锈脚长度、 纤维支数、 单纤维断裂强度、 束纤维断裂强度、 原麻炼折率、 原麻含胶量 抗病性根腐线虫病抗性、 花叶病抗性、 炭疽病抗性 4 鉴定方法 4 . 1 植物学特征 4 . 1 . 1 莞形 在兰麻工艺成熟期, 依据竺麻单蓖植株群体着生形态确定莞形, 分为丛生( 单克植株群体生长比 较 紧凑) 、 散生( 单莞植株群体生长比 较松散) 、 串 生( 单莞植株群体生长比较稀疏, 呈满天星状生长) 。 4 . 1 . 2 茎色 1 n 丫 / t 1 3 2 1 一2 0 0 7 头麻工艺成熟期, 观察植株茎从基部到生长点三分之一处的颜色。根据最大相似原则, 分为黄褐、 绿褐、 黑褐、 红褐、 褐色。 4 . 1 . 3 麻骨色 头麻工艺成熟期, 观察植株剥皮时茎从基部到生长点三分之一处的鲜麻骨颜色。根据最大相似原 则, 分为黄白、 绿白、 黄绿、 绿、 微红。 4 . 飞 . 4叶色 头麻生长中 期, 观察植株中 部叶片的正面颜色。根据最大相似原则, 分为黄绿、 浅绿、 绿、 深绿。 4 . 1 . 5 叶脉色 头麻生长中期, 观察植株中部的叶片背部叶脉的颜色。根据最大相似原则, 分为黄绿、 浅绿、 微红、 淡红、 红、 深红。 4 . 1 . 6 叶形 头麻生长中期, 观察植株中部叶片形状, 按图1 根据叶片长宽的比例及最宽部位的所在位置来确定 叶片形状, 分为近圆形、 卵圆形、 长卵圆形。 近圆形卵圆形长 卵圆形 图 1 4 . 1 . 7 叶序 头麻生长中期, 观察植株中部叶序, 按图 竺麻叶片形状 2 确定叶序的类型, 主要分为对生、 互生、 近轮生。 近轮生 图2 芝麻叶序 4 . 1 . 8 叶尖 头麻生长中期, 观察植株中部的叶尖, 按图3 , 分为渐尖、 骤尖、 骤凸、 锐尖。 4 . 1 . 9 叶基 2 刊 v / t 1 3 2 1 一2 0 0 7 孟八黝朴 撇。 气2、j了尖 1尸又厂六-火骤 图3 芝麻叶尖 头麻生长中 期, 观察植株中部完全展开的叶片的基部形状, 按图4 确定叶基形状, 分为心形、 近圆、 截形、 楔形、 渐狭、 尖形。 增。 尖形 气夕广一一形 -:盛产屯“弓楔 图4 竺麻叶墓 10 叶缘锯齿 头麻生长中期, 观察植株中部叶片的叶缘锯齿, 按图5 确定叶缘锯齿形状, 分为大深、 大浅、 小深、 小 今浅 大深 图5 竺麻叶缘锯齿 4 . 1 . 1 1 叶面皱纹 头麻生长中期, 观察植株中 部叶片正面皱纹, 按图6 确定叶面皱纹类型, 分为少、 中、 多三种。 4 . 1 . 1 2 叶柄着生角度 头麻生长中 期, 观察植株中 部的叶柄与茎之间夹角的角度, 分为大( 角度 4 5 。 ) 和小( 角度毛4 5 。 ) 。 4 . 1 . 13 雌曹色 3 n y / t 1 3 2 1 一2 0 0 7 图6 竺麻叶面皱纹 现蕾期, 观察雌蕾的 颜色。 按照最大相似原则, 分为黄白、 黄绿、 微红、 淡红、 红、 深红。 4 . 2 生物学特性 4 . 2 . 1 出苗期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观察2 季头麻麻莞出苗的情况, 以小区内50% 麻莞出苗的时间为出 苗期, 表示方法为“ 月旬” 。 4 . 2 . 2 现曹期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连续2 年, 观察植株现蕾的情况, 以小区内10%的植株现蕾的时间为 现蕾期, 表示方法为“ 月旬” 。 4 . 2 . 3 开花期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连续2 年, 观察植株开花的情况, 以小区内10%的植株的雄花、 雌花 开始开花的时间为雄花、 雌花开花期, 表示方法为“ 月旬” 。 4 . 2 . 4 工艺成熟期 从新栽麻第三年开始, 连续2 年, 观察纤维成熟的情况, 记录植株茎中下部变褐、 下部叶片脱落、 皮 骨易分离的时间, 表示方法为“ 月旬” 。 4 . 2 . 5 种子成熟期 从新栽麻第三年开始, 连续2 年, 观察竺麻种子成熟的情况, 记录三分之二的植株种子( 或瘦果) 变 褐色的时间, 表示方法为“ 月旬” 。 4 . 2 . 6 全生育期 从新栽麻第三年开始, 连续2 年, 计算从头麻出苗期到一年中最后一季麻种子成熟期的天数, 单位 为“ 天” 。 4 . 2 . 7 工艺成熟天数 每季麻从出苗期到工艺成熟期的天数, 表示方法为“ d。 4 . 2 . 8 熟期类型 从新栽麻第三年开始, 连续2 年, 计算全年三季麻的工艺成熟天数, 按成熟期长短确定熟期类型, 分 为早熟( (1 7 0 d ) 、 中 熟( 1 7 1 d 一1 9 0 d ) 、 晚熟( 1 9 1 d ) 。 4 . 2 . 9 有效株率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工艺成熟期, 连续6 季, 观察记录小区中能正常收获植株( 有效株) 的 数量和总的株数, 计算有效株占总株数的百分率, 精确到0 . 1 %。 4 . 2 . 1 0 分株数 4 n y / t 1 3 2 1 一2 0 0 7 新栽麻破杆后连续观测四个生长季节, 在工艺成熟期选择有代表性 10莞麻, 调查每莞麻长出的有 效株数, 以平均每季每克麻长出的 有效株数为分株数, 精确到01 株/ 莞。 4 . 2 . 1 1 株离 新栽麻第四个生长季节开始, 工艺成熟期, 连续6 季, 用刻度尺随机测量3 莞一5 莞麻的有效株高 度,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i cm。 4 . 2 . 1 2 茎粗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工艺成熟期, 连续6 季, 用4 . 2 . n的样本, 用游标卡尺测量植株由基 部向梢部三分之一处茎的直径,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 , 01c m 。 4 . 2 . 1 3 鲜皮厚度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工艺成熟期, 连续6 季, 用4 . 2 . n的样本, 用游标卡尺侧量植株由基 部向梢部三分之一处鲜皮的厚度,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001二 。 4 . 2 . 1 4 鲜茎出麻率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工艺成熟期, 连续6 季, 称量去掉叶片的鲜茎质量, 称其刮制( 采用72 型刮麻器刮制) 千净后晒干原麻( 原麻含水率不超过14%) 的质量, 计算原麻占鲜茎质量的百分率, 结果 以%表示, 精确到0 . 1 %。 4 . 2 . 1 5 鲜皮出麻率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工艺成熟期, 连续6 季, 用42 . 14的 样本, 称量鲜皮的 质量, 并称其刮 制( 采用7 2 型刮麻器刮制) 后晒干原麻( 原麻含水率不超过 14%) 的质量, 计算原麻质量占 鲜皮质量的 百分率, 结果以% 表示, 精确到01 %。 4 2 . 1 6 单莞原麻产t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在工艺成熟期选择有代表性10莞麻连续观测6 季, 采用72型刮麻器 刮麻, 晒干, 称量原麻的质量, 计算全年单莞原麻平均产量。 单位为9 / 莞 a , 精确到1 9 / 莞, a 。 4 . 3 品质性状( 包括原麻和纤维品质性状) 4 . 3 . 1 原麻色 新栽麻第四个生长季节开始, 观察新刮制竺麻头麻原麻颜色, 按照最大相似原则, 原麻色分为黄白、 绿白、 黄绿、 浅绿。 4 . 3 . 2 原麻长度 测量4 . 216头麻原麻代表性样品基部至稍部的长度, 结果以 平均值表示, 精确到i ctn。 4 . 3 . 3 锈脚长度 新栽麻第四个生长季节开始, 测量42 . 16头 麻原麻代表性样品的锈脚长度, 结果以平均值表示, 精 确到0 1 姗。 4 3 . 4 纤维支数 新栽麻第四个生长季节开始, 连续6 季麻, 纤维支数测量按( 3 日5 8 84执行。 43 . 5 单纤维断裂强度 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连续3 季麻, 单纤维断裂强度测量按g b5886执行。 4 . 3 . 6 束纤维断裂强度 新栽麻第四个生长季节开始, 连续3 季麻, 束纤维断裂强度测量按g b5 8 82执行。 4 . 3 . 7 原麻炼折率 从新栽麻第四个生长季节开始, 连续3 季在工艺成熟期获得原麻和精干麻后进行调查, 计算精干麻 与原麻质量之比。 4 . 3 . 8 原庶含胶. n y/ t 1 3 2 1 一2 0 0 7 从新栽麻第四 个生长季节开始, 连续3 季麻, 原麻含胶量按c b5 8 89执行。 4 . 4 抗逆性 4 . 41 兰麻根腐线虫病沙加 勺 忍 朗 动“ s co 刃 知e ) 抗性 按附录a执行。 4 . 4 . 2 芝麻花叶病抗性 按附录b执行。 4 . 4 . 3 竺麻炭疽病 b 止 le to tr 比 h um 翻 咒 h 刃 i e 月 ae s aw . ) 抗性 参见资料性附录c执行。 n y / t 1 3 2 1 一2 0 0 7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芝麻根腐线虫病沙, 口 忿 , 加 脱 五 “ s c 口 ffeo 召 ) 抗性鉴定 a. 1 范围 本附录 适用于竺 麻根腐线虫病( 乃 双 咧en ch u : “ 之厅 h 记 ) 抗性鉴 定。 a. 2 病原分离 a . 2 . 1 样本采集与保存 在o cm一 20c m土层中多点采集病根和根际土壤样本, 将采集的 样本写好标 签后放在聚乙烯薄膜袋中保存。 a . 2 . 2 线虫的分离 土样或植物材料切碎后用2 层一 3 层纱布包好, 放人直径为10cln一巧cm 的玻 璃漏斗, 清水浸泡, 经24h , 然后取漏斗底部s rnln 一 10二 的 水样, 收取线虫, 作为线虫样本备用。 a. 3 线虫的接种与田间设计 将线虫样本配成浓度约为10条八 1 止的 接种液。于4 月以0 . 6 m义 0 . s m行距, 随机排列, 每小区 栽 种扦插苗20株, 重复4 次, 每株扦插苗使用l oom l 接种液进行浇根接种, 覆土, 稍压。田间管理为中 等 肥力水平。 a . 4 病情分级 麻莞经2 一 3 年生长后, 挖莞, 进行病情鉴定分级, 病情分级标准见表a . 1 。 表 a. 1 竺麻根腐线虫病病悄分级 病情级别病情症状 0 未显症状 l 病斑部分不超过麻克的1 /4 2 病斑部分占 麻莞1 /2 3 病斑部分占 麻莞3 /4, 植株略矮 4 病斑部分超过麻克3 /4, 植株明显矮小, 甚至枯死 a . 5 抗性评价标准 a. 5 . 1 病情指数 根据病情级按( a. 1)公式计算病情指数( d l ) : 艺( 5 、 ni) 4n x100 ( a. 1) 式中: 51 病情级别; n 一第1 级别莞数, 以莞表示; n 一 调查总莞数, 以莞表示。 n 、/ t 1 3 2 1 一2 0 0 7 a . 5 . 2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见表a . 20 表a . 2 竺麻花叶病抗性评价标准 抗性 病情指数 ( 刀2 ) 免疫( 1 ) 0 高抗( h r )0 d 簇25 中抗( mr )2 5 刀 簇5 0 中感( ms )5 0 7 5 n y / t 1 3 2 1 一2 0 0 7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竺麻花叶病抗性鉴定 b . 1 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竺麻花叶病抗性鉴定。 b . 2 鉴定设计 建立种质鉴定圃, 小区面积10. 0 澎, 行距50crn, 莞距60cm, 每份种质种10苑, 重复3 次。种植感 病品种( 如汉寿鸡骨白、 荷叶家竺麻等) 为诱发区, 经3 年诱发后进行鉴定。 b . 3 病悄分级 4 月中 下旬于头麻生长中 期进行病情调查。根据发病程度进行病情分级见表b . 1 : 表b . 1 芝麻花叶病病情分级 病情级别 病情症状 0 未显感病症状 1 植株中 上部叶片轻度花叶, 植株高度比 正常植株低1 巧 以下 2 植株中上部叶片轻度花叶, 畸形, 泡斑, 植株高度比 正常植株低2 /5 以下 3 植株中上部叶片中度花叶, 畸形, 泡斑, 植株高度比 正常植株低3 /5 以下 4 植株中上部叶片严重花叶, 畸形, 泡斑, 植株高 度比 正常植株低3 /5 以 上 b . 4 抗性评价标准 b . 4 . 1 病情指数 根据病情级按( bl) 公式计算病情指数( d l): 兄( 5 ni) =一 石不一x 1 0 0 , ( b . 1 ) 式中: 5 病情级别; n 该级株数, 株; n -调查总株数, 株。 b . 4 . 2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见表b . 2 n y / t 1 3 2 1 es - 2 0 0 7 表b . 2 芝麻花叶病抗性评价标准 抗性 病情指数 ( 刀2 ) 免疫( 1 ) 0 抗病( r )0 ) 簇10 中抗( 入 仅)1 0 0 簇2 5 中感( ms )2 5 40 n 丫 / t 1 3 2 1 一2 0 0 7 附录c ( 资料性附录) 芝麻炭疽病( 0里 忍 以 “ 了 纪 儿 “ m加 祀 人 阴 eri 口 e s a w . ) 抗性鉴定 c. 1 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竺麻炭疽病( 肠lletotri chu m反 为 护 z me、。 saw . ) 抗性鉴定。 c . 2 鉴定步骤 c . 2 . 1 菌种的 培养: 竺麻炭疽菌接种在 。 八 培养基上培养。 p l a 培养基的 配置方法为: 称取2 009 去 皮马铃薯, 将其切成小块, 放人锅中, 加水 i l , 煮沸30m in , 趁热用纱布滤去马铃薯残渣, 然后加人 巧9 一 2 0 9 琼脂, 加热熔 化, 再加人209 葡萄 糖, 待溶解后趁热用纱布过滤, 并定容至i l , 并趁热 将培养 基倒人三角瓶至1/2 处, 然后在瓶口 塞上未脱脂膨松的棉花塞, 再外包一层牛皮纸, 用线绳扎好。置人 0 . 1 0 3 m p a 、 1 2 1 的高压锅中 灭菌2 0 m i n 备用。 c . 2 . 2 菌液的配置与保存: 将无菌水加人培养菌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