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催醒术1909年发表的“狂人日记”(一)现在研究中国近现代新闻史的人都会知道陈景韩,因为他是近现代中国新闻界的名人。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人,知道陈景韩的恐怕就不太多了,因为他从1913年就任申报总主笔以后,就很少有精力再写文学作品了。但是他的一些文学作品以其独特视角,在“前五四”的早期启蒙中使他成为文坛领军人物之一。陈景韩(18771965),别署冷血、冷,还曾与包天笑合用笔名“冷笑”,江苏松江人(今属上海市)。老同盟会员,1903年在日本东京出版的、由江苏同乡会编辑发行的江苏,就连载过他的译作明日之战争。1904年,他在上海主编新新小说。同年,就任上海时报主笔。当时,上海的“申(报)、新(闻报)、时(报)”是鼎足而立的三大报纸。而时报当时的主要读者对象就是知识阶层。请容许我多引用几句胡适的话,说明由陈景韩主持笔政的时报的独树一帜、锐意革新的面貌。我于前清光绪三十年的二月间从徽州到上海求那当时所谓“新学”。我进梅溪学堂后不到两个月,时报便出版了。那时正当日俄战争初起的时候,全国的人心大震动。但是当时的几家老报纸仍旧做那长篇的古文论说,仍旧保守那遗传下来的老格式与老办法,故不能供给当时的需要。就是那比较稍新的中外日报也不能满足许多人的期望。时报应此时势而产生。他的内容与办法也确然能够打破上海报界的许多老习惯,能够开辟许多新法门,能够引起许多新兴趣。因此时报出世不久就成了中国知识阶级的一个宠儿。几年之后时报与学校几乎成了不可分离的伴侣了。我那年只有14岁,求知的欲望正盛,又颇有一点文学的兴趣,因此我当时对于时报的感情比对于别报都更好些。我在上海六年,几乎没有一天不看时报的。我当时把时报上的许多小说诗话笔记长篇的专著都剪下来分贴成小册子,若有一天的报遣失了,我心里便不快乐,总想设法把他补起来。我现在回想当时我们那些少年人何以这样爱恋时报呢?我想有两个大原因:第一,时报的短评在当日是一种创体,做的人也聚精会神的大胆说话,故能引起许多人的注意,故能在读者脑筋里发生有力的影响。时报对于这几件事都有很明决的主张,每日不但有“冷”的短评,有时还有几个人的签名短评,同时登出。这种短评在现在已成了日报的常套了,在当时却是一种文体的革新。用简单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一目了然这确是时报的一大贡献。我们试看这种短评,在这十七年来,逐渐变成了中国报界的公用文体,这就可见他们的用处与他们的魔力了。第二,时报在当日确能引起一般少年人的文学兴趣。那时的几个大报大概都是很干燥枯寂的,他们至多不过能做一两篇合于古文义法的长篇论说罢了。时报出世以后每日登载“冷”或“笑”译著的小说,有时每日有两种冷血先生的白话小说,在当时译界中确要算很好的译笔。他有时自己也做一两篇短篇小说,如福尔摩斯来华侦探案等,也是中国人做新体短篇最早的一段历史。我们可以说时报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为中国日报界开辟一种带文学兴趣的“附张”。自从时报出世以来,这种文学附张的需要也渐渐的成为日报界公认的了。1引了这么一大段,主要是想说明陈景韩在新闻与文学两方面的具有独创性的贡献。胡适在1921年已是文化界的新兴的权威人士了,他那么深情地用“爱恋”这样的词汇来称颂当年的时报,真可谓高度评价了。冷血的独创性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至深的印象。其次,胡适在文中也提到了包天笑的小说与时报总经理狄楚青(平子)的“诗话”,当年狄的平等阁诗话也是影响很大的专栏。我过去读胡适这段话,还觉得他给我提供了许多我所不懂的知识,例如“时评”是“双关意”,它最早是专指“时报的评论”,显示了时报的独树一帜;以后才发展成为“时事的评论”的总名与泛称;又如报纸与小说的结缘是有一个过程的:最早,1897年天津国闻报发表本报附印小说缘起,这篇论文长达万字,可是国闻报却连一篇小说也没有刊载,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后来的小报,例如李伯元办的世界繁华报连载官场现形记,很受注目。接着专门的小说刊物也出现了。可是大报对刊载小说还是很冷淡的,也许总认为小说不登大雅之堂。而在1904年的时报上,才让大报与小说结缘(是否是全国首创,连胡适也未敢肯定)。总之,读了胡适的这篇赞扬时报的文章,唤起了我对陈冷血这个人物的极大的兴趣。(二)过去,我们谈起晚清的小说期刊时,总是说“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即新小说(1902/111906/1,共出24期)、绣像小说(1903/51906/4,共出72期)、月月小说(1906/111909/1,共出24期)和小说林(1907/21908/10,共出12期)。这四种小说期刊被称为“大”,那么其他的小说期刊就变“小”了。但我认为还有其他的值得关注的期刊,例如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1904/91907/5,共出10期)和黄世仲(小配)和黄伯耀兄弟主编的粤东小说林(1906创刊于广东,1907迁香港,改刊名为中外小说林,至1908停刊,我们现在已知37期)。这些刊物皆有它们自己的特色。下面只谈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的特点及其文学上的成就。首先,它为什么取名新新小说。在新新小说叙例中他说:“小说有支配社会之能力,近世学者论之綦详,欲社会之日新,必小说之日新。小说新新无已,社会之革新无已,事物进化之公例吾非敢谓新新小说之果有以优于去岁出现之新小说也,吾惟望是编乙册之新于甲,丙册之新于乙;吾更望继是编而起者之尤有以新之也,则其有裨于人群岂浅鲜哉!”2他是希望期刊生生不已,面貌新新不已。但是如果比较新小说与新新小说的主旨,那么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梁启超是改良派,他的新中国未来记就是提倡“无血革命”;而陈景韩的新新小说倡导的是一种革命精神,有时还不得不采取暴力手段。他宣称的“任侠好义、忠群爱国”的内核是革命与反帝思想的结晶。因此,我觉得,陈景韩也许认为新小说并不新,他编的是比新小说更“新”的新新小说。他是既同意小说有至伟的社会作用,同时又对梁氏的改良主张并不苟同,因此以“新新不已”的追求目标来自励。不知为什么,这一刊物在创刊号上的征稿启事与刊物的实际内容是相互矛盾的。它在征稿启事中说“凡有诗词、杂记、奇闻、歌谣、俚谚、游戏文字,以及灯谜令、楹联、词钟等,不拘新旧体裁,本社均拟广为征集,按期录选,四方风雅勿吝珠玉为幸。”3可是刊物上并不多见这些东西。创刊号上的第一、二、三篇分别是政治小说中国兴亡梦、社会小说侠客谈和历史小说菲律宾外史(皆是连载小说),好像放“排炮”似地宣告该刊编者有一种变革现状的迫切愿望,而且小说中采取的行动还颇为剧烈与叛逆。在第2期中,首页就发表法文马塞尔士原词第1章、汉译法兰西大革命国歌第1章,也即是陈景韩译的马赛曲。这也许是在中国首译马赛曲,还附上五线谱与简谱。梁启超在新小说上写法国革命的小说的题名是洪水祸,而陈景韩却大唱马赛曲,因此,我认为他的新新小说是不赞成梁启超的立宪模式的,而他的侠客谈中的“侠”,并非是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的概念,他的“侠”是期望要建立一种无视清政府的独立不羁的权力系统。刊物到了第3期,又在卷首的本报特白中宣告:“本报发始,不过为一二友人戏作,后为见者怂恿,因以付刊。故一切定名等类,皆近游戏。现虽仍旧不背此义,然自本期始,已筹足资本,认定辑员,按期印行,不再稍误。且本报又以12期为一主义,如此期内,则以侠客为主义,故期中每册,皆以侠客为主,而以他类为附。至12期后,乃再行他主义。凡此数语,皆当预告,以代信誓。”4我们可以估计,这是出版了两期之后,几位刊物的同人又一次的“新设计”,也围绕主旨亮出了新版式。从第3期起,目录上就标明以“侠客谈”为总题。将过去连载的菲律宾外史冠以南亚侠客谈:菲律宾外史的新版式;把第1、2期连发的侠客谈改名为百年后之侠客谈:刀余生传二;又新发了两篇译作俄罗斯侠客谈:虚无党奇话和法兰西侠客谈:秘密囊。其它与侠客无关的作品则一列归入附录与杂录栏内。后来各期均贯彻这一原则,如政治小说中国兴亡梦冠以理想之侠客谈:中国兴亡梦,新作有女侠客,新译有法国侠客谈:决斗会和侠客别谈等等。在诸多反映侠客的作品中,我们不妨重点分析第1期所发表的、乍看能令人惊邪不已的侠客谈:刀余生传。那是讲一个曾杀过很多人的匪窟,这位“刀余生”原也是被强盗虏俘来准备宰杀的人,可是经过审查后,刀下余生,不仅没有杀他,以后竟“接班”做了匪首。现在这位后来者被定名为“刀余生第二”的旅客也是被强盗俘来的。匪首刀余生见此人强毅而有定见,颇为赏识,不仅不杀他,还带他在匪窟中到处参观,其中有“洗剥处”、“斩杀处”、“解剖处”等杀人的场所。虏俘来的人该杀不该杀是有“内定标准”的。刀余生介绍说:鸦片烟鬼杀!小脚妇杀!年过五十者杀!残疾者杀!抱传染病者杀!身体肥大者杀!侏儒者杀!躯干斜曲者杀!骨柴瘦无力者杀!面雪白无血色者杀!目斜视或近视者杀!口常不合者杀(其人心思必收检)!齿色不洁净者杀!手爪长多垢者杀!手底无坚肉者脚底无厚皮者杀(此数皆为懒惰之证)!气呆者杀!目定者杀!口急或音不清者杀!眉蹙者杀!多痰嚏者杀!走路成方步者杀(多自大)!与人言摇头者杀(多予智)!无事时常摇其体或两腿者杀(脑筋已读八股读坏)!与人言未交语先嬉笑者杀(献媚已惯)!右膝合前屈者杀(请安已惯故)!两膝盖有坚肉者杀(屈膝已惯故)!齿常外露者杀(多言多笑故)!力不能自举其身者杀(小儿不在此例)!凡若此者,均取无去。其能有一定职业,能劳动任事者,均舍去,且勿扰及财物。5看上去像是“格杀毋论”,但实质上主要是向中国民族劣根性与若干民族陋习的一种宣战。当时在知识分子中“物竞天择”、“生存竞争”的天演论学理深入人心,为加速淘汰劣败,就在小说中构想了一幅“血腥”的画面,再加上带点幽默感的“注释”。读来确有点像是“戏作”,但更多的是表达了作者的愤激心情。关于这一点可由匪首刀余生的一番议论作证:世界至今日,竞争愈激烈,淘汰亦愈甚,外来之种族,力量强我数十倍。听其天然之淘汰,势必不尽灭不止。我故用此杀人之法以救人,与其淘汰于人,不如我先自为淘汰,与其听天演之淘汰,不如用我人力之淘汰。6陈景韩对那些“该死”的同胞是抱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他对我国的民族劣根性与若干传统陋习“咬牙切齿”,苦于无“速成”之法以扭转乾坤。于是只好在幻想中将它们“开刀”,杀!杀!杀!不仅如此,作品中还将这个庞大的盗窟描写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新型社会。他们内部不仅有自己的大金库,而且成员之间还有精细的分工。牺牲部是专管抢掠与杀人的;营业部是从事农、工、商业的,他们有了钱可以去买地经营农业,办厂或开矿,甚至有人打入官府去做官。考察部是派遣到各处去考察的;而游学部则是“余供学费以游学者”,那是到各国去留学的。总之“能生人,能杀人,能育人,能用人,能支配人之财,能干涉人之行;有钱,有人,有土地,有事业,政府能有者,我无一不有!”7而匪首刀余生的目的是“我意欲救我民,救我国,欲立我国我民于万国之民之上。”8如此看来,新新小说的“侠”精神的第一个层次是要改造国民的精神与体质,革除传统的陋习,以强硬的铁腕,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当然这只能是一个幻想之国。作者也承认他的刊物中有许多是“戏作”,但是受“怂恿”而将它们发表出来,就是为了张扬一种救国救民的“侠主义”。新新小说的“侠主义”的第二个层次是介绍外国的革命精神、叛逆精神和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如果我们国人没有这种民族的魂魄,那就真有亡国的危险。在菲律宾外史自叙中,他甚至用亡国的菲律宾人民强毅的民族性来剌戟、激励我同胞:菲律宾人,为近顷亡国健者。其一轭于西(班牙),再轭于美。频年血战,两当强大国之冲;内颠多年之异族政府,外抗甘言之野心径敌。弹丸黑子,志不稍屈;力竭势穷,愿举全岛为焦土,遂使菲律宾三字之价值,辉耀于全世界。固一时之雄杰哉!虽顿遭挫折,然其民族之强武,学艺之精邃,文明程度已彬彬乎达于共和自治之域。其视吾东方病夫,任人宰割,犹复谓他人父,忝颜事仇者,固未可同日语也,居尝钦其侠勇,又以同病之故,感念益深。9新新小说动用了许多国家的革命史、反殖史,痛斥奴化思想,唤醒我同胞,用心是良苦的。这里应该附带说及,在20世纪之初,陈景韩是我国翻译和创作俄国“虚无党”革命题材最著的作家之一。他笔下的所谓“虚无党”实际上是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们对农奴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所采取的斗争是前赴后继的,他们的献身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他们有早期革命者的局限,但也并不像布尔什维克上台后所“歪曲”的如此不堪。新新小说中有俄国侠客谈:虚无党奇话。在新新小说停刊后,陈景韩自1907年11月月月小说第10期起,连续发表了若干篇有关“虚无党”的小说。因为当时翻译小说不一定注明是译作,所以我们也一时分不清陈景韩此类作品是译是作。不过在小说的结尾,他往往学太史公的“模式”站出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后财产补充协议
- 沈阳转让协议书
- 精密机械零部件加工与质量保证合同
- 软件售后维保合同协议
- 股权转让及合作协议
- 幕墙石材钢架施工合同
- 产品采购供应合同附加条款
- 赠送贴纸定制合同协议
- 车撞人协议书范本
- 跟员工提前合同解除协议
- 汽车销售礼仪与沟通技巧考核试卷
- 光伏电站面试题库及答案
- 车间技能矩阵管理制度
- 陶艺店管理制度
- 遗体转运协议书范本
- 2025-2030中国储能电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挖矿委托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标准租房合同范本
- 三元空间下个人化IP综艺《灿烂的花园》叙事与价值研究
-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 高考阅读七选五10篇 高考真题汇编(答案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