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659.1-2005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 第1部分:通用的参考描述》。该标准主要关注于规范和促进工业自动化领域内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和集成能力,目的是为了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实现更高效的信息交换与协同工作。

标准核心内容

  1. 目标定义:标准旨在提供一个开放系统应用集成的通用框架,为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实施及维护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和系统集成提供指导原则和模型基础。这有助于减少因厂家特定解决方案造成的封闭性,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 参考架构:标准定义了一个分层的参考架构模型,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层、功能层、信息层和技术层,每一层都明确了其在整体架构中的角色、功能以及与其他层次的交互方式。这样的分层设计便于理解系统构成,同时也支持模块化开发和集成。

  3. 通用术语和概念:为确保行业内交流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标准详细介绍了关键术语和基本概念,如“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接口”等,为后续的标准化工作打下语言基础。

  4. 系统描述方法:提供了一套描述系统特性和交互方式的方法论,包括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等工具来表达系统结构、行为和数据流,使得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能基于同一套描述规则进行设计和验证。

  5. 接口和协议:虽然不深入到具体技术细节,但标准强调了接口标准化的重要性,提倡采用开放标准和协议来确保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指令传递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6. 安全性与可靠性:虽然此部分内容可能不是该标准的重点,但它也指出了在集成框架设计中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措施的必要性,以保护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实施意义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5-01-25 颁布
  • 2005-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19659.1-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1部分通用的参考描述.pdf_第1页
GB-T19659.1-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1部分通用的参考描述.pdf_第2页
GB-T19659.1-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1部分通用的参考描述.pdf_第3页
GB-T19659.1-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1部分通用的参考描述.pdf_第4页
GB-T19659.1-200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1部分通用的参考描述.pdf_第5页

文档简介

I C S 2 5 . 0 4 0 . 3 0J 07荡羚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 集成框架第 1 部分: 通用的参考描述 I n d u s t r i a l a u t o m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o n - O p e n s y s t e m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 f r a me w o r k - P a r t 1 : G e n e r i c r e f e r e n c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 I S O 1 5 7 4 5 一 1 : 2 0 0 3 , I DT)2 0 0 5 - 0 1 - 2 5 发布2 0 0 5 - 0 6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 小 涵、 菌豢辈摧 ,花瞥 R 馨丫发布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前言 G B / T 1 9 6 5 9 的本部分等同采用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K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集成框架第 1 部分 : 通用的参考描述)(英文版) 。 G B / T 1 9 6 5 9 标准由 4 个部分组成 : 第 1 部分: 通用的参考描述; 第 2 部分: 基于 I S O 1 1 8 9 8 的控制系统的参考描述; 第3 部分: 基于I E C 6 1 1 5 8 的控制系统的参考描述; 第4 部分: 基于以太网控制系统的参考描述。 为便于使用, 本部分( 即第 1 部分) 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 将“ 本国际标准” 和I S O 1 5 7 4 5 改为“ G B / T 1 9 6 5 9 , 有些地方因考虑编程和保留原国际标准的应用需要 , 将 I S O 1 5 7 4 5 保 留或改为 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 如: 图 1 、 图 2 。将 I S O 1 5 7 4 5 - 1 改为G B / T 1 9 6 5 9 的第 1 部分或 G B / T 1 9 6 5 9 . 1 0 b ) 将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文献资料中已转化为国家标准的国际标准编号改为国家标准编号。 本部分为首次制定。 本部分的附录 A、 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 由全国工业 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机械工业 自动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 郝淑芬、 刘云男、 许莹 。标准下载网()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八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舀 J片刁 现实中应用系统是根据应用需求规范进行开发的( 即: 描述应用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的规范) 。这类应用规范典型地包含文本描述、 图形、 图表以及对其他规范的引用。许多经常从事于特定市场领域的系统集成商和最终用户不是生成多种类似应用规范( 每种工程项 目就有一种规范) , 就是生成一种对应于每个项目相应的变型的主( 版) 应用规范。 应用集成框架( A I F ) 定义了一些要素和规则, 以便于: 利用集成模型系统地组织和表达应用系统的集成需求 ; 采用应用互操作专规( A I P ) 的方式开发接 口规范, 选择适用的资源和用文档“ 已构建” 的应用系统 。 图 1 描绘 A I F ( 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中规定的) 、 集成模型和 A I P ( 由 A I P开发者开发的) 与实际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 图 1 的左侧部分给 出的是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第 1部分规定的通用 A I F , 在 G B / T 1 9 6 5 9 ( I S O1 5 7 4 5 ) 的其他部分中经过扩展包含了专用技术。 图 1 中居中部分给出的是 A I P ( 它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其他 A I P ) , A I P由一个过程专规、 一个或多个资源专规和一个或多个信息交换专规组成。A I P下面是表达应用需求有关的集成模型。 图 1 的右侧部分给出的是实际应用系统 , 它由以下方面组成: 资源( 装置 、 通信网络、 设备、 人员、 物料) ; 过程 ; 信息交换。 l 二 前g o o田 生A W&集 成 模型 和:活 图 1 G B / T 1 9 6 5 9 0 S 0 1 5 7 4 5 ) 的上下文 I v标准下载网()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获得的好处:最终用户通过引用预定义的 A I P便于制定规范及获得开放系统 ;系统集成商通过使用基于 A I F的通用工具可减少基于开放系统解决方案的开发时间;自动化供应商通过使用基于 A I F的通用工具可提供和开发新产品, 例如: 自动化供应商可以 向人们展示: 通过引用 A I P的资源专规 , 其产品达到支持应用需求 。本标准的主要用户是在下述应用领域中使用各种系统平台和产品技术开发 A I P的开发商, 例如:连续过程控制系统;批量过程控制系统;机床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 ;诊断系统。标准下载网()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开放系统应用 集成框架第 1 部分: 通用的参考描述1 范围 G B / T 1 9 6 5 9 0 S 0 1 5 7 4 5 ) 定义了应用集成框架描述集成模型和应用互操作专规的一组元素和规则 。 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的本部分( 第1 部分) 定义了通用元素和规则, 用以描述集成模型和应用互操作专规及它们的组件专规过程专规 、 信息交换专规和资源专规。 注: 本标准的第 2 , 3 , 4 部分定义了专用技术的元素和规则, 用以描述通信网络专规和基于特殊现场总线技术的装 置专规与通信有关的方面这些部分可与本部分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形成用于某个特定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集成框架。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 自动化应用 , 如: 离散制造 、 过程 自动化 、 电子组装 、 半导体制造及大范围物流处理系统。也适用于其他 自动控制领域, 如: 公用事业 自动化, 农业 自动化 。 非道路车辆、 医疗和实验室 自动化及公共运输系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 B / T 1 9 6 5 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 B / T 9 3 8 7 . 1 -1 9 9 8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 1 部分: 基本模型( i d t I S O /I E C 7 4 9 8 - 1 : 1 9 9 4 ) G B / T 9 3 8 7 . 4 -1 9 9 6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4 部分: 管理框架(( i d tI S O / I E C 7 4 9 8 - 4 : 1 9 8 9 ) G B / T 1 8 2 7 2 . 1 -2 0 0 0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评估中系统特性的评定第 1 部分 : 总则和方法学( i d t I E C 6 1 0 6 9 - 1 : 1 9 9 1 ) R E C - x ml- 2 0 0 0 1 0 0 6 可扩展置标语言( X ML ) 1 . 0第 2 版一一W3 C于 2 0 0 0 年 1 0 月 6日 推荐 R E C - x mls c h e m a - 1 - 2 0 0 1 0 5 0 2 X ML 模式第 1 部分 : 结构一 W3 C于 2 0 0 1 年 5 月 2日 推荐 R E C - x mls c h e m a - 2 - 2 0 0 1 0 5 0 2 X MI . 模式第 2 部分 : 数据类型W3 C于 2 0 0 1 年 5 月 2日推荐 U M工 . V1 . 4 O M G 统一建模语言规范 ( V 1 . 4 , 2 0 0 1 年 9 月)3 术语和定义 注 : 本文件中使用的 U MI术语和符号在附录 A 中说明。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 . 1 动作a c t io n 所发生的事情。 巨 I S O / I E C 1 0 7 4 6 - 2 1 注: 与建 模有关的每 一个动 作与 至少一个 对象相 关联。 I S O / I E C 1 0 7 4 6 - 2 3 . 2 执行者a c t o r 在与这些用例交互作用时, 应用用例的用户所扮演的相互关联的一组角色。 U ML 注: 对于与之通信的每个应用用例来说, 一个行动者只有一个角色。标准下载网()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3 . 3 聚合a g g r e g a t io n 一种特殊的关联形式 , 它规定集合( 整体) 与单个组件之间的“ 整体一个体” 关系。 U MI . 3 . 4 A I P开发者A I P d e v e l o p e r 使用应用集成框架( A I F ) 开发集成模型和 或专规的人员。3 . 5 关联a s s o c ia t i o n 两个或多个类化器之间的语义关系, 类化器规定它们的实例间的连接。 UML 3 . 6 基本规范b a s e s p e c i f ic a t i o n 包含专规引用信息的引用文件 。3 . 7 类c l a s s 描述享有相同属性 、 操作、 方法 、 关系和语义的一组对象。 UMI , 3 . 8 类化器 c l a s s i f i e r 描述行为和结构特性的机制。 U ML 注: 类化器包括接口、 类、 数据类型和组件。3 . 9 通信网络专规c o m m u n i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 p r o f i l e 从集成的角度对联网装置所支持的通信网络的表达。 例: 集成方面的示例如: 通信对象类型和关联的操作关系( 客户机 服务器, 生产者 用户, 等等) 、 对象类型的服务和 属性、 对象类型和服务的数据类型, 以及使用的编码规则。3 . 1 0 兼容性c o m p l i a n c e 两种技术规范 A 和 B的关系, 当规范 A的所有要求规范 B全都予以满足时( 当 B符合 A 时) 。 I S O / I E C 1 0 7 4 6 - 1 3 . 1 1 装置 d e v i c e 一种实体 , 它完成控制 、 执行和 或传感功能, 并与 自 动化系统内的其他类似实体连接。 注: 装置不能独自执行物料处理、 物料输送和物料仓储功能( 见 3 . 1 5 ) o3 . 1 2 装置专规d e v ic e p r o f il e 从集成的角度对装置的表示法。 例: 集成方面的示例如: 提供的功能、 网络上的组态、 网络方面的行为特性, 以及输入 输出数据的通信。3 . 1 3 元素e l e m e n t 模型的最小构成。 UMI _ 3 . 1 4 实体e n t i t y 任何存在的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I S O / I E C 1 0 7 4 6 - 2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3. 1 5 设备e q u i p m e n t 一种实体, 它是独立的, 或与自动化系统接 口, 它执行物料处理、 物料输送和物料仓储功能。 例: 输送机, 容器, 泵。 注 1 : 设备可包含装置( 见3 . 1 1 ) . 注 2 : 设备不能与通信网络直接连接。只有装置才能直接与通信网络连接。3 . 1 6 设备专规e q u i p m e n t p r o f i l e 从集成的角度对某项设备的表达法。 例:集成方面的示例如 : 输送机速度、 容器的容量 、 泵的出力。3 . 1 7 通用化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较通用的元素和较专用的元素之间的分类关系。 U MI . 口 注: 较专用的元素除了一些附加的信息外, 与较通用的元素完全一致。较专用元素的实例也可以用在允许使用较 通用元素的地方。3 . 1 8 人员专规h u m a n p r o f i le 从集成的角度对人员的表示法。 例 : 集成方面的示例 : 责任性等级 , 资格等级 , 能力。3 . 1 9 信息in f o r m a t i o n 可在用户间交换的、 有关论域及范围内的事物、 事实、 概念等的任何种类的知识。 I S O / I E C 1 0 7 4 6 -2 3 . 2 0 实例i n s t a n c e 具有唯一标识的实体, 可施加标识的一组操作, 和具有保存这些操作的效果的状态。 UMI _ 3 . 2 1 接口 i n t e r f a c e 命名的操作集 , 它体现一个元素的行为特性 。歌 U MI . 3 . 2 2 物料m a t e r i a l 制造产品过程中使用的物质。 例 : 原材料 , 消耗品, 催化剂 。3 . 2 3 物料专规m a t e r i a l p r o f i l e 从集成的角度对物料的表示法。 例: 集成特性的示例如: 外型尺寸, 质量, 密度, 保存期限, 储藏要求的温度和湿度、 硬度, 可成形性和粘性。3 . 2 4 消息m e s s a g e 在实例间传送信息的技术规范, 以期由此产生活动。3 . 2 5 名称n a m e 术语, 在特定的命名上下文中指一个实体。 I S O / I E C 1 0 7 4 6 - 2 1G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八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3 . 2 6 对象 o b j e c t 一种实体 , 它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 以及封装状态和行为特性的标识 。 U MI习 注: 状态由属性和关系描述, 行为特性由操作、 方法和状态机描述。一个对象是一个类的一则实例。3 . 2 7 操作o p e r a t i o n 可以向对象请求以影响行为特性的服务。 U MI 习3 . 2 8 专规 p r o f i le 一个或多个基础规范和 或子专规的集合 , 在应用时, 为完成一个特定功能、 活动或关系需要辨识这些基础规范或子专规所选择的类 、 一致性子集、 选项和参数。 注: 采用 I S O / I E C T R 1 0 0 0 0 - 1 03 . 2 9 关系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模型元素间的语义联系。 例: 关联与通用化。 U MI . 3 . 3 0 资源r e s o u r c e 过程中使用的装置、 通信网络、 设备 、 人员或物料 。3 . 3 1 状态s t a t e 对象的生命期限中的条件或情况, 在此期间它满足某个条件、 执行某个活动, 或者等待某个事件。 UMI _ 3 . 3 2 系统s y s t e m 作为一个整体或各部分的组合体看待的事物。 I S O / I E C 1 0 7 4 6 - 2 注: 因而系统也可以当成一个实体, 一个系统的组件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在此情况下这个系统称为子系统( 见 I S O/ I E C 1 0 7 4 6 - 2 ) 。3 . 3 3 t e m p l a t e 包含若干X 集合的具有共有特性 的规范, 该规范足够详细, 可使用它来实例化某 个Xo I S O / I E C 1 0 7 4 6 - 2 注: X 可以是具有一种类型的任何事物。3 . 3 4 ( X 的) 类型t y p e ( o f a n ) 判定特性化X 的集合。 I S O / I E C 1 0 7 4 6一 2 .13 . 3 5 用例u s e c a s e 一种顺序动作的类 规范, 包括某系统( 或其他实体) 能完成的一些变异动作, 它们与系统的执行者进行交互作用。 U MI, 3 . 3 6 视图v i e w 从某个给定的视角或有利位置可以看到的模型的投影, 它略去与此视图无关的实体。 U MI _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4 缩略语4 . 1 通用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 A I F应用集成框架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 F r a m e w o r k A I P应用互操作专规A p p l i c a t io n I n t e r o p e r a b i l i t y P r o f il e A S C I 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 m e r ic a n S t a n d a r d C o d e f o r I n f o r m a t io n I n t e r c h a n g e C O R B 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 o m m o n O b j e c t R e q u e s t B r o k e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D C O 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 i s t r i b u t e d C o m p o n e n t O b j e c t Mo d e l F D 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 o o d a n d D r u g A d m i n is t r a t io n H MI人机接口H u m a n Ma c h in e I n t e r f a c e I A S工业自动化系统I n d u s t r i a l A u t o m a t io n S y s t e m s O S I开放系统互连O p e n S y s t e m s I n t e r c o n n e c t i o n U MI .统一建模语言Un i f i e d Mo d e l li n g L a n g u a g e X ML可扩展置标语言e X t e n s i b l e Ma r k u p L a n g u a g e4 . 2 I A S 接口类型 注: I A S 接口 类型的细则参阅附录 B o A P I应用程序接口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g r a m I n t e r f a c e C MI配置管理接口 C o n f i g u r a t io n Ma n a g e me n t I n t e r f a c e C S I通信服务接口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e r v ic e s I n t e r f a c e E S I工程支持接口E n g in e e r i n g S u p p o r t I n t e r f a c e F S I设施服务接口 F a c il i t y S e r v ic e s I n t e r f a c e H C I人 计算机接口H u m a n / C o mp u t e r I n t e r f a c e I S I信息服务接口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r v ic e s I n t e r f a c e MT I物料输送接口 Ma t e r i a l T r a n s p o r t I n t e r f a c e S E I安全和环境接口S a f e t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n t e r f a c e U S I公用事业服务接口U t i l i t y S e r v i c e s I n t e r f a c e5 A I F概念5 . 1 元素及规则 A I F规定了元素和规则。为了开发集成模型和应用所需要的专规 , A I P开发者使用这些元素和采纳这些规则。 G B / T 1 9 6 5 9 0 S 0 1 5 7 4 5 ) 定义的 A I F元素如下 : 一 一 本部分的 7 . 2 定义的主专规模板结构及首部; 一 一 本部分的 7 . 3 定义的通用专规模板; 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的第2 、 第3 和第4 部分定义的特定技术的专规模板; 本标准的附录 B定义的 I A S 接口类型。 A I P开发者还可以使用独立于 G B / T 1 9 6 5 9 0 S 0 1 5 7 4 5 ) 开发的元素, 例如: 由 A I P开发者制定的基本规范 。 A I F规则在以下方面约束 A I P开发者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创建集成模型( 见第6 章) ; 专规的开发( 见第 7 章) , 包括主专规模板的使用( 见 7 . 2 ) , 通用专规模板的使用( 见 7 . 3 ) , 以及 特定技术专规的开发( 见 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的第 2 、 第 3 和第 4 部分) ; 专规交换语言( 见7 . 2 . 6 ) 05 . 2 使用 A I F开发 A I P5 . 2 . 1 总述 现实中应用系统是根据应用规范( 即: 描述应用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的规范) 进行开发的。这类应用规范典型地包含文本描述、 图形、 图表以及对其他规范的引用 。许多经常从事于特定市场领域的系统集成商和最终用户不是生成多种类似应用规范( 每种工程项 目就有一种规范) , 就是生成一种对应于每个项 目相应的变型的主应用规范。 A I F着重于应用系统的集成方面 , 它提供元素及规则用以开发基于过程 、 信息交换和资源视图集成模型及专规( 见图2 ) 。 集成模型体现 应用需求, 而专规是接口 规范, 它能够选择适用的资源和“ 已构建”应用的文件。 集成模型( 见 6章) 是 以 U M工 J 图的形式, 而专规 ( 见 7 章) 则是 X MI _ 文件( R E C - x m l - 2 0 0 0 1 0 0 6 )表达。!一僵誊 I ,*1: ;I了一一弓一一一孟妙斗3 W 4!11属 厂一门尸一一一 ,下, 甲 , 口 一 , 1 , , 尸, , 甲 , 甲 , 甲 1 甲,尸, , , 一 1 甲,甲, 了, 尸 , , 尸 ,r,门I一螃 AIP 梦-VAR &IuI IAS &C7-Af 月 卜表示活动执行顺序 争 表示信息流 图 2 应用 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的专规开发5 . 2 . 2 集成模型 三种集成模型( 过程、 信息交换和资源) 由 A I P开发者开发, 这三种模型是在应用规范中所包含的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集成要求的形式表达。每个特定应用可以有它 自己的应用规范, 但是, A I P开发者可以选择一种集成模型专用于个别应用, 或者适用于一组类似应用。 每种集成模型由合作对象的类组成。这些抽象物之间的( 关联的、 分层 的) 关系提供应用要求的总貌。每一种集成模型的开发都是使用一组类和对象以及它们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的可视化表达( 即: 附录A描述的 U MI 一 图) 来完成的。 过程集成模型描述应用中的控制、 物料和信息流, 并决定要交换的资源和信息的需求。 信息交换集成模型描述这些资源之间要交换的信息。 资源集成模型描述建模过程涉及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之间的接 口。各个单独的集成模型针对每一种资源类型( 装置、 通信网络、 设备、 人员和物料) 。5 . 2 . 3 专规 集成模型标识支持应用需求而必需的接口 一 一 种专规则是针对某一特殊接 口的一种精确表达。通过引用基本规范中标识的选项的方法来简化专规的描述。没有必要重复基本规范的全部文本。专规是使用 X MI 一 模式语言 ( R E C-x m l s c h e ma - 1 - 2 0 0 1 0 5 0 2和 R E C - x m l s c h e m a - 2 - 2 0 0 1 0 5 0 2 ) 的专规模板( 见7 . 1 ) 开发的 X ML文件( 见 7 . 2 . 6 ) a A I P 是引用一组专规( 过程专规、 信息交换专规 、 资源专规 , 有时还有一些其他的 A I P ) 的单一规范,这些专规引用基本规范( 它们本身可能就是专规) 的某些部分。 过程专规是过程集成模型规定的“ 已建” 状况的记录。它包含“ 已建” 信息, 和 或对包含“ 已建” 信息的基本规范的引用。 同样, 信息交换专规是信息交换集成模型规定的信息交换的“ 已建” 状况的记录。它包含“ 已建” 信息, 和 或对包含“ 已建” 信息的基本规范的引用 。 表达资源间接 口 需求的资源专规( 装置、 通信网络、 设备 、 人员和物料) 可以从资源集成模型导出( 见图 2中专规要求) 。现有资源的资源专规来 自 相应的资源规范( 见图 2中现有资源专规) 的开发 。对这两种资源专规( 都使用 X MI . 格式) 进行 比较, 能使 A I P开发者将一个特殊 的资源与应用集成要求相匹配。6 集成模型类型6 . 1 过程集成模型 过程集成模型描述应用内的控制流、 物流和信息流 , 并描述功能 、 步骤, 以及参与建立和操作应用的活动。 A I P开发者应使用 UMI ( 见附录 A ) 创建过程集成模型一 一使用的典型 U MI , 图有: 用例图( 表示执行者、 用例及应用系统边界) , 活动图( 表示过程流) , 类图( 表示存在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时序图( 表示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过程交互作用) 。6 . 2 信息交换集成模型 信息交换集成模型描述在过程建模中涉及的资源之间交换的信息。 交换的信息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一一过程信息( 诸如配方 、 几何数据、 调度或为执行应用功能所需要的其他工艺参数) ; 一 一 状况信息( 诸如故障、 设备状况报告 、 报警和质量信息) ; 控制信息( 包括命令和服务请求) 标明信息的源、 目的地和类型。 A I P开发者应使用 U MI ( 见附录 A ) 创建信息交换集成模型 一 使用的典型 U MI . 图有: 类图( 表示存在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合作图( 表示各个对象间交换的信息) , 时序图( 表示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信息交换)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6 . 3 资源集成模型6 . 3 . 1 概论 资源集成模型描述在过程建模中涉及的装置、 通信网络、 设备、 人员以及物料 。资源集成模型还标识这些资源间的主要接 口, 这些接口能够使这些资源互操作并提供支持过程的 自动化和控制所必需 的功能和服务 。 A I P开发者应使用UML ( 见附录A ) 创建资源集成模型一 一使用的典型U ML图有: 类图( 表示存在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协作图( 表示各个对象间交换的信息) , 布置图( 表示装置和设备的硬件配置, 驻留在每个硬件上的软件对象, 以及与硬件和软件交互作用的人员) 。 为描述每种类型的资源, 可使用集成模型对资源集成模型作进一步细化。在每种集成模型中表示的接口将决定与每种模型关联的专规。6 . 3 . 2 装置集成模型 装置集成模型描述支持应用要求所必须的装置的特性( 这些应用要求在过程集成模型和信息交换集成模型中作了规定) , 例如: 装置执行的功能; 一 一与装置交换的I / O数据; 装置保存的组态参数和运行时变量 。 A I P开发者应使用 U ML ( 见附录 A ) 创建装置集成模型使用的典型 U MI 、 图有: 类图( 表示存在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 . 3 . 3 通信网络集成模型 通信网络集成模型描述支持应用要求所必需的通信网络的特性 ( 这些应用要求在过程集成模型和信息交换集成模型中作了规定) , 例如: 拓扑、 传输介质 、 节点数 ; 事务处理类型; 数据吞吐量。 A I P开发者应使用u mi , ( 见附录A ) 创建通信网络集成模型使用的典型u mi , 图有: 类图( 表示存在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协作图( 表示各个对象间的事务处理) 。6 . 3 . 4 设备集成模型 设备集成模型描述支持应用要求所必需的设备的特性( 这些应用要求在过程集成模型和信息交换集成模型中作了规定) , 例如: 输送机速度; 一 容 器的 容 量; 泵 的出力 。 A I P开发者应使用u mi , ( 见附录A ) 创建设备集成模型使用的典型u mi , 图有: 类图( 表示存在的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配置图( 表示设备的硬件配置) 。6 . 3 . 5 人员集成模型 人员集成模型描述支持应用要求所必需的人员的特性( 这些应用要求在过程集成模型和信息交换集成模型中作了规定) , 例如: 一 责 任等 级, 资格等级; 一 可利用性。 A I P开发者应使用 U MI _ ( 见附录 A ) 创建人员集成模型一一使用的典型 U ML . 图有: 类图( 表示存在的人员类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 协作图( 表示人员和其他对象间的相互作用) , 时序图( 表示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人员的相互作用) 。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6 . 3 . 6 物 料 集成模型 物料集成模型描述支持应用要求所必需的物料的特性( 这些应用要求在过程集成模型和信息交换集成模型中作了规定) , 例如: 物理特性( 外型尺寸、 质量、 密度等) ; 仓储特性( 保存限期、 要求的仓储温度、 湿度等) ; 处理特性( 硬度 、 可成型性、 粘性等) 。 A I P 开发者应使用 U MI_ ( 见附录 A ) 创建物料集成模型 一 使用的典型 U ML图有: 类图( 表示存在的物料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协作图( 表示物料和其他对象间的交互作用) , 时序图( 表示按时间顺序安排的物料的交互作用) 。7 专规模板及类型7 . 1 专规模板关系 所有通用专规模板都是主专规模板的子类, 它们继承主专规模板的所有特性( 见图 3 ) 0AIPi1#! I 3lIIbc 台 图 3 主 通用专规模板类图 G B / T 1 9 6 5 9 0 S 0 1 5 7 4 5 ) 的第 2 、 第 3、 第 4 部分定义了专用技术通信网络专规模板以及基于特定现场总线技术的装置专规模板与通信的有关方面。这些专用技术专规模板分别继承了 7 . 3 . 4 . 3 中定义的通用通信网络专规模板和 7 . 3 . 4 . 2 中定义的通用装置专规模板的结构( 见图 4 ) 0 再 买 图 4 通用 专用技术专规模板类图 A I P开发者根据其需要, 可以: 创建他们 自己的通用专规模板( 属于图 3 所示的通用专规模板类之一) ;G B / T 1 9 6 5 9 . 1 -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创建他们自己的专用专规模板( 属于图4 所示及G B / T 1 9 6 5 9 0 S 0 1 5 7 4 5 ) 的第2 、 第3 、 第4 部 分定义的专用技术专规模板之一) ; 使用现有的已经由其他 A I P开发者创建( 并且属于图 3 所示的通用专规模板类之一) 的通用 专规模板; 使用现有的已经由其他A I P开发者创建( 并且属于图4 所示及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的第 2 、 第3 、 第4 部分定义的专用技术专规模板类之一) 的专规模板。 在创建专规模板时, A I P开发者可以给由有关通用或专用技术专规模板继承而来的模板添加信息 ,但不能修改或删除这些信息 。A I P开发者创建专规是通过向专规模板添加特殊的专规信息来实现的。7 . 2 主专规模板7 . 2 . 1 结构 主专规模板由一个首部和一个主体部分组成( 见图5 ) 与仁 图 5 主专规模板类图7 . 2 . 2 首部 首部包含表 I 中规定的属性。在使用已经由主专规模板导出的专规模板构造专规时, A I P开发者应配置这些属性值 。 表 1 主专规模板首部属性一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八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表 1 ( 续 )二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八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表 1 ( 续 ) “性一说明1 一 b ) I S O 1 5 7 4 5 定义的 I A S接 口类型 ( 见附录 B中 B . 2 ) , C MI 配置( 组态) 管理接口 E S I 工程支持接 口 F S I 设施服务接 G MTI 物料传输接 1 l S E I 安全及环境接 r l US I 公用服务事业接 口 c ) 用户定义的 I A S 接口类型( 见附录 B中B . 3 ) 示例 1 ; I S I E S I 示例 2 : C MI 3 7 X 67 . 2 . 3 主体部分 特定专规模板决定主体部分的结构以及它包含信息的类型。7 . 2 . 4 首部数据类型 专规模板的 首部定义并使用如下数据类型: P r o f i le C la s s I D _ D a t a T y p e , I S O 1 5 7 4 5 R e f e r e n c e _ D a t a -T y p e , I A S I n t e r f a c e _ D a t a T y p e ,7 . 2 . 5 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定义的数据类型 一个特定专规模板可包含引用其他专规文件的元 素。这类元素应使用表 2中定义的数据类型 P r o f i le Ha n d l e - D a t a T y p e 。 表 2 P r o f i l e H a n d l e _ D a t a T y p e一 一 川7 . 2 . 6 X ML表示法 专规是 X ML文件 , 这些文件可以按照需要进行分发、 处理和显示。专规模板可表示为 X MI 一 模式的一种架构。图 6 示意了主专规模板的构架 X ML模式( 不包括目标命名空间信息) 。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HEADER SECTION *xsd:element name=IS015745Reference type2ISO 15745Reference Da8N!DqN,qN葹 PN8qN8 qNDqN hqNPq tqNqN垳 qNhqN鴽 宷qNtNh 榪qNqN貧 齂K宷qNH 埣糔Nical crustal deformation measurement,。,4. 3. 2.4三C鄅hC爾朣S4桽S!剅rN!攔rN!rN磖rN!膔rN!詒rNR!怰R!魊rN繰R!sN餜R!爛E ZT)S* BODY SECTION * HEADER DATA TYPES *G B / T 1 9 6 5 9 . 1 -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xsd:restrictio8qN!DqN,qN葹 PqN8q8 qNDqN hqNPqN qNqN垳qNhqN鴽 宷qNtqNh 榪qNqN貧 齂K宷qNH 埣糔Nical crustal deformation measurement,。,4.4. 3. 2.4三C鄅hC爾朣S4桽S!剅N!rN0!rN!磖rN!膔rN!詒rNR!怰R!魊N繰R!sN餜!爛E ZT)S* ISO 15745 DEFINED DATA TYPES * G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图 6 所示的主专规模板 X ML 模式是所有专规模板 X MI 、 模式的基础 。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的第 2 、 第 3 、 第 4 部分提供了由 7 . 3 . 4 . 3中定义的通用通信网络专规和 7 . 3 . 4 . 2中定义的通用装置专规导出的某种特定技术的专规模板。如有需要, A I P开发者可使用这些专用技术的 X ML 模式。 在所有其他情况下, A I P开发者应开发 图 6所示的基于主专规模板 X ML模式的他 自己的 X MI .模式 。 A I P开发者应该将专规以有效 的 X MI , 文件表达, 即: 一个 X MI . 文件既符合 X ML , 规范中定义的形式 良好, 又要符合相关的 X ML模式定义的约束。 例: 图 7 是 A I P的 X MI , 文档的首部的示例, 它基于从图6 所示的主专规模板 X MI模式创建的X MI 模式, 并使用 表 1 指定的示例数据。乡引 图 7 A I P的 X ML文件的首部示例7 . 3 通用专规模板7 . 3 . 1 AI P A I P由一个过程专规 、 一个或多个资源专规 , 以及一个或多个信息交换专规组成( 见图 8 ) o A I P还可以包含其他 A I P o 续 图 8 通用应用互操作专规类图 通用 A I P 模板 X MI., 模式的首部如图 6 所示。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通用 A I P模板 X ML模式的主体部分如图 9 所示。一xsd:element name=ProfileBody/xsd:element 图 9 通用 A I P 模板 X ML模式的主体部分7 . 3 . 2 过程专规 过程专规是过程集成模型规定的过程“ 已建” 状况的记录。 过程专规是一种X MI文件, 它包含“ Ii建” 信息和 或对包含“ CJ 建” 信息的基本规范的引用。这类信息的示例如下: 相关联的过程集成模1 q ; 一一操作员指令( 例如: 操作面板, H MI 屏幕菜单分层) ; 工艺操作( 例如: 酿造啤酒的配方 , 发动机装配顺序, 管道及仪器装备图) ; 一 通信 网络图( 例如: 网络拓扑, 网络配置) ; 注: 通信网络图还可以出现于资源专规。 测试规范及结果( 例如: F D A审批, 客户验收测试) ; 软件( 例如 : 可执行的程序代码 , 软件设计文件) ; 一维护程序( 例如: 加润滑油的时间表, 对振动的监测) ; 产品型号信息( 例如 : 发动机的型一号、 批标识) ; 质量信息( 例如: 设备利用率) 。 通用过程专规模板 X ML模式的首部如图 6 所示。 注: 本部分未对通用过程专规模板 X MI模式的元素 P r o f i l e B o d y 的内容加以规定。7 . 3 . 3 信息交换专规 信息交换专规是信息交换集成模型规定的信息交换“ 己构建” 状况的记录。 信息交换专规是一种 X MI_ 文档, 它包含“ 已建” 信息和 或对包含“ 己建” 信息的基本规范的引用。这类信息的示例如下: 一 引用数据类型的格式, 例如: G B / T 1 5 9 6 9 . 3 , I E C 6 1 1 5 8 - 5 ; 引用数据交换的格式 例如: I E C 6 1 1 5 8 - 3 / 4 / 5 / 6 ; 一 一 引用数据显示格式, 例如: 已使用的语言, I S O 1 0 6 4 6 ; 一引用数据存储格式, 例如: X MI , 八 S C I I ; 一 功能块, 例C IA : I E C 6 1 4 9 9 , I E C 6 1 8 0 4 ; 一 可编程序控制器软件编码, 例如: G l 3 / T 1 5 9 6 9 . 3 一 接口定义语言, 例如: C U R B 八。 通用信息交换专规模板 X MI . 模式的首部如图 6 所示。 注: 本部分未对通用信息交换专规模板 X MI模式的元素 P r o f i l e B o d y 的内容加以规定。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7 . 3 . 4 资源专规7 . 3 . 4 . 1 概述 应使用图 1 0 所示的资源专规描述一个特定应用类型的 自动化系统的组件以及这些组件之间的关系。应使用在每个关联资源模型中标识的资源之间的 I A S 接 口, 也可构造资源专规的每个组件。 资源专规是一种 X ML文件, 它包含关于资源专规的组件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的信息。它也可还包含: 通信网络图( 例如 : 网络拓扑、 网络配置) 等公共信息。 注: 通信网络图还可出现于过程专规。冬 图 1 0 通用资源专规类图 通用资源专规模板 X MI 一 模式的首部如图 6 所示 。 通用资源专规模板 X MI , 模式的主体部分如图 1 1 所示。异价d 图 1 1 通用资源专规模板 X ML模式的主体部分7 . 3 . 4 . 2 装置专规7 . 3 . 4 . 2 . 1 概 述 现有装置的装置专规是从相应的装置规范的开发中导出的。 描述装置与其他资源( 包括其他装置) 之间的接口要求的装置专规可从装置集成模型导出。 A I P开发者应使用与现有装置的装置专规相同的 X MI , 模板对这些接 口要求的装置专规进行格式化对上述这两种专规( 都使用 X MI , 格式) 的评估可将此装置与装置集成要求进行比较。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如果此装置满足装置集成要求 , 那么, 它就适合此应用。否则, 或者应考虑另外一种装置, 或者对装置集成需求进行修改( 例如: 使用一种组合装置) ; 或者开发一种新装置以适应装置集成需求 。 图1 2 说明通用装置专规的结构。 G B / T 1 9 6 5 9 0 S 0 1 5 7 4 5 ) 的第2 、 第3 、 第4 部分定义的特定技术的装置专规模板就是以此通用装置专规结构为基础的, 而且可将其扩展以适应遗留系统。 0.1o. I Io. . tt. . 图 1 2 通用装置专规类图 通用装置专规模板 X MI . 模式的首部如图 6 所示 。 通用装置专规模板 X MI 一 模式的主体部分如图 1 3 所示。 二一 图 1 3 通用装置专规模板 X ML模式的主体部分 注: 图 1 3 所示的附加元素 E x t e r n a l P r o f i l e H a n d l e 允许引用外部的非 X MI . 数据。P r o f i l e l -l a n d l e - D a t a T y p e 的元素 P r o f il e l d e n t if i c a t io n , P r o fi le R e v i s io n , P r o f il e L o c a t io n 指外部的非X M I 数据文件。 在迁移到X M I . 的过程中, 遗留系统可使用外部的非 X ML 数据文件。7 . 3 . 4 . 2 . 2 装置标识( D e v i c e I d e n t i t y ) D e v i c e I d e n t i t y 对象包含唯一标识此装置的属性。这类属性的示例如 : 制造商标识、 所属部分的编号、 版本号、 其他信息的保存位置 , 以及装置内其他对象的编号及类型。7 . 3 . 4 . 2 . 3 装置管理器( D e v i c e Ma n a g e r ) D e v ic e Ma n a g e : 对象表达一组属性( 例如: D e v i c e I d e n t i t y 装置等同对象的版本) 和服务( 例如: 复位 , 组态 运行模式, 重新获得 D e v i c e Ma n a g e r 对象属性) , 这些属性和服务用于配置和监控集成到应用系统中的装置。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7 . 3 . 4 . 2 . 4 装置功能( D e v i c e F u n c t io n ) D e v i c e F u n c t io n 对象描述装置在其技术方面固有的功能( 例如: 机械限位开关, 接近开关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 。D e v i c e F u n c t io n 对象将该装置的技术与该装置的应用区别开来 。D e v ic e F u n c t i o n 对象的示例如 : 以毫安培计量的模拟电流输人, 以及以伏特计量的不持续的电压输出。7 . 3 . 4 . 2 . 5 应用过程(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 A p p li c a t io n P r o c e s s 对象表达符合应用要求的一组属性和服务, 这些应用要求是在关联的过程专规的属性和服务中获取的。因此, A p p l i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对象描述装置在应用方面的行为特性, 与装置技术无关。 例: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对象的示例有: 装置中的一个代码段, 该代码段用以检查、 确认和报告有无零件存在, 而与 所使用的装置技术无关。红外光电传感器、 电容性接近开关, 或压电式电压力测量器件可满足相同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对象表达的应用要求。 一个简单装置可包含一个 A p p l i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对象。一台复杂装置可包含一个或多个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对象。在分布式系统中, 一个A p p l i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对象可涉及若干台装置。7 . 3 . 4 . 3 通信网络专规7 . 3 . 4 . 3 . 1 概述 具有通信能力的现有装置的通信网络专规是从相应的通信网络规范中导出的。 例: 面向网络的装置专规的装置类型的示例有: 可编程序控制器、 个人计算机、 阀门、 驱动器、 马达启动器、 块的 I / 0 模块、 限位开关和光电开关。 表示通信网络和其他资源( 包括其他通信网络) 之间的接口要求的通信网络专规可从通信网络集成模型导出。 A I P开发者应使用与现有装置的通信网络专规相同的 X MI 一 模板对描述接口要求的通信网络专规进行格式化对上述这两种专规( 都使用 X MI . 格式) 的评估 , 可将此通信网络的配置与通信网络集成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此通信网络的配置满足通信网络集成要求, 那么, 它就适合此应用。否则, 或者考虑另一个通信网络 , 或者对通信网络集成需求进行修改( 例如: 使用一种组合通信网络) ; 或者开发一种新通信网络以适应通信网络集成要求。 图 1 4 说明基于 G B / T 9 3 8 7 . 1 -1 9 9 8 定义的 O S I 参考模型的通用通信网络专规的结构。G B / T1 9 6 5 9 0 S 0 1 5 7 4 5 ) 的第2 、 第3 、 第4 部分定义的特定技术的通信网络专规模板就是以此通用通信网络专规结构为基础的, 或者作为一种选择, 可引用外部数据以适应遗留系统。当一口, 0. . 1)i-Mgf l *fkmf 图 1 4 通 用通信 网络专规类 图 通用通信网络专规模板 X MI, , 模式的首部如图 6 所示。 表达通用通信网络专规模板 X ML模式的主体部分如图 1 5 所示。 1 9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I I I I I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图 1 5 通用通信网络专规模板 X ML模式的主体部分 注: 图 1 5 所示的可选择的元素 E x t e r n a l P r o f i l e H a n d l e 允许引用外部的非 X ML数据。P r o f i l e H a n d l e _ D a t a T y p e 的 元素P r o f i le l d e n t if ic a t io n , P r o f i le R e v is io n . P r o f i le L o c a t io n 指外部的非X M L 数据文件。 在迁移到X M L的 过程 中, 遗留系统可使用外部的非 X MI . 数据。7 . 3 . 4 . 3 . 2 应用层面( A p p l i c a t io n L a y e r s ) A p p l i c a t io n L a y e r s 对象表示G B / T 9 3 8 7 . 1 -1 9 9 8 定义的O S I 的第5 - 7 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 。7 . 3 . 4 . 3 . 3 传输层面( T r a n s p o r t L a y e r s ) T r a n s p o r t L a y e r s 对象表示G B / T 9 3 8 7 . 1 -1 9 9 8 定义的O S I 的第1 -4 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 传输层) 。7 . 3 . 4 . 3 . 4网络管理( N e t w o r k Ma n a g e m e n t ) N e t w o r k Ma n a g e me n t 对象表示以下范围的网络管理功能( 见G B / T 9 3 8 7 . 4 -1 9 9 6 ) 故障管理; 配置( 组态) 管理; 性能管理。 还应考虑以下网络管理功能: 安全管理( 见G B / T 9 3 8 7 . 4 -1 9 9 6 ) ; 一 依赖性( 见 G B / T 1 8 2 7 2 . 1 -2 0 0 0 ) o7 . 3 . 4 . 4 设备专规 现有设备的设备专规是从相应的设备规范中导出的。 描述设备与其他资源( 包括其他设备) 之间的接 口要求的设备专规可从设备集成模型导出。 A I P开发者应使用与现有设备的设备专规相同的X MI _ 模板对描述接1= f 要求的设备专规进行格式化对上述这两种专规( 都使用 X MI . 格式) 的评估可将此设备与设备集成要求进行比较。 如果此设备满足设备集成要求 , 那么 , 它就适合此应用。否则 , 或者考虑另一个设备 , 或者对该设备集成需求进行修改( 例如: 使用一种组合设备) ; 或者可开发一种新设备以适应设备集成要求 。 通用设备专规模板 X ML模式的首部如图 6 所示。 注: 本标准未对通用设备专规模板 X MI , 模式的元素 P r o f i l e B o d y 的内容加以规定。7 . 3 . 4 . 5 人员专规 现有人员的人员专规是从相应的工作规范中导出的。 描述人员与其他资源( 包括其他人员) 之间的接 口要求的人员专规可从人员集成模型导出。 A I P开发者应使用与现有人员的人员专规相同的 X MI , 模板对表达接 口要求的人员专规进行格式化对上述这两种专规( 都使用 X MI . 格式) 的评估可将此类人员与人员集成要求进行比较 。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如果此类人员满足人员集成要求 , 那么 , 他们就适合此应用。否则 , 或者考虑另一类人员, 或者对人员集成需求进行修改( 例如: 使用为执行某项任务的一种人员组合) ; 或者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满足人员集成要求。 通用人员专规模板 X MI , 模式的首部如图 6 所示。 注: 本标准未对通用人员专规模板 X MI 模式的元素 P r o f i l e B o d y 的内容加以规定。7 . 3 . 4 . 6 物料专规 现有物料的物料专规是从相应的物料规范中导出的。 描述物料与其他资源( 包括其他物料) 之间的接 口要求的物料专规可从物料集成模型导出。 例: 在物料专规中可引用的接口规范的例子如: I S O 1 0 3 0 3中的产品数据交换规范。 A I P开发者应使用与现有物料的物料专规相同的 X MI模板对描述接 口要求的物料专规进行格式化对上述这两种专规( 都使用 X MI . 格式) 的评估可将此类物料与物料集成要求进行 比较。 如果此类物料满足物料集成要求, 那么, 它们就适合此应用。否则 , 或者考虑另一类物料 , 或者对物料集成需求进行修改( 例如 : 使用不同组合物料) ; 或者开发一种新的物料以满足物料集成要求 。 通用物料专规模板 X MI _ 模式的首部如图 6 所示。 注: 本标准未对通用物料专规模板 X MI , 模式的元素 P r o f i l e B o d y 的内容加以规定。8 符合性 A I P的开发者有责任确保集成模型、 专规模板和 或所开 发的以及 ( 或者) 所使用 的专规满足G B / T 1 9 6 5 9 I S O 1 5 7 4 5 ) 的相关部分所阐述的要求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U ML术语及符号A . 1 概要 本附录解释G B / T 1 9 6 5 9 0S 0 1 5 7 4 5 ) 的本部分中使用的UMI , 术语及符号。提供本附录旨在帮助读者理解 G B / T 1 9 6 5 9 ( I S O 1 5 7 4 5 ) , 而不是提供关于 U MI _ 的介绍、A . 2 U ML 图A . 2 . 1 用例图 用例图表示一个系统内执行者( 见 3 . 2 ) 与一个系统内的用例( 见 3 . 3 5 ) 之间的关系。A . 2 . 2 类图 类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它表示类、 这些类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A . 2 . 3 行为特性图A. 2 . 3 . 1 状态图 状态图表示一个对象是如何工作的一一它表示该对象的各种状态之间的关系, 并说明该对象如何对事件作出响应。A . 2 . 3 . 2 活动图 活动图是状态图的特例 , 在此图中所有( 或大部分) 的变迁都由以前状态的完成来触发, 也就是说 ,活动流是由内部过程而不是外部事件驱动的。A . 2 . 3 . 3 交互作 用图 注: 时序图和协作图表达类似信息, 但以不同方式表述。A . 2 . 3 . 3 . 1 时序图 时序图说明对象按一定时间顺序进行交互作用。它着重说明参与交互作用的对象, 以及交换消息的顺序 。 注: 与协作图不同, 时序图包括时序, 但不包括对象之间的关系。A . 2 . 3 . 3 . 2 协作 图 协作图说明对象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它们间的关系。 注: 与时序图不同, 协作图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A . 2 . 4 实施 图A . 2 . 4 . 1 组件图 组件图表示部件( 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 之间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A . 2 . 4 . 2 配置 图 配置图表示过程资源的组织结构( 硬件拓扑) , 以及软件与各种资源的绑定。A . 3 U ML符号 表 A . 1 中描述的下列符号用于: U MI , 类图( 见第 7 章), U ML组件图( 见附录 B ) , U MI . 展开图( 见附录 B ) o G B / T 1 9 6 5 9 . 1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表 A . 1 U ML符号少G B / T 1 9 6 5 9 . 1 - 2 0 0 5 / I S O 1 5 7 4 5 - 1 : 2 0 0 3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I A S 接 口类型B . 1 I A S接口类型( I S O 八E C T R 1 4 2 5 2 ) I S O / I E C T R 1 4 2 5 2 定义了以下I A S 接口类型。为方便起见, 此处重述如下: 应用程序接口( A P I ) : 应用软件与应用平台之间的接口, 提供跨接的所有服务 I S O / I E C T R 1 4 2 5 2 ; 通信服务接口( C S I ) : 界面, 在此界面上提供对应用软件实体和应用平台外部实体之间的交互 作用的服务的访问 I S O / I E C T R 1 4 2 5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