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Vehicle Dynamics课程编号:0802000276 学时/学分:40/2.5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专业2010年版培养计划制定。(一) 教学对象: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二) 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与要求:1 课程性质:专业课。2 教学目的:能运用科学和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计算汽车所受到的外力,并且对汽车的各项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进行分析和预测。3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特性,掌握与汽车动力性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的分析方法及其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汽车的有关动力学方程,分析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和使用性能的影响,掌握进行汽车性能预测的基本计算方法,汽车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三) 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后续课程:汽车运用,汽车维修,汽车设计。(四) 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重点: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汽车传动系参数的选择。难点:操纵稳定性,平顺性。教学方式:授课与试验相结合。(五)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笔试二、教学内容(一) 汽车动力性汽车的动力性指标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1、 汽车驱动力;2、 汽车行驶阻力;3、 汽车行驶方程。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1、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2、 汽车动力特性图。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1、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2、 汽车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3、 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4、 附着率。汽车的功率平衡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二) 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 使用方面;2、 政策性措施和技术性措施;3、 结构方面。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新一代高效率节能汽车的研究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1、路上试验;2、室内试验。(三)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发动机功率的选择;最小传动比的选择;大传动比的选择;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四)汽车的制动性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1、 地面制动力;2、 制动器制动力;3、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4、 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1、 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2、 制动距离的分析;3、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1、 汽车的制动跑偏;2、 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 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2、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曲线; 3、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4、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5、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6、 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7、 制动防抱死装置。汽车制动性试验(五)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概述:1、 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2、 车辆坐标系与方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3、 人汽车闭路系统;4、 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轮胎的侧偏特性1、 轮胎的坐标系;2、 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曲线;3、 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4、 回正力矩绕OZ轴的力矩;5、 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输入的响应1、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运动微分方程;2、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汽车稳态响应等速圆周行驶;3、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汽车瞬态响应;4、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六) 汽车的平顺性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评价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的振动(七)汽车的通过性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车辆的挂钩牵引力牵引通过性计算汽车的通过性试验三、实验内容1、 测定汽车的最高车速各加速能力;2、 测定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系数;3、 测定等速百公里油耗;4、 测定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5、 测定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6、 测定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一) 教学环节理论授课+实验+习题作业+考试。(二) 学时分配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总学时其中课外辅导/课外实践备注讲课实验上机其他汽车动力性108210汽车燃油经济性6426发动机功率和传动系传动比选择444汽车制动性8628汽车操纵稳定性5415汽车平顺性444汽车通过性 3213注:其他是指包括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五、使用教材及必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余志生教授主编,汽车理论,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2主要参考书:(1) 德 M米奇克 著,陈荫三译,汽车动力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2) 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