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电话终端设备语音质量及传输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_第1页
ip电话终端设备语音质量及传输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_第2页
ip电话终端设备语音质量及传输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_第3页
ip电话终端设备语音质量及传输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_第4页
ip电话终端设备语音质量及传输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3 3 0 5 09 9 m4 0 y 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 d t16 8 6 - 2 0 0 7 ip 电话终端设备语音质量及传输性能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s p e e c hq u a l i t y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p e r f o r m a n c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n d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 sf o ri pt e l e p h o n yt e r m i n a le q u i p m e n t 2 0 0 7 - 0 9 - 2 9 发布2 0 0 8 - 0 1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目次 前言。 l范1 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技术要求 4 1 概述 4 2 设备时延 4 3 传输性能 4 4 动态特性参数技术要求 4 5 语音质量” 5 传输性能测试方法 5 1 测试条件” 5 2 设备时延” 5 3 传输特性” 5 4 动态特性参数” 5 5 语音质量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d 终端质量分级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m q q q q q q 号、m m m b b 加孔巧 前言 本标准的疋电话终端音频传输性能手柄技术要求部分参考了u tp ,3 1 0 窄带数字电话传输特性 的相关技术内容;p 电话终端音频传输性能免提技术要求部分参考了r r u - tr 3 4 0 免提终端的传输特性 和语音质量参数和r r u r 3 4 2 窄带数字扬声器和免提电话终端的传输性能的相关技术内容;电话 终端动态特性技术要求部分参考了r r u tp 1 0 l o p 电话终端和网关的基本语音传输特性的相关技术内 容。 本标准将作为各种口电话终端在音频传输性能方面的技术要求,已发布的有关标准如与本标准有出 入,均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薇、朱晓峰、纪忱 y d 厂r1 6 8 6 2 0 0 7 l p 电话终端设备语音质量及传输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m 电话终端设备传输性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并给出语音质量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和移动的窄带( 3 0 0 34 0 0 h z ) i p 电话终端设备,包括口电话、口电话网关、无线 接入i p 电话、无线口电话、i p 视讯会议终端、i a d 以及软电话等。 2 规范。| 生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r r u tg 7 1 1音频信号的脉冲编码调制( p c m ) r r u tg 7 2 3 1 多媒体通信传输的双速语音编码 u tg 7 2 98 k b i f f s 的c s a c e l p 语音编码 r r u to 1 3 1 用伪随机噪声信号测量量化失真 r r u t e 5 7 仿真耳 r r u tr 5 8 用于电话电声测试的头和躯干模拟器( h a t s ) r r u ,te 6 4本地电话系统频响特性的确定 r r u te 5 0 1 电话电声测试所用的测试信号 r r u - t e 5 8 1用头和躯干模拟器( h a t s ) 进行的免提终端狈4 试 i t u te 8 6 2 p e s q :窄带电话网络和语音编解码器的端到端语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1 i p 电话( 业务) 口电话( 业务) 是指在职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服务质量的话音业务。 3 1 2i p 电话设备 口电话设备是指支持口电话业务、参与m 语音传送的电信设备。 3 1 3f p 电话终端设备 位于通信网络末端,用户直接或间接使用的p 电话设备。p 电话终端设备可能具有手柄、免提或使用 耳麦参与语音传送,也可能不具有声接口,直接参与语音传送。p 电话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口电话、 口电话网关、无线接入珀电话、无线p 电话、视讯会议终端、i a d 以及软电话等。 3 1 4 软电话 电脑或其他计算设备上用来提供伊电话功能的软件。 y d 厂r16 8 6 2 0 0 7 3 ,15 发送方向 由i p 终端的声输入接口或数字输入接口到网络接口的信号传输方向。 3 1 6 接收方向 由i p 终端的网络接口到声输出接口或数字输出接口的信号传输方向。 3 1 7 参考轴 唇环是用细硬条做成的圆环,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可牢固地装在仿真嘴或头肩模拟器( h a t s ) 上。 唇环的外平面是唇平面。参考轴就是正交于唇平面,含有唇环中心的轴线。 3 1 8 嘴参考点 位于参考轴上,距唇平面正前方2 5 m m 的点。 3 1 9 免提参考点 根据删t p 5 8 表6 a ,h a t s 免提参考点对应于n 为1 l 1 7 的参考点,在本标准的测试中,n 取1 5 。 3 ,1 1 0 数字接口 指编码器的输出口或解码器的输入口。 3 1 1 1 参考声压 数字接口输出为1 0 d b m 0 时,嘴参考点处的声压。 3 1 。1 2 手柄条件 具有声接口的p 电话终端设备,其手柄处于工作状态的条件,在下文中简称为“手柄”。 3 1 1 3 免提条件 具有声接口的口电话终端设备,其免提处于工作状态的条件,在下文中简称为“免提”。 3 1 1 4 电接口条件 无声接口的i p 电话终端设备,例如网关,其测试信号输入点和测量点均为电接口,定义为电接口条 件。在下文中简称为“电接口”。 3 1 1 5 参考网关 与被测设备协同工作,完成呼叫连通,打通语音通道的辅助测试设备。 3 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 g c a u t o m a t i cg a i nc o n t r o l 自动增益控制 c s s c o m p o s i t es o u r c es i g n a l 合成源信号 c n gc o m f o r tn o i s eg e n e r a t e d 舒适噪声产生 e r pe a rr e f e r e n c ep o i n t 耳参考点 e c r p e a r c a pr e f e r e n c ep o i n t 耳承参考点 h a t sh e a da n dt o r s os i m u l a t o r 头肩模拟器 h f r ph a n d s f r e er e f e r e n c ep o i n t 免提参考点 m o s - l q o m e a no p i n i o ns c o r e l i s t e n i n gq u a l i t yo b j e c t i v e 单听客观质量评分 m r pm o u t hr e f e r e n c ep o i n t 嘴参考点 p e s qp e r c e p t u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s p e e c hq u a l i t y 感知评估语音质量 p l c p a c k e tl o s sc o n c e a l m e n t丢包补偿 2 y d 厂r16 8 6 - 2 0 0 7 r l rr e c e i v el o u d n e s sr a t i n g接收响度评定值 s l r s e n d l o u d n e s sr a t i n g发送响度评定值 s t m r s i d e t o n em a s h n gr a t i n g侧音掩蔽评定值 t c l w w e i g h t e dt e r m i n a lc o u p f i n gl o s s 加权的终端耦合损耗 v a d v o i c ea c t i v i t yd e i c e r话音激活检测 4 技术要求 4 ,1 概述 本标准对电话终端设备( 以下简称疋终端) 的技术指标进行如下分类: ( a ) 设备时延要求; ( b ) 传输性能指标,包括空闲信道噪声、频率响应、响度评定值、d 值、回声特性、稳定度损耗、 失真特性和带外噪声抑制。 ( c ) 动态性能指标,包括自动增益控制( a g c ) 性能、开关特性、丢包补偿( p l c ) 特性、话音激 活检测( v a d ) 特性、舒适噪声产生( c n g ) 特性、背景噪声特性和双向通话特性。 ( d ) 语音质量要求。 除非特别说明,每一项技术指标都分为发送和接收两个方向,并且每个方向上分别在手柄条件、免 提条件和电接口条件下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4 2 设备时延 本项技术要求适用于手柄、免提和电接口条件,且要求相同。 4 2 1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定义为由终端的声输入接口或数字输入接口到网络接口的单向时延,是发送方向信号通 过口终端各部件所需要的时间。 设备的发送时延分为以下3 类: a 类:t s 2 0 m s ; b 类:t s 3 5 m s ; c 类:t s 5 0 m s 。 坤终端的发送时延应至少达到c 类。 4 2 2 接收时延: 接收时延定义为由p 终端网络接口到声输出接口或数字输出接口的单向时延,是接收方向信号通过口 终端各部件所需要的时间。 设备的接收时延分为以下3 类: a 类:t r 3 0 m s ; b 类:t r 6 5 m s ; c 类:t r l o o m s 。 口终端的接收时延应至少达到c 类。 4 3 传输性能 4 3 1 空闲信道噪声 4 3 1 1 发送方向 3 y d 厂r16 8 6 2 0 0 7 手柄、免提和电接口条件下的发送方向空闲信道噪声要求相同,均应不大于- - 6 4 d b m o p 。 4 3 1 2 接收方向 接收方向空闲信道噪声应在没有舒适噪声产生功能或者关闭舒适噪声的条件下进行评价。电接口条 件下没有该指标要求。 4 3 1 2 1手柄 当无用户可调的音量控制时,i p 终端的空闲信道噪声电平应不大于- - 5 7 d b p a ( a ) ; 当具有用户可调音量控制时,p 终端的空闲信道噪声电平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 a ) 用户可调音量控制设置在r l r 为标称值( r l r = 2 d b ) 处,空闲信道噪声电平应不大于一 5 7 d b p a ( a ) ; ( b ) 用户可调音量控制设置在最大音量处,空闲信道噪声电平应不大于- - 5 4 d b p a ( a ) 。 4 3 1 2 2 免提 终端免提条件下的空闲信道噪声电平应不大于- 4 9 d b p a ( a ) 。对于具有可调音量控制设置的p 设备, 音量应置于最大。 4 3 2 接收灵敏度 本项技术要求适用于手柄和免提接口条件。 对无自动增益的m 终端,应具有手动音量调节功能。 免提接收音量调节范围至少应覆盖i :i :r l r 标称值大3 d b 和,j x l 3 d b 的增益范围。同时,当终端的接收 灵敏度最大时,不应听到串音。 4 3 3 频率响应 本项技术要求适用于手柄和免提接口条件。 4 3 3 1 发送方向 4 3 3 1 1 手柄 口终端手柄条件下的发送频率响应曲线应在表1 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表1 手柄发送频率响应限值 频率( h z )上限( d b )下限( d b ) 1 0 0- 1 2 2 0 00 3 0 00- 1 4 10 0 00 - 8 2 0 0 0 4- 8 30 0 0 4- 8 3 4 0 041 l 4 0 0 0 0 4 3 3 1 - 2 免提 口终端免提条件下的发送频率响应曲线应在表2 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4 表2 免提发送频率响应限值 y d 厂r16 8 6 - 2 0 0 7 频率m z )上限( d b )频率z )下限( d b l 1 0 0一7 2 0 00 3 0 01 4 10 0 0o5 0 0 7 20 0 0530 0 0 - 7 34 0 053 4 0 0 一l l 40 0 00 4 3 3 2 接收方向 4 3 3 2 1 手柄 m 终端手柄条件下的接收频率响应曲线应在表3 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表3 手柄接收频率响应限值 频率( i z )上限( d b )下限( d b ) 1 0 0 1 0 2 0 0 2 3 0 0 2 - 9 2 0 0 0 2 - 7 34 0 02 - 1 2 4 0 0 0 2 8 0 0 0 - 1 8 4 3 3 2 2 免提 口终端免提条件下的接收频率响应曲线应在表4 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表4 免提接收频率响应限值 频率( h z ) 上限( d e ) 下限( d b ) 2 0 0o 3 0 0o- 1 5 4 0 001 2 4 0 0 0 0一1 2 50 0 00 4 3 4 晌度评定值 本项技术要求适用于手柄和免提接口条件。 4 3 4 1发送晌度评定值( s l 片) 4 3 4 1 1 手柄 d 终端手柄条件下的发送响度评定值应在8 d b + _ 3 d b 范围内,标称值为8 d b 。 4 3 4 1 2 免提 口终端免提条件下的发送响度评定值应在1 3 d b _ - 出d b 范围内,标称值为1 3 d b 。 4 3 4 2 接收晌度评定值( 闩t r ) 4 3 4 2 1 手柄 终端手柄条件下的接收响度评定值应在2 d b _ 3 d b 范围内,标称值为2 d b 。 y d 厂r16 8 6 - 2 0 0 7 4 3 4 2 2 免提 口终端免提条件下的接收响度评定值应在2 d b + _ 3 d b 范围内,标称值为2 d b 。 43 5 侧音掩蔽评定值( s 7 m 开) 本项技术要求仅适用于手柄条件。 口终端的侧音掩蔽评定值应在1 0 2 0 d b 范围内。如果疋终端具有用户可调的音量控制,则在整个可 调范围内均应满足上述要求。 s 删r 值与s l r 和r u t 都相关,因此测量到的s r 需要进行调整才能得到正确的值,调整公式为: s t m r - - - s t m r m - - ( s l r m - - 8 + r l r m - - 2 ) 其中,下标m 的量表示测量值。 4 3 6d 值 本项技术要求仅适用于手柄条件。 终端的d 2 d b 。 4 3 7 回声特性 4 3 7 1 手柄 m 终端手柄的回声特性用加权的终端耦合损耗( t c l w ) 来评价。 当s l r 和r l r 分别为标称值时,p 终端手柄的t c l w 应不小于5 2 d b , 4 3 7 2 免提 p 终端免提的回声特性用加权的终端耦合损耗( t c l w ) 来评价。 当s l r 和r l r 分别为标称值时,p 终端免提的t c l w 应不小于4 5 d b , 4 3 7 3 电接口 6 推荐不小于5 5 d b 。 推荐不小于5 0 d b 。 m 终端的二线电接口的回声特性用终端平衡回损( t b r l ) 来评价。 相对于图1 所示的阻抗测试网络,终端平衡回损应满足如图2 所示的要求。 r 2 2 0 1 6 c = 1 0 0 a f ;r l = 2 0 0 q = 飓6 0 n 囝1 阻抗测试网络 频率,| i z 图2 终端平衡回损的限值 im目 y d ,l1 6 8 6 - 2 0 0 7 4 3 8 稳定度损耗 本项技术指标仅适用于手柄和免提条件,且这两种情况下技术要求相同。 在2 0 0 i - i z 4 k h z 频率范围内,口终端的最小稳定度损耗应大于6 d b ,推荐为大于等于1 0 d b 。对于用户 可调音量控制的设备,在整个可调范围内均应满足上述要求。 4 3 9 失真特性 本项技术指标仅适用于手柄和免提条件。 p 终端的失真特性测量有正弦法和噪声法,分别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建议口终端至少满足其中一套技 术要求。 4 3 9 1 手柄 4 3 9 1 1 正弦法 发送和接收方向的失真应不低于表5 规定的要求。 表5 手柄条件下信号总失真比的限值( 正弦法) 发送声压( d b ,相对于接收信号电平 发送信号总失真接收信号,总失真 a r l ) ( d b m 0 1 f d b 、f d b 、 - 3 54 5 1 751 7 5 - 3 04 02 2 5 2 2 5 - 2 0- 3 03 0 7 3 05 - 1 0- 2 03 3 3 3 3 0 0 - 1 03 3 73 3 5 + 7- 33 1 73 12 + 1 002 5 52 55 4 3 9 1 2 噪声法 发送和接收方向的失真应符合表6 规定的要求。 表6 手柄条件下信号总失真比的限值( 噪声法) 发送方向输入声压接收方向,数字接口输八电平发送方向,信号总失真 接收方向,信号,总失真 ( d b ,相对于a r l )( d b m 0 1( d b )( a b ) 4 55 55 05 0 3 0 - - - 4 0 2 0 o2 0 0 2 4- 3 42 552 50 - 1 72 73 0 23 0 6 - 1 02 03 2 43 3 0 0- 1 03 3 03 3 7 “一63 3 03 3 8 + 7 - 32 352 4 o 4 3 9 2 免提 4 3 9 2 1 正弦法 发送和接收方向的失真应不低于表7 给出的要求。 y d ,t16 8 6 - 2 0 0 7 表7 免提条件下信号总失真比的限值( 正弦法) 发送声压接收信号电平发送信号,总失真接收信号,总失真 ( d b 相对于a r l ) ( d b m m ( d b ) ( d b ) - 1 2- 3 4 1 8 o2 5 0 - 8- 2 73 0 02 8 0 - 42 03 3 o3 1 0 0 - 1 03 3 o3 1 0 “- - 63 3 o3 1 0 + 7- 33 1 o2 3 o 4 3 9 2 2 噪声法 待研究。 4 3 1 0 带外信号抑制 4 3 1 0 1 发送方向 发送方向带外信号抑制能力反映了对任何带外输入声信号( 4 6 s k h z ) 在数字接口处产生的带内镜 像电信号( 相对于4 k h z 频率点,以下同) 的指标要求。 4 3 1 0 1 1 手柄 对人工嘴施加频率在10 0 4 10 2 5 h z 之间的正弦信号,使得m r p 处的声压为一4 7 d b p a ,这时数字接口 处的信号电平为参考信号电平。保持m r p 处的声压不变,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依次为4 6 5 k h z 、5 k h z 、6 k h z 、 6 5 k h z 、7 k h z 及7 5 k h z 时,在数字接口处测得的带内镜像信号电平应比参考信号电平低,两者之差应满 足表8 的要求。 表8 发送方向抑制限值 带外正弦信号频率( k h z )参考信号电平与带内镜像信号电平的差值( d b ) 8 4 6 3 0 8 o 4 0 注:频率为4 6 8 k h z 之间的点的限值位于两端点对数坐标对应值的连线上 4 3 1 0 1 2 免提 对人工嘴施加频率在10 0 4 10 2 5 h z 之间的正弦信号,使得h f r p 处的声压为- - 2 8 7 d b p a ,这时数字接 口处的信号电平为参考信号电平。保持h f r p 处的声压不变,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依次为4 6 5 k h z 、5 k h z 、 6 k h z 、6 5 k h z 、7 k h z 及7 5 k h z 时,在数字接口处测得的镜像信号电平应比参考信号电平低,两者之差应 满足表8 的要求。 4 3 1 0 2 接收方向 接收方向的带外信号抑制能力反映了对数字接1 :3 输入的电信号( 3 0 0 3 4 0 0 h z ) 在耳参考点处产生的 带外镜像声信号的指标要求。 4 3 1 0 2 1 手柄 在数字接口依次加入频率为5 1 5 h z 、10 2 0 h z 、20 2 0 h z 、31 5 0 h z ,电平为0 d b m 0 的数字正弦信号,在 e r p 处测量带外镜像声信号( 4 6 8 k h z ) 的大小,其值应低于大小为表9 中所列电平、频率在10 0 4 ,10 2 5 h z 之间的数字正弦信号在e r p 处所产生的带内信号声压。 8 表9 手柄条件下带外信号抑制限值 带外镜像信号频率( k h z )等效输入信号电平( d b m 0 ) “ 4 63 5 8 05 0 注:频率为46 k 8 k h z 之间的点的限值位于两端点对数坐标对应值的连线上 4 3 1 0 2 2 免提 在数字接口发送频率为10 0 4 10 2 5 h z 、幅度为0 d b m 0 的数字正弦信号,这时耳参考点处的声压为参 考信号声压。在数字接口输入依次加入频率为5 1 5 h z 、10 2 0 h z 、20 2 0 h z 、31 5 0 h z ,电平为0 d b m 0 的正 弦信号,在耳参考点处测量带外镜像声信号( 4 6 8 k h z ) 的大小,其值应比参考信号声压低,两者之差 应满足表1 0 的要求。 表1 0 免提条件下带外信号抑制限值 带外镜像信号频率( k h z )参考信号声压与带外镜像信号声眶的差值( d b ) 8 4 63 5 80 4 5 注:中间频率点处的限值位于与以上两频率点的对数坐标相对应的值的连线上 4 4 动态特性参数技术要求 终端的动态特性与接口条件无关, 4 4 1 自动增益特- 陛 在线性增益要求的整个频率范围内 4 4 2 开关特性 因此在手柄、免提和电接口条件下,动态特性的技术要求均相同。 增益变化范围应不超过_ 3 d b 。 4 4 2 1 最小触发电平 最小触发电平是发送方向指标。在v a d 关闭时,口终端应能完全传输发送方向的信号。 4 4 2 2 建立时间 建立时间( s w i t c h i n go i lt i m e ) 是指信号幅度从超过最小触发电平开始,到比正常传送语音的幅度低 3 d b 所需的时间。 建立时间应1 5 m s ,推荐1 0 m s 。 4 4 2 3 转换时间 转换时间( s w i t c h i n gt i m e ) 是指以一个方向信号的移除为起点,另一方向信号增大到比稳定值低3 d b 为终点,期间的时间差。 d 终端的转换时问应为1 0 0 m s - + 5 0 m s 。 4 4 3 丢包补偿特性 丢包补偿是i p 终端接收方向特性,建议p 终端具有丢包补偿处理功能。 丢包补偿的使用应能明显改善由于丢包而导致的语音质量的降低,但同时不应对其他指标造成明显 的负面影响。 4 4 4v a d 建议p 终端具有v a d 功能。 口终端的v a d 阈值设定不应造成正常通话的剪音和中断。 4 4 5 舒适噪声产生特性 9 y d 厂r16 8 6 - 2 0 0 7 当p 终端具有v a d 功能时,应同时具有舒适噪声产生功能。产生的舒适噪声幅度应与当前背景噪声 相当,且在有效传输频段范围内平坦。 4 4 6 背景噪声传输质量 背景噪声传输是指被i p 终端送话器拾取的噪声信号的单向传输,它适用于手柄和免提终端的发送方 向,且手柄和免提终端此项指标相同。 进行背景噪声传输质量评价时,v a d 应关闭。 背景噪声应被完全且连续传输,幅度波动不超过3 d b 。 4 4 7 双向通话性能 双向通话特性要求同时适用于手柄、免提和电接e l ,并且发送和接收方向的要求相同。 双向通话不应引起任何语音丢失或传输间断;语音或背景噪声的正常波动不应对语音幅度产生较大 影响;回声应足够小。 4 5 语音质量 终端的语音质量采用客观单听质量( m o s 。l q o ) 来评价。语音质量要求仅适用于手柄和电接口。 p 终端语音质量分级的原则和方法请详见附录a 。 表1 1 语音质量要求 无网络损伤网络丢包3 ,时延1 0 0 m s ,时延变化2 0 m s 类别编码 发送方向接收方向接收方向 g 7 1 1 38 3 6 3 0 i g 7 2 9 、g7 2 3 32 3 0 2 7 g7 1 1 36 3 2 2 8 i i g7 2 9 、g 7 2 3 3 0 28 2 6 注:测试条件为8 n 力,v a d 关闭,p l c 开启 5 传输性能测试方法 5 1 测试条件 5 1 1 环境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正常条件下进行: ( a ) 环境温度:1 5 3 5 ; ( b ) 相对湿度:3 0 7 5 ; ( c ) 大气压力:8 6 1 0 6 k p a ; ( d ) 环境噪声: ( 1 ) 手柄:4 5 d b a ; ( 2 ) 免提:3 0 d b a ; ( 3 ) 安静环境指免提噪声环境。 ( e ) 声场:自由声场( t - 柄回声测试及免提测试) 5 1 2 参考网关要求 ( a ) 应至少支持g 7 1 1 ( a 律和u 律) 、g 7 2 9 和g 7 2 3 等编码方式 1 0 y d ,i1 6 8 6 2 0 0 7 ( b ) 内部时钟准确率:l o x1 0 6 ( 即时钟误差应小于等于l o l o 6 ) ,且比被测设备时钟至少高1 0 倍; ( c ) 抖动缓冲区应足够大; ( d ) 支持全双工工作,且不带回声消除,自动增益等附加设备; ( e ) 应可以通过交互界面进行参数设置。 5 1 3 参考网关状态 ( a ) 语音激活检测( v a d ) 关闭; ( b ) 接收缓存大小固定; ( c ) 丢包补偿( p l c ) 关闭。 在上述条件下,参考网关时延应是定值且已知。 5 1 4 测试配置 本标准涉及的测量均使用h a t s 进行测试。h a t s 的结构和声学特性应符合r r u - tp 5 8 的规定;安装 在h a t s 上的t y p e3 3 型或t y p e3 4 型仿真耳应符合r r u - tp 5 7 的规定。手柄应能精确并可重复地定位在测 试参考位置上,h a t s 应水平定位并保证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在2 。之内。 5 1 4 1 手柄 口终端手柄在h a t s 上的定位应符合u tp 6 4 的规定,测试时手柄耳承与仿真耳间的力应为8 1 2 n ,如图3 所示。 图3h a t s 的手柄放置 手柄测量采用电一声,声一电模式配置,如图4 所示。 图4 手柄,免提测量配置图 y d 厂r16 8 6 - 2 0 0 7 5 1 4 2 免提 免提测量也采用电一声声一电模式配置,测试配置参见图4 。 免提测试时h a t s 的使用应符合r r u - tp 5 8 1 的规定。 免提测量终端时,m 终端应按图5 所示的规定放置,b 点的位置应处于机壳中心线与机壳轮廓垂直 投影线的交点上,机壳前沿应与a b 连线垂直。 图5 免提测试安排 h a t s 唇环的中心应处于图5 中的c 点,唇平面与测试桌前沿平行,h a t s 的唇环参考轴水平。 免提测试桌应用坚硬木质制成,桌面应平滑、牢固、水平放置。桌子面积为l m 2 ( 不小于o 9 6 m 2 ) 、宽 度不小于8 0 0 m m 、厚度不小于2 0 m m 。 5 1 4 3 电接口 电接口包括二线和四线电接口,测量配置如图6 、图7 所示。 图6 四线电接口测量配置图 y d 厂r16 8 6 - 2 0 0 7 图7 二线电接口配置图 5 1 5 测试信号 如无特殊说明,建议使用本条所列出的测试信号。 手柄测量时。测试信号建议使用c s s ,其特性符合1 t u tp ,5 0 1 。 免提测量时,测试信号建议使用c s s 。使用其他测试信号时应进行开关调制,开关速率n 2 5 0 m s = 5 m s 开,1 5 0 m s + - s m s 关,激励电平为信号中“开”的分量。 5 1 6 测试信号电平 5 ,1 ,6 1 手柄 发送:m r p 处,一4 7 d b p a 。 接收:1 6 d b m 0 。 5 1 6 2 免提 发送:t t t r p 处,一2 8 。7 d b p a 。 接收:- - 3 0 d b m 0 。 5 - 2 设备时延 参照图4 、图6 和图7 所示的测试系统连接图,设备时延= 总时延一线路传输时延一参考网关时延一测 试系统时延。 在测试方向加入c s s ,测量总时延。总时延减去参考网关时延和测试系统时延就是设备时延。 5 3 传输特性 5 3 1 空闲信道噪声 测试前先在测试方向加入长1 5 s 的正常语音幅度的c s s ,c s s 信号结束后进行测量。测试应在v a d 和舒适噪声产生功能关闭的情况下进行。 5 3 1 。1 发送方向 5 ,3 1 1 1 手柄 手柄按照u - tp 6 4 的建议安装在h a t s 上,在安静环境中测量话机输出的噪声功率( a 加权,按照 u t o 4 1 建议,以下同) 。 y d 厂r16 8 6 2 0 0 7 5 3 ,11 2 免提 话机按图5 所示的规定放置,在安静环境中测量话机输出的噪声功率。 5 3 1 1 3 电接口 测量按图6 或图7 所示的规定连接,在安静环境中测量电接口输出的噪声功率。 5 3 1 2 接收方向 5 3 1 2 1 手柄 手柄按照r r u t p 6 4 的建议安装在h a t s 上,测量受话器输出的噪声声级。 53 1 2 2 免提 话机按图5 所示的规定放置,用户可控音量控制设置在r l r 为标称值处,在c 点测量话机扬声器输出 的a ) j i 权噪声声级。 5 3 1 2 3 电接口 测量按图6 或图7 所示的规定连接,测量电接口输出的噪声功率。 5 3 2 频率响应 5 3 2 1 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 5 3 2 1 1参考点声压p m 的测量 5 3 2 1 1 i 手牺 测量按图8 进行,将标准半英寸声压型传声器以9 0 0 入射方向安放在仿真嘴唇环前2 5 m m ( m r p ) 处。 将测试信号在2 0 0 4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的平均声压调到一4 7 d b p a 。 标准半英英寸声压型传声罂 图8 手柄嘴参考点声压校准 5 3 21 1 2 免提 图5 中。移去测试桌和免提话机,将标准1 英寸( 2 5 4 r a m ) 自由场型传声器安放在h a t s 的h f r p 处, 传声器轴线与声波入射方向重合。将测试信号在2 0 0 4 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的平均声压调到- - 2 8 7 d b p a 。 5 3 2 1 2 输出电压v 的测量 5 3 2 1 2 1 手柄 将图8 中的传声器移去,手柄按照删一tp 6 4 的建议安装在h a t s 上,保持仿真嘴的驱动声源不变,在 2 0 0 4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按1 1 2 倍频程带宽测量各频段内的平均输出r g 压, v j 。 5 3 2 1 2 2 免提 1 4 y d 厂r16 8 6 - 2 0 0 7 话机按图5 规定放置,保持仿真嘴的驱动声源不变,在2 0 0 4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按1 1 2 音频程带宽 测量各频段内的平均输出电压u 。 5 3 2 1 3 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s 抽的计算 按式( 1 ) 计算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s 村。 s m j = 2 0 1 9 ( w p m ) d b ( 相对于1 v ,p a ) ( 1 ) 式中:广用客观测量方法测得的发送灵敏度。 5 32 2 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 5 3 221信号源输出电压的校准 信号源内阻为6 0 0 q ,输出c s s 电平用6 0 0 f 2 终端测量,在2 0 0 4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应为一1 8 d b v ,且输出电平波动不应大于0 1 d b 。 5 3 2 _ 2 2 受话器输出声压r 的测量 5 3 2 2 2 1 手柄 手柄按照r r u tp 6 4 的建议安装在h a t s 上,接收音量调节至r l r 等于标称值的位置,信号源在2 0 0 4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的平均电平蜀为一1 8 d b v 。在2 0 0 4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按1 1 2 倍频程带宽测量各中 心频率点的声压p 。 5 3 2 2 2 2免提 话机按图5 规定放置,接收音量调至r l r 等于标称值的位置,信号源在2 0 0 4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的平 均电平局为一1 8 d b v 。在2 0 0 4 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按1 1 2 倍频程带宽测量各频段的平均声压只。 5 3 2 2 3 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s k 的计算 按式( 2 ) 计算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品。 s , e = 2 0 l g ( p j e , ) d b ( 相对于1 p a v ) ( 2 ) 式中:5 ,r 一用客观测量方法测得的接收灵敏度。 5 3 3 响度评定值 测量频率为表1 2 中的i 4 个,频带序号为4 - - 1 7 ,先测试发送和接收灵敏度,再根据公式( 3 ( 6 ) 计算。m = o 1 7 5 ,发送和接收加权系数见表1 2 。 5 3 3 1 发送晌度评定值 按式( 3 ) 计算发送响度评定值( s l r ) : 艘= 一旦1 9 1 7 1 0 1 l n 。5 一一岷 ( 3 ) m i = 4 式中:w ,s i 为计算s l r 的加权系数,不同频率的佴,s i 见表1 2 ; m 为斜率参数,m = 01 7 5 。 5 3 3 2 接收晌度评定值 对手柄而言: s j e = s k l e , ( 舢 其中,l e = 0 。 对免提砷肓,考虑到受话者人头的衍射效应及单耳收听和双耳收听时的差别,应减去修正值r c ,其 值取1 4 d b ,当使用h a t s ( 双耳) 测量时修正值r c 应为8 d b ,所以实际人耳测得的接收灵敏度s 口为: 1 5 y d 厂r1 6 8 6 - 2 0 0 7 s | e i s h r c 式中:s r e 为用实际人耳测得的接收灵敏度; r c 为受话者人头的衍射效应及单耳收听和双耳收听的差别修正值。 按式( 6 ) 计算接收响度评定值( r l r ) : 脚:一旦l g 莹1 0 嚣s 1 9 - w “ mi = 4 式中:w 南为计算r l r 的加权系数,不同频率的w 南见表1 2 : m 为斜率参数,m = 0 1 7 5 。 表1 2 响度评定值加权系数 ( 5 ) ( 6 ) 频带序号i 中心频率h z 发送加权系数矾i接收加权系数w r i 42 0 07 6 98 5 o 52 5 06 267 4 7 63 1 56 2 07 9 0 74 0 04 4 76 3 7 85 0 05 3 17 3 5 96 3 04 8 56 9 1 1 08 0 04 7 66 8 0 1 110 0 05 0 16 87 1 212 5 05 9 17 5 1 1 316 0 05 6 77 0 4 1 42 0 0 0 7 2 28 1 4 1 5 25 0 07 2 67 6 5 1 631 5 08 9 29 33 1 740 0 01 1 701 1 3 8 5 3 4 侧音掩蔽评定值( s t m r ) 5 3 4 1 嘴参考点声压的测量 嘴参考点的声压p m 的测量按照5 3 2 1 1 条进行,测试频率范围应扩展至t j l 0 0 80 0 0 h z 。 5 3 4 2 受话器输出侧音声压的测量 手柄按照i t u t p 6 4 的建议安装在h a t s 上,按1 ,3 倍频程间隔,在1 0 0 80 0 0 h z 频率范围内,测量受 话器侧音输出声压。 5 3 4 3 侧音灵敏度( s 岛。s 7 ) 的计算 按式( 7 ) 计算侧音灵敏度( 5 ,。盯) : s , 。s r = 2 0 1 9 ( p ) d b ( 相对于1 p a p a ) ( 7 ) 式中:s 。m 为用客观测量方法测得的侧音灵敏度。 5 3 4 4 侧音掩蔽评定值的计算 按式( 8 ) 计算侧音掩蔽评定值: ( 8 ) s n 擅:一堡x l g 争1 0 品啦一“ m i = j 1 式中:w h 为计算s t m r 的加权系数,不同频率的i = l ,m 见表1 3 ; t n 为斜率参数,m = 0 2 2 5 。 1 6 表1 3 侧音加权系数 y d 厂r16 8 6 - 2 0 0 7 频带序号i中心频率h z侧音加权系数h ,眦 频带序号i中心频率h z 侧音加权系数w m j 1 1 0 0n 0 41 110 0 04 9 1 21 2 51 0 771 212 5 05 0 6 31 6 01 0 4 61 316 0 05 1 0 42 0 09 8 41 42 0 0 05 1 9 52 5 09 4 01 525 0 05 13 63 1 58 9 81 63 1 5 05 06 74 0 08 4 81 74c o o5 1 o 85 0 07 5 ,5 1 8 50 0 04 9 7 96 3 06 6 01 963 0 05 n 0 1 08 0 05 7 12 08 0 0 05 2 8 5 3 5d 值 。值的测量包括散射声场和直达声灵敏度的测量。 5 3 5 1 散射声场灵敏度测量 如果p 终端带有v a d ,则应处于关闭状态。 如图8 所示,将标准半英寸声压型传声器以9 0 。入射方向安放在h a t s 仿真嘴唇环前2 5 m m 处( m r p ) , 移开h a t s 。测试房间中频带为1 0 0 80 0 0 h z 内的粉红噪声信号,调整信号幅度。使得m r p 处的平均声压 为7 0 d b a ,并且幅度波动不超过_ l d b 。按1 3 倍频程带宽测量各频段内的平均输出声压p j 。,单位为d b p a 。 为保证声场的散射性,房间中应没有任何反射物。以m r p 为中心,半径为0 1 5 m 的区域内,1 0 0 31 5 0 h z 的l ,3 倍频程平均声压偏差应在3 d b 以内。 保持其他试验条件不变,将h a t s 放回原测试位置,按照5 1 4 1 将手柄固定在h a t s 上。开启口终端 发送方向通道,按1 ,3 倍频程带宽测量各频段内的平均输出电压( 用相对于1 v 的d b 表示) ,3 0 0 34 0 0 h z 范围内的散射声场灵敏度s “d i f d 可以表示如下: s m d d i f f ) = 。( r i b ”一p d b p a )( 9 ) 5 3 5 2 直达声灵敏度测量 日( d i f d 的测量按n 5 3 2 1 进行,在3 0 0 34 0 0 h z 频带内,按照1 ,3 倍频程进行计算。 5 3 ,5 3d 值计算 d 值可以由散射声场灵敏度蹴d 哟和直达声发送灵敏度d d i r e i 兑) 的差值踟直接计算锝到,它们之 间的关系如下, a = s m s ( d i f t ) 一s , n j ( d i r e c t )( 1 0 ) 通过对跏的加权平均得到d 值,如式( 1 1 ) 所示: 1 7 d = 巧k ( 1 1 ) 卢4 加权系数墨见表1 4 。 1 7 y d 厂r16 8 6 - 2 0 0 7 表1 4d 值的系数硒 频带序号f 中心频率h z加权系数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