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888).ppt_第1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888).ppt_第2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888).ppt_第3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888).ppt_第4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88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大桥中心卫生院 王亚丽 2017-11-20,1,糖尿病,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1997年全世界患者已达1.3亿,预期到2025年将达3亿;我国1997年19省市20余万人普查结果表明,患病率为2.51%,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3.2%,预计今后将以每年100万的数量增加。目前我国是糖尿病的第二高发国。,2,糖尿病,正常的食物代谢过程,胰岛素帮助葡萄糖 进入组织细胞,糖原分解,胃肠道吸收葡萄糖,胰腺分泌胰岛素,3,3,糖尿病,WHO标准( 1998),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 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 200mg/dL (11.1mmol/L) 或 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126mg/dL (7.0mmol/L) 或 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200mg/dL (11.1mmol/L) (每种检查必须重复一次以确诊),4,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多食,多尿,皮肤干燥,饥饿,视物不清,疲倦,5,5,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随着血糖值升高,出现症状的可能性增加,但有个体差异。 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 其余非典型症状:如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搔痒,伤口不易愈合;还有牙龈发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小便发粘等症状。,6,糖尿病,糖尿病的危害,多食,神经系统,足,眼睛,肾脏,血管系统,心脏,脑血管,7,7,糖尿病,二 、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Type 1 DM) 2型糖尿病(Type 2 DM) 妊娠糖尿病(GDM) 特殊类型糖尿病,8,糖尿病,三、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机制,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 环境因素 淀粉样变,9,糖尿病,10,糖尿病,四、 糖尿病的预防,多懂一点; 少吃一点; 勤快一点; 放松一点;,11,糖尿病,预防措施一,防治与纠正肥胖,体重指数BMI25者是糖尿病的高危险人群; 避免高脂肪食物; 饮食合理、科学,食物的摄入及代谢消耗应保持一个正常的平衡状态,主食占5060,脂肪30,蛋白质1020;,12,糖尿病,预防措施二,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控制合理体重并且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13,糖尿病,预防措施三,避免、少用致糖代谢异常的药物; 戒烟戒酒等不良生活习惯;,14,糖尿病,糖尿病预防之四,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老年人,除常规空腹血糖外,还应重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15,糖尿病,五、充满自信向糖尿病挑战 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是通过合理治疗可 以使血糖长期稳定,接近正常,糖尿病患 者可以向正常人一样的愉快生活!,16,糖尿病,象正常人一样生活,象正常人一样工作,结婚生育,长寿,17,17,糖尿病,争取社会和家庭的关心支持,18,18,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合理的药物治疗 自我管理 糖尿病教育,19,糖尿病,第一、 饮食控制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摄入食物热量要适当; 平衡膳食:主食占5060,脂肪30, 蛋白质1020; 食物要多样化 多饮水,少喝酒 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20,糖尿病,饮食控制的注意事项,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 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要相对平衡,灵活调节 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21,糖尿病,油脂类25克(0.5两),奶类及奶制品100克(2两) 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畜禽肉类50-100克(1两至2两) 鱼虾类50克(1两) 蛋类25-50克(0.5两至1两),蔬菜类400-500克(8两至1斤) 水果类100-200克(2两至4两),谷类300-500克(6两至1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会,22,22,糖尿病,糖尿病一周食谱举例,23,糖尿病,第二、运动调节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 老年人可以选用运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最常用的运动方式为散步 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也可选择运动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应由小到大 正确认识运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 持之以恒,防止意外伤害,24,糖尿病,第三、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分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 非磺脲类药物:如诺和龙 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25,糖尿病,调整的依据:是否严格饮食控制与运动;是否按时服药;根据监测血糖谱、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调整的时间:1月2月,口服降糖药物的调整,26,糖尿病,糖尿病胰岛素的治疗,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胰岛素治疗的种类 胰岛素的注射 胰岛素治疗方案,27,糖尿病,什么样的病人应使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 2型患者有以下情况 口服药控制不佳 有糖尿病并发症 肝、肾功能不全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消瘦,28,糖尿病,什么样的病人应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有以下情况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大手术等应激状态 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有严重胃肠道疾患,29,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的误区,成瘾? 能用口服药替代吗 怕痛、怕麻烦 经济原因 惧怕注射造成的心理痛苦比注射本身更严重,30,糖尿病,诺和灵,和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纯度最高,局部过敏反应最少 血糖控制稳定 剂型齐全,满足不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要求,31,糖尿病,胰岛素注射,诺和笔3 将胰岛素注射的困扰一笔缓解,1 + 1 = 2,+,= 轻松注射,调整计量,注射,32,32,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按时定时进餐 适当锻炼 情绪稳定 经常监测血和尿糖 锻炼的时间也宜固定,尤其对1型糖尿病。 应监测血糖谱、尿糖、尿酮体。,33,糖尿病,第四、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糖尿病病情监测 意义 内容 时间 血糖、血红蛋白、尿糖及酮体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34,糖尿病,糖尿病监测的内容,症状监测:症状、体征 代谢控制指标监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慢性并发症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神经肌电图等 其他:血压、体重、腰围/ 臀围,35,糖尿病,监测的时间,每日1次:血糖、尿糖 每月1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 每季度1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 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 其他检查: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36,糖尿病,血糖监测,定期检查,病情不稳定时每天检查血糖,病情稳定后,1个月至少检查2次空腹和餐后血糖 如果不舒服应随时检查血糖,37,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糖监测的意义,餐前半小时:利于检出低血糖 餐后2小时:利于检出高血糖 夜间血糖监测: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38,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每23个月检查一次 应控制在Hblc7%的范围内,39,糖尿病,尿糖与酮体监测,1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和酮体 2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 2型糖尿病当出现感染、发热、大量出汗及自觉虚弱时监测尿酮体。,40,糖尿病,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糖尿病病情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低血糖 心脏病和中风 眼部监护 肾脏保护 足部护理 牙齿护理 皮肤护理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41,糖尿病,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应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自我救治方法 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 携带糖尿病治疗卡片,42,42,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 自我预防,定期做检查 良好控制糖尿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 避免高脂饮食 积极培养运动锻炼习惯 控制体重 戒烟、酒,43,糖尿病,眼部监护,定期测定血糖 控制血压 不吸烟 检查视力,44,44,糖尿病,肾脏保护,检查尿糖、尿蛋白 量血压 控制食盐及蛋白质的摄入量 每半年检查一次肾功能,45,45,糖尿病,足部护理,洗脚时水温不要 过高以免烫伤,每日用温水和中性肥皂 洗脚,注意洗净趾缝,把趾甲剪短,但不要 过短,轻轻磨平边缘,冬季注意脚的 保温和防裂,穿合脚清洁柔软的鞋和 袜子,线袜透气性好,46,46,糖尿病,牙齿护理,用软牙刷刷牙 饭后要刷牙 按摩牙床 在进行牙齿治疗前,应告诉医生患有糖尿病,因有可能需用抗生素 糖尿病合并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